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南进的终点。
所以日本人没有指望最后攻占爪哇,苏门答腊时还会像奇袭珍珠港,登陆马来那么顺利,也没有指望所有指挥官都会像菲律宾的麦克阿瑟那样在听到敌军杀到时整整九个小时被吓得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所以开战前大本营预计发起攻占荷属东印度战役要到 1942 年 5 月以后,但是日军在进攻新加坡是非常顺利,因此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就提前了两个月进行。
1941年1月1月20日,参谋本部就向第16军发布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命令。16 军司令官,陆大 28 期首席的今村均中将对将要面对的近 10 万英荷军队倒没有怎么担心,因为 16 军下属的三个师团都是精锐师团,第二师团自不要说,看序号就知道这是原来由镇台改过来的老牌师团之一,第 38师团是为了广东作战特地编成的沼泽地作战师团,特别适应爪哇的地形,至于第 48 师团不要看他编号不在前面,其实历史是很悠久的,他的前身是台湾军,首任司令官是明石元二郎,后来以台湾混成旅团的名义参加侵占海南岛以后在海南岛上接受机械化换装,和第五师团一起是日本陆军仅有的两个机械化师团之一,专门用来打南洋的。编入第 16 军以前在本间雅晴的第 14 军里和麦克阿瑟刚刚对掐过。
但是今村均有两点心里没底,第一是打爪哇和苏门答腊没有办法偷袭或突袭,对手有准备。如果对手发现大事不妙把巨港油田给破坏了那就万事休矣,第二是荷属东印度聚集了一大堆万国联合杂牌海军,从上海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逃出来的英国,美国军舰和原来就在本地的荷兰海军加上来增援帮场的澳大利亚海军全在这儿了,不管原来的战斗力怎样,可是现在他们实在是再无处可退了,俗话说穷鼠啮猫,而且面对的都不是一只什么了不起的猫,负责支援的第三舰队是刚从菲律宾战场转过来的,人困马乏不说,就那第三舰队的实力瞒得了别人瞒不了和山本五十六交情非浅的今村均,因为这俩是赌台上的哥儿们。
今村均在出发以前对全军的训令是:“我会冲在第一线,如果本司令官淹死在海里,师团长接任本司令官指挥,如果师团长淹死在海里,本司令官就是师团长”,反复说到淹死,说明今村均对海军的掩护支援很不放心。
第一个问题被陆海军用空降作战的方法解决了,1942 年2 月 24 日,329 名日本陆军伞兵在巨港机场附近空降,虽然整个作战说出来没多少亮点,出发之前空降部队就出了火灾事故,弄得只有一半人能参加,跳下来以后又找不到枪炮,不少人挥着一把王八盒子就往前冲。不过就这样也把几乎从来就没打过仗,也没有准备过打仗的荷兰兵给吓撒了鸭子。
除了放了一把很快就被日本人救了的火之外,连当初计划好了的油田炼油厂破坏计划也没有来得及执行,甚至所有的图纸都整整齐齐地落到了日本石油部队手里。现在有了巨港油田和炼油厂里,加上前一年 12 月 16 日就已经占领了的文莱,还有波罗州,爪哇,这么说,那一片地方就是浮在石油上的群岛,大日本帝国的石油已经多的溢出来了。
传媒各报都在头条位置报道了这条好消息,困扰日本帝国的最大问题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英勇的“空挺部队”是多么多么地伟大,可是参谋本部这一手把军令部气得吐了血。
其实 1 月 11 日,海军在希伯利斯岛就实行了空降,横须贺第一特别陆战队的 334 人就在堀内丰秋中佐的带领下占领了万鸦老(Manado)机场,可是参谋本部要求海军先不要发表,理由是会引起荷兰殖民当局的警觉,对计划中的陆军空降作战不利。因此陆海军达成协定,等陆军在巨港空降成功以后一起发表。但是巨港空降作战成功以后陆军急吼吼地自己发表了捷报,把海军给忘了。
第二个问题还真成了问题,在荷属东印度的万国联合杂牌海军的组成是在荷兰海军少将卡勒尔·多尔曼(KarelDoorman)指挥下的两艘重型巡洋舰(英国的埃克塞塔号和美国的休斯敦号)三艘轻型巡洋舰(荷兰的路特号和爪哇号,澳大利亚的佩斯号)和美国的五艘驱逐舰,英国三艘,荷兰两艘共计 10 艘。日本第三舰队的护卫力量是在旗舰轻型巡洋舰那珂号率领下的第四水雷战队所属第九驱逐队(朝云,峰云)和第二驱逐队(村雨,五月雨,春雨,夕立),司令官西村祥治少将。第五战队司令官高木武雄少将指挥下的重型巡洋舰那智,羽黑和直属驱逐舰山风,江风以及第七驱逐队第一小队(潮,涟)。加上赶来增援的第二水雷战队一部分,司令官田中赖三少将,旗舰轻型巡洋舰神通,第 16 驱逐队(雪风,时津风,天津风,初风)。共计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两艘,驱逐舰 14 艘。田中赖三是海兵 41 期,而高木和西村都是海兵 39 期,但因为高木的吊床号是 17 号,所以三个少将中以高木为先任,是总司令官。
日本舰队在驱逐舰的数目上占优势,但是要掩护 10 艘运输船只,所以说双方舰队力量基本上旗鼓相当,这是日本海军能抽出来的最大数目的舰只了。还是和马来海战时候的情形一样,日本海军从来没有想过会产生这么大的泡沫,力量已经无法呼应过来了。
但万国联合杂牌海军的问题在于太杂了,虽然大家都没有退路,都同仇敌忾,都富有斗志,但是到底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并且还是临时凑起来的舰队,各国的军制,战斗方法都不一样,又从来没有一起训练或者演习过,几乎无法指挥。
比如说多尔曼少将要向美国军舰下达命令,必须先向驻旗舰的美军联络员递交命令书,联络员将命令书发回休斯敦号巡洋舰上,休斯敦再用无线电话指挥四艘驱逐舰。向英国,澳大利亚军舰下达指挥命令也是采取同样方法,为了节省时间命令书只能写的非常简短,这样一来接到命令的一方往往都无法领会文字含义,更不要说能够主动配合了。
但就是和一支山寨到如此地步的万国杂牌军作战,日本海军居然花了 46 个小时几乎整整两天,,双方加起来都不满 10艘巡洋舰的屁大的海战,居然在用时上打进了全太平洋战争的前几名。这固然可以说明同盟国舰队一方作战意志之坚强,同时也可以说明日本海军作战之拙劣,指挥之无能。
这就是被称作“爪哇海海战”,也称为“泗水湾海战”的海上大混战。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1-09 10:13 浩瀚的大洋是赌
场(一百零五)
负责爪哇海防御的万国联合杂牌军是在 2 月 27 日 02:27 分得知日本船队已经到达巴伟安岛附近,离泗水市只有 90海里了的。这个警报有点像“狼来了”的寓言,因为多尔曼少将在 25 日,26 日都得到过同样的警报,结果是虚惊一场,弄得四国海军全都精疲力尽。
(荷兰海军少将卡勒尔·多尔曼,现在荷兰海军还有好几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舰艇来纪念这位英雄的海军将领)但是就算是在虚惊一场也要出击,因为日本人肯定要来,而且已经来了,已经在北面的加里曼丹岛和西面的苏门答腊岛上登了陆,到爪哇来也就是这两天了,多尔曼再一次启动复杂的通讯程序,纠集了万国杂牌们一起起锚登程。
高木舰队虽然不比多尔曼舰队在数量上占据多大优势,但高木有三架侦察机。多尔曼虽然也有水上侦察机,但为了准备开战以后在空中支援,多尔曼命令把水上飞机拖上岸,挂上炸弹准备当轰炸机用,所以舰队本身就成了盲人,多尔曼本人认为这一带海面是他们家门口,没有侦察机照样不会放跑日本人。出海溜达了一圈没发现异常,多尔曼以为这次又是在误传,带着人马又要回去。
但这次不是误传,确实是高木舰队掩护着 16 军军部和第48 师团来了。11:50 分,高木接到了侦察飞机的报告,在泗水以西 60 海里处发现敌舰队主力。14:25 分和 14:55 分侦察机两次发来敌舰队正在回泗水港的电报,西村祥治少将命令运输团队方向不变,自己做好鱼雷攻击准备以后直接朝着泗水就准备去抄人家的老窝了。
正好 15:00 侦察机又发来报告说敌舰队没有进港,又掉头朝日本船队开过来了,这时所有日本作战舰只俱全,17:38 分高木还起飞了四架水上飞机来观察弹着点,从 1905 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海军四十年来就要第一次打海战了。
这几位海兵海大出来的号称是世界第三大海军的海军将领是怎么迎敌呢?17:45 分开始双方开始交火,这时两舰队之间距离是 25,520 米,因为有弹着点观测机这种先进武器,日本所有舰艇始终很准确地保持着和同盟国舰队 25,000 左右的距离。直到 18:04 分西村的第四水雷战队冲到整个舰队的前列,将这个距离缩短到 15,000 米向同盟国巡洋舰发射了 27 枚所谓当时最先进的“秘密兵器”93 式鱼雷,第二水雷战队的神通也在 16:00 分左右发射过四枚鱼
雷。当时看着一股股水柱冲天而起,但是海面平静了下来
以后发现无一击中。
这次战斗在 18:22 分由于同盟国舰队退却而结束,高木本来认为对方巡洋舰占了优势,白天打日本人占不到便宜,想天黑以后用鱼雷来进行夜战,但此时运输船队已经接近,再不解决掉多尔曼舰队就会使运输船队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于是硬着头皮在 18:33 分又下达了“全军突击”的命令。
还是西村祥治的第四水雷战队冲在了前面,第九驱逐队甚至把距离缩短到了 6000 米,和对方驱逐舰打起了炮战,结果一艘英国驱逐舰被击沉。
这时候高木司令官不知道怎么想起教科书上的“丁字战法”来了,想方设法要摆丁字,但多尔曼就不让他摆,结果两舰队是隔着 26,000 米在平行往西。18:37 分,羽黑的一发八英寸炮弹正好击中英国的埃格塞塔号巡洋舰,引起锅炉爆炸,同盟国舰队的阵型也乱了套,一不当心,18:45 分荷兰驱逐舰科特内尔又中了一枚鱼雷,没了。
这是日本舰队趁乱而上的好时机,可是高木司令官认为再往南追击就会进入荷兰舰队的守备区域,太危险,20:05 分挂起了撤出战斗的信号,而当天当地的日落是 19:50。
多尔曼舰队中唯一的一艘装备了雷达设备的埃格塞塔受了伤在荷兰驱逐舰维特将军号的保护下只好于 28 日 00: 30 分返回泗水港,为了争取时间,多尔曼命令这时补充完燃料的四艘美国驱逐舰作出突围前往澳大利亚的姿势以引开日军舰队。
而美国驱逐舰队冒着生命危险冲到第五战队面前打完了所有鱼雷以后也没发现第五战队有任何表示。这是因为太平洋战争开战当时的美国鱼雷品质极为恶劣,根本就不能作为一种海军兵器来使用,加上当时双方的距离有 9,000 米,也就是美国鱼雷的射程,打不到是很理所当然的,这样日本人也不知道有美国人正在打他们的小算盘。
美国人打了半天小算盘才发现日本人根本就没有往眼皮里夹他们,一气之下,真的拔腿去了澳大利亚。
这边的多尔曼司令眼睁睁看着美国人真的往澳大利亚去了日本人还是在前面迷糊,其实这时候多尔曼完全可以乘机突围前往澳大利亚,但多尔曼没有这么做,责任心使他带领着已经疲劳不堪而且伤痕累累的万国杂牌舰队再次出港前去寻找日本运输船队。
没有人告诉多尔曼发生了什么以及正在发生什么,多尔曼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推测去避开日本舰队而寻找日本运输船队,他判断日本运输船队应该已经到达或靠近了爪哇海岸,于是他顺着海岸往西搜索,但这时英国驱逐舰木星号又撞上了前一天同盟国舰队自己附设的水雷而沉没,四艘没有了驱逐舰的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巡洋舰还是无视海战的禁忌继续寻找着日本的运输船队。
00:33 第五战队发现了这四艘没有驱逐舰伴随的巡洋舰,双方挂起了照明弹开始了对射,00:53 分那智发射的八枚鱼雷和羽黑发射的四枚鱼雷终于击中了路德号和爪哇号,多尔曼少将拒绝弃舰逃生:“我放弃过突围的机会”,与旗舰路德号共存亡。所以现在荷兰皇家海军里有好几艘以多尔曼将军命名的军舰。
澳大利亚轻型巡洋舰佩斯号舰长维克托·沃勒上校指挥着佩斯号和休斯敦号还在继续搜寻日本船队。最后终于在 3月 1 日 00:00 左右在八达威(Batavia,雅加达的原名)湾找到了日本运输船队,向日本船队开始了最后的攻击。
今村均大将的回忆是这样的:“从来没有看过海战,更不要说海上夜战了,只觉得像礼花大会一样非常好看。但是怎么看怎么有点我方舰队再往后撤,而敌方舰队在前进的感觉。
为了打消我的顾虑,运输舰的大佐舰长对我说起了大日本帝国海军的辉煌,正在这时,突然一声巨响,大佐说‘长官,看来我们被鱼雷击中了’,而我正努力企图回忆起小学里学的有关如何游泳的要领”。
为了石油而跑到爪哇去的第 16 军司令官今村均大将是浑身沾满了重油在海里漂了三小时以后终于游上爪哇岛的。
谁让他开口就是“如果司令官落了水”。
第二天,海军派人为了没有保护好陆军来向大将赔罪,而直到战后今村均才从海军互相揭老底的回忆录中得知他不是被休斯敦号送到海里去的。
事实真相是:栗田健男少将带了包括重型巡洋舰最上和三偎的第七战队前来增援,三偎发射的鱼雷从休斯敦号船底穿过,一下子击中了四艘日本运输舰,其中就包括第 16 军司令部所在的佐仓丸。
休斯敦号和佩斯号于 00:33 分被击沉,休斯敦号舰长阿尔伯特·卢克斯上校和军舰共存亡,除了舰长和伤兵之外,和军舰共存亡的还有一位生性平和,被人称为“佛爷”的中国人炊事兵。佛爷对劝他离舰的人说:“舰长死了,军舰死了,佛爷也要死了”,微笑着点了最后一根香烟向战友们挥手:“GOOD BAY”。
受了伤的英国巡洋舰埃克塞塔在泗水港剩下的英国驱逐舰恩坎特号,荷兰驱逐舰维特将军号和一直在港内维修的美国驱逐舰珀佩号的伴随下想穿过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被日本海军发现,埃克塞塔和珀佩号被击沉,维特将军号被俘。
到达澳大利亚的同盟国舰艇就只有四艘美国驱逐舰。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1-12 07:52
(一百零六)泗水海战或者爪哇海海战的结果确实是日本海军完全胜利。
但是在这场被人称为是一次大战的日德兰海战以后唯一的一次大型海战中,三十年来成天在做着巨舰大炮对轰迷梦的日本海军交上来的试卷到底如何呢?首先在海战中日本海军命中率之低令人目瞪口呆,第五战队的两艘重型巡洋舰那智和羽黑各带有 2,000 发八英寸炮弹和 24 枚鱼雷,战斗结束时那智还剩 70 发炮弹,四枚鱼雷,羽黑还剩 90 发炮弹,四枚鱼雷。几乎弹尽,但是多尔曼舰队被全部第五战队击中的只有三枚鱼雷和四发炮弹。四发炮弹中还有三发是哑弹,只有击中埃克塞塔锅炉房的那一发炸响了。后来击沉埃克塞塔时,光重型需巡洋舰妙高就打出 1171发主炮炮弹。整个作战,日本海军总共发射鱼雷 188 枚,击中目标的只有 4 枚。命中率勉强高于 2%。
在这场海战中日本海军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 93 式纯氧鱼雷。93 式鱼雷是日本最先进的所谓纯氧式鱼雷的第一款,具有射程长,没有气泡轨迹从而机密性好等优点。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唯一始终胜过美国的武器就是鱼雷,但是在这次海战及其以后的战斗中鱼雷的战果怎么会这么差?
首先是当时的日本鱼雷在性能上就有问题。研究开发 93式鱼雷时舰艇在发射时的速度都低于 30 节,而战斗现场舰艇在发射时的速度都在 34 节左右,谁也不知道这种鱼雷当时装备的导航陀螺仪无法忍受 34 节的高速,不少鱼雷刚打出去导航仪就已经震坏了,于是就满海面乱跑。还正好大家对鱼雷设定深度时都设定在对驱逐舰,深度标尺就浅了,赶上当时引信还有过于敏感的问题,海面有了风浪,水压一变鱼雷自己就炸了。
这就是日本海军在训练和兵器开发式上各自闭门造车的结果。再有日本海军过分强调鱼雷的射程也很可笑,鱼雷本身就是近战武器,过大射程本身就没有必要。比如 93 式鱼雷在36 节速度时的射程是 40,000 米,可是当时就是没有人想到36 节速度跑完全射程需要 40 分钟,没有目标引导系统的鱼雷怎么可能集中目标。即使是面对完全静止的目标,海流的变化和瞄准时的误差也使得命中变为完全不可能。
爪哇海战中大部分鱼雷都是在 10,000 米以上发射的,这样无法命中目标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实战中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射程,如果在 5,000 米的射程上以 46 节的最大速度发射,到达目标的时间是大约三分钟,加上扇形多枚发射技术,对手就是要躲避也变得十分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率。
但是日本海军的巨舰大炮作战哲学就导致诞生了这种莫名其妙的兵器和兵器的使用方法。日本民族思维方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容易过度夸张事物的一个方面,当然可能这个
方面在事实上确实也非常重要,然后把这个方面推广到所
有地方,再提高到政治高度,使得没有人能够反对这个结
论。最后自己被这个结论逼上死路。
比如,这种莫名其妙的鱼雷就是出于对于巨舰大炮的盲目崇拜。之所以需要巨舰大炮,就是能够在对手所够不到的地方轻轻松松地狠狠打击对方,所以需要大炮的口径,这样才有射程,所以需要巨舰,因为巨舰才能容纳下更多的更大口径的大炮。
这种理论再扩展就是“远距离战法”(OUTRANGETACTIC),这种技术含量很高,但几乎完全没有实用性的鱼雷到现在还只是这种“远距离战法”在兵器上的最初体现,将来还会逐步充实提高,完善到一个极为不可思议的地步。
应该指出,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的鱼雷战果都很贫乏,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远距离战法的指导思想,从现在就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
海战结束后,高木武雄和田中赖三受到海军上下一致指责,说他们缺乏战意。这种指责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二位莫名其妙始终和多尔曼舰队保持了 23,000 米以上的距离,而始终不敢和那支根本就配合不起来的杂牌舰队展开近战。高木甚至还异想天开地要在 20,000 米以上的距离上摆丁字战法,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丁字战法所需要的距离。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对打,这么低的命中率也是没什么希奇。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参战舰只数目几乎只相当于甲午海战,大大少于日本海大海战的战斗居然会打上两天,如果不是多尔曼少将坚决的战斗意志,同盟国舰队早就能逃之夭夭,事实上四艘美国驱逐舰就已经逃了出去。
这也是长期的巨舰大炮的风气熏陶,使人怀疑远距离战法是不是已经甚至渗透进了日本海军的血液,成为了遗传因子的一部分。
从日俄战争以后到太平洋战争之间的三十五年对于日本海军是和平的三十五年,虽然在伊集院五郎“月月火水木金金”的口号下面,日本海军没有放弃过训练,而且看起来训练强度还很大。但是三十五年确实是一段太长的时间,日本海军中将以下的军官其实除了从书本和讲堂上得来的知识之外根本就不知道战争,本来是为了作战而进行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为了训练而在训练。
陆军军官从陆军大学校毕业以后,起码大佐军衔是能够得到保证的,而海军大学校的毕业身份并不能一定保证晋升到海军大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说海军不是学历决定一切,而是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海军容易发生事故。
和平时没有什么事故概念的陆军不同,海军主官所负责的都是极其昂贵的军舰等重型武器,就是一艘小炮艇也比坦克要贵重多了。因此海军军官晋升的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出没有出过事故。沉船,翻船当然是事故,撞了别的军舰或码头什么的也是事故。一旦出了事故,在海军的前途就没有了。
为了不出事故,在平时的训练时也是尽量找安全,能把握住不出事故的训练课目和方法,长期而往,这种训练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海军的绝对训练时间大大长于美国海军,这就是日本海军老是在心理上有一种起码日本海军在水面舰艇方面的训练程度比美国海军好的自负。其实这完全是一种由于对美军的训练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美国海军讲究的不是训练的时间而是训练的质量,对实战的可能贡献。1921 年公牛哈尔西还是少校驱逐舰队司令时,在一次演习时就指挥六艘驱逐舰对四艘战列舰一阵猛打,使得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和田纳西受到重创,不得不进船坞大修,“公牛在一天里就让联邦政府付出了 150 万美元”。
这在日本海军就算特大事故了。哈尔西如果是日本海军军官,不要说继续加官进爵,肯定当时就会被编入预备役。
日本海军的这种没有根据的自负最后是在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海军鱼雷艇的表现所彻底粉碎的。参加爪哇海战的三位日本海军少将中表现比较好一点的西村在莱特海战中看到呼啸而来,冲到咫尺面前才发射鱼雷,结束以后又飞速呼啸而去的美国鱼雷艇也不得不说:“虽然是敌人,但美国鱼雷艇才是真正在玩鱼雷”。
日本人对于训练的理解,来得太晚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1-13 08:46
(一百零七)
二十七.中途岛真的仅仅是偶然?当时的日本海军也不可能理解,因为当时正是全线高奏凯歌,谁要是去纠缠那些个小问题就是分不清楚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是看不见大好形势,是长英美鬼畜的志气,灭皇军自己的威风,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再加上这几个问题确实在当时没有构成严重后果,还是被以后的胜利全部掩盖了下来。无论如何问题总归是问题,但 1941 年的日本海军已经不是日俄战争时期为了一次夜袭不果而撤换全部驱逐舰长和鱼雷艇长的日本海军了,现在他们只看到了胜利。
确实是大胜利。从开战开始光被日军俘虏的英美军队就有25 万人,被日军击沉的各类舰艇 115 艘,击伤 91 艘,光被日本海军击落的飞机就达 461 架,在地面上被炸毁的飞机达到1076 架之多。而发动偷袭的日本方面呢?人员损失是死 7,000,伤 14,000 左右。陆军损失飞机 440 架,海军损失 122架,各种小型舰艇 27 艘,巡洋舰以上损失为零。
面对着这么伟大的胜利,大本营的气焰万长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些公共场合发表一些乐观言论也是正常的。比如在东京神田的共公讲堂召开的“第二次祝贺大会上”,大本营海军报道课长平出一夫大佐是这样说的:“这样的祝贺大会以后还会有很多,一直到我们在西边的伦敦举行入城式,在东边的纽约举行观舰式的时候才是最后一次。”这种口气很可以理解,问题是就这几句看起来牛气冲天的话恰好暴露了问题之所在:到底是伦敦还是纽约?日本海军,不,日本人到底打算去哪儿?不知道。日本人自己不知道,不知道下一步的去向,和甲午,日俄这两场目标明确的战争不同,太平洋战争就本身没有目标。当时的大本营参谋千早正隆中佐战后为了回答 “太平洋战争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利用其参加了服部机关写战史,能够接触到所有机密资料这一有利条件,才惊异地发现所有的大本营文件里都没有定义过什么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连什么是胜利都不知道的战争如何可能胜利?海军兵学校号称是“世界三大海军学院之一”,但是海兵毕业生们在战后写的回忆录里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海兵到底给学生们教了些什么?”这个问题。
海兵教了作战用的战术,教了怎么策划和进行作战,不管是不是实用,海兵教了作战所需要的一切。但是海兵没有教“为什么要作战”这个问题,就是说海兵教了战略,战术和战务,但并没有教授战争。
如果是一支被文官统制的军队,作战军官不懂战争并不是一个问题,自有文官在把定方向,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国家控制在军人的手里,而这帮军人们不懂什么是战争,把战争和作战混为一谈,不彻底失败才叫见鬼。
他们的先辈,那些把日本军国主义化了的人们,还是懂得什么是战争的。他们知道战争只是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之一,战争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打仗。所以在甲午战争时,日本人能够利用清王朝的昏聩取得了最大的战果,同样在日俄战争时期做出了最大的让步来保证确立已经获得的战果。
其实从日本的角度来考虑,这时候所应该考虑的不是什么往哪个方向进攻或是防守哪个方面的问题。先撇开英美是不是愿意的问题,日本在当时唯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求和了。
这种求和还不是像日俄战争时期那种用胜利垫底尽量地争取好处的城下之盟,而是用胜利掩盖退却,大踏步的退却,用胜利和吐出一切到现在为止的所有战利品,包括满洲,来换取美国对继续供应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保证。
这当然非常不容易,需要极度非常的高瞻远瞩,因为这本身就回到了开战以前外务省提出的 B 案,从常识出发的考虑当然是如果在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的现在还要向美国让步的话也实在太扯淡了,还不如当时就让步呢。但是当时没有选择妥协这条路确实是极大的错误,而现在是挽救这个错误的唯一时机。至于罗斯福是否愿意谈判那是另外一回事,对于日本来说很有试探一下的必要的。明治维新的元老们或许能够做到这一点,当时的日本有没有人能够做到呢?回答是还是有人看出来这一点的,起码陆军海军一家一个。陆军是岩畔豪雄,海军是山本五十六。
笔者在《军国幕僚》中谈到太平洋战争前夕日美交涉时曾经提到过这位被称为“科学家特工”的岩畔豪雄大佐。赴美之前这位从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校走过来的军务局军事课长是最典型的陆军高级军人,东条英机亲信中的亲信之一,后来东条英机成天挂在嘴上的“大东亚共荣圈”就是岩畔豪雄和堀场一雄这两个老牌特工的发明。宪兵出身的东条英机喜欢岩畔豪雄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东条当关东军司令官时岩畔豪雄也在关东军当参谋的经历,而且是因为岩畔大半辈子都在干特工,当过参谋本部第八课,俗称“谋略课”的主任科员,那时的课长就是有名的特务影佐桢昭。跟踪,监听,贩毒,制造伪币,岩畔干什么都是行家,1938 年他还创办了“陆军中野学校”这所极为有名的专门培训特工人员的学校,是日本陆军特工史上的有名人物。
但人是会变的。如果说东条英机刚刚组阁时就琢磨着和美国人开战那也不是事实,能够躲避开战东条还是想躲避的,所以海军的野村吉三郎要陆军派一个人,省得到时候谈成了陆军不认账的时候东条很爽快地就派出了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岩畔豪雄大佐。当时的美国听说日本派来谈判的是职业大特工,特别紧张,找人 24 小时紧密监视,但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反正原来在陆军中央和辻政信,服部卓四郎们比赛谁是高唱南进打到新加坡第一名的岩畔豪雄大佐到了美国以后就变了一个人,说不能和美国开战,绝对打不过美国。到最后岩畔豪雄的努力被松冈洋佑给搅了以后还贼心不死,到处宣传美国人是打不得滴,气的东条英机火星乱冒:“哼,打不得?就要你小子冲在第一线去打”,一脚把岩畔踢出了陆军省,下放到近卫第六联队当联队长。
(1940 年 11 月日美谈判,左起岩畔豪雄,神父德拉特神父,野村吉三郎,沃尔逊主教)当时近卫第六联队隶属近卫师团,于是岩畔豪雄就跟着山下奉文去打新加坡。近卫师团在马来战役中表现一般,很有贪生怕死的嫌疑。战后第九旅团长河村参郎少将战后因乙级战犯的罪名被新加坡军事法庭给绞了这件事一直有人认为是山下奉文在报复近卫师团作战不力。但山下奉文对有天皇罩着的御林军长官的近卫师团长西村琢磨中将无可奈何,只好拿西村手下的河村出气,在攻下新加坡以后给河村委任了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