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种子也由阿拉伯商人携入中国,中国的部分地区也开始种植了,但仍然很稀有。当时鸦片罂粟的种植,纯粹是为了观赏和药用,而不是把它当成毒品吸食。直到明朝末年,罂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是作为名贵的观赏植物和药材。在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中,罂粟甚至成为一种美食的滋补品。
宋朝时期,鸦片被看成治痢疾等症的良药。宋徽宗时中医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指出:“罂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汤饮,甚宜。”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后一个“粟”当蒴果解;元朝时期,蒙古军队从征服印度等地的战争中掠夺来大量鸦片,鸦片作为战利品的鸦片,在当时颇受欢迎;明朝时期,中国人逐渐懂得了鸦片的生产、制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了当时采收生鸦片的方法。《本草纲目》谷类药物部分记载:“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但李本人似乎也只是听说,并没有真正见过。堤外,明朝还将鸦片作为药物列为藩属“贡品”。 据《明会典》记载,东南亚之暹罗(泰国)、爪哇、榜葛赖(马六甲)等地多产乌香(即鸦片),并不时作为“贡品”药材贡献给明朝皇帝,如泰国即一次入贡 300 斤鸦片。直至成化年间,鸦片进口还相当有限,因此市面上鸦片价格昂贵,可以与黄金相比。其后,鸦片进口逐渐增加,明朝末年明政府开始对进口鸦片征收“药材税”。
清朝初年,清政府仍沿用明朝的方法,将鸦片视为药材,征收入口税。这一时期鸦片进口量不是很大,中国每年进口的鸦片约 200 箱,每箱 100 斤。但这时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鸦片已传至民间,吸食鸦片的人日益增多,并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事实上,早在康熙时期,统治者已经意识到鸦片的危害,康熙将鸦片的进口税率大幅提高,试图减少鸦片进口,但这并不能遏制鸦片猛增的势头,这时鸦片这种药材已经变成了毒品。1729 年,雍正皇帝颁布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禁毒的法令:禁止贩卖鸦片,禁止开烟馆,对于违禁者处以是监禁、充军、流放。雍正的禁毒法令同样没有解决鸦片这个顽疾,此后多位皇帝一直强调禁烟,但禁烟屡屡失败。
随后,鸦片进口和消费数量急剧增加,至鸦片战争(1840)前夕,中国每年进口的鸦片多达四万余箱,约四百万斤,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结果导致了一场所谓的鸦片战争,从此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2%2Fphoto2%2F2011%2F11%2F30%2Fmiddle%2F82107436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1 16:05
@喜悲同生 b 2011-12-01 15:12:46毒品这玩意利润太大,到现在还没完全被禁掉,那些有军阀和极端独猜的国家,比如金三角,阿富汗,还有人说金太阳普照的地方也有大规模的产出
----------------------------- 悲喜来了,一起可以聊聊民国的鸦片,民国曾是世界第一大鸦片生产和出口国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1 16:18
@湖南小痞 2011-12-01 15:01:56
部长大人的民国成就咋就没了,屁民还等着部长大人把民国从一穷二白中拉出来呢。难不成鸦片也是旧民国的伟大成就?
----------------------------- 你是不捣乱不行啊,好容易清静一下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1 20:34
鸦片战争后,面对汹涌而来的“洋药”,国内从统治阶级到底层人民都将其作为洪水猛兽,竭力遏制。但鸦片这种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上瘾,吸食鸦片的人像滚雪球一样增加,国内进口的鸦片激增,造成的问题日益严重,这引起了一些士大夫的担忧,他们甚至转而支持国内鸦片种植而取代进口鸦片,以此种方式抵制洋鸦片的入侵。国内引种鸦片抵制洋鸦片的呼声日高,出现了鸦片商战的论调。1872,上海的《申报》登载了《抑弛自种鸦片烟土禁论》的文章,提出了全面弛禁,广泛种植、生产鸦片,课取重税,以增加国库收入、限制吸食的主张。甚至一向以禁烟著称的林则徐,此时也赞同允许内地种植、生产鸦片。1874 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也奏请弛禁,以抵制洋烟的涌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鸦片商战”的概念,在 1894年被郑观应明确概括提炼了出来,郑观应认为,“鸦片战”是对西方进行“商业之战”的首策,建议朝廷“弛令广种烟土”。最终清政府允许了鸦片弛禁,但是清廷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本土鸦片种植业合法。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内地亦有不少省份私自小规模地种植,并得到当地的地方官运的默许和鼓励。清政府应允鸦片弛禁后,罂粟的种植迅速发展,全国各行省在都种植罂粟。清廷为保护民族烟土业,对土烟征收低于洋烟的税率,从而鼓励土烟生产。如 1885,清廷规定洋烟每百斤收税银 86 两,而对土药征收 60 两。高产值高利润的鸦片迅速在国内蔓延,受利益驱动,许多贫穷无靠的农民纷纷改种大烟。一时之间,全国各地,无论是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还是长城内外,漠北滇南,罂粟花到处开放,摇曳生姿。据记载,“自咸、同以后,烟禁已宽,各省种植罂粟者,连纤接畛,农家习以为故常,官吏亦以倍利也,而听之。”土烟生产的数量1866年约为5万箱,1870年已达到7万箱,已超过了进口洋烟的数量。至 19 世纪 80 年代,国产烟土的总量已是进口烟土的二至四倍。到了 20 世纪初,中国自己生产的鸦片又有很大发展,已经将洋烟几乎赶出了中国。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3%2Fphoto2%2F2011%2F12%2F1%2Fmiddle%2F82175871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1 20:54
@湖南小痞 2011-12-01 19:32:14
@会上网的老农回复日期:2011-12-0116:18:47回复
湖南小痞 2011-12-01 15:01:56
部长大人的民国成就咋就没了,屁民还等着部长大人把民国从一穷二白中拉出来呢。难不成鸦片也是旧民国的伟大成就?
-----------------------------...... -----------------------------
一看你就是来无理取闹的,你连我帖子写的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找茬,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1 22:16
国产烟土以云贵川等地区较为著名,其所产烟土与印度产烟土无别。云南产量 1879 年约为 3.5 万担,1896 年约为8 万担,1906 年约为 7.8 万担。时贵州“约计所经州属,开垦之地半种洋烟”,罂粟的种植面积几乎占了农田面积的一半,当地农民把鸦片种植、生产当成重要农业生产活动,辛勤地劳作。“洋烟一物,为害实多,民不知非,视同禾稼,连阡越陌,手胼足胝,微利所归,群相竞取。”贵州省虽然地瘠民贫,但鸦片产量也相当惊人,1879 年约为 1 万至 1.5万担,1896年约为4万担,1906年约为4.8万担。四川鸦片发展更快,1881 年约为 7500 担,1879 年约为万担,1887年约为15万担,1896年约为12万担,1901年约为15万担,1906 年约为 21 万担,成为全国鸦片产量最大的省份。
西北地区也是一个著名的鸦片产地。陕甘晋等西北地区很多地方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罂粟的生产,鸦片的品质、产量都较高,而且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人们纷纷改植鸦片,其产量也很惊人。甘肃早在 1896 年产量就超过万担。陕西罂粟种植遍及陕西全省。1906 年,陕西约有 53 万余亩土地种植鸦片,约生产鸦片 5 万担。山西省土壤稍贫瘠,鸦片亩产量较低,1906 年全省鸦片产量约为 3 万担。
西南、西北各省是我国鸦片的主要产地,它们的鸦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八成以上。此外,山西、直隶、河南、山东等地也出产鸦片,直隶的鸦片产量约为 1.2 万石,河南的鸦片产量约为 1.5 万石,山东的鸦片产量约为 1.8 万担。
自清政府开放烟禁,中国土烟很快取代洋烟实现了自给自足。 1906 年全国种植罂粟用地约为 1871 万亩,全国总耕地为 125 亿亩,罂粟种植面积占了 1.5%,其中西南的云贵川罂粟种植面积较多,占了全部可耕地面积的 8.69%。中国国产鸦片约为 58.4 万担,而进口鸦片仅为 5.4 万担,自给率达 91%以上,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自给。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1 23:01
民国时期,中国鸦片种植和生产更加肆虐,尽管国民政府也推行过禁令,但仍然难以遏制鸦片的肆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和出口国。即使在国民在 1940 年,也就是所谓民国六年禁烟的末期, 国民党禁烟密查组长郭寿华向财政部密报《全国禁烟密查总报告》里面举出一个惊人的例子,四川宣汉在六年禁烟期间的 1937 年的产烟量达到自有鸦片入川以来最高蜂 8000 担,还吸引了其它县的烟民来种烟。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5%2Fphoto1%2F2011%2F12%2F1%2Fmiddle%2F82185828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1930 年吸鸦片的女人
民国时期,中国的鸦片种植达到鼎盛,获利极丰的鸦片生产运动席卷中国西南、华南和西北十数省区。鸦片生产和出口甚至得到了南京政府的支持,尤其是面对强大竞争者日本烟土的竞争的时候。
据称当时世界上 90%的鸦片在中国种植,国际市场上鸦片也多为中国产。这些鸦片甚至出口到欧美等地,几乎垄断了世界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前的 1937 年,中国罂粟种植面积已达八千万亩,鸦片产量超过六万吨,为当时金三角鸦片产量的二千倍,为世界各国产量总和十倍以上,吸毒者近一亿之众。中国因此获得两个世界第一称号:罂粟种植面积最广,鸦片产量最大。
中国的鸦片甚至引起了美国官员的忧虑。鸦片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是民国政府创汇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很多地方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西南一些军阀很大一部分军费来自烟土的种植、销售和收税。在西北地区,当年著名的三五九旅种开发南泥湾种植土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一路上都是把大烟土当现金使用,随时用烟土与所经之地的老百姓或国民党地方军队交换生活物资或枪炮弹药,大烟和中国革命或许也有一定关系。
当时民国还出口一种化学工业品,该化学品属于一种特殊的化学工业。在国民政府“官助民办”的政策引导下,加上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民国的特种化学工业蓬勃的发展了起来,其产品远销欧美。当时美国市场上的大多数此类商品都是由位于中国上海和天津的民族企业下属工厂所生产的,该工业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和高额的外汇。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杜月笙在上海经营着多家特种化学工厂,中国的该产品几乎垄断了世界市场。尽管经营此行业受到人们的诟病,但是杜月笙非常爱国,抗战时期他为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非人们所谬传和污蔑的“卖国买办”和“黑社会投资”。 这位资本家在建国前去了香港,空有实业救国、立国为民的大志而无法施展,最后在窘迫中郁郁而终。
建国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发动了轰动世界的灭毒运动,中国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和出口国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当中国今天都还在生产衬衫、袜子之类的低科技低附加值产品并为此沾沾自喜,也许早已记不起民国的那些往事。在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后人只能从泛黄的书页中去追忆那些被掩埋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了。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3%2F0%2Fphoto3%2F2011%2F12%2F1%2Fmiddle%2F82185767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1935-1936 年甘肃鸦片种植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1 23:09最近老农工作忙,加之开了几个帖子所以冷落了这个楼,从明天开始老农将回归这个楼,尽量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但老农才疏学浅,粗浅之拙作,还望大家多包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08:50
@jarni1703 2011-12-02 01:11:12
关于马其顿校车的贴,大唤等的回帖真 JB 让人感动!
----------------------------- 马其顿校车的钱让他们发工资了,他们心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09:24
@Whynza 2011-11-17 05:15:40回复第6860楼(作者:@吴越传人于2011-11-1317:59:33.0)
@Whynza 2011-09-0612:59:07不知各位啥居心质疑新中国,楼主说的也有……......
-----------------------------
据说营救小姐妹的不是革命群众,而是被政府打成管制分子的牧民哈斯朝禄父子。然而为了宣传阶级斗争的需要,龙梅按政府的要求在万人大会上指控哈斯朝禄欲强奸她和偷公社的羊,哈根朝禄被捕入狱,并在舞台上被塑造成了偷羊者和反动牧主。知情者怕被打成反革命而不敢说出实情。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13:36
@喜悲同生 b 2011-12-02 12:51:05
在欧洲某些貌似抽大麻是合法的,不过有严格的规定
----------------------------- 嫖妓也是如此,荷兰就开放了红灯区,其实夜生活合法化也是破解当前困扰的一个可行方法,事实上,这个服务本身就属于一直职业,本身就应该被给予应该享有的待遇,就像在美国行乞也是一种职业,乞丐也是要纳税的。在国际可控范围内适度放开服务业也未尝不可。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19:33
@袁德靓 2011-12-02 19:11:49
楼主:您发的图片显示的并不是罂粟花!
-----------------------------
这确实不是罂粟花,这是薰衣草,呵呵,确实是我发错了,电脑里存的图片太多,就给当罂粟花了。让袁兄见笑了呵呵。袁兄家里怎么还种罂粟?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19:35
@袁德靓 2011-12-02 19:11:49
楼主:您发的图片显示的并不是罂粟花!
----------------------------- 不过罂粟确实有很多种,颜色也不同,不过我也没见过
罂粟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20:43
@袁德靓 2011-12-02 20:01:41
每年我的院子里都会有 2-3 株罂粟,是我有意种了观赏的,但多了就不行了,警察会找上门罚款的。罂粟花虽然五颜六色,但主要是红色或红中带紫色。罂粟的果实里面黑色的种子很小很多,一个果实里的种子就可以生出成百上千株罂粟来。这种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繁殖能力也极强,栽培完全不需要什么特殊条件,土壤酸碱肥瘠皆宜,喜湿润高温,每年夏季开花结果。只是不知道怎么样从其未成熟的果实上收取汁液制成烟土。我们这有句俗......
-----------------------------
袁兄好雅致,罂粟也种,我也想种,但是怎奈不敢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20:45
@袁德靓 2011-12-02 20:01:41
每年我的院子里都会有 2-3 株罂粟,是我有意种了观赏的,但多了就不行了,警察会找上门罚款的。罂粟花虽然五颜六色,但主要是红色或红中带紫色。罂粟的果实里面黑色的种子很小很多,一个果实里的种子就可以生出成百上千株罂粟来。这种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繁殖能力也极强,栽培完全不需要什么特殊条件,土壤酸碱肥瘠皆宜,喜湿润高温,每年夏季开花结果。只是不知道怎么样从其未成熟的果实上收取汁液制成烟土。我们这有句俗......
----------------------------- 割烟工的待遇是很高的,看起来袁兄还是不得要领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22:26一直以来,纸被作为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象征,四大发明的造纸术让中国彪炳千古。关于造纸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教科书上告诉我们纸和造纸术是由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事实上,早在 5000 年前,在中国的纸出现之前的 3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发明了最古老的纸,称之为纸莎草纸,也称纸草纸,英文中纸(paper)这个单词就是来源于拉丁文 Papyrus(纸莎草纸)。埃及纸莎草纸曾经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这种特产一直是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历时 3000 年而不衰。用纸莎草造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现在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纸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欧洲,教会直到 11 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尽管纸莎草纸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而且比中国的造纸术早得多,但它所造成的影响远没有中国造纸术广泛深刻。它的消亡似乎也与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有关。因此,中国完全可以被成为纸的故乡。
早在蔡伦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纸。据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纸”, 像敦煌纸、灞桥纸、天水放马滩纸等都要比蔡伦的纸早。但由于蔡伦的巨大贡献和造纸工艺,我们还是认为是他发明了造纸术。随后,造纸开始发展起来,并且造纸术传开始往国外。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等地。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而阿拉伯人似乎是从中国俘虏那里学到的造纸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处于阿拉伯人统治的西班牙第一个学会了造纸术。12 世纪中叶, 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起欧洲第一个造纸厂。随后,造纸术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到了 17 世纪欧洲个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欧洲人甚至将造纸术传播到了美洲。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大致始于 1575 年。
在美国独立之前的 1690 年,英国人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
18 世纪工业革命后,造纸业开始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欧洲人开始试用各种植物纤维进行纸浆造纸的实验,广泛使用木材造纸,采用机器代替手工抄纸。中国今天使用的依然西方的机造木材纸工艺。1750 年,荷兰人发明了荷兰式打浆机。1798 年,法国人 N.L.罗贝尔发明了长网造纸机,1804年在英国正式投产。1809 年,英国人 J.迪金森发明了圆网造纸机。1812 年,英国人 T.科布发明了长网造纸机上的伏辊。1823 年,英国人 T.克朗普顿发明了造纸机的蒸汽烘缸。
1827 年,德国人奥赫劳泽发明了长网扬克纸机。20 世纪以后,出现了单台生产能力达到日产数百吨的大型造纸机,此后机械化造纸发展起来。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3%2F3%2Fphoto3%2F2011%2F12%2F2%2Fmiddle%2F82259355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2 23:06今天挺郁闷,在杂谈里的一篇帖子被屏蔽了,呵呵,中国特色吧,睡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3 09:43
@大幻天空 2011-12-02 23:54:30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2-02 13:36:44回复
@喜悲同生 b 2011-12-02 12:51:05在欧洲某些貌似抽大麻是合法的,不过有严格的规定......
----------------------------- 年底组织要考核了吧,努力干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3 17:10
@lwgx 2011-12-03 16:52:36
@会上网的老农 2011-8-31 19:45:00曾几何时,当我们迈入幼儿园的那一刻,一种被成为“教科书”的圣经走入了我们的世界,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甚至几代人。考试制度使教科书成了中国孩子们的“圣经”,我们曾深深的认为教科书中才是对的。但如果有一天,当他们发现圣经的一部分正让事实埋藏在白纸黑字之外,会有怎样的困惑?小学政治教材中清晰的写着:在旧中国,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很多东...........
----------------------------- 谢谢这位兄弟的支持和关注,老农会继续写下去,不过已经写了一半了,争取年底全部写完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3 20:08
@necrolord 2011-12-03 10:39:36
莎草纸那种东西比金子还贵 即便王公贵族也得在其他地方练几年字之后才舍得在那上边写 而且一张纸还老重复使用 还不如泥板 羊皮纸 丝帛 竹简
-----------------------------
似乎没有人说莎草纸很便宜,只是说它早一些而已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3 20:09
@湖南小痞 2011-12-03 19:15:45恭喜部长即将年底截稿,预祝部长大人多拿五毛美分。
惊闻部长得闲赋诗,屁民不才,也草凑一文祝贺之。
中宣部长登论坛,开篇宣讲旧国颜。
人均产铁几两半,又兼橡胶几百钱。
左手高擎五毛帽,右牵啸天无脑犬。......
----------------------------- 好诗,估计今年你奖金能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3 23:03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3%2F2%2Fphoto3%2F2011%2F12%2F3%2Fmiddle%2F82324294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上海机器造纸局
中国机制纸起步较晚。尽管明清时期虽在个别地区已出现过一些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场手工造纸业,但为数甚少,生产规模也很小,真正的机器造纸起源于十九世纪晚期。
1882 年广东人曹子挥筹办“洋纸公司” (上海天章记录纸厂前身),建立起中国第一家机制纸厂──上海机器造纸局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机制纸工业的发端。1884 年该厂投产,主要设备购自英国,主要以用破布、麻绳、废纸和竹料为原料,生产漂白施胶的洋式纸,日产量 2 吨。
1898 年,华商与外商合资,在上海筹建华章造纸厂。1901年,华章造纸厂正式投产,以破布为原料仿造连史纸以稻草制造有光纸,日产量 11 吨。第一年即盈利。
1890 年,广东商人钟星溪在广州盐步镇建成投产的广州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设备和生产能力均强于上海机器造纸厂,工人约百人,年生产能力 804 吨。
1891 年,李鸿章在上海杨树浦创办伦章造纸局,主要设备系英国制造,日产洋式纸张 2 吨。
1904 年,中国最早的一家官商合办的机器造纸厂龙昌机器造纸公司在上海创立,主要生产毛边纸和连史纸,员工四百余人,日产十吨。
1905 年,四川境内的第一家机器造纸厂在重庆建立,主要生产火柴盒用纸,年产约 150 吨。
1906 年,济南滦源造纸厂建立,主要生产连史纸、包皮纸和火柴盒纸,年产 500 余吨。
1907 年,上海龙章造纸厂建立,主要生产连史纸和毛边纸,每日产量为 10 吨。
同年,四川成都的乐利造纸公司建成,年生产能力是仿制着色洋纸 150 吨。
1909,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官办的武昌白沙洲造纸厂,主要生产有连史纸、包纱纸和印刷用纸,年生产能力 680 吨。
1910 年,志强造纸厂在东北吉林建立。生产书报用纸,年生产能力约 500 吨。
1914 年,广东江门造纸厂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本槽纸、包装纸、火柴盒纸等市场需求而又洋纸短缺的产品,年产约900 吨。
1915 年,资金雄厚、设备精良的财政部造纸厂((属清财政部 1912 年停产)建成投产,该厂坐落在汉口谌家矶的,主要生产钞票纸,资金雄厚,规模宏大,机器设备齐全,均系购自美、德、比各国,并雇用了外国工程技术人员。
同年,安徽泾县生产的宣纸还以其优异的质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章,这是我国纸张当时唯一获奖的优质产品。
1919 年,贵阳永丰造纸厂开工,主要生产报纸,年产300 吨。
192o 年,江苏省苏州的华盛造纸厂成立,该厂使用了稻草进行造纸,用多烘缸圆网造纸机生产黄板纸(俗称马粪纸)全年产量为 45oo 吨,打破了日本独占黄板纸市场的的局面。
1924 年,王叔贤创办上海竟成造纸厂,主产黄纸版、灰纸版,是上海第一家纸板厂,年产 4500 吨,30~40%出口到香港及南洋群岛。
1925 年,虞洽卿等人筹资创办江南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南造纸厂”),并引入日资,日资占总股金的 17.5%。
当时的江南造纸厂甚至在《申报》刊载招雇熟手工人启事。
申报载:“由于该公司曹家渡工厂设备工程将竣,克日开机造纸,凡有纸厂工作经验而自愿应雇者,可于 4 天以内前往报名,听候甄取。”1929 年该厂所聘造纸专家陈彭年发明芦苇制造纸浆,经国民政府工商部核准专利 10 年,发给专字第一号专利执照,并辖免一切税厘 5 年,在 1931 年实业部决定,所有江南造纸厂出品纸张完全免税 5 年。
193o 年上海勤业文具公司开始生产誊写蜡纸原纸的手工纸厂用国产雁皮生产出抄造技术难度大的薄型皮纸——誊写蜡纸原纸。
1936 年浙江省嘉兴的民丰造纸厂依靠本国技术专家的力量试制成功生产工艺复杂的卷烟盘纸在市场上取代了外国的进口货并获得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的专利。1937 年 ,许子芳创办经用实业厂(上海砂轮厂前身)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砂纸。它是国内最早生产涂附磨具的厂家,该厂生产的面砂纸出口南洋群岛。
此外,国内还有安庆富川造纸厂、济南华兴造纸厂等造纸厂,都非常著名。华兴曾因产品供不应求而收购滦源造纸厂,并创办四家分厂。抗战前,中国已经拥有数十家造纸厂,生产锡纸、灰纸、卡纸、蜡纸、毛边纸、图画纸、书面纸、照相卡纸、牛皮纸、赛单宣纸、火柴盒用纸、香烟罐内衬纸、纸板、新闻纸等近 20 种,年生产能力共为 65447 吨(不包括东北)。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2%2Fphoto1%2F2011%2F12%2F3%2Fmiddle%2F82324249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1930 年国民政府商标局颁发的“船”牌商标注册证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3 23:04
@喜悲同生 b 2011-12-03 16:44:55
这些拿钱发帖的都有一个特征,多篇幅刷屏,让一个帖子的讨论不能连贯,国难如此,这些为权贵做愚民反智的帮凶,可恨
----------------------------- 现在物价上涨,他们工资不涨,也不容易,就让他们多发点吧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3 23:05老农每天晚上就能写那么点,挺辛苦的,大家多包涵吧,只能保证每天一更,希望大家多支持和谅解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08:47
@湖南小痞 2011-12-03 23:14:20
@会上网的老农回复日期:2011-12-0320:09:02回复恭喜部长即将年底截稿,预祝部长大人多拿五毛美分。
惊闻部长得闲赋诗,屁民不才,也草凑一文祝贺之。
中宣部长登论坛,开篇宣讲旧国颜。
人均产铁几两半,又兼橡胶几百钱。......
----------------------------- 正部级公务员待遇还需要发帖挣钱吗?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4:42
@袁德靓 2011-12-04 14:25:53
@湖南小痞 2011-12-03 19:15:45恭喜部长即将年底截稿,预祝部长大人多拿五毛美分。
惊闻部长得闲赋诗,屁民不才,也草凑一文祝贺之。
中宣部长登论坛,开篇宣讲旧国颜。
人均产铁几两半,又兼橡胶几百钱。......
----------------------------- 估计他已经抢注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6:10
民国小知识科普:
中山陵穹顶的“青天白日”12 角象征什么 :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青天白日取日出东方,自由平等之义普照全球。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象征十二地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6:34
@湖南小痞 2011-12-04 16:18:19
@会上网的老农回复日期:2011-12-0408:47:31回复恭喜部长即将年底截稿,预祝部长大人多拿五毛美分。
惊闻部长得闲赋诗,屁民不才,也草凑一文祝贺之。
中宣部长登论坛,开篇宣讲旧国颜。
人均产铁几两半,又兼橡胶几百钱。............
----------------------------- 主要是为了给你们解决就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7:29
@湖南小痞 2011-12-04 17:20:51
@会上网的老农回复日期:2011-12-0416:34:19回复恭喜部长即将年底截稿,预祝部长大人多拿五毛美分。
惊闻部长得闲赋诗,屁民不才,也草凑一文祝贺之。
中宣部长登论坛,开篇宣讲旧国颜。......
----------------------------- 我跟组织申请下给你弄个烈士名额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8:58
@水能载舟 2011-12-04 18:46:35
楼主辛苦,在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民国能做到那样也算不错了,最重要的是,民国大学在独立的教育思想下培育了那么多的人才。也不知道现在挺毛的人经历过毛时代的农村生活没有,经过 30 年承平年代的建设,以及在世界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能把国家建设成连大部分人民吃饭穿衣都有问题的开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 谢谢这位兄弟的理解和支持,写文不容易啊,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老农,而不是上面那个那样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9:13
@湖南小痞 2011-12-04 19:11:11
@会上网的老农回复日期:2011-12-0417:29:03回复恭喜部长即将年底截稿,预祝部长大人多拿五毛美分。
惊闻部长得闲赋诗,屁民不才,也草凑一文祝贺之。
中宣部长登论坛,开篇宣讲旧国颜。............
----------------------------- 链子开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9:14
@湖南小痞 2011-12-04 19:11:11
@会上网的老农回复日期:2011-12-0417:29:03回复恭喜部长即将年底截稿,预祝部长大人多拿五毛美分。
惊闻部长得闲赋诗,屁民不才,也草凑一文祝贺之。
中宣部长登论坛,开篇宣讲旧国颜。............
-----------------------------
给你们领导打电话,下次在用劣质链子让你跑出来我就撤他职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9:20
@了无风雨也无晴 2011-12-04 14:58:07
@会上网的老农 2011-8-31 19:45:00曾几何时,当我们迈入幼儿园的那一刻,一种被成为“教科书”的圣经走入了我们的世界,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甚至几代人。考试制度使教科书成了中国孩子们的“圣经”,我们曾深深的认为教科书中才是对的。但如果有一天,当他们发现圣经的一部分正让事实埋藏在白纸黑字之外,会有怎样的困惑?小学政治教材中清晰的写着:在旧中国,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很多东...........
----------------------------- 谢谢支持和关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9:22抗战时期,中国造纸行业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造纸厂和加工纸厂遭到破坏。一些内迁企业在内迁途中设备大部分失散,如龙章造纸厂上海厂房 3 次被炸,部分运送迁厂设备的船只中途沉没,损失惨重,内迁后得到政府以贷款性质投资,建成大后方最大的造纸企业;江南、竟成、马江等造纸厂被日军侵占或查封;还有一些工厂迁到租界,在租界光中、神州、勤益新、中国海京造纸厂、中国造纸厂等造纸厂成立,仍然顽强生存。战时民营机器造纸业的生产能力损失 52%,尽管抗战期间增设 9 家新的造纸厂,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抗日战争期间国内大批的造纸专家云集四川对推动后方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创建了许多重要的业绩并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当时中央造纸厂(重庆造纸厂前身)年产机制纸能力为 12oo 吨,是当时后方规模最大的造纸厂。许多民间资本及民间人士也积极探索支持纸张生产。1941 至 1942 年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因战时宣纸供应困难曾两次亲自到四川著名手工纸产地夹江县指导槽户在原有漂白竹纸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配入少量漂白麻浆成功地制造出仿宣纸即现在有名的“大千书画纸”。1945 年在四川宜宾新建的中国造纸厂在留美造纸专家金瀚的主持下成功地利用当地的马尾松木材为原料生产出机械木浆和化学木浆供制造新闻纸和牛皮纸之用年产各种纸 15oo 吨。这是我国最早大量利用马尾松木材制浆造纸的厂家。该厂即为现在的我国十大新闻纸厂之一的宜宾造纸厂的前身。在根据地,1939 年在陕北延安县甘谷驿由李双全等人组织成立了振华造纸厂利用当地出产的马兰草为原料生产可供书写和印刷用的“马兰纸”,根据地先后出现多家造纸厂。
战后,国民政府经济部、财政部分别接收了各被兼并掠夺的造纸厂与日商经营的造纸厂,其中包括大中华造纸厂、勤益新造纸厂、天章东西两厂等重要造纸厂;内迁造纸厂纷纷回迁,新的造纸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中国造纸业再次迎来繁盛。我国机器造纸业产量倍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尽管,中国的造纸业在困顿中逐渐恢复,但至建国后也未恢复元气。但是这些造纸工业为新中国的造纸业打下了基础,1952 年原中华制纸厂复产纸及纸板年产量 20889 吨,民国时期中国造纸业底子可见一斑。
关于民国造纸工业不得不提民国杰出的造纸人才和当时中国率先在世界上成立的造纸学术组织。清朝和民国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技术人才。从清末至民国的留学生身上就能看出一二。1896,清朝廷曾公费派遣 18 人到日本学习造纸和印刷技术,各地官府也派有官员赴日参观学习,民间也有自费赴日学习的。因此,在国内培育了大量技术工人,在国外培养出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在我国机器造纸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0 年,在德国达姆斯顿工业大学就读造纸专业的钱平宁、郭开始等发起筹组中国造纸研究会,先后征得朱宝箱、朱号民、张永惠等人的赞同,于 1931 年在柏林正式宣告成立,这里汇聚了大量造纸行业经营。此后,大部分协会会员回国后积极投身国内造纸业。
可以说他们是中国近代造纸工业的奠基人,在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是他们带领中国的造纸业走在世界的前列。1939 年初,国民政府在四川岷江畔成立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首开造纸、皮革(后改化工专业,包括皮革、日用化工等)和蚕丝专业等学科,采用学分制。造纸专业的学制有 2 年和 3年,课程有英语、微积分、高等物理、纤维素化学、木材化学、胶体化学、造纸工程、造纸机械、制浆造纸工艺、纸厂设计、工厂管理等 20 余门必修课。既设有高深理论性课程,又设有实习工场。造纸专业从 1940 年至 1953 年期间先后毕业 11 届同学,共计校友 223 人。后来,一些同学分别留学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的造纸领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在的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造纸专业,其前身就是中央技专的造纸科。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5%2Fphoto1%2F2011%2F12%2F4%2Fmiddle%2F82369697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是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9:22抗战时期,中国造纸行业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造纸厂和加工纸厂遭到破坏。一些内迁企业在内迁途中设备大部分失散,如龙章造纸厂上海厂房 3 次被炸,部分运送迁厂设备的船只中途沉没,损失惨重,内迁后得到政府以贷款性质投资,建成大后方最大的造纸企业;江南、竟成、马江等造纸厂被日军侵占或查封;还有一些工厂迁到租界,在租界光中、神州、勤益新、中国海京造纸厂、中国造纸厂等造纸厂成立,仍然顽强生存。战时民营机器造纸业的生产能力损失 52%,尽管抗战期间增设 9 家新的造纸厂,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抗日战争期间国内大批的造纸专家云集四川对推动后方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创建了许多重要的业绩并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当时中央造纸厂(重庆造纸厂前身)年产机制纸能力为 12oo 吨,是当时后方规模最大的造纸厂。许多民间资本及民间人士也积极探索支持纸张生产。1941 至 1942 年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因战时宣纸供应困难曾两次亲自到四川著名手工纸产地夹江县指导槽户在原有漂白竹纸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配入少量漂白麻浆成功地制造出仿宣纸即现在有名的“大千书画纸”。1945 年在四川宜宾新建的中国造纸厂在留美造纸专家金瀚的主持下成功地利用当地的马尾松木材为原料生产出机械木浆和化学木浆供制造新闻纸和牛皮纸之用年产各种纸 15oo 吨。这是我国最早大量利用马尾松木材制浆造纸的厂家。该厂即为现在的我国十大新闻纸厂之一的宜宾造纸厂的前身。在根据地,1939 年在陕北延安县甘谷驿由李双全等人组织成立了振华造纸厂利用当地出产的马兰草为原料生产可供书写和印刷用的“马兰纸”,根据地先后出现多家造纸厂。
战后,国民政府经济部、财政部分别接收了各被兼并掠夺的造纸厂与日商经营的造纸厂,其中包括大中华造纸厂、勤益新造纸厂、天章东西两厂等重要造纸厂;内迁造纸厂纷纷回迁,新的造纸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中国造纸业再次迎来繁盛。我国机器造纸业产量倍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尽管,中国的造纸业在困顿中逐渐恢复,但至建国后也未恢复元气。但是这些造纸工业为新中国的造纸业打下了基础,1952 年原中华制纸厂复产纸及纸板年产量 20889 吨,民国时期中国造纸业底子可见一斑。
关于民国造纸工业不得不提民国杰出的造纸人才和当时中国率先在世界上成立的造纸学术组织。清朝和民国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技术人才。从清末至民国的留学生身上就能看出一二。1896,清朝廷曾公费派遣 18 人到日本学习造纸和印刷技术,各地官府也派有官员赴日参观学习,民间也有自费赴日学习的。因此,在国内培育了大量技术工人,在国外培养出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在我国机器造纸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0 年,在德国达姆斯顿工业大学就读造纸专业的钱平宁、郭开始等发起筹组中国造纸研究会,先后征得朱宝箱、朱号民、张永惠等人的赞同,于 1931 年在柏林正式宣告成立,这里汇聚了大量造纸行业经营。此后,大部分协会会员回国后积极投身国内造纸业。
可以说他们是中国近代造纸工业的奠基人,在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是他们带领中国的造纸业走在世界的前列。1939 年初,国民政府在四川岷江畔成立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首开造纸、皮革(后改化工专业,包括皮革、日用化工等)和蚕丝专业等学科,采用学分制。造纸专业的学制有 2 年和 3年,课程有英语、微积分、高等物理、纤维素化学、木材化学、胶体化学、造纸工程、造纸机械、制浆造纸工艺、纸厂设计、工厂管理等 20 余门必修课。既设有高深理论性课程,又设有实习工场。造纸专业从 1940 年至 1953 年期间先后毕业 11 届同学,共计校友 223 人。后来,一些同学分别留学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的造纸领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在的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造纸专业,其前身就是中央技专的造纸科。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5%2Fphoto1%2F2011%2F12%2F4%2Fmiddle%2F82369697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是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04 19:23抗战时期,中国造纸行业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造纸厂和加工纸厂遭到破坏。一些内迁企业在内迁途中设备大部分失散,如龙章造纸厂上海厂房 3 次被炸,部分运送迁厂设备的船只中途沉没,损失惨重,内迁后得到政府以贷款性质投资,建成大后方最大的造纸企业;江南、竟成、马江等造纸厂被日军侵占或查封;还有一些工厂迁到租界,在租界光中、神州、勤益新、中国海京造纸厂、中国造纸厂等造纸厂成立,仍然顽强生存。战时民营机器造纸业的生产能力损失 52%,尽管抗战期间增设 9 家新的造纸厂,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抗日战争期间国内大批的造纸专家云集四川对推动后方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创建了许多重要的业绩并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当时中央造纸厂(重庆造纸厂前身)年产机制纸能力为 12oo 吨,是当时后方规模最大的造纸厂。许多民间资本及民间人士也积极探索支持纸张生产。1941 至 1942 年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因战时宣纸供应困难曾两次亲自到四川著名手工纸产地夹江县指导槽户在原有漂白竹纸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配入少量漂白麻浆成功地制造出仿宣纸即现在有名的“大千书画纸”。1945 年在四川宜宾新建的中国造纸厂在留美造纸专家金瀚的主持下成功地利用当地的马尾松木材为原料生产出机械木浆和化学木浆供制造新闻纸和牛皮纸之用年产各种纸 15oo 吨。这是我国最早大量利用马尾松木材制浆造纸的厂家。该厂即为现在的我国十大新闻纸厂之一的宜宾造纸厂的前身。在根据地,1939 年在陕北延安县甘谷驿由李双全等人组织成立了振华造纸厂利用当地出产的马兰草为原料生产可供书写和印刷用的“马兰纸”,根据地先后出现多家造纸厂。
战后,国民政府经济部、财政部分别接收了各被兼并掠夺的造纸厂与日商经营的造纸厂,其中包括大中华造纸厂、勤益新造纸厂、天章东西两厂等重要造纸厂;内迁造纸厂纷纷回迁,新的造纸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中国造纸业再次迎来繁盛。我国机器造纸业产量倍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尽管,中国的造纸业在困顿中逐渐恢复,但至建国后也未恢复元气。但是这些造纸工业为新中国的造纸业打下了基础,1952 年原中华制纸厂复产纸及纸板年产量 20889 吨,民国时期中国造纸业底子可见一斑。
关于民国造纸工业不得不提民国杰出的造纸人才和当时中国率先在世界上成立的造纸学术组织。清朝和民国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技术人才。从清末至民国的留学生身上就能看出一二。1896,清朝廷曾公费派遣 18 人到日本学习造纸和印刷技术,各地官府也派有官员赴日参观学习,民间也有自费赴日学习的。因此,在国内培育了大量技术工人,在国外培养出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在我国机器造纸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0 年,在德国达姆斯顿工业大学就读造纸专业的钱平宁、郭开始等发起筹组中国造纸研究会,先后征得朱宝箱、朱号民、张永惠等人的赞同,于 1931 年在柏林正式宣告成立,这里汇聚了大量造纸行业经营。此后,大部分协会会员回国后积极投身国内造纸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