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 分,隼鹰号又出动了 8 架零战,7 架舰攻;15 分钟后,瑞鹤号上也收集了 5 架零战,6 架舰攻和两架舰爆再次起飞。瑞鹤上的舰攻机这次带的不是鱼雷,而是 800 公斤的航空炸弹,因为鱼雷的兵装和调整需要时间,野元为辉大佐为了节省时间让舰攻机破天荒地扔炸弹,白猫黑猫,只要会抓老鼠就行。

13:10 分,隼鹰号的第二波攻击队找到了大黄蜂,付出了 5 架零战,2 架舰攻的代价,又命中了大黄蜂一枚鱼雷,跟着赶到的瑞鹤号第三波也将一颗 800 公斤炸弹投到了大黄蜂号上。

日本人已经精疲力尽了,可是 13:33 分左右,角田觉治少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又找出来了 6 架零战和 4 架舰爆,组成了隼鹰号的第三波攻击队对飘在海上的大黄蜂号继续攻击。

一定要承认美国航母的抗弹性。从日美双方记录中可以确认,当时大黄蜂号已经中了三枚鱼雷,7 颗炸弹,但还没沉,还在海上漂。15:00 分隼鹰的第三波攻击队到达以后,金凯德才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救援的努力,带着美国舰队离开了战场,听任被放弃了的大黄蜂号漂在海上。

宇垣缠参谋长发电要第三舰队想法子把大黄蜂拖回来,但是第三舰队前队的努力没有成功,到最后只好由驱逐舰卷云和秋云用鱼雷将其击沉,但就是击沉这艘已经千疮百孔了的航空母舰,还是花了日本人 4 枚鱼雷。

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气氛很古怪。击沉击伤美国航母各一艘的战绩当然令人兴奋,但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和宇垣缠参谋长对和角田觉治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南云忠一却怒火满腔。构成海军舰队派的那些巨舰大炮主义者们的缺点是头脑顽固僵化,常常闭眼不看现实,只是沉醉在他们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但是一般来说这些巨舰大炮主义者在一点上不受指责,就是打仗起来都不怕死,像近藤信竹,角田觉治,宇垣缠,神重德他们都是这样,就这个南云忠一算个例外。

南云忠一上次在中途岛就抛下山口多闻的飞龙独自撤退,虽然后来没有受到追究,但宇垣缠参谋长可从来没有忘记这件事。所以这次一听说翔鹤又在后退,宇垣缠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家伙又在逃跑”,立即破例向第三舰队司令部发出了一封“不要退却,前进。攻击”的督战电报。

这次翔鹤的退却倒不是逃跑,站在翔鹤舰桥上的南云忠一最知道真实情况,日本海军就只剩下两艘正式航母,南云忠一不能不把翔鹤撤下去。28 日下午三点钟翔鹤回到了特鲁克环礁以后,宇垣缠参谋长立即就赶到船上去亲眼查看。他看到的是一片惨象,不夸张地说,只要翔鹤再中一弹,甚至不管是在什么部位这艘航母就完了,宇垣缠不得不承认南云忠一将翔鹤号撤出战场是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保住了一艘珍贵的航空母舰。

但是将翔鹤撤出战场决定的正确还是不能洗刷掉南云临阵逃脱的嫌疑,因为他本人和司令部一直在翔鹤号上,25 日 07:27 分翔鹤中弹起火开始后退,而南云忠一中将一直到下午 17:30 分在翔鹤号已经退出了美国舰载机攻击圈以后再离开翔鹤,在驱逐舰岚号上升起将旗,这段时期中南云实际上放弃了第三舰队的指挥权。

如果在其他国家,放弃指挥的舰队司令很可能被送上军事法庭,但日本军队已经没有了处分违反军纪军官的勇气。因为处分一个高级军官会破坏“帝国军官”的光辉形象,而且在追究任命责任还会牵扯出来更多的事情,所以不要说南云在南太平洋海战中的表现仅仅是可疑,后来在英帕尔作战中公开抗命的第 31 师团师团长佐藤信德中将也就仅仅是编入预备役了之,理由是“师团长是亲任官,天皇陛下亲自任命的,开审师团长,要是查问起任命责任起来,岂不要查到陛下头上去?”,说这话的人可忘记了第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可不知道有天皇陛下的面子什么事,一口气把他手下的三个师团长全部炒了鱿鱼。

大本营海军部(军令部)发表的南太平洋海战的结果是这样的:

日本 2 艘航母,1 艘巡洋舰中创,损失飞机四十架。

美国 4 艘航母,1 艘战列舰和 1 艘其他舰只被击沉之外,1 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1 艘驱逐舰受重创,损失飞机 200架。

这就是很有名的所谓“大本营发表”,实际上日本小型航母1艘,重型巡洋舰1艘中创,正规航母1艘中创,损失飞机 100 架以上,而美国则被击沉 1 艘航母,1 艘驱逐舰,另外1 艘航母,1 艘轻型巡洋舰,1 艘驱逐舰受中创,损失飞机 74架。

总而言之,从数字上看还是日本海军的胜利。

但是首先这是一场真正的惨胜。当然在南太平洋海战以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在太平洋上没有了航空母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航空母舰就没有了对手。日本海军手里还有无伤的航母瑞鹤和隼鹰,但是却无法使用,因为这场在这场海战中日本海航损失的包括村田重治少佐在内的 145 名飞行员是无论如何无法弥补的。

尼米茨在回忆录中明确指出:“从战术上看,美军在圣克鲁兹群岛海战中失败了,但从长远观点来看这却是美军在战略的胜利。近藤(尼米茨又错了)失去了 100 架飞机,而金凯德也失去了 74 架飞机。这个数字比表面上显示出来的差异对日本更加不利,因为美国正在急速扩大的培养飞行员和制造飞机,马上就要凌驾于日本之上了。

美国舰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取得了重要的战略利益,起码在当时的形势下,瓜达卡纳尔岛上的陆战一师得救了。

日本陆军的攻势一直在不断增强,但到 10 月 26 日以后日本陆军开始静默下来为止,陆战一师保持了他们的战线,他们守住了亨德森机场,日本陆军的死伤人数是美军的十倍,现在日本的地面部队已经不是什么重大威胁了”。

确实是这样,日本陆军已经无法威胁美军了,现在他们自己就在和一个叫做“饥饿”的敌人战斗,而这个敌人除了吃饱之外是任何精神力量都无法战胜的。

而当时辻政信参谋还没有想到饥饿的力量。在 25 日晚间第二师团的第二次总攻失败撤退的时候,辻政信居然不是让最右翼的东海林联队向第 17 军司令部所在的左翼撤退,而是让他们继续向右,也就是往东运动,往一木支队登陆的地方撤退。这么做的理由是瓜岛的西面都是山地,只有东面才有平坦的地方,现在辻政信中佐要东海林他们去找一块适合修建飞机场的地方。

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辻政信的思想,这些连饭都没有吃的人还有力气修机场?修机场的工具,就算只用锄头和铁锹,又在哪里?美军会傻乎乎地只管打网球而听任日本人在一边修机场?最后就算修好了机场,飞机和燃料怎么送上来?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精英参谋们是只管打仗的,如何为打仗准备物质条件则不是精英参谋需要考虑的东西。

东海林俊雄带着 230 联队的两千多人向东走,花了五天终于到了克利角。可是 230 联队无法去找修机场的地方,他们的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找食物上,寻找可以食用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食欲是最大的敌人。

当然大家都是皇军,第二师团或许对 230 联队有看法,但不能说第 17 军司令部也在玩东海林联队,军司令部联系海军试图用驱逐舰的耗子过街方式对东海林联队进行补给,但东边离美军太近,那边的海是美军舰队的,两次补给都失败了,只好又把第 230 联队再调回西边来。这支断了粮的联队最后绕道伦加河上游,途中饿死,病死好几百人最后回到西面已经是 11 月 18 日了。

军司令部看到这一千多人人柱着根拐棍的废兵也傻掉了,把他们放到海边去处理粮食,打算先养活过来以后再用,但是一直到第二年撤出瓜岛这个联队还是个废兵联队,再也养不回来了,谁也不会想到仅仅半年之前这些废兵还在爪哇抢过王牌师团的风头。

11 月 2 日,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大佐亲自飞到了瓜达卡纳尔岛。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3-25 10:08

(一百五十三)服部到了瓜岛以后立即召开了 17 军司令部和参本联席会议讨论瓜岛作战。首先瓜岛一定要拿下来,这是有关皇军赫赫威名的事情,至于拿下来干嘛则不是什么问题,海军已经确认了这里是日美大决战的战场,这次就算他们说得对。

怎么拿呢?基本上定下来了这么几条:

1. 增派混成第 21 旅团。

1.第38师团主力在11月上旬,第51师团主力在12月上旬在瓜岛登陆。

1. 第六师团派出一支精强联队,用特殊舰船直接在伦卡河口的亨德森机场正面登陆。

1. 陆军航空部队参加战斗。

1.第三次总攻在 12 月中下旬左右在重炮及弹药准备俱全以后,从西边开始使用正面攻击法进行。

还是一个 1,1,1,……的作战方案不说,这里面的几条中除了陆军航空兵参战之外实际上什么都办不到,你把天兵天将弄来打鬼畜都行,但首先要把天兵天将运上瓜岛,现在的问题不就是上不了岛嘛。

至于唯一能办到的陆航参战又是毫无意义的举动,因为大海上没有参照物,没有受过海上飞行训练的陆航飞行员们根本没有办法在海上飞,再加上陆航飞行员只会轰炸固定目标或者车辆这种直线移动的目标,要轰炸舰船这种在平面内大范围活动的目标几乎不可能。

其余的东西全部要海军支持,要海军的运输船和护航,这样有意无意地皮球又回到了海军的半场。

海军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光送第 38 师团上岛这个任务就能吓死人:13,500 人员,三万人吃一个月的口粮,炮弹八万发,50 门重炮。

为了送第 38 师团登陆,日美海军又大出打手,来了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的名字就怪里怪气,日本人称为“第三次所罗门海战”,而美国人称为“瓜达卡纳尔海战”。其实这场海战包括:1.11月12日至13日的夜战。2.13日至14日的重型

巡洋舰对亨德森机场的炮击和随后的海空战。

3.14 日围绕着日本运输船队的战斗。

4.14 日至 15 日的夜战。

包括两次大规模夜战,两次中等规模的海空战,时间长达三天的这次海战怎么会被日本人用一个名字包括起来很令人费解,而一些美国人将其分成第三次或者第四次还好理解些。

不管是几次,反正这是围绕着瓜岛的一系列海战的最高潮。

美国在太平洋上已经没有了航空母舰,但日本人的航空母舰也照样出动不了了,这点大家同样,但是美国人有一个亨德森机场能来炸船,所以问题又回到了亨德森机场这个怪圈:要送攻打机场的部队去攻打机场,首先就必须哪怕只是暂时也要废掉这个机场。

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从趁月黑风高从海上用舰炮射击了。

日本海军的计划是以战列舰为中心的舰队在 11 月 12 日晚上接近亨德森机场进行炮击,先暂时破坏亨德森机场机能以后然后在 13 日晚上运输船团抵达瓜岛时再用重型巡洋舰进行炮击配合部队登陆和物质搬运,只要能够做到两天内使亨德森机场麻痹,日军就能在物资上做好总攻的准备。

说来难以相信,亨德森机场以南三公里不到的奥斯汀山一直在日本人手里,坚守奥斯汀山的是辻政信亲自在指挥的川口支队的124联队和第38师团的228联队加上独立山炮第十联队的两门山炮。

奇怪的是陆战一师从来没有打过占领奥斯汀山的主意,一直到 12 月换防来的美 25 师的师长亚历山大·帕奇少将觉得似乎应该占领这个山包,于是展开了一场奥斯汀山堡争夺战,第 124 联队长冈明之助大佐手下原来有 500 人,228联队有 800 人,可是每天平均要饿死几十人,到最后只剩下124联队130余名残兵加上228联队的100名残兵饿得只能躺在散兵坑里等着美军的炮弹的日本兵愣还是守了一个多月,一直到最后日本人放弃这个阵地为止,一次就能向这片 500平方米见方的土地上打上 1,700 发 105 炮弹的美国人就是没有办法主动攻上奥斯汀山。

美军的战史中经常把这块阵地叫做 GIFU,这个字来自日本人。228 联队里不少岐阜县出身的士兵,把这块地方叫成了“岐阜”。奥斯汀山标高大概 600 米,顶部是一片平地,向海岸缓缓伸下去。可以把奥斯汀山比作日俄战争时旅顺城外的 203 高地,日军如果能在奥斯汀山上架起大炮,居高临下就能轰击亨德森机场。

但是日本人就是没有办法把大炮和炮弹运上瓜岛。

12 日凌晨,第 11 战队司令官阿部弘毅中将带着“挺身攻击队”离开了肖特兰岛前往瓜岛。这个挺身攻击队由战列舰比叡,雾岛,轻型巡洋舰长良和驱逐舰五月雨,村雨,朝云,照月,天津风,雪风,雷,电,晓,春雨和夕立共计11 艘。

挺身攻击队从肖特兰出发不久就被搜索侦察中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的 B-17 轰炸机发现了,美国不管海航还是陆航的侦察机都特别无法无天,随随便便就敢攻击日本舰队。陆航飞行员的技术有限,当然对日本舰队不构成什么威胁,但是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公牛哈尔西也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日本人就又遇上了麻烦。

22 时整,日本舰队经过了萨沃岛,23:00 分,阿部司令官下令进入伦加河口的炮击位置,准备炮击。而这时候由卡拉汉少将指挥的美国舰队排成一字纵队,以驱逐舰卡辛号为先头舰正在 15 公里的东方向西而来。

23:30 分,日本舰队已经进入炮击位置,比叡和雾岛的14 英寸主炮都已经装填上了三式燃烧弹,正准备开跑的时候,猫眼瞭望员突然报告前方发现敌舰队。比叡立即向左运动,打开了夜战用探照灯,主炮瞄准的方向也从亨德森机场改向了美国舰队。

美军发现日本舰队的时间基本上和日本人相同,而且先导舰上的观察员是肉眼和雷达同时发现的,但无法开炮,因为距离实在太近,眼看着就要撞上去了,美军舰队慌慌张张赶快转弯。美国人这个弯转得很不好,防止撞船的海上交通规则是向右转,而美国舰队慌张之下老老实实按照海上交通规则向右转了这个弯,而没有注意到日本是先于美国舰队反方向向左转了弯,已经占据了那个方位。这一下两支舰队又转到相同方向去了,还是要撞到一起去。

(11 月 12 日的日美夜战)虽然美国人有雷达,但在瓜岛海面这个地形复杂的地方,除了减小日本舰队的猫眼威力之外,并不能保证更早地发现日本人,而且这次日本人已经占据了有利方位,美国人看起来在劫难逃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3-26 10:43

(一百五十四)比叡 14 英寸主炮的第一排炮就朝着美国轻型巡洋舰亚特兰大号(USS Atlanta (CL-51))打了过去,亚特兰大号当时就被打残了,舰上的舰队副司令诺尔曼·斯科特少将也当场身亡。这排炮弹是三式燃烧弹,如果是穿甲榴弹的话,估计亚特兰大当时就得沉而不要等到以后。

但是日本海军没有炮瞄雷达,只能靠比叡打着探照灯给舰队指示目标,这样打着探照灯的战列舰比叡就是美军反击的首要目标,美军的炮火击中到了比叡身上,舰面上建筑物几乎被扫平,阿部司令官也受了伤,接着从旧金山号的炮火又击中了比叡的轮机,比叡已经不会动了。驱逐舰“晓”和“夕立”也中弹沉没。

但损失惨重的不只是日本舰队,美国舰队的损失也不小。

这场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的一场真正的混战(DOG FIFHT),双方加起来三十艘军舰在这么一个小地方混战,其激烈程度恐怕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德兰海战才能相比。

日美双方留下来有关这场海战的纪录都很少,更能说明其激烈程度,连作详细记录都无法进行了。

重型巡洋舰旧金山号舰桥中弹发生大火灾,舰队司令卡拉汉少将战死,军舰受重创;重巡波特兰号也中鱼雷被重创。

轻型巡洋舰朱诺号(USS Juneau (CL-52))受重创以后总算拼命脱离了战场,但在战斗结束以后又被潜水艇伊-26 号击沉。

驱逐舰卡辛(USSCushing(DD-376)),拉菲(USSLaffey(DD-459)),巴通(USSBarton(DD-599)),蒙森(USSMonssen(DD-436))被击沉。

参战的美国舰队正副司令官阵亡,13 艘军舰中无伤的就只有驱逐舰弗莱彻号(USS Fletcher (DD-445))一艘的数字本身就能说明这场海战的激烈。

这场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一场古典海战。所以谁胜谁败已经没有了关系,这场海战将超越胜败地永远地被人记忆。

事实上单纯从战斗本身的胜败上来说也很难说双方谁胜谁败,但跳出战斗本身,从这场海战的目的和这场海战带来的影响来说,和珊瑚海海战以后的所有战斗一样,一如既往地还是美国人赢了。

日本海军出动的目的是摧毁亨德森机场,而美国舰队的目的则是保卫亨德森机场。这场海战的结果首先就是美国人达到了作战目的而日本人没有。再有就是这场海战从心理上打击了日本海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对日本海军的打击甚至大于一举失去四艘航空母舰的中途岛,这种打击不是物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日本海军在这次海战中失去的是战列舰。日本海军已经不是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海军,日本海军也没有了面对一天之内失去两艘战列舰而神态自如的东乡平八郎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了。虽然失去的只是舰龄已有 30 年的爷爷舰,但作为巨舰大炮象征的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的通灵宝玉,丢不得,丢了就要失魂落魄了。

(比叡号的曾经雄姿)撇开心理因素也不能说这艘爷爷舰就一定不需要心疼,但问题是应该对丧失比叡舰负主要责任的是联合舰队司令部。

联合舰队司令部低估了美国海军的决心。

联合舰队在南太平洋海战击沉击伤各一艘美国航母以后太托大,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个“美国舰队不会出来”的潜意识,在准备炮击机场时根本就没有想到美国海军在没有了航空母舰掩护的情况下还会出来阻扰的可能性,也忘记了因为雷达的出现,夜间的海面已经不是日本人的一统天下了。

因此一来没有准备海战用的穿甲榴弹,二来也没有出动重型巡洋舰为战列舰保驾。而且日本海军雷达的轻视,直接导致了为舰队打探照灯的比叡号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因为美军已经抛弃了在夜战中使用探照灯的方法使得比叡号根本无法预测炮弹从什么方位飞来,完全是一边倒的被动挨打。

如果有保护战列舰的重型巡洋舰的存在,如果有穿甲榴弹的话,美国人的两艘重型巡洋舰旧金山和波特兰就不是被重创了,肯可能会被当场击沉。重创和击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旧金山和波特兰被击沉了,接下来的海战中哈尔西是不是还能下决心出动战列舰华盛顿和南达科他就是一个很可疑的问题了。

但是事实就是旧金山虽然失去了自航能力,但还是和波特兰一起被拖到了图拉吉,留在瓜岛海面上的就只有日本的战列舰比叡和护卫的驱逐舰雪风和照月,阿部弘毅中将于 13 日06:00 分离开了比叡,在雪风号上升起了将旗。

(B-17 拍下来的正在作规避动作的比叡号)天亮以后这片海域是美国飞机的天下,在认定无法把比叡号拖回去以后,阿部弘毅中将在 13:30 分下达了“全员退舰”的命令,但舰长西田正雄大佐拒绝退舰,坚持要和军舰共存亡。连阿部司令官发出的“速来雪风报到”的命令也置之不理,最后是阿部让航海长坂本松三郎大尉硬把他架下了比叡号,阿部可不能眼看着这位海兵 44 期吊床号第三,海大 26期的次席军刀组毕业生,被看好肯定是将来的大和号舰长,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西田大佐死在他眼前。

围绕着战列舰比叡的谜很多,比如的轮机系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能够救有好几种说法,反正最后在阿部的命令下放弃了比叡。比叡的最终也是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是由太平洋战场最有名的“死神”驱逐舰雪风来执行安乐死,用鱼雷击沉了比叡。但比叡的传令长柚木哲大尉有一个证言是西田正雄大佐在阿部中将发出“全员退舰”的命令以后就让柚木哲大尉传令机关长打开了金斯顿阀门自沉。

比叡是一艘悲剧的战列舰,舰长西田正雄大佐更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西田是黑岛龟人的同期同学,整个瓜岛战役期间的作战计划都是黑岛做的,西田在以后被问起有关比叡好的问题时永远是这么一句话:“我是丢失天皇陛下战列舰的罪人,没有分辨的资格”。

阿部中将将西田大佐拉下了军舰,但无法让海军继续重用这位军刀组舰长。甚至十分欣赏西田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为了能够继续使用西田大佐而特地派参谋长宇垣缠专程去东京和海军省人事局长中泽佑少将商谈,但是海相岛田繁太郎坚决不肯饶恕这位居然没有和军舰共存亡的舰长。

(比叡号舰长西田正雄大佐)当然山本五十六长官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采取了一个“编入预备役以后当天再召集”的折衷办法,但是给的都是闲职,像驻厦门海

军武官,驻厦门第 256 航空队司令,驻韩国镇海第 951

航空队司令,福冈地方海军人事部长等。

西田正雄的妻子 1937 年就留下两男三女去世,西田正雄就此终身不娶。战后西田回到家乡兵库县龙野市,在一家制面公司里默默地工作,1974 年去世。是不是饿岛的惨状让西田在这家小制面厂里呆了下来?谁也不知道。

龙野市出过两个名人,还有一位是战败自杀的 12 方面军司令官,陆大 28 期军刀组田中静壹陆军大将,而且这两人还是连襟,田中夫人是西田夫人的亲姐姐。

岛田繁太郎不肯饶恕西田的理由除了西田没有殉舰之外就是西田下舰时比叡还没有沉,西田和栗田健男,三川军一这几个牵涉到太平洋战争中不解之谜的人一样属于“坚决不开口的海军”,死活不肯说明事实真相,但可以查清楚的事实是西田其实没有放弃过抢救比叡的努力,在天亮后僵死不动的比叡号先后遭到 70 多架次的飞机攻击,被命中两枚鱼雷,下达弃舰命令的是第 11 战队司令长官阿部弘毅,但阿部中将当时已经离开比叡号 6 个小时以上,对比叡号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阿部是不是真的知道?所以阿部也必须为丢失比叡号负责,1943 年 3 月 20 日,阿部弘毅也被编入了预备役。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3-27 09:25

(一百五十五)这次炮击亨德森机场的计划失败了,还陪上了一艘宝贝战列舰比叡,但亨德森机场一定要炮击,这是不可动摇也无法动摇的,于是第二天晚上派了员“福将”三川军一伙着西村祥治一起带着人去干。

三川军一中将带着重巡鸟海和衣笠,加上轻型巡洋舰五十铃和驱逐舰朝潮作为“主队”负责望风,西村祥治少将带着重巡铃谷和摩耶,加上轻型巡洋舰天龙和夕云,卷云,风云这三艘驱逐舰负责炮击机场,13 日 04:00 分从肖特兰锚地出发前去瓜岛砸场子。

虽然为了该不该攻击运输船队一直到现在还在扯皮,但从军事上来说三川军一上次打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是毫无疑问地大获了全胜,所以说他是福将。但光说三川是福将其实有点小看三川,这次三川军一领队出发走的路线就和别人不一样。

一般人从肖特兰出发以后就向东南方向顺着所罗门群岛往瓜岛走,因为这样近,又快又省油。但这个方向也是美国飞机监视最严密,澳大利亚的海岸监视员最多的地方,难保不走漏风声。而三川军一的走法是一直向东,然后再向南,有点像黑岛龟人在偷袭珍珠港时选的那条路,因而避开了美国人的耳目,一路顺利地到了瓜岛。

23:30 分,铃谷发出的水上侦察机在机场上空投下了照明弹,开始了炮击。铃谷打了 504 发三式弹,摩耶打了 485发,加起来将近一千发三式烧夷弹,眼看亨德森机场成了火海,鬼畜们连反应都没有。这时候时间已经过了深夜,打光了炮弹以后铃谷们赶快撤退,在萨沃岛附近和望风的主队汇合以后动身回家。

天亮了,值班的猫眼却又莫名其妙地喊了起来:“东南方发现敌机”。

可怜的猫眼,大概被鬼畜吓出癔症了,哪还有什么“敌机”,那是海鸥。

不对,仔细看看真是飞机,可是这倒霉的飞机打哪儿来的啊?咱们刚刚汗流浃背地干了大半个晚上到底在干吗?实际上这是从企业号上起飞的舰载机。企业号不是在一个月前的南太平洋海战中刚刚受伤怎么就出来了呢?原来约克城受伤72 小时都能出来,企业号有了一个月还有什么好叫苦叫累的?非常时期,再有半年美国的航母就泡沫了,但在这个时候没法娇气。

但这一来,舰龄最老,1926 年下水的衣笠就在劫难逃了,上次在萨沃岛海战时转身转得快,挨了几颗炮弹就算了事,但这次可是结结实实地被炸沉了,老规矩,舰长泽正雄大佐规规矩矩地殉了舰。

重巡舰队都这样,那边运送 38 师团主力的运输船队还能落着好?第 38 师团主力由 11 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运送,这个船队又按照船速分成了两拨,16 节左右的长良丸,广川丸,佐渡丸,堪培拉丸和那古丸等五艘为一拨,而船速只有10 节的山月丸,山浦丸,鬼怒川丸,信浓川丸,布里斯班丸和亚利桑纳丸等六艘为另一拨,分别由田中赖三少将带着了第二水雷战队的早潮,亲潮,阳炎,海风,江风,凉风,高波,卷波,长波,天雾和望月等 11 艘驱逐舰护送,11 月 13日15:30 分从肖特兰出发前往瓜达卡纳尔。

出发以后的 14 日晚上就得到了鸟海等炮击亨德森机场成功的捷报,顿时大家都开开心心地慢悠悠地往前赶。可是15 日天一亮,稀稀拉拉零零落落地就老有鬼畜的飞机来添乱。

05:55分轰炸机3架;07:08分轰炸机2架;10:50分陆军轰炸机8架,战斗机8架,鱼雷机7家,轰炸机 17 架;

12:30 分陆军轰炸机 8 架,轰炸机 24 架;

13:30 分陆军轰炸机 8 架,轰炸机 3 架;

14:10 分轰炸机 3 架;

15:00 分轰炸机 17 架;

15:30 分轰炸机 3 架;

怎么会这么乱七八糟的呢?这与前一天的铃谷炮击有关。不知怎么回事,在整个瓜岛作战中日本人始终处于后手,运气糟到了不能更糟的地步。14 日晚上去瓜岛砸场子因为害怕再损失战列舰从而让三川军一只带着重型巡洋舰去,却挺顺利,没有遇到美国人的海上阻拦。这一晚的炮击 向亨德森机场发射了发三式弹,击毁美军飞机 17 架,击伤 32 架,对机场造成了一定损失,飞机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能够起飞了,应该说有一定战果。

但亨德森机场还是没有瘫痪,首先重型巡洋舰所装备的 8英寸主炮的威力本来就和战列舰所装备的 12 英寸主炮的威力不能相比,而美国军用机场已经不是日本人所想象的打扫出一片平地就算野战机场了,美国人已经用钢板在铺装跑道,简单的修补只要把钢板换掉就行了,几个弹坑在美军的机械化工兵部队面前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这些嚼口香糖的美国少爷兵也确实够顽强,能找到几架飞机就起飞几架,能修好几架飞机就起飞几架,所以才这么三三两两地来轰炸。

就是这么三三两两地轰炸,速度只有 10 几节的万吨左右的货船也吃不消。11 艘运输船被击沉了 6 艘,一艘虽然没有沉,但轮机故障,被护航的驱逐舰拖回了肖特兰。落水的人员基本上都被护航驱逐舰救了起来,但行李全完了。最后只有广川丸,山月丸,山浦丸和鬼怒川丸等四艘赶到了瓜岛。

越近瓜岛,美军飞机出现的频率越高,这是因为机场和飞机都在不断修复的原因。最后这四艘运输船被迫采取自杀的方式抢滩搁浅,这样就是被美军飞机炸中了,只要不起火也还多少能抢点东西出来,比全沉到海底强。

(在瓜岛海岸抢滩后被炸起火了的日本运输船)就这样,第 38 师团登陆的两千人还是空着手上岛,只抢出来了1,200袋大米,每袋60公斤,合计72吨,按照岛上有三万人算,每人 2.4 公斤,将就着能吃四天。不但干不了活,反而还添了吃饭的嘴。

这时岛上的日本陆海军全加起来有两万多快到三万人,可是由于饥饿和疾病,能用的兵不到 8 千。而美军的兵力是陆战一师 22,000 人,加上被称为“海蜂”的工兵,亨德森机场的仙人掌航空部队等总共大约 26,000 人。

有一笔账算起来很有趣,美军在瓜岛上维持着这么多人和机械,每天需要的食物,武器,弹药,燃油,机械,部件,当然还有思想腐朽的鬼畜少爷兵们不能缺少的黄色画报,加起来无论如何不会少于一千吨,遇上战斗时需要量甚至能涨到三倍以上,就是说美军在十天之内一定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补给。事实上根据辻政信的观测,美军几乎每天都有一两艘巨轮接岛进行补给。为什么从军令部到联合舰队的日本海军就从来没有想过打击美军补给船队,而听任美军吃饱喝足以后精神抖擞地保卫亨德森机场。

为运输船队护航是至难的任务,但破坏对方的护航,打击运输船队又是一个相对来说简单得多的任务。瓜岛之战初期,日本海军对美国海军还占有优势,为什么除了绞尽脑汁想法子送东西上岛之外,从来不去想用绞杀来反绞杀。只要美国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