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霸气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一系列事件后,蒙牛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很大影响。于是中粮领导下的蒙牛在 2012 年 9月为蒙牛打造新形象,建立“只为点滴幸福”的新视觉和新理念。蒙牛的新包装牛奶在全国 100 余万个销售网点逐步上架,而“点滴秀幸福”的大型消费者互动活动也同步在全国300 个城市开展。似乎蒙牛开始了由重视大众形象到针对消费品位的转换。不过,在社会大众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信任感消失前,这种换装行动所能带来的效果则无法保证。也许时间能证明一切。蒙牛在质的转换后,不缺的是资金,缺的是行业的灵动性与竞争的危机感。
这个时候,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牛根生。
牛根生在蒙牛被收购后似乎洒脱了很多,到处做慈善,并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退休的“专职慈善家”。不过,有很多事情的发生却预示着这位国内卓越的企业家并不是一个能耐住寂寞的人。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17:02
11、2010 年,一家叫作“现代牧业”的企业逐步进入社会公众的视线。这个企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企业的掌控人与蒙牛的创始人团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牧业董事长邓九强原是蒙牛集团的副董事长,牛根生的创业伙伴,而邓九强也是 2008 年离开蒙牛的。
时间上的巧合让人不禁产生联想,那就是独具慧眼的牛根生,从开始建立大后方稳定的奶源基地,到外资侵略再到中粮收购的过程中,早就未雨绸缪,有了准备。而现代牧业出售给蒙牛的奶源占到了九成。大胆设想一下,也许牛根生早就洞察到乳业奶源的不稳定,牛奶品牌早晚要靠强大的乳业生产基地来支撑。
因此当蒙牛被收购后,牛根生做了慈善家。这说明了一个经营性的企业家也在逐步转型,从台前走向幕后,并由企业家转型为战略投资家。而现代牧业也已经不断募集资金并上市,成为乳业新锐。
一代商界名家牛根生,或许会成为在民族资本运作中少有的转型成功人士之一。因为以目前态势,现代牧业进可攻退可守。进,可以立足奶源,依靠与中粮合作不断累积实力。
在时机成熟后壮大品牌,并以奶源为后盾发展新的牛奶品牌,最终形成产业链的优势。退,以目前资本运作为底牌,吸引大资本或者重量级企业来并购,最终以高资本获利。
以牛根生的商业智慧,或许在蒙牛没找到下家之前就已经部署好这一步。这么好的固定奶源基地,以及强大的网络合作伙伴,要扔掉现代牧业就等于扔掉未来。当整个乳业陷入混乱,必然在呼唤着整个行业的重新整合。也许,牛根生随时在准备着!当然,以上分析只是个人猜想,只有事实才能创造历史。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17:02
在所有中国乳业巨头中,还有一家企业一直以低调的方式生存。它虽说没有称为耀眼企业明星,但却一步一个脚印平实发展,让外资投行也无法见缝插针。其行业竞争力在2008 年以前毫不突出,但在后危机时代逐步占领先机。它既不高调,也不与行业内部企业产生矛盾。但它反而在这个危机重重的新时代里逐步增强了竞争力,它就是新希望乳业。
这样的乳业集团到底做了什么,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17:11
饭后继续~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18:19
@园林青 125 楼 2013-07-23 17:49:25
好贴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0:04
12、
新希望“返璞归真”战略的成与败
新希望乳业在乳品行业里面属于一个异类。这家集团化公司没有在乳品行业井喷的十年大发展中分得一杯羹,也没有与蒙牛、伊利进行市场争夺。在所有的乳品集团当中,新希望属于极为低调的品牌。但是这么多年的发展,新希望不是由小做大,而是由弱做强。其在 2008 年以后逐步把握住了市场脉搏,并成为少有的能在行业危机中逐步拓展市场的品牌之一。这样的企业在国内非常少见。究竟新希望乳业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在乳业高发展阶段新希望乳业没有抓住机会,在进入后危机时代反而异军突起?让我们从头开始分析。
要讲新希望乳业,就没法不讲新希望乳业的总公司。新希望乳业集团是新希望集团旗下的乳品企业。而新希望集团则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新希望集团的前身是希望集团,1995 年希望集团分家之后,刘氏弟兄就各自发展。古人说: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这话一点也不假。在分家的时候,四兄弟就各自发展不同行业,且划定不同区域发展。这就避免了将来由于产业扩张导致兄弟在商业决策上产生矛盾。
其实,刘氏弟兄从分家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习惯,就是不赊销、不负债。而刘永好的新希望更是秉承了这样的传统。
自从他们各自发展开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毫无疑问,新希望乳业把这种控制企业负债率的传统逐步继承了下来。因为企业的一切发展,必然会受到董事会的监督。
当蒙牛、伊利等企业以市场为先,到处拼广告宣传并发展“利乐枕”乳品的时候,新希望乳业则更注重货源的稳定性以及乳品质量的保证。其实这么做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是在乳品大发展、企业齐抢市场的年代里,新希望乳业就显得有些呆板和死脑筋。果然,在短短六七年内,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不断争夺市场,国内的主要市场几乎被争抢殆尽。
这里面其实也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集团一向的作风是稳健逐步占领市场。而乳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亟待快速开发的市场,因此进入市场的步调讲究快、狠、准,这就与新希望本身的发展风格相矛盾。因此即使从伊利等企业挖人过来,也不会适应新希望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二个原因,由于新希望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程序,在没有把企业运转方面做好之前不愿意过多宣传,因此在开始几年错失了机会。
不过,新希望乳业在这几年却做了几件事情,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是做蒙牛、伊利忽略的事情,那就是牧场建设。一个稳定质量的货源,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品牌口碑。因为如果是奶源质量控制不好,必然给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而 2008 年中国整个乳业集团的危机产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二,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蒙牛、伊利等企业相比,新希望无论在企业发展策略、营销策略、产品整体运营、对人才的笼络等方面都无法与蒙牛、伊利等企业相比。因此想要既建设牧场,又在市场上以品牌定胜负,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新希望乳业走的是一条长远发展、短期难以见效益的地方品牌发展之路。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0:05
从2002年新希望乳业建立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收购兼并了 11 家地方国企,但随后并没有全面铺开。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本身都称不上什么大规模的企业;企业员工的地方安置也出了问题,由于地方政府进展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新希望乳业的发展拖了后腿。另外,集团对于乳品企业的兼并重组的复杂性考虑不足,导致预期过于乐观。因为乳品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从生产到加工直至营销的产业链条,涉及资金、人才、统一调度管理,问题非常繁杂且分散。而新希望乳业的发展模式又讲求一步一个脚印,下属公司对董事会责任清晰,所以造成了下面没有足够的自由度去进行管理改造。
因此在刚开始的三四年内,新希望乳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另一方面,当满世界都是“利乐枕”的时候,新希望乳业为了坚持产品品质以及营养做鲜牛奶加工,没有跟风学习。
在当时消费者尚没有重视产品营养结构的前提下,竞争力就凸显不出来。再加上鲜牛奶保质时间短,空间跨度小,所以只能在各地方窄小的市场半径中发展。
恰逢 2004 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率先发布了食品标签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标准中明确指出,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而新希望乳业主打的就是鲜牛奶。因此给整个品牌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可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在那段时间,新希望乳业想快速进入全国乳业前三甲的愿望没能实现。另外,由于这几年新希望乳业在慢慢摸索适合自己步调的发展模式,在调试的过程中必然影响发展速度。
不过到了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到来的同时,乳品企业也因三聚氰胺问题导致整个行业雪上加霜,各个著名品牌风雨飘摇。所有曾经出现在央视黄金档的乳品广告一夜间消失。这时候反而成为了新希望乳业翻身的机会。因为与其他的乳业集团不同,新希望乳业更注重“先牧场,后市场”的战略。其稳定的质量自然是口碑的保证,但却制约了宣传效果。这次行业危机,则正好可以印证自己与其他乳品企业的不同。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0:31
@小五一骑绝尘 129 楼 2013-07-23 18:46:50
赶上直播了?迅速搬好板凳,备好瓜子零食,听楼主一一到来
----------------------------- 下壶茶~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0:47
@loe_eol 135 楼 2013-07-23 20:40:02这样的文章能带给人思考,带给人营养,带给人智慧,带给人力量,带给人经验,可以让后来者少走弯路,让愚钝者聪明,让聪明者智慧。希望楼主加油努力,向大家传播更多的经验。衷心感谢楼主带给大家的一切正能量,您辛苦了!
-----------------------------
您谬攒了~感谢您的支持~您这么说搞的像是我的托似的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1:45
@loe_eol 142 楼 2013-07-23 21:37:49
回复第136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7-23 20:47)@loe_eol135楼2013-07-2320:40:02
这样的文章能带给人思考,……
========== 呵呵,当我免费的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东西的时候,我总是很过意不去,例如一些自由软件,有些作者需要赞助,当然并不强求,而有些软件的作者根本就是无条件的免费给你。就像看您的文章我也有所收获,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是免费看的,所以只能由衷的感谢您的付出!
......
----------------------------- 恩开个玩笑~万分感谢你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2:08
@半打烟头 144 楼 2013-07-23 21:50:03
真不错,一般教材没有的东西
楼主加油
----------------------------- 多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2:35
@topxin 146 楼 2013-07-23 22:10:08
春光哥和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都没来。
火不了
----------------------------- 鼓励生育?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3 23:17
@binyd 149 楼 2013-07-23 22:45:10
多谢楼主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00:12
@熊家婆 9988 153 楼 2013-07-23 23:30:58
没了?
----------------------------- 明天继续~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00:27
@sininalak 147 楼 2013-07-23 22:35:15
楼主加油
----------------------------- 感谢支持与鼓励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00:45
各位晚安~明天继续~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0:14
早~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0:35
14、
所以当其他乳品企业的广告开始偃旗息鼓的时候,新希望乳业开始第一次高调地宣传起来。适时,新希望乳业“好品质源自好鲜奶”的品牌宣传广告出现在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这时候,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因为央视广告让消费者们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多年前就被新希望并购的地方品牌上,推动着新希望乳业开始快速增长。
虽然后来蒙牛、伊利逐步开始收回失地,但由于新希望品牌的竞争力大幅提高,从其他乳品企业逐步争取回来的市场份额,很难再被抢走。又因为新希望的品牌极具地方特色,没有覆盖全国,所以短期并没有对其他乳品集团造成较大的威胁,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针对性竞争。
因此,自 2008 年以后,新希望乳业的市场份额呈每年25%的速度稳定增长。在整个全球市场都低迷的状态下,国内市场又经历了行业的生死洗礼,新希望乳业可以稳定高速增长,这也可以说是行业中的奇迹了。而正是因为新希望乳业逐步走出阴霾并开始了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也就坚定了其“牧场先行”的信心。
2012 年新希望乳业对外发布:未来 3 到 5 年内,该公司将在华东、四川、云南新增设三个万头奶牛养殖带,三大养殖带投入的资金将超过 10 亿元。这样就巩固了原本就比较坚实的奶源基础,让企业能够良性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新希望乳业的发展虽然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却走得异常稳健。而其企业的竞争优势也随着时间逐步展现出来。新希望乳业的发展模式属于久远型,这种形式的企业发展往往短期比较吃亏。在外人看起来走了很多弯路,也可能在短期内没能符合市场需求。但是,一旦其产业链基础做好,在行业中的优势就会慢慢显现。
其实整个新希望集团一直在走这条路。农业的产业链条完善工程一步步展开,从开始畜牧业覆盖到乳业再到相关的多元化产品。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条看起来不起眼,花的功夫也多,但长远看起来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因为当整个产业链趋于完善之后,从上游到下游,从生产到物流、加工、直至销售,都将快速地整合。在保证了产品质量绝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0:44
15、
尤其是农副产品整合,由于产品之间的高度联系,一些产品余料可以再度利用,转到相关产业链另一方,并不断复合式利用。另外,由于近年我国产业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导致农产品期货价格提高了相关产业成本。但当新希望这样的企业把整个产业链覆盖之后,直接避免了受相关市场的影响,整个产业链条的每一项都独具产业竞争力。
所以作为整个新希望集团中的一部分,新希望乳业所走的发展道路只会越来越宽。另外,由于该集团公司整体秉持了一步一个脚印、低负债率的企业传统,因此让国际资本大鳄无缝可钻,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并购这样的企业。从这方面来看新希望比其他企业又棋高一着。相对地,由于手里有着大量的资金,当同行业其他企业出现危机有机会参与资本运作的时候,该企业又可以趁机做大市场。那些在经济危机中逆流而上的企业,往往就是平时低调、一点一点发展市场的企业。相信新希望乳业今后的路会走得更稳健。
在中国国内很具实力的企业当中,有一个集团也是在不断地整合产业链,打算在行业里把相关的产业都收入囊中并试图整体发展。可从近些年走过的轨迹来看,该集团每收购一家企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是这个集团倒霉,还是其他企业有自身问题?或者这个集团在运作过程中也有自身的问题?总之,随着该集团越做越大,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这个极受争议与关注的企业集团就是——国资背景的中粮集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0:55
@淡定者 165 楼 2013-07-24 10:41:54
好贴,必须顶
感谢楼主分享
期待楼主更新!
----------------------------- 感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1:12
@習慣性D微笑u168楼2013-07-2411:07:17
支持楼主。
----------------------------- 万分感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1:35
@星辰之主 161 楼 2013-07-24 09:59:57
mark
----------------------------- 多谢鼓励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2:13
@icerain_3 171 楼 2013-07-24 11:51:22
卤煮快写
----------------------------- 好的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2:38
@淡然涯 173 楼 2013-07-24 12:16:37
等的心都碎了
----------------------------- 呵呵别着急下午继续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3:51
@王vivi微微177楼2013-07-2412:46:42
楼主是否同意我将您的大作推荐到别的平台,比如豆瓣
----------------------------- 恩注明的话可以~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4:28
@王vivi微微180楼2013-07-2414:05:40
楼主,已发送脱水版到豆瓣
帖子链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1729812/
已注明原帖地址
----------------------------- 嗯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4:36
@菩特老祖爬 181 楼 2013-07-24 14:22:51
很强。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4:59
@红旗坦克 141 楼 2013-07-23 21:29:49
顶起,补充营养
----------------------------- 多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5:39
@妍清惫 186 楼 2013-07-24 15:27:23
mark 回头慢慢看
-----------------------------
多谢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5:54
多谢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6:20
@江喧过云雨 89 楼 2013-07-23 13:33:31
mark
----------------------------- 感谢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6:33
@brady1 101 楼 2013-07-23 14:13:00
支持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7:03
@yaqli 193 楼 2013-07-24 16:46:55
马克慢慢等新的
----------------------------- 多谢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8:10
16、
“大胃王”中粮资本吞并路的消化不良根由中粮集团,这是个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国有企业品牌,其资历与深厚的资金背景自不必说。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今天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可以说,中粮集团是国内涉及多产业的企业巨无霸,也是唯一在农业产业链条中最具话语权的企业。中粮就像一艘航空母舰的旗舰,带领着众多企业舰船航行于商业领域。不过,这个以打造全产业链产品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商界也有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集中分析中粮集团的产业优势与问题。
中粮集团由于有强大的资金背景,加上银行大力支持,以及政府的补贴,让该企业拥有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商业优势。可以说,中粮几乎从来不存在缺钱的问题,也没有任何国际资本大鳄能够撬动这个巨无霸。除非是该集团有意为之,否则想空降一些具有话语权的股东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该企业有足够的资本,所以也就衍生出一些问题,而问题恰恰是在近几年才显得更为严重。2008 年以后,国内诸多具有潜力的企业出现了资金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粮已经并购了一些企业。但在 2008 年以后,中粮集团加快了企业并购的步伐,并购了一系列在各行业比较有竞争力的企业。
在 2008 年以后的并购中,“五谷道场”方便面的并购属于大戏的开端,此后就开始了中粮密集的并购大战。2005 年,“五谷道场”品牌建立。其企业的领头人王中旺可以说是近年来快速运作资本的典型人物。他先在 1999 年合资建立中旺食品有限公司,其后创建了“一碗香”的低端品牌优势,使得 2002 年的销售收入超过 5 亿元。2003 年,与康师傅合作成立三太子实业有限公司。康师傅当时的目的,是想利用王中旺的低端领域优势,逐步打击竞争对手。
但王中旺却有着自己的算盘。逐步做大的他已经不满足在低端市场发展,他也想在中高端的市场分一杯羹。与康师傅的合作,就是想利用康师傅的资金与资源迅速熟悉并进入中高端市场。在康师傅看来,这相当于反戈一击,所以两个合作者的分歧越来越大,不得不在一年后分道扬镳,而王中旺的代价是把自己的低端市场直接拱手让出。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8:36
吃饭吃饭~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9:07
@梦醒时分光 197 楼 2013-07-24 18:44:15坐等更新。楼主辛苦了,在天涯看到的难道的好文章,受益匪浅,
----------------------------- 感谢您的称赞,您喜欢就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19:41
@许圣伟 199 楼 2013-07-24 19:16:05
占中间的坑
----------------------------- 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0:26
@国服第一鳄鱼 201 楼 2013-07-24 19:53:00
楼主不错,对我们高中生来说长见识了。加油
----------------------------- 呵呵~有用就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0:52
@搬砖的日子 202 楼 2013-07-24 19:55:37
坐等啊卤煮速更
----------------------------- 恩尽快~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1:20
@国服第一鳄鱼 201 楼 2013-07-24 19:47:32
马克
----------------------------- 多谢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2:27
@拼爹时代 123 206 楼 2013-07-24 21:43:28
果断收藏
----------------------------- 感谢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2:40其实有时候会发现,近年来的企业竞争也是在法治大环境下以一种求全之策,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一些抉择,当然这并不能说企业就应该做一些不正当的勾当,而是说在现有的法制体系内如何不越边界的应对和生存~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2:58
就像是以前的战争片,只是讲日本鬼子如何无能,却不知在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日本五十分之一的中国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的,只有拿人命去填。当然这是有些题外话了~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3:14
@江湖一土匪 210 楼 2013-07-24 23:01:59蒙牛初期也是先贴牌生产,后来才建立自己的生产线吧
-----------------------------
蒙牛其实在开始出来就发展非常之迅速,从不上属的名次到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仅仅用了三年,不得不说归功于老牛的人脉资源,从行政到管理一直到资金输入~都不是初级创业者能够想象的~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3:18
再来说一说,蒙牛卖给中粮后,现代牧业只是有限度的出卖股份给中粮,目的是作为自己的资金后盾,而非决策者。
这就已经说明了民企想要独立生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是非常困难的,这恰恰也凸显出了老牛的智慧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3:24从老牛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开始的伊利与之的胶着,三聚氰胺事件等等都显出了民营企业资金的捉襟见绌。
而唯一的办法是输入国有的血。但是蒙牛的根本不问的原因就是牧场问题,而现代牧业则没有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蒙牛可以全部退出,但现代牧业却死咬住不放的原因。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3:34
看伊利和蒙牛的多年对阵就可以看得出来,近两年伊利逐步市场占有率的前进与后退不因蒙牛而改变,很多也是内部行政的不稳,但蒙牛则更多是因为资金链的问题,这就是体制不同带来的问题也不同,在 2009 年以后;老牛如坐针毡,要么就被外资吞掉,要么就资金断链,问题其实已经很严重了。还好有个民企联盟暂时救命,再加上永远也吃不饱的中粮,才让蒙牛转危为安,老牛全身而退的同时也留有后招,这些也都是环境造成,当然没有这方面的智慧也不可能做到老牛这样。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3:39
不过未雨绸缪是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共同特点,不管怎么说都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4 23:54所以本身探讨企业的生存之道根本就不是那么理想化的,很多时候真的是“如履薄冰”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00:10
太晚了,好像没什么人了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00:24
呵呵呵好吧~~明天继续~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00:37
@寻找哆啦梦翘 219 楼 2013-07-25 00:34:13
很强。
这么晚了多谢关注~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00:56
@tytanghua 221 楼 2013-07-25 00:49:42
写的不错,期待更新。支持!
----------------------------- 感谢你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01:02
@莞尔 223 楼 2013-07-25 01:01:34
@xiaozhu909收藏起来慢慢看
----------------------------- 感谢莞尔来支持~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01:08
好了~大家晚安~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01:19
@zzvzz_007 226 楼 2013-07-25 01:17:02慢慢看,去年网购雷士餐灯,没用半年,有一灯因电路不亮,还不知怎么去解决。
----------------------------- 呵呵~315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0:41
@Jimrian 230 楼 2013-07-25 09:16:48
老牛的故事告诉我关系就是生产力!
----------------------------- 我们的特色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0:43
17、但对他而言,王中旺一切已经不能回头。所以他加强了其进入中高端市场的决心,决心发展以“非油炸”为卖点的中高端方便面市场。2005 年,在“非油炸”方便面获得专业资格认证后,一切整装待发。但这个时候,王中旺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手里资金已经十分有限。
不过,王中旺的资金腾挪之计起了作用。他利用一些偏僻地区需要投资拉动的现实为由,争取了政府的最大优惠和银行的支持。在 2005 年的下半年,“五谷道场”横空出世,“五谷道场”仅在央视的先期广告费用就花了近 1 亿,不过这里面很大部分由代理公司垫付,因此王中旺可以腾出手来把资金用于建设生产线和在全国重点城市铺货。
为了能够尽快把企业做大,王中旺对于生产基地、销售、广告等诸多环节都以赊账的形式发展,重点将资金用在了生产线上。另外,由于该方便面的口号是“拒绝油炸,还我健康”,触动了国内方便面几大巨头的紧张神经,原本已经是相对饱和并制衡的竞争环境被“五谷道场”打破。
因此这时候“五谷道场”成了“众矢之的”。其他产业巨头在 2006 年上半年损失惨重,而五谷道场则以每月 30%的速度增长。巨大的市场压力把众多方便面巨头逼迫到了一条战线。在“五谷道场”生产、渠道、销售等还没有稳固的前提下,其竞争对手搞了一个“方便面安全调查”并发布消息称非油炸与油炸方便面并无本质区别,这样就减弱了其优势带来的影响。
其实这样并不足以搞垮“五谷道场”,但王中旺在没有夯实产业基础与销售渠道的前提下盲目扩张,一下子由十几条生产线增长到 38 条生产线,顿时绷紧了五谷道场的资金链。这样导致“五谷道场”快速由盛转衰。实际上,非油炸方便面确实有市场,但市场在完成最初需求后,需要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而王中旺想要快速占领方便面六成以上的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急功近利。恰逢他在扩张的时候正赶上全球经济大萧条,其腾挪资金难度加大,再加上行业中树敌太多,加大了其发展的压力。
而非油炸方便面的生产线以及原料都比油炸方便面成本高,为了占领市场,“非油炸”价格又不能定得太高,多加的生产线使得产能过剩,最终整个资金链开始断裂。这个用了 6 年发展的企业大厦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快速倾塌。
从表面上来看,“五谷道场”是因为缺乏资金,但实际上是由于企业发展过快,错误估计了市场的容量,最终让企业崩塌。而就在这个时候,中粮集团适时出现了。中粮以前也试图做方便面,但却没有成功。眼看着在方便面三大巨头之外,快速崛起一个极具行业竞争力的“五谷道场”,这样的诱惑是很大的。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0:47
@秋晖伴落枫 232 楼 2013-07-25 10:31:50进入天涯不久,这是我拜读过最具价值的文章没有之一。
佩服楼主清晰的思路、流畅的文笔,更为楼主分析问题的深度、开阔的眼界所折服。真的给读者很多启迪,涨了见识了!弱弱的问一句,楼主出书那天,能否送小弟一本签名版的,由衷的喜欢你的文章。
----------------------------- 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如果真的出来的话我肯定会在天涯回馈大家,您可以随时关注。谢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1:03
@baozixu 236 楼 2013-07-25 10:50:20
养肥看
----------------------------- 感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1:15
再说点题外话,当年的五谷道场是我老婆先发现的,当时她带回来的非油炸加上她的烹调之后特别好吃,而别的方便面则做不出来这个味道,但后来突然就消失了,偶尔在超市买到也是感到质量下降特别巨大,直到中粮收购之后才又再吃到。但从品牌的把握和市场变化的嗅觉上,被收购后却相对迟钝了,有些“吃老本”之感。不过不管怎么说总体说起来还是能吃到这种口味,从非商业角度来说也算中粮功德一件。
当时有人说五谷道场失败是因为其错误的估计了形势,非油炸市场潜力不大,实际上这是一种狭隘的论点,因为非油炸的市场必然是一种发展方向,且一定会有一大批的忠实粉丝支持。并且非油炸方便面的口味上也是非常不错。尤其那些喜欢将方便面回锅做的那批人。而并非直接泡出来的那些人,口味更是不错。但事情的关键点还是当时的五谷道场的渠道和生产产生了失衡,同时资金配给又跟不上,同时在没有做强的时候在同行树敌太多,才会导致最终的败走麦城。
这也可以说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也是一个警示。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1:30
@双兔傍地走起来 238 楼 2013-07-25 11:04:10
不懂运作的人也能看懂,是 lz 真正厉害的地方。如果你出书,我买!
----------------------------- 多谢你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1:44
@Jimrian 231 楼 2013-07-25 09:20:02
LZ 速度更..
指望在你这里学东西呢
----------------------------- 别着急~放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2:15另外当时的王中旺,是不是一定必须把所有低端生产线和渠道都卖出去呢?虽然卖掉换来了现金,但相对来说也引起了其他企业的注意,并且同时是缺了补充新鲜血液的机会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2:20
同时失去了补充新鲜血液的机会,打错~抱歉~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3:05
@枫絮言 244 楼 2013-07-25 12:37:28
@xiaozhu909楼主,你最新的这个故事好像没有头,直接从中间开始讲的。
什么情况?
-----------------------------
在第二页倒数第七楼,连着看~从 16 到 17,中间的那些
很多是额外的评论~18、
于是中粮由 2008 年开始有意并购,到破产重组后的介入,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应该说这对中粮集团来说是一个较为上算的重组行为。因为如果该企业尚未破产中粮就选择介入,那么代价可能更高。如此还不如等破产再介入,无非就是偿还债务而已。应该说,中粮介入的时机还是很不错。在偿还债务的同时,优先与原债权人继续合作,这样就不需要重新构建销售渠道。在中粮入主后,其他企业巨头压力倍增。
单从中粮加入“五谷道场”这个案例来看,还算比较成功,以较小的代价换来较高的市场前景。也许短期回报率不高,但在中粮的相关产业链构建上还是十分有利的。
有了“五谷道场”的成功并购,中粮随后的投资并购就加快了速度。2009 年,中粮随后投入 177 亿元建立生猪产业基地,40 亿建立粮油产业基地,5 亿元整合丰原生化进入生物领域,推出“悦活”果汁,20 亿元投入新疆林果业,收购海外葡萄酒庄,收购万威客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厚朴基金并购“蒙牛”,这一系列的并购,都标志着中粮进入了大踏步资本扩张的时代。而利用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加速拓展自有产业,并同时收购优质品牌企业,这是很正确的。
不过在并购企业之后,中粮在后续的整合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在重组“五谷道场”之后,该品牌并没有按照既定的步调在市场上占领优势。其实这个时候的市场大环境已经和以前不同了。在后危机时代,食品安全问题甚嚣尘上,其实正是重拾品牌信誉的好机会。但中粮没有把握时机,没有抓住“非油炸”以及中粮在原料供应方面的优势进行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4:15再来说一说中粮,由于其国有航母的企业特性,所以导致该企业在行政运作和企业市场化的敏感度非常之低。由于不缺资金,所以自然并没有市场的危机感,也不会会对即将因为产品的定位、消费者心理的变化等等因素做出及时的反应,在这一点上另外一个国企广药和加多宝的比较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当然这里面渠道的争夺战、营销、生产、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后续我会继续详细向大家解读,关于加多宝、中国好声音、广药等等之间的商场谋略也会逐步在后面发出~大家不要着急~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4:16
@xiaozhu909 2013-07-25 14:15:44再来说一说中粮,由于其国有航母的企业特性,所以导致该企业在行政运作和企业市场化的敏感度非常之低。由于不缺资金,所以自然并没有市场的危机感,也不会会对即将因为产品的定位、消费者心理的变化等等因素做出及时的反应,在这一点上另外一个国企广药和加多宝的比较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当然这里面渠道的争夺战、营销、生产、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后续我会继续详细向大家解读,关于加多宝、中国好声音、广药等等之间......
----------------------------- 说一下~这个回复不在文稿之内~只属于探讨性质~不要连起来读~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4:30
另外大家在每次的连载后都可以就此话题不断延展~这样才有碰撞~有意思~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4:42从开始来看~其实王中旺的低端市场渠道做得非常之好,所以从综合来判断,他丢的不仅仅是一块利润,而是发展的渠道潜力以及可进可退的后路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5:03
@62632240 256 楼 2013-07-25 14:44:17怎么没了。看的起劲呢,希望楼主多注意休息早日出贴,
----------------------------- 非常感激您的关心与支持~我会努力的~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5:19所以有时候好的产品也要把其发展的空间和时间预留出来,循序渐进的不断占有市场。当然有些时候需要大量扩建生产以及大量的投资,但问题是市场能不能很快消化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每一次扩张很可能带来的就是利润率的大幅降低,现金流出现短缺问题,这就很可能把一些正在发展的,很具有前途的企业给淘汰掉。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5:53
@秋晖伴落枫 260 楼 2013-07-25 15:34:55
回复第255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7-2514:30)另外大家在每次的连载后都可以就此话题不断延展~这样才有碰撞~有意思~ ==========小弟学识有限,表示观点不足以摆上台面,默默的支持猪哥
----------------------------- 你能支持就非常感谢了~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6:25
@yaqli 262 楼 2013-07-25 16:22:45
每日一顶。。。。。。。。
----------------------------- 感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6:53
@过客 manX 264 楼 2013-07-25 16:38:04
好文章,收藏了
----------------------------- 你喜欢就好~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8:00
@小五一骑绝尘 267 楼 2013-07-25 17:32:51
楼主资料来源很广,能不能写写唐万新,顾雏军,一直挺好奇这两位大佬,一直找不到真实的详细资料
----------------------------- 这两位其实受关注的比较多~也有很多人做分析~我这里就先不写了~不过我会做一些研究~等有一些新东西再公布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8:16
==吃饭~回来继续连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8:34
..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9:32
..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5 19:59
19、其实低调夯实基础没有错,但如果不能抓住时机凸显优势,时间长了就很可能把品牌做成一潭死水,而“五谷道场”的发展趋势恰恰就是这样。
对“蒙牛”的收购也有同样的问题,在收购后,承诺“三年不干预内部管理”这本身就有很多潜在的问题。第一,“蒙牛”原创始团队在企业内继续努力维护品牌形象的动力不足。
在“蒙牛”一个个危机过后,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第二,在这三年时间内,给了原来创始团队一个运用蒙牛资源的机会。在没有监督的前提下,如果有什么不利于“蒙牛”发展的事情发生,也无法阻止。而事实上,随着蒙牛原团队的逐步离开,“蒙牛”又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现代牧业,而这个竞争对手又与“蒙牛”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不得不说是中粮的失策。
虽说中粮将多家企业收入囊中,但从该企业 2008~2010年的财务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潜在的问题。2008 年公司资产总额 1305.86 亿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2.08 亿元,利润总额 75.83 亿元,净利润 61.7 亿元,母公司获净利润 34.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 11.43%,资产负债率 58.67%。2009 年总资产1785亿元,利润总额82.08亿元,净利润64.82亿元,母公司获净利 42.95 亿元,净资产收益率 9.07%,资产负债率 59.97%。2010 年总资产 2326 亿元,营业收入 1346.56亿元,利润总额 91.33 亿元,净利润 72.68 亿元,母公司获净利 54.17 亿元,净资产收益率 9.2%,资产负债率 66.02%。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