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危言耸听的对着来访的美国军官吹嘘说:“如果哪个愚蠢的国家胆敢招惹德国,那么,铺天盖地的炮火就会从天而降”。吹牛归吹牛,尽管德国空军并不完善,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它的确是当时世界第一的空中力量。

而德国空军之所以如此强大,平心而论,这功劳,应该完全归功于戈林。虽然从本文一开始,戈林就是以一个“小丑”的角色登场。但不得不承认,这位胖子只用了 6 年时间,就把一个禁止拥有空军的战败国,发展成了世界第一。这份成就,着实令人钦佩。

试问,世界上还有谁人能取得这种成就呢?并且,就连那些对戈林抱有相当成见的德国高层人物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如果哪位朋友有兴趣去翻翻二战回忆录就会发现,许多第三帝国的首脑人物们,在回忆录中谈及戈林之时,通常使用的词汇是“堕落”,而不是“废物”。言语之间,还抱有一丝半点的遗憾。

事情也确实如此,特别是在戈林被确定为希特勒的接班人后,这位“太子殿下”就堕落了。变得越来越骄横,越来越不可一世。 并且,他总想着出风头,又极爱绷面子,除了希特勒,他谁也不服。

因此,这次“鹰袭”行动既然已经提供了一次良好的表演舞台,戈林先生自然不肯放过机会。起初,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曾寄望于戈林首先摧毁英国海军,为登陆创造条件。而戈林呢,嘴上应承倒很快,实际却不这样做。他根本就不认为空军是整个入侵计划的一部分,在他内心深处,是妄想仅凭空军的打击,就彻底征服英国。可以想象,如果他真的取得了如此成就,这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事呵。

所以,戈林马马虎虎的在英国港口投下水雷,算是给陆军一个交代。他真正的目标,是摧毁皇家空军。道理很简单—— 一直打到皇家空军没有一架战机能够上天了,英国政府肯定就会跪倒在他戈林的铁蹄之下。

戈林先生就这样美美的想着,满怀憧憬地等待着 8 月 10日的到来。但让他愤怒的是,毫无觉悟的老天爷根本就不配合他的“雄心壮志”。

(因为在 8 月 10 那天,北风那个吹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9-28 17:17呵呵 国庆啊 时间少 亲戚来窜门 现在还要去赶饭局作

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9-28 17:19他刚刚击落 1 架“喷火式”战机,还未及庆贺,便猛然就发现另外两架“喷火式”从他的背后杀来,他的 ME109 左发动机被击中,冒起了滚滚黑烟,

---------------------ME109 只有一台发动机 不存在

左发动机的问题

=============================================== ============ 多谢纠正, 翻了原文,描述没错,看来正史资料也有纰漏 以后我会注意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9-29 10:34资料出处乃正史资料。乃侯鲁梁编译的 二战 16 大战役其资料为英国一家公司独家授权 其实内容并不新鲜 全是英国那些二战史学家的书籍总汇而成,倒也方便。不过 有些小错误是再所难免的毕竟战史专家不是军人 碰上武器技术类的描写难免偏差 譬如隆美尔传最权威的乃威廉 图特版本 他的文风不错对政治 人物的描写相当严谨 但一描写到军事就要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毕竟他是个文人,这是没办法的事。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9-29 10:38想想也好笑,原来在论坛里大骂文人写军事完全是胡写 ,其实想起来 自己也是半灌水。如果让我对人物 政治大战略的描写倒勉强凑合 但一写技术武器就头痛 多亏天涯牛人多 帮着纠正了许多错误 以后在博客整合的时候再改过来吧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9-29 10:46 如果是

双发的话,应该是 Me110

=============================================== ============

不是资料的错误,是我自己的失误 刚去仔细看了一下这次战例为8月15日,德国第5航空队第26轰炸航空团的一场空战,为这些飞机护航的确实是德国第 76 驱逐航空团第 1大队的 21 架 Me110 战斗机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9-30 20:03这个中东战略关键是要看日本的配合 有人认为中东战略极其危险 拉长战线不说 还会因为中亚的局势引起苏联的警惕 使苏联提早加入同盟国但是 如果日本配合这个战略 倒又是另一番局面 当时汪精卫政府在投靠日本之前说 中国不会亡于日本 但会亡于共产党 因此主动向日本投怀送抱 不断鼓动日本政府警惕苏联对中共的资助 以及对东北的威胁 他甚至愿意出兵帮助日本共同作战而另一方面 经过希特勒的外交努力 日本驻德大使已经同意从中周旋 鼓动日本军方北上派配合德国共取苏联因此日本政府的态度决定了苏联的态度 如果中东战略能够德 日联手 斯大林也只能睁眼闭眼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9-30 20:05

关于这个问题 莫洛托夫于 11 月访问柏林时在详细谈谈当时世界的外交战实际上很有看头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3 22:58

不好意思各位 国庆中秋应酬多 明天就可以回复跟新速度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4 19:07 连载160 8 月 10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戈林的“鹰袭”被迫延迟。想当初,挪威战役之时,希特勒提前一个月就先给气象专家打了招呼。而戈林呢,他居然连天气情

况都不考虑,真是失败的很啊。

更让戈林窘迫的是,随后两天时间,英吉利海峡上空乌云密布——不是大风,便是大雨。于是,他被迫宣布:“鹰袭”后延3天,改为8月13日。

8 月 12 日清晨,天气稍见好转,一支由 20 架战斗机①组成的德国突击小队贴着海面,偷偷接近了英国本土。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英国雷达系统。

实际上,在近几个月以来,德国情报局一直都在秘密窃听英国无线电通讯和雷达使用情况。在窃听中,德国人吃惊的发现,英国利用部署在本土的“海岸低空搜索雷达网”,可以清楚地知道德军飞机出动情况,使德军丧失了至关重要的突然性。为了改变这个不利地位,戈林决定,在“鹰袭”行动前一天,首先就要摧毁英国雷达系统。

有意思的是,所谓的英国“海岸低空搜索雷达网”不知出了什么故障,居然没能搜索到这支低空飞行的德国突击小队。上午 11 时,12 架 ME110 战斗轰炸机在看见英国海岸的悬崖峭壁之后,指挥官在传话筒里说道:“第三中队,预祝成功。”这是突击队的出击信号,只见12架ME110立即分成6组,呼啸着扑向了英国南部的 6 个雷达站。

当时,英国人设计的雷达站相当仓促——在这条极其重要的防御线上,他们既没有战斗机、也没有防空炮、甚至连防空洞都没有。

而雷达站的工作人员,又都是临时招来的“空军妇女后援队”的姑娘。她们就在雷达塔附近单薄的木板棚里工作,这些棚子建在浅浅的掩体内,只经过了简单的伪装,很容易被认出来——投得较准的炸弹,或者 20 毫米机关炮的俯冲扫射,都可以将这些木棚化为碎片。

毫无疑问,德国空军的袭击相当成功。当他们飞临雷达塔上空的时候,茫然无知的“空军妇女后援队”仍在木板棚里工作着。不过,这些姑娘们的表现令人动容,当雷达塔遭到袭击时,“空军妇女后援队”的成员没有一个想到逃跑,她们一如既往地向战斗机指挥部传送着情报。

德国人也不含糊,他们投下的炸弹摧毁了 6 个雷达站的地面建筑。在“喷火”中队赶到之前,这支突击小队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

返航后,突击小队向戈林报告说:“任务取得成功,敌人地面建筑被彻底摧毁。”

实际上,他们夸大了战果。因为,真正遭到摧毁的雷达塔只有一个——经过英国工程师紧急抢修,在袭击仅仅 3 小时后,5 个雷达站又相继开始运转。同时,英国人还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们从明码无线电中发出假信息,到处谣传雷达站已被炸毁,并在通话中装出惊慌失措的样子。

德国窃听人员当即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戈林,空军元帅得意非凡,也不怀疑其真实性。8 月 13 日,他下令:执行“鹰袭”。

①德国突击队为8架ME109护航,12架ME110悬挂最新实验成功的新型炸弹,其实就是潜艇鱼雷改装......Me110 是一种常规气动布局、采用悬臂下单翼和双立尾的飞机,细长机身前段有一个长长的纵列三座座舱,分别配置飞行员、通信雷达手和射手。两台水冷 DB605 型发动机对称地装在左右机翼上。

{SIMAGE}http%3A%2F%2Fimg1.laibafile.cn%2Flaiba%2Fimages%2F6890173%2F12546540380188342008%2FA%2F1%2Fm.jpg{EIMAGE}最初,ME110 是作为战斗机投入不列颠空战,由于体型过大 速度慢等缺点 后来大多数被改为战斗轰炸机或轻型轰炸机

{SIMAGE}http%3A%2F%2Fimg1.laibafile.cn%2Flaiba%2Fimages%2F6890173%2F12546541280359714894%2FA%2F1%2Fm.jpg{EIMAGE}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4 20:15连载 161 戈林撒

鹰说来也好笑,8 月 13 日,近千架德国轰炸机编队刚一起飞,诡异的英吉利海峡上空再次刮起了一阵强风,风暴刮得战斗机编队歪歪斜斜的,根本无法形成护航队形。无奈之下,戈林元帅只得下令“取消既定行动”。

大多数战机在接到戈林的命令之后开始返航。只有那位有点愣头青的芬克上校,仍率领 74 架轰炸机在继续飞行。凯塞林元帅用明码在无线电里呼唤了 N 次,才把 50 架护航的ME110 叫回去。可那位死心眼的芬克上校不为所动,他亲自领航的 74 架轰炸机在完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飞向了预定目标。

估计,这位第一阶段总指挥,由于未得任何提升而相当憋闷。因此,他急于立功。可是,轰炸机一旦没有护航,就连傻子都知道这简直等于自寻死路。

凯塞林元帅当时肯定在想,完了,完了,这个轰炸机大队算是报销了。

与此同时,英国雷达系统已经搜索到了这支轰炸机编队。

可是,雷达站工作人员算错了迎面而来的飞机数量,把错误的情报送给了战斗机指挥部。

英国空军指挥部眼见德军只有这么一点儿飞机,完全没有当回事儿。于是,他们只派出了 12 架战斗机进行拦截。英国雷达站的错误,彻底挽救了德国轰炸机大队的命运。

幸运的芬克上校率领的轰炸机群结成方阵,顶着战斗机的骚扰飞临了目标——伊斯特切奇机场。

当芬克上校穿过云层,看见伊斯特切奇机场的时候,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大批“喷火”式战斗机整整齐齐的停在裸露的跑道上,伊斯特切奇机场一片安详。

芬克上校的炸弹很快让英国人安详不起来了。在随后的战斗中,德机只有 4 架被击落,但他们却摧毁了地面上 10架“喷火”战机,还成功的致使伊斯特切奇机场陷入瘫痪。

之后,芬克上校借助云层的掩护顺利返航。

这次堪称神奇的胜利让戈林大喜过望。8 月 13 日下午 15点 45 分,英吉利海峡突然放晴,信心满满的戈林元帅宣布:再次执行“鹰袭”计划。

附注:德国第 2、第 3、第 5 航空大队实力表:

第 2 航空大队总司令为凯塞林元帅。司令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兵力不详,归入第 3 航空大队统计数字)。

第 3 航空大队总司令为斯比埃尔元帅,司令部设在巴黎市郊。这两个航空大队共有 1232 架轰炸机、俯冲轰炸机 406架、远程侦察机 65 架、战斗机 1095 架。是不列颠战役的主力军团。

第 5 航空大队总司令为施登夫上将,司令部在挪威。他共有轰炸机138架,远程侦察机48架,战斗机37架。由于兵力太弱,这个航空大队基本起牵制作用。在 8 月下旬也

提供了约100架轰炸机,以补充第2和第3航空大队的损失。

3 个航空大队共计:3021 架。

英国第 10、第 11、第 12、第 13 航空大队实力表:第 10 航空大队总司令为布兰德空军少将,下辖 4 个中队,有战斗机 48 架,负责英国西部地区(北爱尔兰一带)第 11航空大队总司令为帕克空军少将,下辖 22 个中队,有战斗机228 架,负责英国东部(伦敦附近)

第 12 航空大队总司令为马洛里空军少将,下辖 14 个中队,有战斗机 168 架,负责英国中部地区,并随时支援第 10,11 航空大队。

第 13 航空大队总司令为索尔空军少将,下辖 14 个中队,有战斗机 168 架,负责英国北部地区(苏格兰)

4 个航空大队共计:648 架。

另外,德国飞行员是皇家空军的十倍。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4 20:24 连载

如果说之前德国仅是试探性的进攻,那么现在,他们就是要彻底毁灭皇家空军了。下午 16.30 分,英军本土的大规模空战正式打响。德国第 2、第 3 航空大队出动了前所未有的1500 架次战机——他们的轰炸机中队和战斗机护航队,率先袭击了英国南部从安普敦至泰晤士河口的目标,延伸战线长达 250 公里。

为了袭击南安普敦这个英国最大的港口,德国人投入了150 架轰炸机,并由一支 ME109 机队护航,皇家空军派出了4 个中队迎战德军。

在伦敦以东,德军轰炸了汉普郡和多塞特郡的几个机场。

其中,安多弗机场受到严重破坏。

在伦敦以西,德军一个轰炸机编队轻而易举地冲过了英军防线。低速单发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巧妙地利用英国东南部的云层来掩护自己。不过,他们的遭遇却很窘迫——虽然厚厚的云层让他们躲过了英国战斗机的拦截,可也无法找到英国空军机场。这只找不到北的轰炸机编队在空中“嗡嗡”的盘旋了几圈,直至燃油将要耗尽,也未能找到目标。

于是,“斯图卡”式轰炸编队转身向南,开始返航。但到泰晤士河上空后,他们碰上了一支英国战斗机编队的拦截。

这只英国战斗机编队刚刚打完了泰晤士河口血战,也在返航。

杀红眼的英国飞行员也不管自己弹药充足与否,冲上来便与德军拼命。“施图卡”式也毫不犹豫的投下炸弹,以减轻飞行重量。

然而,这样做是不够的——面对时速 600 多公里的“喷火”,“施图卡”俯冲轰炸机完全不堪一击。用皇家空军飞行员的话来说,它就会“像蜜糖招苍蝇那样”引来敌方的战斗机。而且,“施图卡”没有足够威力的炮火,更缺少快速转弯的灵敏度。因此,英国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绕到“施图卡” 的后面去进攻。最终,德国人以损失 9 架“施图卡”的代价,逃回了法国机场。

由于占据着数量优势,德国人根本不去计较这些损失。

6 点 15 分,86 架“施图卡”再次横跨英吉利海峡,发动夜间袭击。

此刻,英国战斗机几乎全部停在各个机场上加油,没有可以升空的部队。他们只能默默地地忍受着这支猖狂的“施图卡”施虐。在袭击中,德军成功摧毁了伦敦附近的迪特林机场,20 架英机在跑道上被摧毁,机库燃起了大火,基地司令也被炸死在指挥室里。

所幸的是,由于德方情报失误,这天遭到袭击的 5 个机场,都不属于皇家空军一线战斗机机场。包括彻底摧毁的迪特林机场,它是一个“海岸警备基地”,只有一些侦查教练机之类的老式飞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战斗机司令部逃过了一劫。反正不管怎么说,跌跌撞撞的英国人熬过了这一天,而德国人却欢欣鼓舞地以为英国空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深夜,当“鹰袭”统计结果出来后,凯塞林元帅向戈林吹嘘道:他们成功地摧毁了 6 个机场和其他一些设施,还消灭了地面几十架飞机,炸毁了几座工厂,并使南安普顿港陷入瘫痪。

这个夸张的情报让戈林异常亢奋,而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的飞行员报给他的英国飞机被击落数字——那天晚上,德国最高统帅部发表的战报宣布:皇家空军有 88 架战斗机被摧毁,其中有 70 架“喷火”式。德国人自己的损失被定为 12架飞机。

欣喜若狂的帝国元帅当即向全世界宣布:“鹰袭获得成功。”为了犒劳将士,他还下令,战区所有飞行员吃饭时加饮香槟酒!

庆祝的香槟酒是否喝的为时过早呢?实际上,打肿脸还充胖子的德国空军这天损失的飞机数量是 34 架飞机,而不是宣传的 12 架。对于战斗结果,飞行员们心知肚明——为总结“鹰日”战斗的经验教训,德国情报部门私下里询问了飞行机组成员,交谈中他们得知,在那天的战斗中,有一件事给轰炸机部队留下了一个极为痛苦的印象,即:英国人似乎总知道他们在哪里,英国的雷达站根本就没有被摧毁。有些飞行员甚至牢骚道,“什么摧毁英国机场,我们只击中了跑道尽头的帐篷和小仓库。”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7 22:52不好意思 更新太慢是因为最近放假实在没时间 什么小学同学会 初中同学会 就差没有幼儿园同学会了 去就是喝酒 也玩不出新意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7 23:14 连载

黑色星期四自认取得完胜的戈林打算再接再厉,继续加强空袭力度。

在他看来,皇家空军似乎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只要再捅上一刀,就会断气。

参照戈林自己颁发的训令,作战重点最高原则为:“不分昼夜,不分地面空中,也不要受其他任何条件约束,应着重攻击敌军飞行部队。”

虽然这个作战原则看上去挺不错。但仔细想想,“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约束”这句话简直就是胡扯——8 月 14 日,英吉利海峡的气候再度转劣,整个英国南部地区笼罩在一层厚厚的迷雾之中。似乎老天爷有意和戈林过不去,往往在会战最关键的时候跑出来砸场子。

也就是在这关键的一天,英国人修复了他们被摧毁的机场,疏散了多余的战机,并加强了作战机场的地面火炮。

尽管这一天没有大规模战斗,但战术性的袭击从未停止。

德国一些王牌飞行员就曾驾驶战机,在海峡上空到处猎杀那些游荡的英国侦察机。阿道夫·加兰德①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德国最早期的王牌飞行员,加兰德少校无疑是其中的异类。按理说,身为一名中级指挥官,他就应该安安稳稳地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调度,而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升空作战。

可他就是闲不住,经常私自出击。

并且,加兰德私自出击的做法,并不是单纯地想要提升个人战绩。用加兰德自己的话说:“他要在飞行员当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为了训练新飞行员,加兰德甚至发明了一种几近流氓的战术——在整个 8 月份,加兰德常独自一人驾驶他的 ME109飞过英吉利海峡,勾引那些英国侦察机。当他发现一队皇家空军的侦察机时,就装着没看见一般,在附近上上下下地绕来绕去,但又正好在敌人的火力范围之外。

加兰德的做法无疑会让英国人砰然心动,误认为碰上了德国“菜鸟”。有许多次,英国人都抵挡不住这种诱惑。想偷偷的接近加兰德,希望能轻而易举地把他消灭掉。

这时,加兰德就马上调转方向,伪装着惊恐万分的往法国逃去。而那些头脑发热的英国飞行员,一般都会选择毫不犹地一直追过去。可是,加兰德总是保持在追击者前面一点的位置,既不让他们追上,又不会让他们丢失目标。一直等到英国人飞到理想位置后,加兰德便拿起他的无线电对讲机,通知那些守候多时的飞行新手道:“孩子们,你们的猎物来了……”

(简直把英国飞行员当猴耍嘛)由于这招实在太过阴损,英国飞行员们往往防不胜防。

人员的不断损失,甚至惊动了道丁上将。到后来,他不得不亲自出来干涉。8 月中旬,道丁便下了一道严令,“禁止飞行员在英国海岸滑翔距离之外追赶敌机。”他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道:“我要活着的飞行员,而不是死去的英雄”。

阿道夫·加兰德的标准照。加兰德在整个二战期间的战绩为 104 架(全部是在西线取得),如果不是最终被升为战斗机总监,他的战绩应该更高,但也有可能在残酷的本土防御战中丧命。

{SIMAGE}http%3A%2F%2Fimg1.laibafile.cn%2Flaiba%2Fimages%2F6890173%2F12549279771877791682%2FA%2F1%2Fm.jpg{EIMAGE}

加兰德飞机上著名的涂鸦——一支抽雪茄的米老鼠,因为他本人最喜欢抽雪茄,他也是德国飞行员中,唯一在飞机上安装了可以点燃雪茄的打火机,算是开了次小灶

{SIMAGE}http%3A%2F%2Fimg1.laibafile.cn%2Flaiba%2Fimages%2F6890173%2F12549280370987141362%2FA%2F1%2Fm.jpg{EIMAGE}戈林视察加兰德战果。据说一次戈林发现加兰德佩戴的橡树铁十字勋章上是假宝石,非常生气,他对希特勒进言道,代表德国最高荣誉勋章,怎么能用假宝石呢?后来,希特勒又再次颁发了一枚真宝石的勋章给加兰德

{SIMAGE}http%3A%2F%2Fimg2.laibafile.cn%2Flaiba%2Fimages%2F6890173%2F12549281871909927323%2FA%2F1%2Fm.jpg{EIMAGE}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7 23:25 连载

黑色星期四(Ⅱ)

德国王牌飞行员悠闲的“猎鹿”只持续了一天——8 月15 日星期四早晨,英吉利海峡出现了罕见的好天气,暗灰色的天空豁然晴朗起来。每个德国飞行员都明白,大规模的空战又要开始了。

没错,戈林正是这样想的。他命令德国空军再次发动全面袭击。第 2、第 3 航空队所有战机全部升上天空,另外再加上这两个航空队百分之七十五的俯冲轰炸机和百分之五十的轰炸机。一共 1786 架次——这是不列颠空战爆发以来,一次性使用战机最多的一回。其余剩下的轰炸机留用于第二批进攻。

狂妄的戈林相信,最终消灭皇家空军的日子到了。

可当第 2、3 航空大队的战机刚一升空,柏林空军部突然发来一封急电,电令上写道:“因天气不好,停止进攻命令”。

由于当时德国空军部根本没有料到天气会发生变化,各航空队的指挥官都被戈林召到卡琳庄园开会去了。留在布鲁塞尔值班的空军参谋保罗·戴希曼上校完全没把这封电令当会事儿,他长时间地仰望天空后,得意的说道,“已经晚喽!飞机都在天上飞喽”。说完,他把电令一丢,干别的事去了。

在第 2,第 3 航空队出击的同时,戈林还玩了一个小花招——他命令施登夫上将的第 5 航空大队也一同参战。

这个命令对施登夫上将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要知道,第 5 航空大队自挪威战役以来,就无所事事地驻在挪威达 3月之久,早就闲的蛋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派出了自己全部的空军。

事实证明,他将为此后悔一辈子。

因为施登夫上将的计划是这样的——他首先命令飞行员飞过北海,然后偷偷的越过苏格兰上空,最后,对英国东北部约克郡的机场和飞机制造厂发动一次突然袭击。

施登夫上将坚信,英国空军肯定已被第 2,第 3 航空队吸引住了,他的偷袭计划万无一失。再说了,第 5 航空大队从来就没投入过战斗,苏格兰上空一定十分空虚。

可是,缺少知识的施登夫上将根本就不明白,雷达的发明,已经让所谓的空军偷袭成为了“过去式”。可以肯定的说,这位老将军的思想还停留在 10 年以前。

实际上,他的飞机至少在到达苏格兰上空前一小时,就已经被雷达跟踪上了。道丁上将立刻急掉驻扎在伦敦附近的第 11 空军大队,与苏格兰防区一直没有参战的第 12,13 大队合兵一处,在德国空军必经之路设下重重埋伏,等待第 5航空队大驾光临。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10-08 00:02 连载

黑色星期四(Ⅲ)

8月15日下午13时45分,第5航空大队第一波共65架轰炸机,在 ME110 的护卫下,于 4500 米的高度上飞行。当时,海面上漂浮着一层薄雾,能见度良好。真可谓偷袭的好日子啊!正当机群飞离苏格兰还有 40 公里时,德国飞行员突然看到,在顺着阳光的位置,一队“喷火”正向他们急速俯冲而来。大吃一惊的德国飞行员并未惊慌,他们结成圆形方阵,企盼能强行冲过英机的拦截。

当时,飞在这个编队最前面的是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他的任务是侦听英国战斗机之间的通信联络。他想以此为突破口,掌握英国空军的防御体系。从而制定德国轰炸机相应的战术及飞行航线。

可是,还没等他侦听清楚什么内容,英国的一架“喷火”式战机就顺着阳光向他扑来。雷斯特曼还没来得及加入方阵,就被对方密集射击的子弹击中,雷斯特曼上尉在对讲机的最后一段喧嚣记录是这样的:

“左侧发现喷火式战斗机!” “敌机正从太阳方向飞

来!” “我被敌机击中……!”还没说完,他的飞机就冒着浓烟,尖叫着一头栽进大海。

轰炸机编队与指挥部的无线电通讯就此中断。

还没等德国飞行员回过神来,另一支英国飞机从背后向德机发起了新的攻势。事实上,英军战机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国战斗机加轰炸机数量的总和。一架架德国飞机冒着浓烟栽进了冰冷的北海之中——他们连招架的力气都没有。

更让德国飞行员感到痛苦的是,英国战机仍在源源不断的增多。体积庞大的 ME110 压根就不是“喷火”的对手。而唯一能与“喷火”勉强一搏的 ME109,也因挪威——英国的航程太远,未参与护航。此刻,ME110 连自保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护航了。几乎在顷刻之间,这只队伍就被打垮。

现在,ME110 护航队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保护轰炸机了,而是如何逃命——他们的编队被打乱,英国战机正在追击四处逃窜的“容克大妈”轰炸机,天空出现了一幅幅“一边倒”的追逐场面。

位于护航队尾部的 ME110 驾驶员里希塔中士也无心恋战,开始溜之大吉。可还未转向,从后面袭击的“喷火”就击中了他。里希塔中士因机枪子弹击中头部而失去了知觉,飞机一个倒栽葱向下坠去。

座在里希塔中士后面的一位哥们眼见大事不妙,也顾不上同僚友谊,他双脚一蹬,跳伞逃命去了。可是,这位哥们命不好,因为,里希塔中士又突然清醒过来,在高度刚掉到云层下面时,他又重新控制了飞机。尽管头部大量出血,他还是努力控制飞机,飞过北海,迫降在丹麦埃斯堡城外的一处空地上。而那位跳伞的哥们却从此失踪,下落不明。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