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点不对头,52 期的中佐怎么和 57,58 期的少佐在一起混。原来这是在降格使用三航舰航空参谋渊田美津雄,推荐的是渊田的同期同学,一航舰航空参谋源田实中佐。打大仗时降格使用人是日本军队的传统,日俄战争时曾任陆军大臣,台湾总督的儿玉源太郎就去满洲军给大山岩当参谋长,现在渊田美津雄担任飞行队长也没什么希奇。

空袭总指挥责任重大,无论黑岛龟人源田实们的计划制订的如何美妙,现场总指挥如果出了差错那就全成了废话。起码如何攻击珍珠港就是现场的总指挥才知道,才能指挥。

(渊田美津雄中佐)

进攻珍珠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美国人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的偷袭,还有一种是被美国人发现情况下的强袭。

“偷袭”和“强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进攻的组织上却是天差地别。

偷袭时首先进行的鱼雷攻击,因为这是这次进攻的最主要目的,必须争分夺秒。鱼雷攻击以后再进行针对陆地机场,工厂的俯冲轰炸,因为俯冲轰炸带来的硝烟会妨碍鱼雷攻击时的瞄准和观察,最后才是高高在上的水平轰炸,把炸弹不分青红皂白地扔下去。

而强袭的顺序则完全相反,首先是战斗机夺取制空权,为后继轰炸机群开路,然后是俯冲轰炸机破坏机场,让敌军飞机上不了天,上了天的落不了地,顺便制造出大量的硝烟来妨碍地面炮火的瞄准,鱼雷攻击级和水平轰炸机乘火打劫,顺便下蛋。

两种进攻方式,带来的结果肯定大不相同,临时切换到那种方式的责任全部落在渊田中佐肩上。

渊田亲率的是水平攻击队,由四十九架乘员三人的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组成,各自携带一颗 800 公斤八零番五号穿甲航空炸弹,负责对战舰进行攻击。

水平攻击队的右面高度略微偏低一点的是由赤城号飞行队长村田重治率领的四十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各自携带一颗800 公斤航空鱼雷组成鱼雷攻击队。

水平攻击队左侧高度略微偏高一点的是俯冲攻击队,由翔鹤号飞行队长高桥赫一率领五十一架乘员两人的九九式舰上爆击机,各自携带一枚二五番 250 公斤陆用炸弹,没有

穿甲能力,目的在于人员杀伤。

三个编队的上空是赤城号飞行队长板谷茂少佐率领的四十三架零式舰上战斗机负责护航警戒。

渊田在珍珠港上空举着望远镜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内华达,亚利桑纳,田纳西,西弗吉尼亚,马里兰,俄克拉荷马,加利福尼亚,宾西法尼亚”,太平洋舰队八艘战列舰全在了,在搜了一遍,还是看不到航空母舰的身影。

虽然渊田从前天起就已经知道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都不在珍珠港,但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如果贪图享受的美国人赶在昨天星期六晚上回到了珍珠港呢?“公牛”哈尔西带着以航空母舰企业号为中心的第八特遣舰队(TASKFORCE)去往威克岛给海军陆战队送 12 架 F4F3 野猫,列克星顿则作为第 12 特遣舰队的中心正在送 18 架飞机去往中途岛,值得指出的是,这两艘航空母舰的行动都不是像阴谋论者所说的“正好碰巧不在珍珠港”。这两艘航母的行动都是根据 WPPac-46 计划而行动的,WPPac-46 是作为彩虹计划-5 的一部分的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这个WPPac-46 以后还会提到。

东京时间12月8日凌晨03:19分,夏威夷时间12月7 日早晨 07:49 分,渊田中佐向后方座席上等待着命令的电信员水木德信一等飞行兵曹作了个手势,水木立即按下了电键,向全部队发出了命令:“TO-TO-TO-TO”,托字连发,意思就是“全军突击”。

太平洋战争开始了。

鱼雷队,制空队和俯冲轰炸队都去执行任务了,水平轰炸队因为进攻的事件顺序而在渊田的率领下在瓦胡岛的西南角去溜达一次以消磨时间。几分钟过去了,没有看到任何地面战斗机起飞,也没有看到地面高射炮火的闪光,渊田坚信:袭击珍珠港已经成功了。

渊田再次向身后的水木兵曹作了个手势,水木毫不犹豫地又敲开了电键,这次敲出来的是:“TORA,TORA,TORA”,三次“虎”,意思是“我军奇袭成功”。

这是东京时间 03:23 分,夏威夷时间 07:53 分

最有意思的是其实渊田在发出“虎虎虎”时,人虽到了瓦胡岛,但身还不在战场,“奇袭成功”只是判断,并非亲眼所见。

“虎虎虎”信号被已经解除了无线静默的赤城号强力放大中转,其实不需要中转,东京的大本营,广岛的联合舰队司令部全都直接捕捉到了这个电波。不,当时联合舰队司令部不在广岛,山本五十六带着以长门号战列舰为首的联合舰队主力正在伊势湾,至于长门号怎么跑到那么个偏僻地方去了以后再说。反正这个电波传到了马来,菲律宾,香港,文莱,关岛,威克岛……,传遍了全世界。

发出了告捷电以后,渊田带领水平轰炸队转向东北,在领先爆击向导机的引导下,朝轰炸目标的战列舰群扑去。

投弹完毕的飞机陆续踏上了归途,渊田还在战场上空盘旋,观察攻击战果,集合分散了的战斗机并引导他们归舰,同时等候第二波攻击队的到来。

08:30 分,渊田从无线耳机里听到了第二波指挥官岛崎少佐的突击命令,不久就看到了浑身漆得彤红的指挥机正带领第二波攻击部队从东海岸飞了过来。由瑞鹤号飞行队长岛崎重和少佐带领的第二波攻击队 167 架飞机中因为前面已经说过的理由没有了鱼雷机,岛崎亲率的水平攻击队由五十四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组成,每机携带两枚 250 公斤陆用炸弹或者一枚 250 公斤陆用炸弹和六枚 60 公斤陆用炸弹,目标是瓦胡岛的军用机场。苍龙号飞行队长江草隆繁率领着七十八架九九式舰上爆击机组成俯冲攻击队,每机携带一枚 250 公斤陆用炸弹,目标是航空母舰以及巡洋舰以下的轻型舰艇。

这个第二波的俯冲攻击队一直是专门训练攻击航空母舰的,但现在美国航母不在家。

护航的是赤城号飞行分队长近藤三郎大尉率领的三十五架零式战斗机。

第二波攻击于东京时间早上八点半左右,夏威夷时间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结束,最后一个回到母舰的是总指挥官渊田,合计起来他在瓦胡岛的天上已经盘旋了 6 个小时了。

日本海军有九架战斗机,十五架九九式爆击机,五架九七式攻击机未能回母舰,55 名飞行员死亡,另外五艘执行特攻任务的特殊潜艇被击沉,十名舰上人员被尊为“军神”,至于到后来发现里面有一位酒卷和男少尉在美军的战俘营里活得好好的,很让要面子的日本人脸上无光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强大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或者说已经不存在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26 13:49

(九十八)珍珠港被奇袭,最郁闷应该是“公牛”哈尔西。哈尔西指挥着企业号去给中途岛送飞机,11 月 28 日一出港,就把企业号上所有高级军官们召到了舰桥,给他们一人一张纸片。

纸片上是这样写的:

“1.企业号从现在起处于战斗状态。

2.不分昼夜,随时准备作战。

3. 准备迎接潜水艇攻击。

现在是需要坚强的神经和和意志。”(海军五星上将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参谋布洛克少校拿着这张“命令”对哈尔西说:“长官,您这是作战命令。现在美国和日本不处于战争状态,这只是您私人的战争,万一出事,谁负这个责任?”哈尔西大手一摆:“当然是我负,现在你们只管按照命令去做,战斗机 24 小时升空警卫,挂上一颗 500 炸弹,炸沉一切日本的或者不明国籍的企图靠近我们舰队的船只。” 哈尔西舰队就这样全神戒备地在夏威夷和中途岛之间走了个来回。

如果机动部队走的不是黑岛选的北路就正好和哈尔西走个面对面,先开第一枪的就很可能不是南云而是哈尔西了,但哈尔西什么都没有碰到,悻悻然地回来了。现在在离珍珠港以西 200 海里的地方,还有八小时路程要赶。为了让一直被他弄得神经紧张的孩子们多少沾点周末,哈尔西让舰上的 18 架SBD 轰炸机直接起飞去基地。

企业号的电信员们看到 SBD 起飞只能咽咽口水,等到自己赶到珍珠港下了船都快半夜了,这半个月来被那个典型的受虐狂兼迫害狂公牛弄得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坐在监听台前监听飞行员们的对话。茫茫大海茫茫云海,飞行员们飞在空中极端无聊,除了谈女人就是骂长官,尤其是这头公牛。电信员们听到谈女人开心,听到骂公牛可能更加开心一些。

其实哈尔西在官兵中的威望非常高,水兵们尊敬地称他为“大叔”,一次一个水兵在说“就是为我们的大叔去死我都愿意”的时候,正好哈尔西经过:“FUCK,我有那么老了?”,但是和所有的军队一样,骂长官同时也是哈尔西手下的一种无碍大雅的业务娱乐活动。但是这次似乎不对了,本来是女人的话题中突然插进来一个熟悉的嗓门在呼喊:“不要射击,这是美国海军飞机”。

“珍珠港正在受到空袭”,这是另一个一个冷静的声音,冷静的有点异常。

“满载着敌军空降部队的滑翔机正在着陆”,“瓦胡岛北方 30 海里发现两艘敌航空母舰”,“敌兵运输船队八艘已经进港”,“发现敌军补给船队”,无线电话频道里乱成了一锅粥。

电信员们忍不住笑出了声,看来这帮小崽子真是恨透了长官,没事就说群口相声来讽刺俺们长官准备打仗呢,直到一个全频道播送的不熟悉的声音出来以后大家才意识到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个声音是:“夏威夷地区的所有医生,重复一遍,所有的医生,听到这个广播后带上所有的麻醉药品,立即,再重复一遍,立即去往海军医院报到”。

这时候哈尔西已经登上了舰桥,他已经知道他的 18 架`SBD 连同飞行员一起没有了,哈尔西嘴里在嘀咕着:“在我们彻底解决他们之前,只准他们在地狱里说日语”,企业号的主桅杆上扬起了战斗旗,四架战斗机腾空而起,朝着珍珠港的方向飞了过去,接着又是三架。

夏威夷一片混乱,各种流言纷飞,从日本人已经登陆到日本侨民在暴动,反正说什么都有人信。本身美军的戒备就十分松懈。海军所有九十四艘各式军舰拥有 780 门高射炮,可是人员到位的仅有四分之一左右。陆军的高射炮总数为 31 门,当时人员到位的仅有四门,更有甚者,陆军的高射炮位上没有炮弹!最后陆军把人员炮弹凑齐已经是下午四五点时分,南云舰队早已经不知道去哪儿了。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就是在如此涣散的环境中,美军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还击。驱逐舰埃尔文(USSAylwin(DD-355))在水兵就位率不到 50%的情况下于 07:58 开了第一炮。驱逐舰以下的舰艇不是日本航空兵的目标,被击沉击伤的驱逐舰其实都是误伤,所以小舰艇基本上没有受到攻击,向日军飞机开火的高射炮基本上都是这些驱逐舰和鱼雷艇上的,被击落的日军飞机大多数是这些驱逐舰和鱼雷艇们的功劳。陆军航空兵们也做得非常不错,瓦胡岛上有六个军用机场,其中哈雷瓦辅助机场未被日军情报员所知,因此逃过了空袭,从这个机场起飞的8架P-40和两架P-36大显身手,击落了8架日军飞机。22 岁的肯尼斯·泰勒(KennethM.Taylor)少尉一人就击落了四架,他在 2003 年回答《洛杉矶时报》记者的采访时说:“我根本就没有觉得害怕,让我告诉你原因吧:当时我太年轻,太傻,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险”。

快到傍晚的时候,空袭警报又一次撕心裂肺地响了起来,“小日本又来空袭了”。这次陆海军所有对空火力都开了火,但是这次来的不是日本飞机,是从企业号起飞去寻找日本机动部队的七架战斗机没找到目标回来了,但是已经是惊弓之鸟的美国人再也分不清谁是谁了,很有准头地一下子就打下来了六架。

哈尔西有句有名口号:“KILLJAPS, KILLJAPS, KILLMORE JAPS”(杀日本,杀日本,杀掉更多的小日本),这句口号喊遍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时期,其来源可能就是开战第一天他就吃的这个闷亏。和别人是不留神吃了亏不一样的是哈尔西早有防备,但到了最后连自己人都和他过不去。1945 年 9月 2 日,在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仪式,美国陆海空陆战队四军高级军官云集,未来的日本殖民总督麦克阿瑟将军给大家准备的礼物是手下人这两个星期中四处收罗来的日本刀,几乎全是价值不菲的名刀宝刀。人家在忙着坐地分赃,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哈尔西把尼米茨拖到他那儿去给尼米茨现宝。

那是一具镶金嵌宝的马鞍,哈尔西说是他的家乡人捐献的。

哈尔西说他什么都不要,就要天皇那匹白马,架上这句马鞍,哈尔西要骑着那匹白马进日本皇宫去溜达溜达。说是打仗时没少和麦克阿瑟吵架,自己去说老麦肯定不会理他,问尼米茨能不能去求个情,他老麦要什么交换都行。

后来尼米茨是不是去讲了情,麦克阿瑟是不是帮了忙不知道,反正哈尔西骑白马配金鞍进日本皇宫去耀武扬威的美梦肯定是没有实现。但当时的哈尔西,却是比杀了他还难受。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27 17:28

(九十九)问题就是日本人进行的这次偷袭真的有意义吗?先来看看这次偷袭本身的战果吧。从数字上看皇军的这次扫荡似乎“战果赫赫”,很了不起,把美国海军两大舰队之一的太平洋舰队给确确实实地弄没了。

美国太平洋舰队舰艇在日本机动部队攻击下沉没的有:战列舰:俄克拉荷马,亚利桑纳,加利福尼亚,西弗吉尼亚,内华达。

水雷敷设舰:奥格拉拉(USS Oglala (CM-4))

驱逐舰:卡兴(USS Cassin (DD-372))靶舰:犹他。

受到重创的有:

轻型巡洋舰:海伦娜(USS Helena (CL-50))

驱逐舰:肖(USSShaw(DD-373)),道恩斯(USSDownes(DD-375))。

修理舰:韦斯塔(USS Vestal (AR-4))受到中创的有:

战列舰:田纳西,马里兰。

水上飞机母舰:卡提斯(USS Curtiss (AV-4))受轻伤

的有:

战列舰:宾西法尼亚。

重型巡洋舰:新奥尔良(USS New Orleans (CA-32))轻型巡洋舰:火奴鲁鲁(USS Honolulu (CL-48)),拉里(USS Raleigh (CL-7))海军飞机被击落击毁 123 架,击伤 150 架,而陆军被击落击毁 65 架;击伤 141 架。

人员伤亡是:死亡:海军2004人,海军陆战队108人,陆军224人,平民 68 人。

受伤:海军912人,海军陆战队75人,陆军360人,平民 280 人。

(驱逐舰“肖”爆炸的那一瞬间)这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共才损失了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潜水艇,六艘炮艇和岸防艇。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加起来美军的阵亡总数不到一个珍珠湾阵亡数的三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阵亡总数是 292,131 人,虽然在珍珠港阵亡的美军只占这个数字的不到 1%,但要知道美军在两小时内出现超过2000 人的阵亡是从来没有过的,即使算上后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珍珠港仍然为美军单位时间阵亡人数之冠。

这就是“珍珠港”的真实含义。

不知道看到这些数字,还有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个罗斯福的阴谋。

但话说回来,如果认为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工业大国来说,损失几艘战列舰什么的真的就会伤筋动骨那就太不了解美国了。有没有机会或者可能能使美国真的玩不顺呢?这就是从当时联合舰队内部就一直在争吵的那个问题,战后是渊田美津雄第一个把这个问题给捅到了公开场合。到现在真的相信珍珠港阴谋论的人不太多,认为这是日本海军最大失误的人可不少,争论来争论去的重点是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负。

就是那个为什么南云忠一没有进行第三波进攻的问题。

南云舰队在第一波飞机起飞后还在继续南下,一直前进到离珍珠港只有190海里的洋面上。东京时间04:05分夏威夷时间 08:35 分开始高速掉头北上,而第一波进攻的飞机的归舰是在 05:30 到 06:30 这段时间,第二波进攻的飞机最后归舰是 08:30 分了。

当时二航舰司令长官山口多闻再三建议要再进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轰炸,空袭总指挥渊田美津雄也主张要再次出击,但南云忠一执意撤退。山本五十六在听说南云撤退以后非常不满,说“小偷总想尽快逃离现场”,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在很多方面和山本五十六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在这件事情上和山本五十六完全一致。

没有发动第三波攻击的结果就是:太平洋舰队重型巡洋舰没有受到打击,海军的舰艇维修工厂没有受到打击,更加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储存在珍珠港的 450 万吨重油完好无损。

如果珍珠港的工厂设施和重油全毁了又会怎样?用尼米茨的话来回答吧:“把攻击目标集中在舰艇上的日本海军,完全无视了机械工厂,对于修理设施也没有出手,对港湾内储藏的 450 万吨重油也视而未见。考虑到美国对欧洲作出的承诺,这些长时间积累而储存起来的重油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这些燃料,美国舰队在几个月里将不可能从珍珠港开始发动任何作战行动。”实际上尼米茨的话还是很轻描淡写的。如果南云忠一轰炸了储油罐引发了火灾,燃烧起来的 450 万吨重油之火将是任何消防手段也无法扑灭的。不需要别的,就这场火就能彻底烧毁珍珠港,烧掉它作为一个军港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要重建这个军港,即使是土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美国,没有几年是不可能的。

没有了前进基地的美国海军就只能后撤 3500 公里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去,从那儿再出发来打仗就没有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所享有的那种自由了。

如果炸掉了海军的机械工厂和维修船坞呢?后来中途岛海战时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能让现在的日本人还从梦中惊醒的约克顿号航空母舰当然根本就不可能在中途岛海战现场出现,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也就跟着扯不清楚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不是笔者在无中生有意淫,轰炸储油罐,海军机械厂和船坞设施,是非常简单,百分之一百可能的事情,这些设施没有任何伪装,赤裸裸地暴露在地面上,而且珍珠港美军已经失去了进行有组织抵抗的机能,只要南云愿意,只要机动部队还有炸弹和机枪子弹,日本海军在当时确实在珍珠港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日本海军放弃了作为。

为什么放弃?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28 21:11

(一百)来看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 1941 年1 月 7 日写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的信中的一段:“我军在日美战争首先应该采取的策略应该是:一开战就猛击击破敌主力舰队,置美国海军及美国国民于无可挽救之地,使其士气沮丧。从而才能占据东亚之要障,确保不败之地步,以此来建设东亚共荣圈,……,一旦击破美主力舰队,菲律宾以南的闲杂兵力必然士气沮丧,很难考虑能勇斗敢战”。

这就是山本五十六的考虑,象山本五十六所说过的所有其他的话一样,也还是很含糊不清。从正面来说,可以说山本五十六是从海权论的观点出发,将奇袭珍珠港作为日本控制西太平洋制海权的中心环节: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日本陆军在南方作战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但是从反面来看呢?山本五十六的这段话里没有“消灭”二字,反而两次出现“士气沮丧”的字样,这就是机动部队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和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所理解的。

草鹿参谋长是这么认为的:“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保护南方作战的腹背,机动部队面对的敌人不是那么简单地就能解决的”。

就是说即使山本五十六心里想的是要掌握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可是起码机动部队的主官们不了解他的思想。

南云和草鹿都反对过这个作战,南云和草鹿全都是当年舰队派的干将,但这并意味着南云和草鹿在有意抗命,因为没有这个命令。

在伴随有名的“攀登新高山 1208”指令以后生效的《机密联合舰队命令第一号》中的原文是:“机动部队以及其先遣部队应极力密匿,向夏威夷运动,在开战开始之时对夏威夷敌舰队实行奇袭予以致命打击,同时先遣部队扼制住敌舰队出路,极力捕捉攻击之”。

所以南云和草鹿在执行作战命令上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所谓“奇袭”作战的要点就是一旦得手就立即撤退,而且美国太平洋舰队除了几艘战辅助作战用的航空母舰之外已经不存在了,再说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就有点不公平了。夏威夷作战是日本海军整个南方作战的顶点这一点当时并不存在。

即使存在,也仅仅在山本五十六的脑子里,山本五十六从来没有系统地阐述过。如果山本五十六真的将奇袭珍珠港放在了整个战争顶点的位置上,没有向部下说明作战意图就是山本五十六的过失。

山口多闻,渊田美津雄和源田实确实都提出过只要还有炸弹和机枪子弹就应该进行第三波甚至第四波攻击的建议,但是作为肩负着六艘航母安危的重担的南云忠一和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日本海军这个官僚体系里面活着,在几乎可以说超额完成了任务以后,他不能拿整个舰队和自己的仕途去作赌注再在锦上添一点花,而且从日本海军的思维方法来看有人建议他添的那一点花是没有意义的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作战半径从来没有超过六百海里,不管它的规模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也还仅仅是一支近海海军(COASTNAVY)而不是一支远洋海军(OCEANNAVY)。近海海军和远洋海军最大的区别就是近海海军没有补给的问题。有人查找了海兵的英语教材,发现教材里没有“LOGISTICS”(物流,兵站)这个字,日本海军通过一个很奇怪的方式告诉了人们它还不知道补给的重要性,所以南云不认为那点油是什么大事也很正常。

还有一点是属于日美两国国力的差别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别,当时机动部队里认为美军的储油罐只是伪装的人不在少数。重油在日本海军里几乎是仅次于军舰的东西,非常宝贵,储油罐全部都打在地下,能抗得住 500 公斤的炸弹的直接轰炸。每次加油时那些被水兵称为“油屋”的油库管理人员异常严格,决不多加一滴油,日本海军开战时储备的那 600万吨重油就是这样一滴一滴剩下来的,所以败战以后海军军人骂完了陆军以后骂长官,到最后实在没人骂了连这些“油屋”一起骂,不骂怎么的?如果不是这些小气鬼成天节省,真的一滴油没有也不会有人想出主意去和英美鬼畜对掐了。

所以,美国人明晃晃地摆在地上的储油罐对日本人说来反而不像是真的。

再有一点就是:奇袭珍珠港真的那么必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 WPPac-46 对日美开战后的行动是这样规定的:

1. 攻击北太平洋的日本运输船队。

2. 对马歇尔群岛进行侦察及大规模袭击,有可能的话用巡洋舰进攻南太平洋的日本运输船队。

3. 用潜水艇扰乱日本本土和日军交通线。

4. 准备占领马歇尔群岛。

然后

1, 占领马歇尔群岛,建设舰队锚地。 2,

占领特鲁克群岛,设立前进基地。

这不和军令部准备了 30 年的作战合上去了吗?所以有历史学家,美国海军少将塞缪尔•莫里逊博士(Samuel Eliot Morison)把奇袭珍珠港称作“愚蠢透顶”,你老老实实地在那儿等着,美国人会来啊,你不说你训练有素,炮打的准,没准像打俄国人似的打美国人也有可能啊,谁说日本人就一定会输?现在把三十年的规矩全部扔掉,你有新规矩吗?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塞缪尔•莫里逊海军少将)据说日本人听得

豁然开朗。

(莫里逊 1953 年在日本,前排左起富冈定俊少将,丰田副武大将,莫里逊教授,小泽治三郎中将,莫里逊教授的翻译平纳尔上校)最后,日本真的一定需要和美国开战吗?最后促使日本人下定决心的是纳粹德国进展的顺利。但是和过去一样,希特勒又涮了一次日本人。

12月1日的御前会议最后决定了对美开战,12月2日山本五十六发出了“攀登新高山 1208”的命令,那天德国人离莫斯科只有 30 公里,甚至能看得见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但是在山本五十六发布命令三天之后的 12 月 5 日,德军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了。

当然德国人不会告诉日本人,如果告诉了的话呢?大本营陆军参谋濑岛龙三说:“肯定撤销御前会议的决定,推倒重来”。不管战术,战略还是战争有多大的缺陷和错误,日本海军还是进攻了珍珠港,而且是不宣而战,美国人被激怒了,后果很严重。

共和党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伊(Gerald Nye)是美国最坚定的孤立主义者,在听到珍珠港受到袭击的消息以后还坚持这又是丘吉尔的一个想把美国拖进战争的阴谋,然而在第二天国会表决对日宣战时,喊着“KILLTHEYELLOWBASTARDS”(杀死那些黄色的杂种)高举着双手支持罗斯福。

罗斯福愤怒了,但是丘吉尔却哭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1-05 07:56

(一百零一)

二十六.大英帝国凋落了奇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帷幕,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帝国挑战英美的一次尝试。这两句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两句话其实是不对的。渊田美津雄发出 “TORA,TORA,TORA”电报的时间是东京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03:23分,而1941年12月4日从海南岛三亚出发的日本陆军第25军在马来的哥打巴鲁,泰国的宋卡和北大年强行登陆的时间分别是日本时间的12月8日凌晨2点15分,4点10分和4点30分。制定出马来作战计划的陆军参谋辻政信中佐乘坐第一艘登陆艇,冲在宋卡登陆部队的最前面。

所以实际上应该是马来进攻战的登陆行动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但是除了少数战史专家去强调这一点之外,大多数人都忽略这一点。因为虽然不管在中文还是日文中的“英美”这两个字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起码这个顺序不存在,大英帝国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时候其实早已经衰落了,日本帝国的真正作战对手只是美国,“英美”这个字眼的存在,只是在回忆他们曾经有过的辉煌。

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李萨(ThomasJamesLeasor)在《SINGAPORE》中是这样写的:“在那个夜晚,古老殖民帝国的动脉被切开了——长达数世纪的支配和法律化成了鲜血喷发了出来,那个伤口将永远不会愈合”。李萨的这句话代表着大英帝国臣民的心情,但实际上那个晚上的那一刀仅仅是最后一刀罢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从这个晚上开始告结束了。

曾经是七大洋霸主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的中心和要塞是新加坡。1819 年 2 月 29 日大英帝国殖民官托马斯·斯坦福·莱福士爵士在这里登陆,竖起了米字旗。莱福士花了 65 万英镑从柔佛苏丹那儿得到了新加坡的永久租借权,为大英帝国建立了一个统治亚细亚的根据地。新加坡和直布罗陀,苏伊士一起成为了大英帝国海上霸权的象征。

7.7 事变以后,为了对抗越来越明显的日本南进野心,英国在新加坡设立了东亚英军总司令部,增派了澳大利亚军和

印度军。

到 1938 年 2 月,英国用了十年时间,花费了六千三百万英镑的号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的要塞新加坡建成了。俯视着正面海面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 18 英寸大炮;两座能够收容五万吨级战列舰的船坞;贮备的燃油达一百二十万吨,足够全部大英帝国舰队使用半年。要塞落成时,英国美国法国的战舰云集一堂祝贺,夸耀着他们的实力,向日本示威。

美国人对于日本的基本估计和事实相去很远,比如当时美国最权威的航空杂志《AVIATION》1941 年 9 月号上对日本的航空业的评价是这样的:“无论军民,日本的飞行员们都保持着世界最高的事故率水平,在四年的中日战争中,日本空军甚至无法击败旧式而且微不足道的中国空军,日本空军飞行员明显劣于中国飞行员。日本每年只能训练出一千名左右的飞行员供陆海军使用,实际上日本来不及建设一支大空军。

“在航空技术上日本也只能摹仿,远远不及美英德意苏。

而且即使在获得了外国的制造许可以后,日本的制造业也无法制造出能达到原来技术指标的产品。

“美国航空专家们毫不犹豫地断言日本的主要军用飞机基本上是旧式的或者就要变成旧式的飞机。” 这个断言是不是正确已经在珍珠港验证过了,但是倒霉的英国人也相信“黄种人不可能开好飞机”这种奇谈怪论。 1941 年英国将海军作战部次长菲利普斯中将晋升为上将,任命他为英国东方舰队司令,率领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53))和反击号(HMS Repulse (1916))以及装载了 40 架飓风式战斗机的航空母舰无敌号(HMSIndomitable (92))去加强远东防御。

但无敌号还没有到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就在半路上触了礁,只好回国,剩下两艘战列舰于 12 月 2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一星期之前赶到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英军情报当局在 12 月 6 日早上就已经捕捉到了日本船队从海南岛出发的信息,哥打巴鲁的空军侦察机在印度支那最南端以南 80 海里的地方发现了日本船队。但菲利普斯将军率领这个被称为 Z 舰队(FORCEZ)出发则是在 8 日下午 17:35 分。这么大的时间差的由来是因为航空掩护问题。

菲利普斯得到的情报是在马来登陆的日本海军支援舰队由一艘金刚级战列舰,两艘重型巡洋舰,两艘新型巡洋舰以及二十艘驱逐舰组成,如果 Z 舰队能得到空中掩护,以两艘战列舰加上四艘驱逐舰在 10 日凌晨对日本船队发动突袭,取胜是可能的,所以他向皇家空军提出了 9 日全天在舰队北方 120英里提供侦察,10 日在宋卡提供侦察和掩护的要求,但是出发以前远东皇家空军司令普尔福特少将的回答是“无法提供所需的空中支援”。

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对日本漫不经心的不只是美军一家,大英帝国的反应更加莫名其妙,就任不久的英国远东军司令是空军上将罗伯特·布鲁克-波帕姆爵士(Air ChiefMarshal Sir Robert ),但他的责任和权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联,波帕姆爵士指挥不了直接对伦敦海军负责的远东舰队,也指挥不了新加坡和马来的所有文职人员,他们都仅仅对伦敦的所管部门负责,而伦敦根本没有人理会这个倒霉的爵士。所以直到在得到哥打巴鲁的报告四十几个小时以后日本人的炸弹落在了新加坡,波帕姆爵士才能让伦敦相信这回日本人是真的冲着新加坡来了。

波帕姆手中有几乎 250 架作战飞机,但在开战的第一天就减到了 50 架。波帕姆只好下令禁止皇家空军飞机白天出动和“过时的或者快要过时的”日本飞机对战,荷兰人从爪哇派了 22 架飞机来帮场,但荷兰飞行员没有受过夜间轰炸的训练,来了等于白给。所以 Z 舰队得不到空中掩护。

是“见敌必战”是皇家海军的信条,现在不是见敌了,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不,已经打进了家,“没有空中掩护”是不能作为避不出战的借口的。虽然没有空中掩护,但是日本飞机性能恶劣,南海云层又低,热带暴风雨频繁,估计也不会受到来自空中的袭击,最多有两架日本飞机来骚扰一下。

菲利普斯将军带着 Z 舰队,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以及伊莱科特拉号、快速号、特内多斯号和吸血鬼号 4 艘驱逐舰就出发了。

菲利普斯想的太简单了,虽然日本海军当时的主要作战对象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但并没有把英国舰队完全置之度外。

日本人预计到了在马来作战中可能会遇到以新加坡为基地的英国水面舰艇的攻击,在南中国海布置了非常严密的监视网络。而且从 6 日晚上开始,水雷敷设舰辰宫丸号就在马来半岛东南的阿南巴斯群岛以西一共布下了 456 颗水雷来阻止英国舰队北上。

菲利普斯绝非废物,他预想到了这点。他没有从新加坡出港以后直接北上,而是一直往东绕过了阿南巴斯群岛,使辰宫丸的努力成了无用功。但是在前面等着他的还有第四,第五潜水战队。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1-06 10:11

(一百零二)日本很注意新加坡英国远东舰队的动向,8 日下午和 9 日上午都派出过侦察机去新加坡侦察,回来的报告都是“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四艘停泊在港内”,日本军队的判断是弱小的英国舰队正在采取“fleet in being”的战略,因此计划出动已经前进到了西贡(现越南的胡志明市)及其周围的土龙木和朔庄等空军基地的第 22 航空战队的原来驻扎在元山,美幌和鹿屋的九六式和一式陆攻机在 9 日夜晚轰炸新加坡。

可是下午 15:15 分,第五潜水舰队的伊-65 号潜水艇发来了“发现敌反击型战列舰两艘”的电报。南遣舰队旗舰鸟海上的小泽治三郎中将当时就被雷了个外焦里嫩:这到底该相信谁啊?立即让伊-65 重新确认,可是伊-65 的报告是:“没了,找不到了”。

小泽只好让人赶紧把航空照相冲洗出来仔细看,一看才知道所谓停泊在新加坡的“两艘战列舰”,其实只是两艘大型商船,被眼神不太好使的日本侦察机飞行员们看成战列舰了,看来潜水艇的报告比较可信。伊-65 是第五潜水战队第 30 潜水队的司令潜水艇,上面不但有舰长,还有个司令寺冈正雄大佐。本来艇上的哨戒长的判读是一群驱逐舰,可寺冈大佐从桅杆的形状认出了是反击号战列舰,另外的一艘寺冈也不认识,于是就报告成“反击型两艘”。

小泽傻了,新加坡没有两艘反击型战列舰,还有一艘应该是最新式的乔治五世国王级的“威尔士亲王号”,满载排水量 43,786 吨,主炮是 14 英寸(35.6 公分)四联装炮塔两座,双联装一座共计 10 门,小泽的南遣舰队旗舰鸟海是12,986 吨的巡洋舰,主炮是 20 公分双联装炮塔五座 10 门,这不用打结果已经出来了。

小泽一边让马来沿岸的运输船团紧急先逃进暹罗湾避难,

一边赶紧通知负责负责南海整体支援的第二舰队司令长官,

现在远在西贡的近藤信竹中将。近藤又能怎么样?他手下

的金刚和榛名虽然号称满载排水量也有 35,000 吨,也算

有8门14英寸主炮,可这两艘舰都是1911年开始动工,舰龄快 30 年的爷爷辈军舰了,早在加藤友三郎搞八六舰队

的时候就要淘汰的,那个排水量是三次改造后改造出来的,和威尔士亲王号去对掐,除了指望菲利普斯中将是原来的罗杰斯特温斯基中将转世投胎,否则就是白给。

当时大和级战列舰还在建造之中,全部日本海军能和威尔士亲王号抗衡的就只有长门和陆奥,而长门和陆奥被山本五十六大将收藏在日本内地,指望那天和美国对轰,现在可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什么南进,才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

这时的小泽治三郎和近藤信竹可以说是悲壮了。近藤决定西贡附近的所有能够进行鱼雷攻击的飞机立即全部起飞去攻击 Z 舰队,距离较近的小泽治三郎先主动争取进行日本海军擅长的夜战,同时近藤率第二舰队主力迅速南下,10 日白天和 Z 舰队炮战,虽说是两舰对一舰,英国人取胜的概率在 60%以上,但据说日本人炮打的准,万一天照大神开眼,也不一定大家统统被撕拉撕拉。

现在就准备上撕拉场。

但是南海的天气多变,热带暴风雨(SQUALL)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像青纱帐一样。抓住了的军舰,一转眼就没了。

伊-65 已经锁定了的英国舰队就是一场热带暴风雨给弄丢了的。现在到哪儿去找?19:45 分,元山航空队打道回府了,但在 20:10 分,从美幌航空队的飞机上传来了“发现敌舰”

的电报,顿时所有的飞机都一窝蜂地往那儿赶,美幌航空

队也首先打出照明弹,别让英国鬼畜再跑了。

这时候出现了明码电讯:“照明弹下面是我,海军中将小泽治三郎”,天哪,差点把中将都给剿了。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打,只好收兵回营,等明天天亮了再说。

到了 10 日 03:41,从第四潜水战队所属的伊-58 潜艇发来了一封更莫名其妙的电报:“发现敌主力舰队南下,我发射五枚鱼雷均未命中,失去目标。”英国战列舰怎么又会南下了呢?原来前一天晚上 16:30左右,Z 舰队发现三架飞机,菲利普斯中将肯定了这是日本飞机,因为英国飞机在白天是不会出来的。

但是很不巧,这三架飞机还真是英国飞机。菲利普斯不知道,以为让日本人发现了,奇袭也就无法成功了,于是就打消去进攻宋卡的日本船队的念头,预备打道回府,正好 08:20 分新加坡也发来电报说日军在关丹登陆,希望他们去支援,伊-58 所发现的反击号正是在赶往关丹的路上。五枚鱼雷虽然全部落空,但反击号也不知道。

这时候日军的水面舰艇已经追不上 Z 舰队了,要打击英国舰队就只有靠航空兵了,04:55 分,元山航空队派出九架九六式陆攻机,接着又派出两架侦察机在整个南海搜索,

10:15 分,三号搜索机上的帆足正音少尉发现了 Z 舰队:“北纬4度,东经103度55分,方向60度”,像日俄战争的日本海大海战一样,帆足就开始了实况转播。

11:13 分,从土龙木基地的美幌航空队第五中队的抱着两枚 250 公斤炸弹的八架飞机赶到,11:34 分,西贡基地的元山航空队的第一第二两个中队 15 架飞机(一架途中发生故障返回基地)抱着鱼雷也来了,11:57 分美幌第八中队八架鱼雷机赶到,12:20 朔庄基地的鹿屋第一第二第三中队26 架一式陆攻带着鱼雷赶到。

这 57 架飞机就绕着威尔士王子号和反击号进行了狂轰滥炸,英国战列舰上的对空火力并不弱,威尔士王子号装备有六组英国军舰特有的 1.5 英寸八联装砰砰炮(POM-POM,多管防空炮),反击号也有三组,这种砰砰炮每组每分钟能发射4000 发炮弹,加上高射炮,高射机枪,看起来似乎织起了一层稠密的防空弹网,但在这些越洋爆击的老手面前,没有了战斗机掩护的战列舰就是一条躺在案板上任人宰割的死鱼而已。

就在这种已经遭到大量敌机攻击的时候,菲利普斯中将还遵守着无线静默的指示没有向新加坡求援,也可能是太知道新加坡的窘境了,知道求援也没用。 11:50,反击号舰长威廉·特南上校打破了无线静默,向新加坡英国远东军求援:“我舰遭到持续攻击”。12:23 分,被 250 公斤炸弹一枚,鱼雷五枚击中的反击号沉没。

12:33 分,最后的攻击队,美幌第六,第七两中队 17 架飞机吊着 500 公斤炸弹又来了。已经被六枚鱼雷先后命中要害,速度降到只有六节的威尔士亲王又被一颗炸弹击中弹药库引起大爆炸,就这样威尔士王子号还在海上漂了大约 30 分钟,最后沉没是 13:20 分。

两舰合计军官 179 名,下士官水兵 2742 名,战死军官 47名,下士官和水兵 793 名。反击号舰长获救,威尔士亲王号舰长里奇上校死亡,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送走了官兵以后和威尔斯亲王号共存亡。

死亡人数不多的原因是日本飞机没有攻击驱逐舰,也没有妨碍驱逐舰的救助工作。

而日本海军的损失是被击落三架作战飞机,两架侦察机,一架飞机发生着陆事故,三十架飞机中弹受伤。

第二天一早,邱吉尔在床上接到了第一海军卿达德雷·庞德爵士的电话报告:“我不得不向您报告,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沉了,菲利普斯死了,他们是被日本飞机炸沉的”。

在确认事实无误以后,海军出身的丘吉尔放下电话,流下了眼泪。七大洋的霸主,日不落的帝国,可是作为现在这一切的最后保证和后盾的皇家海军的最优秀的战舰居然被一个鼻屎样的国家的海军给击沉了。对大英帝国的首相来说,这不是一艘战舰的沉没,这是大英帝国海权的沉没。

丘吉尔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在整个战争中,我从来没有受到那次那样的震惊,……,现在除了急着赶回加利福尼亚去的珍珠港残存者以外,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已经没有了美国或者英国的军舰,日本人现在是这片广阔水域的主人,而我们是那么虚弱,那么无遮无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丘吉尔的文学语言有其夸张的一面,其实这场马来海战暴露出来了日本海军的实质性问题,但日本人自己能不能看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1-07 12:08

(一百零三)在珍珠港,日本人证明了只用飞机就可以全歼一支睡着了的舰队,在马来的关丹沿海,日本人又证明了只用飞机还可以全歼一支活动着的舰队。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然而日本人并不知道他们发现了很重要的东西。

谁要是以为巨舰大炮,建队决战主义者在珍珠港和马来的胜利面前会偃旗息鼓就错了。那帮大嘴老爷,怎么说怎么都有理,首先珍珠港是偷袭,那个不能算飞机能打过战列舰。

并非偷袭的马来呢?那是两艘光膀子战列舰,没有飞机护航,也不能算。巨舰大炮,没有说不要航空母舰啊,但最重要的还是战列舰嘛。用先帝爷的话来说就是战列舰是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

这么胡扯下来马来海战的重要教训根本就没人敢说了,说了会捅马蜂窝,死的很惨。但就是不说那事情还是存在的。

12 月 9 日晚上有两位日本海军中将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准备带队去玉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和战后一直有人在问的:“12 月 8 日日本人能不能在珍珠港登陆?为什么不登陆”是一个问题。

必须说明,除了少数几个疯子之外,作为整体的日本海军并不想主动找美国对掐,所谓第一假想敌之类的说辞,只不过是用来骗取预算的手段。而现在日本海军所处的境地是为了石油不得不和美国人对掐,首先是石油,然后才是美国。

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准备和美国打一场全面战争,从来就没有任何人考虑过占领珍珠港这个问题,哪怕是光活动活动心眼。

其次,不能把在时间顺序上以后发生的事实作为以前制定计划的前提。如果1941年12月8日日本陆军的运输船团也到达了南云舰队的待机地点的话,那么日本陆军在珍珠港登陆的可行性不说 100%,起码也有 80%。登陆不会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像日本人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占领珍珠港一样,美国人也从来没有人想过有人会来占领珍珠港。

可是,12月8日是不可变更的,第一是12月8日是星期天,第二12月8日是农历10月20,下弦月,清晨时月亮还在西面,便于飞机起飞。12 月 8 日不能进行攻击的话,就要推迟到1942年1月4日。一个月以后的国际局势和珍珠港防守态势谁都不知道,所以没人敢于在开战已定的前提下再延期一个月,这就是参谋次长塚田攻在 11 月 1 日的政府大本营联络会议上先后对东乡茂德外务大臣,贺屋兴宣大藏大臣,东条英机总理大臣和岛田繁太郎海军大臣四次明确地说出“不行”的原因。机动部队离开单冠湾是 11 月 26 日,如果带上大量的低速运输舰只还能不能那么隐秘地航海到待机地点先不说,找不出那么多运输船只,就算有船,哪怕更低速点都行。再退一步,就算天照大神开眼,精神原子弹顶用,划了小舢板照样飘洋过海打鬼畜,船上准备装什么?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海陆军这时候都用到哪里去了。

就算能运输也找不到需要的师团呢?这次陆军拿出了 11个精锐师团 22 万人组成南方总军来帮助海军打南洋,抽调的兵力中包括近卫师团,第二,第四,第五,第十六,第十八这六个老资格超精锐师团,再从国内或大陆战场抽兵就很危险了。和国府军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息过,蒋介石从来就不肯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谈判,太平洋战争一旦爆发就更加不可能接受日本人的条件了,苏联人也随时都有可能动作,哪里还抽得出来一个到两个精锐师团?而日本海军的兵力分配计划前文已有,除了联合舰队中枢的第二舰队以外其他所有船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不够用的,没有船能够富余的地方。进攻马来之前,陆军参谋辻政信经过再三调查认为应该增加泰马边界上的哥打巴鲁为登陆点,可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运兵船,最后抽调了进攻菲律宾的第 14 军用的几条船,顿时后来在进攻菲律宾就受阻。所谓大日本帝国就是处在这么一个捉襟见肘的尴尬地位,为了得到它所想要的石油就已经周转不过来了,如果要准备在瓦胡岛登陆,一个和两个师团的兵力如何运输法?那支停系在国内的第一舰队呢?为什么就不能用来哪怕运一下兵?那么多战列舰,犄角旮旯塞一下就能运上几万人,为什么不用?首先从政治上来说,那是准备用来和美国的战略决战用的舰队,谁也不能胡乱转用,出了事可不是玩的,其次,除了这次和机动部队一起行动的比叡,雾岛,第二舰队的金刚,榛名这四艘经过改装的高速战列舰速度在 30 以上,能够赶上航空母舰之外。其他的战列舰,包括还没有服役的大和,武藏在内全是原教旨主义的战列舰——速度全在 30 以下,从一开始的设计思想就是舰队以他们为中心活动的。现在如果要他们绕着航空母舰转,首先物理条件就无法满足,更不要说日本人还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老牌贵族战列舰要去绕着新来的暴发户航空母舰转了。

这样一支面临着舰只不足,后勤不足,运力不足,战略不足而胡乱上了赌台的日本海军,在战争一开始就面临了窘境,幸好这时还有一支在大陆战场上取得了丰富作战经验的老鸟航空兵部队能够加以掩盖才没有使事态更加扩展,但是事态的被掩盖也正好使得日本海军变得更加盲目。马来海战的结果开拓了世界海军军界的视野,但却使得日本海军更加盲目,联合舰队的用兵计划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两个中将险些挂掉这点在一片凯歌的当时没有引起任何注意。这时候没有人去计算巨舰大炮海战的物理规律,大家只看到两艘英国战列舰在关丹沿海沉没,却没有人想到南遣舰队和第二舰队本来是应该在这两艘战列舰的大炮下全军覆没的。而炸沉这两艘战列舰的航空兵们还是仅仅被放在了辅助的地位,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注意。

马来海战暴露出来的问题实际上说明了日本海军战略战术和战斗方式的落后,这种从日本民族的思维方法中脱胎出来的战争观甚至就在看起来异常顺利的开战初期也照样到处存在,演出一例又一例同样的事例。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1-08 09:17

(一百零四)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为了石油,石油在哪里?当时日本看中的是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油田,又叫巴邻旁(PALEMBANG)油田,当时的巨港油田是亚洲最大的油田,年产石油 470 万吨。而 1939 年日本全年的石油消费量只是 495 万吨,只要有了这块油田就够日本用了,从石油的观点看来,这是日本南进的重点。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