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死后,手下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等一大堆武将都在满清立下赫赫战功受封为顺王,这个结局来看,似乎毛文龙听不听总指挥袁崇焕号令也不那么重要了,拥兵自重消极对敌在国内都是普遍现象,以毛文龙带着手下将士无视满人的招抚起着牵制作用这一点来看,擅杀毛文龙确实不那样“是”。这就是天下一直为之争辩而难辨是非的缘故。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6:41
大家都知道贾元春是宝玉的亲姐姐,姐姐对弟弟会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自然是保护爱护的感情!
虽然袁崇焕因罪被诛,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句绝命诗里,死后还要魂归辽东抗清护明,展现了他保卫国家的真挚感情。
能力也许不完美,性格也许有缺陷,但感情无疑很深厚。
这就是袁崇焕被傅山赋予宝玉亲姐姐贾元春的原因,以贾元春疼爱弟弟宝玉的形象完成了袁崇焕热爱祖国的形象的真实塑造。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6:43
贾元春是宝玉的亲姐姐,贾探春算是宝玉的亲妹妹。
这下很多人估计已知道贾探春是何等人物了。
不过这一回先不道出,等他下帖邀诗社时再揭晓他身份。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7:01这句话里还需要注意的是人物,描写的人物是“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文中描写宁府是叙说前朝,因宝钗黛玉属于末世最纯粹的当朝人物。
因此全书中都不会在宁国府故事里描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等人,将其尽皆隐去不表,不会让他们在东府里说话。
能在宁国府中开口说话的都是前朝相关人物。这也是书中一个纲目设置。(当朝为崇祯皇太极时期)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7:04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安妥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书中借此段评判对秦可卿赞誉一番,肯定了秦可卿出色的办事能力和优秀的性格人品。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7:07【秦氏笑道:“我这房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去,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以秦可卿住所豪华程度透露秦氏尊贵身份。到底有多尊贵,本回解释她的判词时再作揭晓。
宝玉这四个丫鬟中有个媚人,仅只出现宁国府中这一回,她是仅存于前朝之人,所以荣国府中再没有出现过她的名号。并非重点,大家勿要陷入媚人的思考。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7:14讲到第五回,这段文字优美的赋文大家就再度看一遍吧。
【警幻仙姑赋】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7:16
给出一个寒士版本的释意文字。。。
从柳树环绕中走来,从芬芳花海中步出。她脚步走过的地方,鸟儿纷纷从树上飞起来迎送;她款款向着我走来,回廊前映照出她秀丽的倩影。
长袖飘飘飞舞,四周弥漫着麝兰芬芳的清香;荷衣轻轻摆动,空中传来了叮咚悦耳的玉声。
她的笑靥如同春天嫣红的桃花,她的秀发仿佛夏日浓密的乌云。她樱桃般小口轻轻绽启,似有香气从榴齿中传来。
她纤细的腰肢楚楚可怜,遣风回旋折返令雪身畔飞舞;她发梢的明珠光彩夺目,与涂满额畔的花黄交相辉映。
她从掩映花丛间走过,一嗔一喜都那样美丽迷人;她在清池边顾盼前行,如同仙子在水上凌波飞来。
蛾眉轻皱复舒,她欲言又止地展颜一笑;莲步迟疑迈出,不知她想停下还是走来。
她有着让人艳羡的完美形象,心灵如同坚冰一样清纯,胴体就像美玉一般丰润。她穿着让人惊叹的华丽衣裳,纹理闪耀出绚烂的亮色,图案舞动出鲜艳的光彩。
她有着让人爱恋的绝世容颜,面庞好似香露凝聚而就,轮廓仿佛美玉雕琢而成。她有着让人赞美的仪态气质,恍若凤凰飞舞九天之上,疑是神龙翱翔苍穹之遥。
她的素淡如同冰雪中不屈绽放的春梅,她的高洁好比寒霜下孤标傲世的秋菊,她的沉静仿佛空谷中挺拔劲直的孤松,她的艳丽恍若日落时映红清池的彩霞。她文采翩翩,如游动在曲沼中的潜龙,她神韵不凡,似照射在寒江上的明月。
西施看到她也会掩面羞惭,昭君见了她也要愧叹不如。
真是奇怪啊,她出生在哪里,她来自于何方?我坚定相信,天上瑶池中再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仙子,地上紫府里也寻不出能与她成双的美人。她到底是什么人,竟然会这样的美!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7:18
最后补上与原文对照的解释。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从柳树环绕中走来,从芬芳花海中步出。她脚步走过的地方,鸟儿纷纷从树上飞起来迎送;她款款向着我走来,回廊前映照出她秀丽的倩影。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长袖飘飘飞舞,四周弥漫着麝兰芬芳的清香;荷衣轻轻摆动,空中传来了叮咚悦耳的玉声。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她的笑靥如同春天嫣红的桃花,她的秀发仿佛夏日浓密的乌云。她樱桃般小口轻轻绽启,似有香气从榴齿中传来。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她纤细的腰肢楚楚可怜,遣风回旋折返令雪身畔飞舞;她发梢的明珠光彩夺目,与涂满额畔的花黄交相辉映。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她从掩映花丛间走过,一嗔一喜都那样美丽迷人;她在清池边顾盼前行,如同仙子在水上凌波飞来。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蛾眉轻皱复舒,她欲言又止地展颜一笑;莲步迟疑迈出,不知她想停下还是走来。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她有着让人艳羡的完美形象,心灵如同坚冰一样清纯,胴体就像美玉一般丰润。她穿着让人惊叹的华丽衣裳,纹理闪耀出绚烂的亮色,图案舞动出鲜艳的光彩。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她有着让人爱恋的绝世容颜,面庞好似香露凝聚而就,轮廓仿佛美玉雕琢而成。她有着让人赞美的仪态气质,恍若凤凰飞舞九天之上,疑是神龙翱翔苍穹之遥。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她的素淡如同冰雪中不屈绽放的春梅,她的高洁好比寒霜下孤标傲世的秋菊,她的沉静仿佛空谷中挺拔劲直的孤松,她的艳丽恍若日落时映红清池的彩霞。她文采翩翩,如游动在曲沼中的潜龙,她神韵不凡,似照射在寒江上的明月。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西施看到她也会掩面羞惭,昭君见了她也要愧叹不如。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真是奇怪啊,她出生在哪里,她来自于何方?我坚定相信,天上瑶池中再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仙子,地上紫府里也寻不出能与她成双的美人。她到底是什么人,竟然会这样的美!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07:22
早上更新到这里,今晚将揭晓千古之谜——秦可卿,点破太虚幻境和警幻之事的真相。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30【春梦逐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心中的明朝旧梦已不复存在,百姓们无奈地在清朝体制下服从约束随波逐流。
那些还渴望汉人政权崛起的人们,暂且忍着活下去吧,不要再给自己增加苦恼和危险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32
给大家介绍下警幻仙姑的出场白……【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
恨是亡国灭史之恨,愁是复国艰难之愁。
春是汉族繁荣之春,放春指汉族没落遭受压迫,香是文化精神之香,遣香指文化畸形奴儒盛行。
太虚为智之根本道之起源,警幻二字是警醒世人破幻显真之意。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33
再介绍一副对联……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茫茫的天地之间,古往今来,多少爱国传奇。
无悔的壮士巾帼,清兴明亡,多少英雄憾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35
太虚幻境里这么多司的意思~【“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
痴醉心上的故国之情、郁结胸中的亡国之怨、早上为亡国灭史哭泣、晚上为无法复国幽怨怀念春天般的汉人政权、悲愤秋天般的满清压迫。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37【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
两边对联写的是:春悲秋怨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薄命司中为明朝末世的亡者。
对联意思是:为春天般的汉人政权消亡而悲伤,为秋天般的清人压迫而怨愤,
落得这步田地,都是因为汉人自身的原因啊。
到如今,汉人们努力地求学获取知识,汉人勤劳地繁荣国土治理地方,这样追求美好,却仍要被清人压迫奴役,成果被异族坐享其成,真是令人感慨。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39【只见那边橱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
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
全书中十二冠首女子都活跃在贾府!
这并不是说除了豪门,平民百姓家里就没有值得称道的好女子可以作冠首。
因为作者傅山惯用以小见大的文学手法,书中的金陵省也是指明朝之中国。
金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的意思其实是明朝末世的中国十二雄,最权倾天下最雄图霸业的十二个男子。
化男为女以女子写豪杰的写作手法,屈原离骚中便已用过这样的方法!傅山喜爱楚辞离骚,时常“静对梅花读楚辞”,故将离骚手法信手拈来妙用写出。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42
这一回中判词判曲众多,这一回只解释在怀悼集前四回中身份已完全亮明的人物的判词。
其余人物判词和众人判曲,等后文中情节呼应处再细细作出解释。
为满足大家的期待,先跳过亮明身份的几个人,我们先来看秦可卿。。。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44【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
这是一段荣公的感慨。流露出明朝运终数尽的伤感和子孙未能守业的悲凉。
傅山先生曾有诗云,“寥寥种竹人,龙孙伏何所”,“小松无数不成林,龙子龙孙尽麻藁”,亦是慨叹宗室子孙无人可以继业的萧索情状。
南明遭清朝血腥屠戮后,大部分汉人不敢再有建立汉人政权的反抗之心,意图反清的势力零星可数,朱明宗室后人也都更名改姓隐匿起来,不再想复明朝天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46
【先以彼家中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
荣公想要给宝玉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
彼家指宝玉的家,也就是贾府。
册籍属于贾府,册籍名却叫金陵十二钗归属于金陵省,就点出了原来贾家与金陵省都等同于整个中国,依然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后面章回中将有更妙的此种写法。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47【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香是精神的象征。初生异卉,刚刚盛开的奇异花卉,此处花即中华。
宝林珠树,宝为至贵的皇权,林与甄同是朱,珠是朱明王朝,树是松柏代指不屈的汉人势力。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个精神就是进步创新的中华文化和朱明皇朝的顽强意志的结合,名字就叫中华精神。
我们看到警幻用精神在熏陶宝玉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49
【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春是汉族繁荣之春,放春指汉族没落遭受压迫,香是文化精神之香,遣香指文化畸形奴儒盛行。
红是朱明的象征,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意思。
汉人没落备受压迫,文化掀起奴性风潮,无数心系朱明的仁人志士为此放声大哭。
我们看到警幻把未来明亡后的景象告知了宝玉!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50
【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
朱明之梦,旧朝之情,无力之愁,亡国之恨。
警幻让宝玉感受那亡国后无力回天的悲伤!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51傅山先生安排宝玉在叙说前朝宁府之事时入到梦中来,用意非常明显。
是希望拿后世的灾难警醒前朝,如果能在前朝就早早预见到这个亡国灭史饱受外族欺凌的结果,举国齐心反抗外族,自然也就不会落得梦中描绘的悲惨下场。
这是一种美好而不真实的愿望,所以只能写成一场梦。
期望能有警幻道姑用幻象提前警示,让象征整个国家的宝玉能因这个梦而醒悟。从而挽救一切!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53【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花即中华,木即汉人势力。麟和凤都是比喻杰出人才。
艳是以花喻人,万艳同杯,是万艳同悲的意思,杯中的花木麟凤一同悲伤,指代最终汉人剃发易服忍受屈辱,让中华无数汉人都为此感到悲痛。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54
引子、红楼梦曲十二支、尾收·飞鸟尽投林都是非常好的曲子,抒发了作者傅山先生写作此书的痴痴深情和对明末影响力排名前十二的历史人物的真情感慨。
嗯,抒情部分暂且跳过,待八十回末,再与好了歌一并讲解。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54【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如果当时真能悟得悲惨下场而警醒,历史就将随之改写,朱明也就不会亡国了。
所以宝玉必定是悟不得的!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57【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这里与秦可卿判词里的情和淫都是相同用法!!!
借警幻仙姑盛赞了这样的情和淫。
情是性情才情,实指才学和人品。
淫是操纵玩弄,代指掌控运作,对于宝玉则是实指国家的掌控和权力的运作。
可卿将要与宝玉行警幻之事了……
我们去看看可卿的判词。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8:59【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里是秦可卿的判词,也是号称红楼梦中最神秘的人物。
她来自东府宁国府,属于荣国府的前朝之人。荣国府是崇祯朱由检一代。
她是比崇祯还早的末世之人,也是宁府里惟一的金陵十二钗人物。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明末十二雄,于是大家该明白了。
她的身份其实很简单,她就是末世前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朝帝王——天启皇帝朱由校。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01
【画着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在这里就是宫殿,也有帝王基业的隐意。
朱由校是一个优秀的帝王,他也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做木工活建造房屋,“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朱由校亲自参与了高楼大厦——三大殿的重建和很多宫内建筑的修造。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03
【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朱由校当然没有在高楼大厦里悬梁自缢,但身为帝王丰衣足食却二十多岁就能亡故,也是史上罕有。
天启当政时期,党争渐渐好转,军费开始稳定,帝国基业高楼大厦即将成功,但朱由校死了。
各种原因(待后文可卿沉疴难愈再详细解释),最终一病不起。
年纪尚轻就死在了这所未来得及稳固的帝国大厦里,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也令朱明王朝在党争反复中再度衰落,忽喇喇似大厦倾。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05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情指才情,淫为掌控。情与淫的意义一会警幻之事中再次详解。
知识才干的渊博和兴趣爱好的广泛使得朱由校成为了一代风流人物,卓越的执政能力让他轻松控制着整个国家。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06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不能只怪崇祯朝的臣子太过腐败无能,这党争攻诘从不齐心的亡国祸患可都是来自前朝的继承!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07
【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这里再次赞美了秦可卿,也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将他比作警幻之妹的高度,兼美即兼有崇祯朱由检和满清皇太极的优点。
既才学高明,又机变多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09
【许配于汝】
正是呼应可卿判词中的【情既相逢必主淫】。
可卿是情天情海幻情身,宝玉痴情加意淫,两情相逢,便淫在一起。
两情相逢容易理解一些,是彼此才学能力结合。
而淫这一字是全书纲目体系里的一个重点。
行警幻之事,淫在一起,对于象征国家权力的宝玉,因书中女子为尊,淫是特指宝玉被操纵玩弄,也就是国家被掌控,权力被运作。
行警幻之事,对于可卿,也就是天启帝朱由校,对宝玉行警幻之事,就是掌控国家,运作权力,一位可以成功驾驭明末中国可以支撑朱明王朝的高楼大厦的绝世帝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11可卿和宝玉的结合,也就是朱由校的统治会扭转前朝留下的危局,会挽救大明么?答案是并不会,因为天启朱由校是个短命皇帝,即位仅有七年。
在这个美梦里,可卿和宝玉柔情缱绻,次日就宝玉堕入迷津和可卿分离。
宝玉大喊可卿救我,但仍然是掉了下去从美梦中醒来。
这个短暂的美梦称赞了天启帝朱由校兼美的执政能力,也哀怨了其在位的短暂和早逝的不幸。
可卿未能救得宝玉,即指朱由校短暂的稳定统治还远远未能完全扭转大明危局。
木居士和灰侍者正是道出已成槁木死灰的朱由校,必须要有朱由校这样的兼美之人,雄才大略纵横国事,才能真正挽救明朝危亡。但惜其不见,终令宝玉美梦成空!!!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15
历史课本告诉你天启是个无能的木匠皇帝,文化水平不高,又偏听偏信。
但傅山、吴梅村、孔尚任、严绳孙、尤侗、王士祯等一帮真正名士告诉你,并不是这样。
认识了书中人见人爱的秦可卿,赞叹过果断睿智的老神仙贾母,你就明白真正的天启皇帝,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16
第五回的梦境就这样讲完。
让我们回过头看看梦境里宝玉所见到的一些已出场人物的判词。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18
【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个判词是丫鬟香菱的判词,也就是原来的甄家小姐甄英莲,历史上的桂王朱由榔。
一株桂花,既点出了杀死朱由榔的汉人吴三桂身份,也暗合朱由榔所袭桂王的称号。
作小姐时名字带莲,作丫鬟时名字带菱,以菱花莲花来比喻朱由榔,莲枯藕败自然就是朱由榔的死亡。
判词的意思是这样的:朱由榔继承了汉人反抗夷族压迫的精神,他一生坎坷四处逃亡的凄惨经历着实令人感伤。
因为吴三桂对他追剿截杀不止(两地生孤木指木边两个土,字谜谜底是桂),最终他被抓到押回故土并死于吴三桂之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21【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这里是黛玉与宝钗的判词。下面简单把判词意义给大家讲解一下。
这四株枯木就是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他们名字里共四个木。
朱的意思是赤心木,校和检都是带木的字。
枯木就是点出他们最终不幸死亡的结局。
堪怜咏絮才——(林黛玉)聪明上进勤奋好学的朱由检实在令人感叹,
玉带林中挂——(林黛玉)最终明亡身丧,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可叹停机德——(薛宝钗)皇太极是一个有远见智慧和决断野心的人,金簪雪里埋——(薛宝钗)他图谋中国的野心并未真正实现就病死埋葬在东北沈阳。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19:24
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电脑似乎报废了,需要拆机检查一番。
大家慢慢消化理解一下这个梦境。
明早寒士会更新王熙凤与李纨这对妯娌的判词讲解。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2 22:44
作者傅山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叙说“闺阁中人”被灭国毁史隐去的本来面目。
并非生搬硬套历史人物的死亡时间和死亡方式。
十二人死亡方式历史并未虚假记载,死亡过程和死亡方式皆非书中重点。
正如朱由崧之死只以甄士隐出家带过。
全书只写风月,真事尽皆隐去。
并不会出现杀剐等历史真实。
大家请尝试理解傅山的文学手法。
以上就是关于书中人物死亡方式的统一答复。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06:38
介绍一下明朝末世的两大势力魁首的判词。王熙凤与李纨。魏忠贤和钱谦益。
不能抱有看懂判词就等于看懂全书的想法。
因为十二钗对应人物虽然皆是显赫一时极易看出,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懂书中对不同人物的塑造,了解他们鲜活真实的一面。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06:44【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就是王熙凤的判词,实际是评说明末显极一时的太监魏忠贤。
这个人的实际情况被史书刻意歪曲抹黑到一无是处了,也只能在石头记书中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真实出色的王熙凤,一个被世人评作现代管理之母的优秀领导。
关于冰山,这是一个典故。明末张岱创作了冰山记这一戏剧,曾坊间广为流传,内中记述了魏忠贤专权嗜杀迫害忠良,最终如冰山溶化般失势完蛋的故事。
一只雌凤,这是一个怪词。凤求凰,凤雄凰雌,雌凤二字混在一起,就是既非雄又非雌,也就是不男不女的太监。
点出了魏忠贤的太监身份。
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就是凡鳥,也就是鳳。魏忠贤如同凤凰,可惜生不逢时,没有梧桐树可以栖息,而是遇到了末世残酷腐败的官场环境。
都知爱慕此生才。魏忠贤这个人的才干和能力令上上下下(贾母王夫人、周瑞家的等婆子、宝玉冷子兴等)赞叹不已。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06:56
【一从二令三人木】
起先出嫁从夫,然后号令荣府,最后惨被休弃。
口令,以口代令,这也是个字谜,檢,这个字右边有“一”和“从”,还有二个“口”,还有三个“人”,最后左边补木。这个字就是朱由检的檢字。
朱由检上台后,众官员纷纷弹劾魏忠贤,魏忠贤就被罢了职务。从前朝万历入宫至跟从朱由校,到天启帝时期发号施令管束天下文武,最后没几年天启亡故后被崇祯帝朱由检罢免。
【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回金陵,贾府少了这样一个有才能的当家角色,也就没人可以像王熙凤那般做到从早忙到晚(下回刘姥姥处可以感受到)地处理家务管束家人。内部作乱起来,再有外人趁火打劫,自然就步向末世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了。
实指魏忠贤被发配往凤阳皇陵,在路上自尽后,朝中再没能找到一个这样为国操劳的优秀大臣来辅佐皇帝,做到魏忠贤那般既监督官吏赏罚严明又稳定财政开源节流,后来朱由检急迫地换了五十任内阁首辅,朱明王朝还是无济于事地走向了灭亡。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06:59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里是李纨的判词,茂兰自然就是说贾兰,以后会在相应章节里介绍他。
这个凤冠霞帔的美人,自然就是李纨,也就是末世东林党党魁——钱谦益。
【桃李春风结子完】
桃李就是门生的意思。钱谦益身为东林党魁,门下求学出师者无数,可谓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到头谁似一盆兰】
兰花是君子,形容有节义的人。讥讽那些门生故吏作为士人大抵没有气节,做不到知行合一。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07:01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冰水是一个典故。
钱谦益作为南明礼部尚书,在清军将至南京时决定跳湖殉国,最后时刻,他说水太冰了,于是没有跳湖,随后剃了发去献城降清。
这水太冰了的事迹流传开来后成为钱谦益一生最大的污点,他只能徒劳地妒怨自己没能保全名节,让这事情白白成为了坊间世人谈论揶揄的笑柄。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13:04
@Macchiato158540楼2016-04-2312:40:00
这么看来王熙凤与魏忠贤真的很像,但是我去查了傅山的资料,傅山对魏忠贤不会有那么赏识啊?而且看起来两个人还有什么矛盾在,会这么描写吗?会不会红楼梦并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多人合作创造的结果呢?因为在红楼梦里描写的那些奢华的景物,感觉傅山没什么机会接触到啊。。。?
—————————————————
住行规模、衣服材质等是由礼制规定。不知者纵然天天见到,也无法用文字描述。
优秀的文字、优秀的电影都会让人感受到真实,打造真实需要的是缜密的细节思维,并非皇宫内的生活。
正如一个优秀的编剧不经历战场厮杀也能用合理细节打造出震撼的战争和扭曲的心灵。而一个沙场老兵,却通常无法做到。
书中并非只有盛大场景引人注目,随手写出的景物描写也是妙到毫巅美轮美奂。譬如太虚幻境、大观园中木石花草、湘云芍药茵睡姿等。盛大场景的成功是依靠文字细节烘托。
古来皇亲国戚写文反而并无此等气象。
提到傅山和魏忠贤,首先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材料都介绍出了真实的傅山。
作者傅山不是一个盲从派系热衷党争的人。他有的是洞悉世事的智慧。他的是非观正如他下面这段话。
“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
看古人行事,有全是底,有全非底。
有先是后非底,有先非后是底,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底,
至十百是中之一非,十百非中之一是,了然于前,我取其是而去其非。”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19:14
闲聊个关于傅山的小故事。
山西太原有种叫作头脑的吃食,特别受人欢迎,它的来历与明末第一奇人傅山有很大的关系。
明末太原小巷有家做吃食的小难,因生意清淡,食客廖廖无几。有“仙医”之称的傅山就写了个配方,又亲笔写了“头脑杂割——清和元”的牌匾赠于这个摊主。
普通的头脑汤有羊肉、羊髓、酒糟、煨面(炒过的面粉)、藕根、长山药,傅山又加了黄芪、良姜两味中药共计八宗原料。
从这后五更时人们便提灯笼从城内街头巷尾汇拢来此,摊主把一碗碗“头脑”挨桌端上,香气四溢,热气腾腾,人声鼎沸,异常壮观。
傅山反对清朝和元朝这些异族政权的残暴统治,他取“清和元”就是要让大家杂割清人和元人的头脑,让人们天亮前打着灯笼前来,正是——天不欲明人欲明。反奴反胡的傅山先生的小故事就讲到这里。
晚上开始讲第六回。
第六回涉及全书的关键人物——花袭人,刘姥姥,嗯,这回不那么悲伤,算是一些有趣的故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23 20:03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这里要强调一下年龄问题。宝玉七岁时,袭人就已是照顾宝玉的十四岁大丫鬟,实际大宝玉七岁。(十四岁以下为小丫头)此处故意模糊,为骗过粗心读者,前四回明确理清年龄者,自然不会上钩。这个写作手法叫作云山雾罩瞒天过海。
前六十回里,后文芦雪广联句之前第二次用了这同样的一招。(称凤姐宝钗和黛玉探春都是十五六七岁)这些当然不可能的事情,正是作者瞒天过海的写作手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