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的女性观众比较多,女性观众在买房置业方面往往比男性观众更有见识。很多家庭是由一个死多美女老婆、一个死空郁闷老公组成的。 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摆在面前,假设美女的老爸和美女的老公同时掉到河里。
美女会选择先救谁? 早在春秋时期,一个叫做雍姬的美女做了一个有趣的选择。
郑国有个叫公子突的帅哥(大家通过他的名字可以知道,他是郑国国君的儿子,但不是嫡长子),因为一场政治斗,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公子突变成了郑伯(周天子尚在时,郑国的国君只是伯爵,所以叫郑伯,地位比齐国、鲁国等诸侯要低,齐国、鲁国的诸侯都是侯爵),也就是史上的郑历公。 新一代郑伯是一代名将,但政治能力一般,国家被一个叫祭仲的大臣控制着。 有一天,新郑伯在花园里散步,祭仲的女婿雍纠跑了过来。 雍纠说:“大王是不是忧虑祭仲把持朝政。臣愿意给大王分忧” 郑伯说:“他不是你的岳父吗?” 雍纠说:臣坚定的支持大王。等祭仲出城祭祀的时候,我用毒酒毒死他。” 雍纠向郑伯表了忠心,回头把这件事还告诉了自己的老婆雍姬。 雍姬正是祭仲的女儿。 很不理解这个雍纠为什么这么缺心眼。 雍姬听到了这个消息,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抉择:到底老爸重要还是老公重要?美丽的雍姬很迷茫,就去问自己的母亲。 雍姬的母亲是个牛人,对女儿说(左传原文):“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这是一句令人笑喷的千古名句,大意是:所有男人的都可以拿来做老公,但老爸只有一个。 美丽的雍姬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把老公的阴谋告诉了老爸。 第二天早上雍姬老公的尸体漂浮在另一个大臣周氏家的池塘里。 郑伯亲自到周氏家看了一眼雍纠的尸体,驾着马车,一直跑路了,由郑伯又做回了他的公子突。国君的位子算个屁,别说郑国国君是个伯爵,就是公爵也不做了,还是保命是第一位的。 美丽的雍姬轻松的做出了她的选择,以老公的生命为代价。 那个时代,是权术家、阴谋家、政治家、军事家的舞台。
“春秋”和“左传”皆出自鲁国人的手笔。在史书中相当艰涩难懂。但是如果能够读懂了春秋,你会为古人的智慧而惊叹,即使现在,也根本无法超越。 我们常在三国演义里看到关公总是在读春秋,如果关公真的读懂了春秋,一定不会走麦城。
我怀疑周杰伦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故事原型就出自春秋。 郑国的国君夫人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世子寤生、次子叫段。武姜很喜欢小儿子段,对老大很不满意。所以总是跟国君老公说大儿子的坏话,打算立段为世子。 国君很有立场,拒绝了枕边风。 国君死后,世子寤生继位。没多久,武姜找寤生谈话,要求把一座叫制的大城封给段。 寤生坚决不同意,制是一个军事要塞,易守难攻,而且制有造反的先例。把制封给段,很可能让国家分裂。 武姜就生气了,说:“那就把京城封给段吧。” 郑国的大夫听说了,纷纷表示反对,相当于一个国家有了两个国君,哪有这样的道理? 寤生说:“没办法,老姜非这样干,我有什么办法?” 大夫们气的露胳膊挽袖子,拔出宝剑,拍着国君寤生的肩膀嗷嗷号角(那时候,君主和大臣们都是同桌吃饭,开会大臣们都可以挎着宝剑,君臣之间没有那么多礼法) 祭仲甚至鸡冻的说:“干脆我们先把段杀掉吧。” 寤生伯爵冷静的说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此为春秋原文。
段高高兴兴带着随从到京城上任了。命令京城的官员听命于自己,并且把京城的士兵都编入了自己的军队。并且还派兵占领了两座城池。当然背后是老妈武姜的支持。 武姜说:如果段能够取代寤生当了国君,将死而无憾。 公子吕看了这种情况很忧虑,对寤生伯爵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你赶紧制止段的行为吧。现在已经人心惶惶了。” 寤生伯爵轻松的说:“别急,还不到时候。” 段准备攻打寤生伯爵所在的新郑,并且送信给武姜,让武姜做内应。 段和武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夺取新郑,杀了寤生,由段做郑国的国君。 可是段和武姜都没有想到,寤生早在段和武姜身边派了间谍,段的所有计划,都在寤生的掌握之中。 当段的大军开到新郑城下,段的老窝京城已经被公子吕占领了。 段的军队士气立刻直线下降,士兵跑掉了一大半。段失败逃亡了。 段去了哪里,《春秋》和《左传》没有记载,《公羊传》认为段被寤生伯爵杀死了。 春秋只记录了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 六个字演艺出一部波涛汹涌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就是春秋笔法。
上小学的时候还看不懂左传,那时候看过东周列国,但是被家里发现把书没收了。原因是这东西太不健康,讲的都是子弑父、臣弑君、老婆算计老公。很影响小朋友的思想品德。 左传里讲到宋国的弑君事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宋国的大司马孔父嘉,相当于国防部长,娶了个美丽的女人。 一天宋国的大夫华父督跑出去逛街,正碰上国防部长夫人。华大夫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大意是:这女的也太性感了吧。华大夫的文采大概不怎么样,实在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词。 华老哥回去以后就把持不住了,带着家里的私人武装,突然袭击了大司马府,做掉了孔父嘉部长,抢走了部长的美女夫人。 宋国的国君宋殇公知道了,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华老哥害怕宋殇公让他杀人偿命,干脆把宋殇公也杀掉了,迎立公子冯为国君。 华老哥因为杀死国君有功,被提拔为大宰。 什么叫礼崩乐坏,无过如此。
楚国是蛮夷之国,祖先据说是高阳,高阳是皇帝的孙子。 楚国的君主地位比较低,子爵。公、侯、伯、子、男里面排在老四,一个国家的国君才是个子爵,是非常少见的。按常理,无论东、西方,伯爵以下,是没有资格建立国家的。 楚国的地位低,但是武力却很强大。楚国的国君叫熊通,也就是楚武王,此人有意问鼎中原。 在汉水一代,中原诸侯最强大的就是随国。楚武王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随国境内,准备开仗。 打仗之前,照例先谈判,有点象黑社会干架。两个老大先坐在谈判桌上,一旦谈崩,双方小弟立刻开始砍人。 随国的国君派出大夫少师当谈判代表。 楚国的大夫斗伯比(名字比较怪)对楚王说:“我们老想扩张势力,但是老没能如愿。就是因为我们老用武力欺负弱小,弱小的国家都联合起来对付我们。随国是中原地区强大的国家,一向很骄傲,我们应该示弱,这样就很容易打败骄傲的随国。我们应该找些老弱残兵给随国的谈判代表少师看,让随国以为我们不堪一击。” 另一个叫熊率比(这个名字更怪)的大夫说:“我们能骗得了少师,但是随国还有个叫季梁的大夫,我们骗不了季梁啊。” 楚武王按照斗大夫的计划,把精锐藏起来,派了一些老弱残兵给少师看。 少师看完了,大喜,赶紧跑回去报告随侯(随国国君,侯爵),说:楚军的战斗力太差了。”要求随国国君马上出兵攻打楚军。 大夫季梁立刻拦住了少师,对随侯说:“楚军纵横江汉,所向无敌,怎么可能是老弱残兵呢?一定是个阴谋。大王还是赶紧整顿内政,团结周边的中原国家共同抵御楚国的入侵。” 随侯听信了大夫季梁的话,放弃了进攻楚军。 楚军看没有达到孤立随军的目的,不得不撤兵了。
过了两年,楚军第二次讨伐随国。 随国的大夫季梁认为,打仗的准备还没有完成,应该尽量通过外交途径拖延时间,使楚人放松警惕,并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 大夫少师是典型的鹰派,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很愤慨很激动的说:“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说的很牛叉。意思是:赶紧打吧,不然就没机会消灭掉楚军了。 随侯这回听了少师的话,准备开打。 季梁又建议随侯:“楚国的人以左为尊,楚军的左军应该是精锐部队。我们应该全力攻击右军,右军一败,左军的士气崩溃了,必然大败。” 凡是季梁说的,无论对错,少师一定反对。这就是明代党争亡国的道理。 少师很有气魄的说“要打,就轰轰烈烈的干一架。打的就是楚王的精锐。” 大概是少师的话比较中听,比较有气魄,随侯又听了少师的话。 战争的结果是,两军主力一交火,随军就溃败了,随侯撒腿就跑,跑得比较快,少师惨死。 关羽如果看过这段故事,如果看懂了这段故事,一定不会走麦城。
问:这个,《左传》虽然也香艳,不过还真没女人多少事。宋殇公被杀关键是在位10年就打了11年的仗。本来位置就是捡来的,叔叔非不把位置传儿子要还给他,底下都不服,还这么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是自己找死吗?人家连他靠山都敢砍,还怕砍了他?! 不是那个料就不要往前站,站也只能站一时。想赵飞燕诬陷许皇后时是多么地意气风发,跟赵合德专宠并秽乱后宫时又是那样地只手遮天,结果呢?成帝死在赵合德床上,昭仪自杀以谢罪。飞燕后来虽以皇太后的身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奈何没有靠山的穷家小户女不过是王、许二家斗争的棋子,哀帝一死,成帝的老妈、王凤的妹妹、王莽的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寻即问罪。赵飞燕先被贬为庶人再被逼自杀,一代舞蹈家就这样香消玉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没后台没背景的小人物登上权力顶峰,风光的时候固然可以很风光,落难的时候也可以狠落难。
京城某个被泼墨的女星就是个例子。 答:呵呵,专门兄所言极是。 宋殇公害怕公子冯的威胁,靠发动战争转嫁国内矛盾,结果丧军辱国丢人现世。
孔父嘉身为国防部长,不知道劝阻国君,反而助纣为虐,也是死有应得。华大夫因为女人搞掉国防部长和国君,却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也算是奇谈了。
问:想咨询下楼主,这两年北京到处冒出的四五十年产权的商改住项目,产权期满之后是不是直接收回呢? 答:根据物权法,商业项目到期自动终止,住宅项目到期自动续期(但是需要补交延期费用)。 不过我们的政策是早上一个样,晚上一个样,法律基本是摆设。 个人觉得到期如果需要延期,都要补一大笔钱。但两者的区别是,住宅到期拆迁会有补偿。商业可能没有补偿。 反正除了真正的商铺,我是不会碰商改住的。
问:楼主的帖子跟着看了几天了,就目前国内环境,房价的走势楼主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但有个问题想请楼主回答。不好意思,可能楼主之前有过论述,但我没理解,烦楼主再讲明白点,谢谢先!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上涨,(我感觉人民币实际价值是被高估的),那会不会出现相对国外环境的资产严重泡沫。如果达到那种程度的时候,再调控会是怎样的方向? 答:那会不会出现相对国外环境的资产严重泡沫。——————这句话没有理解,能说的再清楚一点吗? 又问:假设人民币对美元变成4:1,那么京深沪这种一线城市会有大把人资产超过百万美元,年收入甚至会超过米国的中产阶级,说实话我不觉得我们国力有这么强大。相比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内的资产不就是泡沫了吗? 答:我不认为人民币能到4:1,国家也不可能允许4:1。如果出现贸易逆差,就会崩。
不光是经济崩,政府一起崩。
四川已经开始出政策支持明抢了。 我国历代没权没势的群众,持有让人眼红的宝贝,都很难有好下场。 丛林法则下,人身及财产安全都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要警惕要低调,财不能外露。 这一点江浙人做的很好,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身价,看着很像普通打工仔,一点也不起眼。 东北人做的很差,手头但凡有个几百万的,宝马香车,小平头,大皮搂。高调就很容易栽进去。 普通人娶了美女老婆很容易变成武大郎。
息妫是息国国君的夫人,也是陈国国君的女儿,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蔡国的国君叫献舞,娶了息妫的姐姐当老婆。 有一天息妫回娘家,路过蔡国。献舞作为姐夫,一定要请小姨子吃饭。并且一边吃饭一边流口水,动手动脚。 美丽的息妫很生气,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公。 息侯听了火冒三丈,但是又害怕打不过蔡国。就派人求见楚王。 使者对楚王说了一通话,大意是,我们息国仰慕楚王的威名,早想跟着楚王混,蔡国的献舞不把您放在眼里。楚王你不如来攻打我们息国,蔡国一定会发兵救援,我们联合起来把蔡国收拾掉。 楚王听了自然很高兴,按照约定发兵攻打息国。
献舞一看楚国的野蛮人攻打美丽的小姨子的国家,立刻发兵救援,不幸中了楚国和息国的圈套,蔡侯献舞本人也被楚国俘虏了。
息侯看到蔡侯被算计了,很高兴,总算报了辱妻之恨。 献舞被俘后,发现被息侯耍了,郁闷透顶,就总是跟楚王说息侯的老婆如何美貌。楚王听了直流鼻血。赶紧跑去探望息侯,趁机找武士把息侯绑架了,把息妫抢来做自己老婆。 息妫到了楚国后很不开心。楚王知道息妫憎恨蔡国,为了讨好息妫,发兵收服了蔡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是人治社会最可怕的地方。
限制购房套数,第一个这么搞的是北京,跟9.29也没关系。作用肯定还是有,无论作用有多大,起码表明了一个态度。水平是一回事,态度又是另一回事。zy的水平也没见到高哪里去,所以即使水平不高,态度起码很端正。 调控的目标城市:四个一线城市。北京是最先表了态的。 上海提了个房产税方案,但对中央来说这绝对不是短时期能搞起来的事,而且牵头的也是中央,轮不到上海。这不是你的权限范围。 9.29,深圳先表了个态,这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抑制房价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跑在第二位,就有点被动了,但起码还是认得清形式。支持顺利换届的事,地方政府不能无动于衷。 上海就更被动了,过了国庆匆匆忙忙跳出来,不过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出限购这样的招数,也够为难的了。
关于房产税,还是那句话,时机还远没有成熟,强行推出,政权不稳。消息漫天飞打的是心理战。 等推出的那一天,对手里有好位置房产的,无论是一套还是多套的,都没影响。经历一个短期下跌洗盘过程后,房价不但不会稳住,还会爆发式上涨。房租涨得会很离谱。那时,年薪十几万,二十来万的小白领家庭,如果还没买房,真的与房无缘了。 现在低房租享受的生活品质,什么名牌服装化妆品、出国旅游、隔三差五出去大餐一下,周末晚上泡个吧,唱个卡拉ok,除非是公款,否则想都不要想,拿出一半薪水先付房租吧。
关于买房时机问题: 也还是那句话,一线城市是调控目标,趁着调控抓紧看房,有合适的位置和户型,迅速拿下,没有合适的,就继续看。 二三线城市,补涨还远未结束,晚买不如早买。
有关《左传》左传是一部职场教科书,要读懂也不容易。 历史教课书错误的把汉武帝以后历代王朝当作了封建社会,所以大家反而对真正封建社会时期的商周列国的政治、文化很不了解。 对西方历史比较了解的,再看春秋就好懂一些,特别是东周列国时期,跟早期的希腊以及中世纪的欧洲在制度方面有些相似。
在封建时代,贵族的继承性还是很好的。 比如说宋国。武王伐纣,周灭了商,但是商朝并没有连根拔掉,纣王的哥哥微子被封为宋国的国君,封地就在商都的原地,商的贵族和子民都在宋国幸福的生活。看看中世纪的欧洲,也基本如此。 而帝国时代就完全不同了,旧的朝代完蛋,新的王朝建立,原来朝代的皇族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顷刻间变成了死人、阶下囚、草民。皇权才是至高无上的,庶民的人身生命、人身自由和财产都得不到起码的保护。
看春秋,仔细的读者会发现春秋时代有两个王,一个是周王、一个楚王。 中原的诸侯国中,除了周贵为天子称为王,其他诸侯的最高级别的是公爵,多数是侯和伯,特别小的国家也有子爵和男爵。 但是楚为什么是王? 因为楚是外族,如果把中原诸侯理解为希腊的各城邦,那么楚就是特洛伊,跟希腊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楚是外族,尽管周天子封国楚国国君为子爵,但是楚并没有受封,也根本没有服从周王室的打算。 所以楚王的意思,就是外族的国王,楚与中原诸侯的战争,算作国际大战。
中原诸侯的老大名义上是周天子,实际却是齐恒公。 齐恒公姜小白同学(此人不愧为姜子牙的后代,还是挺牛的)领着“鲁、宋、陈、卫、郑、许、曹”共八国联军攻打楚国,实际是欺负本属于中原诸侯但战败投降了楚国的蔡国,一举干掉了蔡国,俘虏了蔡穆公。然后跟楚国对峙了一阵,以和解撤军告终。楚国的使者在跟八国联军交涉时,还创造了一句成语:“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风马牛不相及。” 总之,齐恒公的八国联军班师了。 这时联军中陈国的大臣辕涛涂跟郑国大夫申侯(此人名字叫侯,不是侯爵)说:“大军如取到陈国、郑国,我们两国都要供应粮草,负担太重了。如果大军走东方海滨,边旅游边回家,我们两国就轻松了。” 申侯说:“这是个好主意,你跟齐侯反映一下吧。” 辕涛涂跑去跟齐恒公一说,齐恒公没多想就同意了。 这时,申侯跑去找齐恒公,说:“您怎么能让大军到海边旅游呢?现在海边都是夷人,黑导游又多,太不安全了,还是走陈国和郑国比较安全。 齐恒公一听,恍然大悟,认为这个辕涛涂太黑了,为了让自己国家省粮食,拿八国联军的安全去冒险,万一碰上黑导游起步血本无归?同时认为,这个申侯真是好同志,太厚道了,非常淳朴。 于是要求郑国的国君把制(地名)给申侯做封地。制也就是虎牢关,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申侯耍了个小聪明,轻易得到了。 齐恒公又把所谓的坏蛋辕涛涂抓了起来,又派兵讨伐陈国,直到陈国国君认错赔钱,才把辕涛涂放掉了。 辕涛涂很不甘心,就跑去制(虎牢关)看望申侯,对申侯说:“你应该加高城墙,才显得气派。”申侯听了很高兴,就加高了城墙。 辕涛涂又去对郑国的国君说:“申侯加高虎牢关的城墙,想要造反。” 郑国国君从此埋下了对申侯仇恨的种子。 春秋时期的诡诈,可以作为职场教科书。
房价的事,争论来争论去,没什么意义。 统治阶级需要大量的社会底层,日子才能好过 房东需要大量的空军和无房户,日子才能好过。 郭海藻不稀缺,宋思明稀缺 社会底层不稀缺,金字塔中上层的稀缺 租房客不稀缺,好位置楼盘稀缺。 做小本生意的不稀缺,好位置商铺稀缺。 电脑电视不稀缺,和田玉翡翠稀缺 儿童和人民教师不稀缺,重点学校稀缺 没有医保的病人不稀缺,好医院稀缺 人民币最不稀缺,好的投资品种稀缺。 无所谓唱多还是唱空,都没有意义,就是个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 房价涨跌有它自己的规律,不是谁唱什么就能改变的。
问:看到好多贴里,楼主都提到过昆明,我想你对昆明应是比较熟悉吧?十大地产之一的恒大地产在距离昆明17公里的安宁太平 镇 开发了恒大金碧天下,现在均价4800左右,我想请您帮我分析下是否有投资的价值,谢谢1 答:恒大金碧天下我也去看了,本来冲着别墅去的,可惜没抢着。我去时卖完了。恒大金碧的别墅还是有价值的,景观很大气,天然的湖山,对城区有点钱的还是有吸引力。但是高层的投资价值就不大了。特别是后来盖的高层还是塔楼,就更是没价值。 就高层来说,装修的不错,但卧室太小,如果精装修还是好户型,低于4000有闲钱倒是可以出手,4800就太离谱了。 还有那个云报记者村,纯粹想钱想疯了。 要是你真有闲钱,大理的可以看看,弥勒的湖泉湾也有价值。
问:楼主你好! 这个帖子煞是热闹,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里交织,各位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我偷学了不少。 我和老公在北京工作,都是外地人,属于体制内,收入不高,但很稳定,两个人一月一共才1万多点吧。
在父母支持下,07年初在长阳板块全款买了一套140多平的房子,一直简装出租。
09年中旬在他老家郑州买了个商铺,前三年的房租用于抵充房款,所以尚未有收益。 我们目前住在老公单位的公寓内(北三环),但这里距离我自己的单位(西三旗)有点距离。
准备今年就要小孩。
目前有100个现金,是父母给的(他父母做生意每年大概有几十万的收入,具体多少不详),不想放着贬值,想买房。
请你给出出主意,我们商量了一下有这两个方案: 1、在我单位西三旗附近买一个小二居,85平米,145万的样子,这样有了宝宝以后,我的父母可以住下,帮我带宝宝; 2、在北三环买个1居,目前看中的有两套(安华西里板楼40平米,110万;黄寺后身五路通小学学区房,40平,125万),这样以后租出去月租金也有3000左右,可以用这个钱在西三旗的单位大院里租套房子,离我上班的地点更方便。 你有空的话,不妨指点一下。 我们应该全款,还是贷款呢? 答:有了家庭,又快有了宝宝,首要考虑的还是能够舒适的自住,自己的居住问题没有解决就考虑投资有点得不偿失,租房子住的幸福感和自己房子完全不同,自己的房子才有利于家庭稳定。黄寺的学区房太小,不适合家庭居住,如果有闲钱可以给宝宝以后上学占个坑,但还不是首要考虑的。 以你们的情况,应首要考虑买一套80-100平米的两房或三房自住,购买总价以180-200万为好,区域可考虑在北五环至西三旗之间。 据我所知西三旗稍好些的小区,单价在20000左右,你所说85平145万不知是哪个小区,要低于市场价格,如果房子还不错,建议购买。因为你们家宝宝需要父母照顾,如果能在北五环到西三旗之间找到200万内100平左右好户型房源,最好不过,85平还是略显拥挤。
问:房产税如果征收的话中上阶层就损失一些小钱,但我们小老百姓就倒霉了,房租和房价又要上去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希望如楼主所言,只是吓唬我们小老百姓的。 这几天断断续续看了楼主的帖子,不管是谈房产经济或者讲历史故事,都非常精彩,获益良多。我最近一直纠结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楼主,我手头有一套二手房两房去年70万买的,位于上海郊区卫星。 镇上,现在价格100万左右,我是继续持有呢?还是在江苏的四线小镇上,开车到上海需3个小时,花100万买10亩地,再借钱造厂房出租掉,等地皮升值比较好一点呢?谢谢楼主! 答:买地当然是上上之策,干什么都不如买地。但是买地一定要慎重。你买的地是什么性质非常关键,如果是工业用地,用来建厂房建议不要,这个东西风险很大。 现在很多小城市可以通过关系拿到住宅用地,自己盖楼。我有个同学在大理买了一块地300平,不过几十万,盖了3层楼的别墅,如果出手至少500万。 但是工业用地风险很大,一定要慎重。
有关春秋晋文公伐卫,楚王请盟军鲁僖公发兵救援。鲁国的公子买率军抵达卫国,卫国却发生了内乱,卫国士大夫不满意卫成公投靠楚国,驱逐了卫成公(这就是民意,然而民意不可能是广大目不识丁的村夫的意见——因为没受过教育,他们也提不出什么像样的意见,而是多数贵族知识分子阶层的意见)。 鲁僖公感觉到了晋国很可能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不想因为救卫得罪了晋国,想撤军,但又怕得罪楚国,于是想了一个主意。 鲁僖公命令撤军,并且杀了主帅公子买,然后向楚王汇报“公子买不听命令擅自撤军,我已经把他杀了。” 春秋:“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为什么不用杀,而用刺?阴谋。 直到现在,正直的员工常被老板出卖,正直的官员常被主子出卖。鲁僖公开了个好头。
介绍春秋,只是给不太理解这段历史的人一个大致的印象。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得不思考。 东周列国,礼崩乐坏,秦统一六国,中国结束了封建时代,进入了漫长的帝国时代,直至如今。 而罗马衰败后,查理曼大帝征服了欧洲,欧洲却真正进入相当于我们春秋时期的封建时代,直至工业大革命。 中、欧的历史为什么是完全不同的轨迹。 我们能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罗马的衰落,日耳曼蛮族入侵,一个野蛮的文明侵占了一个先进的文明。没有知识与文化的民族可以拥有强大的武力,却不能治理强大的国家。而知识与文明,掌握在基督教手中,因此欧洲开启了一个以基督教为领袖的神权政治时代。世俗的封建君主成为了基督教的附庸。或者说拥有强大武力的封建君主成为了知识阶层的附庸。 而中国,贵族诸侯逐鹿中原,虽然礼崩乐坏,知识与文明却得到了更好的继承与发扬。贵族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君主的附庸,于是君权神授,天下一统。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注定了御用于统治阶层。 精英知识分子掌握着话语权。 在欧洲,精英知识分子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掌握着国家的命运。 在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作为统治阶级的附庸,被统治阶级掌握。
问:惭愧,贾志刚的说春秋居然没看过,听大家提起,跑去大致看了一下,文笔相当的好。刚看了一点,不过觉得很值得好好看看。有些地方也有些不同意见。
比如: ——王后急了 领导不高兴了。 从理论上说,后宫的领导不是天子,而是王后。《礼记》上就这么说的。 王后姓申,是申侯的女儿。但是也可以说她姓姜,因为申侯原本姓姜。所以,史书上说她是申姜、申后或者姜后,三种说法都算正确答案。 在这里,我们统称她为申后。 答:关于王后姓申,是没办法同意的。春秋时期,女性贵族只有姓,没有名字。申姜是后人这么叫的。申姜的意思是:此女为姜姓国君的女儿,嫁给了申国的国君,所以叫申姜。所以此女应姓姜不姓申,没有名字。 比如息妫,是妫姓国君的女儿嫁给了息国国君,所以叫息妫,息妫姓妫,没有名字。
申后,是申国的女儿姜姓,因为嫁给了天子,所以叫申姜,姜是是申后的姓。 春秋女性贵族的称谓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如息妫 妫姓国君的女儿嫁给息国国君为妻,称为息妫。 二、如申姜 姜姓国君(申国)的女儿嫁给天子,不能称为周姜,因此只能称为申姜. 三、如文姜 姜姓国君(齐国)的女儿嫁给诸侯(鲁国),但是由于该女子有特殊的才能,以才能为称谓。文姜有很好的文采,所以没有称为鲁姜,而称为文姜。 四、如宣姜 姜姓国君(齐国)的女儿,嫁给了卫宣公,没有称为卫姜,而是称为宣姜。 春秋的女子,只有姓没有名字,至于申姜、宣姜、文姜等都是后人的称谓。
问:楼主你好,持续看你的帖子两个多星期,学习甚多 在此向你表达谢意~尤其是你对历史的解读,我从内心深感赞同! 原先我也是持批评政府愈改革愈高涨 但是看到最后,感觉即使时寒冰先生说的是对的 这世道却也越来越偏离,越来越妖魔。 于是带着“房价肯定崩盘,只是时辰未到”的心理,关注起是否要买房了。 我现在上海,所住的房子是父母05年买的外环以内,但靠近外环一个两居室80平方的房子,因为外地人来沪有诸多不便,所以全家当时一咬牙就买下了,当时已经觉得有点两眼发晕,可是为了有个落脚地,怎么也就忍了。购买时候房价8000/平方,现在在2万2上下徘徊。最近一年,我在上海遇到我先生,两人前一阵子结婚了。先生也是外地人,但因家境贫寒无力购房,说白了就是没有第一桶金。所以现在住在我们家。我们是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千年组合。张江男+80独生子女+外地人+小白〇+、n多其他标签。 现在我们就遇到一个问题,未来打算要孩子,未来是该进取还是原地踏步? A“将现在的房子卖掉,约合190万,将其中的100万拿来做首付,我们夫妇贷款再上海再购入一个三居室左右的房子,将那90万交还父母,让其在省会郑州新城区再购入一个房子,以求保值“ B”跟父母亲朋借钱+筹钱,在上海现在家的附近再购入一套两居室“ C"坐等房价下跌,or干脆到国外读书移民,重新奋斗” 始终爱着这个国家,始终希望中国人能够通过奋斗来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可是现在有些人贪婪的过分,自觉螳臂挡车力补足兮。因此发帖问问楼主,我该何去何从?请楼主点拨! 答:酱酱同学已经从资产升值的角度回答了你。 如果是把钱给父母买房为投资保值,不如在上海买方。压力大一些,但是收获会更大。 关于二三线城市房价最近一、两年内的涨幅会远远超过一线城市,但从一段较长时间看,一线城市肯定会跑赢二三线城市。
有关土地房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土地的问题。 我国进入帝国时代以后,和平与战乱,反抗与顺从,云起云落,朝代更替,一直围绕着关于土地的两个核心问题。 一、土地的税租 从中唐以来,土地的税租是按照朝廷的定额征收,而不是按照实际田产征收。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豪强权贵通过巧取豪夺占有了大量田产,但并不被官府统计在册,反而不用交税。而农户即使失去了田产,但仍然在官府的统计中(有点相当于我们二套房贷款政策,即使你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再买房仍然算二套),所以失去土地的农民仍然要交沉重的税负。土地的税租问题加速了豪强对农民的土地兼并。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密不可分。 二、土地的兼并 帝国时代以后,历朝历代王朝,开国皇帝一旦挂掉,土地兼并的大幕就会拉开,从不例外。而宋朝,太祖建国之初,就鼓励土地兼并。唐朝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致使藩镇军力空前强大,朝廷不能控制,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诸侯的大量土地兼并,导致唐朝时期最可怕的动乱,黄巢之乱。于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最黑暗大的五代十国时期。 总结唐朝的经验教训,太祖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实质就是赠予开国功臣大量的土地换取功臣手中的兵权,这是一个仁慈的交易。但是宋初时期就大搞土地兼并,就注定了以后的风雨飘摇。 一个王朝的崩溃,根本原因都是以上两个问题集中爆发的结果。
房产税的征收是一个标志,将预示着土地兼并的大幕拉开。
问:"房产税的征收是一个标志,将预示着土地兼并的大幕拉开"。 很佩服你对中国土地制度和历史的理解.不过还是不明白,请问楼主,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简单的可以理解成,置业门槛将越来越高,好房子将逐步集中到权贵手中。穷人租房过日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兼并问题,而且将越演越烈。农村将出现大量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城市将出现大量不得不支付高房租的低层无房户。
问:请问楼主,怎么看海淀西北山后地区的房产投资潜力呢?我在保利西山林语买了房子,一个百万平的大盘,现在在等他们出第三期,届时可能会公布和名校签约吧?现在的房价才2万左右,个人觉得,南边大兴区都卖到1万5、6了,这里应该算是价值洼地吧?不过那里有垃圾填埋场,今后会不会建焚烧厂不知道,不过环境真是北京最好的了。
请您指教,谢谢哈! 答:资金走到哪里,房地产就涨到哪里。北城无论舒适度还是配套都好于南城,但是只发展北城,不重视南城,将导致北城无地可卖,而南城又卖不上价格。所以北京市已经停止了北城的发展,大力发展南城,一方面南城有大量的土地可卖,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南城土地的价格。 中短线投资要跟着政府规划走,但是长线投资和自住还是选择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方为好。
问:楼主,赶紧出来吧,南京也出政策了,好像现在全国都在出政策啊,是不是房子真要跌个10%啊,搞得我想先卖掉房子再说了,很烦啊!楼主指点一下,说一下你对接下来1年左右北京房价的走势看法,谢谢! 答:出政策不是房价的问题,而是站队伍的问题。赵高的指鹿为马,无所谓是鹿还是马,关键是选择站在哪个队伍里。可以心里不满,不能公然抗拒。这是赵高的智慧。 北京打响了第一枪,无论有用没用,深圳、上海都表明了态度。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城市要表态。 一直强调一线城市是调控的重点,在换届之际,不可能任其大涨,将影响权利的顺利交接。如果通过限贷手段控制不住,一定还会采用更极端的办法,比如限制或暂停交易,国家队的垄断正在形成中。 二三线城市(特别是欠发达城市)的房价在这次调控中会迅速攀升。 租金也在这次调控中迅速攀升。 置业门槛会越来越高,穷人买房以后将不可能,租房的负担将越来越重。 未来的趋势就是大型城市的大量房产集中在权贵手中,多数人都只能支付高昂的房租住出租房。
关于媒体反复强调的贫富差距过大与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才是最可怕的。 不提上日程还好,提上日程,就变成了加税。满清zf尚且知道安民必须减轻赋税,而如今所有的问题都将成为加税的借口。 一旦以调节贫富差距为借口,大幅征税,社会不稳定性将加剧。 希望朝代轮回的事件不要提前发生。
续有关土地: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大型城市的房产天生具备投资品的属性。 投资品是什么? 说个极端的例子。 假如有10个清代花瓶存世,每个价值10万,10个花瓶价值1百万。 有收藏家要将10个花瓶收齐。他收藏一个不就行了吗?自己欣赏足够了,为什么要收齐10个? 但是,这个收藏家偏偏要将10个花瓶收齐。 收齐之后,收藏家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事情。他砸碎了9个花瓶,只留下1个花瓶。 这个人不是疯了吗?9个花瓶价值90万啊。一下毁掉了90万,他不心疼吗? 你要注意,原来1个花瓶价值10万,10个花瓶总共价值100万。但是,当世界上只有一个花瓶的时候,这个花瓶就不是只值10万了,一下子变成了无价之宝。 好的房子越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房价才会越高,房租才会越高。 政府一定会大幅提高购房的准入门槛,只有垄断的生意才是无风险的,才能保证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明朝初期,由于元末明初的长期战争,人口减少,荒废土地增加,明政府得以大规模的展开招抚流民,开垦荒田,分配土地.由于这一时期,大地主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遭到极大的削弱,因此,明朝初期的全国自耕农占了农耕人口的大部分,地主所占的地比例并不大,这就为明朝初年的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自耕农是封建社会的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和税收来源,因此,洪武,永乐年间的政府财政收入,国家能够征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整个明朝历史中最高峰.洪武时,各州县每年垦田少者以千亩计,多者达20万亩。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除军屯、牧马草场和永不起科地,全国纳税土田总数达387.4万余顷。洪熙年间,更增加到416万余顷。 明中叶后,土地越来越高度集中。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大量设置皇庄,是这一时期土地兼并的突出特点。皇庄始于永乐时期。此后皇庄日益增多。明代皇庄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洪熙、宣德以后,亲王庄田逐渐增多。他们占田多通过钦赐、奏讨、纳献、夺买和直接劫夺等手段。诸王都是明代大地主。此外,外戚宦官同样夺民业为庄田,如正德时的谷大用便强占民田至万顷。 明廷规定,王府及功臣之家钦赐田土,亩收子粒银三分。但实际征收往往超过这个规定数。如山东德王府白云湖庄田,征租的内官旗校,就擅自改作每亩征银五分。 官僚和缙绅也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大量土地。特别是乡宦,如首辅徐阶在苏松占田24万亩,拥有佃户几万人。在北方,“畿内八府良田,半属势家”。
于是,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严重后果。 随着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卫所屯田也逐渐破坏。诸王、公侯、监军太监、统兵将领、卫所军官和地主豪强竞相侵吞屯田,役使军丁。弘治年间,官僚马文升指出,天下屯田被“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 太监、军官不仅侵占屯田,同时还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户不堪剥削和虐待,被迫逃亡。1438年(正统三年),逃军数目竟达120余万。军屯在明初农业生产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军粮原来依靠军屯供应。随着军屯制度的破坏,到正德时军粮只能靠国库支付。军屯制度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明朝国库的收入,也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力量。 明朝末年,土地制度已经到了糜烂的地步,土地兼并膨胀到了惊人的程度,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富者有良田千亩,贫者无立锥之地,加上明朝末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小冰河时期,陕甘赤地千里,灾荒遍地,饿殍遍野,此时明朝的经济已经崩溃,国家机器完全瘫痪,整个中国陷入了战乱之中,所谓的土地法制已经无从谈起。
上海很少分福利房,所以均价不好控制。
以后控制房价就靠限制交易。不让买卖,看房价还怎么涨。等着大跌抄底的,肯定是不可能了。 昆明就搞的挺好。新盘都不发预售证。想要预售证是有条件的,要给体制内配发福利房。市场价12000的房子,体制内福利房不能高于5000块。 昆明现在市场价没有低于7000的房子,但给体制内团购也就3000多。 房价一平均下来,也就5000多,属于低房价城市。可是一般群众买房三环外至少也要7000多,二环内则上万了。 异地到二三线买房,对当地情况不熟悉,风险还是不小。小开发商卷钱跑路的屡见不鲜,大开发商的提前认筹排号,拿了认筹卡等一年两年也不一定开盘,而且好点户型没有关系是根本搞不到的。 很有心想到二三线城市买房投资的可以提供一个思路:选择外国人喜欢扎堆的城市,专挑高品质的景观大盘,买了精装后只租给外国人。租售比相当的高。
房价的问题讨论的真是越来越热闹了,呵呵! 调控中所谓的限制买房只是为了顺利换届,不可能长期执行,然而置业门槛会越来越高倒是千真万确的,保持较高的首付比例会是常态。 房地产的实质就是大型城市的准入证。当大型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匮乏。这个准入证办下来一定越来越难。
降低北京房价的最好办法就是只允许北京户口的家庭买房。房价一定会降。但房价降了,对渴望来京工作的外地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北京市缺了全国性人才的流入也将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高房价和高门槛一定是大型城市防止过度膨胀的最有效选择。无论zf走多少弯路,最终还会回来。
一线城市,人才扎堆,人才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只有人才中的顶尖才能够立足。 而大量的人口(在中小城市觉对算得上人才)怀揣着有朝一日发黄腾达的梦想,却始终挣扎在金字塔的底层,不得不忍受着高物价,高房租,为精英人士的富足生活,挥洒自己的血和汗。 只有这种模式,一线城市才能得到高速的发展,金字塔的中上层才能过上优越的生活。
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不可能全国精英都扎在一线城市。二三线省会级城市未来也会走这个模式。而且二三线城市的法制程度更低,权贵阶层牟取暴利更容易,也更不容易被关注,底层群众也更容易被压榨。
问:楼主终于又现身了,楼主提了西三旗的枫丹丽舍 硅谷先锋 森林大第 富力桃园。枫丹丽舍看了看,五年了,没有税,我不要求什么学区房,只想自己便利些,觉得也还可以,不知道楼主对那块还能分析些么?西三旗那块好点的地方全是部委的福利房。 答:枫丹丽舍的稀缺性是显而易见的,要知道,3-4层的多层花园洋房,相比高层塔楼价值不是高个一点半点。但西三旗一直是价值洼地,枫丹丽舍的真正价值还没有被发现。
硅谷先锋缺乏景观和物业,均价大概2万,比枫丹丽舍要低,性价比还是不错。 森林大地属昌平,不是海淀,这是最大的问题。物业也不好。 富力桃园是次新盘,总体还可以,但是价格已经与枫丹丽舍接近了,不如买枫丹丽舍 只是枫丹丽舍户型偏大,总价较高,还要考虑总价是否能承受。
4520楼:看了燕同学贴的其他网站转载我的帖子,居然还真不少,很有成就感。有些帖子里的回复,骂的可比燕同学厉害多了,满篇对有房人的刻骨仇恨啊,对本人基本定性为zf和开发商的走狗。 说走狗我还真没这个资格,一个屁民而已,只是不想被通胀绞杀,投了几套房子保值而已。 我也不是什么恶人。现在什么是恶人已经基本定性了:凡是跟zf对着干的,都叫恶。 我向毛主席保证:我是个顺民。 关于和我一样,投资几套房子为了保值,避免被通胀收割的屁民,对七七八八的抽风政策完全不用担心,只要是土地垄断不改,房价就没有真正下跌的可能。除非我们的土地真正市场化了,房价才会有泡沫一说,泡沫才会有破的一天。但我们的土地会市场化吗。 让傻空们耐心的等待房价的暴跌吧。谁住在出租房里被房东涨房租,谁自己清楚。
买房子不是投资股票,为的是对抗通胀,保值增值。房产投资,只要位置户型尚可,中长线是一定会远远跑赢通胀的,不能用逃顶抄底的思维,当然纯粹炒房的除外(纯粹炒房的最重要的是资金链不要断掉,博取的是短期收益,也要承担政策变化的风险)。
其实买房抗通胀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换届左派上台 从傻空圣地的老大,到权力的巅峰 发动群众斗群众 对普通中产进行一次大清洗, 然后权贵大搞土地兼并 将是全民的悲哀。 中产跑不了 底层一样跟着倒霉。 社会稳定荡然无存。
问:支持楼主,顺便请教一下,真存在有钱就是不买房的人吗?感觉不可思议,谁有钱还不自然的想到买房改善居住环境。
我的一位朋友说买了大房子,精神面貌都不一样,每天都特有精神,都特想回家,租房能有这种感受吗?至于那月供相对于具有定所的安定感,根本不算什么。 答:这个我身边就有,70年代的人了,还在租房住。此人03年就有100多万现金,执着于股市,坚定看空房地产,07年现金最高峰达到700多万,现在大概还有个300多万现金吧。至今带孩子住出租房。 还有一个更惨的,04年年薪就二十多万了,06年年薪50万,但此人有多少花多少,到现在存款也没达到100万。08年事业高峰期过了,岁数也不饶人,薪水直线下降,一直没买房,现在想买也买不起了。
2000年谁手里有个100万,绝对算富裕人口了,现在有个500万资产的勉强算个中产。钱只能越来越毛,贫富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厉害。从2005年开始调控,就说是为了保护穷人,不让穷人入房市,一直说到现在,结果呢?穷人越来越穷。 既得利益者是不希望看到有人说真话的,穷人越多,既得利益者才会越有钱。所以牛刀才会大热,任志强才会不招人待见。
如果用钱能买个官做。
一定要买一个。
比买房要保险得多。
前提不但要有钱,还要有关系。
大多数人参与不了。
空圣地的房价只会越来越高。
雷霆手段是为了降房价吗?结果被傻空圣地某区级领导道出了真谛。
用人不查啊。
何必跟几个刷屏的傻子打口水战。
是买了房的倒霉还是没买房的倒霉,每个人自己都很清楚,05年手里有个一两百万的,但凡在一线城市买个几套,哪个资产没上千万?傻空骂的那么厉害,无非是犯红眼病。实际上悔得肠子早青了。
你们先聊着,今天出个远门,走得比较远。时差也比较大,得过些日子进来聊了。
终于回来了,怎么那么冷啊,居然不适应了。
我们解决了吃的问题,纠结于住的问题。
很快,又将要翻回头来解决吃的问题。
这一天很快就可以看到。
问:楼主终于回来了,赶快发表一下近期政策感言吧!答:呵呵,没啥感言。
今天上午打电话跟几个小城市的同学聊了聊,不少西部地级市的房价从年初到现在已经翻倍了,租金也翻倍了,这个房产调控政策的实质结果是全面的通货膨胀。
一线城市被搞得象压紧的弹簧,资金则推动物价全面上涨,真是什么样的水平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不得不感叹一下。
问:北京出台地方规章,规定商品房预售金存入专用账户,优先用于建设,不会对开发商资金链造成重大影响么?另外,我觉得北京这两个月的的价格确实有所降低啊。我8月在北三环买的3.5w的期房,现在出来特价3.3w了,搞得我小郁闷了。虽然长期肯定涨,不过我多少还是会纠结于短期的涨跌。
答:呵呵,买房毕竟不是炒股,只要坚定持有就可以了。不必在意短期涨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调控还会持续,起码要过了政治斗争关键期。这个时期正是欠发达城市、中小城市房价上涨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过了以后,一线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二三线城市将陷入一段时间的滞涨。只是这个时期有点长,二三线欠发达城市和中小城市会涨的比较厉害。
08年我有个同学在西二旗买的房14000,结果后来跌到10500(但只是内部价,外面人买不到),这个同学伤心了很长时间,结果09年底涨到25000。
开发商门槛越高,房价供应量就会越少,限购执行力度越大,相当于弹簧压得越紧。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将来房价的报复性反弹。改革开放N多年,反而是管理水平越来越低。
48、法币=白条问:楼主终于回来啦!最近物价涨的有点恐怖,油价昨晚也调高了。
答:法币=白条,毫无信用。物价上涨才开了个头,好戏还在后头。
以后要解决的是大量底层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不是中产的房价问题。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了,坐稳了以后,翻回头来必须解决温饱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民生问题。
问:楼主,请问物价涨的这么快,如何保证解决低层群众的温饱?是不是要多发工资了? 那多发工资的钱从何而来?答:解决民生问题是有保有牺牲的。
保的第一是农民,拥有土地就拥有财富。政府鼓励农转非,将来是谁转谁惨,农转非很容易,转了的会很后悔。非转农将难于登天。有了土地就有了饭碗。
保的第二位,是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会持续上升,解决这批人的饭碗关乎稳定。
牺牲的是无特长的都市小白领,这些人将会最困难,涨工资会导致大批人失业,保证就业就没办法涨工资。而且农民和劳力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以牺牲这些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至于金字塔的中高层仍然会越来越富,解决民生不会牺牲这些人的利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