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8-30 10:52
分享一篇博文《不只房子,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关于房子,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
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我们也在感慨:后边的院子多好啊,出门就是操场、游泳馆,还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这问题你问谁谁谁。我找到人家家里,打开字条一看,哦,你是那谁家的孩子,那你讲吧,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它让你透气,而不是豪华的景观、户型和装修什么的。
2007 年, 我们搬了出来,因为家人都在国外,我又不在清华教书,学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后来我去了洛杉矶。
去了美国,我一样是无房户,坚定的无房主义者。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做编剧和开发,只卖出了两首电影歌曲。美国流行音乐是草根文化,美国卖吉他的黑人当我师傅都有富余,不是说他弹得比我好,是同样一个琴我们弹的都不是一个级别,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国外很多伟大的乐队,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中国整个高校也选拔不出一个牛的乐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队。为啥?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热情都分散了,赚钱的热情大过音乐本身,比如买房。
郑钧有一天跟我说,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不过,我肯定不属于时尚人士,因为从来不关注别人的流行趋势,也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我妈也是,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我妈现在还在流浪,在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
我妹也是,也没有买房,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之前她骑摩托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叫做“彩虹之上”,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哥,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好开心。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他们的笑容晃眼睛……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因为我跟我妹都不买房,你知道你只要不买房,你想开什么车开什么车。你想,你一个厕所的面积就恨不得能买一奔驰。
然后她就开一宝马摩托,坏了,说整个非洲都没这零件,她说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吗?我在撒哈拉一个小村子里给人当导游。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
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
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 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8-30 11:06如果让我评论高晓松的这篇文章,我还是某种程度上认可的,他说出了我心中一些观点。
我认可: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游离于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享受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但我也不会完全赞同高晓松的文章,只因为一点:他把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这点我不认同。对于一个理性的人,并不是非要鄙视、远离一切物质的功利因素,才可以获得精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神享受。恰恰相反,我认为,两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房子”并不是“诗、远方”的障碍,甚至可能促进你更好的获得“诗、远方”!我看不到两者有什么可以真正对立起来的道理,倒是觉得如果某人把物质和精神对立了,恰恰说明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至少境界还未能达到。
“夜空有月,腹中有诗,杯中有酒”......同时,最好还要“缸中有米”。
饿着肚子喝西北风的感觉,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情怀,不信就亲身体验一下。而且连杯中的酒可能也是缸中的米酿造的。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8-30 11:18
上面的话,是对诗人说的。
下面的话,是对屌丝说的。
多数有才华的人,脑子都好使。但多数竟然能够使自己长期处于极度贫困阶层的屌丝们,其智商是值得怀疑的。千万别学人家附庸风雅、深夜登山赏月,继而烧坏了脑子。
人家无房,但不至流离,人家可以前院是梁思成、林徽因,后院住着季羡林,在大师环抱中享受精神;可你,则可能住着地下室,邻居是妓女、血头、乞丐。
半夜“踹开你大门”(高晓松博客语)的,绝对不会是林语堂或者高晓松,更有可能是凶恶的捕快和衙役。没人要你的诗书稿,只会有人查你的暂住证。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2 15:18
周末去西山办了件事,见了几个人。
所谓资本运作,就是干二十件事未必能成功一件(但成功一件,基本可以顶别人工作十年)。所以这类事情,心态都很轻松,因为成功概率太低,无所谓。不过就是丰富人生阅历的。
两个老头子,合开了一家公司,经营了 N 多年。然后,是闹别扭,这么大年龄了,多年的好友,小半辈子在彼此较劲。多别扭?!是为钱吗?有利益因素,但我觉得还真不是主要的。是性格因素吗?不知道。是命运吗?也许吧。
俩老头都相当有钱,公司运营的一般,没挣太多。但阴差阳错,在 90 年代末期,拿了一大片工业用地。好了,业务不挣钱,地升值到了 N 位数了。那又怎样?一个老头全身是病,另一个老头晚年丧子(唯一的,白发送黑发),严重抑郁症。说真的,我看着都觉得可怜。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3 08:36
作者:chyz2013 时间:2013-09-03 03:09:17北漂,奋斗,攒钱,首付,结婚,产子,把父母接来,落户,扎根,,,,,全是这路数,北京高房价的原因所在!北京承载不了那么人口了!!!
--------------- 所以,今早新闻,北京要控制人口了。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控制人口提了 20 年,没有一次能实现的,因为城市化的趋势不可改。
中国将在20年内出现1-3个3500万人口等级的城市(也就是东京现阶段水平),
同时形成多个 5000 万人口等级的泛城市圈。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3 08:51
8 月,陪着一个朋友去挑了一套房,六号线延长线,通州新区,轨道很快开通。
不到 2 万的单价,很不错。对应的是通州及国贸商圈的配套住所,居然还有知名小学的分校。他问我意见,我觉得这个价格、这个位置、未来发展前景和教育配套,没有问题。
朋友是外企销售,这次完全空手套白狼,抵押做首付。
这意味着他以后面临每月 2、3 万的月供,但是他完全不在意,因为今年上半年他个人做成了 3 笔生意。也就是说,下半年到明年初,他会有大笔的收益落袋。有了未来的预期收益,自然不用担心目前的经济压力。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3 10:30
思维决定的。
作为大型国企下属的宣传部门,老林是这个宣传部门的副总,此隶属国企的宣传机构一共二、三百人,一个老总,两个副总,几个总师,老林的位置不低。
老林没什么能力,奈何人家资格老,这个宣传机构创立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时候没几个人,那时老林就在,80 年代初期的大学生,在当时了不得,不用他用谁啊。单位的老同事传说着若干老林年轻时候的轶事,一个典型农村凤凰男(80 年代还没这个词)的有趣经历。比如,单位分鱼,一堆一堆摆开,基本差不多,但总略有差别,比如这堆鱼稍微地比那堆鱼多一点。于是年轻的老林就等着一堆看似比较大的鱼旁边,直到人家把那看似大点堆的鱼分给他......
老林这样的年龄,当然是享受过福利分房的,北京三环外 51 平米的一间老楼房。分房子的时候,他是小林,现在他是老林,老林退休都快了,但一家人固执地住在那个蜗居里,任窗外的北京市逐渐高楼林立、日新月异。
旁人都很奇怪,因为老林有个女儿,生孩子后当年的老岳母还来照顾孩子很多年。然后,老林的女儿在这个三代人家中长大了,上学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升学了、工作了,三代之家,一如既往还是住着 51 平米的老房,真不方便。大家一直弄不懂老林,连单位里 2012 年新分的大学生都买房了,老林几十年如一日的住在那么小的蜗居里,怎么回事?收入少?不对,作为单位的领导,现今的老林收入很高。房价高?不对。老林从 80 年代中前期工作,几十年了,从几千块一套房,到几万元一平米,北京市的什么房价咱老林没见过?一次,同事们和老林坐车去总部,路途较远,横穿北京,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途经北京若干小区,从豪华住宅到普通小区,从别墅到经济适用房。一路上,老林挨个评点:这个破房子,还卖那么贵;那个破房子,问题大了,住的人都瞎眼;还有这个,这个破房子,什么玩意儿,买的人就后悔去吧。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老林的思维方式,老林的抱怨,老林的愤怒,老李的失意......
记得小时候,有个美国侦探电视剧《神探亨特》。每一集电视剧开篇序幕,总是彪悍的亨特,一个人打倒几个彪形大汉,然后贼酷的来一句:“上帝安排的!”望着老林这个领导,很多同事也后被议论纷纷,归根结底一句:“思维决定的!”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4 11:09
最近机器人概念盛起,乱七八糟说说。主要内容还是技能与生活而已。
我接触机器人相对比较早。多年前考察一个厂家,看到无数技术工人在厂房中忙碌,操作工、车、钳、铣、刨、磨、库管等,还有很多叉车司机,叉车是非常灵活的,灵活到一些熟练的操作人员可以用叉车的前段打开固定的啤酒瓶盖。
央视过去有个岗位技能比武的节目,叉车技能组的第一名就出自我考察的这家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人,有人给我指过,30多岁,据说是叉车的负责人,极牛!手下一大堆年轻司机进来,先挨个修理,没办法,谁让人家技术牛,不服的随时找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他,拉出来练练。
转眼间,多年过去了,那家企业新建工厂开工,我又在受邀之列。很惊诧,比原来规模面积更大的厂房----进去没人。不但没人,而且灯光昏暗。只有操作通道有些灯光,里面大白天都是黑的。不要以为没人干活,有---机器人!自动化已经到了工作不需要开灯的地步!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4 11:20
不管是否愿意,中国现阶段已制造业发展。由于产业所处阶段,产业升级只是目标,所以高级蓝领收入很好,一般大学生则境况不佳。问题是,未来呢?自动化的全能焊接机器人,其焊接质量在标准条件下,超过任何人工,而且质量极为稳定,那可是机器啊,当然稳定。还有人说,机器不会抢走饭碗,因为机器也需要人操作。
这话没错,问题是需要操作是需要,但是越来越少。
过去南方的制衣厂,上千农村女孩子简单培训进厂干活,就可以养家糊口。现在,自动逢人机器人,达到 3 倍产量,只要原来 5%数量的操作人员。
前文提到的我陪着看房的朋友,今年做成的单子之一就是“自动刀具库”,输入类型、坐标,机器臂自动调出精密加工的刀头(前文提到的叉车,很多就是从事库房归类和调取件的,与此类似,只是大一些)。
过去加工一个部件,需要图纸,尺寸,然后按图加工。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现在不用,只需要把部件放入,三维激光扫描,所有尺寸都有了,根本不需要图纸就可以克隆。虽然还不如 3D 打印便捷,但是也就是很快的事儿了。
这意味着,第二产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数量,而且产业中就业容纳量将逐渐萎缩。也意味着,技术革命将淘汰很多原本舒适的人员,如果不能及时转型,下一步就有具体的个人因此而失去稳定工作,家庭面临饥寒交迫的威胁。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4 11:55小时候写作文讲究紧扣主题,好,拉回来说房子。
也是这个城市,亲戚的故事。
一个弟弟,年轻、能干,学历不高,技校毕业后进入某知名手机厂做流水线上的包装(现在那个名牌手机厂已经完蛋了,你知道的)。那时候没什么机器人概念,因为----他们就是机器人!每天重复一套一摸一样的动作,眼前走着一摸一样的部件,恶心到看了流水线就想吐,忙碌到上趟厕所必须跑着去。
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赶班车,冬天时候天还大黑就要起床。
一次,弟弟迷迷糊糊起来后在床边坐了好一阵,直到他妈来催他,然后他有些迷茫地问他妈妈:你说我这忙死忙活的,图什么?理想?生活?搞得他母亲也难过了好一阵。
可是,这就是生活。生活很现实,不是好莱坞电影,也不是城市肥皂剧,是一个个平凡人真实的日出日落。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后来,他辞职,运气好,亲戚中有本事的,进了自己亲戚的厂。由于是自己人,开始做销售,管生产,开始四处送礼,开发市场。然后,结婚,搞副业(卖保险之类的,能来钱的都想搞)。后来,买了房子,每月要还贷款把他父母吓了一跳(现在看来是小钱),但几年过去,当然好了,生活进入了正轨。自己买了车,他父母也买了车,普通人家中也能算是殷实了。
另外一个妹妹,家里又小又黑,20 多平米住了 20 多年。
多年来,她父母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买房的机会。本来 3 万元可以买到一个房子的,结果无数人劝她买不听,一个人说不好她就放弃了,眼看着若干年后同样房屋拆迁款近百万。前年,妹妹要争取一套房子,奈何家里有个永远看空、踏空、做空的老妈,临到交钱了老妈都要反悔,最后在我的坚决支持下,终于用妹妹的名字买了一小套。不止态度上支持她,实际行动上也给予经济支持。签合同的那天晚上,她发来一条短信:“小妹荣升业主”“作为大哥,你很够意思”。这是 2、3 年前的事情了,也算幸运,想来以她的经济条件,如果当时不动手,现在已经彻底失去了机会。
挣钱还是赚钱,这是个问题。挣钱,用手,先进依靠自己的劳动力,多数人基本职能维持温饱。赚钱,用贝,用资本,也是用头脑、用智慧,才有积累财富的可能。
我们可以看空包括房价在内的一切资产价格,但是不能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轻视智慧的作用。穷人,往往穷在头脑;致富,往往富在思维。即使强行摊平当前财富的差距,20 年后,差距照样巨大。
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4 12:22
这个是没办法的,以前看过一个节目,讨论就是机械代替人工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的,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也一样,农业人口的剧降,工业人口的剧增也是原先不可想象的,只不过是过程漫长了许多而已,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用了几百年,而现在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只有几十年甚至今后可能 10 年就有个巨大的变化,科技的爆发力现在实在太厉害了。转型后也可能慢慢发展出新的工作岗位,是现在无法想象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普通大众来说是很痛苦的,发达国家靠国家的原始积累还能撑下去,发展中国家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发展下去,完全可能发生厨师比工程师吃香,护士比医生吃香的情况。
------------- 其实,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差不多。
不只义和团破坏机器,英国产业工人也干过同样的事情,被历史摔下的人不少。
现实是,尽管弱者值得怜悯,但社会发展方向是无法改变的,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社会应该建立健全机制,个人应该奋发图强。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4 12:28
中国尽管发展很快,但与世界主流的差距是巨大的。
我们要保持不乱,然后大步直追。这会是几代人的使命!那次,看到了一套重点保护的系统,他的维度是 N。其实,我们国家一直想要其升级版,也就是那种(N+1)的系统,但是欧洲不卖,无论多少钱。这就是每次总理出访都要谈到的几个问题之一“市场经济地位”“高科技禁运”。因为只要再增加一个维度,就可以加工 nuclear 潜艇的 LUO XUANJIANG,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4 12:32直接影响到 submarine 的战斗力和 UNTI 侦察 能力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08:51
接着讲故事,看官们就当梦话连篇。
小伟是个阳光大男孩,高大开朗,在校成绩好、交游广阔,工作后个人形象好、家庭背景也不错,属于那种出自普通殷实家庭的人吧。小伟结婚比较早,这样的男孩自然学校里就有女朋友,两人经历爱情长跑,毕业后很快结婚。老婆也是个美女。
这样的家世和婚姻自然双方家里不会让他们租房的,于是毕业后很快在北京核心地带贷款买了一个面积不大的房产。那是房价低谷时期,现在每次提起来,小伟总开玩笑说,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早结婚有好处啊,结婚就要买房,一买我就买到了低点。
数年后,双方家里又有积蓄了,小伟夫妇都是各自家里的独苗,自是百般疼爱。于是家里老人怕他们贷款压力太大,就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把贷款还掉。小伟高兴的笑哈哈,他几年自己手里也有不少钱,老婆也能攒钱,几方一凑,他没提前还贷款,倒是在郊区又买了一处普通的两居室。一套变成两套了,核心地带的自己夫妇上班生活用,郊区的可以周末度假,而且双方父母终究上年纪了,他们都是独生子,这套北京郊区房产就当给老人养老吧。
据说,他是干完再说,和老婆一商量,直接就买了。然后才告诉父母,把双方夫妇吓得不轻。但是 2 年过去了,房产升值早就超过夫妇两人的收入积蓄,于是小伟父母开心了,小伟丈母娘更喜爱他了。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09:05小伟交游广阔,总爱琢磨“有什么来钱的项目可做呢?”,每日经常呼朋唤友、喝酒玩闹,天性是一个方面,他也在积累自己的人脉。
几年下来,估计背后没少搞这搞那。我问,如果你现在有一些不多的资本的话,比如几十万吧,你会干什么?小伟说,买房。我问为什么?他说,现在手头如果就几十万的话,能留给你做的事情,其实都处于红海,属于门槛极低、收益极低、风险很大、稳定性很低的那类。就算开个包子铺、小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吃店吧,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还是买房踏实,而且升值快,相比其他好得多,就算赔钱也是有限。
我问,那现在不是你当年买房的时候了,房价这么高,你还敢买吗?他说,“敢啊!你觉得房价高吗?我觉得不高啊。这个城市那么多的成交量,身边那么多人都在买,都能买,证明房价不高。如果真高的话,应该是只是官二代、富二代的事儿,可实际情况是我们同学都在买房、我们同事也在买、我们朋友还在买----这证明,真的不高。”“北京这样的城市,就不是市场经济,总是行政强制,人为压制。如果真放开了,很多普通人在这里呆不下是肯定的。现在连那么多普通小白领都能买得起、普通家庭背景的也能买得起,证明还真不高,顶多只能算是比过去高,但将来一定更高”“现在,普通首次置业首付比例低,谁家还拿不出几十万块钱啊(我新说:行,你牛)”“你看都说高都说高,最后还不是都买了。抱怨证明他想买,也能够得着,真正不想买不能买的,连一声都不会吱声”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09:18
“费用是单位的,关系是自己的。”回过头来,说前面那个买通州新城的朋友,外企销售。
一般做销售的,谁都想做点自己的事情(特殊的小众行业除外)。和客户吃饭喝酒自然是公司买单的,出去娱乐的费用自是公司报销的,为了给公司拿单子嘛。但这里有个关键: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费用是公司出的,人脉关系是自己的。一个销售,如果勤快一点,完全可以在三、五年内建立自己的圈子,以后做项目的时候,也可以捎带做上自己的事情。几百上千万的大单子,是公司的;几十上百万的小单子,自己来做。这个社会,做人先于做事,人际关系建立了,很多项目可以自己送上门,至于具体做这些单子这些项目,那就是很简单的事儿了,谁都能做,不能做的可以去找能做的,关键还是在于谁能拿到单子。
他的收入并不高,恐怕比我低了一截,但是到了今年,就敢大手花钱,敢背上大额贷款,原因就在于做成了单子了,还不止一笔。在他可预期的未来几个月内,会有较大的工资外收益。普通人的工薪收入不会相差太多,这个城市受过教育的工作一族,大多数都在 10-30 万之间,但工薪外收入,会相差很多。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1:23
作者:senmy_2008 时间:2013-09-05 11:15:14
终于追上楼主了,感谢分享。我的思路因为有你们这些大哥的分享才变得更清晰
-----------
有些东西,也是时间积累的。如果能帮助一些更年轻的,就算没白说。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1:40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行政限制,往往是因为资源稀缺。
一个稀缺的资源,如果有市场需求,自然支撑了本身价值。
稀缺不解决,价值不降低。
我上面提到的那位名人,曾经评价限购政策:一个东西,如果拿着钱都买不到,是断然没有降价的道理。虽然不一定对,也足以做为参考吧。本人的投资过程中,经常会考虑稀缺,所以结果是,本来没想跟政府对着干,却事实上成为这样的情况。
北京市迎接奥运单双号的时候,我又添置了轿车。一年后,交通局媒体通报会确定北京市开始摇号的时候,身边一个有经济实力的朋友问我意见,我说你赶快去买第二个,结果这朋友没听,至今后悔。现在他的工作必须有车,而老婆是全职主妇,家里接送孩子经常犯愁,拿钱没法买,而先占资源者永远有优势。那时候,我见证了那短短几天内买车的疯狂,大品牌全部断货,然后是,砸车窗(展车),砸大灯,然后对着 4S 店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认赔,唯一的要求是,这辆被自己砸的车必须归自己(否则别人也没法买了)。
生活中,道德说教往往流于表面,不变的东西是博弈论。
表面光鲜、实质卑劣的东西无法持久;不好不坏、符合人性的东西在现实中永存。
面对任何限制,只能限制住最底层和最平凡的群体,任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何足够聪明、足够实力的群体不会被限制住。所以,很多人依旧可以买房,很多人依旧可以有车牌。所谓行政限制,无非就是复杂的社会群体博弈模型中加入了一个淘汰变量,博弈的大趋势终究不改。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1:54
身边一个比较油滑的人,曾经谈起:趁着北京的车还能开的动,赶快享受,哪天彻底堵死了或者断油了,大家都一样走路、坐地铁,而自己至少也曾经享受过了。他还说,有人计算过,以通货膨胀算今天的油价,8 元一升只相当于十年前的 1.6 元(十年前实际油价是 2 元多),油价不高,就算油价高也没必要省着,你不用,别人也用了,中国人不用,美国人也用光了。与其别人用,不如我用;与其中国人省着留给美国人用,不如中国人也掺和进来,大家一起玩儿命用,就算光了,至少不吃亏。
上述描述比较粗浅和粗俗,但多少有些博弈论的观点在里面。
比如,现今地球承受了远超出自己能力的人口。之所以还能生存是因为化石燃料和化肥的使用(两者都不可持续)。
有人要问了,那是否中国应该大力控制人口,最好短时间内大幅减少人口。呵呵,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等原理说明一个:对群体有利的方式,如果个体去做,利于群体,但他往往成为个体中最惨的一个。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2:40
既然博弈,难免会形成先占优势。
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大学室友,一个出来早买 3 年房,可能会比另外一个少奋斗 10 年。再比如,存贷双方。通货膨胀下,明显是贷款人剥削存款人,没有房产空头的持币观望,哪有借贷购买资产人的幸福生活。中美老太太买房的故事也一样,背后深入的是没有中国老太太的存款,美国老太太就不可能住得上大房子。没有中国人的存钱(外储,购买美国国债),就没有美国人借贷过上这 20 年的幸福生活。顺便说一句,这种类型的借钱简直爽翻了!
这是小的。大到国家。
中国发展 30 年,是否崛起另说,这种大人口国家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世界大宗资源品价格到了天上。假设未来 30年,印度也要发展基础设施,你能想象他要比中国付出高多少的代价吗?所以老美不得不防啊,他能容忍新加坡富裕,能容忍台湾,真的能容忍中印吗?他能不挑拨离间、有打有压,让你们相互竞争吗?所以本人对中印关系一向悲观(中日是另外一类问题)。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2:55那么,如果博弈中,你目前没有占据优势,可怎么办呢?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就好比,你没有生在豪门,难道就算你输了吗?难道投胎到普通人家,就一世糟糕了吗?不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是的。
比如你没有赶上过去 10 年的资产价格上涨,也没关系,也许你很年轻。年轻---最大的资本!记得百家讲坛马未都曾经说过:“今天,我愿意以我所有收藏品为代价,换取我年轻 20 年的生命,可能吗?”没错,年轻,是足以让李嘉诚羡慕的理由,足以气死秦始皇的资本。因为,你一切都有可能。
所谓风水轮流转,没准哪天你就能交上好运-----前提是,你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如果你不年轻,也没关系,也一样,只要你不断提高自己。我一直认为,普通人的成功真的很容易,你只需要在和自己同层次的群体中做到“中等水平线以上”,就可以了。
当然,还有一类,就是生活失败,自认失败,却不反省自己,只知抱怨、仇恨、愤怒、谩骂,依旧愚昧、懒惰、自私、狭隘。对这类人,无语。记得某南方企业主和我说过这种流氓无产者,大致意思是,在他们当地如此发达经济的环境下竟然可以吃不上饭,绝对不应该,但凡愿意劳动,随便送个盒饭、跑个快递都不至于挨饿,可全市近百万人口居然就有那么 6 个肢体和智力都健全的人去登记救济,这老板比较直接:他妈的,大家在当地无论穷富,饭总是能吃的,你饭都吃不上,就是好逸恶劳的垃圾,社会蛀虫。饭吃不上,哪天让你去和狗一起抢屎吃,吃屎,都吃不上热乎的!靠别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人纳税养活的懒虫。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3:10这老板表达比较直接。但说明一个道理,一些表象的问题,往往由内在决定。
缺少内在的智慧与品行,无论是食不果腹,还是身在豪门,都不会获得尊敬。
比如某皇太孙,这孙子(皇太孙的简称)多年来就丑态百出,也不要埋怨媒体无德,但凡智商够用都不至于如此现眼。从一师是个好学校,到戴九日是个好将军,“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喝肉粥呢?”古代某些贵族难道会转世?
再比如,内阁首辅千金,当年某坚守原则的老教授坚决不给其及格,最后直接导致该院校此系的兼并,已是人所周知的了。现在一点媒体公关不懂得也就罢了,居然一再公开声称自己现在的一切全凭个人奋斗,某次聚会提到此事,有人随口说了一句“中华第一奋斗姐儿”,旁人笑倒。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3:43
作者:song4ever 时间:2013-09-05 13:42:37
写得真好,早十年看这个贴多好
------------- 早 10 年,很多道理我自己还不懂呢。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4:32
作者:squallhubo123 时间:2013-09-05 14:25:58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在北京买得起房还卖得起房的,都是大神
------------ 秦叔宝在阵前冲杀,海瑞刚毅不阿,于是成了门神。
职场中百炼成精,经济领域独立判断,就成了你说的大神。
如果这样,大神也很普通。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6:10
再说中介。
中介的门道很多,有人会觉得水深,其实无所谓。就好像造一辆车很难、很专业,对于普通人无论怎样努力,别说奇瑞,就连自行车也做不出来一辆。但你只要仔细比较,想不好不掏钱,完全可以不变应万变。
环节上、技术上、对税费的计算等方面,当然是他懂,你只要多问问自然就不会吃亏。也可以不同时间问,比较他说法有无差异;可以货比三家去问,看看有没有问题。总之,只要你稍微用点心就不会有人能糊弄你。
此外,我还给朋友解决过事情,一个朋友遇到中介,不清不楚的居然收了 2 千元的独家费用。后来又不想卖了,十分想退钱给中介,中介觉得可欺,死活不要钱,也不给说法,我见了一下那人,觉得不地道。但是我告诉朋友,你很多事情没搞清,好在你找了一家大型中介,只要是大的、正规的中介公司咱就不怕。于是我让其走投诉程序,还没走下去,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听到风声的中介人员就上赶着来解决事情,临走还百般嘱托说别再给公司反映了。好吧,相互都退一步,大家都留余地。
当时感觉,只要我在场,那个中介就有点发憷,就收敛很多。
我说过中介的作用就是为你找到好房源,过去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那么,一切不以找到好房源为目的的中介行为,都是耍流氓。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5 16:29
这姐们还声称:来自其父亲的影响和帮助为零!
想到了瓜爹的另外一句名言:全额奖学金!
------------- 呵呵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日期:2013-09-06 11:16
我为什么不开公司?
开公司很简单,专业分工细化的社会,只要出钱,一切有人给你打理的好好的。注册?验资?年检?都简单。几万块就能开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比如注册几百万的,别跟我说什么资金抽离,你的公司又不是奔着上市,没那么严格。
年检、财务,几百块搞定,有的是人上赶着给你做。普通的情况,养一家公司不贵,可能还没我的车每年费用高。
问题是,你开公司干嘛?如果你有稳定的市场,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恭喜你。你真该开公司。否则的话,没必要(为虚荣心做事最终都会很惨)。我见过无数创业者苦哈哈的日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日奔忙,为了心中的梦想,艰苦多年,最后仍旧一事无成---创业是个苦差事,而且成功率极低。失败的创业者,心态已经坏掉了,不甘心重新打工,高不成、低不就,很多人一直消沉下去。现在社会利润最丰厚的领域,都有行政壁垒,去看看国资委是干嘛的,就是羊倌和钱袋子口上那根绳,肥肥的羊(央企)在吃着领土内最肥美的草(市场)。能留出来给你的,都是戈壁滩和沙漠。
创业有创业的苦乐,打工有打工的悲喜。看个人本事,创业也可以很苦(或很乐),打工也可以很开心。比如楼主本人,多年来和领导混成一体,有压力他上,讨巧事儿我来。
有人去辛苦拿业绩,而我可以分享一部分权力。还有时候看着同事为市场忙碌,看着看着,有时候竟然会出错觉,觉得他们的工作中有一部分是为我打工的。找到适合你的路子,善用巧力。最倒霉的往往是那些不能自我认知的傻货,怀着马云的梦,吃着驽马的杂草,干着拉磨的驴苦活。
公司当然有必要,却未必是你自己要去开。需要做事,开具发票,签署合同,给朋友一个电话,他的公司就可以搞定,犯得着自己开公司嘛,法人实体有的是。需要用车,给同学一个电话,这货公司名下好几个车牌,直接骂过去“你TM 要那么多干嘛,给我一个”,答复是“行,你自己出保险”,OK,事情办了,就这么简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