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美国人和纽约、洛杉矶以及芝加哥等大城市的美国人完全不一样,与其说他们是城市居民,不如说他们是农民更合适。京叔到访的工厂中,不少工人家里都还有农场,下班以后,还要回家做农活(这可能也是有人选择常年上夜班的原因)。这些工人和中国工厂中的农民工倒有几分相似。
当地人也比较较真。京叔曾经由于对道路不熟悉而路口变道,稍微“别“了一下后面的一辆车。这种情况在中国是再平常不过了,京叔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但驾驶后面那辆车的两个老太太却为此尾随了京叔达 10-15 分钟。直到京叔和她们都在一个铁路公路交叉口前停车后,来到京叔的车前,教育京叔那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有可能危及她们及京叔的生命。直到京叔”真诚“地表示已经接受了教训,”深刻“地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并”坚决“保证绝不再犯以后才离开。顺便说一句,京叔的美国朋友事后告诉京叔,在美国千万不要这样路口变道,因为美国司机习惯于大家都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不会像中国司机一样时刻注意是否有人会违规变道,如果有人违规路口变道,的确极有可能造成车祸。
605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1 10:14京叔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过许多的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美国工人,既有新英格兰地区的工人,也有处于“铁锈带“的工人,还有乔治亚、北卡罗莱纳这样的老南部的工人,也有内布拉斯加、亚拉巴马这样的中西部的工人,还有洛杉矶这样的西海岸的工人。总的来说,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差不太多,大部分也是任劳任怨,并且能够吃苦耐劳,尤其像京叔前面提到过的内布拉斯加工人、阿米西工人,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人。
647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1 10:14除了工人以外,京叔也接触过许多的工厂内的制造工程师、主管、部门经理以及工厂厂长。这些人通常也比较兢兢业业,但是相对来说,从本身能力到学历,与东亚北欧的同行就有一定差距了。而且京叔遇到的这类人一般年纪都偏大,年轻人不多。
648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1 10:15
京叔曾经一直有一个疑惑,那些 smart(聪明)的美国年轻人都到哪里去了?直到多年以后,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化,接触到了不少如律师、会计师、MBA 等法律业、金融业、咨询业的从业人员后,才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那些人
都去从事这些行业了。
649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1 10:15总的来说,美国工人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工人,但是传统制造业工厂里的制造工程师、主管、部门经理等就比较有问题了,京叔几乎没有见过优秀的美国年轻人从事传统制造业。京叔认为这是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最大障碍,关于这一点,暂不展开,留待后面叙述京叔在美国建厂的经历的时候再详述。
650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1 10:17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普通工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他们需要面对先是日本,后是中国工人的~竞争,其利益实际上受损的(例如京叔前面提到过的那个检验员)。其实京叔十分同情这些工人的境遇。
而在同时,美国的资本拥有者却是从全球化中大大受益的。
例如,苹果公司2018年净利润约600亿美元,这600亿美元其实和美国的工人阶级是无关的。同时,苹果公司却将生产
苹果产品的数以千亿计的工业增加值留在了中国,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工人由此可以获得比他们以前更高的收入。
651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1 18:09打开电脑一看,这么多点击和评论,有点意外,谢谢大家的厚爱与支持,也谢谢大家在京叔盖楼的过程中一路相伴。
来自
683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2 10:36总是看到网上有一种论调,美国跨国公司将生产放在中国,绝大部分利润都赚回了美国,而中国的制造厂只赚取了百分之几的微薄利润,所以中国的制造业是低效的,不成功的。而美国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是成功的。就以苹果公司为例,2018 年苹果公司的净利润为 600 亿美元,而为苹果代工的中国供应链的平均利润率只有几个百分点。从而得出结论,美国的模式优越于中国的模式,中国的模式是血汗工厂。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是的,苹果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无容置疑的,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无疑是高效而成功的。如果我们仅从企业这一层面来说,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苹果公司无疑是优秀的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把视角提高到国家的层面来审视,则结论就有所不同了。
首先来看看,苹果公司的 600 亿美元净利润和什么人有关呢?真正从中受益的是拥有苹果公司的资本所有者。除了这 600 亿美元利润之外,苹果公司的管理层,技术人员(用公司管理的术语就是 IndirectLabor(非直接人工)),以及为苹果公司提供服务的法律、会计等服务业公司也会从苹果公司的运营中受益。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公司的运营实际上和制造业工人(Direct Labor(直接人工))是无关的。也就是说,整体的美国工人阶层几乎没有从苹果公司得到任何好处。
也就是说,苹果公司的利润是 600 亿美元,是 60 亿美元,还是 6000 亿美元,都和美国工人没有太大关系。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将生产苹果产品的数以千亿计的工业增加值留在了中国。虽然,那些拥有生产苹果产品的工厂的资本拥有者可能只赚取了远远少于拥有苹果公司的美国资本拥有者的利润。但是,生产苹果产品的过程却给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收入也许并不丰厚,但却确确实实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所以,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工人都是从苹果公司的运营中获利的。
简单来说,苹果公司的运营以及苹果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完美的中美优势互补的案例。中美双方均在其中获得了利益,在其中,美国资本所有者获利丰厚,中国资本所有者分到一杯羹,中国工人也能挣到一口饭,而美国工人几乎一无所获。
708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2 16:25
∵
来自715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3 08:57从公司的层面来说,像苹果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无疑是成功的。他们完美地利用了中美两国的各自的优势,而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为股东(即资本拥有者)获取了最大的投资回报率。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公司还不断壮大,在与中小竞争者的市场博弈中占尽优势。
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正如我们上面分析的,这一运作利益绝大部分被资本占有者获得,而将占现代国家中坚的制造业工人排除在外。这些制造业工人不仅没有受益,反而会受到工作~流~失,外国相对廉价~商品的冲击等负面影响,其整体收入水平在扣除通胀因素以后,实际上是下降的。
随着过去二三十年的全球化进程,美国的制造业逐渐流~失,产业逐渐空心化。由于产业的空心化,作为传统中产阶级中坚的制造业岗位逐渐减少,美国人收入也逐渐向两端移动。一方面,以资本拥有者、高管、律师、医生、会计师为代表的高端收入人群收入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得不从事超市收银员、服务员等为代表的低收入岗位。这一起造成美国人的收入日益两极分化,美国的基尼系数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 2018 年更是达到了过去 50 年的最高值,达 0.485。
从微观层面来说,京叔在和美国人的接触中,明显感觉美国工人阶层的怨气在上升。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和以前一样努力,甚至更加努力的情况下,反而处境日益艰难,时刻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以京叔的经历来说,由于美国大公司的管理层中职业经理人占绝对优势,美国的大企业对待员工相对比较冷酷)。而同时,以美国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却一片兴旺。
更加糟糕的是,美国社会的制度安排中,对资本的力量基本上没有制约,美国资本拥有者享有极大的自~由。美国政府与社会没有任何手段阻止美国大资本拥有者做出损害美国整体利益,但有益于其自身的行为(顺便说一句,美国的确是有钱人的天堂,有钱人在美国可以受到最少的制约。),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大资本拥有者的良心发现。这也是为什么从奥巴马时代便开始推行的“制造业回流美国“运动始终进展不大的原因,因为”制造业回流美国“虽然有益于美国整体利益,但是违背资本的利益。京叔再次大胆断言,即使特朗普完全切断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美国公司的制造业也不会回流美国,而只会迁到其它国家。
正是美国政府与社会没有任何手段阻止美国大资本拥有者做出损害美国整体利益,但有益于其自身的行为,使得美国以“红脖子“为代表的美国中下层群众对于美国既得利益阶层的怨气逐渐上升。这便是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原因,也是特朗普这样的”非主流“政客得以脱颖而出的原因。
727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3 13:24
@milan_mnf 2020-01-23 13:07:43作为也多次往返于中美两国的人来说,我觉得楼主的描述基本属实,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阴阳怪气的呛声。楼主只是描述了这 20 多年来美国经济和产业的变迁带来的社会变化,美国工人,尤其是中西部各州的工人 20 多年来生活收入水平的相对下降是连美国人都承认的,我在美国的时候和美国人聊天,很多人都提到了这点,一个基本事实是,美国中部某些州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下降的(当然这也与毒品和枪支泛滥有关),但是这不代表美国工人......
----------------------------说的好,赞一个 732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3 13:25
@l078123 2020-01-23 12:45:26
好帖,追完,祝楼主阖家安康,新春快乐
----------------------------谢谢,也祝阖家安康, 新春快乐
733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4 10:15回到京叔的 2005 年夏天的内布拉斯加之旅。京叔在这个工厂待了约三个星期,详细地考察了这个工厂的生产和管理,以及京叔将要接受的工作,京叔发现这份工作还真不容易。
由于该工厂实行的是三班倒的工作方式,而且不翻班(也就是夜班永远上夜班,白班永远上白班,中班永远上中班),为了能够保证每天能见到所有三个班的人员,以便了解三个班的生产情况,部门经理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都超过 10个小时,而且经常每周工作六天,其每周的工作时间即使在中国也算相当长的。而且生产工序包括锻打、焊接、热处理、机加工、表面处理等几乎所有传统制造工艺,生产环境相当糟糕。作为部门经理,安全生产的压力也十分之大。另外,对于产品质量的压力也相当的大。总之,在这家工厂作一名部门经理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对于工作压力,当时还年轻的京叔其实并不是特别害怕,京叔自信应该可以胜任这一工作。相对于工作压力,生活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前面说过,那里是一个美国中部的小城市,人口只有几千人,以白人为主。在那里的三个星期里,京叔基本上没有发现什么娱乐活动,而且好像也没有成规模的华人社区(也许是京叔没找到)。工厂里的美国同事下班以后,
基本上都是各自回家,极少一起活动(也许是因为京叔没有进入他们的圈子)。由于工作比较辛苦,周末也基本上都是在
家休息,或是忙一些必要的家务活(由于美国人工很贵,诸
如洗车、汽车保养、修剪花园,甚至房屋保养,美国人都几乎是自己动手解决)。京叔几乎无法想象在那样的一个地方生
活三年或更长的时间。
当然,收入相对国内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加(大约是国内的三倍多)。但是相较于接受这份美国工作将要付出的一切,京叔还是觉得不相称,所以最终拒绝了这一份工作。很多时候,钱并不能代表一切,生命中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假如当年要是接受了那份工作,京叔很可能也已经变成了美籍华人,应该会过着和现在很不一样的一种生活吧。
748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4 18:19
值此新旧更始之际,京叔恭祝各位涯友新春快乐,来年更上一层楼。拜年了!
来自
754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6 09:58@黎拾星:请停止发与本楼内容无关的回帖,如你有兴趣,另外开楼。
来自
798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6 10:44
京叔虽然没有接受这一职位,但是这件事其实也显示了在新世纪头十年中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中国大陆工程技术人才(包括业务管理人员)的能力逐渐开始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如果年龄大一点的朋友,可能都能记得,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到中期,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头十年,很少或基本没有听说中国大陆人被跨国公司派往国外工作的故事(中资公司除外)。能听到或看到的,都是老外被派到中国大陆,担任领导职务或出任技术专家。甚至有大量的香!港人、台!湾人及新加坡人被外国跨国公司派到大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工程技术人才在知识水平、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沟通能力方面,的确都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
同样在这一时期,外国跨国公司也鲜有将其区域(如大中华区、亚太区)总部放在中国大陆。如果是大中华区总部,
多半会设在香港,而亚太区总部则许多会设在新加坡或者香港。在这些区域总部的管理人员中,也很少能见到大陆人,
即便是有大陆人,也主要是负责大陆的业务。
这种情况,在当时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或者需要改变。当时在外企工作的中国大陆人也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管理职位为奋斗目标,从来没有奢望过有可能在将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而这一切,正是在新世纪的头十年开始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大陆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外界的接触逐渐频繁,在知识水平、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沟通方面的能力都在逐步提升。感谢“备受非议”的中国大陆教育体系,大陆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相较境外同行一般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再加上中国大陆业务在公司业务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当然还有大陆工程技术人员较低廉的工资水平。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像京叔这样的许许多多中国大陆工程技术人才(包括业务管理人员)逐渐开始获得进入更广阔天地的机会。
京叔也正是在这个十年中,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于此同时,在各公司中国大陆区中常驻的老外也越来越少(香!港人、台!湾人及新加坡人当然也大幅减少),而区域(如大中华区、亚太区)总部也开始逐渐迁往中国大陆城市,
如北京、上海等等。
802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6 10:48@专心学习 2012 2020-01-26 10:39:45 建议楼主拉黑此
人。
----------------------------已拉黑此人 803 楼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6 12:46 今天是大年初
二,京叔给大家拜年了。
各位朋友新年好。
来自
806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7 10:142005 年底,京叔的工作岗位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京叔开始担任公司亚洲区的一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京叔当时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总部在美国的跨国公司,公司在美国的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在亚洲区的规模不大(其实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东亚)。亚洲总部在中国,在中国和日本有工厂,在东亚各国均有分销商。这是京叔第一次担任跨国管理职位,也是第一次管理外国人。这一切,
对于京叔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005 年底,京叔第一次访问日本,前去公司位于京都附近的一家合资工厂。该工厂是京叔所在公司与日本丰田集团一家下属企业的合资公司。京叔的行程是由上海飞大阪,然后由大阪乘火车前往京都附近的一个小城。
在开始分享京叔的日本之行之前,京叔先插一段题外话。
如前面所提到的,中国大陆人开始以一定的规模进入外资跨国公司的区域或全球管理层,基本上始于新世纪头十年。京叔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涉足跨国、跨文化的管理工作。以京叔的经历和观察来说,在一开始的时候,无论中国大陆管理人员自己,还是公司,对于大陆管理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一转变都没有充分的信心。而相应地,境外人员对于中国大陆管理人员在一开始也不是很尊敬,尤其是日本、台湾、香港及新加坡下属。这些国家(地区)的人员似乎都对接受中国
大陆管理人员的管理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抵触情绪。
以京叔的经历来说,京叔当年虽然名义上对于公司在日本的合资工厂负有职能上的管理职责,也有管理的权力,但其实基本上没有真正对行使这一权力。而日本工厂中理论上的下属,也没有真正将京叔作为上级来对待。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京叔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尤其是在面对日本人的时候,由于日本在近代以来就持亚洲经济之牛耳,在制造业方面,说实话中国人在日本人面前至少在当时,或多或少都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日本人不太瞧得起中国大陆人员(当时,日本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 依然高于中国大陆。而且,以“丰田生产法”为代表的日本生产管理正在全球风头正劲。而
中国生产管理还处于学习阶段)。
819楼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7 18:00 请广大涯友忽
略诸如"黎怡呈"等发言。
831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8 12:13在中国历史中,尤其是近代史中,日本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于京叔这一代人来说,对于日本人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来源于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这样的革命传统教育影片。改革开放前,日本人在京叔这一代人脑海中最经典的日本人形象,应该是以《地雷战》中偷地雷的渡边和《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小队长为代表的侵华日军形象,残忍、愚蠢、怯懦、自作聪明。改革开放后,随着《追捕》、《血疑》。《铁臂阿童木》、《排球女将》、《东京爱情故事》等日本影视片的引进,中国人又见识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日本和日本人(顺便插一段。京叔看到的第一个电视广告应该便是丰田汽车的广告。当时应该是八十年代的什么时候,看电视时总是看到一段丰田汽车的电视片,而且电视片的内容每
次都一样。当时还很纳闷,为什么电视台每天都放同样的节
目,而且好像一天还放几遍。直到后来,才明白,原来那叫
电视广告。其中有一句广告词,“有山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时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
国社会上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日本热,学日语、追日剧、
听日本歌、赴日留学移民…
在京叔这一代人的认知中,对于日本和日本人是十分矛盾的,可以说又爱又恨。由于京叔的祖父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京叔的祖父在 918 事变后,由东北逃难到杭州;与七七事变后由杭州逃难到南京;南京沦陷前逃离南京,一路辗转最终到达重庆),京叔对日本以及日本人一向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在当时也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先进与发达,也对当时日本人的生活羡慕不已。当时身边去过日本或留学日本的朋友也都对日本赞不绝口。
在京叔印象中,当时日本人对于中国以及中国人也普遍比较友好,当时的新闻中基本上没有听到有中日~冲突的报道。
还记得当时有一套两本的日本架空小说,《苏军在日本登陆》及《明斯克号出击》,其剧情大略是由于日本协助中国抵御苏联入侵,最终导致苏军登陆占领日本,而日本爱国志士流亡中国,建立流亡政府,最后在中美的帮助下反攻日本。这两本书是京叔第一次接触到架空小说这种形式,当时觉得十分惊艳,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后来,由于前苏联解体,“明斯克号“航母作为废船落户深圳,被改造成了航母公园,京叔有机会也到访过这艘废弃的前苏联航母。站在航母宽阔的飞行甲板上,回想着京叔早年课堂上偷偷看过的小说,巨舰依然还在,但已变成商人挣钱的工具,仿佛驰骋疆场的战马沦为拉车老马,令人无限唏嘘。而巨舰背后那个曾经令世界瑟瑟发抖的红色帝国也早已随风逝去…
849 楼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1:16 外一篇:美国
的枪文化
美国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便是美国的持枪文化。
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枪支多“。美国私人持有枪支的数量十分巨大,每年由于枪击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十分巨大。据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的总数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即平均每一个美国人拥有一支以上的枪支(美国人拥有枪支的比率甚至超过战乱的也门)。而美国每年的枪击案达到十万多起,约三万人因枪而身亡,剔除其中的自杀者,每年约有·一万多人因枪击而死。京叔认识的所有美国朋友,均拥有枪支,拥有的枪支五花八门,最普遍的应该是左轮手枪,其他还有各种手枪、步枪、猎枪,京叔还看见过中国产的 56 式冲锋枪(但已根据美国法律取消了连发功能)。京叔的一位住在克利夫兰的朋友拥有两百多支各式枪支,是京叔见过的拥枪最多的美国人,在该朋友的家里面有整整三间房间摆满了各式枪支,简直是一个小小的军火库。
859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1:17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地位高“。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的权力是由美国宪法所保障的。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有备有及佩戴枪支的权力,是美国权利法案的一部分,在美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这一原因,美国历史屡有禁枪的呼声与运动,但都无法达成禁枪的目的。因为禁枪便必须修改美国宪法,而 在美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自美国建国以来的三百多年间,美国仅有十八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从而成功 。
860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1:17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历史长“。自从来美国白人的祖先到达美洲建立殖民地开始,到美国独立战争,再到史诗般的开拓西部运动,枪支都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拥有枪支是保障人民自~由,反抗暴~政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只有拥有枪支,才能在必要的时候保障人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861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1:18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基础广“。美国人的持枪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京叔认识的美国朋友中,热衷于枪支和射击运动(包括狩猎运动)的不在少数。”美国步枪协会“在美国历史悠久,拥有五百多万会员,对美国政治也有强大的影响力。京叔也多次被邀请参加射击运动和狩猎运动。据京叔观察,射击运动和狩猎运动是美国社会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哥们,带着猎枪深入森林,追逐野兽的踪迹,小心地靠近,最后突然一击。然后点起篝火,炙烤猎物,分食佳肴,共享啤酒,的确是人生一大快事。
862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1:18由以上简述可知,私人持枪在美国历史悠久,基础广泛,地位崇高。虽然由于屡有枪击案发生,从而使得禁枪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但以京叔之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真正禁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随着枪击案的多发,美国私人持枪的数量还在上升,因为更多的美国人认为需要拥有枪支
来保护自己及自己的家人。
863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15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基础广“。美国人的持枪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京叔认识的美国朋友中,热衷于枪和射击运动(包括狩猎运动)的不在少数。”美国步枪协会“在美国历史悠久,拥有五百多万会员,对美国政治也有强大的影响力。京叔也多次被邀请参加射击运动和狩猎运动。据京叔观察,射击运动和狩猎运动是美国社会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哥们,带着猎枪深入森林,追逐野兽的踪迹,小心地靠近,最后突然一击。然后点起篝火,炙烤猎物,分食佳肴,共享啤酒,的确是人生一大快事。
869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15由以上简述可知,私人持枪在美国历史悠久,基础广泛,地位崇高。虽然由于屡有枪击案发生,从而使得禁枪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但以京叔之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真正禁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随着枪击案的多发,美国私人持枪的数量还在上升,因为更多的美国人认为需要拥有枪支
来保护自己及自己的家人。
870 楼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23 又被删了,再
发一次外一篇,美国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便是美国的持枪文化。
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枪支多“。美国私人持有枪的数量十分巨大,每年由于枪击事件造成的 SW 人数也十分巨大。据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的总数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即平均每一个美国人拥有一支以上的枪支(美国人拥有枪支的比率甚至超过战乱的也门)。而美国每年的枪击案达到十万多起,约三万人因枪而 SW,剔除其中的自 S 者,每年约有·一万多人因枪击而 S。京叔认识的所有美国朋友,均拥有枪支,拥有的枪支五花八门,最普遍的应该是左轮手枪,其他还有各种手枪、步枪、猎枪,京叔还看见过中国产的 56式冲锋枪(但已根据美国法律取消了连发功能)。京叔的一位住在克利夫兰的朋友拥有两百多支各式枪支,是京叔见过的拥枪最多的美国人,在该朋友的家里面有整整三间房间摆满了各式枪支,简直是一个小小的军火库。
871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26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地位高“。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的权力是由美国宪~法所保障的。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有备有及佩戴枪支的权~力,是美国权~利法~案的一部分,在美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这一原因,美国历史中屡有禁枪的呼声与运动,但都无法达成禁枪的目的。因为禁枪便必须修改美国宪~法,而在美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自美国建国以来的三百多年间,美国仅有十八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从而成功。
872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27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历史长“。自从来美国白人的祖先到达美洲建立殖民地开始,到美国独立战争,再到史诗般的开拓西部运动,枪支都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拥有枪支是保障人民自~由,反抗暴~政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只有拥有枪支,才能在必要的时候保障人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873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29
美国持~枪文化的第四个特点是“基础广“。美国人的持枪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京叔认识的美国朋友中,热衷于枪支和射击运动(包括狩猎运动)的不在少数。”美国步枪协会“在美国历史悠久,拥有五百多万会员,对美国政~治也有强大的影响力。京叔也多次被邀请参加射击运动和狩猎运动。据京叔观察,射击运动和狩猎运动是美国社会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哥们,带着猎枪深入森林,追逐野兽的踪迹,小心地靠近,最后突然一击。然后点起篝火,炙烤猎物,分食佳肴,共享啤酒,的确是人生
一大快事。
874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34由以上简述可知,私人持枪在美国历史悠久,基础广泛,地位崇高。虽然由于屡有枪击案发生,从而使得禁枪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但以京叔之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真正禁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随着枪击案的多发,美国私人持枪的数量还在上升,因为更多的美国人认为需要拥有枪支
来保护自己及自己的家人。
875 楼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48 帖子被删了两
次
877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4:57 外一篇:美.国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便是美国的持.枪文. 化。
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枪.支多“。美国私人持有枪.支的数量十分巨大,每年由于枪击事件造成的 SW 人数也十分巨大。据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的总数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即平均每一个美国人拥有一支以上的枪. 支(美国人拥有枪.支的比率甚至超过战.乱的也门)。而美国每年的枪.击.案达到十万多起,约三万人因枪而身 W,剔除其中的自.S.者,每年约有·一万多人因枪.击而 S。京叔认识的所有美国朋友,均拥有枪.支,拥有的枪.支五花八门,最普遍的应该是左轮手枪,其他还有各种手枪、步枪、猎枪,京叔还看见过中国产的 56 式冲锋枪(但已根据美国法律取消了连发功能)。京叔的一位住在克利夫兰的朋友拥有两百多支各式枪.支,是京叔见过的拥枪最多的美国人,在该朋友的家里面有整整三间房间摆满了各式枪.支,简直是一个小小的军.火.库。878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5:01
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地.位.高“。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的权.力是由美.国.宪.法所保.障的。美.国.宪.
法的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有备有及佩戴枪.支的权..力,
是美.国.权.利.法.案的一部分,在美.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这一原因,美国历史屡有禁枪的呼声与运.动,但都无法达成禁枪的目的。因为禁枪便必须修改美.国.宪.法,而 X.X 在美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自美
国建国以来的三百多年间,美国仅有十八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从而成功 X.X。
879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5:02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历史长“。自从来美国白人的祖先到达美洲建立殖.民.地开始,到美国独立战争,再到史诗般的开拓西部运动,枪.支都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拥有枪支是保障人.民自~由,反.抗暴~政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只有拥有枪.支,才能在必要的时候保.障..人.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880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5:04
美国持.枪文化的第四个特点是“基.础广“。美.国.人的持.枪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京叔认识的美国朋友中,热衷于枪.支和射.击运动(包括狩.猎运动)的不在少数。”美国步.枪协会“在美国历史悠久,拥有五百多万会员,对美国政.治也有强大的影.响.力。京叔也多次被邀请参加射.击运动和狩.猎运动。据京叔观察,射.击运动和狩. 猎运动是美国社会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哥们,带着猎.枪深入森林,追逐野兽的踪迹,小心地靠近,最后突然一击。然后点起篝火,炙烤猎物,分食佳肴,共享啤酒,的确是人生一大快事。
881 楼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29
15:11美.国.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便.是.美.国.的.持.枪.文.化。
美.国.持.枪.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枪.支.多“。美.国.私.人.持.有.枪.支的.数.量.十.分.巨.大,每.年.由.于.枪.击.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十.
分.巨.大。据.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的.总.数.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即.平.均.每.一.个.美.国.人.拥.有.一.支.以.上.的.枪.支(美.国.人.拥.有.枪.支.的.比.率.甚.至.超.过.战.乱.的.也.门)。而.美.国.每.年.的.枪.击.案.达.到.十.万.多.起,约.三.万.人.因.枪.而.身.亡,剔.除.其.中.的.自.杀.者,.每.年.约.有.·一.万.多.人.因.枪.击.而.死。京叔认.识.的.所.有.美.国.朋.友,均.拥.有.枪.支,拥.有.的.枪.支.五.花.八.门,最.普.遍.的.应.该.是.左.轮.手.枪,其.他.还.有.各.种.手.枪、步.枪、猎.枪,京.叔.还.看.见.过.中.国.产.的.5.6.式.冲.锋.枪(但.已.根.据.美.国.法.律.取.消.了.连.发.功.能)。京.叔.的.一.位.住.在.克.利.夫.兰.的.朋.友.拥.有.两.百.多.支.各.式.枪.支.,.是.京.叔.见.过的..拥.
枪.最.多.的.美.国.人,在.该.朋.友的..家里.面.有.整.整三.间.房.间.摆.满.了.各.式.枪.支,简.直.是一.个.小.小.的.军.火.库。
882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30 10:23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京叔的日本之旅名义上是去视察下属工厂,其实实质上是去参观学习。京叔此前还没有真正到访过日本,只有几次在东京转机的经历,所以对于我们的东邻充满好奇。
京叔一行共有四人,带队的是一位美国同事,包括京叔在内的其余三人都是中国人。带队的美国同事会说流利的日语,而京叔三人则都不会日语。所以比较搞笑的是,入境日本以后,日本人总是试图先和京叔三人交流,而京叔三人则一脸茫然,于是美国同事接过话茬,用流利的日语继续谈话。
于是乎,一个白人和日本人用日语热烈交流,而三个黄种人在一边傻乎乎地不知所谓。
2005 年的时候,中国的基础建设还和我们的东邻有一定的差距,日本还有很多令国人羡慕的地方。到达大阪机场以后,首先让京叔称赞不已的是大阪机场和火车站的无缝衔接。
因为京叔一行还要前往京都附近,所以需要前往 JR 站搭乘火车。与大多数城市不同,大阪机场和大阪 JR 火车站就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搭乘飞机在机场到达的旅客可以迅速前往 JR 火车站,十分方便。这种集合了航空、铁路、公路、地铁的交通枢纽模式如今在国内已经比较普遍,比如上海虹桥枢纽便是如此,国人似乎也已见惯不怪。但是在 2005 年的时候,还是让京叔一行感到十分新奇。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确从我们的东邻那里学到不少,这种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便是
一例。
2005 年,中国的第一条新建高铁,京津城际铁路,才刚刚开工,而日本的新干线已经运营了四十年,奔驰在富士山下的流线型新干线列车几乎成为了日本的象征。和现在外国人来到中国总是希望体验一下中国高铁一样,外国人到了日本都尽可能会体验一下日本新干线。京叔三人也不例外,计划体验一下日本的新干线。但不巧的是,后来由于京叔需要提前回国处理突发事件,从而改变行程而错失了乘坐新干线的机会。京叔对此还遗憾了不短的一段时间,时至今日,京叔还是没有机会体验日本的新干线。不过,相比于拥有世界第一长运营里程的中国高铁来说,新干线早已失去了其当年的魅力。短短的十五年时间,昔日的“小甜甜”便沦落成了今日的“牛夫人”。
892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30 22:00@singerdawn 2020-01-30 17:47:49 京叔,您好!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羡慕美国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势,全世界任何其它国家都没有的优势,就是人才优势。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都削尖脑袋往美国跑,我国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毕业生,大部分都去美国了,印度,日本,欧洲,中东等都这样,美国是全世界的人才收割机,美国的科技能不发
达、领先吗?
----------------------------这个问题要分几个方面 来讨论。
第一方面是基础学科方面的人才,该类人才会向领先国家聚集。不可否认,美国依然在大多数领域领先。但据京叔所知,已有部分领域有外国人才前来中国从事研究工作。第二方面,工程制造类人才,其实有大量的国外人才在中国服务,如跨囯公司驻华专家。第三方面,是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这类人才和具体国家有较高关联度,一般不会去别国服务。可能使人觉得到中国来的外来人才较少的原因是外来人才极少入籍中国(这点和美国不同)。这和入籍中国极难,以及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有关,当然也和中国软实力不强有关。
京叔周围的许多外藉人士都有获取中国永久居留证(俗称的中国绿卡)有强烈愿望,但获取中国绿卡的难度远远大于美国绿卡,使得他们无法如愿。
913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31 11:15刚到日本,在由大阪前往目的地的行程中,京叔便体会到了与中国不一样的日本。京叔一行离开大阪机场,登上 JR火车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约是晚上十点或十一点吧,记不太清了)。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是车厢中依然还有不少的乘客。明显看得出来,大部分乘客是刚下班的上班族。不管男女,这些乘客都穿着比较正式的职业套装,男人一般是西服套装加大衣,而女士一般为职业套裙加大衣,但是基本上都是一脸的疲惫,有许多人抓紧时间闭目养神,甚至还有人依靠着车厢壁站着打盹,身体随着车厢的摇晃而不停摇晃。京叔猜想这些上班族回到家的时候应该都要接近午夜了。从后来与日本同事的交往中发现,京叔发现这种加班到深夜,然后还要乘一两个小时回家的情况,在当时的日本并不罕见。
京叔以前一直听说日本人工作刻苦,由此可见,此言不虚。
另外一件让京叔赞叹不已的便是日本铁路的运营时刻十分准确,基本上不差分毫,据说日本火车基本上不会晚点,而当时中国的火车晚点则是家常便饭。京叔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火车晚点更是一点都不奇怪,火车晚点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时常发生。而在新世纪的头十年,相较于上世纪,中国的铁路系统实际上已经大大改进了,但是,和当时的日本铁路系统还是有巨大的差距。当然,现今中国的铁路系统,尤其是高速铁路系统,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成为了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以京叔之见,应该是已经超过了日本的铁路系统。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铁
路人便实现了弯道超车,的确让世人惊叹,让国人骄傲。
还有一件让京叔非常惊讶,以至印象深刻的事便是日本年轻女生的穿着。京叔一行到访日本的时候已经是初冬,虽然还未下雪,但气温应该已近零度(具体不记得了,但应该不会超过几度,因为京叔一行都已经穿上了羽绒服)。但京叔看到还有很多的年轻女孩(好像是看到的大部分是 10 几岁以上、20 岁以下的年轻女生),都还穿着很短的短裙,而且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不像中国女孩在冬天会穿厚厚的保暖袜,日本女孩只会穿和夏天一样的薄丝袜,甚至连丝袜也不穿。京叔一行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还觉得一阵阵寒意,真不知道那些日本女孩如何能够做到如此不畏严寒。
922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31 12:29刚到日本,在由大阪前往目的地的行程中,京叔便体会到了与中国不一样的日本。
京叔一行离开大阪机场,登上 JR 火车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约是晚上十点或十一点吧,记不太清了)。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是车厢中依然还有不少的乘客。明显看得出来,大部分乘客是刚下班的上班族。不管男女,这些乘客都穿着比较正式的职业套装,男人一般是西服套装加大衣,而女士一般为职业套裙加大衣,但是基本上都是一脸的疲惫,有许多人抓紧时间闭目养神,甚至还有人依靠着车厢壁站着打盹,身体随着车厢的摇晃而不停摇晃。京叔猜想这些上班族回到家的时候应该都要接近午夜了。从后来与日本同事的交往中发现,京叔发现这种加班到深夜,然后还要乘一两个小时回家的情况,在当时的日本并不罕见。京叔以前一直听说日本人工作刻苦,由此可见,此言不虚。
923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31 12:32还有一件让京叔非常惊讶,以至印象深刻的事便是日本年轻女生的穿.着。京叔一行到访日本的时候已经是初冬,虽然还未下雪,但气温应该已近零度(具体不记得了,但应该不会超过几度,因为京叔一行都已经穿上了羽绒服)。但京叔看到还有很多的年轻女.孩(大部分应该是 10 几岁以上、20 岁以下的年轻女.生),都还穿着很短的短裙,而且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不像中国女孩在冬天会穿厚厚的保暖袜,日本女孩只会穿和夏天一样的薄.丝.袜,甚至连丝.袜也不穿。京叔一行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还觉得一阵阵寒意,真不知道那
些日本女孩如何能够做到如此不畏严寒。
925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1-31 13:14
另外一件让京叔赞叹不已的便是日本铁路的运营时刻十分准确,基本上不差分毫,据说日本火车基本上不会晚点,而当时中国的火车晚点则是家常便饭。京叔记得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中国的火车晚点更是一点都不奇怪,火车晚点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时常发生。而在新世纪的头十年,相较于上世纪,中国的铁路系统实际上已经大大改进了,但是,和当时的日本铁路系统还是有巨大的差距。当然,现今中国的铁路系统,尤其是高速铁路系统,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成为了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以京叔之见,应该是已经超过了日本的铁路系统。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铁路人便实现了弯道超车,的确让世人惊叹,让国人骄傲。
927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2-01 10:45
欧洲和美国的城市,从布局到建筑,都和中国的城市有很大的差异。也许是都地处东亚的原因,日本的城市与中国的城市有更多的共同性,这让初次到访日本的京叔少了一些陌生感,尤其是不时闪现的日文汉字,更是让京叔隐隐多了一些亲近感。当然,2005 年的日本城市相对当时的中国城市,更具现代气息。
日本的城市相对中国城市,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干净整洁。日本的城市街道与建筑,基本上都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极少看到乱扔的垃圾与横流的污水。直到今日,垃圾分类在绝大多数中国城市还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行为,好像只有上海真正实行。而在京叔的记忆中,2005 年的日本,早已实行垃圾分类许多年。就京叔所见,不管在公司、街道及住宅小区,日本人均能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在日本的整个行程中,
京叔好像没有见到过乱扔垃圾的情况。
相对于中日城市建设的差异,中日之间差异更大的地方在农村。日本的农村在整洁程度上要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农村。
以京叔之见,即使是今日的中国农村也不一定能达到当年日本农村的整洁程度。日本农村的先进更多的并不是体现在硬件上面(现在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在硬件上其实已经相当优异,并不逊色于日本农村),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软件方面。
在日本的农村,不管是奢华的,还是简陋的建筑,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每一个细节都会显得十分精致。京叔曾见到一个很小得院子,其中只有一栋小小得小屋,也拾掇得一点都不马虎,明显能看的出来,房屋得主人是用心管理着自己得一方小天地。就个人感受来说,京叔相当喜欢日本的乡村,有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看着农人们认真地做着一
些简单的事情,让人有一种时间都慢下来了的错觉。
其实不仅中国的乡村在精致整洁方面比不上日本,在京叔的印象中,京叔到访的绝大多数国家的乡村在精致整洁方面都比不上日本。印度、东南亚就不用说了,即使美国、韩国也与日本有一定的差距,好像只有西欧的一些乡村能够和日本一较高低。
日本人这种认真而不马虎的精神体现在日本的方方面面,即使简单地做一份餐食,也许并不是十分丰盛,但也绝不马虎。正是由于这种认真而不马虎的精神,使得日本产品的质量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日本制造更是成为了优异质量的代名词。 932 楼
作者:海上京叔 日期:2020-02-02 10:45京叔所到访的这个工厂是一家由京叔所在公司与丰田集团下属的大发公司合资建立的工厂,而主要的管理人员均由大发公司派驻,管理模式也是典型的日本式管理模式。该工厂有四、五百名员工,当时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大家可能都知道,日本的企业在人事管理上有两条极具特色的原则,这便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该工厂也实行这两项制度。
所谓““终..身雇.佣制”,就如字面的意思一样,当一个员工被公司正式录用以后,如无意外,均能工作到退休为止,公司基本上不会解雇员工。由于这种制度(或者叫承诺)的存在,日本员工一般都十分稳定,而且对公司极具忠诚度,很少有跳槽情况的发生。公司会比较放心地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实习的机会,以便于员工技能的提高。同时,员工由于没有后顾之忧,一般均能潜心专研技能,使得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所谓“年功序列制“,其实就是”论..资.排..辈“。以京叔到访的公司为例,其员工的工资收入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奖金构成,基本工资大约占总收入的一半多一点。基本工资只和学历及企业年资(即在本企业的连续工龄)有关,与业绩等其他因素无关,基本工资随企业年资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岗位工资与所担任的职务有关,奖金则与整个公司的运营业绩有关(和个人的业绩无关)。职位的晋升也更多地考虑学历和企业年资,所以,日本公司极少有十分年青的部门经理,京叔见到的部门经理的年龄一般都在四十岁以上。在京叔到访的这家工厂,其员工的收入基本上和年龄成正比。
比如非直接劳工(Non Direct Labor)的员工(即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一般的月收入基本上就是其年龄的数值。比如该员工 25 岁,月工资一般就是 25 万日元左右;30岁就是 30 万日元左右;40 岁就是 40 万日元左右,依次类推。
也有少数例外情况,但例外情况为数极少。当然,以上工资情况仅限于京叔到访的工厂,其他日本企业是否也是相同的,京叔并不是完全了解。据京叔所知,不同的企业,具体数额可能会有差异,但是工资体系基本上应该是差不多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