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塞演习

尼古拉斯··福肯霍斯特将军,花了一个星

期的时间,根据一本旧旅行指南而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是

可以想象得到的——那是相当地粗糙。

福肯霍斯特将军后来回忆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事

情来的太突然了

而据事后公布的资料来看,德国统帅部高层,所了解得

到的情况,也不比他强到哪去。

事实确实这样,希特勒也不了解有关挪威的情况。糟糕

的德国情报部门,甚至连挪威有多少军队也不清楚。

所以,当这个堪称神奇的作战计划,摆在希特勒面前的

时候,居然还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加赞赏。(如果他知道该计

划是根据一本旅游手册而制定的,不知作何感想。)

 日,希特勒还亲自为这个计划取了个代号,叫做

威塞演习”——一个听起来没有什么恶意的名字。并当即

发出了一道正式指令。

 ——元首指令 (原文)

北欧局势的发展,要求作占领挪威的一切准备。这一作

战行动,可以防止英国对北欧诸国和波罗的海的侵犯。此外,

它还可以保证我们在瑞典的铁矿基地,并为我们的海军和空

军提供进攻英国的更为广阔的出发线……

从我们的军事、政治力量和北欧各国的军事、政治力量

的对比来看,使用于威塞演习的兵力,越少越好。数量

上的弱点,应以大胆行动和出奇制胜来弥补。

在原则上,我们应当竭力使这一行动像是一次和平占领。

它的目的是以武力维护北欧各国的中立。相应的要求将于占

领之初递交给这些国家的政府。必要时将举行海、空军示威,

以便为这些要求提供必要的压力。如果示威不行,遇到抵抗,

就用一切军事手段加以击溃……

最重要的是,应该用奇兵袭击……只有在从海上出发的

时候,才让部队知道实际的目标。

希特勒认为,他必须先发制人,用最快的速度,展开行

动。但事实上,他仍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因为,此种作

战所冒危险极大,海军元帅雷德尔提醒说:没有制海权而

作如此企图,实违反一切海军作战原则。

这位海军元帅担心,他的运输舰队在行进途中,就会遭

到英国海军的袭击。而希特勒的答复是:就是损失掉一半

的海军力量,也必须征服挪威

这其实是一句安慰话。

因为,就此次行动来看,德国海军已是倾巢而出,连老

本都赌进去了。甚至,还征用了民船。

雷德尔元帅对海军的结局,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为了整

个战略而言,他非常支持该计划的实施。养兵千日,用兵一

时,这已经到了该拼命的时候了。

考虑到英国海军的海上优势,热心的雷德尔元帅更是迫

切的希望找到一个糟糕的天气,来实施行动。最理想的气候

应该是疾风大浪,能见度极差的那种,这样的天气就不容易

被英国海军所发现。

希特勒表示同意,他特别关照气象部门:就北海海面近

期的天气情况,做周密的勘察。

就在希特勒为威塞演习做最后的准备工作的时候,

出现了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虽然就当时而言,是件小事。

但是,对于将来德国的整个战略高层而言,影响深远。

载自《第三帝国的兴亡》 为了更方便描述,仅做了

一些称呼上的修改。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27 22:01

电脑中毒了,重装了系统,资料来源全丢了,特别是几

个国外的网站,找不到了,木马害的我连文章都无法保存,

所以今天更新晚了点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27 23:30

连载 42

事情的起因正是与此次行动有关。

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威塞演习作战计划的整个准备

过程,几乎全是希特勒一手包办的,事前根本就没有跟陆军、

空军的总司令商量。

当福肯霍斯特将军,巴巴的跑去找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

元帅要 5 个师的作战部队,尤其是山地作战部队来执行任务

的时候,这位总司令几乎是惊得说不出话来。

到这时候,他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最让他感到恼火的

是,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希特勒事先都不告诉他一声,陆

军总司令搞得像个后勤部长。只有在希特勒需要部队,去执

行任务的时候,才会想到他,这真是太失败了。

其实,希特勒不通知勃劳希契元帅知道此事,是有苦衷

的。想当初,在制定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的时候,陆军参谋

部可没少给他阻拦。像入侵挪威这样的大胆的行动,不知道

这位处事谨慎的元帅又要参谋到猴年马月去了。

而此次行动,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要快,赶在英国以前

控制挪威。为了避免这种无休止的内耗,希特勒干脆绕开陆

军,直接行动了。

而那位空军元帅戈林,更直接了。前一天,他还舒舒服

服的躺在他那豪华的别墅里,吸食大麻,当他知道威塞演

行动后,立刻就跑到希特勒那去大发牢骚了。这位肥胖

的元帅,由于长期以来,未得参与机密,并且由于空军已经

置于福肯霍斯特的指挥之下而感到愤慨。他扯开嗓门,对希

特勒嚎到(吸了大麻的缘故):我的元首,这么重要的行动

怎么就不通知我呢?嗓门之大,连站在门外的副官都能听

见。

为了平息众怒, 日,希特勒召集三军首脑到总理

府开会,这个会议,是理所当然的索然无味了,因为作战计

划早就拟定好了,希特勒只是希望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商

量商量,平息这场纠纷——结果是无济于事的,军事会议变

成了诉苦大会

在会议过程中,戈林总是滔滔不绝,发表他的长篇大论,

这位好大喜功的空军元帅更是把威塞演习批的一无是处,

他并且试图向大家证明,没有他——戈林元帅,这样的天才

在场,而采取的军事行动,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位可爱的大胖子模样的大元帅,将是本文以后的主角

儿之一,他的癖好就是穿着奇装异服,到处招摇,并给自己

安上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头衔:像什么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会长、古董收藏协会会长、飞行俱乐部的会长......

他的穿着就更有性格了,有时他在出席希特勒的汇报时,

穿的是长裤子,黑色漆皮的跳舞皮鞋。他使用很强烈的香料,

并且脸上还要化妆。他的手指头上带满了沉重的戒指,上面

镶的都是他所心爱的宝石,有时他又穿着俄国的红皮长靴,

再加上黄金的马刺,腰上还挂着一把金光闪闪的短剑。

连曼施坦因如此沉默寡言的人,都在一次会议上,忍不

住对旁边的人低声说:我敢打赌,这个胖子,是这房间里面

武装最强大的家伙

扯的太远了,我们回正题。即:希特勒完全绕开陆军、

空军统帅部,私自下达作战命令的做法,这一做法具有很大

的原则性意义,这种意义远远超出了这次挪威战役所带来的

影响。

希特勒军事独裁的形成

威塞演习之前,希特勒似乎还不太去管理战争事

务,陆军统帅部,海军统帅部以及空军统帅部,各自为政,

互不干涉。而凌驾于三军之上,希特勒亲自下令组建,与领

导的——德国最高统帅部,由于刚刚成立不久,还没有参与

组织战役的能力,实在是形同虚设。

譬如波兰战役,此次战役,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

和他的陆军统帅部,第一次扮演了积极和重要的角色。因此,

在计划的战役实施阶段,希特勒所领导的最高统帅部的极少

干预,在战役期间,希特勒甚至没有与他的陆军参谋长——

哈尔德上将通过电话。对于战争的进展,希特勒也仅仅是通

过报纸与每日简报来了解。

这个没有多少权利的最高统帅部,有两个主任参谋,他

们分别是:一位只会点头哈腰的凯特尔少将,和一位性情孤

僻的约德尔上校。特别是凯特尔少将,他早已把希特勒当做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挥官,来加以崇拜。同时,他也被他的

同僚们冠以点头驴的雅号,希特勒说什么,他只管点头

就是了。

约德尔上校,则是最高统帅部里唯一胆敢顶撞希特勒的

将领,他雄心勃勃,但沉默寡言,性情孤僻。甚至连与他共

事多年的同僚,都无法对他的性格作出肯定的评价。

尽管约德尔上校胆略十足,谋略过人,但权利非常有限,

没有希特勒的指令,他无权对三军下达任何命令。所以,这

个所谓的最高统帅部,实为希特勒的一个私人机构。

至于海军事务,希特勒就直接找雷德尔海军元帅。希特

勒不太懂海战,他也尽量不插手有关海军的作战事务,他对

空军也采取了同样态度。戈林是纳粹党的老党员,他同希特

勒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虽然希特勒很早就看出戈林喜欢夸

夸其谈,但在战争初期他享有希特勒对他的盲目信任,甚至

到了战争后期,希特勒对戈林的能力,完全失望的时候,他

还是很喜欢他的这位老战友。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他对戈林的

态度:每次参谋部的会议结束后,敌机来袭的警报响起时,

希特勒总要打电话到戈林的别墅,询问他的帝国元帅是不是

安然无恙。

命中注定,能得到希特勒更多照顾的就是陆军了。

如果说,以前的希特勒对这个决策德国军事力量上百年

的机构,还抱有一丝敬畏的话,那么,到了 1940 年,这一

丝尊重,也荡然无存了。这位前下士,虽然出身微贱,依靠

自学起家,并且缺少的军事学院的专业知识。但他总以克劳

塞维茨的学生自居,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天才,任何

胆敢发对他的人,都是在阻挡他实现上帝赋予他的伟大的使

命。

而这个阻挡他的人,正是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

其实,希特勒对于那位性情温和的勃劳希契元帅,已经

不爽很久了。特别是勃劳希契元帅,在制定入侵法兰西计划

畏首畏尾的态度,以及阻挠曼施坦因将军递呈作战计划的事

件,更加深了希特勒这一观点。他决定排挤陆军统帅部在战

争方面的权威。用他自己的话说:陆军总司令,也没什么

了不起,指挥作战这样的小事,人人都会。他决定自己干。

于是乎,这位 20 年前的传令兵小下士,在未经

过任何专业的,军事训练的基础上,在 1940 年,一跃成为

决策三军的最高首脑。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后事史

学当中,人们往往指责那位导致斯大林惨败的保卢斯元帅因

为跳级太快,而缺乏必要的军事素养。但却往往忽略了整个

战争史上最大的跳级冠军——阿道夫希特勒。

这种夺权的行为,虽然就当时而言,还看不出来会造成

多大的后果,但就长远来看,恶果极大。值得注意的是,德

国陆军统帅部从抵抗拿破仑战争的反法联盟开始,就作为德

国战略的神经中枢,负责对战争各方面的研究,是国家战略

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拥有相当大的控制特权。

这个机构,网罗了整个德国军事领域最优秀,最顶尖的

人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众人的力量

的产物,它是集作战、外交、后勤、谍报于一身的庞大组织。

任何作战计划的制定,是要经过精密的分析,以及讨论,才

会付之行动,而勃劳希契元帅正是这一拥有长久历史传统机

构的继任者。这个产生过克劳塞维茨、老毛奇、施利芬、鲁

登道夫等伟大军事家的精英机构,居然被那位自命不凡的独

裁者,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被一脚踢开。群体的智慧成了

一人智慧,从此以后,任何作战计划都是出自于希特勒他那

聪明的大脑。陆军统帅部沦落为打工仔。

在以后的岁月里,希特勒的越级指挥,更是让陆军统帅

部恼怒不已。甚至在有些作战指令的传达上,下级往往得到

互相矛盾的作战命令:一个是最高统帅部下达的,一个是陆

军统帅部下达的。

到了战争后期,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希特勒甚至亲

自打电话到营级单位去指挥调度(此乃独裁者的通病,希特

勒,斯大林,包括中国的蒋介石,不过老蒋好像是最牛 B 的,

他可以打电话到连级去指挥战斗。)

而这种军事独裁行为,起始点正是这场威塞演戏

希特勒把那个勤勤恳恳为德国服务百年的机构一脚踢开,义

无反顾的独自一人去完成上天降给他的大任去了。

OKW——最高统帅部 OKH——陆军统帅部 OKL——空军

统帅部 OKM——海军统帅部

这个纠纷有点复杂,希特勒 陆军 最高统帅部的关系我

也是看了 N 本书才搞清楚,现在浓缩为几千字,不知我的表

述能力如何,说实在的,德国最后失败的最大原因。我认为

就要从这里找,这实乃为最关键的一环

希特勒越级指挥让我想起了龙德施泰特元帅说的那句

话,什么西线总司令 我最大的权利是可以任意调换我的卫

这个让喜欢二战的军迷最津津乐道的德国总参谋部 

二战中其实发挥的作用很小,处处受希特勒限制 俗话说三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陆军总参谋部并不是臭皮匠,希特勒

更不是诸葛亮

1940   日,希特勒同戈林、雷德尔和福肯霍斯特

威塞演习计划的实施,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勃劳希契元帅又被排除在外,希特勒继续无

视他的陆军总司令的存在。但他却给足了戈林的面子——

戈林喋喋不休的提议之下,希特勒把原计划稍作修改,让空

军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并同意了使用戈林的空降部队,占

领机场的计划。

用于威塞演习的师有 个:德军第 163 步兵师、德

军第 69 步兵师、德军第 169 步兵师、德军第 181 步兵师、

德军第 214 步兵师、德军第 山地师,这些部队都归福肯霍

斯特将军指挥。希特勒特别强调战役发起的突然性,他指出:

尽管敌人握有制海权,但如能充分发挥突然性,我军是可

以进入挪威的,认清这次战役的重要性,海军实力虽损失大

半亦不应吝惜。为了做到突然袭击,希特勒要求:隐蔽展

开兵力,采取伪装措施,除战役总指挥福肯霍斯特将军外,

各级指挥员尽可能晚一些了解自己的任务,以防泄密。会议

结束时,希特勒发布了一道正式指令:威塞演习 

日正式启动。

英国这边的入侵挪威行动,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2

 5 日,英法两国在巴黎召开最高战争会议,通过两国合组

志愿军援救芬兰的计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接受了丘吉尔

的建议,特别强调在挪威登陆的重要性。该意见旋即被采纳,

并决定这支部队在 3 月中旬出发。

月中旬)也就是说,同盟国方面的行动,比希特勒

计划在 4  日的登陆整整早了半个月,如果该计划得以实

现,希特勒也只能放弃威塞演习。因为,到那时,挪威

早就被英国远征军占领了,挪威的港口肯定也被控制在英国

海军的手中,就算德国拥有空军优势,对于整个战略而言,

于事无补。

但这一次,上帝站在了希特勒这边。当那些整装待发的

英国远征军都已经登上舰船,准备出发的时候, 13 日,

芬兰向苏联政府提出休战,经过 4 月苦战,芬兰在苏军的重

兵压迫之下,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决定割地求和。

在这里,我不得不为这个北欧小国说句公道话,这个人

口不足 400 万的小国,让斯大林满以为半个月就能结束的战

争,整整打了 4 个月之久,芬兰的军队当时只有 18 万人,

其中常备兵力只有三万人,再加上后备(役)军人十万,以

及妇女辅助队等等才凑出大约这个数字,这样弱小的部队是

无法同苏联红军硬拼的。

于是,芬兰军队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术,来迟怠苏军的

进攻,这些芬兰士兵身披白色伪装服,并利用雪撬在雪地中

滑行的速度优势,到处袭击苏联红军。当年冬天又异常寒冷

——-40℃。而且,由于斯大林的种族偏见,苏联军队主要

是由南方的部队组成——他不信任当时在苏芬边界的部队,

怕他们可能和芬兰人有亲戚关系或共同的文化历史,但南方

的部队又不适应芬兰的冬季寒冷气候。在战争爆发后不久,

就出现了严重伤冻的情况。

特别是由于天气寒冷,以及遍地陷阱、路障,导致后勤

供应不足。而那些芬兰游击队员,最喜欢攻击的目标恰巧就

是野战食堂,以及物资运送车队。他们滑着雪橇,悄无声息

的穿过苏军的防线,绕到苏军的后方去实施袭击。并且,打

完就跑,绝不含糊。芬兰这个国家其实就跟我国的东北的大

兴安岭地区很像。而且,比大兴安岭地区还要冷,森林还要

多,这些游击队员的营地也隐蔽在森林之中。面对这样来无

影去无踪的袭击,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几乎成了废铁,全部停

在公路上无所事事,步兵更是不敢贸然进入森林去寻找游击

队。(一个苏军师长被斯大林亲自下令枪毙的罪名就是:损

 55 个野战食堂! 单单一个师,就损失了 55 个野战食堂,

芬兰游击队的活跃程度可想而知。)

芬兰士兵还有更狠毒的战术,那就是炸湖,当苏联士兵

穿越过结冰的湖面时,芬兰游击队就用迫击炮攻击湖面,造

成湖面结冰面破裂,这种情况,苏联士兵连逃跑的机会都没

有,经常是整一个连,一个营的官兵全体落水,被活活冻死。

芬兰军队还组织狙击小分队,到处袭击苏军巡逻队,这些狙

击手成员都是以猎户为主,常年的打猎生涯,练得了百步穿

杨的本事。后来,苏军也组织了狙击手来对付这些芬兰猎人,

但往往有去无回。(事实证明,再牛 B 的军事训练,也比不

过从小练到大的手艺。)

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让那些傲慢无知的苏联决策层意

识到,他们的敌人并不是他所想象那么简单。清醒过来的苏

联高层,决定调换战术,集中空中优势,以及火炮优势,进

行正面攻坚战,不去理会芬兰游击队的骚扰。这种正面攻防

战,消耗极大,到了 2 月底,本来就不充裕的芬兰军事物资,

几乎消耗殆尽,人员伤亡也异常惨重。 而芬兰政府一直所

期盼的,那些口号吼得很热闹的国际社会援助,由于同盟国

拖拖拉拉的态度,要在 3 月底才能到达。

此时,在芬兰军中作战的外国志愿军仅 3000 多人,他

们是没有得到政府支持而提前到达的。

月下旬,苏联红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突破了芬

兰军队的防线,芬兰人称之为曼纳海姆防线,是以修建

此防线的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

曼纳海姆男爵命名的(名字长的让人头晕),他

也是芬兰独立运动的民族英雄,就连希特勒也很尊重此人,

他们将在 1942 年有一次有趣的谈话。

曼纳海姆男爵此时就任芬兰国防委员会主席,当他了解

西方国家,明为援助芬兰抗击苏俄,实为控制北欧诸国,阻

断德国铁矿石供应的计划后,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单凭芬

兰的军事力量,以及阳奉阴违的西方国家迟到的援助是无法

战胜苏联的,他决定求和。

1940   29 日芬兰政府与苏联政府进行秘密接触,

并举行和平谈判,到了 3  13 日,芬兰政府正式投降,并

割让了 10%的国土给苏联。 经过了 个月的鏖战,苏联方面

4.8 万人阵亡,失踪人员却高达 27 万人。芬兰方面 2.2 万人

阵亡。战后那些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

去,要换取 10 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是的,芬兰虽败犹荣!

由于苏联军队在这次战争中的糟糕表现,以及希特勒派

去芬兰的军事考察团,对元首的详细报告,毫无疑问的,在

影响德国元首对苏联的思想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芬兰战役爆发前,列宁格勒离芬兰边境

只有 32 公里,而芬兰割让给的苏联的土地,形成了列宁格

勒的缓冲带,使得苏联在列宁格勒周围建立起了稳固的纵深

防御,这也是德军在苏联战役爆发后,一直没有攻克列宁格

勒的原因之一。

而且,最让同盟国感到尴尬的是,由于芬兰的突然投降,

同盟国丧失了行动理由,绅士般的英国政府只得急忙召

回这些已经出发的部队,另找理由在挪威登陆。这个时间定

 4  日。由于德国港口离挪威本土较近的缘故,英国军

队实际上已经比德国军队晚了一天,也就是这一天之差,改

变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