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莞尔相呼应的越境将军林铣十郎朝鲜军司令官派出的越境部队中就有这个师团主力编成的混成第 39 旅团,后来进攻锦州,吓跑“爱国将军”张学良的也是这个师团,卢沟桥事变以后石原莞尔向华北增派的三个师团中还是有他。
卢沟桥事变以后这个师团又回到了朝鲜接受机械化改装,虽然不像第 5 师团,第 48 师团那样是全机械化师团,但也拥有相当多的汽车和装甲车辆,在日本陆军中起码能算上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点子,派这么支机械化师团到南洋想干什么?新几内亚岛上有路吗?看到美国人什么都是机械化就也来跟着学是行不通的,机械化的美军之所以能够行动是因为美军的工兵也是机械化的,而机械化的日军没有机械化的工兵支援,在除了茫茫热带雨林之外一无所有的新几内亚岛反而不能行动。
机械化的美军在米尔恩湾一旦得手之后就一边修公路修机场一边向布纳进攻,在1943年1月1日元旦冲进了布纳镇。
从布纳镇的工事里端着刺刀冲出来向美军的坦克发动最后的自杀冲锋的只有十个日本人了,这十个人中就有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安田义达大佐和第 144 联队联队长山本重省大佐。
第 144 联队是第 38 师团的,原来准备登陆瓜岛,但上不去,布纳一吃紧就派来支援布纳来了。
布纳地区的最后据点吉尔瓦的失守是 1 月 19 日,陆军的“船舶工兵”用登陆艇往下撤人。但伤病员无法处理,继任的南海支队支队长小田健作少将命令除伤病员以外全体撤退,他和伤病员留下来。登陆艇离开以后,小田健作枪杀了伤病员以后自杀。
麦克阿瑟现在向日军的最后据点莱城,萨拉毛亚和芬什港发动了进攻。麦克阿瑟的线路就是从新几内亚-〉棉南老-〉吕宋-〉台湾-〉冲绳-〉日本本土,拉包儿是这条路线的必经之地,而尼米茨的线路则是马绍尔群岛-〉特鲁克环礁-〉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日本,拉包儿还是必经之地。
瓜岛让日本人知道了一个道理,就是这次战争的形态和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似乎有点不一样了,宇垣缠参谋长 1942 年12 月 26 日的日记是这样的:“越来越感到他(指美军——笔者注)不要战列舰,也不怕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损耗,就仅仅想凭借压倒性的航空兵优势来使我们屈服”。
日本人感到了恐惧。
感觉到了恐惧的日本人更加知道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对日本的重要。如果美军控制了整个新几内亚岛的话,变态的美国工兵不要几天甚至都能把整个岛变成一大机场,只需要炸就能把拉包儿连同所在的新不列颠岛一起炸到海底去。所以新几内亚岛决不能让给鬼畜。
在决定从瓜岛撤退的同时,陆海军达成了“南东方面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确定了确保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海域,不能再让瓜岛重演。
但是瓜岛乃是实力所致,是日本在包括航空工业和航空人员的总航空力量上的失败,是日本人已经超过了攻击终止点而无法确保前线兵力的补给所造成的,是战略的失败,和前线战斗或战役的具体指挥已经关系不大。战略的失败是无法用战术的胜利来弥补的,战斗的胜利也无法扭转战役的失败。
到现在为止的讨论只是就瓜岛作战本身展开的,如果从整个国力方面来讨论的话,即使日本人现在也同意就算川口支队和第二师团的登陆顺序倒过来,甚至美军陆战一师被全歼也无法保证日军在几个月以后一片泡沫的美国航母面前能够守住瓜岛。
现在的新几内亚岛还是这样,日本人无法保证确保补给。
和瓜岛一样,在支援兵力登陆上就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南东方面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是1943年3月25日达成的。和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所有陆海军中央协定一样,这个协定从达成的那天开始就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第18军在上岛这点上就出了问题。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4-21 09:43
(一百七十二)
“GUINEA”这个字原来是大英帝国的货币单位,意思是“畿尼”。
“畿尼”从何而来?在殖民主义的年代,不需要问是从殖民地而来。
这可能就是这个地球上叫“GUINEA”的国家特别多的原因,当然国家不叫“畿尼”,叫“几内亚”。
现在世界上叫“几内亚”的国家有四个,西非有一个几内亚共和国,这个几内亚共和国的南面还有一个叫做“几内亚(比绍)”的共和国,而在被赤道穿过的那块中非的土地上,又有一个叫“赤道几内亚”的共和国,最后是在现在所正在说的这块皇军不断玉碎着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上,有一个叫做“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的国家。
前三个几内亚和大英帝国都没有关系,几内亚共和国原来是被称作“法属几内亚”的法国殖民地,而几内亚(比绍)则是被葡萄牙人弄去的那块几内亚,被称为“葡属几内亚”的那块地方。赤道几内亚是西班牙殖民地,有时被称为“西属几内亚”,只有现在在说的这个“新几内亚”才和大英帝国有关系,可是一开始还是没有关系。
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面,面积为78 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巨大的岛屿,面积几乎相当于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面积总和。新几内亚以东经 141度线为界,西面是荷兰的殖民地,现在是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东面原来是法国殖民地,叫新爱尔兰,后来新爱尔兰的欧文·斯坦利山脉和俾斯麦山脉南面的部分被昆士兰自治领抢过来了,但是昆士兰的宗主国英国人不干,抢过来改为自己直接领有,随着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的独立,英国人把那块给了澳大利亚。欧文·斯坦利山脉和俾斯麦山脉北面的部分则被德国人抢走了。德国人在南洋一带原来占过不少地方,留下了不少德国地名,想俾斯麦山脉,俾斯麦海什么的,前面地图里的芬什港的原文是“Finschhafen”,还是个德国字。
第一次大战以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各国瓜分,日本抢来了南洋诸岛,而新几内亚岛上的德国部分也给澳大利亚拿来了,新几内亚岛这就被分成了荷属和澳属这两部分。战后荷属新几内亚一度独立,成立了“西巴布亚共和国”,但立即被印尼出兵占领,并吞为印尼的巴布亚州。澳属新几内亚于1975 年获得独立,就是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日本人和美澳联军激战的战场主要是在新几内亚岛东部的澳属新几内亚。澳属新几内亚北海岸中部的芬什港和拉包儿所在的新不列颠岛隔海相望,中间有个小岛叫长岛(LONGISLAND,不是纽约的那个长岛),长岛和新不列颠岛之间有一条海峡,有人用文学语言形容中日之间的相隔是“一衣带水”,那么这个海峡撑死就只是“一鞋带水”了。
现在这一鞋带水难住了山本五十六。
1943 年 3 月 2 日在这一鞋带水附近发生了一场战斗,美国战史上称为“俾斯麦海海战”,而在所有的日本出版物中都找不到这场海战,如果按照发生的日期和地点去找的话,则能发现日本人把这场海战称为“登比尔海峡的悲剧”。原因是因为日本人根本没把那场海战看成是战斗,那只是美军单方面的屠杀。
而日本人口口声声的“登比尔海峡”也无法在美国人的资料中找到,美国人把这条长岛和新不列颠岛之间的一鞋带水叫做维蒂埃茨海峡。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个能反映这一带地理信息极少的事实。威廉·登比尔(William Dampier)是 17世纪末到 18 世纪初的一个最典型的英国人,同时披有海盗,船长,作家,博物学家等多件马甲,是第一位绕世界两周的人,到最后此人居然绕了地球三周。1679 年以后,登比尔作为受英国海军雇用的海盗,本来任务应该是掠夺袭击西班牙船只和在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但这位不安分守己的英国人同时还越过了太平洋,对东印度群岛进行袭击,掠夺过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关岛,马尼拉,棉南老岛,甚至到过大小科尼巴岛和中国。
(英国人威廉·登比尔)
英国海军部看上了登比尔的探险精神,1699 年专门给了他一艘船让他去东方探险,登比尔发现了新几内亚,还发现了新几内亚是个岛,因为他饶新几内亚跑了一圈,这就顺便发现了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新汉诺威岛。新不列颠岛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峡就被命名为“登比尔”海峡(DampierStrait)。
那为什么美国人不用本家前辈的名字而用“维蒂埃茨海峡”这个字?这是因为登比尔虽然发现了新几内亚岛和新不列颠岛是两个分开来的岛,但没有注意到中间还有一个小岛叫长岛,长岛和新不列颠岛之间的海峡是在 1872 年才由一艘俄罗斯军舰维蒂埃茨号发现,并且穿了过去,所以叫维蒂埃茨海峡。
也就是日美战史上对同一件事情看的不是同一个方面,日本人是在哀叹就这么一鞋带水怎么就过不去,被人单方面地屠杀,所以是“登比尔海峡的悲剧”。而美国人此时的目光已经不放在单纯的战斗场所上了,美国人看的是俾斯麦海,俾斯麦海的那边是菲律宾,而这场海战标志着俾斯麦海(不只是像日本人看到的那样仅仅是“登比尔海峡”)已经控制在了美国人手里。
预定在新几内亚岛上展开的第 18 军的三个师团中,第 20师团和第 41 师团是准备从帕劳(现在的帕劳共和国)。帕劳在新几内亚的西北面,这样两个师团可以在新几内亚岛西部登陆,除了潜水艇之外,美军的飞机还无法威胁到西部新几内亚岛。问题是已经在拉包儿的第 51 师团怎么办?既然从帕劳开始能够在新几内亚岛登陆,为什么不能把第51 师团从拉包儿送往帕劳,然后从帕劳去新几内亚岛?因为拉包儿的飞机很难对瓜岛的亨德森机场造成威胁,反过来也就是瓜岛起飞的美国飞机也无法威胁拉包儿以北或以西的海面,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这可不是事后诸葛亮,这种浅显的事实当时就有人向负责编制这次代号为“第八十一号作战”作战计划的第八舰队先任参谋神重德大佐提出来了,说现在舰队的计划水路上空的制空权几乎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如果硬闯,很可能会全军覆灭。建议中止这个计划,另外再找一条哪怕花点时间但是安全的运送路线。提意见的是负责护航任务的第三水雷战队参谋半田仁贵知少佐,这不是怕死,而是一种最基本的计算,如果根本就送不上去或者在半路上被歼灭,扯什么从登比尔海峡硬闯节约时间就是胡说八道。
可是这位神大佐的业余爱好就是胡说八道:“这是命令,没办法,你们做好被全歼的精神准备就是。”
这到底是哪边的参谋?
就这样第三水雷战队就去准备被“全歼”去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4-22 09:56
(一百七十三)运输船队由帝洋丸,爱洋丸,神爱丸,旭盛丸,大井川丸,太明丸,建武丸和野岛这八艘商船组成,装了 7,000 人,2,500 吨重武器,弹药和粮食,护航的是在第三水雷战队司令官木村昌福少将指挥下的八艘驱逐舰:白雪,时津风,敷波,浦波,雪风,朝潮,荒潮和朝云,旗舰白雪。这几艘驱逐舰都是老熟人了,够辛苦的,从瓜岛时候开始就成天冒着枪林弹雨跑单帮走耗子,合着当年苦练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倒腾生意。
(俾斯麦海海战图)
船队1943年2月28日下午23:00从拉包儿出港,沿着
新不列颠岛的北岸向西运动,预定航程要花四天,3 月 4
日到达莱城。
经过瓜岛,日本海军知道了护航的重要性,而且从图上也能看得出来从拉包儿机场和莱城那个三川军一的三无机场的直线距离不到 900 公里。有可能损失一些战斗机,但从两个机场起飞的日本战斗机应该可以保护这个船队不受从莫尔兹比港和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美军飞机的攻击,瓜岛远,对登比尔海峡威胁最大的是莫尔兹比港来的飞机,但从莫尔兹比港来的都是陆军飞机,经验告诉日本人陆军飞机对海上航船的威胁不大,也就是神重德大佐敢对半田参谋胡说八道的一点理论根据。
出发以后第二天下午,从莫尔兹比港起飞的美国和澳大利亚侦察机就发现了这支日本运输船队,因为天气不好而没有发动攻击。
第三天,3 月 2 日,天还没亮美国空五军司令乔治·肯尼上将就派出了侦察机寻找日本舰队,08:00 分左右,10架B-17轰炸机就开始在2,000米高空攻击对速度只有7节的日本船队,此时运输船队上空有 33 架零战在护航也没有能阻止住美国轰炸机的攻击。B-17 的攻击对高速运动规避的小驱逐舰没有效用,但是个大船速慢的运输船就不同了。08:10 分旭盛丸被击沉,朝云和雪风号救起了海上漂流着的大约900 名陆军士兵以后根据木村的命令直接驶向了莱城。黄昏时又来了 8 架 B-17,击中了野岛,但因为天已经黑了下来就停止了继续攻击。但为了防止日本船队逃脱,节省第二天继续侦察的时间,美军侦察机一直在日本船队上空盘旋,不时还投放照明弹以确认日本船队的存在。
此时日本船队已经是进退两难了,继续前进第二天天亮以后肯定遭到攻击,但是后退也是一样,木村昌福只能赌一把继续前进了,好在朝云和雪风把人送到莱城以后也回归了战列,运输船队还就只沉掉了一艘,航空兵还能提供一定的空中保护,应该说木村还有相当大的可能性能把船队的很大一部分送到莱城。
但是木村没想到莫尔兹比港的肯尼在策划一个更加邪恶的作战方法。
3 月 3 日,天亮了。估计木村少将看到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就开始直骂老天爷是八嘎了,果然,从 07:55 分开始,大批美军飞机就黑压压地成群结队地赶来了。肯尼这天出动了 P38闪电式,P40战斧式等154架战斗机。39架B-17飞行堡垒,41架B-25米切尔和34架A-20破坏者强击机。此外澳大利亚空军也从米尔恩湾的拉贝出动了大约 30 架布里斯托波弗特式鱼雷轰炸机和布里斯托英俊战士战斗机。
面对着这么大举来犯的敌机,日本船队上空护航的 41 架零战都在 2,000 米高空迎战美国护航战斗机和 B-17 轰炸机,击落了其中的 1 架 B-17 和三架 P38。但就在这个时候,B-25和 A-20 从超低空向运输船队发动了攻击。
鱼雷攻击,日本运输船队作出了这种判断,但是猫眼瞭望员突然喊出了“炸弹”。
这是陆军和战略空军的双料五星上将亨利·阿诺德从英国人那儿得到灵感发明的跳弹攻击法(SKIPBOMBING),这种轰炸法是飞机投下的炸弹在受到水面反弹以后击中目标面积较大的船侧舷,这次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从这天起,和美国海航一样,美国陆航也成为了日本海军的噩梦。
(一架 A-20 成功地进行了跳弹攻击以后正在拉升,从照片上能看出扔下的炸弹被水面反弹以后正在向日本运输船飞来,从这张照片的角度看上去不管舰长操舰的技术如何高明似乎也已经无法躲避这颗炸弹了)由于船侧舷面积较大,而且根据物理定理可以知道此时跳弹的速度几乎等于飞机的飞行速度,远远大于鱼雷速度,因此这种轰炸方式的成功率相当高,B-25 和 A-20 投下的 57 颗炸弹命中了 38 发。而且当时日本船只装备的对空火器无法对付这种低空俯冲的飞机,只能听凭美国飞机横行霸道。
美国飞机的目标首先是运输船只,一次攻击以后,运输船队尚存的七艘运输船全部中弹起火,护卫的驱逐舰白雪,时津洋和荒潮也中弹受伤,无法动单了。
08:08 分,建武丸首先沉没,九时以后白雪沉没,11: 30左右爱洋丸也从海面上消失了。五艘未受伤的驱逐舰赶快在海面上救人,但是下午 13:00 左右,第二波美军攻击又开始了,这次的攻击完全集中在着火燃烧的运输船上,雪风,浦波,敷波和朝云四艘驱逐舰往北方海面退避,现场就一艘朝潮还在坚持救人。
这时拉包儿来支援的驱逐舰初雪也赶到了,和四艘暂时退避的驱逐舰合流以后再回现场救人,救出的人由浦波和初雪带回拉包儿。天黑以后,雪风,敷波和朝云再一次在海上找人,但仅仅救出了荒潮和时津风上的海军幸存者。
这就是“登比尔海峡的悲剧”,日本运输船队的八艘运输船被全部击沉,护航的八艘驱逐舰中白雪,时津洋,荒潮和朝潮等四艘被击沉,战队司令官木村昌富少将受到机枪扫射,身负重伤,运送的陆军官兵中死亡 3,600 以上,护航的海军损失超过 1,000,2,500 吨运送的物资全部丧失。
航空兵损失战斗机三十架。
而美军的全部损失仅仅是两架轰炸机和三架战斗机。
为什么会在如此近距离的运输中发生如此大的损失?这次日本人派出了和运输船只相同数目的驱逐舰护航,参加空中掩护的飞机有海军的 110 架零战,陆军的 20 架一式战斗机“隼”,整个太平洋战争中,这是一次为运输船队提供的最大规模的空中掩护。经过瓜岛以后,日本人已经不敢轻视运输了。但还是被美军全歼的事实表明日本人还是没有认识到护航的困难,其实 1942 年 2 月德国海军的巡洋战列舰沙恩霍斯特(DKM Scharnhorst),格奈森瑙(DKM Gneisenau)和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Prinz Eugen)在空军的掩护下大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回归本土时就有过一个统计数字,参加护航的德国战斗机虽然多达 150 架,但由于飞机和舰只之间的巨大速度差异,在大多数时间中在舰队本身上空滞在的战斗机就只有 20 架左右!日本人的盟友德国人把这一结果通报给了日本人,但是没有人去认真研究。
日军还是没有认真充分认识美军。和坚决拒绝学习如何攻击船只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不同,美国陆军航空兵的目标就是攻击一切能攻击的敌人而不管敌人是不是在地上。这次攻击日本运输船队的全部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和日本人已经习惯了的海军航空兵不同,一直被日本人轻视的美国陆军航空兵这次采用了全新的战术,打了日本人一个冷不防。
其实1943年3月3日,在登比尔海峡,美国飞机并不仅仅是消灭了一支日本运输船队,而是发布了所有日本势力,无论陆海,都不能继续在南太平洋继续存在这样一条清场宣言,如果不听劝告,鬼畜们有能耐把皇军全部晾成人干。
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当然听懂了这个意思,但是山本不能也不愿意退出南太平洋,他还要继续较量。
山本怎么继续较量呢?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4-23 09:54
(一百七十四)虽然海军到最后还是选择了和美国开战。但和土头土脑的陆军不同,海军大臣,军令部总长和联合舰队司令这海军三巨头都知道和美国开战意味着什么,基本上和美国开战就是意味着亡国,因此在对美开战这件事上没有人说过豪言壮语。
和看不到任何希望,所有言语都只表示了一种无奈的海相岛田繁太郎和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不同,山本五十六的 “一年半内没问题”其实还是有点积极精神的。如果能抓住这个一年半,日本说不定有个什么机会,这就是山本五十六的期望。
这就是赌徒惯有的“说不定翻本”的心理在起作用。
然而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失去了在航空母舰的上的优势;瓜岛的半年,日本陆海军被美国人强迫出血,除了陆军的炮灰以外,海军失去了两艘战列舰,和大量的驱逐舰,舰载机,陆基机和优秀的飞行员,而这些是日本的工业能力和教育能力所无法弥补的俾斯麦海战又告诉了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的面前除了美国海军这个正在继续不断迅速成长中的巨人之外,还增加了美国陆军,而日本陆军在这两次战役中的表现表明,他们除了成为海军的包袱之外,帮不上海军的忙。但是陆军不这么认为,俾斯麦海战之后,怒火满腔的第八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大将冲到了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上向山本五十六问罪。并且要求联合舰队将手头保有的 30 艘潜水艇中的起码 16 艘潜水艇用于支援新几内亚岛。什么海军没有飞机,第三舰队的航空母舰是在孵蛋还是在干吗?为什么不到前线去?山本没有作声,但手下的参谋们为长官辩护了:俾斯麦海战中美军出动的全部都是陆军航空兵,为什么日本的陆军航空兵就不能参加南洋作战。
今村可不这么认为,首先这个地区由海军航空兵负责,这是中央协定中已经白纸黑字了的,再说陆军航空兵也不是没有出动,陆军航空兵师用于陆地野战的,不习惯海洋作战这点海军应该知道,怎么到现在才提出这个问题,早干什么去了?海军到底有没有作战的诚意?
不要和鬼畜打了,日本陆海军就已经打了起来。
这样新几内亚岛之战的胜算就几乎没有了,新几内亚岛是个很大的岛,76 万平方公里,是越南老挝柬埔寨这印支三国面积的两倍,相当于内蒙古面积的 80%,上去三个接济不上的师团能干什么?剩下来的就是上得岛去了的那三个陆军师团能挣扎多少日子罢了,他们只能自生自灭,因为无法向他们提供补给。而且他们都无法起到牵制美军有生力量的作用,因为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些鬼畜们到底有多少“有生力量”。
总之,山本五十六非常清楚地看清楚了一件事:战争已经失败了。日本陆海军现在就已经无法应付美军在限定点上的攻势,一旦美军在欧洲战场腾出手来或是现在还在本土造船厂船台上建造中的无数航母下水以后,日军怎么可能抵挡?但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山本五十六不能公开承认失败,只能死中求活。在山本看来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如果在美军大举进攻之前能够争取到巩固日军的防守阵势的时间的话,那么延缓美军进攻的速度还是有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天照大神还是有可能再次对日本微笑的。
再赌一次,山本五十六下定了决心。所以山本五十六发动了“い号作战”。
山本发动“い号作战”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争取一点日本人整顿防线的时间。这一点无可厚非,甚至“い号作战”的结果失败也不能简单地就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山本五十六来负,但是问题是山本五十六发动的这个“い号作战” 实在太逸出了常规。以至于现在力挺山本五十六的人们经常会说山本五十六的责任最多也就是没有阻止这个“い号作战”。
作战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不拘常规。但是这并不是说不存在作战规矩这回事,更不是说只要去异想天开就能取胜,有时确实需要乾坤一掷的勇气,但永远用赌徒的方式去解决面对的问题只能迟早输得精光。
然而山本五十六还有什么选择呢?在日军撤下瓜岛时,亨德森机场的海军,陆军,陆战队飞机就已经不少于 500 架了,而且现在还在以每月 50 到 100 架的速度增加。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方面的乔治·肯尼在从布里斯班,莫尔兹比港,拉贝一直到刚刚占领的布纳这一线到底已经拥有了多少机场,手头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空军到底有多少飞机到了几乎不是数学系毕业的已经算不过来了的程度了。
上面还都是陆基飞机,以从1942年12月31日开始服役的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开始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舰载机都还没有计算进去呢。
反过来看看想策划新的赌局的山本五十六手里还有多少能够动用的赌本呢?拉包儿基地的海军航空兵大约有 160 架飞机,其中 90 架零战,加上瓜岛作战结束以后根据陆海中央协定进驻拉包儿的陆军第六飞行师团的大约 80 架飞机。这三百多架飞机由于连日的激战,还在以每天几架的速率在不断减少。
日本国内生产已经饥寒交迫,无论如何玩命也无法增加产量满足前线所需要的飞机。
山本又想出来了一个作战方案:集中拉包儿的全部海军航空力量加上第三舰队的舰载机,趁美军可能在连战连胜以后放松的机会,对瓜达卡纳尔和新几内亚的美军陆海军据点实行空中打击,如能取得较大战果,则能争取到贵重的巩固防线的时间,至于巩固了防线以后干嘛,则留到巩固以后再去想。
好久没听到了的第三舰队现在在干啥?在哪儿?1942 年 10 月末的南太平洋海战(美军战史称“圣克鲁兹群岛海战”)以后,日本两军的航空母舰舰队都元气大伤,回去修身养息,到现在为止太平洋上已经快半年没有了航母战斗了,企业号在带伤坚持完了瓜岛作战以后,现在正在美国海军的前进基地圣灵岛修理,而除了已经正在往珍珠港赶路的埃塞克斯以外,第二代约克城号正在兵装,而无畏号(USS Intrepid,CV11)和第二代大黄蜂也已经快下船台进入兵装了,而13,000吨的独立级轻型航母从1943年1月以后以每月一艘的速度,已经开始让人怀疑美国海军自己是不是数得清楚自己航母的数目了,总之美国航母已经处于了泡沫的前夜了或者已经泡沫了。
而联合舰队第三舰队呢?组织尚有了变化,南太平洋海战结束后的 11 月 11 日,南云忠一中将被免去了第三舰队司令长官,改任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参谋长草鹿龙之介也改任横须贺航空队司令。新任舰队班子是司令长官航空战专家小泽治三郎中将,参谋长山田定义少将。南云忠一以后还会出场。日美两国对南运忠一的评价都不高这是事实,实际上南云是一个悲剧的海军军人,他确实有过在舰队派和条约派大论战时作为职业军人参与政治的污点,但是从整体说来,开战前的南云忠一并没有像石川信吾,神重德那样积极地参与开战大合唱,负有战犯的责任。
(正装的南云忠一中将)作为一个水雷战的专家,南云忠一神差鬼使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航母舰队的司令官,而他本人对这种崭新的航空战又一无所知,只能听任手下的航空参谋源田实们,因此一航舰也被称为“源田舰队”。
同样是水雷战专家而被让去指挥航空舰队的角田觉治比南云忠一要幸运的多,因为角田没有南云那么重大的责任。
作为一个战队长官,角田只需要勇敢,而南云的手上握有全日本从裤带上勒下来的全财产——航空母舰,既要使用航空母舰打击敌人,又不能使航空母舰受到损失,因为就只有这么多,丢了就没有了,因此南云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瞻前顾后,缩手缩脚的矛盾境地。
南云的参谋们在回忆南云时都会提到这一点:如果南云对损失看得不是那么重的话,如果在中途岛和南太平洋海战时南云在更早的时间就放弃被美军击中了的旗舰了的话,也许南云能够更多地挽回一点颓势。因为放弃了航母旗舰,换乘了巡洋舰以后的南云,莫名其妙地会变得更有自信,下达的命令也变得是那么一回事了。
二航战少佐参谋,战后曾任航空自卫队航空管制气象团司令的奥宫正武空将对这个现象有一个解释:“南云长官只有看到了鱼雷发射管才能安定下来思考,他不是能生活在航空母舰上的那种人”。
但是南云就是没有能用鱼雷发射管去打仗的命。
不管怎么说,在组织上算是整顿了第三舰队了,现在拉出去打仗该不同了吧?
可是,还是拉不出去。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4-24 09:02
(一百七十五)第三舰队现有五艘航空母舰,其中一航战的瑞鹤和瑞凤在特鲁克,南太平洋海战中受到重创的翔鹤在大修,不到 7 月份出不来。二航战的隼鹰和飞鹰在吴军港维护,预定 3 月 27日回特鲁克基地,这样“い号作战”一定要到四月份以后才能进行。
日本就没有新航母?也不能完全说没有,取决于对“新航母”如何定义。下面这张表中列出了日本所有航空母舰的信息。
航空母舰名 基准排水量竣工年月日建造所 沈没年月日沈没場所 沈没原因
凤翔7,4701922/12/27横须贺工厂 赤城36,5001927/3/25吴工厂1942/6/5中途岛飞机加贺 38,200 1928/3/31 横须贺工厂 1942/6/5 中途岛 飞机龙骧 8,OOO1933/5/9 横须贺工厂 1942/8/24 所罗门飞机
苍龙 15,900 1937/12/29 吴工厂 1942/6/5 中途岛飞机
飞龙 17,300 1939/7/5 横须贺工厂 1942/6/5 中途岛 飞机龙凤
13,360 1942/11/30 横须贺工厂祥凤 11,200
1941/12/22 横须贺工厂 1942/5/7 珊瑚海 飞机
瑞凤 11,200 1940/12/27 横须贺工厂 1944/10/25 菲律宾 飞机千岁 11,190 1944/1/1 佐世保工厂 1944/10/25 菲律宾 飞机
千代田 11,190 1943/10/31 横须贺工厂 1944/10/25 菲律宾 飞机翔鹤 25,675 1941/8/8 横须贺工厂 1944/6/19 塞班岛 潜水艇瑞鹤 25,675 1941/9/25 川崎神户 1944/10/25 菲律宾 飞机
飞鹰 24,140 1942/7/31 川崎神户 1944/6/20 马里亚纳 飞机
隼鹰 24,140 1942/5/3 三菱长崎大鹰 17,830
1941/9/5 佐世保工厂 1944/8/18 吕宋西岸 潜水艇
雲鹰 17,830 1942/5/31 吴工厂 1944/9/17 东沙岛东南 潜水艇
沖鹰 17,830 1942/11/25 吴工厂 1943/12/4 八丈岛以东 潜水艇
神鹰 17,500 1943/12/15 吴工厂 1944/11/17 济州岛以西 潜水艇
海鹰 13,600 1943/11/23 三菱长崎 1945/7/24 关崎西北 飞机信浓 62,000 1944/11/19 横须贺工厂 1944/11/29 潮岬東南 潜水艇
大凤 29,300 1944/3/7 横须贺工厂 1944/6/19 塞班岛 潜水艇
云龙 17,150 1944/8/6 横须贺工厂 1944/12/19 宫古岛西北 潜水艇
天城 17,150 1944/8/10 三菱长崎 1945/7/24 呉,搁浅 飞机
葛城 17,150 1944/10/15 吴工厂从上面可以看出,不能说日本在开战以后没有造新的航母,还是造了几艘,但是真正的正规航母就只有“大凤”一艘,其余都是改装航母,像大鹰,云鹰和冲鹰就是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春日丸,八幡丸,新田丸改装的。这三艘商船在建造当初就有改装为航母的考虑,所以海军出了一半的造船费用。改成航母以后,这几艘船从在运载空间和装甲性能上倒没有什么大问题,也没有花很多时间,看起来挺实用,但有两个大问题,首先是速度太低,只有 22 节左右,第二是不知怎么回事日本人就是没有给这几艘航母装弹射器,结果这几艘航母就只能当飞机搬运船用,话说回来,这倒是原教旨的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只管装运。
所以山本五十六还是缺航母,现在手里的几艘全是宝贝疙瘩,不管山本五十六怎么好赌也不能轻易拿航母去赌了,因为传说中的“日美舰队决战”还没有来呢。但不出动航母的舰载机又不行,陆基飞机的数字就放在那儿了,怎么办?山本五十六又出了怪招:将第三舰队的舰载机拉上岸,从陆地机场上起飞去作战,这样万一作战失利也就是损失几架飞机,航母本身没有危险。
现在山本粉丝们都不肯承认这种异想天开的作战方式是山本五十六的发明,举出了一大堆名字来寻找嫌疑犯,其实没有这种必要。从日本海军军人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到,第三舰队的下层军官激烈地反对这个莫名其妙的作战计划,甚至第三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们也不赞成这个计划,但是小泽治三郎没有反对过,联合舰队司令部里也没有过任何有关“い号作战”的争论,就是说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们都知道这是长官的决定,没有必要去扯皮,自己所需要做的就只是拟定作战计划。
山本在做这个决定时应该是得到了小泽治三郎的支持。小泽治三郎也没有理由或者说没有资格不支持山本五十六长官。
没有山本五十六的全力支持,大日本帝国就剩下来的这点宝贝蛋不会那么简单地就交给海兵 37 期并且吊床号只有 45 号的小泽治三郎中将。
就这样,从特鲁克的瑞鹤,瑞凤,隼鹰和飞鹰四艘航母上起飞的130架零战和54架九九式舰爆共计184架飞机跨过了1,200 公里的大海,于 4 月 2 日以前全部到达了拉包儿,4月 3 日联合舰队司令部也到达拉包儿,山本五十六长官要亲临前线来指挥这一场据说能够扭转局势的作战。
山本为什么要亲自去拉包儿?应该说就是这个决定要了他的命。
人都不傻,大日本帝国海军当然也不是傻子集团,中途岛海战以后的一次接一次的失利大家都看在眼里,只要知道最近发生的俾斯麦海战的结果的人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登比尔海峡的悲剧以后联合舰队士气空前低落,特别是第一线的第八舰队,因为他们看不到任何带一点光明意味的前景。
对于联合舰队司令部来说,士气的低落和鬼畜的反攻同样危险,因此在发动“い号作战”的同时,山本五十六长官亲赴拉包儿直接指挥作战,以鼓励激发士气。
大家都知道,在日本海军得以成名的两次战争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和东乡平八郎都是站在位于整个舰队前列的旗舰舰桥上,可以说是全舰队距敌最近的人。由于长期的这种宣传,“身先士卒”已经成为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记号,人们自然会要求现在的联合舰队长官也要这样做。
但时代变了,现在的海战作战方式已经不是原来的舰队决战了,所以太平洋战争开始后除了中途岛海战之外,山本长官没有出现在第一线过,就是中途岛海战时山本离前线也还有 300 海里。
这本身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对于这样一次在方圆几千海里范围内的超大规模战争,作为指挥联合舰队的山本五十六没有任何必要到第一线的战场去。尼米茨就从来没有去过战场,最多到几个已经打扫干净了的地方去损日本人两句罢了。
但有人不那么认为,比如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就不那么认为。
宇垣缠参谋长在联合舰队里的地位很奇妙,可以说很低,低到看不见,因为山本凡事只听先任参谋黑岛龟人的,这个参谋长就是个摆设。而且黑岛两眼向天,根本就看不见这个参谋长,宇垣缠上任一星期以后才总算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仙人参谋”,而仙人参谋对参谋长也就打了一声招呼:“对不起,这几天忙,没顾上去看您”,谁是上级啊?但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宇垣缠的地位很高,因为他已经破了联合舰队参谋长在任时间纪录了。当然这个纪录是山本长官带领大家一起破的,但山本长官没提出来要换参谋长也就说明山本也不反感大炮巨舰派的宇垣缠。
另一方面,宇垣缠的地位在中途岛海战以后在稳步上升,当时四艘航母被美军一举击沉,大和号上的联合舰队司令部里唯一镇静的就只有参谋长一个人,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所以现在山本对黑岛龟人也有点嘀咕起来了。
在山本五十六和小泽治三郎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山本:“一定要改变作战方法,想换掉黑岛,你在海大当过两次教官,对人员比较熟悉,有没有人可以推荐的?”
小泽:“宫崎俊男大佐怎么样?”
山本吃了一惊:“就是那个有名的宫崎大佐?”宫崎俊男是和神重德同期,海兵 48 期的,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是负责北方阿留申方面的第五舰队先任参谋。
小泽选择着用词:“完全理解长官的意思,但是要对应现在的战局,通常的方法是不行的,宫崎也许能想出好方案来。” 宫崎俊男是个美国通,这是个古怪的无师自通的美国通,本人没有在美国留过学,但不知从哪儿学来了一套鬼畜式的思维方法,进海大不到一个月就公开宣称“没什么好学的”,经常找借口偷懒不交作业。一次兵棋推演时被抽签决定是“赤军”(美军)指挥官,这位充分发挥了“精神鬼畜”的特长,把“青军”(日本)打得落花流水,把在场的教官恨得直咬牙。
但有一个不但没咬牙的反而乐不可支的,就是也在现场的小泽治三郎教官。
山本思考了片刻,点了头:“就这么决定了”。
决定了,但是没执行,因为这是 4 月 15 日的事情,18 日山本长官被击落了,这件事就黄了,宫崎俊男也就成了“幻的联合舰队先任参谋”。
结果6月17日,宫崎俊男大佐就任第17驱逐队司令官,手下有浦风,矶风,浜风,谷风和雪风这五艘驱逐舰,不要小看这支驱逐队,这是日本海军在名义上唯一保留到了最后的驱逐队,因为有一艘不沉的雪风。
后来驱逐舰也越来越少,宫崎去水雷学校当了教官,后来是没有飞机的航空母舰天城号舰长,战败时是最后一艘航母葛城号舰长,还是没有飞机。
言归正传,把山本五十六鼓捣到拉包儿去的是参谋长宇垣缠。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4-27 09:33
(一百七十六)
4 月 3 日,宇垣缠在《战藻录》里是这样记载的:“已经让长官去当地了,虽然只是一场规模很小的航空战,但在这种难局下余辈(这里应该是指联合舰队司令部——笔者注)到最前线去是很自然的。
本来在ケ号作战(瓜岛撤退作战——笔者注)时就想过司令部应该去瓜岛,起码现在在不给作战增添麻烦的前提下应该去拉包儿看望一下第 17 军。
日俄战争时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大将为了敦促攻克旅顺亲赴前线,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即使这次倒了下来也绝不是无谓牺牲,联合舰队参谋长职位虽然份量不轻,只要能打开战局,为了第一阶段以来殉国的两万英灵,相信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宇垣缠有战死的思想准备,所以说宇垣缠是去自杀还有那么一点可能,山本可没有想去自杀。虽然放在山本面前的战局是一团漆黑,毫无好转的希望,但只要看山本还能提出“い号作战”构想就知道山本还没有放弃希望。
再者说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也不能放弃希望啊。
除了长官上第一线能鼓舞士气,海军欠了对第 17 军的一个交待这些个理由之外。联合舰队的头脑应该去看望病倒在了拉包儿的第 17 军司令官百武晴吉这倒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百武晴吉对海军来说是亲戚,两个大哥都是海军大将,不去看看说不过去。
除了这些个能说不能说的理由之外,山本五十六还有去拉包儿的理由。
第二师团的第 16 联队在进攻亨德森机场时被鬼畜给灭了,这支在新潟县新发田市组建的联队的大部分官兵是山本五十六的家乡人——新潟县长冈市的,山本长官不去给家乡子弟上柱香,在良心上也说不过去。
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逼得山本五十六不得不去拉包儿亲自指挥这次作战,那就是日本海军的吊床号又整出问题来了。
这次作战的主力是南东方面舰队的陆基航空兵力和第三舰队的舰载航空兵力。南东方面舰队是在 1942 年 12 月把原来三川军一的第八舰队和草鹿任一的第 11 航空舰队合并起来组建的舰队,司令长官为草鹿任一中将。
这位草鹿任一中将是原来南云忠一的参谋长,后来官至联合舰队参谋长的草鹿龙之介少将的堂哥,更有趣的是草鹿龙之介也当过南东方面舰队参谋长,这支舰队在 1943 年底开始的半年里就是一对堂兄弟在掌管。
(草鹿任一中将)草鹿任一是海兵 37 期的,和小泽治三郎同期,但吊床号是 21 号,比小泽高出了 20 几号,因此在配合作战时,草鹿中将就是先任长官,小泽得听草鹿的。
(小泽治三郎中将)就算小泽不计较个人得失,手下人肯吗?这次作战的主要力量还就是小泽手下的舰载机,不仅仅是舰载机的数量比陆基机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不能和袭击珍珠港的时候比,但舰载机飞行员的质量还是要比陆基机飞行员高,起码在那么狭窄的航母上要能起飞降落就是一门手艺,更不要说出航的飞行员在母舰实行无线静默,又没有雷达,全靠推算和肉眼观察在水天一色,没有任何航标的茫茫大海上找到真是像一片小树叶似的母舰停上去的过程,光想象就已经够让人倒抽一口凉气了。
第三舰队的飞行员们肯定看不起第 11 航空舰队的那些土包子,会不会买草鹿任一的账也很可疑。这内部要是一斗,草鹿指挥不动第三舰队的话,这山本长官的“い号作战”就无法进行了
所以长官要去拉包儿。
美国人主张“山本自杀说”的另一条根据是当时的拉包儿只有山本五十六大将一个人身穿“第二种军装”(白色夏服),而当时其他人都是身穿“第三种军装”(土黄色夏服),说这是在有意暴露自己,希望成为空袭的目标。这种说法的最大根据就是这张有名的山本最后的照片:
(身着“第二种军装”的山本最后的照片,这是在“い号
作战”中向出发的将士训话,山本的右边是身着“第三种
军装”的南东方面舰队司令官草鹿任一中将)但这不是事实,长期在海外生活的山本身穿白色夏服只是在维护海军的礼仪,在特鲁克也是这样,而且在拉包儿身穿白色军服的也不止山本一人,起码还有宇垣缠参谋长和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其他参谋:(山本五十六在送出发的飞机,边上的是宇垣缠参谋长)“い号作战”从 4 月 7 日开始进行,参加的除了第三舰队的184架舰载机以外,还有第11航空舰队的88架零战,27架九九式舰爆和 72 架一式陆攻,4 架侦察机等 191 架飞机,总共 375 架。
好可怜的数字,这是当时海军在所罗门方向能抽出来的舰载和陆基飞机的总和。当年袭击珍珠港时,光舰载机的数量就超过 350 架,中途岛海战时第一波攻击队就是 108 架,还有一百多架在待命,可这仗打了不到一年半,大日本海军越打越抽抽,就为了指挥这四百架不到飞机,还需要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亲自出马才能摆平。
没有办法,日本本来就没有能够支持他和最大的工业强国美国进行一场全面现代战争所必需的工业能力,更不要说开战以后美国全力以赴地在切断海岛国家日本的原料进口和武器出口方面了。南洋方面日本所掌握的原油,铝矾土,橡胶,铁矿石,铜矿石等全部都很快地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的生产水平,可是无法运回国内。本来就不足的船舱成批成批地被陆海军征用以后给美军的飞机和潜水艇沉到海底,用于支持战争能够继续进行所需再生产物资的船只也已经是寸步难行了。1943 年以后,取缔非法走私贩运的美军城管潜水艇的活动场所早已跨越太平洋,进入了东海,黄海。在大连湾和朝鲜半岛西岸都出现了鬼畜的城管,军舰还不是每天都沉,但不沉船的日子是没有的。
不仅船没有了,连船员都没了,日本人在《船员法》后面又添加了一个“特令”,把船员年龄放宽到了“厨房,清扫部门 14 岁,锅炉等重劳动 16 岁”,大批在和平年代只能看作还是儿童的孩子们被征召上船,参加战争。家住横浜市的西村二三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手记《海怎么那么深》中写道:“当时的社会风潮就是那样,农民的老二老三要不然就是去参加‘满蒙开拓义勇军’,要不然就是去陆海军的少年学校,农民家老六的我,14 岁一到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海军省的船员养成所”。
经过半年培训,14 岁的西村上了被陆军征用的 5,857 吨的“日纪丸”,在新几内亚岛附近被美军潜水艇击沉,第二艘是 6,859 吨的“日祐丸”,这次是在台湾的高雄被美国飞机击沉,两次被击沉西村都活了下来,但是每次都有十名以上的同龄少年船员丧生,西村手记的结束语是:“走出家门,作为海的战士保卫祖国的我们只有 14 岁”。
太平洋战争就是一场在战争能力上绝对不对称的战争,好赌的山本五十六也就只能将就着下赌注了。
和南云忠一一样,山本也是个悲剧性人物。从来没有当过舰队司令,只有过一年的舰长经验的山本五十六,长期从事军政工作,根本没有从事过军令工作。当初来当联合舰队司令就是一种临时的措施,因为主战的右翼们扬言要暗杀反对三国同盟的山本海军次官。问题是谁都想不到这位根本就不懂作战的山本还就很敬业地弄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珍珠港作战计划出来,更大的问题是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居然还严重成功,这一下本来是作战的外行的山本五十六就成了作战的行家,被军部打造成了一个天文地理头顶脚底无所不知战无不胜半人半神的怪物。
光环的下面是阴影,实际上是太平洋战争中的海战除珍珠港外,只要有山本五十六亲自跟着掺和的战斗没有取胜的,“い号作战”当然也不会例外。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4-28 09:48
(一百七十七)
“い号作战”总共进行了四次攻击。
4月7日的攻击代号为“X作战”,参加作战的48架零战分为两个制空队,另外的 110 架零战和 68 架舰爆分为四个攻击队向瓜岛的亨德森机场及其周围海域的美军船只进行攻击,不能说一点战果没有,击沉了一艘驱逐舰“艾伦瓦德”(USSAaron Ward (DD-483))和一艘小护卫舰,一艘油船,击落了7 架美国飞机,而付出的代价是 12 架零战和 12 架舰爆。
顺便说一句,当时艾伦瓦德是在为一艘坦克登陆舰 USSLST-449 (2)护航,这艘登陆舰上有一位乘客是 J.F.肯尼迪中尉,如果日本人把登陆舰弄掉了,那么 20 年以后赫鲁晓夫是不是就有了机会用原子弹把鬼畜灭了他,为皇军报仇了?可能肯尼迪就是注定要当美国总统,在太平洋战争中大难不死的可不只这一次,1943 年 8 月 2 日,这位中尉艇长指挥的鱼雷艇 PT-109 号在科隆班加拉岛附近又被日本驱逐舰天雾号撞上去了,从中间剪成两半,肯尼迪中尉照样游上了岸。
事后日本各传媒很牛了一次:大日本帝国海军都不用打炮,撞都能把鬼畜撞到海里去。其实那根本就是一次事故,鬼畜的鱼雷艇和日本驱逐舰都没有雷达,猫眼们也看不见那么小不点的鱼雷艇,黑灯瞎火的到发现时就已经撞上去了。
4 月 11 日的作战代号是“Y2 作战”,参加作战的是一个由 15 架零战组成的制空队和两个攻击队,第一攻击队由 27架零战和13架舰爆所组成,第二攻击队是30架零战和8架舰爆,攻击目标是新几内亚东南沿海的船只,收获是击沉击伤一艘运输船各一艘,击伤扫雷艇一艘,损失是零战两架,舰爆 4 架。
4月12日的作战代号是“Y作战”,Y作战为什么在Y2作战之后很让人想不通。这次的制空队是 55 架零战,两个攻击队合计 76 架零战,44 架陆攻,攻击目标是美军在新几内亚岛的最大据点莫尔兹比港。
这次攻击对莫尔兹比的机场设施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但仅仅摧毁了停在地面上的 19 架飞机,空战中击落三架,而代价是损失两架零战和六架陆攻。
4 月 14 日的作战代号是按舰队分开来的,56 架零战,37 架陆攻的陆基飞机作战代号是“Y1 作战”,而 75 架零战,23 架舰爆的舰载机作战代号是“Y2 作战”,目标是新几内亚岛米恩尔湾的美军船只和拉贝的机场。在损失了 4 架零战,3 架陆攻和 1 架舰爆以后,日本人击沉击伤了美军运输船各一艘,击毁美军飞机三架。
这是珍珠港以后日本海军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航空作战,打了一个星期,“大本营发表”的内容是:“击沉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两艘,各种运输舰船 18 艘,重创各种运输舰船 8艘。
击落敌机约 100 架,击毁 15 架以上”。
实际呢?击沉驱逐舰一艘,运输船及其他舰艇共四艘,击落击毁飞机 31 架,而日本海军的损失是 46 架,大约 13%的飞机又没有了。这种战果不能用什么“性能价格比”来衡量了。这次特别是第三舰队的消耗太大,并不单单因为是舰载机小,续航力短的原因。第 11 航空舰队的陆基机在半年的瓜岛战役中消耗实在太大,稍微有点经验的老鸟都已经消耗完毕,当时拉包儿的飞行员中有句话是:“到了拉包儿,命就只剩下十天了”,现在都是些菜鸟飞行员们,技术也不高,斗志也不是那么高,能飞过去就飞,遇上拦截就自说自话地回头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