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天亮以后似乎从惊魂不定中清醒了一点,投入了刚送上来的原来是准备在占领以后整修机场用的推土机,珊瑚礁的地质条件虽然不适合用大炮轰,但特别方便用推土机推珊瑚砂来堵地堡的抢眼,开始了一寸一寸的前进。
最后到了 23 日美军总算解决了塔拉瓦环礁,4,600 日本军人和朝鲜劳工中最后被美军俘虏的只有 14 名军人和 132 名朝鲜劳工,其余全部战死或自杀。
(塔拉瓦环礁上自杀的日本兵)而进攻的美军呢?战死 1,009 名,伤 2,101 名,这是个震惊的数字。瓜岛的美军面对着两个多师团的日军打了半年也不过就死了千把人,这个塔拉瓦三天不到就出了这个数字了,所以尼米兹在听到伤亡数字以后飞赴塔拉瓦视察。
(陆战二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在向尼米兹介绍塔拉瓦战况)霍拉德•史密斯就是这个时候得罪了尼米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塔拉瓦战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参谋长联合会议的错误,美军完全可以依靠贝克岛上的空军基地像困死拉包儿一样地困死塔拉瓦,联合舰队没有解救塔拉瓦的能力。在整个塔拉瓦作战期间中联合舰队除了从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出动过航空兵支援之外没有采取任何动作来解救塔拉瓦就是证明,而这种空中支援除了损失了 20 多架宝贵的飞机之外所得到的战果就是一枚鱼雷击中了轻型航母独立号,但没有造成损失。
当然大本营的发表是:“击沉航空母舰 8 艘,巡洋舰 2艘,驱逐舰一艘”。
霍拉德•史密斯的看法是:强攻塔拉瓦没有任何战略上的意义。
但是塔拉瓦战斗是有很大的战术意义的,美国人通过塔拉瓦战斗知道了珊瑚环礁战斗的特殊性,也知道了和日本人作战的残酷性,不是所有情况都像瓜岛,新几内亚岛或者布干维尔岛那样甚至具有喜剧色彩。没有在塔拉瓦付出的牺牲,就没有硫磺岛和冲绳的胜利,虽然牺牲大了点,但进攻塔拉瓦还是有必要的。
对于日本人来说,就算是干的不错,吉尔伯特群岛也是交出去了。接收了吉尔伯特群岛的尼米兹马上大兴土木,马金岛,阿帕马马岛和塔拉瓦环礁的贝蒂欧岛上都建起了两千多米长跑道的机场,特别是阿帕马马岛上的机场跑道长达 2,600 米,可以起降重型轰炸机。依靠这些机场和四处游荡的航空母舰,从 1944 年 2 月开始,尼米兹开始向马绍尔群岛发功进攻了,接受了吉尔伯特的教训,把登陆之前的轰炸量增加了三倍,大量使用穿甲弹,把 LVT 和登陆艇换成水陆两用坦克,所以马绍尔群岛没打出什么悬念,所见之处,到处都是玉碎,玉碎,接下来的还是玉碎。
古贺峰一司令长官的预言和要求的“玉碎”战术成为了现实,或者不如说现实就只能是各处守军的玉碎,古贺长官心情很乱。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7-27 08:06
(一百九十八)尼米兹在步步紧逼,毫不放松,在逼着八千名日本陆海军守军全军玉碎以后占领了夸贾林环礁以后又把手伸向了后来的核武器试验场埃尼威托克环礁和比基尼环礁,开始压迫加罗林群岛,直逼联合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马绍尔群岛的战斗虽然对美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大的悬念,可是对日本人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从 1895 年甲午战争以来一直是在人家家里横冲直撞,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的日本人这次是头一次被人抄了家。
因为马绍尔群岛当时是日本的。
准确地说马绍尔群岛是日本的委任统治地(Nationsmandate)。一次大战以后,英国,法国和日本乘火打劫,瓜分了奥斯曼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大量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变迁史有点复杂,反正基本上就是现在的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卢旺达,坦桑尼亚,喀麦隆,多哥,加纳,纳米比亚,瑙鲁,新几内亚,萨摩亚这些地方。
实际情况还要复杂,比如日本弄来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这些“南洋诸岛”,原来都仅仅是“德属几内亚”的一部分而已,顺便说一句以上列出来的地名中位于非洲和大洋洲的全部是德国殖民地。现在知道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那句名言:“别人在瓜分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只能仰望着蓝色的天空”是在胡说八道了吧?跑出来给“分田分地真忙”的英法日泼冷水的是美国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从大战中开始就一直在叫嚷“尊重民族自决”,不同意像原来那种胜者把败者的殖民地再瓜分那种做法。当然英国法国日本不肯干,再三扯淡以后,弄出了一个由国联来“委任统治”的花样,英法日认为这种方法实质上就是殖民地,也就同意了这种方法,美国人的主张也算被人家收了就见好就收,这就是“委托统治”的由来。
纵观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野蛮血腥的旧殖民主义消亡史,原因很多很多,但是一个年轻,富有朝气和理想的美国的存在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虽然名义上是“委托统治”,但是在当时实质上还确实是殖民地,起码日本人把南洋群岛就是看成殖民地的。所以美军到马绍尔群岛撒起野来了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顿时群情激愤,鬼畜的侵略行为“极大地伤害了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看起来日本人民的感情承受能力不太强,东南西北地侵略了 50 年,偶尔反串一下角色怎么就这么受不了了呢?鬼畜就是鬼畜,他才不管古贺长官在怎么为“绝对国防圈”而苦恼呢,1944 年 2 月 4 日,联合舰队司令部所在的特鲁克环礁上空飞来了两架架 B-24 轰炸机,悠然自在地在日军高射炮火达不到的 6,000 米高空飞行。特鲁克的陆基航空兵的零战立即起飞驱逐。一般来说零战的 20mm小口径机关炮打不穿 B-24 的装甲,在瓜岛和新几内亚,经常发生零战只能往 B-24 上撞的事例,所以这次起飞的零战们也就是想把 B-24 赶走就行,没奢望什么别的。
没有战斗机护航的 B-24 很顺利地被赶走了,其实 B-24来转悠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 月 7 日就已经来访过一次。古贺峰一长官想不通这倒霉的 B-24 是干嘛来的?更想不通的是这么大的 B-24 是从哪儿飞来的?B-24 无法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就是说美国人现在已经在 1,500 公里的距离内有了可以威胁特鲁克环礁的地面机场了,那特鲁克环礁岂不危险?岂不是要成为第二个拉包儿了?特鲁克环礁在西加罗林群岛,原来是英国殖民地,年落到了德国人手里,第一次大战时日本人趁乱打劫把南洋上的德国殖民地全部弄了过来。特鲁克环礁里面能够能够提供足够容纳全部联合舰队及其支援船只的锚地,周围有名叫春,夏,秋,竹的四个小岛上,上面建设了修船用的船坞,不是受到重创的船只在特鲁克就能够修修补补再上战场。
日本人也好,盟军也好,都把特鲁克环礁看成“日本的珍珠港”,“日本的直布罗陀”,特鲁克如果有了三长两短,联合舰队本身在南洋就不能再呆了。
现在跑到特鲁克来观光的 B-24 是从布干维尔南边的莫罗岛起飞来侦察的,特鲁克确实受到了大型陆基轰炸机的威胁。
但是这一次尼米兹没有打算用陆基航空兵,受几次空袭拉包儿胜利的鼓舞,尼米兹现在更加喜欢航母特混舰队,反正由于 VT 信管的投入使用,日本人已经无法威胁美国航空母舰了,美国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次他让斯普鲁恩斯带了约克城,企业号,无畏号(USS Intrepid (CV-11)),埃塞克斯,碉堡山这五艘正规航母加上四艘轻型航母,六艘战列舰,五艘重巡,五艘轻巡,还有 28 艘驱逐舰共计 53 艘军舰来找古贺长官的晦气来了。
古贺长官知道不知道鬼畜来了?古贺知道。仗打了这么长时间了,日本海军虽然不能破译美国海军的密码,但是通过监听也能够从通讯防卫和密度以及呼号能够大致判断出美军战术行动的进攻方位,时间和兵力。
所以古贺在 1 月 25 日就准备把战列舰长门,扶桑,重巡熊野,铃谷,利根和驱逐舰秋月,浦风,矶风等八艘代号叫“敷岛部队”的舰艇疏散到位于新加坡和苏门答腊中间的林加群岛的林加锚地去,林加锚地东西长 20 海里,南北长50 海里,在里面可以进行一些小规模训练,又紧靠巨港油田,用油不成问题,水深还比较浅,美国潜水艇不容易混进去捣乱。
可是 1 月 30 日出发刚一个小时后,突然又传来了美军开始进攻马绍尔群岛的消息吗,这样敷岛部队又返回特鲁克准备去支援马绍尔群岛。
但是怎么支援呢?没有空中掩护的军舰不就是一个活靶子吗?所以古贺想了想还是又再次下令敷岛部队往林加锚地疏散。
自从 2 月 7 日夸贾林环礁上缴给了鬼畜以后,特鲁克就成了最前线了,这地方无论如何不能呆了,于是古贺长官在 2月 10 日带着旗舰武藏和轻巡大淀,驱逐舰白露,满潮也回了横须贺,接下来爱宕,鸟海,妙高,羽黑也撤往了帕劳。在特鲁克就剩下了第四舰队和指挥系统及其复杂的各种航空兵部队,其中有南西方面舰队的,还有从拉包儿撤回来的南东方面舰队的,总共加起来有 174 架正在使用的各种飞机,还有用千代田号航母刚刚运来的 161 架准备使用或者分配到其他机场去的崭新的飞机。
古贺峰一到底还是个受海兵的大炮巨舰战术教育出来的日本海军军人,他把有炮的船疏散了以后就忘记了没炮的船,现在这些古贺长官不要或者忘记了的东西都由第四舰队司令长官小林仁中将看着。
2 月 15 日,第四舰队的侦听班捕捉到了埃塞克斯号上舰载机的明码通话,就是说美国人已经离得很近了,小林仁判断美军将在第二天 16 日空袭特鲁克,下令全基地进入戒备状态,虽然出动的航线不太合理,但小林中将还是出动了 11 架次侦察机去寻找鬼畜。
找不到,鬼畜压根没来。
小林中将没见着鬼畜到来,就很自然地认为鬼畜在他小林中将之威名面前闻风丧胆,吓得不敢来了,于是就洗洗睡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7-28 10:28
(一百九十九)历史是有报应的,特别是看日本海军史的时候,特别让你相信这句话。日本海军怎么玩过别人,自己就会怎么被别人玩。
中间的时间间隔还特别短,比如空袭特鲁克就特别让人联想起空袭珍珠港。
在知道了美国航母舰队到了身边,连联合舰队司令长官都出去避风头了,在海兵 38 期,吊床号 4 号,一直负责海军对美谍报工作的小林仁中将管辖下的特鲁克还会被美国人
打了突然袭击也算是一大奇迹。
和日本人预想的方向不同,钱多油多,不怕绕路的美国人是从北边来的,从埃尼威托克环礁那边绕过来的,所以耽误了时间,没有准时到,而这边等了大半天的小林仁中将也就像个约会时被男朋友放了鸽子的 mm 似的一气之下把手机都给关了——第二天的 17 日连侦察机都没派出去。
可是斯普鲁恩斯恰巧来了。
早上 04:20 左右,日军雷达捕捉到了大批飞机的回波,日军没有像珍珠港的美军那样“忘掉这件事情”,而是从春夏竹岛上把能飞起来的 77 架零式战斗机,水上战斗机,零式侦察机全部点上了阵,可是还只刚飞上天四十架,美军就已经到了。
(SBD 俯冲轰炸机扑向特鲁克)美国人做事心狠手辣,空袭特鲁克就不能说是轰炸,根本就是在耕田,还是那种深翻式的耕田。九艘航母上的舰载机围着特鲁克就整整炸了两天,出动架次达到 1,250 架次。还学着日本人,出动了九艘潜水艇,不让日本人船只出港,要来个斩草除根。
被击沉的日军舰艇有轻巡阿贺野,那珂,训练巡洋舰香取,驱逐舰舞风,太刀风,追月,文月和其他两艘猎潜舰,一艘鱼雷艇,一艘特务舰等 11 艘,被重创的有水上飞机母舰秋津州,驱逐舰秋风,松风,春风,时雨,测量舰宗谷和其他一艘特务舰,两艘潜水艇等 9 艘,270 架飞机被空中击落或在地面被炸毁。同时正在特鲁克环礁以北往特鲁克赶路的一支日本运输船队也赶上了这次轰炸,辰羽丸,瑞海丸被击沉,运送的第 52 师团第 69 联队等七千余人陆军也直接去见了海龙王。
(特鲁克被轰炸后的惨景)特别让日本人叫娘的是被古贺长官忘掉了的支援船舶被美国人一扫而空。以从捕鲸船改装的油轮“第三图南丸” 为首的 41 艘运输船,总吨位 211,300 吨全部沉入了海底。
当时有两个很牛的阁下也在特鲁克,准备去拉包儿视察的参谋本部次长秦彦三郎中将和军令部次长伊藤整一中将正在特鲁克等待时机的时候遇上了这次轰炸,吓得赶紧回东京去了。
美军的全部损失是 25 架飞机,和 17 日晚上残存的五架日本陆攻机拼死出击,用鱼雷在无畏号航母上打出了一个 20 英尺的方洞出来,就一个方洞,没有其他损失了。
(企业号的复仇者鱼雷机击中了一艘运输船)港湾内的全部修理设施,储油罐,兵营,通讯设备被美军按照两次航拍的照片一一按图索骥,全部摧毁。总之,日本人常年经营的特鲁克作为一个军事基地已经不存在了,美军在中部太平洋方面再也没有了空中威胁,于是美军开始了埃尼威托克作战。
消息传来,东条震怒。震怒的原因还不仅仅是海军又闯了祸,而是这回捅的漏子实在太大.日本陆海军现在在作战中最转不过来就是船舱,而现在海军居然听任贵重的船舱被人炸了,还是21万吨,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相对来说,可能战列舰武藏被炸沉了还好接受些,反正那也就是个摆样子的货。
这就出来了真正的“统帅权干犯事件”。原来鸠山一郎和犬养毅挑起的“滨口内阁统帅权干犯事件”只是个莫须有的政治事件,而这次的东条英机却是真的在组织上干了。
1944 年 2 月 19 日,特鲁克空袭的第二天,东条撤换了主管船舶的运输通信大臣八田嘉明,代之以五岛庆太;2 月 21 日,东条又借口强化战争指导,逼着参谋总长杉山元把参谋总长一职交给他兼任,而杉山元的绰号本来就是“厕所门”,意思是从两边都可以开,只是看你从哪边挤,杉山元在略微做了下形式上的反抗以后就交出了参谋总长的位置。军令部长岛田繁太郎本来就有件“东条副官”的马甲,东条让他挤掉永野修身来兼任军令部总长当然没有反对的道理。这样,日本陆海军突然就统一了军政军令了。
日本人特别相信所谓“组织的力量”,遇到了什么事首先不是找出问题所在去解决,而是首先进行“组织刷新”,换几个人重新干,幻想这样就能够起死回生。这种习性现在还能看到,政府支持率一低,就会搞什么“内阁改造”,换几张面孔来糊弄选民。日本人好糊弄,因为大家都相信那玩意,几张新面孔一上来内阁支持率就此上升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但现在是战争,面对着的是美国人,美国人可不怵你怎么去玩人事游戏,战争的客观现实就摆在面前,谁来也得用飞机大炮军舰来比试。
特鲁克空袭被称为“海军 T 事件”,因为是特鲁克(TRUK)的事件。海军省一开始是认为这件事的过错全在现场,因此立即撤换了小林仁,换上了珊瑚海海战时指挥五航战炸沉了列克星敦,重创约克城的原忠一中将。后来发现下面对这种处理很有满意这才在 3 月份派出了一个调查团来调查这件事,团长就是水雷学校校长大森仙太郎少将。
大森少将本来就对在布干维尔被海军莫名其妙第出卖给了陆军一脑门子官司,哪来什么心思认真查,其实也没有必要查,第四舰队的小林仁当然有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在联合舰队司令部,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那儿,这都是明摆着的,要不然大家哪来的意见?但这句话又不能明说——谁任命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联合舰队有问题不就是整个海军有问题吗?再加上调查还没结束司令长官就不见了踪影,说他坏话不等于鞭尸吗?于是调查结论是:“从大局上看,以如此少的兵力对应如此大规模攻击,谁来进行战争指导的结果都应该是大同小异”。
因为“T”和汉字的“丁”有点像,所以“海军 T 事件”又称为“海军丁事件”。原来有个“海军甲事件”,是山本五十六被击落事件,有没有“乙事件”呢?有,“海军乙事件” 是“海军丁事件”的后遗症之一,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又挂了。
1944 年 2 月 9 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大将带领着以参谋长福留繁中将为首的联合舰队司令部分乘两架二式大艇水上飞机,从帕劳飞往菲律宾棉兰老岛的达沃(也叫那卯)。途中古贺长官乘坐的一号机失踪,而二号机失事,除了一名死亡以外,包括福留繁在内的全体机组人员做了当地游击队的俘虏。这就是所谓“海军乙事件”。
如果说所谓“海军甲事件”在反映了日本海军对情报战的无知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日本海军在整个组织管理上还是井井有条,虽然有点繁琐哲学的话,那么从古贺峰一长官殉职的所谓“海军乙事件”就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已经是无法管理或者说没有了管理的败军之像尽露的一支军队了。
一般说来,一件事如果成功了,那多半是出于侥幸,而一件事如果失败了,那几乎是铁定的被注定了的,“海军乙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7-29 07:03
(二百) 三十七.发现长官不见鸟古贺长官带着战列舰武藏撤回了横须贺,立即就被军令部赶了回去:这是干嘛来了?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不知道国内没有油吗?哪儿来的回哪儿去?特鲁克已经回不去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已经全部落入美国人手中,马里亚纳以东的日本航空兵力被一扫而空,特鲁克倒是没有鬼畜登陆,可古贺长官也知道那只是鬼畜们不高兴去,只要他敢带着武藏号回特鲁克,立马鬼畜们踩着脚后跟就会来。
古贺带着武藏号去了帕劳。
帕劳在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以东大约 800 公里,有马里亚纳群岛作为屏障,新几内亚岛的皇军也还没有绝种,岛上还有陆军的第四航空军,应该稍微安全点吧?古贺长官很可能是这样想的。
但是这个世界已经没有能够让大日本帝国陆海军觉得安全的地方了。陆军的第四航空军在新几内亚岛荷兰迪亚(现名查亚普拉)的空军基地在1944年3月30日受到美军的突然袭击,130 架飞机在地上被炸毁。
(荷兰迪亚机场上被炸毁的“九九式双发轻型轰炸机”排放得相当整齐)第四航空军半年前在维瓦克也被人炸过一次,这次和上次一模一样。还有一样东西和上次一模一样,大本营还是装着没这事。
实在也吭不了声,日本的男人几乎都被抓了壮丁,现在在国内搞生产都是女人,如果这些女人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用运输船团九死一生从南洋运回来的铝矾土炼出来的铝做成了飞机却被陆军放在地上给美国人当活靶子炸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起来暴动?记吃不记打的不光是陆军,海军也一样。2 月中旬刚刚在特鲁克被美国人炸了一次的联合舰队这天在帕劳也被美国人又炸了一次。
也还是照样知道美国人要来,也还是急急忙忙把武藏号战列舰疏散回吴军港,也还是照样忘记了其他船,不同的是这次古贺长官没有跟武藏号一起走,而是上岸进了防空洞。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上岸钻洞而不跟武藏一起走的原因不好说,很可能是因为这次时间太紧,因为到 29 日才刚刚发现美国航母已经进入了距帕劳 900 公里的海域,这时候疏散的武藏号能否逃得出去没人知道,还是岸上安全。
还是和特鲁克的时候一样,美军从 30 日开始接连轰炸了两天,出动架次达到 600 架次。结果在这次的帕劳空袭中,海军的损失是包括一艘驱逐舰在内的六艘舰艇和包括五艘万吨油轮在内的 18 艘运输船只。海军有一艘排水量 10,500 吨的工作舰明石号,上面有 400 人左右的工程师和机械工,这是一艘浮动工厂。舰艇如果收到中等程度的损伤,哪怕是不能动了,明石号也能靠上去修,上次在特鲁克好不容易冒着弹雨避过潜艇冲了出来,可这次壮烈光荣牺牲了。
这些船舶那艘不比什么武藏号战列舰有用?可是已经输到了这种地步的日本海军还是死抱着武藏不放。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在舰队行动时不在旗舰上而上岸钻了洞应该是有点丢人的,特别是对于固守巨舰大炮传统的日本海军来说,但古贺长官好像并不怎么在意。古贺长官在意的是怎么才能一劳永逸地从美国鬼畜的死缠烂打中解脱出来,于是就出来了转移联合舰队司令部的点子。
联合舰队司令部应该转移是在特鲁克空袭以前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的,问题是转移到哪儿去。当时作为候选的有三个地方,塞班岛,新加坡和菲律宾棉兰老岛上的达沃,联合舰队已经请军令部帮忙在这三个地方中选定一个然后建设联合舰队司令部所需设施。但是军令部这段时间忙的四脚朝天那还有时间去搞什么基本建设,所以这件事就一直搁了下来,而现在古贺峰一亲自被美军飞机炸了一下,决定立即转移联合舰队司令部,转到达沃去。事不宜迟,立即向塞班岛要了两架二式大艇水上飞机,这就往达沃跑要说这三个地方里面里面做联合舰队司令部最不合适的地方还就是达沃,首先达沃不安全,美军在占领新几内亚以后达沃首当其冲地就会成为大型陆基轰炸机轰炸的对象,到时候还得搬家,再一个理由就是达沃连足够的通讯设备都没有,联合舰队司令部去了达沃也无法指挥战争。去新加坡最安全,但是从士气考虑有点太保守,从当时作为战争指导思想的“绝对国防圈"理论出发联合舰队司令部应该去塞班,那地方是要确保的,如果塞班一旦失守,日本面临着的就是本土防卫了,有没有联合舰队全一样。
但古贺峰一选择了达沃,为什么是达沃的理由不得而知,但整个司令部往达沃转移的过程又成了一幕仓皇逃跑剧。
二式大艇是当时性能最好的水上飞机,满载量的燃油是14,000 升,可是这两架二式大艇在塞班岛起飞时没有加足燃油,只加了 8,000 升燃油,只有一半多点,没加满油的原因是水上飞机的起飞比较困难,满载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离开水面后突然再次大头冲下往水里扎的现象,所以在不是特殊情况下水上飞机一般不满载。这 8,000 升燃油在 150 节的巡航速度下也能飞个 3,500 公里,而从塞班经帕劳到达沃只有2,500 公里,看起来似乎也足够了。但是那是巡航速度,正常飞行时有加减速,要绕道,这么一算燃油就非常紧张了。
(川西航空机的二式大艇)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在帕劳再加一次油就是了。但当时的水上飞机加油费事,要拖到岸上来进行,太费时间,于是帕劳还专门预备了油船油泵准备在时刻有被空袭可能的帕劳进行危险的水上加油,为了长官嘛,让领导同志先走。可是这两架水上飞机结果在帕劳没有加油,就这么急匆匆地起飞去了达沃。
没有加油的理由特别搞笑。帕劳的防空哨已经被鬼畜的空袭吓得魂不附体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这两架来接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水上飞机居然被他们认为是敌机而发出了空袭警报。
刚刚接到水上飞机已经降落的古贺长官和福留参谋长听到空袭警报也顾不上弄清楚这个空袭警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吓得一溜烟冲到码头坐上汽艇爬上飞机就赶着让飞行员起飞。
不知道在慌些什么,其实联合舰队负责无线电侦听的电情部门已经发出了近期不会再有空袭的预报。日本海军虽然没有破译美国海军密码,但是各种呼号是听得出来的。而且当时美军的无线电通讯比较平静,出现的都是美军在总结战果的明码通讯。从以往的经验可以知道这种时候美国舰队是在撤离战场,下一次攻击要等待再一次出现调兵遣将用的密码通讯密集出现的时期以后才能进行。
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和参谋长急于逃离这个可怕的帕劳。
古贺长官的一号机失踪,没人知道那架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人们只能从二号机组人员的叙述中去推测一号机上发生了什么。
起飞不久就遇上了热带低气压,乌云密布,暴雨倾盆。本来遇上这种气象条件,即使是出发作战也是扔掉炸弹回出发地的,但既然坐在机舱里的福留参谋长和联合舰队航空参谋小木一郎少佐一言不发,飞行员就只能向前继续飞。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7-30 07:46有朋友提出要一张地图,笔者画了一张带有主要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图,大家可以参考着看位置。
(太平洋战争关系图)一号机飞行员是 851 航空队的难波正忠大尉,是多次从帕劳飞过达沃的老手,而二号机飞行员,802 航空队的冈村松太郎则从来没有飞过这条线路。
按说二号机只要跟着一号机就行了,可是这两架飞机到达帕劳就已经快天黑了,起飞就已经七点钟了,天已经黑了,二号机无法目视跟踪一号机,只好根据仪器指示,再根据飞行速度,时间,高度,风向和方向在地图上修正,也就是“盲推”飞行法。
那年月依靠仪表飞行是真正的“盲目推测”,因为那个时候飞机上没有任何仪表是可以相信的,特别是日本飞机。比如高度,当时不是使用无线电测量,而是测量气压,这种方法在当时那种飞机整个被卷入热带低气压的情况下有误差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不能相信高度计,但是飞行员在和气象搏斗得精疲力尽,注意力涣散以后极易相信高度计;又比如速度,当时的飞机是依靠测量两根垂直的管子里的气压得出动压和静压的差值以后推导出飞机的速度,但准确地说这只是飞机相对于周围气流的相对速度,在飞机处于乱气流之中的时候就完全不能相信速度仪。
所以当时的夜间飞行是相当危险的,完全取决于飞行员的经验和技巧。二号机飞行员就是这样处在一个使人神经错乱的的飞行环境之中。从二号舰监听到的一号机无线电信号来看,一号机的环境也一样,但二号机无法联系上一号机,而帕劳能听到一号机和二号机,但也联系不上,而达沃则除了帕劳基地之外什么信号都捕捉不到。
这种通讯的混乱是因为赤道附近的电离层中有空洞的原因。
无线电通讯大多采取依靠电离层反射来增大通讯距离的短波通讯,但短波会在赤道附近的电离层空洞中漏掉不反射,这时候短波通讯就会发生故障。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赤道周围的电离层这么古怪,美日都吃过不少苦头,美国人花力气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日本人由于实在顾不上就一直没有去解决,实在在要求严格的时候采取变通方法。
什么变通方法呢?牺牲距离就行了,降低频率,增加波长,不依靠电离层。在通讯距离不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能行,特别是这次的司令部转移行动,基地和飞机之间最大也就几百公里,凑合着能过。
但是,那时候的无线电调整波长不容易,一定要更换振动用的水晶,而两架水上飞机从塞班岛起飞时,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水晶,飞机等不及,就这样糊里糊涂起飞了。
情况就是这样,所有的条件都决定了这两架飞机是飞不到达沃的,这真的要是飞到了达沃那只能说是天照大神开眼,出了奇迹。
起飞两个半小时以后来自一号机的无线电信号中断了,而二号机在飞行三小时之后也找不到这时理应出现在机翼下边的棉兰老岛,看到的只是茫茫大海。一阵寻找以后,二号机发现了一个小岛,在对着地图仔细检查了岛的形状以后才发现原来飞机已经偏北了航线 160 海里,还要飞行一小时才能到达沃,而燃油只剩下半小时的了。
于是只好在最近的宿务岛(Cebu Island)沿海降落,找到宿务市内的日本军队再说。
但是着水时高度计出了问题。高度计里封装的标准气压是飞机起飞时塞班岛海面当时的标准气压,但此时在热带低气压下咆哮的宿务沿海的气压和标准气压有 50 米的差,心慌意乱的飞行员已经忘记了现在身处热带低气压之中这件事了,正准备按照操作规程下降到高度 50 米进入着水姿态时——飞机已经撞上了水面。
飞机撞得粉碎,所有的人都被抛了出去,但是机上的机组人员和联合舰队司令部成员 13 人中除了一名二等飞行曹由于着水时右脚被切断失血过多而死,司令部通信长山形中尉手部负轻伤之外,所有人都安然无恙,被土著居民用独木舟救了起来。
但是正在感谢天照大神的福留繁参谋长和其他日本人当时还不知道,这些土著居民是在美军科欣中校指挥下的游击队员。
不少即使是肯承认 15 年战争是侵略战争的日本人在提到太平洋战争时总要声音或高或低地嘟哝上一句说那不是侵略战争,那是一场殖民地解放战争。不管怎么说,马来,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甚至印度的独立,日本人全跟着掺合过。
里面有些是事实,在英法荷兰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的动脉上确实是日本人划开了第一道口子,这些地方的人们在一开始并不反感日本的到来也是无需否认的事实,在谴责日本人的战争罪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美化欧洲老牌殖民主义者们的行为。
但要回答驱动日本人的力量究竟是不是“解放殖民地”的理念这个问题,都不需要去翻陆海军军部会议的记录,也不需要去看御前会议的记录,甚至都不需要去列举日本人在南洋肆意更改地名的事实,只需要看看日本占领地的军政当局是不是得到了当地人们的协力和帮助就行了。
而在菲律宾,甚至连“日本人来解放殖民地”这个字都根本不存在。
1521 年,葡萄牙人到了菲律宾,从 1665 年西班牙开始领有福留繁参谋长们失事的宿务岛开始,菲律宾诸岛逐渐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 年美西战争的时候,美国以答应菲律宾独立为条件换取了菲律宾人的支援,菲律宾在战争期间得到了短时的独立,那就是所谓“第一共和国”,但是战争一旦结束,美国人也像所有的白人殖民主义者那样收回了自己的诺言,菲律宾又回到了殖民地的位置,只不过这次的宗主国是美利坚合众国。
和美国人并肩打跑了西班牙人的菲律宾人这次调转枪口要和美国人打了,这次是美菲战争。美菲战争的结果当然是美国人的胜利,菲律宾第一共和国灭亡了。
(1902 年 5 月 5 日《美国纽约记事报》上的一幅后来很有名的漫画,上面美菲战争中的美国将军雅克布·史密斯在说着他的名言:“杀掉所有 10 岁以上的人”)但是美国人里就是有那么一些不顾国家利益的美奸,像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恩斯特·克罗斯贝(ErnestHoward Crosby),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政治家威廉·布莱恩(WilliamJenningsBryan)那些社会精英,不知道是不是拿了外国人的钱不知道(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拿了某外国的钱是一种定论),反正他们组成了一个“美国反帝联盟”( 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反对这种背信弃义的强盗行径,他们向美国人说明根本不存在“菲律宾人希望成为美国人”这件事,告发那些曾经参加过对印第安战争的将军们在菲律宾犯下的战争罪行。这些美奸疯狂破坏安定团结的结果是使得菲律宾从美国分裂了出去,1916年美国承认了菲律宾的自治,1934年3月23日根据美国议会通过的“菲律宾独立法”( Tydings-McDuffie Act),美国答应 10 年后给予菲律宾完全独立,并且已经成立了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