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回看笋小故事一则。

【便倚着房门出了一回神,信步出来,看阶下新迸出的稚笋,不觉出了院门。】

竹笋有个雅名叫龙孙。傅山文里的笋和龙孙都是用来形容帝王子嗣。

曾在诗中写道“龙子龙孙尽麻藁”,惋惜朱明皇室后继无人。

感谢大家冒泡,明早,继续。

来自

387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4 07:35

早上聊聊两个边缘人物。癞头僧和跛足道。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阎尔梅曾两度被清军抓获,在狱中曾受尽折磨致遍体生疮,逃脱后流亡四处居无定所,为复明信念无悔奔波终尽一生。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周容曾代友赴险而跛足致残。明亡后拒不出仕,意志坚如磐石,仙风道骨行遍大江南北,为振兴汉人气节精神奔忙一生。

【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这是石头记的本意,欲图唤醒天下挣扎在名利欲望中的士人和民众的民族气节。

来自

388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4 07:37【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

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青埂峰顽石从新出生的宝玉口中掉出,至今十三年,宝玉此刻十三岁。

未幻形入世前的通灵宝玉,是傅山先生。

傅山在福地洞天崛围山下,淡泊名利自由自在地生活。

只因学得了民族气节精神,一生便不甘屈于异族压迫。

幻形入世以后的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

国权强大引来了外族觊觎,因而在世间引发竞逐纷争。

大明三百年内外危机重重,梦幻般盛世终究一切成空。

来自

388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4 07:41【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宝玉急症后三十三日康复期,可见宝玉康复用了很久。

皇太极十万大军围困京城,久攻不下后遂撤回东北,危机解除也是用了一段时期的。

来自

388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4 07:55

人心比一次战斗更为重要。

因此,这场战事危机的化解,并没有突出贾芸小红,而是以僧道的精神来引导,让玉变得坚固强大。

388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4 21:00

【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

暹罗茶最多见是红茶。著名的泰国冰茶便需要以红茶为原料。

这里重点不是茶的味道,而是宝钗不喜欢茶的颜色。宝钗不喜欢红色,指出了皇太极自然不是真心尊奉朱明,虽然皇太极时常表示要商谈议和就真心尊奉朱明。

【闻得吃了米汤,省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薛宝钗便回头看了他半日,嗤的一声笑。】

宝玉生死之际,只写了黛玉关心情状,而宝钗则极不合时宜地无情嘲讽。

国权暂得保全,朱由检心安,皇太极窃国意图暂时落空。

来自

392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4 21:01【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

朱由检厚人薄己,对臣子恩赏优厚,并不悭吝。

特意写此段为称赞崇祯皇帝朱由检,借臣子聊天照出帝王形象。

来自

3927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4 21:03【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也是一样。”】

朱由检作为新君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在崇祯时期国家的内忧外患大量涌现。借闲言碎语描出积弱景象。

来自

392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5 07:16

【红玉便赌气把那样子掷在一边,向抽屉内找笔,找了半天都是秃了的,因说道:“前儿一枝新笔,放在那里了?怎么一时想不起来。”一面说着,一面出神,想了一会方笑道:“是了,前儿晚上莺儿拿了去了。”】

笔是计谋思路的载体。曾有江淹梦笔的典故。

前儿晚上莺儿拿去笔,实际是指范文程在这场满人奔袭北京的战斗中出谋划策立下了重大功劳。

来自

394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5 07:20【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

绿叶陪伴红花,百姓拥护朱明。(本应如此)

红是海棠花,绿是芭蕉叶。海棠花是象征着朱明,而芭蕉叶则是百姓。

来自

394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5 07:28

之前已讲过大观园的意义,大观园和荣府是不同的,它是一个直观的大舞台,展现各色人物的真实性情,并对其进行形象塑造。众多人物在大观园穿插出场,并不以这些英杰所奋斗的年代为序。譬如贾家三春还未塑造,此回便先小小描画了贾兰。

【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

贾兰就是指李纨所教的弟子中气节如兰的人才。

这里叙说的是钱谦益的弟子瞿式耜,曾效命于朱由崧政权和朱由榔政权。朱由崧政权和朱由榔政权就是他所逐的二鹿。

贾环害宝玉,民众势力纷纷侵害国权。国内屡现流寇祸乱,六部中兵部变得最为重要,文臣知兵法擅骑射者颇受器重,因此文人科举之余大多都学些兵法习些骑射。这就是没骑马的贾兰和宝玉说“演习演习骑射”的由来。

作者傅山先生在习文之余也会练武,甚至被称作武学大家,亦是谐趣。

来自

3949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5 21:52

感谢大家热心顶帖……今晚眼力不济,只好早些“瞑目”,明早会早起更新

大家好好休息╭( ̄▽ ̄)╮

400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6 07:23【说着,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样优美的竹林景色描写很容易让人想起傅山先生写竹林的那联名句,“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看箨龙。”如今,晋祠内傅山纪念馆上便悬着此联。

【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吃榧子最大的功效是可以杀治白虫。白是“雪”的白,虫是“蟠”的虫。

傅山先生为医学大家,书中各人所吃食物都是暗合各人身份的。这些小处亦见巧妙,他人是无法做到的。

来自

401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6 07:28

【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我连忙孝敬了母亲,赶着给你们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还配吃,所以特请你来。可巧唱曲儿的小么儿又才来了,我同你乐一天何如?”】

四样食物皆为寒凉之物,此处虽提及,但并未描写宝玉入口。刚才谈榧子时已讲过,书中描写的入口的物是要分人分属性的。

古董行,让大家想到了那个冷子兴。看到古董行商人程日兴对薛蟠如此用心,古董行商人冷子兴如果不和薛家来往反而不正常。而冷子兴的特点是来历不明结姻周家熟悉贾府交游广阔。明末时期有很多商人唯利是图结交满人,甚至兜售国内情报和军械物资给满人,对满人快速崛起进而图谋富庶中国起了不小的作用。

作者傅山对这类人显然是很鄙视的,从这些在书房里等着给薛蟠祝寿的人名字上即可看出。“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沾光,成日兴(兴风作浪),胡来,擅骗人。

“惟有你还配吃”道出了薛蟠宝玉身份相近。宝玉是汉人国权,而薛蟠是满人国权。

来自

401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6 07:32感谢“飞鸟的自由”的赞赏支持。大家赞赏时记得勾选发到帖里这一类的选项,这样可以顺手顶一下帖子的╭( ̄▽ ̄)╮

感谢大家的冒泡顶帖。

401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6 07:57微信群已超过一百人,扫码功能已失效,想要加入闲聊茶话群的帖友可以加寒士私人微信 hanshiwuming,验证内容就发“加群”

寒士每天早午晚得闲时,会处理一下验证请求并拉进闲聊群。

401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6 19:15

晚上琐事不少。。。明天早起再更新。。。

感谢大家的冒泡╭( ̄▽ ̄)╮

4059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7 06:19【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唐寅认作庚黄。糖银果银,非食即财。以此讽刺满人学识粗浅,所知者惟酒色财气。

【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我要问,不知怎么就忘了。单你去了,还是老世伯也去了?”】

此时为四月下旬,在四月上旬,宝玉凤姐还每夜睡在王夫人卧室,悬玉驱散五鬼,要防至亲以外的阴人冲犯。(凤姐不冲犯宝玉)双真并未强调三十三天里宝玉不可走出悬玉卧室寸步,初三四时分宝玉曾走出此卧室在白日去赴男性友人席,并不犯癞头僧人语。

来自

408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7 06:21【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铁网山正是铁马金戈战事纷乱之处。冯紫英的母亲“偶着了些风寒”以及冯紫英“面上有些青伤”,正是因保卫京师与满人激战所致。

【紫英道:“可不是家父去,我没法儿,去罢了。难道我闲疯了,咱们几个人吃酒听唱的不乐,寻那个苦恼去?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京师被围困,是大不幸。敌军久攻不下,次年年初遂撤回东北,是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依然暗示冯家父子的兵家身份。

来自

408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7 06:50【冯紫英听说,便立起身来说道:“论理,我该陪饮几杯才是,只是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

本回书中介绍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先说一下冯唐。西汉时匈奴来犯,大臣冯唐建议汉文帝赦免魏尚的过错,令魏尚继续抗击匈奴报效国家。

此处写出冯唐,大家也就明白了作者傅山的看法。

作者希望当年的崇祯皇帝应该干涉,不应一直任凭朝臣争议用哪个罪名来惩处狱中的袁崇焕。(争议了很多个月后最终决定处死,只问责袁崇焕一人而仍旧封赏沿用袁崇焕所提拔旧部,对后继的指挥者来说,是很难在指挥上得心应手的)

虽袁崇焕有错误有巨大责任,但东林党支持的袁崇焕在辽东经营多年,大量将领系袁崇焕提拔任用。事急应从权,国家危难之际该适当地暂缓处罚追责,令其弥补责任组织麾下将领尽快破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最稳妥的做法先去高效解决危机。

事急应从权。看过美剧 24 小时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有时,坚持原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会是最合适的选择。

就好像此前有库克高呼保护隐私而拒绝帮助解锁一部杀人案犯使用过的被密码锁定的 iphone5,看似库克是在坚持隐私,但是,如果这部需要解锁的手机里面,藏的机密信息是关于苹果总部化学爆炸物的埋藏坐标,甚至是一个恐怖分子针对很多城市的核打击计划,那些支持库克的人,是否还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呢?

早上更新完毕。感谢大家的冒泡与支持。

来自

408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7 19:30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

点出黛玉才貌。道出朱由检知仁义有抱负,是一位值得辅佐的君王。

来自

414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7 19:40

【正说,只见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

宝钗与宝玉前后脚进入怡红院。闺阁女子宝钗却能如此消息灵通。

薛蟠和宝玉事,宝钗深知。与后回薛蟠与宝玉的怪药一事,宝钗只摆手说不知,形成鲜明对比。

让我们看看这几回里宝钗的怪异处。

如第二十一回袭人【只得回来自己梳洗,忽见宝钗走来。】宝钗一大早从遥远的蘅芜苑跑去宝玉屋里。

再如第二十四回里,【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走罢,回家去坐着。”】

总找不着,宝钗的行踪竟然如此怪异隐蔽。依然呼应前后几回中的宝钗描写。

再如本回中晴雯抱怨宝钗常赖在怡红院。【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这几处描写相互呼应。让大家看出了宝钗虽然住得非常远,但却是来得很勤,待得很久,对宝玉是非常上心很有图谋的,颇有混熟好下手的做派。

实际当然是借宝钗的怪异行止来讽刺皇太极对汉人国权的百般图谋。

第二十六回完。下回回末有寒士解释的葬花独吟~

来自

4147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05:53【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旌旗、旌旄是战旗。弄这么多战旗,自然是一场大战。

此处借“干旄旌幢”呼应这次京师保卫战的凶险大战。

来自

417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05:57

皇太极对这次偷袭的说法是饱受明朝欺凌,又无法直接和崇祯对话,只好借攻打北京来亲自说出想要与明朝和好的的本心。

“天启帝及崇祯帝,〔复行欺凌〕,命去金国皇帝帝号,禁用自制国宝。〔我亦乐于和好,欲去帝称汗,令尔国制印给用,又不允行。〕故我复告天兴师,长驱至此,破釜沉舟,断不返还。”

皇太极说明朝不许称帝,于是自己只称汗不称帝,保持和好初衷,但因大明死活不肯给自己制个汗印,太欺负人了,所以才要入关决一死战。

让我们再看看书里对皇太极又是怎么刻画的。

来自

417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06:00【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之前已讲过草与薛是同义。

蝶恋花,宝玉黛玉也爱花葬花,潇湘馆旁这对玉色蝴蝶,自然是说宝玉和黛玉这一对儿。

宝钗把这对玉蝶往草地上扑,写出的自然是薛宝钗处心积虑要拆散宝黛爱情的本质。

用扇子扑蝶,扇风和扇身只能伤害性击打蝴蝶而不会是轻轻地抚摸蝴蝶。结果蝴蝶忽起忽落地闪躲还穿花度柳,花柳保护下宝钗没能扑到,蝴蝶飞到了安全所在,宝钗意图也落了空。

皇太极这次来偷袭北京,目的自然是希望毁掉明朝的统治,窃取汉人的政权。结果自然是没能毁掉,攻打北京没能成功,还引来大堆汉人兵马奔赴京城解围,见势不妙只好一路抢劫财物人口又回了东北。

这样看来,皇太极的那些说辞,实在算得上是虚伪无耻,正与书中宝钗阴险虚伪的形象完全相合。

来自

417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06:01

今早所发内容是【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讲解。

来自

4177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08:14

现在群已超过一百人,此刻仍然进群的涯友需要已完成过微信绑银行卡的实名认证(这是微信的加群特殊设定)

如果符合,可以加私人微信 hanshiwuming,发验证信息“加群”

419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21:02【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第二十四回里,宝玉初见小红时并不知小红是怡红院的丫鬟。本回里总揽荣府家事的凤姐也不认识小红。而此刻宝钗却能根据小红的声音识别出小红,并在心中对小红言行性格已有一番评定。是以宝玉粗心衬出宝钗的机心。呼应上回所讲宝钗行止异常处。

此处宝钗更是行止异常到了偷听嫁祸。

原文中小红并未奸淫狗盗,虽赠物定情,但并未有“和贾芸私会越礼”之事。

窃探情报,分裂离间,颠倒黑白,实际正是皇太极所长。

以金蝉自比,依然是虫。与薛蟠的蟠呼应。薛家兄妹皆虫,黛玉宝玉皆玉,亦是一处对比。

皇太极才是真正“心机都不错”的人。

皇太极对自己的评价是“我素养无诡谋,惟以至诚相告。”

一面伪称己方诚心求和都怪明朝破坏和平,“天既赐我良机,我为何弃之而去”,不说自己久攻不下没扑到蝴蝶,只说是因爱护民众欲使百姓耕种乐业而不欲使民众陷入战乱罹祸。

一面又四处宣扬崇祯帝朱由检的坏话“明帝视如许将士之命,竟同草莽。”

宝钗这样至诚的人物,实在是太可怕了。

来自

425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21:12【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宝钗诅咒黛玉被“蛇”咬,蛇是害人之坏虫。宝钗才以金蝉自比,又盼蛇咬黛玉,频繁出现虫,是提示读者思索虫的意义。依然呼应宝钗身份和其人的奸险图谋。

来自

425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8 21:15【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黛玉此刻十二岁了,十六岁小红不怕十九岁的宝钗,却怕十二岁的黛玉。

实际是在讲大臣皆有自保之心,对尚且年幼的朱由检并不信赖,多以不实之事上报以利自身,这种遮掩蒙蔽的方式也使得帝王难以正确施政。

道出了崇祯时期的官员普遍情状。“明帝年幼,执政众臣不忠,各图自保。”

来自

425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07:12

【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仙鹤。】

仙鹤会彼此跳舞,然后结成忠贞不渝的伴侣。

明朝时期仙鹤的内涵就是忠贞清正品德高尚。如果汉人都如仙鹤一般忠贞高尚,那复兴华夏文明便会轻而易举。

来自

427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07:21

探春与宝钗看仙鹤,仙鹤指的不是宝钗,而是探春。

【宝玉听说,便跟了他来到一棵石榴树下。】五月将至,榴花盛放,一如探春其人。榴花如红色火焰,与霜雪之对立,正合傅山书中霜叶红花之纲目。

贾探春贾元春都是宝玉的姐妹,身份也很有相似。

元春是大将袁崇焕,而探春,是大将郑成功,以武力收复台湾,终生抗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探春的判词意义以及更多细节,将在 37 回探春结社时讲解。林红玉是一个本帖还未介绍过的历史人物,她的生平将在以后深入讲解宝玉处众丫鬟时一并叙说。

来自

428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07:23【探春道:“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多的替我带了来。我还像上回的鞋作一双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

朴而不俗,直而不拙。八字道出探春性情。

质朴而不流俗,正直而不迂腐。

道德经有“道常无名,朴。”又云“圣人直而不肆”。

可见守朴行直是傅山先生对郑成功的一种非常高度的评价,是极大的赞赏。

来自

428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07:26

感谢大家的冒泡。祝大家端午安康。

428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21:08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来自

435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21:18凋谢的红花被狂风吹得满天飞舞,汉人精神随着朱明覆灭一同消亡。

杨花随风散乱飘飞在春日的屋畔,柳絮被风吹得扑跌在绣花布帘旁。

很为汉人繁荣彻底结束感到惋惜,满心的忧愁和苦恼无处可以释放。

繁荣如春的辉煌过往被岁月埋葬,踏在这国破家亡后的山河故土上。

感慨那些已然接受新生活的人们,已忘却旧日同胞被满人屠戮凋零。

一切似乎会渐渐恢复到如同往昔,但政权已然被残暴异族擭入手中。

在国家未亡前就已为个人谋划好,梁间燕子般的臣子太过自私无情。

以为自己可以在新朝继续捞名利,竟然不顾汉人政经文化都将覆倾。

来自

435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21:19一年中有三百六十天的漫漫岁月,满人的摧残带来刀斫剑砍般感受。

被视作家奴的汉人无法真正兴旺,只会被压迫得无奈承受各种痛苦。

山河满目疮痍经济也是百业萧条,这一切都让人感到非常烦恼忧愁。

无言默默地为这个结局哭泣流泪,泪珠落在光秃秃枝条上恍如血珠。

来自

435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21:19在这冷雨黄昏时分独自泪尽声嘶,收拾起伤痛心情落寞地回到房间。

凄惨的灯光静谧地照在屋中壁上,寒冷被窝里面人听雨声辗转难眠。

究竟是因什么事情这样哀戚难过,一半是怨恨不平一半是怜惜痛心。

过往繁华如一场远逝而去的美梦,倏忽来去残留下的是无尽的眷恋。

来自

435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21:21听闻了昨夜远方边境传来的噩耗,永历皇帝朱由榔已然被捉拿杀害。

抗清的帝王和臣子总是独力难支,仿佛花儿黯然谢去鸟儿悲鸣无力。

只想在此时此刻能生出一双翅膀,随凋零的花儿一同飞向天的边际。

在眼看不见手触不到的天的边际,不知是否有精神自由的乐土存在。

不如用锦缎织就的香囊来装尸骨,与一生风流同埋在洁净的土壤里。

从生来到逝去始终保持高洁气节,不肯堕落屈从沾上那污秽的烂泥。

来自

435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21:21今天用这段诗文记下明亡的痛楚,也不知自身将会在何年何月丧命。

此刻怀念故明被人讥讽愚顽痴癖,他年是否会有人怀念痴绝的浊翁。

随着朱明政权和反抗汉人的灭亡,英杰也槁木死灰般绝望度过残生。

最终汉人政权不复华夏英杰无存,真正可谓是萧索悲凉的国破家亡。

来自

4357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09 21:41

寒士明早出发去外地做两天活,解释此诗时情绪没能调整得足够悲伤。

因此大家只当释意来对照即可,还是要从原文的葬花独吟里才能感受到傅山先生浓厚的悲伤。

来自

436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1 07:19

感谢大家冒泡,非常感谢╭( ̄▽ ̄)╮

4457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2 06:30

@huar63yhh 2016-06-11 20:38:09第四十九回:原文: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一共十三个。叙起年庚,初李纨与凤姐年纪最长,他十一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者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者这两个同月同日,那两个同刻同时。。。。。

----------------------------- 只对这个问题只回答一次。

所有八十回本的此处原文是“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那两个同刻同时”。

程伟元制作过两个版本,把原作的文字改得粗鄙不堪,两个版本里他都改作“除李纨年纪最长,凤姐次之,余者皆不过十五六七岁,大半同年异月,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

而这位层主拿来的文字,是这几十年里一些现代学者不自量力去署名校订的怪胎。把程伟元粗俗词句依然换回原文,但又照着程伟元的年龄看法把原文胡乱改字。本帖只讨论原文原作,连程伟元的文字尚且不作讨论,这些现代人擅自篡改的文字就更加不会理睬。

大型书店里可以找到红楼梦的各种古钞本,也有程甲本、程乙本、戚序本等曾在古代印刷的原本。而 huar63ghh所说文字并不属于任意一种被文学界认可过的版本。本帖讲解的是尊重原文的各种八十回本,连程甲本和程乙本这两个程伟元胡乱删改制作也毫不尊重原文的版本都不作讨论,huar63ghh 拿出的现代人编写版本就更不值得多看一眼。

对于以程本文字和现代“大家”乱改后的文字当作证据来混淆事实的人们,寒士只想说一句话:“请尊重原文。”

454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2 20:46

“贵者当信,贱者当诎。”

世人多是信奉显贵权威而无视卑微寒士。

然而,行遍天下的傅山先生称“市井贱夫,最有理者也。”傅山先生认为人人平等,不应以贵贱而分等级。治天下无须圣人,市井贱夫亦可平治天下。

为何忽然谈到此处,因为,第二十八回,要介绍那位市井贱夫薄祚寒门的蒋玉菡了。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石头记中的痴,是痴心无悔的深情,是名士风流的寂寥。

来自

467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2 20:47

【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此处描写痴情男子的真心实在惟妙惟肖。

今时多见姑娘们不知如何看懂男子真心,可以此处为鉴。

寒士云:多说少想忌疑猜,怨女痴男莫散离。

来自

467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2 20:50

【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宝玉口中的“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黛玉口中的“宝姑娘”,都是直指宝钗,此人是宝玉黛玉恋情的最大隐忧。

野心勃勃的皇太极正是崇祯时期难以除去的“中华之患”。

来自

467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2 20:52【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臣子不忠,财政窘迫,军士哗变,流寇四起,国内局面混乱一盘散沙,如同“内症,先天生的弱”。

因此难禁“风寒”,无法凝聚力量应对辽东满人侵扰。

正确的做法自然是首先守住关内阻挡清军入关,暂时消除“风寒”的困扰。

然后全力安内,剿灭流寇,稳定财政,保障民生。如同吃“丸药”般变得强健起来。

最后再聚集国力齐心攘外,收复辽东失地令满人臣服。

这是一种军事大智慧,是傅山先生的看法。

这也是王在晋等辽东统帅曾想要付诸实施的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明智方案。

来自

468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2 21:11【本段与石头记讲解无关。是对上面宝玉战术的旁白阐释。】

王在晋是一个战术心理大师和实用策略高手,从他和孙承宗的一次问难即可看出。

孙承宗为何要来问难,原来是东林党扶持的袁崇焕在辽东想要挤走王在晋,率手下反对王在晋的稳守山海关伺机攘外收复失地的策略,一状告到京师,于是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就来问难。结果王在晋在财政预算、军事策略、士气控制上都表现出了过人智慧,于是孙承宗被折服,“臣遂无以应”。

最后东林党还是从辽东挤走了王在晋,硬生生跑到关外不远的锦州和宁远去天价造城,目的却并非要收复失地,而是继续坚守,再要更多的钱修更多的城池。

到崇祯朝时,东林党不废宁锦防线却废了魏忠贤的税政,这下“地主家也没余粮”,财政就立刻赤字崩溃了。再也没有“吃丸药”囤积财富强健起来的机会了。

可惜了王在晋这一优秀的战术。可惜了傅山等明智人士的军事思想。

来自

468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3 07:23

几点小说明。

第一,实际描写的风月之事,都是有解释的。很多人时常会好奇扒灰和养小叔事情的深意,事实这个事情仅存于恶仆焦大的言语,并未有实际风月描写。

不存在实际描写的风月之事是不应当去探讨分析的,解读出的各种奸情仅属于读者的联想。

如果不实际描写的风月之事也要去讨论,那么学堂里关于秦钟宝玉的谣诼,“不知算何账目”,“寻野老”,……那就真的满眼风月了。而书中风月事是关目,并不存在无意义无所指的淫事。

第二,“曹雪芹”拟的章回名,寒士从未讲解,因为这些章回名并非傅山所撰,很多章回名表意并不妥当。希望大家多关注原文,而不是重题目轻原文。

譬如消失的回目“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把人往风月中带不是问题,但标题对人物真实形象高度存在误导。还有“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样的题目,显然是没理解傅山先生为何从不将金鸳鸯的名字连起来说的用意,是为了和金荣、金莺等名字作出区别。

至于“慈姨妈”“金兰语”都有一定不妥,令很多太过单纯的读者坚定认为这些题目就是作者对书中人物的评语,于是薛姨妈的特点就是慈祥,薛宝钗和林黛玉就是金兰姐妹之情,……第三,需要看懂的是原文,而不是批语。批语者并非全都是傅山先生的朋友。钞本存世多年,亦有许多无知文人在书中胡乱作批。

很多读者沦为批语研究者,这种读书方式亦是大错。文字狱的高压下,傅山友人写下批语的作用是引发思考,而不是清晰指路。

有些读者陷入批语研究,称晴雯黛玉是一个人,宝钗袭人是一个人,甚至黛玉宝钗是一个人,这都是不认真阅读原文而随意受人引导所致。是一种错误的阅读方式。真正有价值的是石头记文字,完全脱离批语后,石头记依然是伟大著作。

473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3 20:47

今晚要先行点评袁崇焕一番了。

【倒是宝姑娘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此处礼物厚宝钗薄黛玉,是元春欺黛玉。依然是如同春秋记事,微言大义。

大家都知道春秋这本记事之书,一句话的意义如同一个极具褒贬的长篇叙事。

元春是袁崇焕,黛玉是朱由检,宝钗是皇太极。

那么元春送来的礼物,厚宝钗,薄黛玉。就需要深思一下了。

来自

484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3 20:55

袁崇焕虽然没有俘获敌军攻克城池的功绩,但还是在东林党扶持下一路扶摇直上升到了一品大员。袁崇焕的位高权重并非才干使然,而是源自在辽东多年的党同伐异,口水仗方式排挤走了王在晋等异见将领,以夸海口五年平辽和大量扶植亲信的方式完全把持住了辽东军务。

这里就要说说袁崇焕得势后斩杀的东江大帅毛文龙了。

毛文龙也是长期为汉人政权服务的一个军事人才。

抛开迷雾和口水,谈谈毛文龙历史上“实实在在做过的事情”。

毛文龙曾经募士兵聚流民来与满人作战,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一支牵制八旗满人的军事力量,而且在天启崇祯这段军事积弱时期,毛文龙是“惟一”俘虏到满人高官的将领,他俘虏了康熙皇帝玄烨的太姥爷佟养真押送至北京。

毛文龙曾与满人数次城外作战,作战经验比起重点只放在炮火守城上的那些东林将领是要丰富的。他曾上报京师满人可以绕过宁锦防线进入关内,“其捷径尤在喜峰口”。

在袁崇焕为权力斗争扣押东江军饷并最终斩杀毛文龙的几个月后,袁崇焕还在忙着安抚毛文龙东江旧部,而皇太极已从喜峰口入关兵围北京城。

袁崇焕杀掉毛文龙,绝非光彩之事。这样的内斗,显然削弱了辽东明军的整体战斗力,有效帮助了满人八旗军队。

“芙蓉簟”,芙蓉是花,簟是竹。花竹之物,拱手送与宝钗,正是道出袁崇焕大搞内斗这段损己利敌的公案。削弱了明朝自身,反而使得皇太极趁机入关一路攻城掠财收获颇丰。没过几年,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相继降清,成为了清朝立下开国功勋的三顺王。

无论是崇祯朝还是南明,军事势力之间各种明争暗斗,最后都是造成了损己利敌的结果。明亡并非败给天时地利,而是败给人心。

来自

4849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3 21:21

石头记中元春形象总结:

贾元春是袁崇焕。

贾元春晋凤藻宫尚书,袁崇焕被封兵部尚书,都受到了封赏重用。

贾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保护弟弟属于爱护中华。

贾元春在大观园省亲时将蓼汀花溆改为花溆,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尊花,重红,依然表达的是爱护中华尊奉朱明。

然而贾元春厚宝钗,薄黛玉。显然指袁崇焕犯了大错,扣东江粮饷,斩同僚大将,只顾内部权力争斗,并没有为朱明建功,皇太极趁机入关一路攻克城池,如同袁崇焕拱手相送。

皇太极夺城围京掠财劫民如此猖獗,袁崇焕确实是负有主要责任的。这就是元春礼物的微言大义。

礼物事件的尾声【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结果宝钗到手的红麝串子又没了。但芙蓉簟倒是送到宝钗家去了。

皇太极回关后,关内攻陷的城池又被明军取了回去。但掠夺的财物和人口,倒是没有办法了。

此回以后,便不会再有贾元春的诗词灯谜或回府省亲等事情的言行描写了,因为袁崇焕的这个错误,已让他断送了性命。

来自

486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4 08:06感谢“大王叫我来巡山那”一直以来的不懈巡山。

寒士起初也是认为元春发礼物厚宝钗薄黛玉,当属十恶不赦。

但书中冯紫英在保卫京师成功这一“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后,急着回家和父亲“冯唐”去商量一件大事。而冯唐名传青史的佳话就是劝说了汉文帝,令其暂缓对大将魏尚的问罪,继续重用他对抗匈奴。

考虑到东林党长期在辽东军务上排斥异己培植自身势力已然获得绝对辽东军事控制权的实际情况。书中京师保卫战成功之后这对冯家父子所商议的大事,只能是如同旧日冯唐,要暂缓对袁崇焕的议罪,催促其将功赎罪。

如果不暂缓议罪,哪怕直接调王在晋等将领去辽东,也很难顺利管理好袁崇焕旧部,比如王在晋的龟缩关内减少开支休养生息屯兵几年再大战一场的方案,可能会遭遇关外辽东旧将的抵制不从而无法落实。祖大寿吴三桂见袁崇焕被捕,不作声息不去兵部辞行就径直撤回辽东,帝王近前尚且如此,如袁崇焕不在,新任将领自然会遇到难以辖制这些将官的麻烦。

袁崇焕的绝命诗里称“忠魂依旧守辽东”,犯错知必死后,并不狼狈求饶而是坦然赴死,本质还是抗清拥明。因其作为辽东最高统帅,擅杀确实会造成混乱,所以赦免他也是一种权宜,要想改换辽东军事面貌,直接处死袁崇焕这一做法确实是急了一些。

魏忠贤曾经的做法是开始不断派厂卫去关注辽东局势,后来找机会处罚袁崇焕并奖赏更忠义勇武的满桂。循序渐进调整辽东权力分布,该会是更合适一些的做法。

来自

4937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4 08:19

这回还会讲讲宝玉的怪药和冯紫英家的酒宴。

讲完后,应该能消除大家对袭人的一些排斥。╭( ̄▽ ̄)╮

天启病逝、崇祯登基、京师保卫战、冯唐欲赦袁崇焕错责……

这些事情看似顺序写来,但其中又紧密地插入了很多或抒发悲伤或辨析性情的独立篇章,如葬花吟、紫英家宴等。

这种文学手法是很特殊的,以后会详细讲解。

早安。

来自

494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4 21:02

今晚说的是医药知识。

【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金刚者,坚固到不可毁坏。明朝帝王势力自然希望大明国权〔坚如金刚〕永远不坏。

来自

501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4 21:04

【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黄帝内经有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忧愁思虑则心损伤,神明受伤则主不明。

皇太极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主不明”,华夏之主不再是明,好伺机入主以代之。所以补心之语,需要由宝钗说出。

来自

501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4 21:13

【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头上戴过的珍珠……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

先谈谈紫河车,傅山是道人,这个河车是道家概念。

道家有“五金之主,北方河车”的说法,紫是用来形容皇家的。

吃紫河车,字面的意思就是指“吃掉/消灭”北方金国的主子。也就是要除去外四路的宝姐姐,消灭皇太极。

其它药物表面看去,不过是罗列珍奇药材,但要和宝钗冷香丸对比着看。

宝钗的药非花即木,还要用“雪”和“白糖”搭配。花,木。

黛玉的药非草即虫,还要用“珠”和“红纱”搭配。草,虫。

雪对珠,白糖对红纱。这个意义很明显了。再次点出宝钗黛玉的水火不容。

可以看出宝玉的怪药方的真实意义其实就是灭满以保中华。与孙中山先生曾提过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这个药方的意义,与宝钗药方冷香丸里吞食花木的意义,是刚好相反的。

来自

501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6-15 06:54

大家冒泡辛苦了,非常感谢大家。

古书并无标点符号,都是后世校订人按自己理解作断句的。所以遇到不通的文句,也可以自己来重新断句。

@侍琪 你所看到的“不”,原文写的是“六”。因为一些人觉得难以理解六足,再加上“六”和“不”的字形略像,所以就把“六”读成“不”,以为不足会通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