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年我军在东北的基础并不牢固。南满根据地局限于区区 4 个县的地盘,北满呢?土改刚刚推行,在农村遇到很大的阻力,加上土匪活跃,以至于我军不得不抽调大量部队在后方剿匪。梁思文《战争动员》中指出“到 1947 年中期,共产党在北满许多地方的权力基础仍是极不稳固的,一支稍有良好组织和良好领导的对手就至少可以战斗到使共产党在那一地区停滞不前。”

反观蒋介石心中的三大目标。延安仅仅有点政治意义,除此之外军事价值与经济价值几乎为 0.陕北地瘠民穷,就算国民党不管不问西野也很难获得很大的发展。事实上到 1948年,西野总兵力不过 7—8 万人,实力与林彪一个纵队相当,甚至不能独立负责一个方向的作战,即使实力如果弱小,贫瘠的陕北解放区也无力供养西野部队与政府机关人员,西野的给养主要靠晋绥解放区解决。沂蒙山区不过是解放军一个普通的根据地,经济价值与人口规模都不大。胶东半岛倒有一定的价值,这是东北向关内输血的主要交通线。但是,胶东解放区顶多算一根血管,而东北却是造血的心脏!

因为战略选择的失误,国民党将机动兵力投入到陕北、山东等价值有限的战区,而最应该投放重兵的东北,反而面临兵力严重不足的困境,四平战役后获得的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民主联军。

1947 年,杜聿明虽然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奈何兵力不足只得拆东墙补西墙拼凑几个师的机动兵力进攻南满。

而林彪则针锋相对,北满不支,南满出击,南满困难,北满出击。四报临江,三下江南,又拉又打,让东北国民党军队首尾不能相顾。

当时民主联军有一首快板诗《筛豆子》形象的描绘了东北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的困境:

国民党,兵力少,

南北满,

来回跑。

北满打了它的头。南满打了它的腰。他让来回跑几趟,一筐豆子筛完了。筛豆子,大家干,咱把反动派筛几遍,南满消灭它几个师,北满消灭它几个团,机动兵力筛完了,咱们再打歼灭战。

假设有人从太空上鸟瞰 1947 年的中国,他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东北,杜聿明东拼西凑的几万国军被民主联军愉快的在南北满之间“筛豆子”,而在陕北,胡宗南几十万国军正被西野牵着鼻子做“武装大游行”——最重要的方向无兵可用,而在最不重要的方向偏偏投入重兵去钻山沟。蒋介石战略选择的失误几乎一目了然。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05 11:02国民党战略方向失误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国民党不选择东北作为重点进攻方向?是蒋介石不明白东北的重要性?但是他自己就说过:“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不保。”蒋介石没有选择东北作为重点进攻方向,大致有 2 个原因:

其一,轻敌大意。因为四平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过高估计了这一仗的影响力。据《苏俄在中国》记载,他对四平战役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激战一星期,林彪所率匪部号称三十万大军,被我国军总指挥杜聿明部彻底击败,伤亡过半,其他残部溃不成军,分途向中东铁路、哈尔滨绥芬河一带崩溃。杜总指挥即于五月二十三日由四平街进占长春,并令其所部以哈尔滨为目标,沿长春铁路线向北追击,势如破竹,匪军毫无抵抗行动。此一剿共战役,可说是继二十三年(1934)在赣南五次围剿以后,又是最大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而其共匪当时溃败的情况,及其狼狈的程度,实与其在赣南突围逃窜的惨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已经将四平战役后的民主联军错误等同于放弃根据地的红军,所以,蒋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综核前方报告,都认为‘共匪’经过此次致命惩创之后,如不受国际特殊的影响,决无再起可能。”而所谓的“国际特殊的影响”无非是担心苏联会继续给予中共援助。

四平战役后,苏联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斯大林惯于玩弄两面外交,看见民主联军在四平会战中节节败退,认为东北战争国民党一定会取得胜利,乃于 5 月 6 日通过蒋经国邀请蒋中正访苏。国军进占长春后,苏联态度转变更大,向国民政府示好,表明不会支援解放军了。

5 月 25 日蒋在致宋子文函中写道:“自中正到此以后,某国(指苏联)不断作间接表示,决不对‘共方’袒助,阻碍我统一,过去如此,今后亦必如此,惟望中国能早日和平,并探询有否需要其尽力之处,此为其在我军进入长春后所表示之姿态,余尚未作答复,但据前后各方报告,最近某方态度确已与前大不相同。”结合苏联的态度,蒋介石认为,东北解放军已经“决无再起可能”。

轻敌大意,过高估计四平战役的影响力是 1947 年蒋介石战略方向选择失误的第一个因素。

其二,财政上的因素。

因为国民党东北主政的熊式辉过于无能。国民党虽然占据东北最精华地区,但是基层政权组织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东北国统区生产恢复、物资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以至于东北国民党政权机关人员与军队的物资供应、军火补给都需要从关内国民党统治较稳定的南方地区调运,由于物资运送数量巨大加之路途遥远,使东北地区成为国民党财政沉重的负担。

1946——1947 年国民党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 55%——60%,其中绝大部分用与东北。

1948 年,新任财政部长王云五就曾经提到:军事开支所占比重极大,仅东北军费已占(财政)支出总额百分之四十。

东北维持现有的军事力量已经要花费国民党财政支出的40%,如果再增加几十万军队,军费开支将暴增,财政上很难承受。

所以,蒋介石主观上轻敌大意,客观上财政的压力导致1947 年国民党的战略方向选择出现重大失误。

国民党作战部署的缺陷

下面,我们来看看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具体部署。在蒋介石的重点进攻计划中,山东是重中之重。他自己曾强调指出:“匪军的主力集中在山东,同时山东地当冲要,交通便利,有海口运输,我们如能消灭了山东境内匪军的主力,则其他战场的匪部就容易肃清了。”

1947 年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场总的战略意图就是:压迫华东野战军至胶东狭窄地区实施主力决战,并消灭之,或驱逐华东野战军北渡黄河退到华北,占领山东解放区。在陕北攻占延安,打击中共中央首脑机关,以鼓舞军心士气;在其重点进攻得手后,再进攻华北、东北,达到将解放军各个击破的目的。

在此方针指导下,国民党军集中了 94 个旅的兵力于陕北和山东两战场,其兵力约占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 43%。同时,国民党军还实施了蓄谋已久的所谓

“黄河战略",即于1947年3月15日堵住了黄河花园口缺口,强使黄河回归故

道,构成了从山西风陵渡至山东济宁南约 1000 公里的正面黄河防线,以切断晋冀鲁豫解放区和华东解放区两个主要战场的联系,阻止晋冀鲁豫解放军南下支援山东战场,并保证从晋冀鲁豫战场抽调兵力用于东西两翼,在南线形成中间防御、

两翼进攻的“哑铃形”战略态势。

这个部署粗看很有可行性,实际上却有重大缺陷。首先,山东解放区当时兵力雄厚,超过进攻的国军。1947 年华东野战军刚刚完成改组。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华中局并入华东局,苏皖边区政府取消;新四军军部改为华东军区机关,取消原有的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的番号,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饶漱石为华东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共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野战军总兵力超约 33 万,另外华东军区部队约有 30 万人。合计 63万,已经超过进攻山东的国军 53 个旅 45 万人。

其次,按照这个部署,国民党在北方兵力分布呈现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战略态势,为解放军中央突破留下一个巨大的破绽。

针对国民党军战略的改变,中共中央正确地分析了战争的形势,认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陕北、山东解放区带来了更大压力,但是国民党军从东北、华北的抽兵,又削弱了这些战场的兵力,有利于这些地区解放军

展开进攻。为此,中共中央决定,解放军继续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兵

力在内线作战。命令陕北、山东两战场的解放军实行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

抓住战机,逐次消灭进犯之敌的方针,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命令豫北、晋

南、晋察冀、东北等战场的解放军根据各地的实际积极展开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大量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收复失地,配合陕北、山东两战场作战。

由此可见,在 1947 年初,随着国共战略方针的调整,双方都在山东地区集结重兵,决定战争胜败的战役即将在山东战场展开。此外,国军 1947 年重点进攻还有一个方向,就是胡宗南部对陕北的进攻,这个方向属于支线战场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限于篇幅本书对陕北战事从略。

下面我们来回顾 1947 年以山东为主战场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过程。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05 17:02一波三折的莱芜战役

这场战役因为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一句名言:“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产党抓,三天也抓不完。”而闻名于世。其实真正的战役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远非王耀武所言——比抓猪还容易。

1947 年 1 月,国民党军在其最高统帅蒋介石部署下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以 23 个整编师 53 个旅,以徐州和济南为基地采取南北对进的部署,企图与华东野战军决战于临沂地区。同时,从冀南、豫北抽调 4 个整编师集结于鲁西南地区,以便阻止华东野战军西进或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为了协调徐州与济南两个方向的指挥,国军参谋总长陈诚亲自坐镇徐州督战。

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作战计划。首先,国民党军兵力远逊于华野。国民党军队向山东进攻出动 53 个旅总兵力约 45 万人。而华野除留苏皖地区兼苏中、苏北军区的第 11、12 纵队外,能够集中使用的野战军主力为 9 个纵队约 27 万人,另外华东军区部队约有 30 万人。所以,华野的实力是 57 万。

45 万 Vs57 万看上去实力相差不大,实际上国民党军进入山东后,因为分兵把守城市要点与交通线。能够集中的机动部队大约只有 25 万,不到华野总兵力的 40%。以劣势兵力在情报不明的情况下寻求与优势解放军主力作战,这个计划一开始就带有很大的危险性。

其次,国民党将战役主要目标设定为华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这不过是华东中共机关驻扎地。城市本身即无工业基础,也无多大的军事价值,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放弃的小城市而已。而国民党却一厢情愿的认为解放军必将拼死保卫临沂,所有的计划都围绕华野保卫临沂而制定——兵力劣势、情报不明,再加上计划制定的方向错误。让国民党对山东的进攻一开始就孕育着重大危机。

1月底,由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共约 20 万人)为主要突击集团,分三路由台儿庄、新安镇(今新沂)、城头一线向临沂攻击前进,第 2 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的第73、第12军及整编第46师(共约5万人),为辅助突击集团,自 1 月中旬起,由明水(今章邱县)、周村、博山一线南下,向莱芜、新泰地区开进,策应南线的作战。

分进合击战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主力先行,待抓住敌军主力后,偏师才出动或后方或侧翼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国民党国防部制定的计划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主力欧震兵团稳扎稳打向临沂推进,而偏师李仙洲兵团却要挥军急进!以 5 万军队向华野 30 万主力撞去会有什么结果,小学生都能想明白。但是国民党高层偏偏不明白。

华野前期部署频频落空

华野因为兵力雄厚,最初是准备打一场临沂保卫战。

当时华野拟定了在临沂及其以南对敌作战的三个方案。

第一方案:于敌占我郯(城)码(头)后,首歼敌右路兵团第二十五师及第六十五师一部于郯城以东、东海以西地区。

该敌战斗力较弱,侧翼较暴露。

第二方案:如左路之敌前进较快,则首歼敌左路兵团第十一师于沂河以西苍山地区。该敌侧翼虽不暴露,但较薄弱,容易打。

第三方案:如敌两翼均迟滞前进,而中路突出时,我决定首歼敌中路兵团第七十四师于沂河以东、沭河以西地区。该敌战斗力较强,但当其沿郯(城)临(沂)公路北进与两翼距离较远时,可能为我歼灭。

三个方案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国军左中右三路要拉开空当,这样华野才有分割歼灭的机会。

为了促使国民党军两翼突出,华野将三纵放在正面抗击中路之敌,希望拉开国民党军中间与两翼的空当,制造两翼歼敌机会。然而,欧震兵团却十分谨慎,当中间压力变大后,两翼仍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法,并不冒进。

无奈之下,华野再次变招。以二纵向东南挺进,迅速歼灭叛军郝鹏举部;同时虚张声势,宣称华野主力将东去攻击海州。并设计了两套方案。

其一,吸引国军右路主力第二十五师、第六十五师或第七十四师东援,华野则以三、四纵配合二纵设下口袋,在运动中歼灭东援之敌。

其二,如国军主力不增援海州,而以左、中两路迅速向临沂挺进,华野则集中全力,在沂河以西地区吃掉第十一师。

但是,徐州绥署主任薛岳用兵“机敏果敢”(粟裕语),并没有被华野一系列动作迷惑,反而识破华野意图,并针对性做出部署。虽然二纵歼灭郝鹏举部声势很大,但左、中两路国军没有如预期中迅速向临沂挺进,而是停止不前,摆出防守的态势。右路国军不仅不前进,反倒向后退缩,三路国军在沂河以东、沭河以西宽约三四十里的正面渭集一团,让华野很难找到歼敌机会。

打不打?华野犯了难。如果打,国军主力集中,找不到分割歼灭的机会,那就是在临沂与国军作主力会战,一旦华野主力与欧震兵团打成一团,关键时刻李仙洲再向华野后背插上一刀,那就非常危险了。不打,那就得放弃华东解放区首府临沂,不仅政治影响很坏,而且根据地人心也会不稳。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05 17:03送上门的李仙洲

正在华野两难的时候,国军自己给华野解决了难题。

就在南线欧震兵团收缩防守的时候,北线李仙洲兵团却挥军急进,2 月 4 日占领莱芜、颜庄,8 日占领新泰,并有继续南下进攻蒙阴的态势。

送上门的肥肉,华野断无不吃的道理。

2 月 10 日,华野又从国民党 46 军军长韩连城处负责联络的杨斯德科长获得北线李仙洲兵团全部部署:四十六军在新泰及其外围,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的第十五师、第一九三师在颜庄南北地区,第十二军率第一一一师在莱芜,第一一二师在口镇及其以东至和庄地区,新编第三十六师在蒙阴寨及南北师店。华野立刻决定除留 2 个纵队在临沂抗击南线国民党军队,其余 6 个纵队北上围歼李仙洲兵团。

当时华野的部署是:以 1、6 纵组成左路军,攻歼莱芜、口镇之敌;以 8、9 纵组成右路军,歼灭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两个师;以 4、7 纵组成中路军,配合右路军行动。

15 日,当华野各部刚进抵指定集结地区(左路军进抵羊流店地区,中路军进抵蒙阴及其东北地区,右路军进抵鲁村地区)时。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在临沂防守的 2、3 纵只坚持了 3天就丢掉临沂,比华野要求坚守的时间(18 日)提前了整整4日。煮熟的鸭子要飞了?临沂失守,而华野主力却去向不明。王耀武立刻闻到危险的气息。16 日,他下令李仙洲兵团全线收缩。于是第四十六军自新泰撤至颜庄地区;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的第十五师、第一九三师自颜庄撤至莱芜地区;第十二军的新编第三十六师自蒙阴寨及南北师店撤至口镇、上有庄一线,归第七十三军指挥;第十二军率第一一一师、第一一二师北调胶济线,担任张店、明水一线守备。

到嘴的肥肉要飞了,华野上下有了急躁情绪。虽然很多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