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并不是宝玉的奇谈怪论,而是傅山先生在评说明末的文武众臣。

【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

疏谋少略,自己无能。这是在评说以孙传庭为代表的明末武将。

孙传庭等将领虽为国效力没有变节,但极度缺乏军事才能。孙传庭的无能败亡更是直接让大明的安内规划彻底失败。

来自

934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7-30 22:38

【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弹乱谏,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胡弹乱谏,只顾邀名,猛拼一死,正是杨涟杨忠烈公之流。

正事不做,却结党争权败坏朝纲。

杨涟这样一味沽名钓誉的蠢碌腐儒却能成为后世的忠烈榜样,着实可笑可叹。

来自

9349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7-30 22:41

【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也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

这里谈到的主要是德才兼备的明熹宗朱由校。

雄才大略忧国忧民,令上下交口称赞的杰出帝王,竟然被诬成了是宦官专权昏庸无能的木匠皇帝,亦是可叹。

【可见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总评杨涟、孙传庭等文武辈,无德无才,不知大义,原不欲死,偏因死而沽得后世之名。

来自

935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7-31 08:07

庄子杂篇里有一段盗跖的言论,在这段言论里评价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过是“诈巧虚伪事也”,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生这些人都不过是“离名轻死”的猪狗乞丐之辈。

傅山先生在这里借庄子所说的“离名轻死”,抨击了明末杨涟、孙传庭等等这帮无才不知趣死后还索名的一众人物。

来自

939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7-31 08:14【宝玉听了,忙说:“不该。我怎么睡着了,亵渎了他。”】亵渎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不合礼数不庄重的亲近行为。宝玉在怡红院自己床上午睡,没有丝毫可以指摘。真正公然在怡红院内作出亵渎行为的,自然是坐到宝玉床边的宝钗。

此处亵渎一词,实为直刺宝钗。

第三十六回完。

人物已纷纷显露,那么第三十七回的海棠诗,诗意便不再难以理解了。

大家不妨试着解读海棠诗本意,回帖发出,分享下各自的理解~还没有参与过鲜花活动的新帖友,可以考虑为本帖支持一朵小鲜花╭( ̄▽ ̄)╮

下面链接是鲜花活动的介绍。

http://zan.tianya.cn/activity/1022/1902

来自

939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7-31 22:16【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此处宝玉送给被【“风露所欺”】的探春鲜荔、真卿墨迹,正是表达“重聚猢狲、坚守忠义”的祝愿。

荔枝在书中是“猴子身轻站树梢”的意思。如今已是树倒猢狲散,送荔枝实际是希望郑成功发展为大树,重现猴树相依之景象。

郑成功,名叫郑森,字大木。森林,大木,无论是名字寓意,还是实际势力,郑成功都很有希望发展壮大成为猢狲立足之大树。

郑成功是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人物,他在东南沿海聚拢抗清势力,接纳一切不屈服的汉人民众,坚守朱明最后的阵地,终生都不肯向异族侵略者投降归顺。

探春受宝玉所赠鲜荔,是树立了重聚猢狲凝聚汉人的目标。

死生之上有大义,郑成功如同颜真卿一般大义凛然无惧生死。孤悬海外力保汉人衣冠,留名后世为人称颂。

探春受宝玉所赠真卿墨迹,亦当得起坚守忠义俯仰无愧的评价。

这和上回所说的那些“不知大义”之辈,是截然不同的。

来自

949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7-31 22:18【宝玉道:“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

平章国是,平章政事。

这里诗社的事竟然也要平章,实际是明白道出诗社以诗论国是、以诗辩政事、以诗见雄杰性情的本质。

来自

949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1 07:58

【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钱谦益曾是郑成功老师,生平常作诗坛盟主,此处呼应也很是恰当。

李纨前儿春不起社,探春起社才附议。这也是讽刺钱谦益早先多有短视,明亡后才又开始帮助反清势力。

本回后文对李纨还有更多讲解。

来自

954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1 08:00【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

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蕉叶覆鹿是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小故事,呼应郑成功的郑。

之前讲怡红快绿时谈过红绿的关系。

绿叶陪伴红花,百姓拥护朱明。(本应如此)

红是海棠花,绿是芭蕉叶。

海棠花是象征着朱明,而芭蕉叶则是百姓。

蕉下客,是缘于郑成功的势力是以朱明旗号聚集起来的民间组织,也暗合闽南台湾种植着大量芭蕉的景象。

蕉下客是鹿,鹿是权力的象征,这又述出了郑成功聚集汉人反清势力后,曾一度成为声势不小的汉人政权的景象。

来自

9549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1 21:18早上讲了郑大木,晚上就来看看郑成功的海棠诗。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日落时分幽静的庭院内秋草枯萎一片生机黯淡,

青苔却顽强地遍布在花盆中带来了翠绿的生机。

可以把原句按照纲目来理解,然后就会明白。

前句道出亡国之后的黯淡景象。

后句是说郑成功聚拢民众抗清。

来自

972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1 21:21还是按照上面的理解方法,我们来看一下探春这首诗的真实表达。

寒士写成逐句对应解释的版本,方便大家思考。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甲申国难明亡之后的汉人政权纷纷走向了衰亡,

郑成功依然在沿海顽强地建立起民众抗清组织。

汉人群体有着内在的高洁傲岸不可磨灭的本质,

满人群体则主要凭借外在的武勇难以长久维持。

虽然兵力单薄没有能力做到驱逐异族恢复中华,

但也要坚持讨伐满清侵略者在故土上抗争不息。

不要说崇祯皇帝朱由检早已消亡散去不复存在,

他的不屈信念始终鼓舞着我继续努力永不放弃。

来自

972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1 21:24关注公众号“无名寒士”,会不定期看到额外的一些寒士杂说。欢迎随手关注~

来自

972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1 21:26贴图专区版块,“为红楼梦作者傅山正名”晒照声援帖。

娱乐八卦版块,“为红楼梦作者傅山正名”四海声援帖。

大家可以多去这两个帖里发发支持的图,放松一下冒个泡~(里面已有很多同样支持傅山先生的帅哥靓女级涯友)

来自

972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2 08:22

早上打卡,感谢大家的鲜花和冒泡。

晚上回来继续。╭( ̄▽ ̄)╮

来自

980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2 21:07

再看宝钗的海棠诗。宝钗的特点是虚伪。

【珍重芳姿昼掩门】,在白天关了院门细细赏鉴白海棠的姿容。

以此自喻,宝钗姑娘白日里关了屋门美好娴静地安坐闺中。

事实上宝钗每天不能闺中安分片刻,大事小事处处都有她在,怡红院里更是能蹭到三更半夜。

皇太极也是不能在关外安分和平相处,五次派兵入关劫掠财物人口。

起句已然虚伪,那全诗当然都是非常虚伪的。

色彩鲜明方称艳,百花争艳才是春。

可见【淡极始知花更艳】此句纯属荒谬绝伦,以此讽刺罢黜百家的腐儒与灭绝文化的满清,实在是一举二得。

来自

994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2 21:08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满清始终爱好和平自守家中不去侵扰周围邻居,

完全依靠自身努力来建设家园养育着旗人民众。

明朝的朱红之色被清洗消褪剩下了满清的白色,

上天招来满清入主以满文化为魂魄带来新气象。

尊奉大清去除一切颜色变成白茫茫中华才是好,

崇祯多愁无能只会把国家变成裂痕支离的形状。

皇太极想在这清朝崛起时刻一偿擭取中华心愿,

不料身体状况已是日薄西山只好在无奈中丧命。

来自

994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3 07:50

【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潇湘是指湘妃泪洒斑竹的故事。娥皇女英为舜的逝去落泪,泪水洒在竹上成斑,于是有了斑竹。

林黛玉是住在潇湘馆的“潇湘妃子”,为“大舜之正裔”的宝玉洒泪此生,如同湘妃二人为舜洒泪,也是呼应第一回中绛珠仙还泪的故事。

多情自古伤离别,总是痴心人洒泪难尽。这也是书中“洒泪亭”、“相思血泪”等处频现泪字的缘由。

湘妃的泪尽而亡,也是喻出崇祯哭国泪尽悲愤吊死的结局。

【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

之前已讲过,依离骚之寓意,蘅芜都是用来指那些贪得无厌索求无度的势利小人。君是指帝王。

因此文中以蘅芜君来呼应皇太极的性情和身份。

1002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3 20:57早上看了潇湘妃子的号,晚上就看看潇湘妃子的海棠诗。

碾冰为土玉为盆,意思其实和白玉为堂金做马是一样的。

薛家是“珍珠如土”,贾家则是针锋相对的煮雪烹茶、“碾冰为土”。

来自

1012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3 20:59

白海棠诗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国内政权不稳战乱纷纷关外妖风四起劫掠不断,

想要征讨辽东踏平满清来固实关内的朱明政权。

可惜大明兵士在士气和武勇上仅是满清的三成,

将领也似乎只继承到那些民族英雄的一丝英魂。

崇祯皇帝也曾壮怀激烈想要平定四海治乱兴邦,

最终只能在末世面对朱明衰亡倾覆而疾首痛心。

寻不到能力挽狂澜的奇才这份悲情已无处倾诉,

疲惫地在陕西流寇的杀伐声中走向绝命的煤山。

来自

1012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3 21:01【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这里揭晓了傅山先生笔下两大主角人物的性格特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黛玉这个角色是风流别致的。

世间蠢碌腐儒多,宝钗这个角色是含蓄浑厚的。

来自

10127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3 21:08

感谢大家的打赏和冒泡。

能一路耐心读到此处,诸位定然是慧眼识傅山的【聪明杰俊风雅王孙】辈。

近期帖内亦会有涉及哲学和考据的劲爆内容发布。

感谢大家的热情关注。

来自

1013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4 08:22

早上插入傅山一首诗《月画》。

槐枝是嫩蘖之意,梅花是傲雪之意。

《月画》——傅山

月画槐枝作老梅,离奇一笔拂窗开。

解衣画史三更醒,梦自罗浮香里来。

侨居在满清国土上的老蘖禅年事渐高仍在坚持反清,

他以奇妙怪异出神入化的文字在传播思想迎接天明。

直至深夜先生仍醉心在挥毫写作画史奇文的激情里,

酣眠在那驱除满清暴政不屈精神遍布中华的美梦中。

傅山解衣画史,明月梅花一梦。

1017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4 12:05

寒士发布一个公开声明:

目前“无名寒士”并未与任何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

此刻终止和废除2017年1月1日前产生的【所有涉及“无名寒士”和石头记解读内容的出版授权和代理授权】,特此声明。

本声明永久有效。

无名寒士,2016 年 8 月 4 日

寒士发布一个公开声明:

目前“无名寒士”并未与任何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

此刻终止和废除2017年1月1日前产生的【所有涉及“无名寒士”和石头记解读内容的出版授权和代理授权】,特此声明。

本声明永久有效。

无名寒士,2016 年 8 月 4 日

寒士发布一个公开声明:

目前“无名寒士”并未与任何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

此刻终止和废除2017年1月1日前产生的【所有涉及“无名寒士”和相关石头记解读内容的出版授权和代理授权】,特此声明。

本声明永久有效。

无名寒士,2016 年 8 月 4 日

1021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4 22:35

宝玉的海棠诗,可以当作傅山的海棠诗来理解。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末世时节的中华已经陷入在树倒猢狲散的愁苦之中,

而苦心经营多年的满清政权却是日益强大逐渐兴盛。

但满清表面风光并不能掩盖其阴毒冷漠的真实形象,

多愁艰难的朱明政权才会以繁荣国家作为根本使命。

敌寇的骚扰如拂晓时分清冷的作祟寒风般使人忧愁,

战乱带来的伤害如暮夜淅沥不休的冷雨般令人悲伤。

汉人子弟们如果和我一样有着恢复中华的雄心壮志,

请在捣衣怨笛离别声中一同战斗驱逐黑暗迎接光明!

来自

10304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4 22:40贴图专区版块,“为红楼梦作者傅山正名”晒照声援帖。

娱乐八卦版块,“为红楼梦作者傅山正名”四海声援帖。

大家可以多去这两个帖里发发支持的图,放松一下冒个泡~(里面已有很多同样支持傅山先生的帅哥靓女级涯友)

感谢大家的冒泡回帖与鲜花赞赏!

来自

10306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5 08:10

本帖简介:

通过对红楼梦逐回讲解,渐渐驱除障目的风月迷雾荒唐言,让大家感受到书中热爱中华的真实思想感情,认识到了真实鲜活的作者傅山先生——被世人誉为学海和医圣的一位真正的智慧大师。

在讲解内容里,既有被忽略的警幻之事、诗词酒令、灯谜药方等内容的真实含义讲解,又有毁僧谤道、明明德、邀忠烈之名等思想观点的本质阐释解析。

这篇讲解中道明了全书的纲目,指出了以一府之事写一国之事这种以小见大的文学写作手法。国家化作家府,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化作家中各房。风云雄杰尽作裙钗女子,文臣武将多为丫鬟婆子。揭开宁府和大观园的特殊写作意义,展现明末风云人物的真实性情。

神秘的“甄家”、“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怪诗、奇怪的“正邪两赋”、“烈女传”的烈、“黛山林子洞”里的耗子精、“太虚幻境”的真相、“金玉邪说”的真相、刘姥姥与“自鸣钟”、“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焦大、赵嬷嬷与“仿舜游”、贾家的“学堂打闹”、……欲知全书上百种被忽略迷案文字的真相,就来帖中一探究竟吧,寒士欢迎您的访问!

希望大家路过时能冒个泡,写下自己对本帖讲解的“读者评语”。@秋水无际

来自

1034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5 20:23

因微信无法绑卡而不能进入微信群的涯友们,可以扫楼上的图片加入。

10469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5 23:56林黛玉作完海棠诗,众人“都道是这首为上”,但李纨却没有跟随大家意见。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李纨道:“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只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

宝钗的诗文颠倒黑白无比虚伪,已然犯了作诗大忌。

荒诞造作冷漠无情的最下乘之作却被李纨推为第一名,而探春和宝玉两人深情大义的上等诗作却被评为“压尾”。

众人中只有钱谦益是曾经变过节的,所以把薛蘅芜评为第一这种不公的事情还是要由他来主导。

来自

10488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5 23:57那么出身于国子监祭酒之家的李纨为什么评判能力这么差?我们接下来就从李纨这个无理压人的行为上谈谈这个问题。

【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钱谦益能力平庸性情市俗,但也能做得发号施令的诗坛盟主,更有一代文宗、清流领袖等诸多美誉。

世俗这种论门户资历不论学识才智的丑陋规则,导致士人不是权威门下就会遭遇“贱士终难前”的处境。

更有权威宗盟者恶劣打压不同流派观点,比如钱谦益就曾公然抨击竟陵派文学为妖魔鬼怪。

这样才疏位尊的权威偏是士人领袖,着实令真正名士无奈。

来自

10489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5 23:57

先贤诗文往往被权威胡乱解释,这是从孔子开始就一贯存在的儒家弊病。

傅山先生对于这类大儒权威的看法是“凡所称理学者,多不知诗文为何事何物,妄自谓我圣贤之徒。”

傅山先生曾有言,“大抵诗文之妙,至于穷理明道诸老先生似可以不劳讲究,亦不失拥皋比之尊崇,受门墙之扫洒。”

意思就是你们这些身为文坛权威的老先生啊,对诗词妙处和文章本意如果不能会心,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去研究思索然后再胡乱教给弟子,不做这样的事你们还是一样好好的当着权威被世人尊敬,还是可以享受着弟子门徒的供奉。

再白话一点就是,老先生你们好好地当着权威讲些现成粗浅理论就完了,心里知道自己完全没能力领悟的那些东西,就甭拿出来乱教人了,像愚人一样无知妄言,何苦,何必。

来自

1049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5 23:58傅山先生的石头记也有“诗文之妙”,堪称是“一扫书袋陋,大刀阔斧裁。号令自我发,文章自我开。”

寒士不是权威老先生,只是对石头记“诗文之妙”略有会心处,故写此帖作一番粗略解释。

来自

1049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6 00:01贴图专区版块,“为红楼梦作者傅山正名”晒照声援帖。

娱乐八卦版块,“为红楼梦作者傅山正名”四海声援帖。

大家可以多去这两个帖里发发支持的图,放松一下冒个泡~(里面已有很多同样支持傅山先生的帅哥靓女级涯友)

感谢大家的冒泡回帖与鲜花赞赏!感谢!

来自

1049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6 08:30

干活前打个卡

感谢大家冒泡不舍昼夜╭( ̄▽ ̄)╮

原有微信群即将满员,因微信无法绑卡而不能进入微信群的涯友们,可以扫 10468 楼里的图片加入新群。

两个微信群功能相同,请大家尽量不要两个群都加入【超级爱好交流互动者和热心帮助处理事务者例外】

请尽量选择【只在一个群】。

10513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6 22:17

【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

红菱和鸡头送给湘云。

这两样吃食都是水边之物。送给湘云吃也依然是有意义的。

红菱,是希望洪承畴见红思明勿忘旧恩,对【甄家的“香菱”——老朱家末代帝王朱由榔】不要赶尽杀绝。

鸡头是借一句俗语劝化洪承畴。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希望他不再攀附满清甘为兕牛之后,而是离开荣华富贵,拾起不屈气节,去陪伴弱如小鸡的汉人反抗势力走向强大。

来自

10580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6 23:01

昨天发了一段傅山思想阐释。

很多人似乎感受到了傅山先生对钱谦益或儒家的恶意,实际称不上是恶意,只是揶揄嘲讽罢了。

石头记的情节,其实凝聚折射着傅山先生生平的各种哲学思想。

傅山自称庄子之徒,这些思想价值最接近的自然就是庄子。

全书对儒家确实是有着隐含的揶揄和嘲讽。

譬如已讲过的“明明德”、“文死谏武死战”、“不知大义”、“禄蠹”、“仕途经济”等等。

抛去丑态毕露的贾瑞贾代儒不说,就连一个甄士隐,也不肯放过对儒家的嘲讽。

中庸有云,君子之道费而隐。

然后傅山就给废物皇帝朱由崧起了个甄费甄士隐的名儿。废物皇帝却偏是儒门君子,你懂的。

全书提纲挈领的宏观主旨其实都出于中华最传统的智慧文化——“道家”。

开篇用了《列子》里女娲补天的故事,又用了《德充符》里“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和“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的意义来塑造秉持气节的臣子与君王,又以《胠箧》的主旨来构架窃取中华图谋宝玉的金玉邪说,宝钗用《孙子》的金蝉脱壳之计,探春则是《老子》中“朴”与“直”,……

抛却儒家陈腐之学,以真正的传统文化来看石头记,这就是傅山先生设置的“反照风月鉴”之法。

来自

1059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7 08:14

已在匆忙路上,来打个卡。

感谢大家的冒泡、赞赏、赠诗╭( ̄▽ ̄)╮

来自

10625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7 21:48

白海棠诗 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崇祯皇帝登基后对我是青眼有加,

让我掌管陕西一带关内军事重权。

叛明是因为我对满清政策很欣赏,

是真心追随而不是怕死那样简单。

朱明步入末世使得满清更显强盛,

战乱不断也让汉人倍添忧愁痛心。

我则在新朝善政下发挥自己才能,

不想每天无所事事眷恋已逝流年。

注:

诗词中的神仙皆指黛玉朱由检。

宝玉曾说黛玉是“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黛玉和宝玉家里姐姐妹妹是不同的。

秋天是指花残叶落明朝灭亡的时节。

来自

1068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8 22:11

白海棠诗 史湘云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月色昏。】

归附在满清之主皇太极麾下做事,

重要岗位或闲散职务都随遇而安。

朱由检惟重品德故难遇将才佐助,

于他命丧后我也是万分悲痛伤心。

在满清地盘上我掉光了所有眼泪,

遥远距离使我无法知悉故国凋残。

想要再和朱由检诉说辩解这一切,

无奈崇祯殒命身死再无机会相见。

来自

1079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8 22:19后天将写一篇考据小文,虽与石头记内容无干,但大有深意。

有兴趣的涯友请关注微信“无名寒士”。

感谢大家的冒泡与赞赏。

1079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9 07:35

【“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

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

这些是傅山先生借宝钗之口叙说出的作诗方法道理,与之前借雨村之口叙说正邪两赋是同一手法。

写诗是要有立意而写,不能是为了无病呻吟。

如今能诗之人已然寥寥。

傅山先生这些主张,对作诗有兴趣爱好的读者可以多加思忖多加参详。

来自

10821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9 07:43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

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

去蘅芜苑安歇,自然是道出了湘云和宝钗亲密度一直在升级。

湘云把外人视作亲姐姐,把“家常话烦难事”尽情告诉。

这些家长里短,也是暗暗写出了洪承畴与皇太极气味相投的情形,作为明末第一军事重臣的洪承畴对皇太极知无不言,这也是导致满清在军事上知己知彼甚至对朱明局势称得上是了如指掌的一个重要缘由。

来自

10822 楼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8-09 07:52

早上好。第三十七回讲完。

解释诗词比起讲解谜题要更累一些,要把会心处措辞成一句解释,时常要犹豫很久。

所以三十七回海棠诗和三十八回菊花诗会比较慢,感谢大家的理解。

感谢大家的冒泡与鲜花,大家辛苦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