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2000 一平的地方,好像算不上三线城市,大概应该是地级市或者县级市的房价。
一般来说房子买在市政府边上怎么也不会有问题,只要确定新市政府已经搬到你说的那个地方,该地的升值空间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仅仅是政府规划就要谨慎了,因为规划并不等于真的搬迁。
旅行中,上个网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关于拆迁补偿的事,巨大的利益驱使,那真是鲜血淋淋的。所以二手老房买在哪里很重要。银行的房、政府的房、各大部队的房,有上市交易的,买下来肯定不会吃亏。
存在风险的就是弱势群体聚居区。但是北京,毕竟天子脚下,不能搞得太僵, 最终该补的还是会补到位,至于外省就很不好说了!26、军官霸田
问:请问这个是真的吗,房价会在短时间涨上去吗?如果是真的,那中央调控有什么用,在没有下降的基础上再涨 10%,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
很想听听楼主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答:维持在正常成交量,保持一个缓步上涨的趋势,是中央最愿意看到的。
因为中央很清楚,除非体制上有大动作,否则让房价下跌只是唱给人听的口号。
体制是不能动摇的根本,是国家稳定的基础,高房价是体制造成的必然结果。
中央很清楚,最好的方式就是以一个平缓的速度增长。但是决策者是不是有此能力控制房价缓慢上涨,这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任何一个朝代,即使是我们在电影里常看到的奸佞当权,往往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执行效果却常常适得其反,领袖的智慧与执政能力对国家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朝朱厚照时期有个太监刘瑾,权势一手遮天,是个典型的奸佞。但他其实是很想做点事情的。
明朝开国时,朱元璋搞了个戍边屯田,相当于现在的军垦,因为军队自给自足,给国家省了大笔的银子。但是到了后来,军官们都变成了大地主,霸占了士兵的土地,把士兵当作佃农,依靠盘剥士兵来实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
这是与杀良冒功、贪吃空饷并列齐名的第三大快速发家致富手段。
我们说了刘瑾是个有雄心壮志,很想做点事业的高责任心人士。对于军官霸占士兵田产导致士气低下这件事很看不惯,很不满意。决定坚决打击这种行为。
于是下令地方政府清理军官霸占田产的问题。
军官霸占的田产不仅仅是士兵的,更多的是当地老百姓的。
按理说,这应该是个老百姓叫好的政策,而事实上这是老百姓头上的噩梦。
执行人是谁?地方官。
地方官执行的时候就实在为难了,军官老爷手里都是握着重兵的,你上门还没开口,兵大爷的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可是刘瑾刘老板下达命令的同时,还是要下达任务指标的,没收的田产有任务指标,以前军官老爷占有的田都不交税,既然清理田产就要交税,交税也有任务指标。
有些地方官比较聪明,不敢找军官大爷收,就摊派给了老百姓,结果老百姓又交田又交税,自然是连活路都没了。有些地方官脑子不清醒,真的跑去找军官老爷要田要税,结果造成军官勾结宁王造了反,最后刘瑾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了。
历朝历代,统治者代表的都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历朝历代的改革都只是为了缓和底层群众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防止因为过激发生极端群体性事件。
调控也是为了缓和矛盾,要温水煮青蛙,而不要一把火把青蛙烧死。
关于自己打自己嘴巴的事,那是太多了,自古以来,统治者也从来不怕自己打自己嘴巴。古人就总结过,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以前的科举制度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基本目的都是相同的,让全天下的优秀的和不优秀但有出身的知识分子依附于官,这样就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无法进入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有商业头脑和技术专长的人员,就相当于过去的商人、小作坊主,尽管也许还算富裕,但是没有任何地位,任人支配。要是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能经商,就基本上在社会的最底层很难翻身,相当于过去城市里的贩夫走卒,甚至无片瓦立锥,糊口都是困难,地位和稳定性反而远远不如自给自足,拥有宅基地的农民。
问:说到底空空太幼稚了 当年拖拉机之夜太学生怎么也想不到机关枪和拖拉机真的会招呼到自己身上,这和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呀!主流宣传中,妈妈都是慈祥的温柔的全心全意为屁民服务的。
答:这就是中西方的不同,西方的拖拉机是对外的,中国的拖拉机从来对的都是 p 民,对外基本比较忪。所以才有元和清,明明是外族入侵灭了国,还要把蒙古人和女真人一起拉进来统一叫中华民族,居然认为中华民族很强大,元朝时一直打到亚得里亚海。也不管蒙古人跟中华的两河文明有关系没有。
这次调控与 08 年调控后的结果是有所区别的。
08 年调控的结果是一线城市的暴涨;而 2010 年调控的结果是房价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全面上涨。不但是二三线城市,高房价甚至已经传到至四线及以下城市。
在二三线以下城市,无房户的需求其实并不大,真正的刚需来自改善性住房。
城市升级使人们开始不满足过去老旧式住房的居住环境,开始追求大盘大开放商的品质住宅。房价也由此迎来全面上涨。这种全面上涨,不能理解为全面泡沫,而是有基础存在的。不能理解为全国炒房。特别是四线及以下城市尽管新盘价格高涨,老旧住宅却乏人问津,县级市二手房变现也比较困难。在 2010 年的调控的大背景下,却神奇的出现了二三线以下城市的刚需大量释放现象,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这神秘的幕后推手其实就是资金的规律。
对于在 2010 年初布局二三线城市的房开商和有远见的投资者,在这次调控中,无疑是受益者。
一线城市,这次调控给刚需买房者一个最好的入市良机,但是能够抓得住的只是少数。
问:其实,几千年来,唱的都是同样的戏,只不过台上的演员变换而已。
答:赞赏这一句,呵呵,历史规律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城头变换大王旗。
问:历史规律是不变!但他妈世界变了!~~ 中国采用资本主义制度了
还只参考中国历史?
答:你知道什么叫资本主义制度吗?
首先基础是三权分立。
早在 1748 年,孟德斯鸠男爵发表了伟大的划时代的巨著“论法的精神”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三权分立制度就是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讲的是法律精神,讲得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而作为一个人治而非法制国家,怎么能说是资本主义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历史对现在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这就使毛说过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建的武装斗争及建国思想其实很大程度来自于朱元璋。
古代君主统治国家征服世界靠战争武器,现在则靠金融武器。
西方,我们所熟悉的具备最纯正贵族血统的哈布斯堡家族,曾经的德意志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家族成员曾经统治过欧洲诸国:包括波希米亚王国 、匈牙利王国 、克罗地亚及斯洛文尼亚王国、伦巴第及威尼斯王国 、奥地利皇室领地 、萨尔茨堡公国 、塞尔维亚及塔米斯-巴纳特公国等等无数欧洲国家。
而现在,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着华尔街,继而通过华尔街控制着全球的经济。
历史是在继承的前提下发展的,特别是在西方,现在几乎每一个显赫的家族都能追根溯源。因为尽管西方也发生大革命,但是象文革一样彻底否定历史是完 全不可思议的。
我们有点英雄情结的人听到最多的西方中世纪十字军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图案、医院骑士团;直到现在仍有两大骑士团存在。条顿骑士团总部现在还在德国,专门从事慈善事业。医院骑士团后来改名为马耳他骑士团,也就是现在的马耳他,世博会还来上海参展。只有圣殿骑士团灰飞烟灭,但现在仍有大量的修士组织自称为圣殿骑士团的继承人。
完全不懂历史,就等于完全不懂得社会。
问:请教楼主:
眼下商业贷款贷款 46 万。
分 20 年还,月供 3066。
分 30 年还,月供 2562。
朋友劝我贷款时间越长月供越少越好。
直觉判断我觉得也是这样。
有科学依据么?
答:你的朋友考虑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当然是利息越少越好,20 年还的利息要少于 30 年还的利息。
但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我国是高增长、高通胀的国家,每年的通胀率远远大于实际公布的数字,更远远高于贷款利息,所以贷款时间越长越好。
至于月供是否越少越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承受能力,有条件当然买大房子,宁肯月供多一点。但是条件不够就买小的,量力而行。
银行贷款的年限越高,利息支出越高,但不会高过通胀。你能贷 30 年就贷30 年,这是你年轻的优势。年纪大点的就只能贷 25 年,甚至 20 年了。
所以说 40 岁买房的人很不靠谱,首先 40 岁的人不一定有钱,反而错过了最敢买房的黄金年龄。其次是 40 岁贷款年限就短了好多,相当于月供压力更大了。
以后,商品房本来就变成了富人间的游戏,普通人将不能卖进参与的门槛。
到多数人真的买不起房时也就安心了,也不用关心房价的涨跌了。
但是现在,房价还没有到那个高度,很多人还觉得有希望,所以对房价的涨跌才会特别关注。这个时期应该就是普通人最后买房的机会。错过了,将不会再有。
27、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什么革命
最可怕的不是农民,而是失去土地的农民。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那时的工人阶级是什么?就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除了体力一无所有,所以他们才具备脑袋掖在裤腰带上,为了抢土地而玩命的动力。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宣传就是:“同志们,国民党要把分给你们的土地抢走,你们说怎么办?”于是广大失去土地的农民兄弟不干了,玩命了。
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选择南下和北上发生了分歧,真的为了北上抗日吗?1935 年抗日战争还没有打响,日本人在东北而不是西北。北上抗日的说法实在有些牵强。
我想真正的原因还是群众基础。
近几年多次在西南地区的乡村进行田野调查,发现一个问题:解放前,即使如贵州山区的偏僻乡村,农民自给自足吃饱肚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更别说富庶的四川平原。
那时参加红军要有不要脑袋的玩命精神,对于多数能够填饱肚子的农民来 说,主动参加革命显然是不现实的。红军在西南地区完全没有群众基础,战斗中的减员得不到有效的补充,所以人才会越打越少。
而西北地区完全不同,自然条件恶劣,农村耕地很少,存在大量食不果腹,无地可种的农民。李自成起义也是从陕西发起的,可以说具备了随时发动武装暴动的群众基础。所以毛选择了北上的正确路线。而张同志南下凄惨的下场印证了毛的正确判断。
北上延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得苏联的支持,没有强大的后援是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的。
一旦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又没有去处,那是相当可怕的,所以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中央最为关注的。甚至提出如何让农民工在城镇买房子置业,处理好农民问题,是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
将来,有地可耕的农民将会成为都市中的底层群众羡慕的对象,农民有地有住宅有粮食。进可以在城市打工,有聪明的甚至通过经商迈进富人阶层,退可以回乡种田,虽然现钱不多,但是吃穿住行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真正一无所有的将是大量在都市中沦为贫困的人群。在打拼挣扎的打工仔,如果没有能力购置房产,也没有得到向上爬的机会,在都市立足将变得困难,而又毫无退路。
28、国以贪立
讲个故事,可能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看过,并且曾经多次被转帖: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 ’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 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 “还有什么?”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 有何妙计可除此患?”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
29、西部城市
问:楼主 成都属于您口中的二三线城市么?
那么这次属于补涨阶段?
答: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武汉都是二三线城市的典型代表。
问:请教楼主:因为种种原因, 错过了很多买房的好时期,现在租房住,( 享受到了朋友提供的体制内的好处,远低于市场价格租了一套房子)。
手上 200 万左右的现金, 在上海,想买房子保值增值,1,有套著名大学附近的二手房子,57 平米, 130 万左右,估计租金大约是2.5 万-3 万 之间,
2,在市中心成熟的商业区有个店铺,124 万,年租金现在是 6.4 万一年。
2 个选择,个人倾向于投资店铺,因为在上海店铺的涨价远远低于住宅的涨幅,况且店铺的资金回报率也达到了 5% ,不知道楼主是否有更好的建议? 答:很多人不愿意投资商铺还是在于风险大,好位置熟铺是很少有人愿意拿出来卖的,谁愿意放弃生蛋的母鸡呢?而新开发的商铺要不然位置比较偏,不知道能不能做的起来,要不然就溢价太高,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好的商铺是市面上很难买到的。
如果经过考察确认商铺没有问题,还是首选商铺,但是一定要经过认真的考察。
而住宅的风险就相对小多了,而且投资不需要很多的经验,更适合一般投资者。
问:全国各地一线二线三线情况都有不同
楼主预测时点,怕不好预测啊答:不但是不同城市情况有区别,同一城市的不同区位情况也有区别。就拿北京来说,过渡爆炒的通州房山等远郊区县,房价一定会有所回调,但是城市中心,特别是学区房是没有下降可能的。
而对于多数二三线城市,均价下降的原因主要还是远郊区的房源投放量增加,城区内的房子不但不降,而且涨得还很厉害。
房产投资最重要的还是位置,当远郊区县的房价远低于城中心的时候,一定会有补涨的要求,但当远郊区县的房价向城中心接近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城中心的补涨,当然在调控期也会体现为远郊区县房价的回调。
问:在成都,一环、二环内还有非常多的老公房,总量比商品房还多,这么多的房子都会拆迁吗?我在想是否先买套老公房。因为价格也便宜。新的商品房一般八九千。老公房才 5 千多。买了后等拆迁。
但这么多老公房都会拆迁吗?我觉得可能很多房子是不会拆迁的吧?否则 只要现在买这些房子,以后都发财了。
是否拆迁的只是很少部分?
答:将来多数房都会拆迁,这是中国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在城市拆迁改造升级过程中,大量的老房拆毁,大量的新房拔地而起。而随着拆迁改造的成本的上升,房子也越来越贵。
现在拆迁改造集中建设 70-90 的小户型,将来会沦为新的城中村,通过二手置换,这类房子会变成新的贫民窟,而将来的拆迁改造建设的一定是追求环境品质的大户型。
因为政府官员任期的限制,决定了官员的短视,决定了城市规划的短视。
但是市中心的房子,即使在将来人口下降的过程中,仍然是稀缺的,房价高不可攀的。如果手有余钱首选的是市中心的大户型。
关于市中心老旧二手房的购买,还是有一定学问的,一定要选择位置好,低密度的矮层住宅楼,因为密度低,便于拆迁。而密度高的塔楼拆迁非常困难,拆迁成本太高,开发商很难有利可图。现在住在市中心高层旧式塔楼的富裕人口,将来一定会二次置业,这些旧式塔楼逐渐会沦为新一代年轻中产阶层的过渡性住房。
问:还有一问题请教楼主,目前我一共有三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父母住,一套是投资房,在大连最繁华的地方,租金回报是百分之六点五,请问房产税会很快推出吗?我的那套投资房是卖掉还是持有呢?卖的话能赚白分之五十。
答:在卖掉之前,你要先问问自己,拿这笔钱打算干什么?如果没的可做,干等着贬值,那你为什么要卖呢?
如果你有更好的投资或者创业渠道,那当然立刻卖掉,不用犹豫。
至于房产税,第一:近两年一定不会征收,因为条件还不成熟。第二: 房产税只是一项苛捐杂税,目的是补充财政收入,并没有降低房价和租金的功能,并且只能导致租金的上涨。怕房产税的应该是租客,而不是房东。
任何税种最终都要转嫁到社会最底层群众身上。丛林法则实际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上层人士的享受是靠底层群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换来的。
30、新穷三代
问:我可不想做穷一代。
房子真的让人抓狂,当跟你同样起点的人早你三年买房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我老公是 77 年的,他一个女同学 2007 年底在清河新城买了一套房,一百多平 100 多万吧,找家里东拼西凑的全款。其实当时我老公也能拿出 100w 不用借钱的,可是他偏不听我的话,认为清河在五环外,那种地方还要 100 多万不可思议。结果北京经历了 09 年的疯狂以后他同学那套房子已经翻倍,借的钱也已经还清。
而我们呢,在犹豫和老公的优柔寡断中错过了时机,终于在 2010 年 3 月最疯狂的时候入手了,这时候即使首付 160 多万,还要背负 100 多万的贷款,生活质量比他的女同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犹豫和无知真的能让人付出很大的代价。
答:清河新城好像是 50 年产权吧。反正我对 50 年产权的都不感冒。
我一朋友 06 年买的水木天成,买时 5000 多,现在 25000,调控都不带降价的。
31、古代的房地产 最早的房产交易,出现在一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在公元前 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
周厉王三十二年又发生了一宗土地买卖。这宗土地买卖的交易过程也被刻在青铜器上。
这次记录的是周厉王买地的事,周厉王为扩建王宫,买下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周厉王派人对鬲从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的,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好了。”这是个很毒的誓。
周厉王买地花了多少钱,铭文上没写。不过李开周说,有人买地,有人卖地,说明当时除了有土地抵押,还存在土地买卖,房地产市场已经有了雏形。
隋唐时,有个叫窦乂的人,他生在陕西,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爹娘,无依无靠,跟着舅舅一块儿生活。他舅舅是个公务员,住在长安城。窦乂先通过卖鞋、卖树等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有了 80 万钱的身家,于是开始向房地产行业进军。当时长安西市有一个废弃的化粪池,面积不小,有十几亩,闲置七八年了,一直没人买。窦乂把它买了下来,雇人填平,在上面盖了 20 间店铺,租给波斯胡人做生意,平均每天都收上来几千钱的房租。
再后来,窦乂听说当朝太尉李晟喜欢打马球,于是斥资 70 万钱买下一块地,又花 30 万钱把这块地建成一片马球场,送给了李晟。李晟很高兴,从此跟窦乂结成死党,有求必应。有这种靠山保驾护航,窦乂发得更快了,不到 40 岁就成了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除了像窦乂这样的开发商,古代的业余开发商还有一些是公务员、退休干部等,甚至官府自己就是开发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