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本书里介绍的内容在我看来是偏理想的状态,就是消费者的胃口没有被预期调的很高,又刚好产品品质体验接近(或者符合)了消费者预期的标准,于是消费者觉得产品非常的好。当然了,偏理想化归偏理想化,但是书里还是有一些内容值得借鉴的。比如“不要低估展示的力量”,就是产品的外观、包装、终端门店的装饰等等要搞的漂亮;比如企业要尽力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提高他们对产品的预期和真实快感。

2077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06 15:37

小 习惯(10)::价格的魔力

作者之所以将这一章节放在“预期的效应”的后面,理由很明显——价格的魔力背后是因为人们的预期产生了效应:人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本能的认为价格高的东西一定就更好更有效果,相对应的,就是我们时常回响在耳边的那句 “便宜没好货”。作者在这一章节得出的结论是:“信任(或信赖)和预期(如价格)不但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与解析,还会改变人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自己施加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巨大”。作者把这章的章名定为“价格的魔力”,很显然老艾同志对价格所产生的预期有着深恶痛绝的感触,或者说老艾一定认为价格是最容易影响消费者预期的环节。

在这里,我来帮大家分析一下这种“价格的魔力”,它比较适用的情况是:1、 突破性的新产品,消费者没有太多的对比,你价格定的高自然觉得东西肯定好;2、 目标消费群体对价格不敏感,行业竞争不激烈,成本价格不透明,同类产品未受电商价格影响,你的某一些方面比别的公司做的好;

3、 已经是或就是要定位于奢侈品牌,强势高价(比如LV 等奢侈品),维护品牌形象。当然我们都知道还有另外一个适用的类型,那就是对于在自己品牌产品线中推出高端产品,以此来试探和强化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认知度。

现在我还想就“价格的魔力”补充一下。“便宜没好货”是因为消费者对你的品牌不熟悉不买账。换句话说,如果消费者对你的品牌有所了解,又或者他们大概很熟悉这个行业的产品,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搞搞低价,效果还是不错的(参考那惨绝人寰多少男儿泪流满面的“双十一”之夜)。

2078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06 15:40

小 习惯(11):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说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真要说清楚可能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人类心理学(参考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概念)、社会行为学等等说起。我估计这本书的作者老艾同志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只是选择了“不诚实”这个弱点来展开论事。这一章我没有太多可以说的。强调一点,不要轻易赊账期给你的经销商,特别是刚开始合作的客户。当然,企业完全可以将诚信包装成公司的形象或产品的卖点,是什么就是什么,说 7 天无条件退货就无条件退货。这些在我看来,是最起码的,对消费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小 习惯(12):企业的特权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要用“企业的特权”来作为这一章的名字,就如“人性的弱点”的名字一样,太大了。

实际情况是这一章讨论的仍然是关于诚实的问题,只是强调了人们在非金钱的情况下更可能暴露出不诚实的情况,而企业则可以通过自身的决定权来不诚实的逃脱当初对消费者的承诺(比如积分送礼品,名额有限,结果你无论什么时候去名额都已经没有了)。我实在无意于去深度探讨诚实在企业经营或营销管理中太多深层次的问题,我只能在此呼吁大家珍惜自己可以诚实的机会,不要在以后为自己曾经的不诚实后悔。

小 习惯(13):啤酒与免费午餐

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啤酒实验”(强调人的个性需求,因为个性让我们会选择别人没有选的啤酒,即使自己不爱喝)和“免费午餐”的概念(强调用行为经济学来改善我们的决策过程)来做一个总结,强调我们在很多时候做决定是非理性的,而我们企业可以从这些非理性因素出发,借助工具、方法和政策,改善我们的决策过程,减少决策失误,以使我们心想事成。

2079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07 08:18第七节 双龙会——《影响力》和《怪诞行为学》的总结在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方面,《影响力》和《怪诞行为学》可说是一时瑜亮,各有千秋。两本书里消费者那些非理性的行为模式,对企业的借鉴价值中既有“道”(品牌定位、产品规划等)也有“术”(销售策略、推广手段等)。

与武林高手的绝顶轻功讲究“踏雪无痕”不同,我们的学习是希望“踏雪痕很深”。所以,我作了个打油诗来对这两本书的内容进行总结,大家将就着看看。

影响力来说影响,怪诞行为道怪诞;

言及人性十九种,凭此未敢懂顾客。

若问商业之运用,九为术来十有道。

互惠稀缺相对论,供求关系的失衡,

免费所有权个性,预期效应和价格,

人性弱点添一笔,上述九种皆为术。

承诺一致和喜好,社会认同和权威,

社会规范的成本,性兴奋来有影响,

拖沓恶习与自控,多种选择的困境,

企业特权需诚信,免费午餐有啤酒,

上述十种可为道。

2085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08 00:08 第八

节 一场辩论赛我们现在通过《营销管理》第三篇、《消费者行为学》、《影响力》和《怪诞行为学》已经了解消费者有背后影响其行为的因素(文化、社会、个人),有其消费的心理过程(动机、感知、研究、情感、记忆)和购买决策过程(问题识别、信息搜寻、方案评估、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我们还知道消费者的行为当中还存在一些不理性的行为模式(19 个)。根据《营销管理》第五章的内容,我们知道了了解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顾客终身价值最大化;培育客户关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凭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也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一种商品有一千种消费者购买——面对同一个产品,不同的消费者就很可能因为不同的状态而产生不同的选择和感受,比如消费者是有钱时,没钱时?迫切需要时,不迫切需要时?心情好时,心情不好时?一个人时,跟别人一起时?既然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存在如此多的变量,那么企业还是否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消费者呢?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一场辩论赛来试图找到其答案。

主持人:敬爱的评委老师们,观众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今天辩论赛的现场,今天辩论的主题是:企业是否需要执着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参加辩论的正反双方。正方一辩“消费者么么哒”、正方二辩“消费者棒棒哒”、正方三辩“消费者即真理”和正方四辩“我爱消费者”。反方一辩“咋研究消费者啊”、反方二辩“咋又研究消费者啊”、反方三辩“咋还研究消费者啊”和反方四辩“咋老研究消费者啊”。好,现在请双方辩手入场,辩论赛正式开始!先请正方一辩发言,时间 3 分钟。

2103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08 15:06正方一辩: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观众,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企业需要执着于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首先我先分析今天的辩题。企业需不需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我想对方辩友也不会否认这一点。那么何为执着?我方认为有两个判定的标准,一是时间,二是范围,三是要求。企业研究消费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请,今天研究了,明天就有结果;企业研究消费者也不仅仅停留于市场需求层面,也应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情感需求、消费心理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企业研究消费者,更不应该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应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有不研究出企业需要改善的地方就不能松懈的态度,否则研究消费者行为就没有意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源于消费者的体验和满意度,这也是品牌得以发展的根基。所以,企业完全有必要执着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我方对于对方辩友所持的企业不需要执着于研究消费者行为的观点表示非常的不可理喻!谢谢大家!主持人:……,请反方一辩对你们“不可理喻”的观点进行阐述,时间3分钟。2109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08 23:15反方一辩: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观众,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刚对方辩友说他们认为我方的观点不可理喻,其实这是角度问题。对方辩友是站在营销管理的制高点来分析问题,这个制高点,是很可能高于企业实际运营的能力,所以得出了企业需要执着于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结论。我方则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待研究消费者行为,才在此为企业说句心里话:企业需要研究消费者行为,但不应该过于执着。对方辩友认为,“执着”体现在时间、范围和要求这三方面,我方表示赞同,但还需要加一点:投入。研究消费者行为是需要投入的,而且还有可能需要不小的投入。试问,当今市场很多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电商又将企业产品的利润一再降低,当企业资金紧张,甚至朝不保夕的时候,如果还固执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将其视为救命稻草,那么还有资金进行产品升级或者服务升级吗?这根稻草还能力挽狂澜吗?所以,我方认为,企业要研究消费者,但不能想当然地固执于此。企业最应该执着的事情,是产品和服务的精益求精。谢谢大家!

2117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09 22:25主持人:好,正反双方都已阐述完各自的观点,现在我们进入攻辩阶段。首先请正方二辩提问。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我想请问,企业研究消费者行为需要研究哪些内容?反方二辩:这个问题问的正中我方下怀。是的,企业研究消费者什么呢?基本需求吗?一个企业,刚刚成立的时候,它必然已经考虑到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是谁,它能满足消费者什么样的需求,如果连这一点它都没想好,那这个企业就不会成立。举例子,大的企业,如华为,在他们成立手机公司的时候,他们能不清楚自己的产品要卖给谁吗?成立既有定位,定位就有目标消费者,就有确定的市场需求;小的企业,如一家做床上用品的小作坊,他们自己拍怕脑袋也知道他们的消费者是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普通阶层。我知道对方辩友会提到诸如《营销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影响力》和《怪诞行为学》里所提到的研究消费者的内容,比如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因素,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以及消费者非理性的行为模式。我方承认这些是企业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内容。可我们想一想,这些内容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都在哪里呢?在企业方方面面的营销体系之中。换言之,这些内容是提供了企业改善营销管理的思路,帮助企业更有针对性的运营营销体系,企业要研究的重点并不是消费者行为,而是如何确定营销战略、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和推广方案。

企业不易,每天都像在打战,企业打战的子弹并不是消费者,而是品牌、产品和营销。所以我方认为,企业研究消费者的重点应是两个,一是需求,产品功能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

但侧重点应是需求的变化和细分市场的需求,这是为企业发展所需;二是可以施加影响的行为模式,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心理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后面的内容是企业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常识,而不应该是研究的对象。

2131 楼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10 09:42 主持人:好。

现在由正方三辩提问。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既然你们提到研究消费者是要研究他们的需求,研究他们的可以影响的行为模式,那你们认为该怎么研究呢?反方三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次辩论赛之前,我方特意针对辩题做了一些调研工作。如果各位了解一些企业的架构,尤其是营销部门的架构,各位会发现很少有企业会有专门针对消费者的研究部门,与消费者行为分析相关的工作都分散到了诸如研发部、市场部、品牌传播部、销售部、电商部等部门中。如果需要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去找到消费者需求的关注点,往往是通过分析内部的数据以及外部机构所提供的行业大数据。这个工作一般通过市场部来完成,由其将数据分析大家结果提供给其他部门以及公司营销的负责人。

至于产品新功能的研发,更多的是靠研发部凭借公司的技术创新或者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突破。而情感需求的研究,则落在品牌传播部的头上。因为情感需求,无法量化和衡量正确与否,所以很多公司的品牌传播部要么是根据品牌定位做情感上的延展,不定期的推出不同的情感着力点(比如不同的节日推出不同的主题)来了解市场的反馈;要么是请第三方的广告公司来制定品牌情感部分的宣传方案,以此来确定品牌情感方面的规划。至于研究可以影响的行为模式,其实往往并不是企业刻意为之。比如,企业想通过产品外观设计的颜色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但这新颜色的设计往往是根据当下流行的颜色元素或者自身研发在颜色上的大胆尝试而形成的方案。换句话说,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这些内容本身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管理的常识,所以具体研究的内容往往已经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而不是喊一嗓子,告诉公司的人,“今天我们要研究消费者可以被影响的行为模式了!”

2135 楼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10 10:28 主持人:现

在请反方二辩提问。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认为企业需要执着研究消费者行为,那么执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正方二辩:首先我们认可刚对方辩友所说企业研究消费者行为,主要集中在需求的变化和可以被影响的行为模式上。

在此两者中,企业应该执着研究的是需求的变化。刚对方辩友所言企业一成立后就已有清晰的定位和可满足的市场需求,这一点无可厚非。但需求并不是铁桶一块,而是千变万化。

功能需求上是否需要改进?技术研发的方向该如何确定?新技术该如何在产品开发中运用?可否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情感需求又该如何做出新文章而让品牌脱颖而出?这些问题让企业魂牵梦绕。我们举一个例子,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当年手机行业的两大巨头,为何在一瞬间轰然倒塌?是实力不够雄厚?显然不是。也许原因有很多,但至少有一点,他们没有执着于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需求的变化,固步自封,所以才会造成最终的结果。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执着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

主持人:下面请反方三辩提问。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认为,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执着?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难道连执着都不懂吗?执着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不抛弃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在企业举步维艰的时候不放弃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刚才所说的是坚持,而不是执着。

什么是执着?山穷水尽下背水一战的固执,才是执着。试问,当企业经营已悬于一线的时候,企业是否还要把时间和财力都放在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上?答案当然不是。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这是玩文字游戏!我方表示抗议!反方二辩:这怎么是文字游戏?!请对方不要无理取闹!正方一二三四辩:你们才是无理取闹!跟你们有什么好辩的!不辩了!

反方一二三四辩:不辩就不辩!辩不过就直说!切!

(现场陷入一片混乱)主持人:……,今天的辩论赛到此结束。亲爱的观众们,你们从今天的辩论赛中是否多了对企业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了解呢?谢谢大家的到来!再见!

2138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11 10:57 第九

节 总结

一不小心,关于了解消费者的内容竟然写了 4 万多字。

没办法,谁让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呢?无论是以传统营销为主的传统企业,亦或是新商业模式下的互联网企业,能否在这个日异月新、快节奏的时代生存发展下去,归根结底还得看消费者能不能买你的账。

在营销的江湖里,企业是树,需求是水,洞察是种子,消费者是土壤。树的生长当然不能没有土壤。

我推崇营销要注重营销体系的建设,洞察和了解消费者虽然没有直接体现在营销体系里,但他们是营销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一些企业发展历程的了解和总结,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公式:洞察+了解消费者+X=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

这里的 X 因素,不仅仅只是某一种因素。它可能是新技术(如移动互联、区块链、AI),也可能是传统的产品或服务(如家政服务、课外辅导、咖啡)。所在的行业不同,X 因素的数量和内容就不同。

有一双能洞察市场需求的眼睛,有一颗了解消费者的心,再加上其他因素的运用,就会产生出新的产品、服务或新商业模式。我们现在常见的摩拜共享单车、滴滴专车、美团外卖、途牛旅游、瑞幸咖啡等等一些近几年新兴的

公司,他们成功的起点就在于此。

电影《男人百分百》的片段。

先简单介绍下片段之前的内容,男主人公尼克(梅尔吉普森饰演)是一家牛逼的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因为一段触电的意外,他获得了能倾听到身边女人心声的特殊能力。我要介绍的是他为耐克公司的女性产品设计广告的片段。

伴随着轻快的背景音乐,尼克开始出现在各种运动的女人身边,他倾听着这些女人在运动时的心声,脸上洋溢着“哦,原来是这样”的笑容。接着在给耐克公司展示广告设计内容之前,还穿插着他跟女主角就广告设计的讨论,在讨论中,他们确定了广告设计的定性——女性自由。在给耐克公司播放的广告片中,伴随着一名女性穿着耐克的衣服和鞋子孤独地马路上跑步的画面,背景的广告语是这样的:“你不会跑步前照镜子,想着那条路会怎么看自己;你不必去听他们的笑话,还要假装好笑才能在上面跑步;不管你穿得多性感,跑起来都不会更轻松;如果你没有涂口红,脚下的路不会注意到;它也不在乎你的年龄;你不会因为自己比脚下的路赚的钱多,而不好意思;你可以随时在想要的时候,踏上脚下的路,不管是今天还是你生命中最后的几小时;这条路唯一在乎的是你能够时不时来光临一次。耐克,没有游戏,只是运动。”耐克公司的团队对这个广告片非常满意,顺理成章的与尼克所在的广告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而尼克再次成为老板的红人。

根据这个片段,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1、 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完全靠自己去了解消费者,即使实力雄厚如耐克这样的公司,也会委托第三方来设计广告方案;2、 了解消费者,你需要非常近距离的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如果真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最好);

3、 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需要了解他们,并找到尽可能多的情感诉求点,这些让消费者深有体会的情感碰撞,会成为打动他们的利器。

2151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11 15:25

焦点小组。

在《营销管理》这本书里,我们会在不少地方看到“焦点小组”这个词汇。什么是焦点小组?大家都知道美国司法体系里的陪审员制度吧,就是将是否给嫌疑人定罪的权力交给陪审员来决定。这些陪审员

一般都是随机选择。

焦点小组就是企业的陪审团,大体就是企业邀请一些消费者开座谈会,就某个内容进行讨论,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等给出意见或建议。

我个人的猜测,科特勒等一些西方的营销学者,他们所提倡的焦点小组的方式是受陪审员制度的启发。因此在《营销管理》等书中,他们多次提到企业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交流。那么了解消费者,可否就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呢?

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罪,陪审员只要具备一点法律常识,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人生经验,再加上法庭提供的证据和证人证词,相对还是不难的。但如果数十人的焦点小组,要通过他们各自对品牌、产品等方面需求或想法的阐述来了解消费者并作出决策,则多少会有点草率(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很好的火花碰撞出)。因为,营销没有标准答案,而消费者的情况又是多样的,他们的认知往往也是大相径庭。

当然,如果企业针对的人群非常精准,倒是可行。本人觉得将焦点小组作为市场调研或了解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用以检验企业品牌战略或产品服务等是否会让消费者满意,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这么做的企业并不多)。

2156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12 01:49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

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伯虎本人一定没想到,他的这首《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最后一句会被后人拿出来比喻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

不知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知道后,会有何感想(给我来一套“还我漂漂拳”?)。

偶然间读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当时就觉得用此来形容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实在是太贴切了!“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企业想盈利,想挣钱,就得思消费者,天天盼着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或使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行也思君”,企业在具体执行营销方案的时候,要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推广能够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坐也思君”,企业在制定产品策略、品牌策略、推广策略等的时候,要去思考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思”也好,“坐思”也罢,只要不乱思就好,“思君”是有其可遵循的法则的。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1):了解消费者一定要带着清晰的目的,没有目的地去了解,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把事情越弄越复杂。通常而言,了解消费者的目的有以下 5点:1、认知消费者的需求和潜在需求,这一点跟洞察需求是异曲同工;2、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找到可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节,结果就体现在怎么做传播、搞活动、建终端、拍广告、讲故事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3、认知消费者的属性层次。“属性层次”这个概念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虽然各个消费者对于产品属性层次关注的内容和排序会有所不同,但不排除其中存在共性(比如大多数消费者都很关心汽车的空间),了解产品重要的共性属性,企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调整改善自己的营销战略和战术。除此之外,还“属性层次”还能帮助企业发现细分市场;4、认知消费者的满意。企业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消费者的满意,从而形成消费者忠诚。所以,企业需要认知消费者需要怎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会感到满意,感到满意的标准会是什么程度;5、认知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这就是形而上的概念了,终极目的是与消费者在精神层面达成共鸣。认知这一点,虽然并不是营销战略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一定是锦上添花的差异化。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2):保持积极的心态。

了解消费者是一件辛苦活,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因为市场总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和关注点也会跟着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对待了解消费者这项工作,要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3):尽可能接触更多的消费者。说

白了,就是了解消费者需要基数,而不是通过接触少数消费者后想当然的得出结论。接触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下、

线上和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内容越多越能洞

察出更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4):(同洞察需求)消费者导向、市场调研、用心和人性。

以消费者为导向,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这可认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用心,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上述了解消费者的五个目的都需要的;针对性的市场调研,也包括跟消费相关的大数据,这可认知消费者的行为和属性层次;加入对人性的理解,这可认知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5):明确流程。

了解消费者的目的虽然可分为五种,但实践的时候并不会分的泾渭分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步进行。了解消费者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七步——确认目的、确认目标、望(公司、行业销售数据分析和消费者行为的大数据分析)、闻(了解顾客对公司品牌产品以及竞争对手的评价)、问(设计问题调研)、切(得出改进公司市场水平的结论)、验(焦点小组验证公司改进方案)。

2162 楼

作者:大秦的疆土 日期:2018-11-12 02:11

04 结尾:写给江小白的一封信。

前一段时间,网上对于“江小白”(针对年轻人的白酒品牌)的讨论曾日嚣尘上,有说其定位精准潜力无限的,有说其营销策略(走心的文案)只是引来流量但没有带来销量(产品体验差强人意),而不看好的。在这里,我从分析“江小白”目标消费者的角度来给出对其未来的判断和建议。为求通俗(就是想装逼),特用写信给“江小白”的方式,以博诸君一笑。

江小白少侠:你好。

少侠?是的,少侠。不知道我这个称呼,你是否满意?哈哈。我先解释一下为何我用这个称呼。所谓侠,热心而柔情、高强而寂寞是也,我对兄台的感受亦同于此。又因兄台出道时间并不长,因此称呼你为少侠。

是侠,就会引人侧目;受关注,就会有非议。近日来,微信公众号上对兄台的评价有两种声音,也可以说是有两种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