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塔维塔维的路上,零战和九九舰爆都进行了训练,但是彗星没有。因为还没有完全掌握飞机性能的彗星飞行员比九九舰爆飞行员优秀,长官害怕万一出事的人员损失,再加上一路上也没有能让那么重的飞机机体起飞起来的风,缺少训练对实战带来了很大影响。
原来以为到塔维塔维以后能够进行训练,但是敌人的潜水艇活动太厉害,出不了外海,就出去了一次还没有风,无法起飞,结果到 6 月 19 日战斗开始为止的四十天里面一次也没有飞起来,这样就是很优秀的飞行员技术也要退步的。
海战的当天,起飞过程中倒没发生问题,但因为太久没有操纵飞机,身体都好像在飘,精神安定不下来,不像在开飞机,更不要说这还是没有习惯下来的新型飞机。
(彗星舰爆在起飞)我是第二次攻击队,二航战(隼鹰,飞鹰,龙凤)由宫内安则大尉带领的 27 架九九舰爆,20 架零战和三架天山在 10:15 分出发,我带领的九架彗星,六架零战在 30 分钟以后出发,宫内大尉的队伍的时速是 120 节,彗星队的时速是 180 节,可以同时赶到战场参战,计划是在到达目标地点时汇合。
但是因为采取的是距离外战法,起飞在 400 海里之外,无法进行如此巧妙的配合。带着氧气面罩在 6,000 米的高空长期飞行之后由于疲劳会产生错觉。飞行途中两架彗星和一架零战引擎发生故障返回母舰,还有一架彗星和三架零战不知什么时候就不见了。
最后到达预定海域的只有六架彗星和两架零战,但又不知
道宫内战斗队在哪儿,无法汇合,同时在海面上也看不到
敌人舰队的踪影(注,二航战的目的地是侦察机错报的位置),由于训练不足,从技术上和心理上都无法进行合同作
战。
我花了一个小时在附近 80 海里的海域进行搜索,没有发现美国舰队,正准备降到 4,000 米高度扔掉炸弹回家,到关岛机场降落的时候,观察员的中岛少尉在后座叫了起来在:“队长,看见美国航母了,在东面”。
我看过去,斜前方以两艘美国航母为中心,战列舰和巡洋舰结成了一个圆环,翻着白浪正在进行一起转头。敌人战斗机正在从母舰起飞,已经没有时间整理成最好的进攻态势了,我立即下达了“突击”的命令。
所以以小角度俯冲了下去,当然对准的是敌人航母。降到了 400 米,投下了炸弹赶快撤离战场,这时我方飞机只有三架了,其余全部被敌人战斗机打掉了。我想这次攻击中我命中了两颗炸弹,但是我机的俯冲角度可能都不到 40 度,再考虑到风向因素,就是命中也没什么威力,击中甲板也就是瘪下去一个坑的程度。
部下的两架飞机向我靠拢了过来,有点像要把我往另外一个方向诱导。觉得这件事有点奇怪,他们要去的方向明明有格鲁门在(F4F,F6F 等美国战斗机的生产厂家,太平洋战争时期就是“美国战斗机”的代名词),怎么还望那儿飞?他们肯定是产生了错觉,把格鲁门看成日本战斗机了,四十天不飞,一飞就是从 400 海里之外起飞,大脑的活动已经迟钝了,视力也下降得厉害。两架飞机就这么朝着敌方飞了过去,立即被格鲁门击落了。
那时候我知道敌人是四架飞机编成一个小队出动的,身后的中岛少尉又叫了起来:“队长,战斗机四架,右后方”。
一回头就看见四架格鲁门向我扑过来,我赶紧增速,抬起机头冲进了云层向关岛方向飞。
可是关岛附近有敌人战斗机在等着我,无法靠近,晃来晃去的油料已经见了底,这时候想起了罗塔岛,飞过去看看发现关岛和塞班岛中间的罗塔岛上有一个只有一条跑道的小机场,对准跑道正准备降落的时候,啪啪啪从后面扫过来一排机枪子弹,赶紧跳出机舱,彗星就这样向岛上的丛林里栽了下去,美国人还不走,在周围一带扔小型炸弹,把我的彗星彻底炸毁了。
我被罗塔岛的海军警备队救了起来,结果也回不成母舰,一直到终战都呆在罗塔岛,美国人没有去罗塔岛嘛”再加一句,1944 年 10 月,这位在罗塔岛上百无聊赖,成天对着海对面的鬼畜咬牙切齿的阿布善次大尉被定期晋升为少佐。
阿部少佐于2007年4月7日去世,享年90岁。晚年的阿部少佐来往于日美之间和往日的敌人一起讨论菜鸟,老鸟和火鸡的问题。(美国报纸上刊登的鬼子和鬼畜在一起的照片)出击的日本飞行员的遭遇基本上就是这样。所以无论是第一机动舰队还是军令部都不知道他们的消息,也不知道战果究竟如何,到了下午左右陆陆续续才有一些步履沧琅,浑身弹痕的飞机回来,小泽还没有当心,以为可能大家都去了关岛。
回来的飞机连自己的母舰都认不出来了,一航战的翔鹤,这艘从珍珠港,印度洋,珊瑚海,一直到南太平洋海战一路走过来的航母已经不知去向,原来翔鹤在 11:30 分被美国潜艇棘鳍号(USS Cavalla, SS-244)命中三发鱼雷,严重受创,在漂流了三小时之后无法扑灭大火,反而被大火引爆了弹药库,沉入海底。
这样正在进行紧张强修的大凤只好开放飞行甲板接受飞机降落,可是在第一架飞机刚刚降落以后的 14:32 分,大凤内部弥漫的气化的燃料突然发生大爆炸,接着引爆了弹药库和氧气瓶,16:28 分,这艘开战以来日本生产的唯一一艘正规航空母舰,第一航空舰队的旗舰也沉入了海底。
到此时为止,出击的 324 架飞机中只回来了 131 架,有193 架没有回来,特别是舰爆和舰攻飞机几乎全部丧失殆尽。
怎么会这样?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10 10:12(二百零九)据说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有两位很了不起的军人,一位是山本五十六,还有一位是小泽治三郎。
其实这两位都很被神化了一番,就说这位小泽治三郎,起码在这次马里亚纳海战中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怎么能叫“名将”。按照美国美国战史专家,海军少将塞缪尔·莫里斯博士的说法就是“小泽在战局已经这样完全失望的情况下,还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已经失败了”,
按照这种评论,小泽最多也就只能算“勇将”,而且是蛮勇。
小泽长官的想法本来可能不错,如果在敌人无法发动攻击的距离之外抢先发动攻击,己方处于安全位置,敌人就只能被动挨打。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敌人发动进攻的距离之外发动的进攻是否能够打击得到敌人?从美军无法发动攻击的 700 公里之外发动攻击,一切顺利的情况下都要飞行两个小时,这时候飞行员已经精疲力尽,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边规避敌方战斗机和防空炮火,一边掌握敌方军舰的规避动作来攻击敌舰。从瓜岛作战开始拉包儿的飞行员们就已经因为这个原因大批集体投奔靖国神社这个事实居然没有被小泽长官列入考虑因素。
作为第一机动舰队的司令长官,作为海军内首屈一指的航空战专家,作为除了开战当初马来作战以外一直在航空界里混的小泽治三郎中将居然对自己的部下的水平无知到如此地步,居然对飞行员的生理境界一无所知,这是有点骇人听闻的。当然以丰田副武为首的联合舰队司令部也逃不了责任,特别是轰炸机飞行员出身,现在担任联合舰队航空参谋的渊田美津雄中佐也和原田实一样没有对这个纯粹纸上谈兵的作战计划提出异议。
当然,如果日本飞行员人人都是坂井三郎那样的王牌飞行员,进行这种“距离外攻击”也还是可能的,可是小泽长官不应该不知道他手下的飞行员的现状。
中途岛一战就消耗了一批飞行员,还都是王牌飞行员。以后在瓜岛作战和接下来的所罗门作战中加上山本长官还插过一个“伊号作战”的横杠,不要说王牌飞行员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稍微能飞一点的飞行员几乎全部挂光。小泽回到特鲁克开始训练新飞行员,可是刚刚会飞又被古贺长官拉到拉包儿被美军消灭了一半,只好接下来继续训练,训练的结果就是阿部善次在上面所说的。
当然能够找到的辩护词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除了这种距离外攻击之外确实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对美军舰队发动有一线希望的攻击。
这还是无法解释在飞行队成功地出击之后洋溢在大凤号司令室和联合舰队作战室的那种欢乐气氛,就是说要么大家都不明真相,要么就是有人在说谎,或者是自欺欺人。
可能更有力的解释是全海军在集体自欺欺人,拟定作战计划的人已经不把飞行员当人看了,这些从农村出来,可能甚至进海军之前连汽车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仅仅受了几个月应急训练的可怜年轻人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唱着军歌被他们的长官们作为飞行员而送上了战场,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刑场。
日本穷,海军的水兵也好,飞行员也好都是“一值制”,就是说只有一班人马,累死也得干下去。曾经也是由精英飞行员所组成的关东军飞行集团也就是因为这个“一值制”的原因而在诺门罕被苏联人全歼,但日本人似乎不知道这是个教训。
反过来美国海军的富有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能力上,美国的水兵和飞行员都是三值制的,有三班人马在轮换,一班作战,一班训练,一班休整,不但水兵和飞行员是这样,连最高级指挥官都能做到两值制。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两套参谋班子,对外胡诌出来两支舰队,其实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和斯普鲁恩斯的第五舰队就是同一个一副船队,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被从俘虏嘴里得到的情报弄得糊里糊涂,不知所措。直琢磨这鬼畜可真没良心,居然同时有两支那么雄浑的舰队来打架,到后来才弄清楚这实际上是一支舰队,就是换了司令官。
仅仅一年半之前,日本海军航空兵以先进的战术思想和优秀的飞机,高超的飞行技术震惊了全世界,曾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强的海军航空兵。但是和曾经号称也是世界最强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一样,日本海军航空兵也成为了“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这就是马里亚纳海战的结果。
马里亚纳海战以后,美国人正式成为了太平洋的主人。美国人凭什么成为了太平洋的主人?靠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马里亚纳海战是一场真正的美国海军用美国式的方法进行的又一次改换了作战概念的海战。
和胡打乱冲的哈尔西不同,斯普鲁恩斯是十分谨慎的,应该说马里亚纳海战中斯普鲁恩斯的表现十分保守以至于马里亚纳海战以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有人辛辣地说:“不是航空专家的人指挥航母舰队的结果就是这样”,这是指斯普鲁恩斯一直在防守而没有主动发动进攻。
斯普鲁恩斯在马里亚纳海战时一直是把掩护塞班岛的登陆行动作为首要任务,对于寻找日本舰队确实不是很积极,当然他的运气也不太好,第一天 6 月 19 日一直没有找到日本舰队的位置,第二天到下午 14:40 分才找到日本舰队,在和米切尔一起经过一番“to be or not to be”的苦恼以后,总算在 15:30 分才起飞了 85 架战斗机,77 架俯冲轰炸机和54 架鱼雷机总共 216 架飞机前往攻击,而前一天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二舰载机的小泽治三郎在下午 16:15 分知道了美国舰队位置以后还是在 17:25 分毫不犹豫地从瑞鹤号航空母舰上出动了几乎是仅剩的七家天山舰攻机,结果是在预定地点没有发现美国舰队只好返航,回家的路上有三架不知去向,剩下的四架也无法着舰只好在水面迫降,七架新型鱼雷攻击机又全完了。
黑压压一片的美国飞机到小泽治三郎头顶的时间已经是 17:30 分了,小泽把手里的 44 架零战全部放了出去拼命。
鬼畜们很刁,找日本舰队的最软裆下口,美国人首先的打击对象是速度又慢,防空炮火又不足,日本人还最缺少的油轮。
一个回合下来,油轮玄洋丸和清洋丸起火爆炸最后被友舰自沉,其余航母瑞鹤,隼鹰,千代田和战列舰榛名,重巡摩耶各中一弹,但是还不影响航行,这个时候飞鹰突然中了一颗鱼雷,大火无法扑灭,接着又引发了弹药爆炸,到19:32分沉没,这样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海军损失的航空母舰达到了三艘,总数的三分之一没了。
美军在攻击中被零战和舰上防空炮火击落了二十架左右,18:30 分左右撤出战斗返航。没有受过夜战训练的美国飞行员们居然也摸着黑走回去了,但是无法着舰。为了回收飞机,米切尔发出了“拉灯”的命令。冒着为日本潜艇指示目标的危险,所有的灯光和探照灯全部打开,为在空中悲鸣的孩子们照射方向。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 80 架左右飞机或者撞上了甲板,或者滑下了水,或者干脆在海面迫降。这样两天战斗下来美军的损失是 891 架飞机中的 130 架,12.6%的损失率,丧失飞行员 76 人。
而第一机动舰队呢?439 架飞机中的 378 架没了,损失率达到 86%,飞行员 445 名战死,至此,可以大致上认为大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兵力已经不存在了。
手中还剩下 30 架零战,15 架舰爆,16 架舰攻,就是说一艘航母的数量飞机的小泽治三郎还要进攻,最后在丰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命令下才怒不可遏地含泪撤离了战场。
如果小泽不撤离战场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斯普鲁恩斯不会再受到责备,因为战斗再延长下去日本舰队没有能够继续存在的理由。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11 20:40
(二百零九)以寡战众,当然胜算不大,但还称得上“悲壮”二字,而以无战有,则绝无胜算,只能说是“悲哀”二字。如果说在袭击珍珠港那天的拂晓赤城号航母上踏着步子在唱战歌的飞行员体现的是一种“悲壮”的氛围的话,那马里亚纳海战中的大凤号上的飞行员们只剩下“悲哀”了,因为他们是去以无战有。
美国海军比日本海军到底多了什么东西?多了雷达和VT 信管。
经常说决定太平洋战争归宿的是雷达,VT 信管和原子弹。
原子弹的作用无需多言,雷达的作用已经从围绕着瓜达卡纳尔岛的一系列海战看到了,这 VT 信管是一个什么玩意呢,居然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美国舰队总司令官(CommanderinChief,UnitedStates Fleet)金恩将军在评论 VT 信管时是这样说的:“VT 信管的开发是将合众国印象胜利的主要科学功绩”。
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则说:“VT 信管帮助我们走向日本,这种独创的装置守护了美国舰队,如果没有这种装置,我军无法如此迅速地向西跃进,而必须付出无可估量的人命和军舰的损失”。
VT 信管的英文为 Variable Timing Fuse,字面意思是定时可变信管,实际上准确的英文名称是 Proxyible Fuse,近接触信管的意思,为了防止泄密,美军特地帮这种信管披了一件“可变定时”的马甲。
(VT 信管原理图)炮弹没有信管是不会爆炸的,没有了信管的炮弹就只是一个铁疙瘩,一般信管都是接触式信管,碰到目标以后才起爆。
而高射炮炮弹如果没有直接击中目标飞机的话,那就是要落回地上或者海面才能碰到什么东西了,这样非常危险,因此高射炮弹信管都预先设定好发射以后自爆的时间,到时候就是没有击中目标也在空中爆炸。VT 信管的古怪之处就是他的起爆不是在预先设定的时间,而是智能式地自己寻找最合适的起爆时间。
VT 信管在炮弹飞行时能够向周围发射 15 米的圆圈状区域发射电波,感知目标,只要目标进入这一距离炮弹就会爆炸,这样就是没有直接击中目标的炮弹也能利用爆炸的弹片对目标造成损害。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医学部而著称,可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骄傲的成果恐怕还是这个 VT信管,拥有 3,800 研究人员,年间研究经费四亿三千万美元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AppliedPhysics Laboratory, APL)到现在还是美国应用物理研究的顶峰。在 APL 展览室的 VT 信管展品前面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应用物理研究所是为了开发 VT 信管而于1942 年 3 月 10 日创立的。
VT 信管强化了美国海军的防御能力,这种信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雷达和原子弹匹敌的伟大发明。大战中总共生产了 2,200 万只 VT 信管”。
要知道当时不但没有集成电路,连晶体管都没有,VT 信管使用的是真空管。真空管要能扛住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和旋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美国人楞就是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用特殊的塑料固定,在真空管灯丝上架上弹簧等的方法成功地让真空管经受住了震动和旋转。最为惊人的还不是这个发明本身,是发明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美国人还成功地控制了质量,VT 信管不良品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大量制造质量相同的武器,哪怕是性能稍低的武器也比只能少量生产高性能武器要困难得多,但同时也有效得多,看看日本的零战质量就能够理解这句话了。开战以后日本人不但拿不出超过零战的战斗机,就是零战本身的质量也因为大批熟练技工被抓了壮丁而直线下降,反过来看美国,表面上看起来是粗制滥造,但是因为能够标准化生产,虽然从来没有生产过像初期零战那样的精品,但在生产工人同样被抓壮丁以后,他们的老婆和女儿也同样能粗制滥造出大量相同质量的飞机出来。
更不要说美国人在开发时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不是说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大吗?VT 信管的电池就是要靠这种震动震碎电池里面的玻璃管才能将本来是分开存放的化学药剂混合起来从而形成以后电池开始工作,不是炮弹发射出去以后在急速旋转吗?VT 信管的电池就是靠这种旋转带来的离心力把电池里的粉末全部挤到边上去从而形成回路,这样震动和旋转反而成了 VT 信管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笔者认为所谓原子弹,VT 信管和雷达这三种二次大战的大杀器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雪中送炭的雷达和 VT 信管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原子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子弹以外,VT 信管和雷达居然全是防御性武器。
其实这才是美国人最可怕的地方,日本人是一直到开始失败以后才知道了一直被他们所不齿的那些“怕死的美国人”最可怕的地方原来是怕死。因为怕死,美国人会想出种种匪夷所思的来使危险远离自己,而远离了危险的美国人又会将源源不断地将危险批发甩卖给日本人。日本人从德国人那儿学来了一句叫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话,在所有场合都很认真地实践者这句话,可是他们不知道美国人的战争哲学居然可以是“防御是最好的进攻”,只有自己居于了安全的位置,才能能加有效,更加有力地去进攻。
日本海军轻视防御的原因很复杂,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有些原因只是以文化的原因表现出来,实际上不一定是文化上的原因。重视防御和发展防御武器是一种有效但见效慢,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措施。
与进攻武器相比,有效的防御武器系统更为复杂,从而造价也更加昂贵,这是日本这种穷国所无法负担的,日本只能用他们最丰富的资源——廉价的人力来填补。可是万恶的鬼畜虽然对自己的命珍视万分,对皇军们的生命可没有当过回事,别说后来的原子弹,就是在太平洋战争那些一扔就是上千上万吨的炸弹炮弹能让日本人现在想起来还打哆嗦。
一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实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开发过智能兵器的,那是一种叫做“有眼信管”的东西。为了加强炸弹的杀伤力,最好炸弹能在距离地面 10 米左右的高度爆炸,这也要求非接触式信管。研究开发这种武器的是大阪帝国大学浅田常三郎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最后他们开发成功了,使用的是光学控制原理。炸弹头部的装置能以每秒 1,000 次的频率发光,被周围反射回来的的光强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炸弹就会爆炸。
(浅田常三郎有关有眼信管的报告书)因为光线的发射和接受有两个透镜,所以这种信管看起来像长了一对眼睛,“有眼信管”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其实在战前的 1940 年左右就开始开发 VT 信管的卡内基研究所一开始也是在光波,声波和电波中犹豫不决,到最后才决定采用开发最困难,但性能最稳定的无线电波,中试成功以后才由全班开发人马组建了约翰•霍普金斯的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但日本已经没有时间和财力进行其他的选择了。
到使用制造了七十几个使用这种信管的航空炸弹,炮弹做不出来。这种炸弹用在了莱特岛防守战中,效果不明。
(有眼信管的电路图,中学时候装过真空管收音机,所以笔者看着这图还不陌生)顺便说一句,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因为崇拜这位年仅 35 岁的大阪帝国大学教授才就进大阪大学物理系的,毕业以后也是在海军混事,战败时是技术中尉。
但是有眼信管除了不安定,易受干扰之外,最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进攻兵器,在无法防护自己的时候,如何可能进攻呢?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12 17:11 (二百一十一)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国直到最后才找到日本舰队所在,在第一机动舰队的飞机起飞的时候,美国人确实是像小泽治三郎所判断的那样不知道日本人在哪儿,在干什么。可是这有什么用处吗?6月19日09:30分左右,米切尔的第58特混舰队的雷达上就清楚地映出了大群来犯的日本飞机,当时的距离是200 公里,从当时的飞机速度和航母的性能来说,只要在 100公里处能确定来犯的敌机,就已经可以采取充分的对策了,这点早在瓜达卡纳尔争夺战中就早已被证明了。因此日本飞机无论在什么方向都遭到美国战斗机的围追堵截,少数几架能穿过战斗机堵截的日本飞机又成为 VT 信管的猎物,整个马里亚纳海战就是这样。不是美军太狡猾,而是日军太无能。
由于美军装备了雷达,瓜岛以后日本海军几乎无法对美国海军形成威胁,那么日本为什么不装备雷达呢?日本当时的无线电能力并不是低到无法开发雷达,实际上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雷达的最重要的心脏零件磁控管都是日本产的最好,在新加坡缴获的英国海军雷达使用的天线也是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教授八木秀次博士所发明的“八木天线”,就是说即使日本人真要下决心自己开发雷达也不是开发不出来,更不要说并不需要完全自己独立开发,比如英国人就曾经想把雷达技术卖给日本人,而德国人在帮助日本人掌握雷达技术方面也是鼎力协助。
可是日本人还是没有雷达,到巡洋舰以上的舰只全部装备上雷达已经是莱特海战的时候了。这就不是技术或资金问题,而是别的什么问题了。
主要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落后的意识使得日本海军只知道巨舰大炮,把每一个来自不易的铜板都用到能使舰更加巨,炮更加大的地方去,而对于巨不了舰大不了炮的地方绝不肯轻易花一个铜板。
火车刚出现的时候跑不过马车,雷达也一样。一开始在瓜岛的几次海战中美国人的雷达也没有胜过日本人的猫眼,这就给了那些反对雷达的人更加好的理由,为什么外国的月亮比日本的圆,简直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嘛,鬼畜搞雷达,那是因为他们贪图享乐贪生怕死,没有用大无畏武士道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他们没有猫眼监视员,所以才要去依赖雷达,大日本帝国海军有猫眼,为什么要雷达?就这样,不但不去卖力发展雷达,就连装备了雷达的舰艇都经常自作主张把雷达拆下来多装一门高射炮或者高射机枪,多个地瓜多口干粮,多门高炮多点保障,你说弄个雷达又占地方又占编制,要他干嘛?一般啊,说这话的人肯定在以前反对过他现在特看得起的高射炮。前几年有一部日本电影叫《男人的大和号》,有人开玩笑说那部电影不如改名为《高炮兵的大和号》,因为里面基本上都是高炮的镜头,在裸奔的大和号上,也只有高炮兵才有活干。炮术部门在日本军舰上位置最高,可是曾几何时高炮手都是发配去的垃圾,因为“高射炮”这种听起来都恶心的东西,正常人哪能去干那个?连还能打一下飞机的高射炮都是这样,真正的“防御兵器”雷达遭白眼就更不用提了。组织严明到了僵硬程度的日本海军里,居然雷达的位置异常灵活——由各个舰长自行安排,当时的日本人管雷达叫“电探”——电波探信仪,有些舰长看见了个“探”字,和探路有关系,就把电探交给航海部门管,还有些舰长看见了“电”字,电波嘛,跟通讯差不多,就交给了通信部门管,但楞就是没有一艘军舰把电探交给炮术部门管的,因为大家都没有把电探和炮术联想到一起去。
日本的舰长们确实不懂雷达,曾经有过舰长在接到“无线电静默”的命令以后顺便把雷达也关了的事情,但是把电探和炮术分开来倒不能怪舰长们,那是日本的电探实在太不怎么样。
1943 年左右的美国雷达已经全面配备了 PPI(Planposition indicator,平面位置显示),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用圆形扫描来直观地表示 360 度范围内的目标,而日本的雷达还是最原始的示波器,只有非常老练的雷达手才能从那些混乱的波形中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回波。从击落的 B-29 飞机上日本人知道了美军在雷达上使用这种 PPI 显示器,但当时的日本无法仿制,一直到战争结束,日本人还在使用着不知所云的示波管。本身就是这么个不可靠,不知道的雷达,工作起来还没有稳定性,今天好不容易调试的差不多,明天一开机又不知道成了什么状态,反正不管怎么样,那个电探就是铁了心不给人用的,那些铁炮屋的舰长们怎么会喜欢这个东西呢?
日本雷达怎么会成这个样子的?开发本身就晚了一步,1936 年开始就在扯要不要开发无线电波武器了,可是这种“胆小鬼的武器”在政治上是不是正确一直得不出结论,比如海军舰政本部的正式见解居然是:“电探是自身发射电波的搜索兵器,在搜索的同时暴露自己的位置,我军的海上作战基调为奇袭攻击,电探不合适”。到最后得出雷达在政治上没有问题的结论还是 1940 年底陆军航空总监兼航空本部长山下奉文中将带着陆海军联合考察团访问德国带回来了希特勒有关雷达的政治鉴定以后的事情了。
大日本帝国的传统,当然是陆军搞陆军的,海军搞海军的,本来就不多的经费还要分开来用。而海军搞雷达就更加邪门,整个由海军技术研究所负责,但是有两个摊子,军舰用的雷达向海军省舰政本部负责,飞机用的向海军省航空本部负责,大家互不相干,十三不靠。
自己开发看不见成果,大家心里着急,说干脆向德国老大哥求援得了,德国老大哥也够义气,一口答应,行,你们来人我们教,再给你们世界上最先进的对空射击用火控雷
达维尔茨堡(Würzburg radar)的设计图纸,实物样品,制造工程师,你们想得到的给你们,你们没想到的也给你们,帮我们弄点橡胶,铬矿石,钴矿石,钨矿石什么的来就行了,什么?我们赚了便宜?唉你们日本人样样都好,就是太斤斤计较,行行行,依了你们,那我们再添补点铀矿石怎么样?这回不说我们欺负小弟了吧。对了,再拿个鱼雷来,不,我们还要零式侦察机。
当然不能指望斯大林开放陆运,也不能指望丘吉尔开放水面运输,日本人派了刚下水的 2,200 吨的大型潜水艇伊 -30来干这件事。1942年4月11日,伊-30从吴军港出发,经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总算从德国把雷达图纸和实物样品弄回来了,还有恩尼格码密码机和英国军用密码机于 10 月 8 日回到了马来的槟城,但 10 月 13 日在新加坡港内触雷沉没,整个功夫算白费了。
结果到 43 年 9 月才由意大利潜水艇重新送来了雷达图纸和主要零件,还有一位德国工程师海因里希• 弗达斯也到了日本来指导雷达开发制造。
让人高兴的是做事死板的日本人这次可以对别人用这个词了,这个海因里希•弗达斯把日本人弄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弗达斯在制造工艺和元件上寸土不让,只要不合自己的标准,立即就扔进垃圾箱:“再做一个来”。
也不是日本人做事马虎,实在是客观条件,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了?美国城管舰队越来越不讲道理,根本就不让东西过来,上哪去找弗达斯要的东西去?负责制造的日本无线株式会社只好到黑市上去买,这东西是没几个人参加的军事机密,去买东西的是一个董事和会计部长,这二位哪来逛黑市的经验啊,一上街就被特高警察以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的罪名当经济犯抓了起来。
日本无线会社赶快去捞人,但特高警察不但不放人,还准备派人去抄日本无线的家,这个雷达问题又不能明说,最后只好找海军出面,海军也不好对特高警察明说这两人干嘛倒腾黑市,只能说你们抓的人是我们海军的高等嘱托官,这种人漫说倒腾黑市,就是拐卖了你们家小姨子你也得认,反正你们只管放人,以后离他们远点,有什么事海军省负全责行不行,这么着那两个投机倒把犯人才被捞了出来。
就这样德国的雷达一直就没有仿制出来,就这种折腾把日本无线株式会社折腾成了一个世界有名的无线通讯方面的公司。
日本海军后期装备的电探,还全是日本人自行开发的,但是一开始根本就不能用。分开来看日本电探的零件,水平不是很差,但开发过程实在太闭门造车,东西不成系统,后来无论是使用的海军还是开发的大学都喜欢把电探当笑话说。
开发力量主要是东北帝国大学,那些大学的臭老九们不能去舰艇这种军事要地,海军的丘八也不喜欢和臭老九们说话,于是老九们不知道使用环境是的高温高湿高震动的赤道周围的军舰,本来当时的日本人就不会进行大量生产的质量控制,加上当时缺吃少穿的找不到东西,能生产得出来像样的东西吗?甚至连军舰的构造都不让他们知道,生产出来的电探一开始连安装都找不到地方,所以舰长们没事就喜欢拆电探也很正常。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13 15:14
(二百一十二)
四十.要想活,杀了东条再来说开战两年多,航母舰队基本上残了,舰载航空兵基本上残了,陆基航空兵基本上残了,驱逐舰队基本上残了,潜水艇舰队基本上残了,联合舰队基本上残了,大日本帝国海军基本上残了,从根本上来说,大日本帝国基本上残了。
这战争好像不像当初那些“第一委员会”的人预言的那么拉风嘛,当然第一委员会的那四位大佐现在也不唱高调了。
从本周一开始 NHK 放了一部三集的电视片《海軍 400 時間の証言》,介绍了战后军令部的高级军人们召开的“海军反省会”留下来的 400 小时的录音带。里面就有现在担任联合舰队先任参谋的高田利种大佐的谈话录音,人家是这样说的: “我在第一委员会里呆过不假,这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但是我也没有过对美作战必胜的信念”,人家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想,当时也就随口那么一说,人嘛,哪能不出个差错,谁都有不当心的时候对不对?他们也就随口那么一说,但是现在怎么办?这仗没法子打了,硬着打?鬼畜的航母多,飞机多,大炮多;偷着打,鬼畜还有那种叫雷达的卑劣武器。
要不然投降?不行,帝国军人怎么能投降?那想办法谈和,可是首相,陆相兼参谋总长是东条英机那个一根筋的宪兵八嘎,不但不肯谈和,还要继续打。1944 年2 月 10 日,当时还没有兼参谋总长的东条和参谋总长杉山元,海相岛田繁太郎,军令总长永野修身一起开会讨论怎下一年的军用物资怎么分的问题。
当然再怎么样的八嘎也不会主张巨舰大炮了,大家都是在扯飞机的蛋。海军说太平洋战争海军是主要正面,要给海军大头,海军 44 年没有三万架飞机玩不转,可是扯了大半天以后的结果是陆军两万六千架,海军两万四千架,海军比陆军还少。
其实海军分得不比陆军少,日本飞机有点古怪,海军飞机的个头比陆军大,四巨头坐地分赃分的是原材料,讲的是吨数,两家平分,这样海军能造的飞机架数就比陆军少了。决定一下来,海军就翻了天了,那个岛田八嘎的马甲没错,丫就是东条的副官,不,丫是东条的裤腰带,跟佐藤贤了富永恭次是一路货色,不趁早换了这号海奸,迟早大日本帝国海军会变成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海军。
(东条英机带着副官岛田繁太郎在参拜明治神宫)可是东条喜欢岛田,岛田不但海军大臣当得挺稳当,没过几天还把永野修身的军令总长的顶戴花翎都弄到自己头上去了,这一下海军一个恨啊,弄不掉岛田就干脆把东条拿了他辣块妈妈的。
但东条这号最拿手的是特务政治,《有一类战犯叫参谋》里面说过中野正刚,新名丈夫受迫害的事情,这里再打一个递信省工务局长也被东条英机抓了壮丁的八卦。
(1982 年时的松前重义)当年日本搞电讯的东北帝国大学出来的多,这位松前重义也是东北帝国大学的工学博士,毕业以后进了递信省(邮电部),是电讯方面的大拿,他在 1932 年发明了使用无载电缆(non-loadedcable)进行远距离通讯,1937 年利用这种方式成功地在安东(现在的丹东)和奉天(现在的沈阳)之间进行了远距离通讯。
递信省工务局局长是勅任官,天皇亲自任命的,称呼是,相当于军队里的少将到中将,可这位阁下突然被抓了壮丁,而且是二等兵。松前收到了征召通知觉得纳闷:现在是战争时期,通讯工作者不受征召啊,再者他堂堂的工务局局长阁下怎么就成了最低的二等兵呢?他去找他的上司通信院总裁盐原时三郎,谁知道盐原总裁听完这事没有一点惊诧,就说了一句:“那很麻烦诶”就再不说话了——盐原肯定知道这件事。
当时松前不知道盐原是什么人,盐原时三郎在东条就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的时候在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甲级战犯南次郎的手下工作,那时开始和东条成了哥们,和满洲国总务长官,当时的东条内阁书记官长,甲级战犯星野直树也是朋友,后来东京国际军事审判时,他和青濑一郎一起是东条英机的辩护律师。
上官不肯帮忙,部下们倒到处走门路去帮松前呼吁。部下们找到了陆军兵器行政本部长菅靖次中将,菅中将找到陆军次官富永恭次中将讲道理。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里面提过这位绰号为“东条英机的裤腰带”,和佐藤贤了一起干“北部法属印度支那进驻” 的陆军省次官富永恭次中将。
后来富永恭次东条英机下台以后被新上任的陆军大臣杉山元一脚踢到第四航空军去当司令官。杉山元在发配了他以后长出一口气:“那个能说会道的家伙总算不在眼前了。” 第四航空军在菲律宾。自杀式的“特攻”是海军发明的,而把“特攻”引进到陆军的却是这位富永恭次。这位把人家都骗去“特攻”去了,每次还都手握军刀,摆出一副无可挑剔的军容为人送行,说你们全走了本官最后也去,结果人家全走了自己却揣了一张“胃溃疡”的医生证明,在护航机的护卫下临阵脱逃,逃到台湾去了。
这一下群情激愤,军部就给了富永恭次个转入预备役的处分。后来一想不对,这小子怕死临阵脱逃,给他个转入预备役不更死不了了?不行,还得让他上战场,就又让他去满洲当了 139 师团长,后来被苏联红军抓到西伯利亚去关了 11 年。
菅靖次找到富永恭次要求解除对松前重义局长的征召,富永恭次听完来意,立即起立摆了个立正的架势,对菅中将说:“这件事就请不要再多说了,这是总理大臣的直接命令”。
松前到底捋了东条的哪根逆毛,惹得东条非得置他于死地不可呢?松前是工程师,经常去美国出差,对美国的工业能力知道的非常清楚,听说要和美国人打仗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摆明了要失败嘛,人家的工业是什么水平,俺们是什么水平?再一听更不对了,俺们大日本很厉害?还什么都行?哪来的这些鬼话?松前就自己调查了起来,调查下来的结果大吃一惊,东条内阁的军需省发表的国内生产数字全是在扯淡。松前得出的结论是:这次战争日本必败,东条内阁如果继续存在下去的话日本肯定要亡国。海军听到这句话最开心,海军省也好,军令部也好都请松前去做报告,重臣们也找他,连昭和天皇的弟弟高松宫海军大佐也找他去问东条到底在干些了什么怎么日本就要亡国了。
这就是东条一定要置他死地的理由。其实真要说起来东条也不算太坏,东条整人还整在明处,东条从不会发动些不明真相的年轻人去活活把仇人打死或者饿死折磨死,完了还猫哭耗子地连裤子都不穿就去参加追悼会。东条最厉害的也不过就是抓壮丁,送你上战场,看你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像这位松前重义后来还真活着回来了。
当然也有人说松前重义是搞伤痕文学,哭哭啼啼没出息,那么多人都被抓了壮丁怎么就你不能抓?有位小老人家说他爷爷抓知青上山下乡很不错的,不少有出息的人都上山下乡过。
想到爱因斯坦,基辛格也都受过希特勒的排犹迫害,那位小老人家的胡言乱语为希特勒辩护正合适。
言归正传,拿掉东条不容易,反过来说杀东条可能还更加简单些。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14 14:05
(二百一十三)那时在日本杀首相杀大臣是一种很拉风的时髦,所以不喜欢东条的人很自然就想办法搞暗杀。当时想杀东条英机的人不少,主要的是三个集团,一个是重臣元老集团,再一个是陆军参谋本部内的一个集团,最后一个就是海军内部集团了。
参谋本部企图用化学武器暗杀东条的事件在《有一类战犯叫参谋》里面已经提了,这里讲一下海军暗杀东条的努力。
海军陆军都是大日本帝国的军,行事也都差不多,海军上层对东条不满,想倒掉东条内阁还是想没有想走极端的路子,海军元老冈田启介大将想的办法是抓住东条英机紊乱统帅权,陆海相兼了参谋总长和军令总长这件事和东条周旋,逼着东条和岛田放弃兼任,再想法子把岛田弄到军令总长的位置上去,然后海军联合起来不向内阁派海军大臣,就像当初陆军弄垮米内光政内阁一样弄垮东条英机内阁。
可是计划起来简单,实现却不容易。
元帅伏见宫最喜欢岛田繁太郎,要动岛田的脑筋,不通过伏见宫不行。但这次伏见宫倒同意了冈田提出的方案,将米内光政和末次信正恢复现役,岛田转任军令总长,然后由米内或者末次出任海军大臣。
但岛田和岛田身后的东条看穿了冈田启介的用心,知道冈田所瞄准的就是岛田移动位置的那一刹那,因此岛田拒绝转任军令总长,并且明确地说:“现在辞去海相,东条内阁就有可能垮台。”第二天东条英机就把冈田启介叫到他那去了,说你怎么随随便便就让人家海相辞职?冈田说岛田再干下去于国无利,岛田也管不了海军。两人吵了半个小时,最后东条英机露骨地威胁说:“如果您不能谨慎从事,很可能招来很麻烦的结果”。
战后的调查说明,东条的手下已经做好了逮捕冈田启介的准备工作。
冈田和东条的这次直接冲突不是什么秘密,当时有个由陆海军的预备役大将组成的“陆海军大将会”听说这件事以后立即行动了起来,陆军大将们去找东条英机,海军大将们去找岛田繁太郎,看你东条英机有没有一下子逮捕十几个陆海军预备役大将的能耐。
其实啊,这帮大将们见识太浅,他们没见过能够一次肃清一大箩筐元帅大将,还能顺便用箩筐把大将抬去批斗的牛人,不然可能也不敢去找东条了。
正当大将们在想办法勾心斗角地利用官场规则弄掉东条的时候,有位少将不耐烦了,费那么多精力干嘛?快刀斩乱麻,把东条撕拉撕拉算了。
海军暗杀集团的中心人物是海军省教育局局长高木惣吉少将。这位海大 25 期首席的高木少将前面介绍过,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去不了舰队,成天在中央机关混闲职。1937 年海军省给高木找了个“临时调查课课长”的职务,也没规定调查些什么,这位就找了一大堆大学教授,新闻记者,作家来讨论,弄来弄去弄成了一个类似于国际政治研究所似的东西,里面有“思想恳谈会”,“外交恳谈会”,“政治恳谈会”,“综合研究会”,里面言者无忌,乱骂陆海军政策的可不止一个两个,后来弄得军务局长井上成美对他说:“你干什么没人管,但你搞的那些研究报告能不能不要再到处发了?就军务局和海军省就行了,弄得大家都知道海军省有个智囊团没有好处。”
(高木惣吉大佐)太平洋战争开战的时候,高木惣吉是舞鹤镇守府参谋长,1942 年 5 月晋升为少将,准备让他去支那方面舰队当参谋副长,后来还是身体原因,不能去战地,弄回军令部呆了一阵以后 1944 年 3 月去海军省当了人事局长。
人事局长是个要职,人事局里也人才济济,第一课课长就是有名的神重德大佐。神大佐在一次敲掉四艘鬼畜重型巡洋舰的“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以后名声大震,谁都知道这位能砸明火,这次马里亚纳危急,整个海军省就只见神大佐上窜下跳,说把大和和武藏两艘战列舰给我,我开到塞班岛抢滩搁浅去当炮台,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不像你们这些裤裆里没蛋蛋的,就会坐在这里假哭。海军省没人理他,作战是军令部管,你在这里喊破天也没有用,要喊去军令部。
军令部作战部长中泽佑少将把他赶回来了,瞎扯什么呢,没有飞机护航战列舰能开到塞班岛去吗?早几年咱们就把威尔士亲王号敲到海底去了这件事就忘记了?神重德还是不服,找到冈田启介大前辈要大前辈出面让岛田繁太郎出兵救,但冈田也爱莫能助,弄得神大佐咬牙切齿,成天乱骂岛田。
这件事倒不该骂岛田,那时候的马里亚纳群岛就根本没治,慢说没有飞机掩护的战列舰到不了马里亚纳,就到了马里亚纳也没用,除非陆军再出两个师团,还得找到运这两个师团的船只,有那个能力至于被鬼畜这样欺负吗?
其实谁都想不到,说起来也是海大 31 期的首席,但实际上更接近于莽夫的神重德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高木惣吉少将,高木在拼命支持神重德,这是出于尽可能地煽动对岛田和东条的不满情绪。
高木上任不久就注意到了这个神重德有点问题。一天突然把神大佐叫来问话:“你是不是最近在和一些可疑人物来往?”神重德脸都吓白了:“这这这,这事局局局长怎么知知知道了?”高木笑了:“墙壁有耳,障子有眼,打仗你可能行,搞恐怖活动你根本就不够格,那些职业右翼分子最好不要指望”。
在和神重德接触的人是三上卓元海军中尉。
三上卓是海兵54期的,因为是1932年5.15谋杀犬养毅总理事件的首谋而被判处了 15 年徒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提前释放了,现在和近卫文麿走得很近,是重臣们想用来谋刺东条英机的工具,不知什么时候和神重德走到了一起。
高木对神重德说:“不管做什么,一定要用海军内部的人,这样既不会走漏消息,也不会失败以后给别人造成麻烦”。
这就叫“心有灵犀”,两人根本就没有直接在说到底是什么事。
经过一番研究以后排除了使用炸弹和机枪的可能性,虽然炸弹和机枪容易搞到,同时使用炸弹和机枪的成功概率也高,但因为这样容易伤及无辜,所以决定不用,随后学习美国好莱坞电影里面的暗杀镜头,先使用几辆汽车在东条经过的交叉路口制造交通事故,再用手枪击毙东条。
在街上遇到东条的机会有的是,东条反正打不赢仗,无事可干于是就成天在外面转悠,翻翻垃圾箱里有没有人偷偷摸摸在吃好东西啊,瞅瞅街上走的女人有没有烫头发的啊,在看看工厂的工人上班时是不是神采奕奕地对皇军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啊,反正整天不着家,那个家里等着他的永远是坏消息,能不回去就不回去。但是高木们的机会也只就有一次,如果失败东条肯定会警惕起来,再也找不到第二次机会了。
(东条喜欢坐敞篷车,所以陆海军谋杀东条都在这上面做文章)汽车弄到了,手枪也弄到了,就是人不好弄。一来是这事实在关系重大,二来是战局越来越坏,部队的调动实在频繁,今天还在的人,明天什么命令一来就到几千上万公里之外去了,再有一个就是钱,海军的机密费全部由官房掌握,不能指望海军省官房给大家支出暗杀总理大臣的款项,筹集这些钱可真叫几个囊中羞涩的海军中央高级军官伤透
了脑筋。
最后就是凶手的逃跑路径问题,最后最好解决的倒是这个问题,7 月中旬,联合舰队也腻味了那个没有必胜的信念还唱高调却又束手无策的先任参谋高田利种大佐,海军省也厌烦了这位成天上窜下跳的神重德大佐,最重要的是海军次官泽本赖雄大将觉得教育局氛围不对,本来应该忙忙碌碌的教育局成天鬼鬼祟祟,有不温动向,决定先下手为强,把那帮混小子拆散开来,就把神重德调去联合舰队当先任参谋去了。
这一下好了,谋杀成功了以后凶手直接飞到菲律宾达沃去就行了,于是台北,西贡全部联系上人,万事俱备,这就要动手了。
可是没又有杀东条的必要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17 09:24
(二百一十四)
东条自己就辞了职,东条内阁垮台了。
昨天不是说一帮子预备役大将们分头去找东条岛田吗,正好赶上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军令部和参谋本部又想不出夺回马里亚纳群岛的法子,只好闷头生闷气,这一下军令总长和参谋总长总得有个说法才行,所以东条也不
能一下子就把这么多大将让给宪兵去照看。
以近卫文麿为首的重臣们也在天皇身边煽风点火,东条也觉得该做点什么来打开国内的反东条局面,于是和岛田商量以后就想进行一次内阁改造,换几个人上来让大家有点想头,增加点人气。
东条的想法是向反东条势力做出点让步,比如像东条现在自己兼任的军需大臣让出来给人家干,再增加两个总理级的国务大臣位置,让海军的米内光政和陆军的阿部信行这两位当过内阁总理的预备役大将来干。
该改造内阁就要征求天皇的意见,7 月 13 日东条就把他的设想和内大臣,后来也是甲级战犯的木户幸一商量,想得到木户的理解,去天皇哪儿疏通一下。
谁知道木户的反应完全出乎东条英机的意外,木户当场提出了三点要求:
确立统帅权。
更迭岛田繁太郎海相。
建立包含重臣在内的举国体制内阁。
并且尤其重点提到第二点,说岛田就是个八嘎,海军内从前线部队到内地机关都对这人不满,如果这人还留在内阁里海军就不可能士气高扬,国民的期望就不可能实现。
先说一下这个“重臣”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重臣”是有明确定义的,指天皇的咨询机构“重臣会议”的参加人员,在明治年间有一批元老,那是天皇用敕书或敕语任命的一批政治顾问,主要为天皇在选定内阁首相时提供参考意见,元老总共有这么几个人: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松方正义,井上馨,西乡从道,大山岩,桂太郎和西园寺公望,进了昭和年代以后就只剩了一位西园寺公望。西园寺本人并不喜欢这个元老制度,反对追加新的元老,但是后来发现还是需要一个类似的东西来平衡一下军部力量的时候就弄出来了这个重臣会议。
理论上重臣会议的参加者是“担任过内阁总理大臣或者枢密院议长”,由总理大臣向天皇奏荐,到了东条这儿奏荐的是前总理清浦奎吾,若槻礼次郎,冈田启介,广田弘毅,林铣十郎,阿部信行,米内光政,枢密院议长原嘉道和内大臣木户幸一。这个重臣会议在理论上或者形式上还是在选定下届内阁总理的时候为天皇提供咨询意见。
木户的这三点是给东条出难题,不,应该说是在点东条的死穴。第一条确立统帅权就是在说东条兼任参谋总长是违反大日本帝国宪法,也就是明治宪法的行为,即使现在是战争时期,但没有实行戒严,宪法没有中止。第二条更迭岛田更是人人都知道的把戏,就是在制造海相空白,只要岛田控制不住海军就立即出现海相空缺的事实,东条就得下台。第三条是要把重臣会议从咨询机构变为执行机构。以往重臣们最多也就是对谁当总理提两条建议,在新内阁成立的时候当当花瓶,一旦内阁已经成立,重臣们就只能一边看了,现在重臣们进入内阁当大臣,这就能一直嘀咕下去了。
(东条内阁成立时的照片,红圈内是三个重臣,冈田启介,米内光政和近卫文麿)
东条大惊失色:“这是谁的主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