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党
纳粹党是依靠宣扬报复凡尔赛和约崛起的,1933 年,希
特勒通过竞选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在国内,他迅速的改变了几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 。在外交上,这个野心勃勃的独裁者,在执政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公然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1935 年,希特勒下令征兵;
1936 年,他进军莱因兰;
1938 年,他夺取了奥地利;同一年,他要求得到而且
果然得到了苏台德区;
1939 年 3 月,他占领了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希特勒的这些违规之举,英法两国
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并且无动于衷。而这些妥协派,也正是被现在的历史学家口诛笔伐,喷的体无完肤的所谓的“绥靖政策”。
但是,我认为这个几近盖棺的论调是很不负责的。
因为从利益上说,当时希特勒扩军的目的在西方国家看
来,是仅仅是为了巩固国防,并且为打击野心向巴尔干扩张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做出的必要军事准备,与此同
时,希特勒也不断的向西方国家挥动橄榄枝:“德国重整军备是针对东方的,要西方放心。
甚至已有人公然为希特勒的行为叫好了。英国泰晤士报
狂热的吹捧“希特勒的要求是驳不倒的”,英国保守党的报
刊则把希特勒当救世主,并信誓旦旦的说:“他给惶惶不安
的西方带来了 “新的希望”。
1936 年 3 月 7 日,希特勒派出三个营的德国部队越过莱
茵河,构建工事。这种严重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大大的刺激了法国人那脆弱的神经,更重要的是,法国此时有陆军百万,而德国的军事力量才刚刚起步,要说真打起仗来,法国的边界部队就能把德国灭个百八十遍。
尽管如此,一向办事谨慎,胆小怕事的法国人可不愿意
打一场糊里糊涂的战争,法国政府不得不立刻派出自己的外交部长,亲自乘坐飞机跑去英国征询这个“老朋友”的意见。
当那位神色紧张,一脸狼狈的法国人气喘吁吁的飞到伦
敦的时候,所得到的答复却是:“英国坚决反对法国出兵干涉。”反而认为德国进兵莱茵兰非军事区,只不过是回到它自己的土地上罢了。英国首相警告说:“英国并不处于战争状态,也不能接受战争的风险。”
呵,依旧是英国的老传统—— 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
衡。能压一压法国的气焰,英国人暗地里别提多高兴了。
要知道,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军事力量崛起的
法国已经让英国人不爽很久了。
所以我认为,绥靖政策的“权威论调”是完全不负责任
的做法,并且把英法两国打扮成一对受害者,一对眼泪汪汪
被希特勒叔叔骗了糖果的天真小孩,却只字不提自己内部的
勾心斗角,简直荒唐!

希特勒的这些强横手段,这些巨大的成就,使他赢得了
巨大的声望,特别是外交上的成功,让德国彻底脱离了凡尔赛和约所带来的耻辱。在国内,老年人信任他、中年人尊敬他、青年人崇拜他。在他们眼中,他就是上帝的化身,是德国的救星。
就连德国的中小学生也被教会了唱颂歌:
阿道夫·希特勒是救星、是英雄,
在辽阔的世界中,他最高尚,
为希特勒而生,
为希特勒而死。
上帝就是希特勒,
他统治着勇敢的新世界..............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极端的个人崇拜甚至已发展到滑稽
可笑的的地步。在党新近布置的学习班上,一个女老师十分认真地讲述过她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头会说话的狗。当被问到“希特勒是谁”时,狗回答说:“我的元首”。
当然了,本文并不是描写希特勒的发家史,这些细节就
一笔带过了,至少大家应该知道的是,在 1939 年以前,他的事业是一帆风顺的。
这个独裁者、这个高高在上自认为是德国救世主天才、
这个曾经穷困潦倒,食不果腹的维也纳流浪汉、这个曾经在寒冷的冬季被冻得瑟瑟发抖,住进贫民收容所聊以慰藉的乞丐,已经成了继俾斯麦之后最伟大的德国人了,希特勒显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当他成功的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他兴奋的冲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拥抱了每一个在场的女人,高声叫道:“孩子们!这是我平生最伟大的一天,我将以最伟大的德国人而名垂青史!
但是元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运已经到头了,时间是
1939 年 3 月 21 日,也就是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的第七天。
这一天,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但泽走廊,就像萨拉热窝
的那声枪响,希特勒的要求,已经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导火线。
夹在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的白色领地即为但泽走
廊,这个小小的港口城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