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前夕
其实早在 1938 年希特勒的国会演讲中,希特勒是向西
方国家做过保证的,他信誓旦旦的说道:“德国对但泽走廊是没有要求的”。
当然了,就现在的人看来,如果有人连希特勒先生的“保
”都去相信的话,我宁肯去相信母猪会上树。
其实,希特勒的话还是有一点儿可信度的,那就是:在
1938 年,德国对但泽走廊确确实实是没有要求的。
现在,德国又提出了对但泽走廊的领土要求,着实让西
方各大媒体一片哗然,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希特勒的保证是多么的不值一文,甚至还比不上一个流氓所做下的承诺。
但问题最关键的是,如果碰上流氓,你至少还能找警察,
碰上一个国家耍流氓,那只有干瞪眼了。
虽然但泽走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属于德国的,但
是《凡尔赛和约》中已经把他割让给了波兰,最重要的是,但泽虽小。可它是一个港口城市,它也是波兰的唯一出海口,没有它,波兰只能算一个内陆国家。波兰国内的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如果连港口都没了,那国民只有出去要饭了。
所以,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但泽走廊的建议,当即就遭
到了波兰的严词拒绝,波兰政府死抱着《凡尔赛和约》条款不放,甚至搬出历史书,宣称公元 1453-1772 年,但泽是属于波兰的。
希特勒可不是一个有耐心的家伙,在他的建议被拒绝后,
希特勒下令,要求陆军统帅部立即制定一个入侵波兰的作战计划。
元首的话就是圣旨,没几天功夫,德国陆军统帅部就把
进攻计划给捣鼓出来了,该计划就是著名的——“白色计划”。
相应的,感受到危险临近的波兰,在法国政府的不断催
促之下,才慢吞吞的制定了一个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作
战计划。
法国人着急啊,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在 1939 年以前,
                     .........
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尴尬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居然还要
让别的国家去操心,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其实呢,波兰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他们根本没把德
国人的威胁太当一会事儿。波兰人早就把军队平行的部署在德波边境(生怕部署太靠后反击太麻烦)。并计划先在西边守住德国人的攻势,在北边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等待英法在西 线       西            ...............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份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
作战计划时,都不得不感慨这是多么“完美”的计划以及怀
有多么美好憧憬的波兰统帅部。
如果我们非得要去评价波兰这份作战计划的话 我只给
五个字:很傻很天真。
以后的战争形式也证明了这一点 , 但是在大战爆发前
的波兰人可并不这么想。而且,他们打算继续把这种无厘头精神发扬下去,波兰最高统帅们在英国人的策划之下又制订了一个更加具有攻击性格的军事行动。并得到了波兰总统的大力支持。
他认为德国人只是在虚张声势,处于两线作战的德国人
根本无力发动像样的进攻,只要在边界上做出坚决的反击就能击败敌人。
这种无可救药的乐观很快在波兰高层蔓延开来,为此波
军动员了 40 个师又 22 个旅,组成 7 个集团军沿着德军边境一字排开,仅留一个较弱的集团军部署在后方作为预备队。
很快波军就会尝试到如此配置军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我绝不会傻到为了波兰问题而发动一次世界大战
--- ---阿道夫 希特勒
由于德国政府对波兰不断施压 到了 1939 年 4 月 3 日英
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并承诺给于波兰军事上的保护。虽然
这个保护的具体条条款款没有落到实处,但波兰人已经很高兴了,这么耿直的盟友哪找阿。
得到这一纸保证的波兰政府,更是得意。对德国的态度
就更坚决了。那意思分明就是,没关系,我上头有人。
尽管英法的军事同盟条约纯属多此一举,但其意义是很
明确的“现在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你德国自己惦念吧。
面对西方国家空前的团结,这时候的希特勒突然产生了
一个很奇妙的想法。他认为,英法两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儿,绝对不会为了波兰问题而毅然动武的。
有依据吗?
有!德国合并奥地利,进驻莱因非军事区的冒险军事行
动,战争一触即发, 最后由于英法两国内部的勾心斗角,
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这样的结果着实让希特勒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在
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还把这事拿出来吹嘘:
“看吧,看吧,那些只会领俸禄的将军们总是怀疑我的判断
力,可是,最后胜利的总归是我,一直都是,永远将是”。
由于希特勒对自己判断力的无限崇拜,于是他对身边的
亲信说:“战争仅会限于波兰境内。世界大战,那是不可能
滴。
说到底,他的逻辑具体分析出来就是:
我,希特勒不会傻到为了波兰问题而引发一次世界大战,
以己度人,英法两国的首脑估计也不会如此冲动。
每次看到后世医师对希特勒精神解剖分析,我就乐了,
就觉得希特勒的思维方式果然不同于常人。用数学上的公式来说,他能用一个伪命题,来证明两个互为逆命题的命题,最终推断出其结果。而且对于这样自我欺骗推算出来的结果,他自己居然还都相信了。
为了证明自己天才般的预见性,希特勒特意找来许多专
家学者,譬如法国问题专家,英国问题专家在一起商讨。假设德军对波兰动武,英、法两国是否会宣战。可“专家”“教”得出的结论却让他们的元首大为火光。
因为结论是:假如德国对波兰动武,英法必然宣战!
有趣的是,希特勒马上又转而怀疑专家推断的权威性,
并指责他们是早餐吃得太多而吃坏了脑子。
面对希特勒的一意孤行。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非
常着急,他强调说:“凭现在德国的军事实力是无法与西方国家抗衡的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话戈林是当着英、德两国非正式的中
间人——比尔格·达勒鲁斯(一个富有的瑞典商人,虽
然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外交事务会交给一个
笨头笨脑的商贩,但是此人确确实实能随意会晤双方的最高层领导)
据我分析,戈林此举是故意向西方国家示弱,表明自己
为双方的和平谈判尽力了。很高明,他把这个球抛给了希特勒。
达勒鲁斯也看出了问题所在,于是转而对希特勒说:“英
法两国的武装力量也大大改善了,满可以封锁德国”。
希特勒不作声,只在室内踱来踱去。猛然间,他站住了,
重又开口讲话(据达勒鲁斯回忆)但这次好像是在说昏话。
“若战争发生,我就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好像是唱针停滞不前的唱片似的,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突然,他又像向大群听众演讲似的,但话仍在重复。”我就造飞机,造飞机,飞机,我就将敌人消灭!”
达勒鲁斯目瞪口呆,回首看戈林作何反应。这位帝国元
帅纹丝不动,达勒鲁斯被吓坏了,这两个就是行动能影响全
世界的人呀! (他认为自己好似在疯人院一般)
“战争吓不了我”,希特勒继续说,“包围德国是不可能
的。我的人民佩服我,忠实地跟我走。“他能促使他们发挥
出超人的力量”。他的目光迟钝了。“将来若没有黄油,我第
一个停止吃黄油,吃黄油。”他停了停。“如果敌人能坚持数
”,最终他说,“我便利用我对于我的人民的威力,比他们
多坚持一年。所以,我知道我比所有人都优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