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07:25
鸱吻,也是龙的九子之一,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
枕头形容的是宝二爷,兽头形容的是环三爷。这个谜底点出的是贾环的身份和性格,借只能“风吹日晒地房上蹲”而不能“养尊处优地床上坐”表现了对上等权力阶层的嫉怨。
环,是一种中间有明显圆洞的玉。傅山用贾环来指代民众势力。
民众势力有局限性,也受到众多影响。在不善之人的影响引导下,就会表现会出愚钝鲁莽麻木观望的形状。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07:34 前面第二十回
时凤姐言语可见一斑。
【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贾环应首先需要服从的应是贾政王夫人的管束,不得违悖和损害“政事”与“王事”。赵姨娘对贾环的说教或其他人对贾环的管控,都需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玩要笑,只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那个玩。你不听我的话,反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道出贾环的特点,不大听“王事”的代表王熙凤时常说给贾环的管教,被他人煽动唆使,变得歪心邪意,媚强欺弱,
自甘下流,抱怨偏心。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21:21很多涯友对本帖存在各种疑惑,寒士就不一一解答了,在此处作统一说明。这个帖子并非寒士自身思想的创作,只
是石头记作者傅山已有思想的阐述。
这个帖子中词句也并非寒士个人联想,只是石头记原文写作手法和写作纲目的阐释讲解。
寒士虽然推崇石头记,但无暇关注他人对石头记的解读。
很多人未读懂原文便大肆考证考据或各种联想解释,更遇到不存在逻辑鉴定能力和正误甄别能力的所谓权威,这些对如今石头记成为网络评选出的最读不下去的书是有很大责任的。
古时的博学大儒,现在的中文教授,对庄子离骚等国学经典毫不关注的比比皆是,所以大多人读不懂石头记并不奇怪。
这个帖子的重心从来不是猜谜,因为通过傅山的纲目来阅读,那些所谓的未解之谜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描述罢了。
这个帖子存在的意义
1 渐渐让每个人都能认清真实作者
2 阐释清楚正面故事的感情色彩
3 理解每一回的写作手法和所涉内容
4 解释傅山诗词的隐藏含意 5 点破一些别有用意的叙
事
6 让读者渐渐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情 7……
就说这些吧。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21:32
【猴子身轻站树梢。】前文已讲过秦可卿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并在秦可卿死后,依然用贾母形象来展现朱由校的言行。
秦可卿曾说“树倒猢狲散”,贾母此刻说出“猴子身轻站树梢”,相互呼应,谶出贾府钟鼎家族最终的亡散结局。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21:33贾政说“有言必应”,暗示了贾政对众人谜语的所言所评,都是那些作谜人在历史上已发生已应验的真实情状。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21:33【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炮竹,诗句描述的实际是袁崇焕最擅运用的战术,火炮守城。
“此乃一响而散之物”,写出了袁崇焕以火炮来平辽这一战术的失败和袁崇焕的短命。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21:34“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皇太极即位以后,躬亲政事废寝忘食,极力学习汉族文化。这个谜底是更香,诗句描述的实际是皇太极珍惜光阴努力不懈的景象。
“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指的是皇太极苦心经营下寿不久长,于 1643 年就病死在了沈阳故宫。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1 21:44【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猴子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动物,石头记里的猴子是用来形容汉人的。呼应“树倒猢狲散”,“猴子身轻站树梢”等。
石头记中迎春探春惜春的小传还在本回后比较远的章回,因此迎探惜灯谜今晚就不讲了。本回中这三人的灯谜以后会按照探春、惜春、迎春的顺序在不同章回中呼应讲解。
第二十二回完。大观园即将开启。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2 11:42睡醒时腹腿处胀痛难忍,挣扎一个多小时勉强下床,此刻去外面寻食寻药一番,今日且休息。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3 19:37寒士还好,感谢大家关心,也希望大家健康快乐。
近来劳累事颇多,身体和精力颇有些支撑不住,昨日怪异急症倏忽来去,今日已然无碍。虽身似风中烛,但人实非老年,略略休息便复原如常,大家不必挂于心上。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3 19:46【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本回中戏词不少,傅山借戏词抒情亦是十分巧妙。
傅山先生曾有观戏妙语,“看不清莫嚷,请问前头高见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观。
”傅山先生亦曾道戏文真谛,“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且在此处分享给大家。此刻先去晚饭,今晚闲暇时会来继续。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3 20:55【想毕,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由元春下谕,令宝钗和众人合理进入大观园。“夏守忠”,华夏之人应当恪守忠义的教谕。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3 20:57【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明文写出的勾引宝玉,在书中实质意义等同于觊觎中国国权。
这个金钏的含意和来历,后文会作深入讲述。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3 21:00【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此处通过贾政对这个古怪名字的留意,提示读者对袭人这两个字的含义进行思考。袭人含义前文已介绍过。
原句是花气袭人知骤暖,闻到花香时感觉春天的突然来到。傅山先生改“骤”为“昼”,去掉的是突然变化的那种感觉,显得稳定而长久。这句诗绘出了花香袭人春日暖的美好时光,也令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华夏繁荣之春稳定长久的愿望。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3 21:24
【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潇湘馆。潇湘是指湘妃泪洒斑竹。娥皇女英为舜的逝去落泪,泪水洒在竹上成斑,于是有了斑竹。
林黛玉住在潇湘馆,为“大舜之正裔”的宝玉泪洒此生,如同湘妃二人为舜洒泪,也是呼应第一回中绛珠仙还泪的故
事。
…… 蘅芜苑。蘅芜是一种香草。离骚中对其有“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的评价,讽刺那些像蘅芜一样贪得无厌索求无度的人们的势利嘴脸。
蘅芜依然呼应薛家九流最末的商人势利形象。苑指帝王的园子,呼应宝字,依然点出薛宝钗的帝王身份。
可叹如今世间喜爱宝钗之人亦有颇多,以势利为重,以腐儒为尊,傅山所贬,人之所爱,奇矣哉。然后对极具风流名士气度的黛玉反而诽谤不断,亦是悲哉。
今晚就讲到此处,明天再继续。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4 06:56
【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竹子为傅山先生生平最爱,林黛玉作为大观园内的第一主角,自然要住在竹林环绕的潇湘馆。
如同以往在贾府的居所设置,进入大观园后,黛玉和宝玉依然是近邻,而宝钗则会入住蘅芜苑,在园子东北的远处。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4 07:00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二月二十二那一日大家入住大观园,林黛玉十一岁,宝玉十二岁,薛宝钗十九岁。
此刻是第二年三月。在园中已度过了一年四季,有四季的即事诗为证,此时黛玉十二岁,宝玉十三岁,宝钗二十岁。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4 21:30【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赋予林黛玉出尘脱俗的风流雅士形象。
……
【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爱花真情,道出朱由检对国家子民的真情实感。
……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古时帝王将相死后,常以石制巨鼋驮碑。暗示林黛玉身份尊贵。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封一癞头鼋为定江王,以表彰癞头鼋救助庇佑明朝的功劳。在江西都昌为其建庙,庙内塑背驮一碑的巨鼋雕像。宝玉甘心为癞头鼋所吞,也是傅山先生不惜性命盼能救助庇佑朱明王朝的一种深刻感情。
……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傅山先生在写书时情不自禁地把自身优点赋给了书中宝黛二人。黛玉将数万字在一顿饭间记下,黛玉宝玉这种惊世骇俗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正是身为学海的傅山先生所具特质。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4 21:42 讲讲宝玉在大
观园这一年的四时即事诗。
夏夜即事讲述的是傅山眼中天启时期的好生活。这首诗里的佳人其实是指秦可卿——朱由校。诗里涉及贾母的丫鬟和宝玉的丫鬟,前文已说过贾母也是天启朱由校的缘由,且看这首诗的大意,这些丫鬟的身份性质以后文中会作解释,此处暂不深叙。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4 21:44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忙累的天启在美梦中沉睡,悠闲的鹦鹉在唤茶汤侍奉。
(呼应“一场幽梦同谁近”,朱由校)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麝月打开宫镜令窗前生明,檀云品罢御香使屋中聚云。
(月明云霭。国土完整政治稳定。)【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琥珀手持夜光杯斟饮美酒,玻璃在门边迎柳枝间凉风。
(富贵闲人形状)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水亭边乘凉的那些姑娘们,回微风拂帘的朱楼中安歇。
(安居无虞景象)
……注:鹦鹉、琥珀、玻璃是贾母丫鬟,麝月、檀云是宝玉丫鬟。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5 07:11【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东北的梨香院歌乐悠扬。赏心乐事是在东北的满人家院了。
傅山先生时常感慨自己侨居于太原,看身畔良辰美景已如游异国他乡,只觉身处伤怀寂寥的奈何天,不甚唏嘘。
之前的夏夜即事追忆了天启时期的美好生活,而春夜即事,说的是崇祯时期。
秋夜即事冬夜即事本回暂不讲述。先一起感受下春夜即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5 07:20 春夜即事(崇祯时期)【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此句后文
呼应处再行解释。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财政困难外部流贼四起,难以挽留这末世的繁荣。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难过是因为国家的多难,忧愁是缘于中华的衰落。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臣子们都没有高瞻远见,只知尽情欢娱享受生活。
这首诗意境上很有些接近亡国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来看一下这首浪淘沙,观千古名句,感亡国之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雨、春、寒、梦,对应“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呼应本回林黛玉在西厢记中所见的“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听到的牡丹亭戏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想到的旧诗“水流花谢两无情”)甲申国难崇祯身死亦是发生在三月中浣。黛玉洒泪伤痛,一如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亡国之痛。
此处也是傅山先生借此情景通过诗文戏语直抒胸中亡国悲痛。“赏心乐事”已满人家院,自身则如侨居之民无
国可归。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5 21:52这个帖子目前讲完了石头记前二十三回,还差一回,就讲完上卷了。
上卷讲完后,会发出上卷所涉的事件时间脉络表,让大家看到一个从来不写年份却也能做到“密处不容针”的奇特文学手法。之前说了很久,一直无暇去写这个时间表,如今快要开始讲述中卷了,是时候发出个正面情节年龄时间表了。
(上卷的重点是介绍框架纲目,涉及了南明、天启、崇祯初期。朱由检和皇太极性格初步展现,也穿插了李嬷嬷、贾瑞、贾珍、贾敬、王熙凤、李纨、智能儿等人的性情描述。
中卷和下卷的内容依然以解诗释词说理论情为主线,中卷多有述人记事呼应自解,下卷多有历史人物本纪列传。)这个帖子目前写了超过一个月,整体字数已有十万字,相信细致看完的涯友们应该都已明白书中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的好恶倾向。
尊重原文,通过原文的文字描写和感情色彩去认识作者,这样就会认识到傅山。如果只从一个笔名上无止境地去才猜测考证,那就只能认识一个并未和任何历史名人交往过的虚无之人。正规媒体上发表过的关于石头记的作者考证猜测的这类一家之言,已经超过十种了。但遗憾的是,关于傅山写作石头记这样的“一家之言”,真正能够对应原文中作者自述和宝玉性情的这一种,却始终无法被媒体提及一句。
虽然在天涯已写十万字,依然没有换来任何媒体上“石头记作者可能是傅山”这样十个字的简单提及。
为原作者正名,难于上青天。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5 22:18
有人提出过一个 six degrees 理论(六度空间),说地球上任何人都可以和另外一个人扯上关系,中间不超过六个人,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人可以称为陌生人。寒士认为虽然现在和寒士一样观点的只有数百涯友,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个陌生人影响下,石头记作者还是能够得以正名的。正名的那一天也许会姗姗来迟,但终究会来到。
接下来说件世俗之事,希望能有数百涯友热心帮助。那就是让身边亲友关注微 xin“无名寒士”,包括那些从不关注文学或从不看订阅号文字的亲友。为了对那部分关注者不造成困扰,可关注后直接帮助亲友点击屏幕右上角,然后在所示界面里把“接收消息”这一选项关闭即可。
微 xin“无名寒士”,“wuminghanshi”。希望大家以后遇到亲友时,能花费数十秒对寒士随手施惠,令关注者有机会达到一万人,拜谢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6 07:46
今天事情有些多,祝大家好心情,冒个泡。
{SIMAGE}http%3A%2F%2Fbq.tianyaui.com%2Fd%2Fhua.gif{EIMAGE}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6 20:34【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
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外露的红色是尊奉朱明。
不是鸳鸯欲亲近宝玉,而是宝玉亲近鸳鸯。这点很关键。
此前两回里宝玉在贾母和凤姐前亦是如此。
【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
宝玉“扭股儿糖”这样程度亲近的人,自然是极其尊贵之人。此处仅体现出鸳鸯身份。待后面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时,再揭晓鸳鸯名姓。此回为上卷末回。此回会揭示贾芸贾芹等
一干人意义。
另有荣国府构成这一重要纲目的介绍。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7 07:37冒个泡,大家的帮助下,一天已增长了 120 个。非常感谢,希望长在。
祝大家今日好心情。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7 20:14【正说着,只见贾环、贾兰小叔侄两个也来了,请过安,邢夫人便叫他两个椅子上坐了。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坐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摩挲抚弄他,早已心中不自在了,坐不多时,便和贾兰使眼色儿要走。贾兰只得依他,一同起身告辞。宝玉见他们要走,自己也就起身,要一同回去。邢夫人笑道:“你且坐着,我还和你说话呢。”宝玉只得坐了。
邢夫人向他两个道:“你们回去,各人替我问你们各人母亲好。你们姑娘、姐姐妹妹都在这里呢,闹的我头晕,今儿不留你们吃饭了。”……邢夫人笑道:“那里有什么话,不过是叫你等着,同你姊妹们吃了饭去。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给
你带回去玩。”】荣国府中分贾赦贾政两房。前文已讲过荣国府是中国。
那么组成国家的两房,自然不会普通。贾政与王夫人这一房是王政之事,算是政务部分。那么贾赦与邢夫人这一房自然是刑赦之事,算是法务部分。尚书中说“眚灾肆赦,怙终贼刑”。无心过错导致恶果的人,可迟缓惩罚或给予赦免。故意犯错做出坏事的人,要严刑处理或将其斩杀。
古时中国的刑法常会有各种弊病,譬如,时常含糊儿戏,不够严肃认真,对达官贵人过于松弛,对薄宦平民过于严苛。
于是邢夫人对宝玉和对贾环完全两个样,世事大抵如此,大家都懂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荣国府的特殊设定已然完全明瞭。
明朝末期虽然天灾不断,但社会经济其实比较繁荣,司法和政事互相影响制约,一定程度上,接近于两权分立的民主体制。民间团体甚至还能集会结社出版,这是非常令人惊异的。。。
荣府大框架已讲出,细节上的赵姨娘、周姨娘等,待第二十五回再讲解。
今晚就只讲这一处,暂且收住,明日继续。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7 20:22大家都很热心……其实现在和版权还扯不上关系,暂时没有得到网红和媒体帮助,要给傅山先生正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8 08:16这几天会抽空制作出石头记上卷时间表,理清正面故事,帖中这几天有次把时间给说纰漏了,但对章回解说并无
影响。这些问题将在详尽时间表里统一修复。
石头记的时间问题,很多校订大家都根据自己理解力来胡乱改动意图使年龄合理化。其实最初原文是不该被改动的。
可能大多文科生选择文科时都是有一定程度地厌恶数学不喜逻辑。这也导致了文学大家似乎普遍在数学逻辑上表现平平,对书中正面故事的整体时间迁移无法抓到重点脉络。
希望寒士整理的时间表细致版,届时会让所有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8 20:10【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便一径往他母舅卜世仁家来。】芸的意思是驱除蠹虫的书香,与贾芸“不是人”的舅舅的香料铺中贩卖的俗香需作区别。
提起香料,大家很容易想到薛宝钗所居住的那个遍地俗香的蘅芜苑。而极力描写商人卜世仁夫妇的势利无情,自然也是暗讽同为商家的薛家。
这一回中贾芸奉承了两个都令他很是生畏的人物,一男一女。一个是倪二,一个是凤姐。一个是泼皮无赖,一个是“破落户儿”。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市井无赖出身者尚能知侠重义,圣贤书所教士人反而丧德败行。在文中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8 20:14【凤姐笑道:“你倒会拉长线儿。罢了,要不是你叔叔说,我不管你的事。我也不过吃了饭就过来,你到午错的时候来领银子,后儿就进去种树。”】
这里呼应上一回中文字,【凤姐儿笑道:“你放心。园子东北角子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种松柏树,楼底下还叫种些花草。等这件事出来,我管保叫芸儿管这件工程。”】本回中贾芸接下种树种花的工程,实际在上一回中就已被凤姐敲定。东北角是省亲别墅和蘅芜苑所在位置,松柏是最不惧风雪压迫最能抵抗霜雪的树木。
芸是书香,以书中之芳香,比喻读书人的气节精神。贾芸是真正有气节精神能知行合一的读书人群体。
那么和贾芸对比的是谁?就是取代贾芸接到家庙肥差的贾芹。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8 20:18 贾芹的芹,是
读书人的意思。
上一回中,贾芹谋得了家庙的肥差,一个长久的进项。
【不想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正盘算着也要到贾政这边谋一个大小事务与儿子管管,也好弄些银钱使用,可巧听见这件事出来,便坐轿子来求凤姐。】周为忠信。芹指读书人。忠信之家的读书人。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而贾芸是特指有气节精神的读书人。读书人普遍没有气节精神,所以一个读书人群体,还要分成贾芹和贾芸。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8 20:30
【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十八岁贾芸甘作十三岁宝玉的义子。
在荣府中与宝玉称兄道弟之人,都是权力的象征。那么大观园中宝玉的义子贾芸,自然也是很有深意。依然呼应贾芸的不凡身份——有气节精神的读书人群体。
【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焙茗道:“今儿总没下来。二爷说什么,我替你哨探哨探去。”】象棋是兵家战事之戏,哨探的意思是侦察军情,点出小厮的兵家身份,呼应第九回小厮们动手一事。
贾芸和焙茗能有接触,自然是和军事事务存在关系。呼应东北角种植松柏一事。
24 回就解说到这里。
接下来几回会讲到那个欲言又止的神秘事件——“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上卷完。
微信:无名寒士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9 06:57
@家有狗狗忘了密码 2016-05-28 21:38:34看到楼主有提焙茗,他和茗烟也是两个人吧?好像两人没有同时出场过。电视剧和普及本都改为一个人了。
----------------------------这个小厮是兵家身份的 象征。
待在荣府里是国内事务,国内战事并不艰苦,所以叫焙茗。微火小火,战事平常。
去荣府外则是边境事务,外部战事比较严峻,所以叫茗烟。狼烟烽烟,战况严峻。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29 21:28今晚疲惫无力精神萎靡,且来和大家道声晚安……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30 08:01 早上好,冒个泡。祝
大家愉快的一天。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30 21:16
感谢大家的辛苦顶帖,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推荐。
每到正月初一,所有人年龄加一。
同年事件皆按先后次序列出。
石头记现存八十回的后十七回存在大量粗鄙错漏文字,为“雪芹”生前增删未妥导致,故本时间表仅叙说书中前六十三回的现实时间。
(僧道青埂携玉,贾芸得小红帕,这两次梦皆是先现梦境后有真事,特此注明)
今日所发为石头记 1-25 回时间表。
1 年,当日地陷东南。英莲年方三岁。士隐梦遇通灵。
雨村中秋受银。 宝钗三岁。宝玉——。黛玉——。
3 年,甄英莲已五岁。元宵灯节被拐。宝钗五岁。宝玉——。黛玉——。
5 年,僧道青埂携玉。宝玉衔玉出生。宝钗七岁。宝玉——。黛玉——。
6 年,林府黛玉出生。宝钗八岁。宝玉一岁。黛玉——。
11 年,黛玉年方五岁。雨村林家教书。薛姨妈约四十。
薛蟠年十有五。宝钗又小两岁。甄英莲十三岁。门子认出英莲。薛蟠打死冯渊。游览上国风光。贾敏一疾而终。宝钗十三岁。宝玉六岁。黛玉五岁。
12 年,正月遇智通寺。村肆会冷子兴。二月初二进京。
残冬住进荣府。黛玉宝玉初会。袭人是大丫鬟。次日闻薛家讯。雨村起复到任。冯渊案发一年。葫芦僧助结案。急作书信报京。贾家收到书信。薛家来到京城。入住荣府东北。幻境云雨可卿。与袭人警幻事。刘姥姥打抽丰。大姐东屋睡觉。
周瑞分发宫花。宝钗看通灵玉。秦钟作伴读书。贾蓉年十六岁。贾琏二十来往。凤姐成亲两年。贾兰今已五岁。宝钗十四岁。宝玉七岁。黛玉六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