----------------------------------------

征税要看对象是谁,税务部门只会对普通大众动刀子,为什么不对大举进军房地产的游资课以重税?

房价涨到现在这种夸张的地步,国外购房者推波助澜的炒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 [58 楼] [重午] [2006-04-24 09:52]

---------------------------------------- LZ 再申请一次斑竹吧,救救房观

---------------------------------------- [59 楼] [liechi] [2006-04-24 09:53]

----------------------------------------

凑个热闹, 也来预言一句:

“孤独出山, 新政必出。”

---------------------------------------- [60 楼] [liechi] [2006-04-24 09:58]

---------------------------------------- 去年孤独出山在房观灌水刷版时, 新政乍出。

今年此时,孤独老人家隐而复出,

不妙不妙, 怕是新一轮房产调控要悄然来临。

---------------------------------------- [61 楼] [电脑太慢] [2006-04-24 09:58]

---------------------------------------- 我也没有说过凡是税收政策都是应该支持的吧..我从来没有说过加税是能够降房价的吧..相反,我只说了:"这些政策的实行效果,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需求是否能够被抑制。或者更明确地说,其中的投机需求占了多大比例。。如果投机需求占的比例越大,那么这些政策的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如果投机需求很少,房产市场上的需求实际都是真正的“刚性需求”,那么孤独的结论正确。。"

重午 MM 请看清楚吧..其他一些朋友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看清楚事实..不要因为某些结论的,就忽视推导逻辑..因为毕竟做一个结论是简单的(无非就是涨或者跌嘛..fiftyfifty),甚至不需要逻辑,只需要直觉就可以了..但要解释清楚一个问题,却是相对难的..

---------------------------------------- [62 楼] [电脑太慢] [2006-04-24 10:01]

---------------------------------------- 作者:鹤舞风回复日期:2006-4-249:50:23征税要看对象是谁,税务部门只会对普通大众动刀子,为什么不对大举进军房地产的游资课以重税?

房价涨到现在这种夸张的地步,国外购房者推波助澜的炒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 =========== 房产税课征的对象是房产交易行为或者房产本身..哪里管什么内资外资? 难道外籍投资者的购房行为就不用纳税了?

你这种说法根本就没有道理嘛..

---------------------------------------- [63 楼] [道破天机 007] [2006-04-24 10:07]

----------------------------------------

我支持孤独!在天涯潜水那么久,感觉孤独的发言总是最精辟,最能反映事实真相。今天实在忍不住也要说两句:

根据我的观察,“开征物业税降低房价”其实是偷换概念的结果.征税会导致涨价,这其实是常识,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看无数案例:前几年国家对烟酒一征税,烟酒立即翻了几翻。

对大排量车征税,大排量车涨价,对实木地板征税,实木地板涨价,对石油征税,石油价格不降反涨.....这充分证明征税就意味着涨价,不管是不是短缺商品,不管是否存在炒作,征税就是在增加成本,必然导致涨价。我最反感动辄扯什么看似高深的经济理论,有些人为了证明征税可以降低房价就硬扯什么这个曲线那个函数的淡。那种罔顾事实的纸上谈兵有什么意义?

但为什么会有"物业税降低房价"的说法呢?我仔细看了看以前的报道和文章,当时说开征物业税降房价指的是什么呢?那是说将开发商购地时需要负担 40%的税费和土地出让金取消,改为物业税,让消费者承担,这样一来,开发商的成本就降低 40%以上,这样才可以降低房价。

这么看的话,其实只有减税,降低成本才能降低房价。

以前所说的物业税其实指的就由土地出让金转变而来的,当时说开征物业税就意味着减少土地出让金从而降低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降低房价。而这和现在所宣传的物业税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现在这个物业税是在原有出让金和税费不变的情况下另外征税的一个税种,其效果完全是在增加成本,只会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所谓此“物业税”非“彼物业税”也!但有人就故意利用后来的这个“物业税”偷换了之前的那个“物业税”,故意故意偷换概念,以讹传讹,结果就搞出了“开征物业税降房价”这个似是而非,极端错误的东东。

总之,增加新的税种就意味着增加成本,就意味着涨价。

谁不服请找反例证明.

---------------------------------------- [64 楼] [道破天机 007] [2006-04-24 10:13]

---------------------------------------- 作者:电脑太慢回复日期:2006-4-2318:46:18

孤独的推断,从来都是忽视市场供求关系的。他的潜台词是住房需求总是无比强劲的,是所谓的“刚需”。。

他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供给短缺的前提下的,却不去看看现在和未来的房产市场到底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

KFS 的成本都是能轻易转嫁的。。

-----------------------------------------------

-这个什么太慢老喜欢大放厥词,今天我就要挑战你一下:你的意思是住房不是刚需,所以征税不会使其价格上涨。

那么请问大排量车和实木地板是不是刚需?如果不是刚需,那么征税为什么可以使它们的价格上涨?

---------------------------------------- [65 楼] [liechi] [2006-04-24 10:17]

---------------------------------------- 房价下降, 孤独不会出山

房价上涨, 孤独也不会出山

房价上涨并且政府调控, 孤独必出。

---------------------------------------- [66 楼] [电脑太慢] [2006-04-24 10:23]

---------------------------------------- 作者:道破天机007回复日期:2006-4-2410:13:05你的意思是住房不是刚需,所以征税不会使其价格上涨。

=============================================== ===== 价格上涨是没问题啊,可成交量呢? 大排量车和实木地板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我们关心的是成交量,而不是价格..你价格再高,有价无市,又说明什么呢?

更何况房产交易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 大排量车、实木地板的消费税是不同的。。其课征的对象范围要窄得多,对抬升房价的影响是有限的。

---------------------------------------- [67 楼] [道破天机 007] [2006-04-24 10:27]

----------------------------------------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日本曾经经历过几十年的房价上涨,东京的房价一度高到可以买下美国,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日本可是一直都在征物业税的。

这充分证明:开征物业税根本不能降低房价。

---------------------------------------- [68 楼] [liechi] [2006-04-24 10:28]

---------------------------------------- 电脑太慢兄,

某些多军只关心帐面上数字这种虚拟财富,不考虑兑现问题。

每个多军都认为总有比我更傻的接盘。

---------------------------------------- [69 楼] [liechi] [2006-04-24 10:34]

---------------------------------------- 摘录 作者:道破天机 007 上次回复的主谓宾

一个例子充分证明:开征物业税根本不能降低房价。

---------------------------------------- [70 楼] [鸡肋 I] [2006-04-24 10:42]

---------------------------------------- 道破天机 007.挺你一下

傻空们都说看多叫多的人在忽悠.....难道 ZF 不忽悠么:)

哪怕出发点是好的.政策制订的也没错.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这些强势团体不会让其变味么?

房地产涨价就全是炒房者的错? 土地是否拢断? 土地出让金是否年年都在涨? 市区地价是否越来越高.普通民众是否越住越远? 房屋使用周期是否减少? ZF 有没缺失? 工作人员有没谋取私利? 银行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还是以民众的利益为先? 房产开发商是否福利企业? 无良开发商是否存在? 房地产有关行业从业人员是否数量庞大? 房地产开发是否越来越像拢断靠近?

---------------------------------------- [71 楼] [homage78] [2006-04-24 10:45]

---------------------------------------- 居然是真的孤独,呵呵;

昨天 cctv-2 经济半小时也谈到了房价上涨的问题,最后主持人的结论中有这么几句“美国通过加息加税有效阻止了房价过快上涨;中国怎么效果相反呢?是不是有关部门应该重新审查一下中美之间的差别,而采用更符合中国实际的调控措施呢?”

---------------------------------------- [72 楼] [重午] [2006-04-24 11:01]

---------------------------------------- ----------------------------------------

[73 楼] [一江蓝蓝] [2006-04-24 11:02]

---------------------------------------- 总结一下:

看多者的依据多半是政策面的影响,认为政策面指向上涨

看空者的依据多半是实际价值以及民众实际收入,认为民众无法支撑高房价

政府的皮鞭在抽打着每一个工薪阶层,那么工薪阶层是继续努力的拉磨呢,还是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你再打我也不动呢?这个答案就是房价的答案,也是谁都难以说得清道得明的问题。

---------------------------------------- [74 楼] [鸡肋 I] [2006-04-24 11:18]

---------------------------------------- liechi

没有永远的涨也没有永远的跌

房价会跌.只不过我认为不是现在.也决对不会是近几年

至于还会不会有人接手?现实是.中国人口在 2020 年会达到 16 亿多 这个数值是计划生育控制很好的前提下. 在 2020 年后.中国才会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而且我个人认为.随着人口开始减少.在短期内房价也不会有大的波动.现实例子可参照拥有国土面积和我国相近的美国和俄罗斯.前两者人口都比我们少.人口少.人均面积可以增加.并不意味着房价就会大降.只能说如果人口大副减少.人的居住面积和环境会优化.就拿目前来说.不可否认.天涯论坛看空叫空的人在多数.但这群人.我敢说是在 20-30 这个阶段的人最多.这个阶段的人就现实来说并不是我们国家大宗商品消费的主力.像30-50 这个阶段的人是不常上网的.哪怕上的人也不一定进天涯针对目价房价发表自己言论.从现实的房价火热上窜和天涯空军占决对优势这是强烈的反差.到底是叫空看空的某些人在忽悠?还是在全国房价上涨的基础上看多的人在忽悠?天涯的空军从 2003 年开始叫空到 2006 年.哪一年是准过的?空军和多军到底谁忽悠了谁?

还有个很实际的问题.建设部.房管局.媒体.时常向我们传达一个这样的信息.居住用地完全够开发.还多.土地供应并不紧张.但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城市.1 环用地处于饱和.2 环用地处于饱和.3 环用地处于饱和.然后居住地向四环五环发展.....但一个城市是不可能无限扩大的.在目前房价上涨同时.能够居住的土地是越开发越远不说.哪怕房价真下降20%-50%住4环5环6环的人隐形居住成本是否已经上升? 一天要花多少时间在家与单位之间跑?人有限一生的时间.是否随着越住越远而浪费掉更多时间?时间等同于金钱.有钱人拿钱买时间.没钱的拿时间换钱.居住土地绝对是有限的.而且不管是房价是涨是跌.就现阶段的中国来说.ZF的咬着地价不松口.税收要想着办法来征.居住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人一辈子可以不买房.可以租房一辈子.也可以睡车睡马路.但是如果只想等着捡个大便宜.一下便宜几十万买套房.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就不要想了.

---------------------------------------- [75 楼] [1367948] [2006-04-24 11:22]

---------------------------------------- 好久不见搂住呢

---------------------------------------- [76 楼] [soffy] [2006-04-24 11:30]

----------------------------------------

政策出台的本意都是好的,但与民争利的政策出台雷厉风行,出其不意;让利于民的政策出台非的等民怨滔天才研究研究,能拖就拖。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

---------------------------------------- [77 楼] [鸡肋 I] [2006-04-24 11:46]

---------------------------------------- 一江蓝蓝土地是牢牢掌握在少数阶层手中.而不是由多数阶层掌握.同样法律也是有少数人在制定.你说是该看重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 哪个掌握了话事权? 现实是由谁说了算?如果真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还好说.但土地这东西注定了不可能是完全的市场经济.90 年代是福利分房.现在是半经济半调控.说穿了只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变动了下游戏方式.采用了新的分配制度.真要是土地够多足够居住.直接用福利分房的政策不就好了? 正因为没法满足人人都能分房的条件.只能采取市场行为.价高者得.有钱的住地段好的大的.没钱的住地段差的小的.或者打伙住租房住.对于面临人口不断增长的城市来说土地确实是稀缺资源.而且在少数阶层的眼中是颗摇钱树.

"又要套牢的马儿不停工作.又要喂食马儿让其不至于跑了.这都由饲主来决定的.只要不是让其累死.就算累得筋疲力尽都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这个饲主的马是越来越多呢?"

---------------------------------------- [78 楼] [liechi] [2006-04-24 11:48]

---------------------------------------- to: 作者:鸡肋 I

我认为根据你掌握的信息和数据, 你看多是合乎情理的。

忽悠和反忽悠无处不在.

---------------------------------------- [79 楼] [lazywolf] [2006-04-24 11:53]

---------------------------------------- 支持楼主多发有营养的帖子!!

---------------------------------------- [80 楼] [soffy] [2006-04-24 12:05]

---------------------------------------- 我认为无论什么政策的出台都应该慎之又慎,没有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和可能的结果就宁可不出台,这不是游戏可以推翻重来。

国家出台政策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物业税确实可以降低购房者门槛。但是为什么国外的经验一到国内就变味了,因为政策是人制定和实施的,本着与民争利还是让利与民,政策实行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个人所得税、利息税、、、还有现在热闹的物业税,大家比较一下国外的情况,是不是到了国内就变成了四不象了。成了某些部门捞钱的法宝。去年宏观调控中比税务部门更开心的是卖地的和银行,他们在偷着乐呢。

以前的不去说他了,物业税又在说开征,那原来买下的房子征不征?征的话是重复收税,不征的话我想二手房说不定会大涨价!谁知道物业税率每年是多少呢,今年哄你是万分之一,你傻傻地买下了,明年就是千分之一了,房贷利率不是这样吗?有百姓的好果子吃吗?是不是从老百姓身上捞钱容易呢?你想啊,水,电,交通,房子,医疗,教育。。。。。。你不得不用吧,每人每天多收一点,乘以 15 亿,呵呵,好多钱呢。卖地亏了,只有一次,物业税可是年年可以收的啊,呵呵,好多钱呢!800 元的个人所得税标准提到 1600 元就合理了吗?不合理不还是照样就定了,虚情假意的听证会,我看是耍朝三暮四的猴子差不多。。

其实也只能在这儿 YY 而已,有什么用呢。哎。

---------------------------------------- [81 楼] [KANG73] [2006-04-24 12:11]

---------------------------------------- 作者:孤独的思想回复日期:2006-4-2319:10:36作者:兔大叔回复日期:2006-4-2318:52:12是的,孤独的理论确实是建立在供给短缺的前提下的,如果市场供应过量,他的这一套就是假的。

-----------------------------------------

好,按你的说法,汽车现在应该不是短缺商品,大排量车更不是,那么现在国家对大排量车征税,是否可以使大排量车价格下降?

公款是最好的刚需

----------------------------------------

[82 楼] [没有引擎的轰炸机] [2006-04-24 12:11]

---------------------------------------- ding

---------------------------------------- [83 楼] [一江蓝蓝] [2006-04-24 12:18]

---------------------------------------- 鸡肋兄:

我说了两个方面,你说了其中的一个,你的内容是我的内容的 1/2,你在努力证明你是对的,却未证明另一个是错的。哎呀,我不知道是该同意你呢还是该反驳你呢,呵呵。

---------------------------------------- [84 楼] [930191] [2006-04-24 12:18]

---------------------------------------- 孤独一回来,论坛就更热闹了。

---------------------------------------- [85 楼] [白发摸女] [2006-04-24 12:28]

---------------------------------------- 作者:上海飞虎队回复日期:2006-4-2319:41:14

对于自住客来说,加息加税的确会增强负担,但相对于总房价必竟是个小头,但加息加税对投机客打击比自住客大得多,因为他们一套房要产生两次交易,假如实行增值税,更会蚕食掉他们的不少利润。

=================房价上升是投机客干的?又一个被正付忽悠的傻帽你只要看看那些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城中村农民盖的房子才要多少钱一平米,你就会明白正付在房子上赚了你多少钱了

高房价=市正付征收重税

---------------------------------------- [86 楼] [aliengod2] [2006-04-24 12:33]

----------------------------------------

我向来不惮于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我们“光荣伟大正确”的政府

---------------------------------------- [87 楼] [转移矛盾] [2006-04-24 13:51]

----------------------------------------

支持孤独,他的观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吴向宏:调控房价 谨防南辕北辙焦点房地产网gz.focus.cn2006年04月14日11:59南方都市报

吴向宏

前几天,建设部某官员透露:“近日,建设部先后收到了中央高层关于房价、外资和物业管理的三个批示,这显示中央仍然比较关注房地产问题。”其实,早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就袒露心迹,称自己最痛心的是医疗住房问题没有解决好。建设部该官员也承认,到目前为止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未能明显作用到房地产的结构性矛盾上,今年仍将继续调控,“必要的话还将动用行政手段予以调节”。

我的疑问是,既然到目前为止,调控手段未取得明显效果,在采取下一步行动前,是否应先反思一下过去的调控手段?去年的各种调控措施下,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房价不降反升,这不能不引人发问:目前调控房价的政策手段是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甚至会不会有南辕北辙的情况?在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上吃透房地产市场、把握住房价虚高的源头之前,我们是否应该暂停一下,不要再匆忙出台这样那样的调控政策?

那究竟哪些认识需要澄清?我以为,至少应当包括如下问题:一、“炒卖”是造成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吗?还是说房价高涨才导致了各种投机现象?我以为:对任何商品来说,没有最终需求的投机行为都不大可能长期持续,更难以人为将商品价格推高到离谱的程度。我国住房价格过高,炒卖并非主因,而是有各种客观原因,包括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数十年累积需求的短暂爆发、结构性供求矛盾、不合理土地政策和城市发展战略等。挤爆房地产泡沫,也应当从这些根本原因入手,而不能只强调打击“炒卖”。

二、以“加税”为基调的调控政策是否反而促使房价上涨?是否应将政策转向“减税”方向?我的看法是:目前的调控政策不仅过分偏向打击炒卖,而且在打击炒卖时,又错误地、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加税”政策,主要是提高交易税,最近又多次风传对第二套房产、高档住宅等加征物业税。

姑且不论物业税等税种在法理上的疑问,单就房价而言,加税的长期效果肯定是要促使房价上涨的。我认为:如果政府真心想降低房价,就应当把政策从“加税”转到“减税”的方向上来,特别是要以切实手段,减少本质上为一种税收的土地出让金。

---------------------------------------- [88 楼] [转移矛盾] [2006-04-24 13:54]

---------------------------------------- 缴纳物业税是国人的神圣义务吗【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向宏】对住房加征物业税的提议,近来甚嚣尘上。一开始,这种提议打着一个貌似善良的旗号:抑制炒作,降低房价。然而,正如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众多有识之士指出的:自古至今,加税都是会促进物价上涨的;所谓加税能够“降低”房价,实在是奇谈(参见本人《加税能够抑制房价吗?》一文)。

这一招看来是不灵了,不过,提议者们还有其它花样。

前两天,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果然不再提什么“抑制炒作”或者“降低房价”了,而是甩出一个更加理直气壮的理由。

这是什么呢?就是“有资产就要征税。在所有国家都一样”。“在市场经济下,土地、住房是一种资产,持有这种资产就要赋税。”看看,还跟你们废什么话、讲什么房价涨跌呢?不管房价涨上天,跌到底,你有“物业”这个“资产”就要缴物业税。物业税在该主任口中,已经俨然是不可推卸的一项神圣义务了--哪怕到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一样,你还有什么可以辩驳的呢?问题是他可能恰恰忘记了最根本的一点--中国的国情不同。

的确,对拥有房产等资产者征收财产税,是一个国际惯例。但这个惯例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它的前提是什么?所谓物业税,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财产税”,英文为 propertytax,这里“财产”一词指的是公民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置的财产。在那些征收财产税的国家,公民都对自己的房产拥有较为完整的财产权。换句话说,只有对公民拥有财产权的某种资产,才谈得上征收财产税。

但是,中国的公民“拥有”自己的房产吗?地球人都知道,房产中最核心的那部分资产--土地--在中国是国有的。

住宅土地出让的使用期限是 70 年。只要你还是中国人,你就不可能“拥有”任何房产。你拥有的只是 70 年的使用权。

这个使用权政府实际上是以一次性获得租金(土地出让金)的形式,出租给房地产开发商,又转租给消费者的。任何一个中国人,他对自己的房产中土地产权那一块,都仅仅是租用,而不是拥有。

对一块我们根本就不拥有的资产征税,这是哪家子的道理?一个房东把房子出租给房客,收完租金后又对房客说:现在房子是你的了,你成了有财产的人而我没有财产了,所以你得再交一笔奢侈费给我。这样的房东,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抛去土地产权,所谓房产还能剩下什么呢?无非是一些钢筋水泥的结构而已。那么,这些结构还算是资产吗?不是,当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折旧的消耗品。它们和电视、冰箱等任何消费品一样,只会一天比一天破旧,价值只会一天比一天降低。一套房子如果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则其到使用年限期满之后,只会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墟。一个公民拥有这些财产,并不能直接从中取得任何增值的利益,相反每年还要接受折旧的损失。对于公民遭受的损失还要再加一道惩罚性的税收,试问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事实上,财产税的立论依据之一,就是因为拥有者可以从资产升值中获得收益。不光财产税如此,天下任何的税收都是如此,都是对获得了收益的人征税,从来没听说过对遭到损失的人还要征税的。

房产作为一种可以升值的资产,作为一种可以征收物业税或财产税的对象,它不可能是别的,只可能是土地所有权。

如果中国的土地实现了私有化,我自然举双手赞同征收财产税。实际上,财产税是避免土地兼并、保障“耕者有其田”的最好办法。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如果有人打着“国际惯例”的旗号,主张征收物业税;如果决策部门不幸被这些人蒙蔽,通过了征收物业税的法规,则我必将对站到我家门口的税官说:“对不起先生,这块资产不是我的,是属于国家的。要收物业税?找‘国家’收去吧!”

---------------------------------------- [89 楼] [转移矛盾] [2006-04-24 13:58]

---------------------------------------- 加税能不能平抑房价?

www.hexun.com 【2006.01.25 17: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向宏】

作者:吴向宏最近,关于对第二套住宅加征物业税的建言风行一时。

据说这样可以“抑制房产炒作”,从而“平抑房价”。老实说,加税反而能够降低房价,这种稀奇古怪的道理我是无法理解的。对任何商品,加征税收的长期结果,必定是价格上涨。

今天如果提高汽车的关税,明天进口车就会涨价;今天如果政府宣布提高餐饮业的营业税,明天大家上饭店吃饭就会多掏腰包。加税必定增大供给的成本从而降低供给,推高价格。

这应当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请大家不要误会,我并非不支持政府调控房价。相反,我一直认为中国房价存在虚高的现象,已经影响到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政府应当在降低房价方面有所作为。问题在于:自从政府高调进入房地产市场,宣布要“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中,凡涉及税收方面,几乎全部是加税,没有一项是减税的!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真的是让老百姓住上便宜的住宅,而不是为自己开拓新的税收来源,那么这样的政策导向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有人会反驳我说:你瞎掰什么呢?你懂什么经济学呢?现在加征的是第二套住宅的物业税,推高的是第二套物业的价格,从而会增加第一套住宅的相对供给,不就使第一套住宅的价格下跌了吗?这套说法看起来合理,其实十分无厘头。

假若政府真的信奉用“加税”来“打击炒卖”,不妨试验一下如下的无厘头政策:今年,炒火车票的黄牛党就不要再打击了,而是对他们加收 20%的“火车票交易税”。假若哪位经济学家真心相信加税能打击炒卖,不妨请他来煞有介事地论证一下:对黄牛党加收税收,能够推动火车票价下跌……结论很清楚:政策若真是为了“打击炒卖”,那就绝对不应该用加税的办法。“加税”只会加大炒卖的成本,短期和局部也许会抑制炒卖,长期和整体上依旧是要推高房产价格的。

用“加税”的办法来调控房价,弊端还不止于此。税收是政府最基本的一种公权力。公器之重,其用也慎。一般而言,税收政策是作为重大的宏观政策、针对重大的宏观经济问题来使用的。对微观的经济环节,如果轻易动用税收手段,动辄出台这个税那个税来调控一下这个、干预一下那个,就会乱及经济的基本秩序,伤害政府的公信力。今天觉得第二套住宅是个问题,就出台个“第二套住宅物业税”;明天觉得股市好像炒得高了,是不是就来加征 25%的额外印花税呢?后天也许还有“银行服务质量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税”甚至“行人乱穿马路税”出台?所谓“以税代管”、“以罚代管”,有识之士早就指出那是无能无效的表现。房地产业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准,一定是远远高于这个层次的吧?

总结一下:若真心想降低“第一套住宅”的价格,对老百姓最实惠的做法,就是针对“第一套住宅”普遍减税,特别是实质上为一种政府税收的土地出让金。假若实在舍不得这个巨大的财政来源,同时也的确真心想打击“炒卖”,则较合理的做法就是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人们拥有第二套住宅。而以“加税”作为一种调控房价的手段,则是逻辑上离奇,学理上乖悖,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除了能带来一点点额外的财政收入以外,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政策有什么好处。

---------------------------------------- [90 楼] [snakeboy] [2006-04-24 15:28]

---------------------------------------- 再次验证了,劫富三百,损贫三千!!

万税万税万万税~~~

---------------------------------------- [91 楼] [鸡肋 I] [2006-04-25 11:08]

---------------------------------------- 看空者的依据多半是实际价值以及民众实际收入,认为民众无法支撑高房价对.没错.依据目前的情况.要买一间普通的房子一个人得不吃不喝不花销工作 N 年. 但为什么这么高昂的房价.又在这几年之间卖出了这么多?

这里我举些事例

先说 ZF 的游戏方式.你打小从出生到现在.从你所有读过的学校和你周边的见过的人当中.有见过哪个家庭(三口之家以上)是没有住房的? 在 ZF 的游戏当中.是以城市化发展城市分改造.将旧有的房屋进行拆迁.以现金或者以房屋对被拆迁的房屋所有者进行补偿.当然.一般情况下.现金色和补偿的房屋的价值和地段是无法和被拆迁的房屋的价值相等的.但是利用这笔现金.被拆迁人可以利用这钱.买套地段次点的新房.或买好地段的二手房.也可以利用现金.首付两间三间房以贷款形式.如果是补偿房屋.通常是一换一.也有一换二甚至一换三的特殊情况出现.

简单来说.ZF 得到政绩.城市得到改造发展.拆建和新建甚至房产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得到工作机会为失业率减了压.建筑公司房地产商和部分 ZF 单位得到利益.银行得到贷款机会存款得到释放.被拆迁者得到了上述的金钱或者房屋.只不过金钱和新房屋的价值缩了水.通常情况是被拆迁者以牺牲掉了更多的时间(时间=金钱)只不过这是隐形的.毕竟比起原有的房屋被拆迁者住上了环境更好的新房.当然也有少部分的被拆迁者能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才智使自己的财产有一点的升幅.

再说银行起的作用这几年流行的贷款买房.相信你不会寞生.就贷款来说在国家经济一路向上的情况下.是一个稳妥的好选择.如果国家经济方向相反的话无疑是能不贷款最好不要贷.这建立在一个对未来国家发展方向的一个预期之上.一间普通的房屋在一个大型城市.基本上是百万左右.这对一个要购房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已经说过.如果有了银行贷款的介入.这种困难在国家经济发展较好的情况下.不吃不喝的工作 N 年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当然.以贷款这种方式你将能吃能喝能娱乐.同样能住得起房.代价就是你的消费能力可能将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如果未来你的收入有所增长这种下降将减少甚至不会出现.)至于你这有房一族是更快乐还是更不快乐就有你自行衡量了.这是大部分普通人在银行起到的作用下的写照.还有一部分人.需要住房.需要现金.以少量的首付.购得房屋.再利用手上现有的金钱进行投资和企业创办.使自己的财富增长.简单来说.银行贷出钱将会有很高的回报(不违规的情况下风险很小).贷款买房的人不用不吃不喝.以有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并受制于银行的情况下获得房屋.

---------------------------------------- [92 楼] [鸡肋 I] [2006-04-25 11:09]

---------------------------------------- 被忽略的民间游资不管是地下游资.还是沉睡在银行的存款.还是民众的灰收入.其数额都相当庞大.除了银行存款.其它两种国家是不可能完全统计到它们的规模有多大.举小的事例来说.相信在你身边大多数人都有着灰色收入.由物品形式的.有折扣方式的也有现金方式的.比如朋友托关系帮忙.公司过年过节以券的方式发放的对换劵.除本职工作以外在外接私活等等.像部分公务员.老师.医生.售货员.师等等职业就不一一细说.举大的事例来说.一个温州团购的群体.一个山西煤矿老板群体.就能在中国的房市中翻云覆雨么?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的能量能刻意扭曲.但是地下游资的能量与规模也可管中窥豹.在目前的国内情况下.放在银行的情要缩水.投资没有好的出路.多种投资载体出了问题.自住的.避险的.想获利的.这多股资金纠在一起.加上小部分国外热钱.以及一些小的资金源.房屋卖得火.房价和空置率双双大幅上升.是否能给你点启示?国内的家庭亲情方式

在美国的许多生活习惯观念都和我们国家相反.国外的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就不细说了.在我们国内.有多少情况是在父母的资助下子女完成买房重任的?对.一个人是要花上若干年不吃不喝的买房.但要是结了婚.两个人的努力是否会更得这个情况除以二?缩短将近一半左右?如果再由双方的家庭多多少少再出点力帮助一把.你说这不吃不喝工作 N 年的情况又会转变成什么样?在这里变化太多.但至于肯定一点.这不吃不喝的例子是现实.但也是理想化的说辞.事实总和这现"现实"有着一写的出入.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统计数据拿来说事也是一样.就像你要知道某个家庭到底有多少家底一样"事实"总会有所出入.

说了这么多.我也回答了你的问题.这里补充二点.这人买房.有换环境和条件的.有为了获利的.有为了工作需要的.有为了渡假的.有子女要独立住的.也有要为了结婚的等等.在这众多的需求可以看出不少的问题.说个两点我的看法.一.这独立居住和结婚需求不管是大房还是小房.原有的一家几口裂变为几家几口的家庭.这是一种刚性的需求.原来的三口之家.变为了二家三口或者二家四口.要是子女生育的小孩长大.小孩还会愿意和父母一起居住么? 会否再次产生裂变?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二.人的一生当中按国外的统计数据是要经历 4-5 次的换房经历.原有的房屋可能换掉也可能留了下来没人住进行出租.这换下来的房子.给租房户提供了房源不会因房源减少租价上涨.房东获得了收益.国家又得了税收.在一个稳定的市场下这房东是否就该为了还买不起房屋的人贱价出售?赔上自己富了人?而且现在很多买不起房的人是想一步到位.自身的实力明明能在能吃能喝的情况下买间小点的房屋确非要以超出自身实力很多的情况下选择大房屋.在买不起在房的情况下以大喊房价贵得离谱.....这是否是一个扭曲的心理?最后废话几句.某些个别疯狂过头的楼市确实是有不正常的因素.但不意味着出现人为调整就会大幅下降.就像股票一样.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在一个大牛市当中.如果出现微小的调整最好抓住机会.毕竟整体方向是向上的.个人认为现在还远没有到反转向下的时侯.何况早在很久 ZF 喊的口号..就是控制涨幅......可惜很多人居然选择性的失明....甚至有某些傻空的出现 -,-

---------------------------------------- [93 楼] [忘情的咩咩] [2006-04-25 11:21]

---------------------------------------- 孤独的帖很难得啊,顶一下~

---------------------------------------- [94 楼] [一江蓝蓝] [2006-04-25 12:41]

---------------------------------------- 作者:鸡肋I回复日期:2006-4-2511:09:20

可惜很多人居然选择性的失明....甚至有某些傻空的出现 -,-

--------------------- 天涯已经有很多很多的回复了,我不想重复,但是这不代表我默认或赞同你的观点。我认为甚至政府和市场都会证明你以上的观点全都是错误的。如果不同意,就让我们 2006年 12 月 31 日再来看看。

---------------------------------------- [95 楼] [鸡肋 I] [2006-04-25 13:32]

---------------------------------------- ...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要大笑...."如果不同意,就让我们2006年12月31日再来看看。

"超级好笑:) 这话怎么觉的从 2003 年混天涯房观到现在出现了无数遍呢? :)

:)这话好像不管在现实中还是论坛上都以无数人的后悔做为结论...早知当初...我XXXX就可以省下XXX万......:)

赌约什么的我是不会参于的.没那必要.你买不买房不关我一分钱的事.不知你是哪个城市的? :) 如果你身在成都在对我说这样的话.........我自己都会用手来走路 :)转篇新闻给你看.有地方 ZF 行为.有灰色收入的真实在现.有很多很多看了会让人深思的问题 看了自己去思索

---------------------------------------- [96 楼] [鸡肋 I] [2006-04-25 13:33]

---------------------------------------- 京城地价暴涨 50 多倍的惊人事实

■核心提示一则某公司竞拍土地的报道,一份征地协议书,这两张纸揭示出京城地价暴涨 50 多倍的惊人事实,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转让土地的巨大“收益”并没有让承包这块土地的村民感到高兴——他们没有从近乎天文数字的差价中得到好处,巨额收益似乎和他们无关。而伴随着征地和拆迁的进行,村民们发现,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比以前“差得多”。

在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滔滔洪流中,一批失去土地的村民失地后“喜欢”上了打官司,他们很无奈……丰台科技园的总部基地“招商中心”四个字大得惊人,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这里是一个新区,虚席以待投资客。

它确实很新,在一块块空旷的土地上,工人们刚刚启动了摩天大楼的建设。

村民张秀华所站的地方,离招商中心大楼只有 20 多米,工人们就在她身边施工。

“我家原来的菜地就在这里,大棚被推时,里面种的都是芹菜,一大片。”南四环主路上震天的车流声,几乎可以压住张秀华的声音,招商大楼离南四环主路约 100 米。这里,被张秀华和她的同村村民认为是“绝对的闹市区”。

但就是这个被认为是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大片良田沃土却被“贱卖”,由此引发的不满,数年来在张秀华所在的六圈村难以平息。

事件原委征地 117 元/m2 转手拍到 6750 元上周,丰台区六圈村村民周铁柱(化名)等三人将一堆材料送达华夏时报。材料说,当地政府以建设丰台科技园为由,近年从六圈村“掠走”大片土地,而给六圈村的补偿极其可怜,“近乎零成本”。

为核实有关情况,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赴六圈村求证。多位村民表示,这些情况在当地家喻户晓,绝对是事实,村民普遍情绪很大。

南四环征地每平米 117 元

村民白先生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六圈村被规划为丰台区科技园范围后,因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出面为科技园征用该村土地。

《华夏时报》记者从有关渠道拿到了一份在 2001 年签订的征用土地协议。协议显示,征地单位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丰科建公司),一次就从六圈村拿走面积为2341亩的土地,其中包括654亩菜地和103亩苗圃。协议明确记载着这次征地的补偿数值:土地补偿按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 11000 元的“6.36-8.18 倍”计算,即每亩 7 万-9 万元。而“生活安置费”一栏被划杠,即没有安置补助费。

周铁柱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从有关渠道得到的数字是,平均每亩大概是 7.8 万元的补偿。“这个价格太低了,折算后每平方米才 117 元,简直是白给。”村民田俊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青苗补偿费等。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6 至 10 倍。安置补助费则是平均年产值的 4 至 6 倍。“土地补偿费几乎是按最低标准给的,安置费竟然没有。”田俊声称很多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铁柱问,这块紧贴着南四环、交通极其方便的良田沃土,怎么会是这么低的身价?转手拍卖每平米6750元如果没有比较,六圈村的村民也许会沉默着。但 2005年北京多家媒体的一则报道,引爆了六圈村。

这则报道说,2005 年 4 月 18 日,某置业有限公司以总价 8.05 亿元的投资,竞得北京市 2005 年最大的“招拍挂”项目——丰台科技园 35.39 万平方米公建用地的土地使用权。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