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这个书记在我们这座城市所有的题字全都给抹了,我们这原来有个单位,门口是一块天然的大石头,据说花了很多钱买来的,把书记的题字刻在上面,结果想抹都抹不掉,最后找来起重机把石头给搬走扔了。听了这些或假或真的消息,忽然想起《红楼梦》里最后那几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很多人都享受做官时的风光、众人的俯首帖耳、权利的魅力的确不可抗拒,但是一旦繁华落尽,能一身憔悴在风里就不错了,就说那个公安局长出身的副市长,他死后,转天拉到火葬场就烧了,骨灰也不留、墓碑、墓地都没有,家人都在国外,下场很是凄惨。那个原来在管委会的人,有个弟弟在管委会工作,刚一出事,单位立马让他走人。其实他这个弟弟也不是什么担任要职,就是个普通职员,能在一个好单位混到退休就知足,可是人家一定要他走,因为这是一个态度,要让新上任的领导看到和前任划清界限的决心。你走不走其实是个小问题,态度是个大问题。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18 13:00

听说总理到沈阳菜市场去调研,走到肉摊前,总理问:“肉不错,生意怎么样?”答:“平时挺好,今天一斤没卖。”“为什么?”“因为您来了顾客不让进。”总理:“那我买 2斤。”答:“不卖。”总理:“为什么?”答:“因为您来了,刀不让带。”总理:“刀没带也行,就买这一块儿。”答:“那也不能卖。”总理:“为什么?”答:“因为你沒来时每斤 20.0 元,你来了每斤 2.00 元,卖一斤亏 18。”总理说:“那就按每斤 20 元来一块儿”答:“ 那也不卖。”总理:“又为啥?” 答:“因为我不是卖肉的,我其实是个武警。”总理:‘把你支队长叫来!’

答:‘支队长在卖海鲜!

也是别人发过来的,看个乐吧。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19 11:48

《白日焰火》这部电影楼主还真看过。

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得过大奖的电影,楼主看过的真是屈指可数。第一部是《红高粱》,可能那时年纪小,对于电影里的什么“野合”、反抗日本人之类的理解不深,反而是有个镜头一直记到现在:好像是酒坊里的伙计在一起聊天,有个伙计从裤腰那找到个虱子,然后拿起来看一眼放嘴里了。

那时,就有人批评这部电影之所以得奖就是“露丑”给外国人看,符合外国人眼里的中国而已。

后来完整看下来的就是《霸王别姬》。别的获奖电影主要是看不进去,最多 15 分钟就挂了。

一部电影如同一部著作,每一个看的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会有很多面的解读。

《白日焰火》基于一个碎尸案,所以还是有悬念在里面。

当然得奖的电影不能和普通探案剧一样,只是讲述案件发生、破案、擒凶等等。还是要上升到探讨案件中的人性问题。不过看完以后有几个地方有些不明白,后来还是网上说在内地上映删减了很多。所以不是很连贯。但是这部电影里的几个主要角色比如王学兵饰演的丈夫,因为最初没交代第一个被害人是被女主还是她丈夫杀的,但是这个丈夫为她的确付出了很多,所以他不允许女主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开始一桩桩作案;而主人公设定是一个失败者,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个失败者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张自力(是这个名字吧,如果我没记错)离婚、因为工作疏忽最后被调离岗位、酗酒、骑一辆破车,所以在这个案件里他的锲而不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一个成功的人可能不在乎别人一句奚落,但是失败的人心理是很脆弱的,可能一句玩笑话都能击倒他。而和桂纶镁的关系中有性欲、有利用、有感情,但是最后还是利用占了上峰,情感部分很少,最后用放烟火来表达对女主的愧疚吧。一开始不太明白为什么叫《白日焰火》,可能焰火的绚烂需要夜空这块幕布,而白天灿烂的阳光一是不需要焰火,显得多余;二是没有背景幕布,衬托不出焰火的美,似乎是在说女主的。而这部电影也再次证明在情感世界里,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深情款款的男人也就是偶像剧里能出现,现实生活中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没看见过。

其实楼主觉得这部电影叙事结构很好,现在电影能把一点事情说清楚就不容易。好多导演总是要让人觉得自己有才华,一部电影又是各种叙事结构混搭、又是各种电影语言运用,最后忘了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故事了。电影一上映还抱怨观众看不懂,没人理解他。一个人看不懂是观众的问题,一堆人看不懂那就是导演的问题了。

《白日焰火》这部剧里有个演警察的叫余皑磊,就是《解救吾先生》里的绑匪、《少帅》里的杨宇霆,演的了警察、绑匪、总参谋长,可正可邪,演技很好,可惜,不红。也许好演员不需要大红,好好演好每一个角色就行了。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19 14:09

以前有两种类型剧是很受欢迎的:反腐剧和探案剧。

最早的《大雪无痕》、《大江东去》等等,后来不让拍了;探案剧黄金时间不让播,而且审查时间很长,不仅是 GD 审,还有 GA 也审,所以很多剧里即使有 JC 贪污或者刑讯之类的表现,最后一定要找个让人心生同情的原因,表示他并非是个坏人,而是为某种原因所迫而已。不然,审核是通不过,还得反复修改。

《大江东去》是以沈阳的“慕马”案为原型的。这个大案被查出之前,沈阳出了一次交通事故。有个火锅店的老板,有辆奔驰车,招聘了个司机。结果有一天,这个司机老家来亲戚了,他就开着老板的这辆奔驰去接人,可能是他喝酒了,结果出了车祸,撞倒了一个石碑,车毁人亡。

但是,事情到这没完。这个司机人虽然死了,但他撞的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而是一个文物,是下马石。过去属于官员到此要下马的一个石碑。是个很有名的文物。结果沈阳故宫博物院就把司机及其家属、老板告到法院。

家属自然是赔不起,老板说第一,这个车是司机私自开出去的,我不知道;第二,就是赔偿,我也赔不起,不过是个火锅店,卖多少盘羊肉能挣回这个石碑钱?过了没多久,就爆出时任沈阳市长的马向东贪污案,结果沈阳人就说,下马石被撞,马向东下马。

据说,马向东之所以被发现,和他好赌有关。有一次国安的人在澳门执行秘密任务,也是采用密拍方式,回来在看当时的录像时,发现其中一个人很眼熟,最后证明是马向东。

一个市长出门去赌博,肯定有问题,结果一路查下去,快把当时的沈阳市委、市政府一锅端了。

好像前几年,有个也是沈阳的副市长,还是清华毕业的,某一天突然沉尸护城河了,当时他参加同学聚会没多久,聚会的人感觉他很疲惫,似乎压力很大,没想到很快就出事儿了。具体是什么原因,一直都没个说明,又是一桩悬案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0 10:10以前也是在天涯上看到的一个帖子,那个楼主好像说自己是个警察,办案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灵异的事情,后来那个帖子也找不到了,楼主只是转述一下那位楼主帖子里的两个事情。

第一件,是他和同事开车去外地办案。开了一天的车,到了当地以后和地方同行联系上,对方说那个嫌疑人已经派人盯着了,晚上估计也得去蹲守,这个警察因为开了一天的车,需要休息,就让同伴去蹲守了。

当地的警察带着他到了下榻的住处,是个两居室的房子,因为是南方,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但是这个人一路上很累就简单洗了一下睡了。

但是睡得很不踏实,总是做梦。梦见屋子里灯被人打开了,灯光很亮,他怎么也睁不开眼;而且屋里有个女的来来回回的走,他甚至听得到那个女的走路鞋子发出的声音,偶尔还有女的说话声音,可说什么听不清楚。好不容易睁开眼,屋子里很安静、黑漆漆的,才明白是个梦。但是自己已经一身汗了,只得起来好好洗个澡,然后又躺下继续睡觉。

可是还是做梦。这次依旧是被灯光照的很亮的屋子里有个女的走来走去,不过看清女的穿着一件紫色上衣,似乎在絮絮叨叨的说着什么,这个警察在梦里被女的吵得不行,结果又醒了。还是安静且黑暗的房间,只有他一个人。

警察外地办案,随身携带的枪支都要搁在保险柜里。这个警察觉得既然是女的总在梦里出现,说明屋子阴气太重,枪是属阳气的,也不管什么规定了,把枪从保险柜里拿出来,放在枕头底下,然后,那女的就再也没出现,一觉到天亮。

早上,当地警察来接他去吃早饭。坐在车上,这个警察突然问:“那屋子里是不是死过一个女的?”对方没说话,警察又说:“那女的是不是穿了件紫色衣服?”那个警察很吃惊的看着他,后来说,很多年前,抓了个女的,好像是赌博还是什么,就暂时关在那个房间,结果也不知为什么,那女的在屋子里上吊还是从那屋子里跳楼了!没想到,这些年了,还是阴魂不散。

第二个是这个警察晚上在派出所值班,来电话说是辖区有个女的跳楼自杀。赶过去叫了救护车、维护现场,那女的人已经完了,所以剩下的就是勘察现场,看看是他杀还是自杀。

后来给的结果是自杀。

过了没多久,自杀女的家人不认可结果,说女的没什么过不去的大事,不可能自杀。局里就来电话,让这个警察和同伴去一趟女的家里,出事以后,那个家一直封着。看看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吧,也是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

这个警察就和同事去了,一进门开灯,第一眼就看见女的照片摆在桌子上,之前维护现场时见到过女的死亡样子,现在看见照片心里有点别扭吧,这个警察就顺手把照片扣在桌子上了。

和同事一个在卧室、另一个在书房开始查找,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两个人也是有些漫不经心的翻翻、就在这时,屋子里的灯突然灭了,瞬间一片漆黑。就算是警察胆子大,不由得也喊了出来,但是,很短时间内,灯又亮了,两个警察在客厅汇合,都有些惊恐的样子,稳定了一下情绪,看看没什么事情就准备走了,到了门口的时候,另一个警察忽然间惊呼,之前被扣着的照片不知什么时候被翻了起来,又好好的立在那里了。这下,两人都有些不淡定了,赶紧走人。做到车里,突然这个警察想起来,今天是这个女的“头七”。

当时看那个帖子,这两个事情印象很深,不知道那位楼主真的是警察还是文学创作了。但是看完觉得挺渗人的。所以就“拿来主义”吧。希望那位楼主不要见怪啊!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0 13:08楼主看的时候觉得是文学创作,不过写的挺好的。

警察一般有纪律,不会轻易透露案情。公安局里一般有宣传处,职能类似于西方的公共关系科。破案的一些案件,如果比较具有典型意义,可能会写成文字给媒体。

记得多年前,天津有个案子,当时披露在《知音》杂志了,案件中提到了一位男演员,这个演员是天津人,当时送他女朋友坐火车回北京,女朋友好像也是电影学院的。不过,两个人是吵架了还是赌气,男演员自己扔下女朋友就走了,当时原来的天津站正在改造,这个临时火车站过去是个货运站,晚上人比较少,结果这个女的被一个民工给强奸杀害了。

后来这个男演员就告《知音》杂志,这篇文章内容失实,给他名誉造成损害。杂志就说,文章是当时一位参与办案的民警写的,和杂志社没关系,这个男演员把要诉讼的主题搞错了。最后,也忘了法院是怎么判的。

作者:老虎不是猫007日期:2016-05-2016:23@九面闫魔敌2016-05-2013:29:05@宓凝荷3241楼2016-04-2312:58:00说到骗子,就要哭死了。从来没被电信诈骗,没想到,被一个自称新加坡人的死骗子骗了钱,先是找我问路,我说了不知道,他又说他电话不能用,问我借电话给他找的人打电话,问我能不能陪他等等,他朋友来接他,给他指路,最后有说他朋友不能来,然后让他朋友转钱到我的银行卡上,又说能即时到账,让我先借给他一点钱,明天钱到了,借我的钱扣除剩下他在来找我拿,...

————......

----------------------------- @lucknow 2016-05-20 13:56:24我今年在成都的香格里拉下电梯时就遇到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北方口音的男子对我说他出差钱包掉了,我告诉他有困难找警察。过了一个月再澳门的一个大酒店又遇到一对自称来自北京的中年夫妇说输了一百多万没钱了,我没理会。

-----------------------------

看到这些说自己某种原因没钱需要帮助的,楼主想起来若干年前,翻盖手机刚开始流行,价格是很贵的。有一次,夏天晚上在外面往家走,前面有个穿的很破的男的,背着一个孩子,沿途就和那些纳凉的人要钱,一般外面乘凉的人身上不会带很多钱,但是这个人一路走下来也收获不少。因为楼主一直在他后面,看他走到一个有些僻静的角落,看看左右没人,从兜里掏出一个翻盖手机,开始打电话。当时估计那些给他钱的人都舍不得花钱买一个翻盖手机。记得那时很风光的 M 家出了一个可以旋转 360 度的手机,确实很炫,价格是 7600 元。以后,在街上看见这些要钱的,一律不给,而且在心里把他们暴打一万遍。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1 09:14

有个案子的被害人楼主是认识的,虽然是点头之交。

07 年总去银行,那个女孩在银行工作。长得真是个美人,明眸皓齿,相貌不输给明星。后来有一次看新闻,说本市发生一起当街行凶案件,是由感情矛盾引发,最后男的把女的刺死后自杀未遂,被抓了起来。

后来楼主去银行还和大堂经理说起来这件事,那个大堂经理很低声地说:“就是我们行的,那女的你见过啊!”虽然不熟,但是那么漂亮的女孩香消玉殒,还是挺惋惜的。

那个大堂经理说,凶手也是他们银行员工,在另外一个分行工作。这两个人从初中就谈恋爱,坚持到现在也是不容易,本来开始谈婚论嫁了,不想有个在他们银行对公开户的一个很年轻老板看上这女孩了,一直追求,时不时开着豪车过来接女孩下班。

女孩一开始不同意,后来是因为什么事情在单位受了点委屈,心情不好就跟这小老板抱怨了,这小老板的确没什么,但是他父亲是一家国企房地产的老总,在这家银行光是账面流动资金就好几个亿,结果人家老总出面,银行又给了这女的一些变相的补偿吧。

于是女孩心里的天平就倾斜了。过去银行工作和工厂工作没什么区别,可后来工厂都倒闭了,银行工资高、福利好、工作说出去也体面,所以想办法挤进来的人也多,不是有钱,就是有背景。所以,一旦利益纷争时候,最早被领导牺牲的就是那些没钱没背景的底层员工,这个女孩可能也是考虑到这一层了,所以跟那个初恋提分手。谁知道这个初恋认死理,最后竟然做出这样冲动的举动。

出了事,单位也去人了。那个男孩就说自己接受不了,那么多年的感情,那么多的海誓山盟、甜言蜜语怎么连一辆豪车都敌不过呢?爱情这东西很美好,但美好的东西都脆弱。别说豪车了。

以前我一个同事 9 月装修,认识一个小工,这个小工是和女朋友一起住。12 月的时候偶然碰到他了,同事顺嘴就说:“你女朋友好吧?”那个小工就说:“我们分手了。她嫌弃我住的地方没暖气,找了个有暖气的男朋友走了。”以前有部西班牙老电影叫《我爱你》,女主是个富家千金,喜欢一个穷画家。不顾家里反对跟画家私奔了,这个女孩很纯真,每次都眨着眼睛很深情地跟画家说:“我爱你”,后来画家就把女孩说话时的样子画了一幅画,名字就叫《我爱你》。可是两个人穷啊,冬天买不起炭火,这个女孩冻得直哭,画家就说:“说你爱我。”可女孩哭着怎么也说不出口,后来还是回了自己家,遵从父母之命嫁了门当户对的一个公子。

过了很多年,女孩变成了贵妇,画家终于成了著名画家,开了自己的画展,贵妇也去了,看到了那副《我爱你》,表示多少钱她都要买,但是画家说,多少钱他也不会卖。

现在流行一句话“勿忘初心”。既然是“初心”,肯定是年轻时候的信念、信仰、梦想、情感。但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是不深入的。就如同你站在山脚下说:“我一定要爬到山顶。”但在爬山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是你想象不到的,那些坚持梦想最终成功的人固然可敬,但是那些懂得适时放弃、转变的人也不是失败者。以前有个人酷爱写作,立志要当一个作家,但是他的稿子每次都被退回来,当时还没有电脑,都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稿纸上的,又一次退稿时,里面附了编辑的一张纸条,大概意思是这些年他的作品并没有太大的进步,感觉他不适合作家这条路,不过这些年唯一进步的就是他的字写得很不错了,这个人想了很久,最后放弃作家的梦想,改行教别人写硬笔书法去了,也得到了不小的成功。

初心其实应该理解为一个很大层面的概念。很多人都是我要做音乐、我要做电影等等,从你要做到开始做再到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差一样都不行。不是一直一直坚持到最后“阵亡”才叫不忘初心,懂得学会放手、放弃、选择、改变也是不忘初心。

能坚持做一个有原则、有理性的善良且温暖的人就是不忘初心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2 08:18

2005 年的时候,楼主曾经在帝都工作过一段时间。亲眼见过一个骗子。

帝都活跃着很多骗子,有政治圈的,恨不得中南海都是他们家开的;有经济圈的,手里握着几十个亿的项目投资;有金融圈的,整天就是资本、期货、并购;有艺术圈的,人家别人的画按平方尺卖,他的画得按寸卖;有学术圈的,你想拿诺贝尔奖他都能帮你运作。这些骗子就跟韭菜一样,割一茬接着长,无尽无休。

我们公司老总有一次带着我们参加在国贸举办的行业展会,当时有个老总的朋友也来参展,晚上就一起吃饭,正好两边职员人也不是很多,就一起去了,席间,这个朋友打电话叫来一个大师,书画大师,据说他的画连中央领导都收藏,很不得了的人物。

那个大师是被这个朋友用车接来的,看上去很排场的一个人,一边吃饭一边和我们说关于书画 收藏方面的学问,看上去倒是个文化人的样子。

过了不到一个月,那个大师不请自到的来楼主公司,找我们老总。中午也是请他吃了饭,后来老总说这个大师登门拜访大概意思就是,自己在北京政界认识不少人,如果老总有什么事情办不了或者不好办可以找他。我们老总似乎对这个人不太感冒,因为如果真有人脉,都是别人在后面

求着你,怎么会主动上门找生意。也没怎么理他。

大概半年以后,那位大师被抓起来了。是老总朋友公司一个员工来我们这办事说的。因为诈骗了他们老总将近 100 万元,那个员工说:“报了警,警察就让我们约那个大师出来吃饭,说是在包厢动手抓他。这警察抓人可是够猛的,那大师身材也算是魁梧吧,让警察这么一抱摔,人直接就扔地上了,半天他自己都没缓过气来。”后来楼主就问他,这位老总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员工就说,他们老总看人家开会所很挣钱,所以也想效仿,就在南二环那边租了一个院子,花了将近 700 万装修,一开始想得很好,因为会所是销售会籍卡,一张卡 20-50 万不等,卖出几十张卡,本就回来啦。可是,开业至今也没卖出几张卡,每天的运营开销却很大,所以很发愁。

这时,遇到一个曾经在高级会所工作过的人,那个人就跟老总说,会所和产品是一个道理,就是你的卖点在哪?人家那些老板为什么要花钱来你这家会所呢?无非是扩充人脉,结交想结交的人,哪些人是老板想结交的呢?在帝都,当然是庙堂之高的人,并不需要很高得级别,司长什么的,能做主或者能给指条明路的人就行。

可是他们老总认识的人无非也是和他差不多的,庙堂之上的人真不认识,就算你认识,人家也不可能泛泛之交就跑到你的什么会所给你当金字招牌。一筹莫展之际,认识了这位大师,这个大师说自己帝都政界人脉很广,因为很多要人喜欢他的画,算是以画会友吧。还帮那个老总出主意,说我帮你弄几个知名画家过去,邀请那些政界的朋友算是书画聚会,附庸风雅嘛,这样人气来了,还发愁会籍卡卖不出去!于是,借着这样的名义,从老板那先后拿走了不到 100 万。后来被警察抓住了,这个人真身是个南方小城市的一个小学老师,教画画的。后来辞职来帝都,一开始是想着跟人拜师学画画,后来也没学成,也不好意思再回老家了,就这么天天招摇撞骗过日子,这不是第一次被警察抓到了。那些钱让他也挥霍的差不多了,无非是衣锦还乡时散了。

他们老板连投资带受骗,加上这一段时间运营,也将近1000 万没了,那个会所最终也没搞起来,但是租期没到,想着转租,也一时找不到接手人,就只能在那扔着,从老家找了个远方亲戚在那看大门。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3 10:31据说江苏那位交警之前是在学校教书的,后来考公务员做了交警。现在看来,还不如一直在学校教书稳当呢。

警察这个职业说起来是维护正义,其实个体警察也是弱势群体。正义不可能靠一个警察去维护,正义是需要国家去维护的。参见丹泽尔华盛顿的电影《训练日》。

楼主有个亲戚在帝都就是做警察的。一直是个基层民警,当时我还纳闷,怎么不往上升一下职呢?这个亲戚就说,有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天和那些犯罪分子打交道,警察没几个省油的灯。

有一次,他们队长紧急让休假的队员归队,有任务。其中一个人就是不去,队长就急了说:“你来不来,不来就一辈子别来。”那个人一听就说:“行,你等着,我这就去。”然后拿一把菜刀就去了队长家,把队长家的防盗门划了一堆道子,最后人家报警了,出警的警察一看,原来大家都是警察,就把这个人带回去,让他们队里领人。

其实警察也是纪律部队,让你去,就算家里有困难也得好好说话,但是就说,在公安局当领导必须驭下有方,不然能把你气死。

这个亲戚和楼主说过一件事情,不是他们这个队的。是经侦部门的。

有两个警察出差去山东调查一件经济案件,线索是被害人提供的。那个被害人也一同前往。一路上,对这两个警察当然礼让有加。

到了地方,请他们吃了饭以后,几个人到了宾馆。就在转天要回去的晚上,这个受害人就说(受害人是河南南阳一带的,下面的话请自行脑补地方口音):“二位这几天也很辛苦了,我也没什么可谢的,一人准备了两只小鸡给你们,一定要笑纳。”这两个民警一听觉得一人一只鸡就够了,两只怕体力跟不上。不过也没推辞。还觉得这个人会办事,立刻回房间一通洗刷刷,然后就坐在床上等着,左等也没人来,右等也没人来,想着要不要问问,又觉得不好开口。这时,其中一个人发现床头柜上有个包装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四只道口烧鸡。

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竟无语凝噎。

第二天清晨,那个受害人屁颠屁颠地跑来说:“咋样,小鸡味道如何,不错吧。”两个警察终于明白他们在小鸡的理解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也不好说什么,恨恨而去。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4 10:52前面有位层主说那个凤凰冠子像棺材上的三把刀,楼主想起来我们城市 D 报报社的诡异传闻。

D 报报社要迁址建新大楼。建新楼就涉及到拆迁,其实拆迁还是很平稳的,也没闹出什么事情。只是有个老人家,家里孩子为了拆迁款打得不可开交,也是加上其他一些家庭矛盾,那位老人最后在自己门口一棵树上上吊自杀了,当时传过一阵所谓拆迁逼死人,后来也出面澄清了。事情也就这样完了。

大厦落成以后,前面有个小广场,有个旗杆,每周一还举行一次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但是,就在报社迁进去不到半年,有个编辑从顶层跳楼自杀了,说是有抑郁症,谈了两天也就没人理会了。

又过了没多久,有个女的也从那楼顶跳楼自杀了。那女的是大厦的保洁员,据说是家庭矛盾,想不开。

报社的大厦一共是二十几层,报社办公是从 10 层以上,10 层以下都是写字楼。一般人要上到楼顶其实是很困难的,结果报社搬进来不到 1 年,连着三个人跳楼了,最后一个是个报社的临时聘用人员,好像到期解聘了,那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跳楼了。他的家属天天跑到报社楼下的小广场举着条幅说报社逼死人了,好不热闹。

再后来,报社的大门处开始封闭改建,弄了一个就像倒扣着的垃圾桶一样的东西,据说是找了大师给看了一下,不要小瞧了这个倒扣着的“垃圾桶”,说是震住了地下的什么不好的东西,那些之前跳楼的人就是被不好的东西给吸走了。

一开始还以为这些都是瞎编的谣传,后来有机会接触到了D 报的人,他们说是真的。听完了觉得有些悲哀,作为 D 报的,应该是最不相信这些唯心东西,不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嘛。后来,看那些打掉的老虎苍蝇,一个比一个迷信,勿忘初心,看来,这些人其实早就忘了当初入 D 时的誓言了吧。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5 10:20以前看《今日说法》说过一个案子,还真是 30 年未破,到了第 31 还是 32 年时候,案子终于告破了。

80 年代初,有个单位的采购员出差,结果死在旅馆里。

是被人电击致死的。和他同屋的那个人嫌疑最大,但是这个人已经不见了,而且提供给前台的单位介绍信都是伪造的。

唯一现场留下的就是在窗户上提取到一枚大拇指的指纹。

这个采购员当时刚结婚半年,后来采访他的遗孀,虽然事情已经过去 30 年了,这个女的还是忍不住掉眼泪,说男的人很聪明,结婚的家具都是他自己买木料打的,没想到就这么没了。

后来陆续有发生了几起这样的案件,最后查到那个嫌疑人的照片,也知道他是哪里人,可是这个人已经很久不回家了,也发了通缉令,案子也就到这了。专案组后来解散了,因为最后凶手也没有抓到,合影留念时候,大家表情都很凝重。

时间一晃就是 30 几年了,那枚当年采集的嫌疑人的大拇指指纹被输入进去指纹库。结果某一天上班,民警打开电脑时提示这枚指纹比对成功,当时都不相信,后来发现是在某地一次民工打架斗殴,抓起来几个人,当时都留了指纹,结果其中一个人的大拇指指纹和库里比对上了。

找到那个人时,对方是快 60 岁了,又拿着他年轻时候照片和现在对比,发现就是这个人,不过,还需要其他证据支持,有位退休的民警又被请了回来。最后,此人还是绳之以法了。

那个退休老民警很感慨,因为当年专案组解散时合影里的一些人都已经不在了。

这个嫌疑人一共杀了多少人记不住了,但是他一直也没富裕过,已经一把年纪还在工地做小工,很辛苦。

过去有句老话“人的命,天注定”。撇开战争、动乱、天灾不说,这个“天”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出身、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品行性格,加在一起就是你自己的“天”。

就像有些小偷,可能偷来不少钱,但是也没想过应该用这笔钱做点什么生意之类,偷来就赶紧花了,没钱接着偷,过的就是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不想以后。一方面是社会不太接纳这类人、他们自己也觉得和正常社会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是懒,这样来钱方式在他看来比正常上班容易且多;最后也是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想不出用钱还能再生钱的法子。如同在一个井里,习惯了这样的视线看到的一切,缺乏改变的勇气和方法。

以前有部电视连续剧,都是真实案例改变的。其中有个人是因为什么事情杀人了,潜逃后改名换姓。他原来就是个老板,后来在新的地方又打拼做到老板了。被抓到以后,他说,其实他知道自己会被抓住的,只不过不知道是哪一天,也想混吃等死,可是他看见商机摆在眼前,不抓住太可惜,就这么一步步的又当上老板了。特别无奈的时候总喜欢说一句话“就这个命”。其实不是命的问题,更多还是一个人能力的问题,我本事就到这了,再往高处我也想爬上去,但真的上不去了,能保证自己不滑下去就很好了。

大时代里,人的命真不好说,一个浪过来就不知道把你扔哪里去了!

小时代里,人的命大部分还是自己说了算。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5-26 10:37 昨天看电

视《经济与法》说到一个案子。

事发地是福建,有户人家的大伯年轻时下南洋去了印尼,并且入了印尼国籍。不过这位大伯一直没有结婚生子,在 83年回国一段时间,并且先后分两次在当地银行存入 3000 万美金准备在国内发展事业。谁知大伯在回印尼处理事务时候突发疾病去世了,他的侄子听到消息很难过,同时也想到存在银行那笔巨款。银行需要他们提供合法继承人证明文件,就可以查询款项余额并提走钱。

但是,由于大伯是印尼国籍,事情需要到印尼办理,80年代中国人出国很困难,结果这一拖就到了 2002 年,大家筹钱将近 20 万,去了一个人到当地,找律师帮忙历时 3 个月,总算拿到了所有文件。

回国后,一家人到了银行把文件拿出来,准备提钱。银行也承认文件合法性,但是金额并不是他们说的 3000 万美金,而是 3000 美金。

一家人都傻了,3000 万和 3000 块差太远了,绝对不接受。

最后只能走司法程序,法院根据银行提供的原始单据认定是3000 元美金,但是这家人还是不接受,当年有个侄子陪着大伯来存钱,他说大伯拿的是美国出的特种货币,一张面值 100万,不会错。

可是银行说,美国从来没有出过面值 100 万的钞票,而且在 1983 年,整个银行一年个人外汇存款总额折合美金是79 万,福建省银行 83 年一年个人外汇存款总额折合美元是300 万,如果当时有人一次存入 1000 万和 2000 万,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家人一直不接受这样结果,虽然最后结论没出来。

楼主到觉得这件事情银行应该不会弄错,那家人也许是大伯自己吹嘘,也许是陪同的侄子没听明白瞎说,以讹传讹,3000 块美金成了 3000 万美金,可是为了拿到所谓的 3000 万美金这家人已经投入了几十万了。

这件事情让楼主想起来大概是 2000 年前后,有个人在北京开新闻发布会,说美国花旗银行不履行承诺,拒不接受他的银行存单,不兑现。

当时《经济半小时》用了两期节目说这件事情。这个人是一个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个年轻人,这个人说,他家里的一位老人若干年前毕业于北平的辅仁大学,是学英文的,后来做了某位官员的机要秘书,这位官员就是国民政府时期贵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到了 48 年,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这位官员就委托机要秘书把自己这些年在贵州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存入了美国花旗银行,因为有美金、金条之类,所以花旗银行很重视,不仅开出了存单和保管单,还特意用金子打造了一块据说永远不会毁坏的纯金单据,以次来表示保存这些细软的决心。

但是,后来这些单据并没有被这位官员带到台湾或者美国,一直由这位机要秘书保存,而她留在大陆。眼看自己年事已高,怕以后没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委托自己家人去花旗银行兑现,但是花旗银行不认账,所以开发布会,讨个说法。

媒体当然希望那位老人出面,但是他的家人说,这位老人年事已高,不在过问这些世间俗事。这笔钱即使取出来也不是他们自己用,因为这些钱是属于贵州人民的,要用在贵州的发展建设上。

当时中央台还真是采访了花旗银行的员工,对方说他们并没有查询到有这笔存款,而且花旗银行从来没有给任何储户开出过纯金的存单,而对方手里的存单无论是从纸张的质量和各个方面,都和花旗银行当年的凭单不一致,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对方凭单是伪造的。

那个开新闻发布会的人当然很气愤,一定要跟花旗银行打官司,要去美国打官司,但是手里钱不够,所以又开始筹钱,抵押就是手里的存单,结果如何不太知道。

也就是从这个事情开始,在中国范围内一大波所谓解冻国民党在大陆资产的各种骗局拉开了大幕。上当的人是前赴后继,而且调进这个局里的人特别“执着”,谁劝都不听,即使公安局抓住这个骗子,他自己都承认了,受骗的人还是认为这是政府逼迫的,好像鬼迷心窍了。

当时某地还抓了一个骗子,倒不是说党产,当时一直有传闻说 90 几岁的张学良要回大陆,有几个骗子就找了个老头冒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