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这个节目,只是发现了问题,却浅尝即止,并没有去挖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型超市可以在商品零售价中拿走最大一块蛋糕?我们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有一个习惯,总是很喜欢引进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巨头。为了引进这些大型零售商,往往不惜代价——很低的房租,甚至还有免租期;各种税收、政策优惠等等,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当这些大型超市凭借自己的规模优惠、成本优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消灭周边零售小店时(比如,在这些超市里长期都在醒目位置公然做这样的广告:凡在本超市周围 3 公里范围内,发现同一商品价格低于本超市价格,我们将给价差 5 倍赔偿,)——我们地方政府部门基本都是默认甚至纵容。
当大型超市如愿消灭周边零售小店,获得区域零售业的垄断地位后,它们自然就有足够的筹码一边盘剥进伙商,一边加价掠夺消费者,从而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而我们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长期是视而不见,甚至可以说不作为。
2011 年 7 月〈法制日报〉报导:在这个通胀凶猛的时期,商场、超市的进场费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个中国商业的怪胎显然正裂变为经济毒瘤——不仅吞噬着无数生产厂家的利润和消费者的腰包,而且一步步推高物价和社会交易成本,致使整个市场逐渐丧失敏感、公平与竞争活力。
对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六种干果价格的调查显示,每 100 克杏仁4.8元、腰果7元、开口松子7.2元、生核桃仁6.6元、葡萄干1.2 元、开心果 6.6 元。而在北京的一物美大卖场,同类商品的价格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 100 克杏仁变成了 15.9 元、腰果变成14.2元、开口松子变成25.8元、生核桃仁变成19元、葡萄干变成 3.29 元、开心果变成 17 元。平均下来,六种商品的超市价格是批发市场价格的 2.85 倍。
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调节平台副主任姚文华说,通过行业测评,一些超市的费用达到了 40%到 45%。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也表示:“一件服装的成本加价率从 2.3 倍可以到 12 倍。零售商收费越高,商品的最终加价就越高。”我们一方面连年高喊启动内需,另一方面又放任一批零售巨头以高额的垄断价格吞噬老百姓的购买力。我们一方面压倒一切保 8,想尽办法新增就业岗位解决低端人群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又纵容大型超市以总总不正当手段消灭恰恰能解决大量低端人群就业的零售小店;我们制定政策很少有过通盘系统性考虑,所以我们的经济政策往往效果极差。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1-13 11:08
一条可怕的经济链在央视报导的《牛肉干旅行记》中,牛肉干生产厂家告诉记者,在牛肉干价格构成中,生产成本只占十几个点,加上几个点的利润,也就是说生产厂在这个价格体系中只拿到 20%。而零售商(主要是大型超市)各种费用加到一起能拿到 40%以上。
即使不是大型超市,一般的小店零售商在这个分配体系中拿走的份额也并不比大超市少多少。就在这个节目中,一个自己做休闲食品小店的商家告诉记者,他们的零售价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加 40%。
为什么,在这个分配体系中零售商拿走的份额远远高于生产方?生产厂家告诉记者:渠道为王。零售商掌握着商品变现最关键的环节,所以,它们当然要在这个分配体系中拿走大头。实际上我们考察零售业会发现,不止是食品,包括所有的快速消费品,其零售价格的分配体系中,终端零售卖场都要在这个体系中分走最大的一块收益。
现在我们得到第一个结论:做生产不如做零售(贸易、流通)零售商的日子又过得怎么样呢?除了极少数获得垄断地位的大型卖场(如沃尔玛、家乐福),大多数零售商日子并不好过。2012 年1 月,天涯社区经济论坛,一个做商业的网友发表了一个帖子《我来说说真实的商铺的倒闭情况》,帖子描绘了成都做零售服装业的真实情况:“概括点说,08 年以后新开的服装商城几乎全部倒闭!!!!
1.染坊街小商品城开业就歇菜,商家全部关门撤走.2.新中心三四楼坚持了几个月,一开业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转让.3.新尚美成坚持了两三个月,二三楼的商家全部撤走,只剩一二十家商家在一楼坚守。
4.香槟广场半歇菜一半的商铺都在转让
5.尚嘉潮代 完全歇菜6.优客商城 开业不到一月,商家已经罢市一次,估计坚持不了多久了
7.地一大道 刚开业 预计很快就步后尘
8.群光广场旁的一个童装城,叫什么忘了,半歇菜9.汇美皮草广场,开业两三个月,过道上有几个人一眼就能看清,这个冬天没有老板赚钱的,过了冬天卖什么我不知道,压的货嘛,皮草生意,你们懂的。
10。EGO 潮流广场,这个算唯一的例外了,开发商舍得投入,快男快女场地赞助,请范冰冰等噱头还是做够了的,广告营销也比较有特点,算是炒起来了,不过也只有一层负一层生意较好,楼上也很冷清。生意好吗?呵呵,别急,生意好了房租直接翻倍,不论生意好坏你都只是案板上的肉。”分析这些商铺倒闭的原因,大致就是 2 个。租金高、转让费高;销售收入下滑、消费不景气。零售商虽然在商品价格分配体系中拿大头,但是,这也得商品卖出去后才能实现,当销售不理想时,刚性房租与其他成本就成了零售商的沉重负担。
这样看来,做零售商还不如做一个商铺老板,旱涝保收,收益稳定。
那商铺老板的日子就很光鲜吗?考察成都商铺租金收益,我们发现,所有的商铺租金收益与购买商铺的投资比较,大致就是 3%——4%,也就是说,商铺投资回报周期需要 25 年以上!其租金收益也就比存银行的利息高一点,甚至还比不上银行的理财收益,更跑不过疯狂的 CPI 了。
商铺投资收益低,原因当然是商铺价格这个分母太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开发商出售价格高昂的商铺成为商铺链条的最大收益者呢?事实却并非如同人们想想的那样。如果我们考察城市黄金地段开发企业开发的商业资产。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即使这些商业如果出售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收益(一般投资回报比能达到 3%以上的黄金地段商铺就不愁买家),但是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一般对这些商业资产的选择是持有而不是出售。比如,龙湖地产,目前在全国持有的商业资产超过 200 万平米,万达持有的商业资产则超过 1000 万平米。这里就有一个无法解释的逻辑:开发企业正常融资成本大致在 10%左右,为什么开发商愿意用 10%左右的资金成本来沉淀只有 3%回报的商业资产?笔者曾经在重庆某区县遇到这样一个开发商。他在当地黄金地段开发建设了一个小区。小区住宅销售价格大致是 4000 元/平米,基本全部卖完,沉淀了几千平米的商铺。2011 年遭遇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开发企业无法从银行取法获得贷款,新开工项目又遭遇限贷——销售也出现难题。迫于无奈只得求助于高利贷,融资成本大致是年息 50%。
这样高的利息时间长了确实不堪重负,最后他只有忍痛出售原准备用来养老的商铺。出售价格大致是 4 万元/平米,大家猜猜他能拿到多少利润?在同样地段住宅卖 4000 元/平米都能赚钱的情况下,出售 4万元/平米的商铺,他能拿到的利润仅仅只有 1 万元/平米!期于部分都被各种名目的税收拿走了。
现在我们明白了开发商为什么愿意持有商铺了,原因很简单,开发企业持有商铺的成本远远低于实际出售价格。其实际持有成本收益率应该在 12%——15%。一旦变现,销售收益大部分都要被政府拿走。
但是,持有是需要具备相当强的资金实力的——或者说具有获得较低融资成本的资金能力,如果融资依靠高利贷,那么即使出售只拿一小部分,也远比借高利贷划算。
所以,做开发还不如做金融。
好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编织一条中国社会的经济链条:
政府→金融业→房地产→商铺持有者→零售业→制造业这是一条可怕的经济链条。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承担了 70%以上的税收,解决 70%以上就业的制造业,在整个经济链条中,竟然处于最末端!这个经济链条就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制造业纷纷抽出资金去投资地产、金融,为什么我们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危机。
PS:谁能帮我完善一下这个链条政府→金融业→房地产→商铺持有者→零售业→上游制造业→下游制造业(即在上游制造业、下游制造业上面有一根虚线,指向金融业、房地产)谢谢,如果完善直接回贴即可,或者发我的油箱 flp713@163.com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1-16 12:30一谈到中国经济未来,很多所谓的专家总喜欢来一大段国际形势分析,什么美联储的策略,华尔街的阴谋、欧盟的动态,什么美元走势、石油走势、黄金走势,甚至什么石油战争、货币战争等等,让人云山雾水,不知所云。
撇开盛行一时的阴谋论不论——我一直认为所谓阴谋论制造者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故意制造噱头来哗众取宠。那么,什么才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主要因素?是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只用一组数据就足以粉碎这个国际经济形势决定中国未来的谬论。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 年,最终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2010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加在一起是10.3%。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大致是 8%!8%当然对中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远称不上是决定性影响因素。而且扩大出口并非我们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按照国家商务部的说法,我们对外贸易的目标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
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主要就 3 个方面:其一,国际经济增长,需求增加,对解决我们过剩的产能有帮助。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特别是我们进口数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对我们生产成本有影响。
其二,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汇率变化,对我们巨额的外汇储备有影响。比如,为了让我们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2008年前,我们投资持有了巨额的美国资产,结果次贷危机爆发,我们投资美国 2 房的债卷损失惨重。
其三,人民币汇率改革与欧美国家的态度,是决定人民币能否走出去,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我还真不知道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还有什么其他影响。所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在我们内部,这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我们经济发展模式与管理层的执政思路。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1-28 17:13目前中国经济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产能过剩、制造业危机、经济结构畸形——政府投资占 GDP 比重一半,地方债务沉重已经完全超出了其偿还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严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得不到解决很可能产生可怕的后果。但是,至少几年内,中国经济还没有崩溃或者硬着陆的风险。原因很简单,中国政府太强大了。
所有研究中国经济的人请先学习以下内容。这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判断绝对不能忽略的因素:
中国政府直接掌握的资源:
3.2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截止到 2011 年 10 月)
超过 100 万亿国有企业资产(包括国有银行资产)。
超过 10 万亿财政收入,而且还以每年 30%的速度增长
完全隶属于国务院的央行,货币投放量国务院可以直接决定。
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巨额的政府投资,除了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基本不是问题,所以,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货币利率管制。央行制定的存贷款利率可以直接在任何一家银行最基层的储蓄所中得到准确体现。考虑到我国高储蓄率以及高达 32万亿居民存款,这个利率管制对货币流动有相当强影响力。
汇率管制。人民币目前还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价格只能由央行一个声音决定,而且由于我们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所以,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任何声音都具有相当强的底气。
行政干预。在一些具体的经济领域中央政府在必要时可以用行政权力直接干预。比如对房地产市场的限购令就是比较典型的行政干预经济。
中国政府还可以动用的潜在资源(或者通过改革可以获得的制度红利):土地。公有制下土地归国有所有。2001 年——2011 年,我们仅仅是将城市土地与部分城郊土地以出让 70 使用权模式释放出来——就拉动了中国经济10年的高速发展。10年间我国GDP总量翻了4倍。
目前,在广阔的农村,至少还有几十亿亩耕地、林地、荒地,还有几亿亩宅基地,这些土地价值如果同样以出让 70 年使用权的模式释放出来,可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10 年以上。
金融。目前我国金融是管制最严格的行业。由于利率管制,使我们金融机构绝大多数贷款给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使是在信贷最宽松的 2009 年,我国非国有企业拿到的银行贷款也只有当年信贷总额的 10%左右。如果我国能深化金融业改革,推行利率市场化,那怕是我们银行业一半的信贷额度给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怎样生机勃勃的局面啊!垄断领域开放。目前全社会有 80 个行业,国有企业可以做 72 个,外资可以做 61 个,民营企业只能做 42 个。如果我们能深化改革,开放 20 个行业让民营经济进入,毫无疑问,这将给中国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任何一条,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都无法相比。所以,中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能力是西方国家政府完全无法比拟的,西方国家无法做到的事情,放到中国就完全可以做到。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解决十几亿人吃饭每年需要的粮食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中国政府硬是做到让中国主要粮食价格比国际价格平均低一半——这在西方国家就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经济长期增长乏力?近 10 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萎靡不振。0 增长甚至负增长屡见不鲜,少数国家有个 2%左右的增长率往往就能获得整个社会的一片欢呼。那么,是什么原因拖累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又是什么原因让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束手无策呢?
有 2 个原因拖累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
其一,长期人口负增长使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
因为享受性爱观念的流行,使西方发达国家生育率年年下降,使人口出现 0 增长甚至负增长。(美国要好一些,妇女生育率要略大于出生率,但是,导致美国人口能够缓慢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每年有大量移民进入美国)。人口老年化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劳动力短缺、内需不足、养老福利支出巨大等等。这些都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二,债务过高。债务问题是拖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包括政府负债与个人过度消费产生的负债。政府负债过高,严重影响了政府继续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能力。个人负债过高,使个人与家庭的收入首先是还债而不是消费。这两这不仅对经济发展都是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爆发债务危机。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与 2011 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就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不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而且这些国家领导人调控经济的手段也很有限。西方国家经济经过几百年发展,能够享受的制度红利基本已经使用干净——土地完全私有化、金融完全市场化,也不存在垄断行业(美国连军工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公司)。就连要加大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也受到诸多限制——政府投资钱从那里来?加税?选民不答应;开动印钞机?发达国家央行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不一定就听政府的;发行国债?那要国会同意——国会(或者议会)的意见往往就是,你现在都背着巨额的债务,再继续发行国债?嗯,还是缓缓吧。2008 年,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让国会同意了 8000 亿美元的救市计划。
所以,不要总拿西方经济与中国类比,甚至也不要拿什么国际形势来解读中国经济的前景。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去做
——以上是新书部分完善的内容,逐渐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01 00:02
城市反哺农村:农民获得的补偿远远低于失去的地租在 2010 年财政支出中,有一笔重大开支不能不提及:2010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 8579.7 亿元,约占财政总支出 9.57%。
这是 2010 年中央财政支出最大一笔。中央财政向三农倾斜意味着以城市税收为主体的公共财政正在反哺农村——这是善政。但是,这个善政背后的经济帐却让人无法轻松。
建国六十余年,中国农村为国家发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是掠夺农村的过程。
农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收获最小,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社会地位最卑微低下,是最令人同情的最低端人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来赶超欧美。
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那么,建国初期我们用什么来完成工业化的原始投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大体上讲就是以独占地租为手段将地租和地权转化为工业资本、城市资本和国家基础设施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度的核心“秘方”,这个秘方实际就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掠夺。
比如近 10 年来在房地产热潮中,地方政府怎么获得城市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呢?还是掠夺农民的土地收益!地方政府以区区几万元/亩价格从农民中征收土地,转手则以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元/亩价格卖出,获得巨额的卖地收入。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农民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过去是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来获得工业化持续投入的资金,现在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是控制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结果重大改革成本都是由农民承担,建国 60 年农民的劳动收益被强行掠夺。农民成为中国最苦难的阶层。
农民土地收益与劳动收益被双重掠夺,而农民又被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在土地上。这导致农民成为建国六十年来生活最差、社会地位最低的人群。
2000 年 2 月 10 日,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写信,反映“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他在信中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的信轰动一时,“三真”被认为形象描绘出中国农村的现状。
2004 年,以当时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为标志,城市税收为主体的中央财政开始反哺农村。连续8 年,中央财政先后取消农业税,并给予种粮补贴、养猪补贴、使用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出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等等。必须承认,这些都是善政。农村贡献了几十年于情于理也应该享受城市反哺。但是,这些善政根本无法改变农民地租与劳动收益被双重掠夺的现状!如果土地政策不做出重大改变,农民不能享受土地资本化的收益,中央出台再多哺育农村的善政,农民的收获也会远远小于失去的地租!以 2010 年为例。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 8579.7 亿元,而当年我们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为 2.7 万亿!农民获得的财政补贴不及政府卖地收入的 1/3。
就算这 8579 亿的财政补贴,仔细咀嚼还有几分苦涩。虽然我们中央财政算得上财大气粗,但是分配体制的问题,补贴三农这 8579亿很大程度竟是靠压缩民生开支“挤”出来的。比如我们的教育投入,10年前就要求达到财政支出的4%,而2010年只达到财政支出的2.87%,医疗卫生支出更可怜,仅占财政总支出 1.65%。
更可悲的是,因为教育产业化与医疗产业化,城市的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即使政府投入少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来解决。恰恰是农村教育机构与医疗设施最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所以,公共财政压缩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很大意义上是在压缩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农民在享受各种补贴的同时也在付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失的代价!要实现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仅仅靠中央财政倾斜是远远不够的。
城市反哺农村最好的途径是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的收益,通过土地渠道让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农村,呼唤新土改!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10 11:21
@小泯泯 2011 2012-2-10 9:37:00
受教了,不过有几个问题不太清楚,请不吝赐教1、lz 说过货币超发以后需要蓄水池的理论,其实现在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是不是已经相当与把超发的钱收回去了。
2、如果流通的货币已经少了,那就不存在需要提供新土改的大蓄水池的可能了,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找个小板凳,坐等回复
-----------------------------
提高存款准备金,仅仅对冲掉央行为了收购一年扭曲汇率带来的双顺差的外汇,大致 7 次提高准备金收缩了 2.5 万亿人民币,与 2010年增加 4000 亿美元对应的人民币大致相当。国内超发的人民币还远谈不上收回了----仅 2009 年为了救市中央与地方一共砸了十几万亿下去!流通的货币不是变少,而是在变多,我们国家每年发行的人民币都超过上一年,货币超发速度是 17%,远超过 GDP 增长。货币超发是一个长期过程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21 21:06
@foreversky 2012-02-21 19:45:29
晕,好像压缩了。。。。
重新传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
http://idc.cqread.com/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png
----------------------------- 这个图算是比较详细的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22 00:33
@foreversky 2012-02-21 22:08:18
@flp713 2012-02-21 21:06:21
@foreversky 2012-02-21 19:45:29
晕,好像压缩了。。。。
重新传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
http://idc.cqread.com/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png......
-----------------------------
楼价大规模缩水只能是一种情况--------楼市崩盘,如果这样中国经济也差不多崩盘了。所以,楼市可以是货币蓄水池,但是不可能是蒸发财富的锅。
嗯,很多人总喜欢用股市与楼市比较---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性错误,股市是虚拟经济,楼市不管怎么说也属于实体经济,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打个简单比方,股票价格是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的投资,有人觉得 15 倍可以投,股票就可以涨到 15 倍市赢率,当然股市大跌时,可能 5 倍都没有人愿意投,毕竟股票本身没有任何价值。
房子完全不一样,房子本身有非常大的价值,房子价格一般来说,也是按照市场需求决定的,大规模降价抛盘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整体经济出现很大问题是不会出现的。
所以用股市来类比楼市一定会出错。现在很多人对楼市判断都是在凡这个低级错误。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22 10:42
@foreversky 2012-02-22 02:29:06
@flp713 2012-02-22 00:33:06
@foreversky 2012-02-21 22:08:18
@flp713 2012-02-21 21:06:21
@foreversky 2012-02-21 19:45:29
晕,好像压缩了。。。。......
-----------------------------
嗯,你现在有 7 套房,那么,你觉得国家要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让你把手里多余的房子以很大幅度贬值出售?比如价值 50 万的房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才会愿意以 20 万卖出去?
想一小时再回答。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22 17:44
@欧阳灵木 2012-02-22 17:24:38
@flp713 2011-12-10 18:49:31什么是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比值。这个汇率由谁决定?当然应该由市场决定。比如,一美元可以买 5 双袜子,人民币要买相同数量品牌的袜子要 5 元,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应该是 1:5。
但是,在,这个汇率却由政府制定,人民币被人为大幅度低估——嗯,这个兄弟承认,是有历史原因的。改革开发之初,我们急需大量外汇来购买发展所需的设备与技术。但是,...........
-----------------------------
很简单,出口退税也就是出口产品不征收税,但是我们的税收年年都在高速增长,那么出口退税部分谁在买单,当然是中国老百姓了。
2009 年,我们出口退税了几千个亿,当年税收还是增长 8000 个亿,这些增长部分与退税的差额从那里来的?所以出口退税的逻辑就是外国人买中国商品不上税,嗯,这部分税收缺口得由中国人来买单!!!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23 01:00
@foreversky 2012-02-22 23:35:34
@foreversky 2012-02-22 02:29:06
@flp713 2012-02-22 00:33:06
@foreversky 2012-02-21 22:08:18
@flp713 2012-02-21 21:06:21
@foreversky 2012-02-21 19:45:29......
-----------------------------
好了,你真不明白我的意思,我是问,你在什么情况愿意大幅度贬值抛房?注意是大幅度,也就是说 50 万的房子 20 万卖掉------也就是回答你房市为什么不能象股市一样蒸发财富。
上述情况出现只能是一种-----经济崩溃,比如 98 年香港金融危机。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但是这种情况也意味着政府崩溃,所以,政府是不会用这种办法来蒸发财富的。
作者:flp713 日期:2012-02-28 12:18
@phoenix0518 2012-02-28 09:23:39
央行报告吹风资本项目开放 首次明确时间表
大神啊解毒一下吧
-----------------------------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作者:flp713 日期:2015-02-26 21:47
@wjmachang 2015-02-26 18:39:49站在 2015 年的角度回看楼主的帖子,好多都被事实印证了的,什么是实力,这就是实力,这就是眼光,顶楼主!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作者:flp713 日期:2015-03-04 09:16
@疯之岚 2015-03-02 20:53:00
@flp713
请问楼主您的书是哪本,准备买来看看
-----------------------------
我出版的有两本《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亚马逊、当当、天猫均可购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