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巡洋舰:路易斯维尔(USSLouisville,CL/CA-28)),波特兰(USSPortland,CA-33),明尼阿波利斯USSMinneapolis, CA-36), 斯洛普夏( HMS Shropshire (73)澳大利亚);
轻型巡洋舰:丹佛(USS Denver, CL-58) 哥伦比亚(USSColumbia,CL-56) 博伊斯(USSBoise,CL-47),凤凰城(USSPhoenix, CL-46);
此外还有 26 艘驱逐舰和 39 艘鱼雷艇。
奥登多夫把这支庞大得惊人队伍从苏里高海峡的入口开始按鱼雷艇,驱逐舰的顺序安排下来,最后在海峡的出口先是巡洋舰,后面是战列舰排成横队,这一切的安排都不禁让人回想起日俄战争的日本海大海战,而现在的西村祥治也正像当年的罗杰斯特文斯基一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管,心无旁骛,只管往预定的目标方向狂奔,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的俗话。
在某种程度上当年的罗杰斯特文斯基还能为人理解,他想尽快地通过对马海峡躲进海参崴,因此他决定不顾一切地硬闯,闯过去了就安全了,可是西村祥治是在作战,有明确的作战目标,就是和栗田舰队一起消灭莱特湾内的美军运输船队。而且西村祥治通过自己派出去的侦察机也基本上掌握了美军在莱特湾内的大致配置情况。所以没有人能够理解为什么西村祥治把一次特攻作战变成了一次玉碎冲锋。
栗田司令部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责任。原来的作战计划是“25 日黎明突入莱特湾”,当地当时的日出时间是 06:27 分,所以“黎明”的意思是 05:00 分。西村从监听到的栗田舰队电报中应该知道栗田舰队有过反转,再反转的历史,因此不可能按原计划在黎明时刻突入莱特湾。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他在 24 日 20:20 分向栗田司令部发出了一份“本队预定在 25 日 0400 突入作战区域”,不但没有主动推迟作战时间,反而把时间提前了一小时。可能在西村看来冲进莱特湾是至高无上的使命,而冲进莱特湾去干什么?就他手上的两艘祖爷爷辈战列舰,即使是冲进了莱特湾又能干什么则一切都没有去想。
只能说这又是日本人中常见的只重视 process(过程)而轻视 result(结果)的思维定势在作怪了。
而栗田司令部对于这份电报的反应更为荒唐,21:45 分,小柳参谋长在栗田无法确定作战时间而又必须回复西村的情况下,采取先敷衍一下的态度回了这么一份电报:“第一游击部队主力预定 25 日 0100 到达圣贝纳迪诺海峡,沿萨马岛东岸南下,同日 1100 左右突入莱特锚地,第三部队按照预定时间突入莱特锚地以后与 0900 在苏禄安岛东北 10 十海里处与主队汇合”。
这份电报的原文如此,小柳富次参谋长也从来没有解释过这份电报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真的以为西村舰队能够突破苏里高海峡而进入莱特锚地,而且还能在莱特岛沿海悠悠地等上四五个小时和栗田舰队汇合?只能说小柳参谋长已经放弃了一起作战的想法,那份电报仅仅是对第二舰队主力情况的通报,而第二舰队已经失去了指挥第二战队的能力,大家各自谋生吧。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09 07:30
(二百三十三)被帕纳翁岛和迪纳加特岛夹起来的苏里高海峡宽 30 公里,长 80 公里,山城和扶桑在最高时速的情况下穿过海峡也需要两个小时,海峡内小岛密布,更何况美军的各类舰艇已经准备就绪,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通道。
西村完全知道这一切,也知道这一切的意义,西村也知道他并不是去做玉碎冲锋,而是要想办法通过这一切阻扰以后冲进莱特湾。
应该说西村祥治中将并不是没有选择,即使在他已经走错了第一步棋从而让美军侦察机发现了自己的行踪,再也不可能穿过苏力高海峡的情况下,他还是可以利用苏里高海峡地形复杂的特点拼出自己全灭也可以使金凯德多出一点血,这样如果栗田健男能更顺利地杀进莱特湾,弄得不好还能出来。
总之他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等志摩清英赶上来再做决定。
当然也可能西村中将在平静的白天已经全部想好了,对于西村祥治来说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西村有儿三人,两人早夭,唯一的儿子也已经在两年前凋落在了菲律宾,现在西村本人接到的又是一纸这样的特攻命令,中将当然知道即便这次特攻成功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战局,所以相比起进攻敌人来,中将似乎更加注重在为舰队和自己寻找坟地。
第二战队到达林加锚地已经是 10 月 10 日的深夜,离出征只有 12 天,确实几乎没有了训练的时间,这个责任在军令部和联合舰队。第二战队到了林加锚地之后西村司令官所做的只是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在讲授“精神力量”工作,是不是为了让水兵们更加无牵无挂地去死?也许是西村司令官的慈悲情怀也无可谓之,反正第二战队就是这样连作战会议都没召开,一路上除了偶尔和栗田健男通通电报之外,就这样默默地走来了。
24 日 21:00 分左右,西村在苏里高海峡入口处将舰队对准了正北的零度方向(海事上以正北方向为零度,全方位以顺时针方向 360 度一周表示),派出重巡最上和驱逐舰满潮,朝云和山云分出去在帕纳翁岛周围侦察敌情,然后以时雨,山城,扶桑的顺序间隔 2,000 米向北运动,22:50 分,时雨发现三艘距离 5,000 米的美国鱼雷艇,经过一番炮战,击中了其中一艘,将另外两艘赶走,25 日 00:00 时分,在前面侦察的重巡最上也发现了美国鱼雷艇的活动,最上踌躇了以后率领三艘驱逐舰回头与主队汇合等待西村的指示。汇合以后西村什么话都没有说,重新排了一下队伍就于 02:00 进入了死亡通道苏里高海峡。
(苏里高海峡内的形势)成单纵列走在最前方是满潮和朝云,两舰相隔 1000 米,朝云后面 500 米是成左右横排的山云和时雨,1,500 米之后是旗舰山城,山城后面是相隔 1,000 米的一路纵队山城和最上。奥登多夫放在苏里高海峡的入口处意图扰乱的鱼雷艇队没有能够缠住只管低头赶路的西村舰队,西村只管用炮火驱赶那些靠得太近的美国鱼雷艇们,但是没有任何要追上去和鱼雷艇打架的举动,很快地就把鱼雷艇甩到了身后。美军损失了一艘鱼雷艇,但剩余的鱼雷艇没有泄气,还在相互用明码在无线电话中联系,连续不断地再三进行攻击,监听到了的西村舰队也不予反应,还是以既成速度继续往北。
这时候鱼雷艇队把围攻日本舰队接力赛的接力棒传给了在前面新出现的美国驱逐舰队,02:16 分围着日本舰队咬的鱼雷艇一下子散了下去,02:53 分时雨的猫眼突然惊叫了起来:“右舷 10 度,敌舰”。话音未落,三艘美国第 54 驱逐队的驱逐舰在一分钟内从 7,000 米外向日本人发射了 27 枚鱼雷,接着就拉开烟雾向北方避让。经过两年多的海战,美国驱逐舰队已经成了超出日本舰队估计的老鸟队伍了,西村舰队甚至没有想到美国舰队已经完成了鱼雷发射动作,还在向美国驱逐舰头上打照明弹的时候,鱼雷已经撞上来了。
扶桑被四枚鱼雷击中,断成两截,被当场“轰沉”。 经常能在大本营发表中看见“轰沉”和“击沉”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区分很诡秘——是从时间上来区分,日本海军的对“轰沉”的定义是“受到攻击以后五分钟之内沉没”,否则算“击沉”,在被“轰沉”的时候是不可能逃生的。
其实从近代装甲舰出现以后除了中大彩正好击中弹药库引发大爆炸之外是不可能“轰沉”巡洋舰以上的舰艇的,但这次扶桑号就出了被轰沉的奇迹,舰长阪匡身大佐以下 1,200 名官兵无一生还。扶桑的沉没实在太快以至于走在扶桑前面的山城号既然不知道扶桑已经没有了,扶桑后面的最上倒知道这回事,朝山城追了上去。
这时候第 54 驱逐队的另两艘驱逐舰又对着日本舰队发射了 20 枚鱼雷,这次是山云被轰沉,满潮失去航行能力,朝云的舰首被切断。山城左舷后部也中了一枚鱼雷,但是好像对航行还暂时没有影响。
就这样,美国第 54 驱逐队的一次冲锋,西村舰队就已经只剩下来山城,最上和时雨这三艘军舰了,虽然损失过半,但西村中将依然情绪稳定,03:30 分,西村发给了栗田健男以下内容的电报:“我驱逐舰受到鱼雷攻击,山城也被命中,不影响战斗航进”,其实很有人怀疑发出这份电报的西村祥治是不是知道战场上发生了什么,因为扶桑下沉的速度实在太快,西村很可能在发出这份电报时不知道扶桑已经沉了。
现在在等待着山城最上和时雨的是在苏里高海峡出口处横着摆成了两个纵列的巡洋舰队和战列舰队。这六艘战列舰里除了密西西比号之外,其余五艘都是在珍珠港被联合舰队击沉或者打搁浅的。但是美国人把这些战列舰又拖起来或捞起来,“老黄瓜上刷一层绿漆”,又来搞投机倒把了。
04:00 分左右,十四艘战列舰巡洋舰的主炮,对着进入了射程的这三艘日本舰艇一起喷出了怒火,在持续三十分钟左右的炮击中战列舰群大约发射了 300 发炮弹,而巡洋舰群则打出了 4,300 发炮弹,而这时候美国驱逐舰也同时在发射鱼雷。
山城,最上中弹起火,山城舰长篠田胜清大佐下令弃舰后不到两分钟山城就沉了,西村祥治中将以下官兵 1,400 人活下来的就只有 10 人。本来不该有这么惨重的损失,苏里高海峡里有鲨鱼,不少官兵命丧鱼腹,其实美国驱逐舰表示了救人的意向,但日本官兵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援,美国人也就只好尊重日本的选择。
美国人对日本人的这种举动也见怪不怪了,一年前的1943 年 10 月 7 日的第二次维拉拉维拉海战结束三天以后,被击沉的驱逐舰夕云上的 25 人在海上找到一条漂流的美国救生艇,这些人爬上救生艇就准备开回去。
这时候天上来了一架美国飞机,绕着这艘救生艇飞了几圈以后投下了一颗照明弹就走了,半小时以后来了一艘美国鱼雷艇,停在救生艇边上,美国中尉艇长拿着个大喇叭招着手喊:“Hey, get on board here”(上来)。
日本的坂田中尉摇了摇头:“No”,拿手比了个八字指着自己的胸口:“Shoot us”。
美国艇长和水兵们都愣住了,呆了好半天,年轻的美国艇长扳着指头开始清点救生艇内的人数,正当日本人在琢磨这位是不是在计算子弹的时候,美国人从鱼雷艇上开始往救生艇上搬行李了,25 个人食用两天的“Field Ration”(战地食品)。这批日本水兵最后回到布因,向长官报告了这件事,长官听说以后极为气愤,说了一句:“八嘎的美国人,真有富余。”重巡最上的舰桥被直接命中,舰长藤间良大佐以下,副长,航海长,水雷长,通信长全员战死,舵机被打坏,最上成了一艘在海上漂浮的幽灵船,后来是炮术长和几个兵曹想法子切换到了人工操舵,才以微动的速度向南移动,离开了美军的火力圈。
(时雨和五月雨在一年前 1943 年 10 月的第二次维拉拉维拉海战中)经常有人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其实覆巢之下有时就有完卵。这样的炮火对于时雨来说和一次覆巢也差不多,但是能够和雪风齐名的时雨确有过人之处。在那么弹如雨下的烈火地狱里转了一圈。时雨楞还就是基本完整的,只是后甲板上中了一颗重巡打来的 20 公分炮弹穿透了重油油箱,但那颗炮弹是颗哑弹,除了震坏了舵机,一时时雨像被点中了穴位一样动单不得之外,别的灾祸什么都没有,时雨接换到备用舵机之后,摇摇晃晃地才开始后撤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10 09:21
(二百三十四)
半小时以后,志摩舰队来了。轻巡阿武隈已经被美国鱼雷艇亲近了一下,掉队在了后面,走在最前面的是重巡那智,接下来是足柄,潮,霞,曙和不知火。
刚进苏里高海峡,就看到断成两截还在着火的扶桑,接下来也是熊熊燃烧着的最上,这时候雷达说发现了敌舰队,那智和足柄赶快右转,各打出了八枚鱼雷,打出去才知道那不是舰队是海岛。
志摩清英估量了一下形势,决定退却,可是那智在转弯时又撞到最上身上去了,舰首严重受损,那智舰长鹿冈圆平大佐虽然是海大 32 期首席军刀组,但不太会开船,他以为最上停着在,其实最上还在动,慢了点,只有九节的速度,不注意还真不知道。
这时候最上的大喇叭响了:“本舰舵机损坏,舰长,副长,航海长全部战死,现在先任将校是炮术长,操舰不精,给您添麻烦了”,整个“对不起,硌了您的脚”的日本版。
被这么撞了一下,最上倒是真不能动了。被志摩舰队的曙击沉,这样整个西村舰队就剩下了一艘时雨,而美国人在苏里高海峡就只损失了一艘鱼雷艇,伤亡 50 人,和日本人相比,也就是被擦了那么一下。
按照美国人对志摩中将的评价就是:“他把第五舰队带进了苏里高海峡,又把第五舰队带出了苏里高海峡,只不过进出口是同一个”。
进攻莱特湾的第一支队伍在还没有穿过苏里高海峡以前就完蛋了。
(小泽治三郎的足迹)你不来找我我去找你,小泽治三郎在进入太平洋以后一直在派飞机四处侦察寻找哈尔西,但一直就是没有找到,虽然现在日本飞机上也装备了雷达,但是机载型的质量比舰用型更差,当时的日本还不是什么电子王国,真空管本来就不过关,要求更加严格的机载性零件就更加过不了关了。就算是在天上能够工作的雷达,其有效判定距离也只有 30 公里。要知道训练有素的观察员肉眼也能看到 30 公里的,所以不太听到日本飞机的机载雷达比观察员更早发现了什么的新闻,基本上都是靠肉眼。
而且这种侦察损失巨大,每天派出去的 9 架侦察机,能回来的不到三分之二,不是撞上了美军溜子被人家打下来了,而是自己摆了乌龙,要么回来找不到自己的舰队了,要么找到了降不下来。
而对于小泽一郎来说,这些就算是不能着舰的飞行员也是宝贵的战斗力,如果哈尔西就是发现不了他,反而消灭了栗田舰队的话,他小泽就要担负起攻击莱特湾的重任,就要指望这些菜鸟飞行员了。
10 月 24 日,小泽豁出去起飞了 10 架飞机去侦察,几小时后终于有一架找到了谢尔曼群。中午过后,小泽起飞了 76架飞机前往攻击谢尔曼群,基本上这些出击的飞行员当然是有去无回的,但也是“基本上”而已,既然不是特攻,总有人能活下来,小泽让活下来的飞行员们不要回母舰,直接去菲律宾吕宋岛的尼科尔斯基地降落。
其实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侦察机的战绩也是平平,反正人家有雷达,有 VT 信管,侦察机是不是能弄回来情报也不在乎,这次也是和马里亚纳海战一样,迟迟找不到应该出动的日本航母舰队,一直到 24 日傍晚才找到正在朝西南方向运动的小泽舰队。
虽然也有部下指出日军的主力应该是正在向圣贝纳迪诺海峡运动的战列舰队,这支航母舰队说不定是日本人放出来的诱饵舰队,但这种奇谈怪论在斗牛狗面前全没有市场,斗牛狗大手一挥,于是大家同去同去一起去,大小12艘各种航母的大约 600 架飞机。
米切尔头天晚上得到的报告是发现日本九艘航母,三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光从航空母舰的数量上日本人也不逊色,所以在米切尔看来第二天有一场恶仗要打,一定要抢在日本人之前动作,因此 25 日一大清早出动了 60架战斗机,65 架俯冲轰炸机和 55 架鱼雷机总共 180 架飞机浩浩荡荡和侦察机一起升空回旋待命,只等侦察机的报告一来就扑过去和日本人打架。
07:30,侦察机在北方 130 海里的地方找到了日本舰队,从攻击机群的盘旋位置出发只有 70 海里,也就是向前跨一步的距离。与此同时,瑞鹤的雷达也捕捉到了美国机群,20 分钟以后美国进攻机群进入了视界。此时小泽舰队的航母一起回头,瑞鹤和千岁的飞行甲板上起飞了最后的 11 架零战,加上原来在空中护航的零战总共 18 架,这就是当时日本航母舰队的全部家当了。
此时全舰队再次一起回头往北退却,尽可能地把哈尔西舰队往北方拉,小泽治三郎中将向全日本海军发出了这样一份电报:“约 80 架敌舰载机来袭,正与我交战中,地点恩加诺角 85 度,240 海里,时间 0815”。
但是栗田健男没有收到这份电报,到底是瑞鹤电报机功率太小,还是大和号上的通讯设备出了问题,或者是电离层出了空洞,反正栗田就是不知道这份电报。
虽然只是螳臂,但 18 架零战还是毫不犹豫地对着隆隆驶来的美国飞机大战车挡了过去。
改装航母千岁首先被击沉,驱逐舰秋月被轰沉,轻巡多摩受到重创,离开战列,航母瑞鹤被鱼雷击中,速度低下,通讯设备故障,小泽治三郎把旗舰改成了轻巡大淀,继续北上。
(正在做规避动作的日本航母,左边是瑞鹤,右边是瑞凤)
第二次空袭是 10:00 左右,36 架飞机把改装航母千代田炸得失去了行动能力。第三次空袭是 13:00 左右,200 架舰载机组成的大编队集中对日本航空母舰进行了攻击,瑞鹤被七枚鱼雷,四颗炸弹击中,动力完全停止后 14:20 左右沉没,中了两枚鱼雷,四颗炸弹的瑞凤也沉没了。
(弃舰之前,官兵们在已经倾斜了的甲板上向瑞鹤敬最后的军礼)两艘重巡,两艘轻巡和九艘驱逐舰包围了正在漂流的千代田,一顿群殴以后,海面上失去了千代田的踪迹。这批美国军舰打沉了千代田以后又发现了正在边上救人的轻巡五十铃,驱逐舰若月和初月,顺手又把初月也打到了海底,其他两艘见势不妙赶快跑,要不然估计也得去见龙王爷。
天上有飞机,海上有军舰的鬼畜居然水底下还有潜水艇。
贾劳号潜水艇(USS Jallao (SS-368))也在这一带活动,贾劳号浮出水面,向多摩一下子拍了三块板砖,已经被一枚鱼雷击中了的轻型巡洋舰那还能受得了三枚鱼雷,立即沉入了海底。
就这样,小泽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全部没了,外带一艘轻巡,两艘驱逐舰。
进攻莱特湾的第二支队伍也完了,日本海军从此没有了航空母舰,(其实还是还有一艘的,此时的船台上还有一艘信浓号)但他们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把哈尔西拖出来了,而且拖出来很远。现在捷一号作战的力量就只剩下栗田健男的第二舰队了,而且第二舰队已经穿过了圣贝纳迪诺海峡。
捷一号作战要收尾,进入最高潮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11 08:45
(二百三十五)圣贝纳迪诺海峡最窄处只有三公里,海峡内暗礁浅滩密布,稍微偏离一点主航道就有触礁搁浅的危险,海峡内海流流速为 8 节,可谓“湍急”,但要从锡布延海进入太平洋从而突入莱特湾则一定要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如果美国海军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外面排出一个什么阵势来欢迎栗田中将光临视察的话,第二舰队尚剩的 23 艘舰艇将一艘不剩,全部被击沉。
美军都不需要瞄准,只需要照着那个方位乱打就是了,而第二舰队连规避的余地都没有,更不要说掉头撤退了。
这就是栗田司令官现在所能够肯定的,栗田长官还知道头一天从最上号起飞的侦察机的报告,除此之外,栗田健男什么都不知道。小泽治三郎的第三舰队现在在哪里,一航舰,二航舰的陆基航空兵现在在干什么?美国的主力航母舰队在哪里?白天大逞猛威的美国舰载机大队现在怎么不来了?西村舰队有没有冲出苏里高海峡?志摩舰队是不是和西村舰队汇合了?总之栗田什么都不知道。
但栗田健男知道他必须冲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不管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他也必须冲过去,这是命令。
23 艘日本军舰拉开 1,000 米的间距,排成了一条 22 公里长的一路纵队,在最严格的灯火管制下,于 25 日 00:30分以 22 节的高速冲过了潮流速度 8 节的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了太平洋。
从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来看,日本海军的操舰技术还在,但是一团漆黑中高速闯入狭窄的海峡的战列舰高耸的舰桥上的人们有一种一伸手似乎就能触摸到两岸高山的奇妙感觉,那是一种压迫的感觉。第二舰队的人战后都反复提到这种感觉,实际上这种感觉在心理上给了栗田健男相当大的影响。
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给已经两天两夜不睡不眠,身患登革热,还在海里游了一遭的栗田健男带来的精神压力比前一天的空袭还要更加重大。
第二舰队终于穿过了死亡隧道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了菲律宾海以后栗田立即把队形整理成夜间接敌配置队形。纵一字的第二舰队连绵长达 22 公里,队形变换花了一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之内第二舰队仍然处于危险境地,在队形整理之中的海军舰队如果遇到敌人主力舰队或者潜水艇的攻击将毫无还手之力。
(小柳富次参谋长亲手绘制的夜间接敌配置图)
队伍编制好以后,以 20 节的速度一直向东,到 03:00转向东南,向着预定的和西村舰队会师的地点沿着萨马岛沿岸南下。
03:30 分,西村舰队发来受到美军鱼雷攻击内容的电报,05:22 分志摩清英司令官发来报告:“西村舰队全灭,最上受重创,大火”,以后再也没有了这两支舰队的消息。
当地日出是 06:27 分,日出前一小时栗田再一次把队形重新整理成防空环形阵来防备天一亮就可能立即来上班的美国飞机,可是正在整理队伍的时候,大和号的猫眼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光景。
(10 月 25 日 0640 时分的莱特湾)天际处的水平线上出现了桅杆,是航空母舰的桅杆。几分钟以后能看见航母头顶上的飞行甲板和正在起降的飞机。
距离大约是 32 公里,战列舰主炮的射程之内。
水面舰艇在自己主炮射程内看见敌方航空母舰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那是 1940 年 6 月8 日,英国航空母舰光辉号(HMS Glorious, 77)和两艘驱逐舰被德国巡洋战列舰沙恩霍斯特(DKM Scharnhorst),格奈森瑙(DKM Gneisenau)捕捉到,虽然沙恩霍斯特挨了一颗鱼雷,但光辉号航母和另外两艘驱逐舰全部葬身鱼腹。只要在大炮射程内,航母不但没有任何可怕之处,反而就仅仅是一条在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而已。
栗田的阵型还在整理之中,一片混乱,但这种绝无仅有的机会绝不可放弃,天照大神开眼,美国的航母在主炮的射程中出现了,正是报昨天的怨仇的好时机。大和号上的第二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中甚至有人哽咽了起来,流下了热泪,喃喃地在说:“大东沟海战时伊东元帅见到定远和镇远就是这种心情吧?”不管伊东祐亨怎么想过,也不管日本海军有过怎样的辉煌,定远和镇远的时代已经永远地成为了历史,而现实却是日本帝国和日本帝国海军已经走到了尽头,运气再也不会属于他们了。
联合舰队给第二舰队的指示中有遇见敌主力舰队阻扰时可进行决战这一条,用举世无双的主炮击沉对面的航母,这是所有海军军官的梦,栗田健男毫不犹豫:“打”。
可是在具体的作战指令上,栗田中将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怪招迭出,起码美国战史学家们无法理解。
栗田的第一号命令是:“驱逐舰退后,战列舰攻击”。这是明显违反海战常识的作战命令,日本驱逐舰速度快,训练好,舰长素养高,还配备了威力超强的纯氧鱼雷,在这种白天目视距离之内打近战,对美国舰艇是巨大的威胁,栗田为什么不用驱逐舰?理由非常无奈:因为“燃料”那个一直萦绕着日本海军的咒符,栗田已经用不起驱逐舰了。栗田出任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以后无时无刻不在为燃料而闹心,马里亚纳海战时是燃料问题,这次出来还是一直在头疼燃料问题。战列舰巡洋舰这种载重量大的舰艇问题还不大,加一趟油可以跑一阵子,但载重量小的驱逐舰就要命了。
驱逐舰的燃料问题不是日本海军独有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日俄战争时跑出 18,000 海里来打架的沙俄波罗的海舰队没办法只好采取战列舰用缆绳拖几艘驱逐舰走路的事情吧,大概一个舰队如果没事就为燃料在发愁的话,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将捷一号作战放在特攻作战的位置,栗田健男也清楚军令部和联合舰队的用意,但栗田健男并不像西村祥治,他不想死。不但自己不想死,也没有想让部下去死,栗田健男从一开始就想把尽可能多的部下再带回去,一路上栗田一直在计算驱逐舰的燃料还有多少,按照栗田的计算,现在驱逐舰的残余油料就已经不够打进莱特湾再冲出来回到文莱用了,不管冲进莱特湾以后的情况怎么发展,起码从战列舰或者巡洋舰匀油给驱逐舰的时间是没有了,所以要尽可能地不让驱逐舰加速而消耗油料。而现在敌人航母在自己主炮射程之内,苦练了三个月,闻名天下举世无双的大日本帝国海军的炮术已经可以大展威风了,而且还有大和那九门 18 英寸大炮呢。
这是靖国神社游就馆里展出的大和号上的主炮炮弹,如果对这张照片没有感觉可以再看下面一张,边上那人和炮弹的距离不超过 3 米。
(靖国神社里的大和炮弹)(对比一下大和炮弹和人)第三舰队就地转向 130 度,往然后 110 度方向展开,抢占上风头。
06:58 分,大和号前主炮塔的三连装 18 英寸主炮向 32公里之外的美国航空母舰打出了第一排炮弹。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14 09:58
(二百三十六)这支遇上了打劫的鬼畜是司令官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带领的由六艘护卫航母和七艘驱逐舰组成的美国第七舰队第 77 特混舰队的护航航母舰队第三群。
护航航母听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要是翻译成现在的中文也就是山寨航母。二次大战开战以后,为了对付德国人的潜水艇,英国人先想出来了在商船上装上弹射器,用老式飞机来为商船队护航的主意,通称 Catapult AircraftMerchantman,简略为 CAM Ship。
(CAM Ship 上的飓风战斗机)到了美国人这儿,立即拿出“老黄瓜刷绿漆”的看家本领,把这个本来是商船升级的主意给弄成了个航母跌价的结果。
美国人在商船顶上架上飞行甲板,装上弹射器,塞进十来架战斗机和十来架轰炸机或者鱼雷机就说这也是航母拿出去招摇撞骗。通常美国海军的正规航母排水量在 30,000 吨左右,速度 33 节,载机量 90 架;使用巡洋舰船体的轻型航母排水量一般在11,000吨左右,速度32节,载机量45架,而这种护航航母排水量一般只有 8,000 吨左右,飞行甲板也短,只有正规航母的一半左右长,速度只有 18 节左右,最要命的是因为从商船改装来的,没有装甲,防弹能力几乎为零,因此这种护航航母的绰号不少,什么易燃型航母,易损型航母,消耗型航母,宝宝航母等等等等,最通行的称呼是吉普航母,反正那意思就不是亲娘舰,而是后娘舰。
甭管怎么说,反正在正规航母已经得到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这种山寨航空后娘舰也足够可以狐假虎威,整个二战战场上据说有 100 多位这种航空后娘在到处忙乎,为船队护航;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什么的。
(美国护航航母科芒斯曼特湾 USS Commencement Bay(CVE-105))日本其实也有这种护航航母,像海军的大鹰,冲鹰,云鹰,海鹰,神鹰这几艘从商船改造来的“特设航母”和陆军的几艘古怪航母其实也属于这一类型,但日本的这类船只没有安装弹射器,实际上不能当航母用,只能当飞机搬运船。而且日本人只有这么几艘,因为本身在航母什么的之前,船就造不出来,美国拿来改航母改得热火朝天的油轮在日本是极端贵重品,本身和航母也差不多了。
物以多为贱,护航航母在美国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原教旨的海军舰队绝没有这种破烂,不管是斯普鲁恩斯还是哈尔西都绝不能容许自己的舰队里有这种丢人的东西。而第七舰队的金凯德不一样,他自从拜了那个带菲律宾军帽的陆军秃子做老大以后变得越来越土,海军的自尊全没了,这次来攻打莱特岛,居然带来了一整个护航航母舰队,总共
16 艘各种这种航空后娘舰,负责防潜和防空警戒。
早上这个时候值班的是边上的第二群,斯普拉格少将和手下正在甲板上吃早饭呢,突然高大爷敲响了大钟“鬼子进庄了”,可是茫茫大海,没有地道可钻,自己就像一群面对着群狼的羊一样无能为力。斯普拉格赶快命令护航航母全速撤退,同时七艘驱逐舰奋不顾身像牧羊犬一样迎着狼群就冲了上去,一边施放烟幕掩护航母撤退一边发射鱼雷阻碍日本舰队的前进,飞机呢?赶快,能起飞一架就起飞一架,有炸弹的扔炸弹,有鱼雷的扔鱼雷,没弹没雷的用机枪扫,子弹都没有的也去晃,晃花他狗娘养的眼睛,反正能拖一分钟就拖一分钟。再赶快四处发报求救,向金凯德,向奥登多夫,向哈尔西,你们都在哪儿?快来吧,不然你们就要再也见不到可爱的斯普拉格了。上帝啊,佛爷啊,安拉啊,哦,天照大神也行,求求你们了,保佑你们最虔诚的信徒吧,渡过这一关,我斯普拉格少将保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遵守交通规则,不打老婆不骂儿子,跟着金凯德长官学戒酒,跟着哈尔西长官学抽烟。(死里逃生的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确实 23 艘速度大多在 30 节以上的军舰,其中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恶狠狠地扑向一群只有七艘驱逐舰护航的毫无抵抗能力的护航航母群的时候确实像一群恶狼扑向群羊,距离只有 32 公里,17 海里,从双方的速度差来说两个多小时这个距离差就会缩到零。美国舰队肯定完蛋了。说句大话,如果不是全部“轰沉”,还有那么两艘美国舰艇是被“击沉”的话都算日本舰队无能。
可是战斗的结果却完全不是这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前面说过,赌博的决心不是那么好下的。军令部,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们能很简单地赌一下,那是他们不在战场上,舰艇也好,官兵也好,对他们只是一个数字;损失也好,牺牲也好,对他们只是一个名词。实际上的战场却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战场指挥官的处境非常困难,决心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栗田健男现在就身处这种境地,他的任务是突入莱特湾,但是现在有敌舰队阻拦,军令部许可他在遇到阻拦时可以决战,他当然也需要先击退这股敌人才能进入莱特湾,他只能决战,可是对面是谁?他不知道。
一直到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在询问日本海军当事者时才告诉他们他们当时所遇到的只是第 77 特混舰队中护航航母舰队的一个分群而已,而当时的第二舰队则以为他们面对的是昨天炸了他们几乎整整一天的一支正规航母群,当时的日本海军根本不知道美国海军有一种叫做“护航航母” 的山寨航空后娘舰,因此从一开始栗田健男就根本不知道他占有巨大的速度优势,反而一直在担心从理应在一百公里左右范围内其他的航母群来的飞机什么到来。
另一个失误是第二舰队的所有舰艇都把美军七艘驱逐舰中的四艘护航驱逐舰看成了巡洋舰,因为这种排水量不到两千吨的驱逐舰的外形和旧式巡洋舰有些相像,加上美国海军已经在历次战斗中完全成长为了一只老鸟,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发射鱼雷等战术动作也做得非常漂亮,完全已经超出了日本人对于美国驱逐舰的了解,所以整个战斗中日本人一直以为他们在和巡洋舰作战,缩手缩脚地放不开。
发现美国舰队的时候,第二舰队正处于在整理队形中最混乱的时候,海战的结果大半就决定于阵型,但是第二舰队在萨马岛海战中除了处于预定的环形阵中心的第一战队大和长门一直保持着阵型之外,其余都是各自为战,打成了一次“dog fight”(乱战)。应该说日本海军的训练水平虽然不低,但重型巡洋舰以上的舰只训练水平则不高,这是因为由于油料和经费的限制,费油费钱的大舰艇平时动不了,到了不需要考虑燃油问题的林加锚地的训练又仅仅是射击训练,舰队的编队训练几乎没有,再大的锚地也就是一块锚地,不是重巡和战列舰能够随便乱窜的,出外海的话,美国的潜水艇正虎视眈眈地等着在呢,所以日本大型军舰很不善于这种乱战,而最善于这种乱战的驱逐舰水雷战队又被一直在担心燃料问题的栗田健男从一开始就赶到舰队后面去了,到后来想放都放不出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栗田健男在进行这场遭遇战的时候决心到底有多大也是一个疑问,打掉面前的美军舰队和冲进莱特湾去消灭美军运输船队,完成联合舰队交给他的任务到底孰轻孰重很可能一直在反复权衡,反复矛盾,这样在作战指挥上一直不够坚决。
反过来美国驱逐舰和舰载机的勇气和技术则是连日本人也不得不低头称臣,在前一天的狂轰滥炸中,不管日本舰队的防空炮火编织得如何严密,美国飞机都能够漂亮地插进来,而且在攻击时还能互相配合,其水平之高超,已经超过了奇袭珍珠港时的日本飞行员,尤其表现在日本海军航空兵所没有的攻击配合上。
所以除了战史学家意外,第二舰队本身对萨马岛海战的结果倒没有什么怨言。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15 09:08
(二百三十七)
日本海军当时没有炮秒雷达,使用的是光学瞄准仪。
不要小看这种光学瞄准仪,仅仅就瞄准仪的原教旨意义来说,那种瞄准仪已经到了顶峰。大家都知道的和莱卡齐名的照相机名家 NIKKON,CANON 就是这种瞄准仪的制造厂家。
本身佳能的名字就是从“加农炮”(CANNON)来的,而NIKKON 的汉字是“日光”,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属于三菱集团伞下。日本的光学炮瞄仪性能非常不错,在 30 公里的距离上的距离只有 30 厘米的误差,可见光学镜头的研磨精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现在在水底的大和号炮瞄仪上走出了尼康和佳能照相机。
可是光学瞄准器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探知首发炮弹的偏差,而第二舰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本来作为弹着点观察机所配备的水上飞机除了武藏和大和之外全在从文莱出发以前现行派到民都洛岛的圣何塞基地去了,现在武藏已经沉了,大和号上的两家水上飞机在这种遭遇战中无法起飞,舰炮只能靠经验来校准,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即使这样,06:58 分日本舰队开始开炮,07:02 分左右护航航母白色平原(USSWhitePlains,CVE/CVU-71)已经受到了至近弹的攻击,一时舵机无法操作,动单不得。斯普拉格少将以为他的舰队只有五分钟的寿命了。
(战斗机在从吉特昆海湾号(USSKalininBay,CVE-68) 上起飞,远处是白色平原正在被群殴)但 07:10 分左右第一第三战队的四艘日本战列舰都停止了射击,日本人到此时才刚刚知道他们在林加锚地时树立起来的信心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据,所谓“无观测无瞄准射击”离开了真正的炮瞄雷达根本做不到,仅仅依靠普通雷达探测到的目标回波是无法“无观测无瞄准射击”的,因为在美军驱逐舰拉出的烟幕的掩护下日本人不知道炮击的效果。大和的两架飞机先后在 08:20 和 08:50 冒死起飞,但当时美国飞机已经在天上了,两架水上飞机在天上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五分钟就被美国人击落了。
金刚跑到北边上风头透过烟雾的间隙断断续续地射击,可是已经起飞了的美国飞机虽然是三三两两地来,可是偏偏就用机枪扫扫中了金刚的主测距仪,于是金刚成了个半瞎子!另外一艘和金刚同级的号称“高速战列舰”的榛名这时候其实是一个半残废,中途岛海战时榛名挨过两颗至近弹,打断了一根螺旋桨,一直没有修好,现在只有三根在转;马里亚纳海战时又直接挨了两颗炸弹,这一下又添了个怪毛病,全速一跑屁股就哆嗦,速度出不来,因此在战斗中其实无法和金刚进行编队行动,只是自主行动,到处驱赶美国的巡洋舰(其实是驱逐舰)。
而 07:25 分发生的热带暴风雨更是救了斯普拉格,整个护航航母舰队被热带暴风雨包裹了起来。从暴风雨中冲出来的驱逐舰约翰斯顿 USS Johnston (DD-557)对日本的重巡战队发射了十枚鱼雷,把熊野的舰首打歪了,走是还能走,但歪着头走路步子踏不正,速度一下子就降到了 14 节。熊野是第七战队的旗舰,司令官白石万隆中将和战队司令部只好在弹雨中坐着小划子转移到了铃谷上。这时候不可能有驱逐舰来护航了,熊野只好自己挣扎着回家,在往西的路上又被天上的飞机给狂殴了一顿,而且是日本飞机,三架去轰炸莱特湾的瑞云水上轰炸机和一架天山舰载轰炸机在路上看到一艘从未见过的歪头变形军舰,想想堂堂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军舰不应该是这个窝囊样,不由分说就攻击了起来,熊野上的人乱骂八嘎飞机上也听不到,最后速度已经下降到 12 节了的熊野也只好放弃抵抗的努力,听天由命了。
可是连自己家的军舰都认不出来的日本飞行员们怎么可能炸得准呢?四架飞机绕着熊野炸了半天,扔完了炸弹以后就自管自回去了,剩下虎口余生的熊野还继续挣扎着回家,一路上遇上美军的三次大型编队轰炸最后终于到了科隆湾补充燃料后会合了从苏里高海峡退回来的那智和足柄坚持回了马尼拉。
日本海军在莱特湾海战中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明码通讯,因为已经没有翻译密码的时间了,而美军在战场上从来就用明码,因此大和号一直在监听美军的通讯,金凯德向哈尔西的“快救那些宝宝航母”呼号和哈尔西的“两小时以后赶到”的回答栗田司令部都知道,但是这些通话内容的真假没人知道,谁也不能排除这是鬼畜在编圈套想把栗田舰队往里套的可能性。应该说战斗中日本战列舰的命中率还不错,但是对方是一些铁皮盒子,想定对手是装甲军舰的穿甲弹没用,引信不爆炸,炮弹从这里打进去,从对面钻出来,据说唯一中了大和号 18 英寸炮弹的是加里宁海湾号(USSKalinin Bay,CVE-68),也就是被在水线下面打了个大洞,没有发生爆炸。
美国驱逐舰们把攻击主目标指向了第一战队,他们拉着烟幕冲向第一战队,大和和长门把高射炮都放平了来驱赶这些不怕死的驱逐舰,驱逐舰是赶走了,但是转身前的驱逐舰发射了六枚鱼雷。
大和和长门只好转身向北来躲避这些鱼雷,这时候出现了太平洋海战史上让人最郁闷的一幕:大和和长门被美国鱼雷夹在了中间。
右边四枚,左边两枚,正中间是战列舰大和和长门,秩序井然地朝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倒霉的美国山寨鱼雷速度还慢,让都让不掉,一直到十分钟以后才好不容易让过了美国鱼雷回过头来在去找美国舰队的时候,已经损失了五海里的距离。
这时候从第二群护航航母上起飞的大约八十架左右的飞机已经来救驾了,斯普拉格要求第二群的哥们儿先不要去管战列舰了,集中全力攻击冲上来了的重巡舰队。
首先受到攻击的是鸟海,鸟海右舷中部被直接击中,不能航行,后被友舰藤波把人接下来以后用鱼雷击沉,藤波也从此行踪不明。接下来的筑摩受到两架鱼雷机的联合攻击,整个舰尾被切除,前部的高射机枪还在不断射击,后来被野分击沉,野分后来在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撤退时被击沉。
铃谷被至近弹打得不能动但,接下来的空袭都引爆了舰上的鱼雷,后来被驱逐舰冲波击沉,刚刚转移来的第七战队司令这回又重新坐上小划子换乘利根。
而斯普拉格的损失是护航航母冈比亚海湾号(USSGambierBay(CVE-73))在金刚,羽黑和利根的包围下击沉,护卫驱逐舰塞缪尔·罗伯特(USS Samuel B. Roberts,DE-413)和驱逐舰荷埃尔(USS Hoel (DD-533))被击沉。
(冈比亚海湾号起火爆炸)应该说即使在战场上没有投入驱逐舰,,大和和长门被鱼雷夹了十分钟,后来天上又充满了美国飞机的情况下,栗田舰队本来还是可以取得更好点的战绩的,但在最前面的战列舰榛名突然改变了航向,转向了增援飞机飞来的第二护航航母群,这就减少了斯普拉格的压力,使其他的美国舰艇活了下来,但最后榛名没有找到目标无功而返。
一开始美军战略轰炸调查团认为榛名的行动是栗田舰队指挥失灵,后来才知道这是栗田健男亲自下的命令,因为栗田判断东南方向还有一支美军航母舰队,让榛名去搜寻以减轻第二舰队所受的压力,这样实际上是斯普拉格的压力被减轻了,逃离了全军覆灭的下场。但是斯普拉格剩下的舰只也是遍体鳞伤,全军覆灭的危险始终就没有离开过斯普拉格。但是就在 09:29 分,舰桥上有人叫了起来:“见鬼,日本人撤退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16 06:08
(二百三十八)日本人撤退了,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因为日本人还有活要干嘛。
小柳参谋长提出了撤出战斗的建议,栗田立即采取了这个意见,09:10 分下达了“以我 0900 时刻位置为中心集合”的命令。因为两个多小时的乱斗以后,舰队已经分得太散,毕竟他们作战目的是冲进莱特湾,这次战斗持续的时间已经够长了,莱特湾内的美国军舰肯定会有所动作。这也就是栗田指定的向北集合动作的由来,向西南方向当然能够一直缠住斯普拉格不放,但是离莱特湾也就越来越远了。
就这样,集合也花费了两个小时,到 10:54 分才整队完毕。凌晨 00:30 冒死突破了圣贝纳迪诺海峡过来的栗田健男手下的四艘战列舰,六艘重巡,两艘轻巡和十一艘驱逐舰现在又减少了四艘重巡和四艘驱逐舰。只有四艘战列舰,两艘重巡,两艘轻巡和七艘驱逐舰了。11:00 分重新结成了环形阵列的第二舰队又向莱特湾前进了。
(这个环形阵本来是准备冲进莱特湾的)可是马尼拉的南西方面舰队司令部又来了一封电报:
“在苏禄安岛 5 度 113 海里处发现敌正规航母舰队”,这份电报在大和号的第二舰队司令部里引起了一阵恐慌,
从海图上量一下,这个位置是现在第二舰队所在位置的
正北 55 海里,大约 100 公里的地方。
大和号舰桥上的所有人都举起了望远镜,往北方望了过去,让大家都背心发凉的是,东北方向水平线上确实能看到桅杆,还能看到飞机的起降,明显是一只航母舰队。不可思议的是,以后的调查证明这个情报是误报,而且在大家望过去的方向当时没有美国舰队存在,到底大家看见的是海市蜃楼,还是战场的精神重压而出现了集体幻觉就没人能讲得清楚了。
这样栗田健男就得在背后有一支美军航母舰队的情况下冲进莱特湾,不管莱特湾里发生什么,他都是被关进了笼子。
而莱特湾里会有什么呢?从最上的飞机报来的消息是海湾里还有八十几艘运输舰。可是美军的登陆行动是 18 日开始的,美军是一支机械化的军队是一个常识了,不能想象一个星期以后的美军运输船里还有什么货物,最多是在岸上堆积成山,而第 14 方面军参谋则是提出过不准对岸射击的要求的。当然没有什么人会相信那些无敌的皇军们现在还在海滩上和鬼畜们在苦战,如果皇军们真的那么善战这仗也打不到菲律宾来。
但是凡事有个万一,万一正好现在有一支陆军部队在偷袭的话,那海军就得承担起菲律宾作战失败的全部责任,所以炮击海岸是绝对不行的。
(莱特湾的美军在卸货)而且莱特岛上到底怎样了?小泽治三郎那边到底怎样了?栗田没有任何消息。海兵 38 期的栗田健男中将是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海兵 37 期的小泽治三郎中将是第三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是先任,而且事实上小泽治三郎就是栗田健男的上官,小泽治三郎是第一机动舰队的司令长官,从理论上来说第二舰队第三舰队都是第一机动舰队的下属舰队,而小泽治三郎从捷一号作战开始以后就没有向第二舰队发出过任何指示,也没有传递过任何信息。
实际上小泽说他发出了信息,在前一天小泽受到哈尔西全力攻击的时候小泽发出了信息,但栗田健男没有收到这个信息。事实上大和号通信班的预备少尉小岛清文干脆就断言那个电报根本就是小泽治三郎捏造的,在 1970 年以后发现了马尼拉的南西舰队司令部也接到了那份电报以后小岛还是坚持这份电报来历不明。
事实上有关栗田健男在莱特湾掉头的关键就是这几份电报,现在看来这几份电报事实上都存在,但是当时是否送达到了目的地则很成问题。通讯设备,通讯方法都成问题,而第二舰队原来的旗舰爱宕出征早早就在巴拉旺水道被击沉,栗田健男不得不转移旗舰到大和号上去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大和号的通讯设备手段不成问题,出问题的是人员。第二舰队司令部通信班的收电员,译电员们战死的战死,没战死的稀里糊涂被驱逐舰朝霜从海里捞起来以后护送受伤的重巡高雄回了文莱,上了大和的就只有前面说的小岛清文等两名预备少尉菜鸟。而大和上的通信班人员质量本来就比不了司令部通信班,再加上工作量大增,根本无法接受和翻译电报,要不然就收一些半截的电报回来,再由译电员翻成只要是正常人就看不懂的东西到处乱送。
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栗田健男在当时就是一个聋子和瞎子兼哑子,终于在 13:13 分,栗田健男下达了新的命令:“全体转头,北上前往苏禄安岛 5 度 113 海里处与敌航母舰队决战”,舰队转向零度,沿萨马岛北上。此时,栗田舰队距离莱特湾口苏禄安岛的距离是 45 海里,两个小时的航程。
(栗田舰队反转前莱特湾的形势)见到旗舰大和上升起的信号旗,先导舰轻巡能代上响起了一片“万岁”的欢呼,其他舰上也是一样。这种欢呼不是怕死,转头去和美国航母舰队决战也仅仅是一次玉碎冲锋,活下来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对于海军军人来说死在前面来的炮火和死在后面来的炮火的意义是不同的。
去往“苏禄安岛 5 度 113 海里”地点也是一次艰难的旅程,栗田舰队在 13:30,14:00,16:00,16:40 先后四次受到100 架次左右的空袭。最后到了地头当然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美国航母舰队,但这时的燃料已经不容许栗田再次南下,于是在 18:00 第二舰队反穿圣贝纳迪诺海峡向西回文莱。
哈尔西赶到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是在三小时之后,第二天的 26 日大量美国舰载机和陆基轰炸机出动寻找日本舰队,轻巡能代被炸沉,长门榛名严重受损,大和再次受损。熬过了美国飞机的反复轰炸的第二舰队取道科隆湾最后在 28 日21:30 分回到了文莱。
整个捷一号作战中,日本海军丧失了四艘航母,三艘战列舰,六艘重巡,四艘轻巡和十一艘驱逐舰总共 28 艘。剩下来的舰艇也基本上都是伤痕累累,栗田健男带出去的舰队中除了驱逐舰雪风发毫无损之外,其余舰只都处于不大修不能作战的状况。时至今日,日本海军已经不能再作为一支作战用的海军了,77 年的帷幕已经降下,日本海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莱特湾海战是一个永远的话题,除了这次海战是一支曾经是那么强大的海军的葬礼这种深深的伤感的象征意义和在空间和时间的规模上空前绝后的战史意义之外,就是对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在作战指挥上所表现出来的虎头蛇尾的不理解和对日本舰队没有冲进近在咫尺的莱特湾的遗憾。
莱特湾海战在更大的程度上不是一次海战,而是对栗田健男的评价。因为作战失败,栗田健男被免去第二舰队司令官改任海军兵学校校长时,海军省教育局长高木惣吉少将的评论是:“莱特湾的败将怎么成了海兵的校长了?”经常能听到“如果栗田健男进了莱特湾,就……”这种声音,对栗田健男的批判也集中在莱特湾作战的不彻底上,然后从莱特湾开始反查历史,发现栗田健男从来就是一个历史反革命,贪生怕死,胆小如鼠等等等等。
如果栗田健男进了莱特湾,到底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呢?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17 09:07
(二百三十九)实际上莱特湾内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美军的记录,当时莱特湾内有 5,000 吨以上运输船只 58 艘,2,000 吨以上登陆舰 151 艘,500 吨以下登陆艇 300 艘,其中半数以上还没有来得及卸完货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