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只有精神是不行的,客场作战的军队永远面临粮草的考验,所以秦国需要速战,一边打,一边用缴获的战略物资供养部队,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

秦国不怕廉颇玩命,更不怕廉颇撤退,就怕廉颇原地给你耗。眼见着廉颇同志做起了忍者神龟,秦军有点儿坐不住了。

只要秦国遇到难题,那位伟大的、英明的、一贯光荣而正确的范雎老师也就站在台面上开始出手了。

这次范雎向大家展示的手段是江湖上非常常见但是又非常实用的招数:反间计!

范雎派人去赵国广泛散布这样一种说法:“秦国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太好对付了,因为他快投降了!”赵王早就对廉颇有意见了,又发现这几天互联网上到处都是这种声音,一向武断自负的他这次竟然决定以互联网上的民声为准,于是下令廉颇就地双规,赵括取代他担任赵军大将。

廉颇的铁磁儿蔺相如意识到这次赵王又要出昏招儿,赶紧出来劝阻,或许是这次这个事儿真闹大了,说起话来也不怎么讲究分寸了:“大王仅仅因为赵括有些虚名就重用他,乱弹琴!赵括只知道读他父亲在军事版面写的那几个没多少点击率的帖子,根本不知道随机应变。”(原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此时火气正大,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呢?他需要亲自做一回真正属于自己的决策来向全国的官员和老百姓证明自己!

讲到这里,我们知道,赵王之所以提拔赵括,是因为中了范雎的离间之计。这时,有一个问题却不容回避:赵国有的是可以用来取代廉颇的军事将领,为何范雎独独选中了赵括这个人呢?

先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看看毛主席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毛主席的原话是:“大抵新进之士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持重之言则难入也。”稍微翻译一下就是:大概新成长起来的人勇敢,比较锐意进取,而老成之人比较持重。所以,想要立功名的君王听到这种勇锐之人说的话,就会觉得符合自己心中所想,对持重之人说的话就难以接受。

毛主席作为一把手,是站在赵王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结合故事,只是品味毛爷爷说的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符合人性的:人总喜欢听自己想听的话,这是一般的本能,所以与人交往,尤其是与领导交流时,收敛好自己语言的棱角,是多么的必要。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09:25

而我们上面的问题,是从范雎的角度来问的。范雎为什么要选择赵括下手呢?首先,范雎使用计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赢赵国,一切手段都围绕实现这个目的而展开。

其次,对于一个使用厚黑的老手而言,厚黑不被人识破要比厚黑的内容本身重要。也就是说,范雎选择用来替代廉颇的这个人,要能够让一般智商的人觉得是靠谱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即使没有范雎使用计谋,相当多的赵国人也可能很期望这个人来取代廉颇。

第三,范雎选的这个人的军事能力还不能太强,要不然好容易把廉颇弄走了,结果换来一个更猛的,这算什么事儿。

第四,范雎还要确信这个人在赵王的心中很受肯定。

基于以上四点,范雎就选择了赵括作为自己反间计的男一号。

在蔺相如、范雎这类人的眼中,赵括就像某些选秀节目选出来的歌手一样,名气大,粉丝多,但是实际的唱功真的不敢恭维,虽然出镜率很高。

我们又见识了范雎的老辣和判断人性的一双毒眼!

赵王的命令刚刚下达,就有一个神秘的女人出现在了赵王的寝宫中……大家不要惊慌,现在赵王没有心情接近女色——这次来的是赵括的母亲。

老太太深更半夜来敲赵王的门,想必是急事。作为为赵国立下功劳的老将军赵奢的夫人,赵王还是非常敬畏的。所以,赵王马上穿上睡衣到大厅去见赵老太太。

君臣寒暄过后,赵老太太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意思:“老太太我希望赵王看在赵奢为国家立功的份儿上,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赵括取代廉颇做大将军。”

赵王听完就笑了。走了过来,亲自为老太太端上一杯热参茶。待赵王回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便开始和颜悦色地说道:“哈哈,老太太,是我的错。让您的宝贝儿子这么年轻就离开您去前线作战,您一定心疼了吧?您放心,他去做的是将军,又不是让他亲自拿着刀上火线杀敌。我向您保证他的安全。我给他上了一份超大额的人身安全险,受益人写得就是您!”

老太太听完,边乐边摆手。老太太看了一眼赵王,低声说道:“大王,您觉得堂堂赵奢的妻子是这种为了私情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吗?”

赵王问:“那您这是为什么呀?”

老太太回答说:“当年我跟随赵括的父亲去前线,他当时都已经做到了大将的位置,还亲自给人家端茶倒水的高级将领就有几十位,他的铁杆嫡系有几百人。大王给他的赏赐,他也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一门心思琢磨战争的事情。而赵括刚刚听说要做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给他媳妇藏起来,这败家娘们儿每天上网忙于察看有什么新款手机、金银首饰、化妆品,想买的就都买下来。大王您以为虎父无犬子,其实他们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否则国家就要倒大霉了!”

赵王才意识到,这是又一个来泼凉水的。

赵王当时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心想:老子提拔你儿子也他妈有错,是吗?!

赵王处于对老年人的尊重,并没有把脾气发出来:“相信老太太您也觉得本王说的话一语重千斤吧!”赵括母亲知道赵王这次是下决心要启用赵括了,腾地一下就跪在地上,一个响头磕在地上,哭着说道:“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不要让我这把老骨头与他一起治罪!”

赵王说:“好。送客!”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秦国这边。

秦王越来越佩服范雎了,仅仅几个小动作,就可以把赵国国君玩得像木偶一样听话。

事不宜迟,秦王马上发出密令,任命秦国战神级的军事天才白起为上将军。同密令一同发出的还有一个自己的口谕:“胆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消息者,杀他全家!”秦军上将军白起非常重视与这个赵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天才赵括的正面战争。白起亲自做了秦军的战前动员工作,并认真充分做好了迎接大战的准备。

赵国这边儿也没有闲着。

赵括来到赵军前线后,全部推翻了廉颇在任时制定的规定。为了保持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控制,赵括进行了大幅度的人事调整,很多廉颇的铁杆嫡系被拿下,换上了自己的心腹。

按照赵括的做法来看,年纪轻轻,就有这等手段和魄力,可见其绝非等闲之辈。

与对面秦军的白起一样,在赵括的亲自指挥下,赵军也做好了迎接大战的准备。

一场介于两个国家军事天才之间的恶战一触即发。

赵括先出手了。

赵括下令出兵向秦军发起正面攻击。白起下令部队正面迎战赵括。双方的部队一见面就红着眼厮杀起来。

在白起的面前,赵括的部队丝毫没有什么吃亏的地方,这一点让白起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眼见双方的厮杀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白起突然下令部队全面后撤。赵括初战告捷,下令军队全面乘胜追击。就这样白起一路败退,赵括一路猛打。凶狠的赵括一口气把白起的部队打回了秦军的大本营。

赵军的士气异常高涨。

赵括下令全军猛攻秦军大营。白起自然不敢怠慢,下令所有将士奋力防御,务必守住大营。要说秦军在经历了多次大战之后,其战斗经验和作战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外加他们的将军白起治军有方,守住一个大营还是很有把握的。

就这样,外面的猛攻,里面的猛挡,一时间,战斗陷入了艰难的胶着状态。

这时,白起从秦营秘密发出了两支奇兵。第一支由二万五千人组成,在城外赵军的屁股后面慢慢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并悄悄向赵军收缩。另一支由五千人的轻骑兵快速赶往赵军来攻打秦军时走过的必经之路,彻底断了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

就这样,赵军前面是迟迟攻不下的秦军大营,身后有一个慢慢缩小的包围圈,即使突破了包围圈,回去的路上还有一个埋伏等着。赵括的下一步着实让人堪忧。

待两只奇兵准备到位,白起吹响了秦军大营反击的号角,同时命令赵军后面的包围圈开始收圈,准备对赵括给以全方位痛击!

赵军的战势迅速失利,只好原地坚筑营垒等待来自远方的救兵。而赵军大营的外面就是连苍蝇都飞不出去的秦军包围圈。

秦王听说赵军运粮通道已经被白起的五千轻骑兵切断,为了让白起赢的更有把握,他亲自到河内征兵,把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以求彻底阻断赵国的救兵和运粮。

远在前线的白起听说了这个事儿,忍不住喊了一声:“秦王给力!”赵括发回赵国请求粮草支援的信迟迟没有回音,他意识到肯定是被秦军在路上截住了。于是,他又向就近的齐国请求接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齐国拒绝救济。

白起这一招就是传说中的“围城打援”。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林彪副主席的军事案例,就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

赵军在对救援的苦苦等待中熬了四十六天,士兵们出现了互相残杀,吞食尸体的现象。

赵括意识到这样下去必死无疑,便先后派出五支队伍,轮番突围,岂料全部被白起消灭在包围圈内。

赵括也还算是个纯爷们儿,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投降。

最终,他下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一日,赵括亲自率领一支敢死队,出营向秦军的包围圈发出了最后的冲击。在他快要靠近秦军的时候,被白起手下的神箭手射死在秦军大营前。

就这样,一颗年轻的闪闪发光的军事明星,亲自被白起从天空摘了下来,狠狠摔在了自己脚下那片萧瑟的沙场中。

赵括一死,赵军全线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

面对这么多的俘虏,秦军的中层将领也犯了难:这么些人,光吃喝的开销就够大的,粮草根本无法足以支撑。

白起看着下属送上来一本本厚厚的俘虏花名册,对全体将领说道:“当初秦军已基本拿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秦而去投奔赵国。赵国着实可恨!赵国士兵性情反复无常,留在秦军恐怕是一大隐患。全军听我命令,将这四十五万人一个时辰内杀光!”杀人可不单纯是个勇气活,更是个需要动脑子的技术活。

只杀一个人,杀人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要杀一群人,可供选择的方式要少很多,因为你的体力是有限的,你更不能浪费太多的武器资源。

要在规定时间内杀掉一群人,你就要好好动一下脑子,怎么选择一个既快又节省资源的方式了。

OK,活埋!最后白起活埋了这四十五万俘虏,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较小的回赵国汇报在秦军的所见所闻。

一时,赵国举国震惊!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09:29

【第 48 节】“纸上谈兵”的背后(二)

赵括的故事讲完了。

有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就是从赵括的典故演变出来的,形容一个人只会空谈,不具备实干的能力。和十八大后,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多少年来,赵括一直作为反面典型来成为我们引以为鉴的对象。

但是,我在这里要替赵括鸣一点点的不平。同时,就算是需要从赵括的故事里面吸取教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层面上。

首先,赵括的军事天赋不容否定。即使只是玩嘴儿,能够把他的父亲赵奢这个亲自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将军辩论得说不出话来,这本身说明这个孩子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而且实力不凡。

其次,不要盲目看低赵王的看人能力。赵王确实不着调,但是赵王选择赵括,而没有随便选择一个大街上卖草鞋的李小四儿、卖炊饼的赵老五,就说明赵括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而且要把廉颇取而代之的人,赵王即使昏庸,也会重视的。

因为这是人家的江山,人家的基业,这是闹着玩儿呀?

第三,赵括来到军营后,对制度和人事方面的调整出手干练,绝不拖泥带水。就这,也让现在的很多职业经理人汗颜吧。

第四,后期军队中士兵都到了互相残杀吃尸体的程度,也没有出现有人叛变或者造反,可见赵括的组织能力也很过硬。

第五,最后赵括战死沙场,这就说明他是一个敢于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汉子。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尊重。

赵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依我拙见,赵括的理论功底雄厚,但是他的父亲或者说他的国家一直没有给他亲自在战场上实践的机会。到了秦国的名将白起过来侵略赵国的时候,赵国临时抓瞎,让赵括去一线来顶,赵括肯定招架不住。

而白起则是一场接一场,一战接一战打出来的,实践经验丰富,经历了一个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反过来丰富理论的过程。实践让白起的军事能力变得过硬,而赵括一直没有这种理论和实践互相丰富的过程。

平时没有给赵括安排过活干,一安排就是一个最难的大活,换做谁也是送死。

就像现在的企业经营者,平时不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某天有个部门的主管因故离职了,自己却发现手底下的人哪一个也不能顶起这个职位,于是只能寄希望于临时外招。外招的满意不满意这是一个结果,就算是你从现有团队中找了一个相对好一点的人硬扶上墙,恐怕最后的结果和赵括的长平之战一样,必然战死职场。

当然,赵括自己迫切希望指挥这场战役,也有他作为年轻人的自负和轻狂的成分。我前面写到了,作为一个富二代+官二代,能有这种胆识,这种勇气,这种理论天赋,已然非常难得,更何况他最后拒绝投降,战死沙场了呢?

赵括的悲剧,主要责任在于国家领导人和他的父亲,始终不给他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通鉴中没有记载赵奢打仗时是不是随军带着赵括一并观察学习的文字,不过能够估计的出来,答案是否定的。赵奢在跟自己夫人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了自己儿子的缺点所在,说明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在哪里,但是为何不及早派儿子去随军实践一下呢?就这样,一个超一流的军事天才,满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牺牲在了他为之奋斗的热土上。

与其说杀死赵括和那四十五万赵国将士的凶手是白起,倒不如说是他那个声名显赫的政治明星的父亲——赵奢。

像赵奢和诸葛亮这种军事和政治能力超一流的人,在对待培养人才、带团队的问题上,也是那么的捉襟见肘。可见,不管你是企业主、职业经理人、部门主管还是一线员工,这个问题对于你都是成长路上早晚都要去面对并认真解决的大问题。

我们谁都不要让自己满腔热忱地带着一身才华,惨死在这个问题上。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09:31

【第 49 节】外战和内战都要内行公元前 259 年的阴历十月,白起领导下的秦军再次进攻赵国,顺利攻下了武安、皮牢两个城市,并最终实现了占领上党地区的夙愿。

从地理位置上说,如果赵国被秦国亡国的话,韩国和魏国就会唇亡齿寒,成为下一个被灭的目标。对于韩、魏两国而言,保证赵国不灭亡是对自己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所以,韩国和魏国在开完碰头会之后,共同派出了一个代表叫苏代带着丰厚的金银去找秦国的范雎去了。

苏代见到范雎就问:“请问范先生,能否告诉我,白起是否立即就要围攻赵国的首都邯郸?”

范雎觉得白起要攻打赵国首都的事,全天下都能看得出来,而且就算是告诉苏代,凭借韩国和魏国的力量,也丝毫扭转不了局势。所以范雎在回答苏代这个问题的时候,毫无掩饰,透着一种大国宰相的自信。范雎坐在那里,连呼吸的起伏都看不出来,放佛一个了无生机的冰雕,耷拉着眼皮,看都不看苏代一眼,从唇缝里面飘出来一个字:“是。”这时苏代突然喊了起来,语速超快,声调又高又细,像被车轧了尾巴的宠物狗,吓了范雎一大跳:“啊——范先生你要找倒霉了!”

范雎被苏代这个一惊一乍的神经病吓了一跳,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这让范雎有点烦,皱着眉头对苏代鄙视地说:“哼哼,我倒是想听你这个娘娘腔说说,范某人怎么找倒霉了?”

苏代细声细语地说道:“赵国一亡,秦王便可以称霸天下。那时武将白起将列入三公的高位,论功劳,您的职位必然在他之下,您甘心吗?不过如果真那样的话,您即使不甘心,也没办法。”

范雎听到这里,又哆嗦了一下。这次哆嗦和上次的区别是,这次哆嗦完,范雎脸色蜡黄,后脖子上有点点冷汗沁出,眼皮虽然还是耷拉着,但是眼睛里面透着一股阴冷的光。

范雎瞬间被苏代的话给刺痛了。他聪明的大脑从苏代一进门就猜到了苏代这次是为赵国求情而来,他坐在那里就想看苏代是怎么忽悠自己,然后他要轻松的戳穿苏代,像猫玩老鼠一样,好好玩玩这个娘娘腔。然而这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觉得秦国的一切事情他都考虑的极其周密,而唯独自己成了全面谋划的“灯下黑”。这一刹那之后,他突然对苏代产生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感激之情。

范雎故作镇定,继续问道:“呵呵,只要能为秦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地位很重要吗?少挑拨离间了,直接说你的想法!”

苏代把刚才范雎一举一动的细节全部观察在眼里,微微一笑,对着范雎继续说道:“我是为您考虑,如果您能够阻止白起继续攻击赵国,避免赵国亡国,顺便割掉一部分赵国的领土,这样范先生的地位也就保住了。”

范雎听完,哈哈大笑:“哈哈,我还以为苏先生您有什么建议,无非就是让我不顾国家利益,搞一些自保的小动作。

不好意思,苏先生您把我范雎看小了。”范雎对苏代微笑了一下:“时间已经不早,请苏先生回去吧!”

苏代起身告辞。

范雎面无表情地看着苏代渐渐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脸上渐渐挂上了一丝丝狰狞的微笑。

“备轿,去秦王寝宫!”范雎对下人喊道,一改刚才冰雕造型,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范雎的轿子飞向了秦王的寝宫……

当夜,范雎以秦兵连续作战需要休养生息为理由,建议秦王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让士兵得以休息。

秦王对范雎的大局观和忠诚向来是绝对放心的,自然也就采纳了范雎的建议。

当夜,一封命令白起停战的加急快报从秦王府发向了秦赵前线。

到了来年的正月,秦赵双方正式停战。赵国从亡国的边缘退了回来。

故事进行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范雎也是一个小人,只不过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手腕的小人。

从道德的角度来审视范雎,他确实是不对的:他为了保全个人的地位,而忽悠秦王做出了对军事政策的调整,牺牲掉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更大的利益。这本身确实是小人的做派,毋庸置疑。

抛开道德绑架,范雎做出这种举动的现象却引出了职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绝对不能忽视的现象。请读者把下面的话连续读三遍:

在任何单位,日常工作与权力斗争永远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不管你赞同还是反对,这一点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绝不要做把脑袋埋在沙子中的鸵鸟,以为自己不去面对的时候,也就不会存在。

在一个组织内,成员之间尤其是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意味着以牺牲整个团队利益为代价的高内耗,所以,我们绝不提倡任何人搞权力斗争,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观。

就像我们绝对不希望任何人感染非典一样,因为这是弄不好就死人的大事,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但是,要想防止非典疫情,就需要彻底研究非典,进而给人们打上疫苗,让每个人身体内都产生抗体。

可见,对权力斗争要有深刻的研究,恰恰是为了防止受权力斗争所害。

自古至今,无数能人志士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同身边的政敌进行权力斗争的过程。

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内部权斗的对象肯定是自己队伍内的战友。或许你们曾经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搀扶着挥洒热血,但是这依然不影响你们权力斗争的存在。

就像范雎和白起。替秦国卖命对付赵国等国家的时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彼此配合高度默契,在秦国内部牵扯到各自利益时,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算盘。

面对外来敌人来犯,你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你们亲密合作一致对外,这里有着战友般崇高的友谊。

面对没有外敌的和平时期,你们在组织内却有着不同的利益,为了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和地位,你们拿刀相向、互相厮杀,这也是人的本能。

人的社会性中进步的一面占的比例再大,作为一种动物,也始终有着与野兽一样的兽性、占有欲甚至资源的竞争。

如果你是一个大圣人,那么请你尽情地鄙视范雎吧!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么请你同情并理解范雎吧!

如果你是一个职场人,那么请你小心地提防范雎吧!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29

顶!!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35

@特爱看热闹 378 楼 2013-02-23 10:15:34

金水先生之文章晚生已拜读。观点之新颖,挖掘之深刻实非晚生所能及也。通读之,犹若桃源之再见,柳暗又花明。

豁然之意,直通胸膛。于古人处世之技法,为人之道理,剖析之深刻,分解之细腻,未尝闻也。现力顶之,实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以求百花之气放,百家之争鸣也。

----------------------------- 你文笔也不错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36

@会武功的农夫 377 楼 2013-02-23 10:08:32

在 2013 年的 1 月份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天涯煮酒版,看到了相生金水的让资治通鉴流入你的血液,说实话当时也没有多注意,看了几章节,感觉非常之实用,对于我现在在职场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有相对应的应对之道。可以说楼主用历史的经验与现代的职场相结合,是相当精妙,现在我每天都保持阅读此帖的习惯,然而,煮酒版版主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把楼主的帖子封了,让我们这些追读楼主大作的人相当的愤怒。不禁要问,......

----------------------------- 谢谢支持。

先更好这个帖子吧!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38

@歪脖树下的昏鸦 373 楼 2013-02-23 09:35:07

这些年昏鸦看过的书——说说昏鸦支持天涯写手的故事兼答易得必失兄很多老朋友知道昏鸦的,无德无能不说,连正规学校也没进过,算不得文化人。不过,昏鸦没上过学,书倒是读过一些的。

早年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了。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学一门手艺,讨一房老婆,生几个娃娃,再有几间房子,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穷孩子们的最高追求。

正如相生金水在他的《让〈资治通鉴〉流入你的血液》大作里面提起的一个......

----------------------------- 昏鸦写的很真诚,很感动,要不是你自报家门,真的看不出你是自学成才的,

可见你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一流,

你有今天也是必然!

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39

@Dao1988li 375 楼 2013-02-23 10:01:36

留个记号慢慢看。

----------------------------- 回马枪。

欢迎常来做客!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42

@特爱看热闹378楼2013-02-2310:15:34

金水先生之文章晚生已拜读。观点之新颖,挖掘之深刻实非晚生所能及也。通读之,犹若桃源之再见,柳暗又花明。

豁然之意,直通胸膛。于古人处世之技法,为人之道理,剖析之深刻,分解之细腻,未尝闻也。现力顶之,实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以求百花之气放,百家之争鸣也。

----------------------------- @相生金水384楼2013-02-2310:35:03

你文笔也不错

----------------------------- @特爱看热闹 388 楼 2013-02-23 10:40:26发自肺腑啊!有些话职场上未必听得到。得道在悟,而楼主的文章好比当头喝棒,加快了悟。

----------------------------- 多谢你捧我。

觉得好,多提点帖子里面的内容展开来讨论一下吧,

抛砖引玉,引出更多高人参与进来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42

@歪脖树下的昏鸦373楼2013-02-2309:35:07

这些年昏鸦看过的书——说说昏鸦支持天涯写手的故事兼答易得必失兄很多老朋友知道昏鸦的,无德无能不说,连正规学校也没进过,算不得文化人。不过,昏鸦没上过学,书倒是读过一些的。

早年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了。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学一门手艺,讨一房老婆,生几个娃娃,再有几间房子,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穷孩子们的最高追求。

正如相生金水在他的《让〈资治通鉴〉流入你的血液》大作里面提起的一个......

----------------------------- @相生金水386楼2013-02-2310:38:41

昏鸦写的很真诚,很感动,要不是你自报家门,真的看不出你是自学成才的,

可见你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一流,

你有今天也是必然!

性格决定命运

----------------------------- @回流的三文鱼 390 楼 2013-02-23 10:42:06

赞一个

----------------------------- 回赞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44

@歪脖树下的昏鸦373楼2013-02-2309:35:07

这些年昏鸦看过的书——说说昏鸦支持天涯写手的故事兼答易得必失兄很多老朋友知道昏鸦的,无德无能不说,连正规学校也没进过,算不得文化人。不过,昏鸦没上过学,书倒是读过一些的。

早年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了。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学一门手艺,讨一房老婆,生几个娃娃,再有几间房子,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穷孩子们的最高追求。

正如相生金水在他的《让〈资治通鉴〉流入你的血液》大作里面提起的一个......

----------------------------- @相生金水386楼2013-02-2310:38:41

昏鸦写的很真诚,很感动,要不是你自报家门,真的看不出你是自学成才的,

可见你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一流,

你有今天也是必然!

性格决定命运

----------------------------- @歪脖树下的昏鸦 392 楼 2013-02-23 10:43:41

过了过了

惭愧惭愧。

溢美之词留着帮昏鸦写悼词吧~~~

----------------------------- 大过年的,说这话。自抽嘴巴三次。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50

@回流的三文鱼 395 楼 2013-02-23 10:48:44楼主昨晚的歌送你,你还没回呢?呵呵,玩笑,继续顶起

----------------------------- 我看了,不是不回,

是酸的我不知道怎么回。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51

@cottotto 394 楼 2013-02-23 10:46:30

我来了,顶起。

----------------------------- 欢迎。

今天聊点什么呢?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0:52

@jxncpjf 398 楼 2013-02-23 10:51:22

这个可以看看

----------------------------- 欢迎来到本帖。

觉得好就常来顶贴吧!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20

@回流的三文鱼 422 楼 2013-02-23 11:53:49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

----------------------------- 我也很喜欢这首诗!

《相信未来》

明朝结尾也引用了这首诗。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20

@相生金水7楼2012-12-0611:56:05

第 3 节 现在职场里面硕果仅存的那个人……接下来出场的人物是目前这个社会里面的怪胎、傻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的职业是公司的保洁大叔(而且专门扫厕所的),但是请大家一定记住他的名字——豫让。

豫让作为一个公司的保洁大叔,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豫让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企业的人。......

----------------------------- @左边27417楼2013-02-2311:37:09

我现在住的地方就叫豫让桥,你所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地方。

----------------------------- @歪脖树下的昏鸦 420 楼 2013-02-23 11:42:57

还有古迹存留吗?

----------------------------- 是吗?能否贴个图片来看看?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22

----------------------------- @cottotto303楼2013-02-2222:21:36

这位昏鸦兄,看你把楼主欺负成什么样子啦?

----------------------------- @相生金水306楼2013-02-2222:23:16

我和昏鸦是好基友,他不会欺负我的,哈哈。

我一般欺负他。是吧,昏鸦?

----------------------------- @cottotto309楼2013-02-2222:24:45

楼主的铁杆不少啊!

----------------------------- @相生金水312楼2013-02-2222:27:00

当然,承蒙各位网友厚爱。

昏鸦,三文鱼,都是好人。

----------------------------- @回流的三文鱼418楼2013-02-2311:37:29

我们金兄更是好人,有金兄好人一词赞美,我是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啊,感动的不行了。

呵呵,开个玩笑啊

金兄文章写的这么好,我自己觉得能为金兄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是件很快乐的事。

----------------------------- @歪脖树下的昏鸦 419 楼 2013-02-23 11:41:46

成了相互吹捧的职场好人贴?

呵呵。

----------------------------- 这话说的。

赞美好人难道不是应该提倡的吗?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24@相生金水372楼2013-02-2309:31:01

【第 49 节】外战和内战都要内行公元前 259 年的阴历十月,白起领导下的秦军再次进攻赵国,顺利攻下了武安、皮牢两个城市,并最终实现了占领上党地区的夙愿。

从地理位置上说,如果赵国被秦国亡国的话,韩国和魏国就会唇亡齿寒,成为下一个被灭的目标。对于韩、魏两国而言,保证赵国不灭亡是对自己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所以,韩国和魏国在开完碰头会之后,共同派出了一个代表叫苏代带着丰厚的金银去找......

----------------------------- @特爱看热闹 409 楼 2013-02-23 11:12:32楼主以后可以再写部小说。这本书是以资治通鉴编年体时间为线索写的。你可以按人物的成长为线索写。初入职场会遇到什么问题,借鉴了通鉴的什么故事。竞争中层运用了什么。到中层后又运用了哪些。即摆平了底下的小弟,有获得了同级的支持,得道了高层的赏识。最后爬到高层,怎么带领团队,发展公司。怎么培养接班人。可以把你和昏鸦都写进去。当然小说的要求松一些。我看贵作中古往今来的故事您能信手拈来,真事知之博也。说......

----------------------------- 谢谢你的肯定和支持。

文本不是文科生,即使这个帖子也是处女座,

不敢保证写的能让大家看下去。

我先更新完这个吧!

欢迎常来抛砖引玉。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25

@回流的三文鱼 402 楼 2013-02-23 11:05:50本人工科出身实在是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首先觉得楼主写的真不错,历史有很多人都看过,也都想以史为鉴,但是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呢?我们金兄带我们走进了历史,也许有人会说当年明月已经做到了,但是当年明月仅仅做的是白话了历史,我们金兄却给予了我们以史为鉴的方法,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有那些历史人带我们走进职场,还有金兄带我们走出职场,真的是让历史流入你我的血液里,让资治通鉴成为你我职场的指......

----------------------------- 三文鱼,你把我捧的太高了。

明月的销量和他的点击率就是他实力的最有力的证明,

回过头来看本人……

呵呵,不谈也罢,不谈也罢。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29

【第 50 节】“此人当杀!”(一)

话接上节。

/范雎轻轻忽悠了一下秦王,秦王就按照他的建议命令白起退兵,并以割掉赵国的部分领土作为退兵的条件。

这一下就产生了两个赢家,两个输家。

秦王可以得到地,算是一个赢家;范雎保全了自己未来的地位,算是另一个赢家。谁是输家呢?

赵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算是一个输家,虽然保住了首都邯郸,但是吃了大亏,丢了面子。白起是另一个输家,因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未来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延误了一下子干死赵国的战机!

按照约定,赵王要兑现割地的承诺。于是,他人赴秦国去签卖国合同,打算割让六个县给秦王笑纳。

还记得前面多次给赵王提建议,老被赵王给拒绝回去的冤大头虞卿吗?要说虞卿也确实值得尊敬。因为他对赵王忠诚,虽然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赵王这混蛋不值得他那么忠心卖力。

多次被拒绝的虞卿仍然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眼见着赵王又要割让大片国土,他的爱国热情又督促他去找赵王了。

虞卿见到赵王,直接发问:“大王,你好好想想,秦国进攻赵国,是因为打得没有力气了撤退,还是因为尚有余力,故意撤退的?”赵王厚着脸皮说:“我对秦国非常的有自信!我坚信秦国是打的实在没有力气再打了,才退回去的!”看来,在赵王这哥们儿的世界里,不要脸和自信是混淆的。

虞卿说:“大王你也看出秦军没后劲了吧!”

赵王一听虞卿终于对自己肯定了一把,超级满足的笑容堆在脸上:“哈哈,那是当然,我是谁呀!?就秦国这种架势,我一眼就看透了。”

一个国家碰上一个这样的君主,老百姓不需要哭,仅仅需要苦笑。

虞卿继续点化赵王:“您把秦国力不能取的领土主动送上,岂不是太冤了?明年秦国休整完了再过来打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送的领土吗?到时候可就真玩完了!”

赵王的低智商突然开窍了:“我靠,我怎么没想到!虞卿你怎么不早说!”

赵王突然从椅子上一溜小跑,过来拉起了虞卿的手,紧张而又充满诚意地问道:“老虞,你别光愣着呀,你倒是说说我该怎么办呀?”

虞卿安抚赵王:“大王冷静,听我慢慢说:这六个城坚决不能给秦国!我们倒是可以考虑拿这六个城去贿赂齐国。”

赵王:“有点意思,接着说。”虞卿:“齐国是秦国的老仇家,齐王真要是接到赵国送过来的城池,肯定帮着我们打秦国。秦国单挑我们赵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和齐国一旦联手,秦国就害怕了,到时候秦国会主动找我们讲和的。”赵王一听:“有道理。这六个城宁给齐国,也不给秦国。

不蒸馒头,争口气!”赵王接着说:“老虞呀,之前一直错怪你了!我心里觉得很对不住。既然你提出了这么好的建议,那就麻烦你好人做到底,亲自去找齐王说说这件事?”

虞卿眼泪儿登时就下来了:“万死不辞!”虞卿见到齐王,把这个意思一说,齐王决定答应与赵国联合对付秦国。

还没等到虞卿办完差回到赵国,收到情报的秦国就已经派使者来到赵国讲和了。

为了奖励虞卿的突出表现,赵王封给虞卿一座城市。

这个结果可以说大大出乎范雎的意料!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30

@回流的三文鱼422楼2013-02-2311:53:49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

----------------------------- @相生金水424楼2013-02-2312:20:01

我也很喜欢这首诗!

《相信未来》

明朝结尾也引用了这首诗。

----------------------------- @歪脖树下的昏鸦2013-02-2312:21:38

昏鸦也喜欢一首诗,和你分享:

舒婷写的:也许

----------------------------- @歪脖树下的昏鸦429楼2013-02-2312:23:39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流尽土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 @cottotto 434 楼 2013-02-23 12:30:19

楼主的粉丝也太他妈的文艺了吧?!?!?

-----------------------------

他们文艺与我无关,我表示躺着中枪。O(∩_∩)O 哈哈~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3 12:31

【第 51 节】“此人当杀!”(二)当初范雎建议秦王退兵的真实意图是不想让白起的功劳盖过自己,所以他忽悠秦王,秦国退兵至少可以获得赵国的领土。现如今,退兵延误了难得的战机不说,秦国里外里啥也没捞着!秦王和范雎此时的心情,与《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的心情是一样的:狠狠打赵国!这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做到什么,而是要把失去的东西再拿回来!

这时却传来了一个让秦王失望、让范雎有点犯嘀咕的消息:上将军白起同志病倒了。

不管怎么样,老白这些年打仗立了那么多功劳,从来没有请过病假,让他休息一下也能理解。

刚刚过完春节,秦王就派另外一个将军王陵对赵国首都邯郸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可惜,王陵同志和白起同志比起来,实在技不如人,竟然打了败仗。

被复仇火焰烧烤着的秦王便征发更多的兵去支援王陵,以希望帮助王陵能够有所突破,结果这一把玩的非但没有成功,还牺牲了五个师长。

秦王估计白起的病也养的差不多了,就派人去白起家里请他出山,去替代王陵这个不成器的家伙。

谁料,白起却以“战机已经丢失,硬攻必败”为理由婉拒了秦王的请求,继续在家养病。

秦王意识到:白起这是对之前让他撤兵有情绪呀!没关系,我派个会说的人过去劝劝他。

谁曾想,秦王派了一个最不该派去的人当说客——范雎!

就这样,范雎假模假样地去看望白起了。

此时的范雎心情是矛盾的。

他一方面希望白起能够出山,毕竟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都是因自己当初的建议所起,他需要把自己在秦王那里犯的错误弥补回来。

另外一方面,他又不想白起出山,因为打输了还好,一旦打赢了白起就会晋升,其地位远在自己之上:这是范雎绝对不能允许发生的。

躺在床上的白起发现今天来探望自己的竟然是范雎,火当然不打一处来。具体两个人见面是怎么样一番对话,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最终的结果是,白起仍然坚持以生病为理由拒绝出征。

范雎回到秦王那里,把整个过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秦王有些生气,但是大敌当前,解决前线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最后,秦王派了一个叫王龁(念“合”音)的将军去代替王陵。

这时的赵国前线已经聚集了来自其余几个国家的救兵,要想灭掉赵军,着实困难。王龁打了邯郸很久,最后还是没能攻克。

白起听到来自前线的消息,感慨地说道:“大王不听我的建议,非但不能攻下,还白白牺牲了那么多将士。我早就说了,战机已过,强攻是打不赢的。”

不知为何,这话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

秦王这次是真的恼羞成怒了。他为白起下了最后通牒:即日起必须到前线统兵,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白起作为职业军人,是不能接受自己在占理的情况下,秦王还要这么对自己。索性,白起也上起了倔脾气,他派人告诉秦王:病情加重,无法起身!

秦王这次是再也不能忍了。盛怒之下,他免除了白起的官爵,将他贬为士兵,并把他赶到前线去服役。

其实这时的秦王还是留了很大的退路的,表面看上去是贬了白起,但是他故意把白起放到前线去,其实还是相当于告诉白起:我需要你,前线需要你。

想必,这时秦王等的就是白起答应出山,这样,他随时一个口谕过去,白起就地执掌军权,就可以率领部队对赵国反击了。

可惜秦王始终没有等到白起松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