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汇率进一步接近弱方保证,按趋势看下周(三月下旬)港币汇率会达到临界点,港币应会收紧流动性,港币资产会经历重估过程。

港币资产的重估溢出效应会对国内资产造成影响;

如无专业经验,理财尽量选择货币基金和部分稳定的债券。如可能,应考虑分散投资一点外币资产。

寒夜里,一点微光;

唯愿你,躲过泥泞。

文:凭栏欲言(微信公众号同名)

于 2018.3.16本文参考了较多资料,一并感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19 09:11

谢谢支持!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19 18:19

谢谢支持??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0 09:04

感谢欣赏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0 17:28

周三加息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1 10:01自我感觉言语并不算太偏激,但回帖一半都审没了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1 19:40

感谢欣赏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1 22:25

据 3.20 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

香港负债 1.509 万亿美元;外储 4435 亿美元;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2 07:17

摘要:媒体称,周四白宫宣布的方案将针对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也可能包括限制中资在美投资、对至少 300 亿美元总值的进口中国产品征税。此前媒体称,美国对华贸易“核武器”——301 调查结果将很快揭晓。

可能就在本周四,特朗普政府将公布针对中国的一揽子方案,除了对上百亿美元总值的中国产品征税,还可能对知识产权征税、限制中资投资。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3 14:07

如无专业经验,理财尽量选择货币基金和部分稳定的债券。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美元流行性收紧,美元回流。美元流动性得到补充,美元流动性问题要小于其他国家。

昨日夜间美股跌 2.93%。

各位玩股票的同胞注意风险。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4 00:30

对美贸易的同胞,持有港股和 A 股的同胞注意风险。这个帖子才发了没几天,贸易战已经加剧了。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4 10:10

我也只是尽量罗列数据,少夹杂个人感情了,天涯小编也不容易。

关于房价,我也写了篇文章,发在天涯。可以参考下。

但是资产是自己的,怎么处理要依据自己判断。我的意见仅供参考了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5 12:42香港最大的两大产业金融和贸易。贸易由于直接贸易增多持续萎缩,制造业占比已经不足 1%,香港的定位已经是金融城了。

金融城在加息节奏中会比较惨。 而且香港金融主要服务大陆,依赖于大陆高发展。而大陆在去杠杆。

香港金融的发展来源于投资者对港币得信心和大陆的需求。

如果港币脱钩,信心丧失。唯一的支柱产业将重创。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产价格将破灭。且失去未来。

如果港币不脱钩,只能收缩流动性,资产价格仍将破灭。

好处是,未来还有希望。

港府必将不顾一切保证不脱钩。

事实是,如果大陆飞速发展会推进金融开放,香港将失去优势产业。

而如果大陆经济去杠杆经济减缓,香港的优势金融产业仍将遭受重创。

香港不告而别。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5 19:13

房价我有发一篇帖子在天涯,聊了一下。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6 18:10

港币美元 7.8485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6 23:58

香港

夹在世界最大两经济巨轮之间的小船,一头以汇率系住美国,一头以发展背靠大陆,当巨轮航速不一时,小船最先感受到了撕扯。

香港自 1983 年建立联系汇率制度,由于港币与美元在汇率上的一致,利率政策也必须保持同步,不然的话无风险的汇率会使资金主动追寻高利率从而出现严重的套利现象。

联系汇率对香港经济发展与稳定作出极大贡献,货币自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由可兑换、稳定的无风险汇率、背靠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造就了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香港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然而香港与大陆关系的紧密使得香港的经济发展趋于与大陆同步,从而难以与美国经济步伐完全同步。当中美两国经济步伐不一致时,香港与美国的联系汇率制度将要经受考验。

自 2018 年开年以来,港币汇率连创新低。

历史上港币贬值时期,往往伴随资金外流及股市、楼市回调。

但截至3月20日,恒指收盘升0.11%,报31549.93点,录得 9 连阳。数据显示,港股通南下资金已经持续 5 个交易日净流入。3 月 20 日港股通净流入 9.73 亿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 3.53 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 6.2 亿元。大陆资金的支持推动港股逆势回升。

3.21 日开始,港股连续收跌;3.23 日,特朗普政府贸易战加码,全球股市大跌,港股通净流出 8.42 亿元;3.26 日,港元美元汇率 7.8485,离 7.85 弱方保证一线之遥。如触及弱方保证,香港金管局将卖出美元买入港币,港币流动性将收紧。港股利空加码;

多重压力之下的港股岌岌可危。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港股的利空有诱发港币危机的可能性。

港币走向弱方保证——加息,减少流动性,抛外储——资产价格降低——房股双熊——抛资产——资产价格进一步降低——趋势确认——避险或投资换汇——施压联系汇率——恐慌性换汇——固定汇率脱钩可能性——引发危机。

从历史梳理一下香港的危机元素与可能性应对

一、香港贸易中心和金融地位的确立

英国占领香港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她打造成国际转口贸易港,1841 年香港开埠,当时仍为英国全权代表的砵甸乍于1842 年 10 月 27 日在香港发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其后维多利亚女皇在 1843年 4 月 5 日颁发《英皇制诰》,砵甸乍遂依据《制诰》,正式成为香港首任总督。英国为全香港岛进行人口统计,当时岛上只有村民约 3,650 人,聚居于 20 多个村落,他们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

香港开埠之初,主要以中英鸦片贸易为主。

至1851年香港人口增至32983人(华人有31463人,占总人口的 95%)。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不少华南商人迁往香港逃避战乱。香港人口由 1851 年的 32983 人,增至 1865年的 12 万多人。逐渐成为中国避战移民聚居地。至 1931 年,香港人口增至 878947 人(华人有 859425 人,占总人口的97.8%)。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据中国海关统计:1880 年香港贸易额分别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7%和21%,1885年占40%和24%,1890年上升至55%和 37%。使用香港港口的远洋船,在 1860 年有 2889 艘,1939年增至 23881 艘。内地对外贸易进口额的一半上下被香港占据,峰值为 56%,香港对内地进口贸易额长期是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的 40%上下浮动。内地的进出口贸易位居英国贸易额首位,香港则牢牢把持第二位。

香港背靠大陆,血脉相通,又为英属殖民地,独特的身份使得香港成为与中国通商的纽带。

1934 年 6 月﹐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白银收购价格﹐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动摇了银本位制的基础。

1935 年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五日后香港跟随中国放弃银本位制,订定外汇基金条例,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 16 港元兑 1 英镑。港元历史正式开始。

1931 年 9.18 事变,中日战争开始。1937 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大量难民抵港,至 1940 年香港人口增至 156 万人。

难民金融家和企业家带入香港的资本达 20 亿港币。同时带来的还有大量各行业专业人才。1940 年,内地银行纷纷迁入香港,香港开业中外银行 40 多家,成为远东金融中心。

二、香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1941 年日本占领香港,沦陷时期,贸易停顿、货币贬值、百业萧条、政府服务和公用事业受到严重影响。至 1945 年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日本投降,香港人口减至约 60 万人,减少 100 万人。日本投降后,英国抢于国民政府前接管香港,使得香港重归英国管辖。

战后香港市场凋零,英商势力于日本占领时被清扫一空。

而英国在战后经济衰退,无力对香港施以援手。英国接管香港两年后,虽然积极恢复工商业生产,但成效不明显,1947年港内的工厂数量不过千家,拥有雇员不到 5 万人。

1945-1949 中国爆发内战,内地约 160 万人涌入香港。

至 1950 年全港人口估计已增至 220 万人。据统计,战乱人口携带了数目不少于 5 亿港币的巨资。

百废待兴的香港得到了一次资金和劳动力的大输血。

1950年,战争爆发,联合国对中国实施禁运,香港华商从中找到了商机。

1950 年的香港百废待兴,却又生机勃勃。

李嘉诚在 1950 年,创立了长江塑胶厂,主要的产品为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不久,李嘉诚抓住机遇做塑料花赚到了第一桶金。

同年,包玉刚的贸易行由于封锁举步维艰,正在试图买到他的第一艘船。

而霍英东则在收购战争及医药物资后,每晚亲自指挥船队冲破禁运封锁运货往中国大陆获得暴利。

多年后霍英东曾谈冲破“禁运”的初衷 说:“那时,当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时香港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不少商人都趁机与大陆做生意。

我认为自己赚的钱很少、很公道、很合理,所以我并不认为自己发‘国难财’。当然,没有这笔钱,就很难有下一步的发展。当时,我在商言商,除了赚钱外,是不是还有爱国意识,这对我不好说。我一向喜欢接受挑战,最艰苦的事情,我一定要做好。”

同期 1950 年左右,美国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链外迁,主要为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本土的纺织类需求主要由海外采购来满足。

溢出效用也给香港的制造业带来了机会,香港大量的战乱人口涌入为制造业带来了人口红利,承接了部分的产业转移。大批躲避战争的上海纺织商人在九龙青山道一带建立香港纱厂、九龙纱厂、南海纱厂、南洋纱厂、南丰纱厂等,进口美国棉花纺成棉纱,织成胚布,染印成床单、窗帘等制成品,再出口美英等国,为工人带来就业机会。

香港制造业开始蓬勃发展。

1959 年香港工厂已增加至四千五百多家,是 1950 年的五倍,雇员超过 17 万人。

1962 年的中国大陆,正处于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随时处于饥饿边缘。当时到处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英国女王诞辰,香港边境将大放三天”,又有前期逃港成功者很快从香港向家里寄钱回来。于是从全国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各地大批的人流涌向深圳。这一事件在 1962 年 5 月达到了高潮。仅在1962年5月13日,沙湾就有逃港群众4000余人。

上图为逃港群众

1966 年,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1970 年香港人口达到400 万人。

在 60 年代,香港的纺织工人平均每年工资上涨幅度是5.6%,1960-1970 香港工资上涨 172%,而同期台湾工资月薪从 13 美元上涨到 33 美元,上涨 254%。

差异在于香港得到了大陆人口的补充。

得益于大量人口涌入所带来的红利,从 1960 年至 1969年,香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13.6%,1969 年时的人均总产值达 4,757 港元,香港开始进入发展中地区的前列。

到了 60 年代末,制造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达到巅峰;占比 3成以上。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香港渐渐出现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象。

三、香港的金融扩张

制造业的集约化的生产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地产业。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为例,1973 年,公司上市次年的净利润为 4370 万港币,而到了 1981 年净利润已经达到13.85亿,8年增长了30倍。1969年恒生指数由年初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107点上升至1973年3月最高的1,775点。1971年至1973年期间有很多地产新股上市,包括:长实、新世界地产、新鸿基地产等。

地产业的兴旺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

1972 年,英镑被迫自由浮动,大幅贬值。港币随即更改为盯住美元,稳定了货币信誉。汇率由1972年7月6日开始,最初为5.65港元兑1美元。1973年2月升值到5.085港元兑 1 美元。1974 年 11 月起,跟随新加坡之后改作自由浮动。

1976 年底香港已有 74 家银行,1970-1977 年香港银行业对外负债由22亿增长到368亿,增长了16.7倍,对外资产方面由74亿增长到529亿,增长了7倍,业务扩展到海外。1970 年对外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 4.2%,到 1977 年却猛增到 33.8%,国际贷款业务成了这些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1970 年香港证券交易金额仅为 60 亿,到了 1980 年整个交易金额已经达到 956 亿,增长了 16 倍。

金融繁荣是建立在大量资本流通的基础上的,制造业的发展、转口生意火旺、房地产的繁荣带动了香港的金融发展。

在 60-70 年代,投行业务主要由英资券商提供,香港背靠中国市场,香港的时差可以在伦敦休市后继续开市交易,使得香港成为英国重要的海外金融中心。

四、香港制造业空心化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从 1965 年到 1980 年,香港的经济命脉都是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六十年代,所输出的纺织品和成衣,占本地产品出口总值约一半。

1973 年 10 月 16 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禁运使得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日本产业开始大规模外迁。包括各类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小龙中韩国、中国台湾及新加坡顺势进行了产业升级,而香港由于大陆人口流入造就的人力成本优势,并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产业升级。

1979 年 4 月,邓小平提出特区概念。港商干脆将成衣产业转移大陆。开始利用大陆的低劳动力价格优势赚取利润。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79 年到 1996 年内地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里面 60%来自香港,而广东省这个比例更高达 80%。

香港的制造业逐步转移大陆,本土制造业逐渐空心化。

香港本土主要发展服务业。自 70 年代开始,制造业比重从30%降到 80 年的的 20%,至今只有 0.94%。第一产业则只有万分之五。

而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其他新加坡、韩国、台湾制造业却稳步发展。差异之处在于香港商人利用了大陆的人口红利不需进行产业升级仍可以获得良好利润。

上图为亚洲四小龙工业占比

五、货币信誉成为香港立身之本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香港制造业逐渐空心化,全港经济命脉转变成第三产业,其中尤以金融服务和贸易物流为主。

上图为香港一二三产业占比

香港贸易物流主要为服务于中国大陆,在中国大陆的闭塞年代,香港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提供的转口贸易占到大陆出口的一半以上。而当中国大陆逐渐融入世界产业链中,越来越多的直接贸易使得本身并无制造业的香港贸易物流占比GDP逐渐下降。

1977 年开始,香港经济持续过热,信贷急速扩张,贸易逆差扩大,港币汇率走贬。1979 年起,中国和英国开始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1980-82 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由于香港汇率挂钩美元,在大陆经济未点火发动之前,香港经济与美国经济走势趋同。香港经济随即遭受重创,对香港前途的担心,及对汇率走贬避险的需求导致大量资金离开香港。香港资产价格暴跌,房产价格下跌六成以上。在 1982 年至 1986 年间,有 7 家持牌银行倒闭,94 家存款类公司停止营业,香港当局投入 38 亿元港币用于救助倒闭的金融机构。

1983 年 10 月 15 日,当时的财政司彭励治宣布港元汇价与美元挂钩,定为 7.80 港元兑 1 美元,香港的货币信誉得以维护,香港的危机情况得以控制。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政府同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大幅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维持联系汇率,最终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维持了货币的信誉。而代价是资产价格暴跌七成。

香港政府为何对货币信誉如此重视?

原因在于,香港的制造业空心化造成对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倚重,而金融服务业,信心比金子重要。如果汇率脱钩会令投资者一夜之间对港元信心尽失。将踩踏性资本外流,打压股市楼市,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

港币信誉的丢失将是对香港金融地位是重大打击,将使得香港唯一的支柱产业崩塌。使得香港经济失去核心竞争力。

香港在保汇率这个问题上只能背水一战,而放任资产价格暴跌。

六、香港现存的问题

1.债务高企

上图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称,中国大陆及香港等地债务规模和偿债负担都已进入红色区域。

上图香港外债约折算 1.5 万亿美元、外储 4435 亿美元。

而在美联储开始持续加息的时候,债务越多代表还不起利息的可能性越大。

2.香港的四大主要产业存在的问题上图为 1997-2015 年香港四大产业概况,就上图分析一下,

2.1 旅游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发布了最新的全球住房负担报告,在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调查的全球 325 个大城市中,香港房价负担水平已经达到家庭年收入的 12.6 倍,成为全球房价负担最重的城市。大部分人为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一生都要背上沉重的债务。在1970 年代,香港仍是制造业中心,港的基尼系数在 0.43 左右,随着香港地产金融的起步,地产的虹吸作用使得财富越来越集中,2016 年特区政府公布基尼系数为 0.539,创 45年以来新高。2016 年《福布斯》杂志的数据显示,全香港最有钱的 50 个人所掌握的财富达到了 1.38 万亿港币,是 2016年年香港特区政府可动用财政储备的 1.37 倍。1997 年香港人均收入 28000 美元、2011 年 32000 美元,90%的港人生活条件在过去 14 年里没有得到改善,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自 2003 年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通以来,赴港旅游人数大幅上升,2014 年约 5000 万游客来大陆,香港旅游业迎来了十余年的黄金期。旅游占 GDP 的比率直线上升,旅游业的红火也带旺了零售及酒店。却以房租地价持续上涨的形式被截留在产业链的上游,财富传导不畅导致香港民众并未享受到旅游红利反而深为其所扰,从而并不支持经济发展政策。

香港居民爆发多次抗议行为。

迫于压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曾公开表示,来港旅客人数增加对市民生活造成压力,会继续向中央政府及内地、香港部门商讨是否有收紧目前自由行政策的空间,限制、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减少内地居民来港人数。

香港旅游经济发展政策无法顺利推进。

2.2 专业服务1998 年,香港专业服务占 GDP 比例为 12.3%,至 2015年占比同样为 12.3%,而从业人数从 9.8%上升为 13.8%,比较劳动生产率(GDP 占比/就业人口)下滑。

2.3 贸易与物流图(四大产业概况)可看出香港优势产业仅有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比较劳动生产率>1)。香港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贸易物流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1995-2011 中韩贸易增长了 20 倍,同期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只增长了不足 6 倍。原因在于大陆的装配中心地位需要从韩国进口大量零配件,导致与韩国贸易激增,而香港制造业全无,无法从中获益。

香港的贸易和物流只能以提供转口服务为主。

而 2011 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已有超过四成不经过香港而由本地直接出口。2000 年,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还刚刚超过香港的一半,但是到 2011 年已经比香港高出 1/3。

香港的贸易与物流占 GDP 比例自 2005 年达到高点开始逐渐下滑。

2.4 金融服务目前香港具有的明显优势为大陆金融未开放状况下对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香港金融业的倚重。而状况也渐渐有了改变。

2.4.1 香港金融服务面临大陆的竞争

服务类产业需要紧贴服务实体,香港目前利用了大陆金融未完全开放,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需要借道香港的背景,金融服务尚有优势。

然而国内自贸区也在加紧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对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是一大压力。如后期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顺利,实体自然会选择紧贴自己的本地金融服务而不会选择一国两制的香港,这增加了额外成本。

2.4.2 金融服务与经济危机关系紧密负相关

图(四大产业概况)可看到,97 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金融服务业占 GDP 比例下滑,危机过后又慢慢抬升。至美国次债危机前达到最高,之后又下滑。可见金融服务业深受危机影响,而目前香港地区已存在危机因素。

2.4.3 香港的金融服务严重依赖于大陆经济的发展

自 97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陆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香港背靠大陆,金融服务业主要为服务于大陆经济发展,而目前大陆正在去杠杆。这对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是利空。

综合几方面因素:如果大陆经济减速,为大陆提供服务的香港金融业将遭受不良影响;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而如果大陆经济持续向好,则必将推进金融开放,香港金融业仍然将遭受不良影响。

香港的四大优势产业综合来看,优势都在逐渐减弱,都将对香港未来的发展形成拖累。香港需要重新发掘自己的优势产业,山雨欲来,香港还有时间吗?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7 11:15

国内媒体真是乐观,开始觉得贸易战已经谈妥了,美国打贸易战美国会输!!!

美国的债务问题随着美联储加息已不可持续,但是他的货币信誉又要维护,他必定要想办法将危机因素转移出去,即算换个人上台也是一样。

只不过特朗普是商人,可能手段更直接,换个人上台可能打打谈谈,手段不一,目的都是一样。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7 22:27去国观逛了一下,吓我一跳,太厉害了,就想把帖子转发到那边去,结果有一段已经是敏感话题了,发不出去了,感谢小编留情啊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8 12:18

汇率 6.25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8 18:11

特朗普想要的,和必须要的。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2F292135357.jpg{EIMAGE}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29 15:44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292174930.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292174935.jpg{EIMAGE}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30 21:02

这两天目前中国禁止进口国外垃圾很热议。

其实可以出口分类打包好垃圾。

目前垃圾出口征税率 40%,进口征税率 17%。进出都征税。

不喜欢这个行业,只要取消征税,中国大可以出口垃圾。

去年废钢几乎全部出口台湾,台湾转口部分出泰国和印度。

这还是征税 40 情况之下发生的。为什么我知道,因为之前很深入这个行业。

也是个尿壶行业。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3-30 22:57

经济学中根据费雪公式 MV=PT 推导出

M2= GDP(国内生产总值)-净出口额;

将包含所有商品的通胀定义为广义通胀;

CPI 只为广义通胀中的消费端;广义通胀扣除 CPI 部分之外的商品通胀定义为资产通胀。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中国净出口占比 GDP 在 5-10%之间,占比较少,为了方便陈述先行剔除;但净出口多代表国内钱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少了,无疑将加深广义通胀。

那么可得出公式

广义通胀增速=M2 增速-GDP 增速

中国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子。

房地产占全民财富的比重大概是 74.7%

可将资产通胀视为房产通胀(但不能完全等同)。

由此可见广义通胀确定情况下 CPI 越低,房产升值越快。

反之如果 CPI 高于广义通胀,那是因为资产类商品中撤出的资金进入 CPI 领域,这很大可能是房产中撤出。

历史数据来验证一下推论的正确性。

?

以上为笔者搜集的数据,差值=广义通胀,2018 年为预估。

经图表分析后,与中国房价历程走势趋势一致。

在此推论下,我们来看一下贸易战对房价的影响。

1.M2

由于中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为外汇占款;

外贸企业赚取外汇后结汇为人民币,即为基础货币,经贷款循环后约增长 5 倍变为 M2,5 倍为货币乘数。近两年,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央行的其他渠道投放也慢慢加大,但仍没改变 M2 的主要渠道来源于此。

贸易战无疑将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影响到 M2 增速。

M2 增速的下滑,在 GDP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同步影响广义通胀下滑。

2.CPI据有关专家测算如贸易战选择大豆,大豆价格上涨 5%、10%、20%、30%的情况下,将额外拉动 CPI 同比 0.08、0.17、0.33、0.50 个百分点。

对美国的贸易战最大的筹码集中在农业领域,与 CPI 联系紧密。

3.净出口

贸易战将缩减出口,使得国内市场货物增多;

M2 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广义通胀下滑。

4.GDP

渣打银行研究部在报告称,倘若美国对 600 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 25%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国的总出口下降 5%;而鉴于美国需求对中国 GDP 的贡献约为 3%,因此一旦征收高关税,可能导致中国 GDP 增速下降 0.15%。

M2 不变情况下,GDP 下滑反向推涨广义通胀。

由于资产通胀与广义通胀正相关而与 CPI 负相关,上述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四项中有三项为负面因素。

当 CPI 走高而广义通胀走低趋于同步时,说明市场流入房产端的资金逐渐减速;而当 CPI 超过广义通胀时,说明市场资金从资产端流出,进入了消费端(CPI),而作为资产端占比较大的房产,可能会成为资金撤出的主要对象。

从 2017 年公布数据看,CPI 已反超广义通胀 0.3%,资金已出现从资产端调向进入消费端苗头。

2017 年房产各地冷热不均,但资金加速流入消费端无疑将改变全国房价普涨的局面。

在推涨三线城市的同时,一线城市北上深都已开跌。

鉴于一线三线城市房产的体量差,等量的资金转换战场使得一线城市微跌即可推动三线暴涨。

上一次 CPI 超过广义通胀为 2007 年,超过数值为 2.3,在 2008 年发生深圳房产断供潮。

而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四重因素的影响将使得 CPI 增速加速超越广义通胀。

房价将承压。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4-02 13:45

4 月 1 日半夜,中国宣布对自美进口的 128 项产品加征15%或 25%关税。针对美国此前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击,正式落地。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4-03 00:29回楼上房价问题,我该分析的都分析了,已经写了两篇文章分析看跌房价,一篇在另一个帖子里主要是宏观分析了一下,后面在这个帖子里数据分析了一下。

估计还问的只有对后续敢不敢印钱宽松持怀疑态度的。

觉得宽松会推涨房价。

这个呢,可以这么分析。

在外储耗干前不敢宽松,因为贸易项已放开,宽松就是送钱给对手。再宽松推高房价就是逼死汇率。

外储耗干后敢宽松,破罐子随便摔,那时汇率肯定持续巨贬了,投资资产肯定要选可以避险汇率贬值的资产。不可能选择跟本币挂钩的资产。即算买不到外汇,也可以去投资黄金。不可能去投资房子。而且房子这个高位,也不是随便相投就可以投的。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4-04 10:41

时间 10.06,港币美元 7.8490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4-04 18:58

贸易战加码了,我的预判算是兑现了。

后面看港币问题了。

判断是两个方面加压国内。让国内存在的风险问题暴露。

最终目的是解决美国债务。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4-05 14:57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房价之巅,美景与坠崖一步之间

本文部分文章为之前版本整理

涨涨涨……提起房产,大约只记得了这个字。只提居住因素显然说不通了。

细细品味下,房产升值阶段为中国经济黄金时期,市面资金充裕,民众改良生活居住条件和对抗通胀资保值需求与地方政府力保 GDP 需要强力资金后援的诉求不谋即合。

一、宏观看房价

将以上因素拆解为三点,资金充裕(M2)、地方政府意志、房产附加价值。

1. M2

房产的涨价与M2同步,1990年M2为1.53万亿,2017年12月M2为167.68万亿,增长约110倍。而房产稳步随着 M2 上涨,作为抗通胀保值品的意义突出,已经形成国民信仰。但随着国内外形式的改变 M2 趋势也有了一些改变。

M2 增长的动力源为外储,外贸企业获取或外商投资的外汇是不可在中国内流通的,人民银行根据汇率印钱收购后转变为外储,印出来的人民币交给企业。而这印出来的钱即为基础货币,经银行贷款循环市面的钱大约变多五倍成为 M2,五倍即为货币乘数,这是 M2 的主要占比。

上图外汇占款占比基础货币百分比

2005 年之后外汇占款超过基础货币代表央行使用工具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例如正回购和票据)收回了部分流动性。仅就这点来说,央行放水这个说法不那么准确,放水来自于外储结汇制度。

由于货币能放不能收,一收经济就转为通缩,导致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近几年随着外汇占款的下滑,央行主动净投放变多,但总体来说外汇占款仍为主要投放手段。如外贸下滑或贸易战等原因导致外汇占款持续下滑,降准补充流动性也会成为央行的选择。

上图,外汇占款下降时,央行主动净投放变多而随着美国的加息缩表,特朗普上台之后又采用弱美元。

一方面打击了国内出口,一方面又诱导了美元回流,(如外商企业去年在中国有 690 万人民币的利润,去年汇率为 6.9口,撤资拿走 100 万美元,现在汇率 6.4,可拿走 107.8 万美元)造成了创汇能力的下降和外资撤离行为的增多。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加强管控和鼓励外资、大企业发美债、增加汇率调控因子引导信心等行为来减轻影响。但这些行为只限短期有效,长期信心还是要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2018 随着美国的加息日程,中美利率将会倒挂。如加息则会提高房贷利率。如不加息,外资撤离将加剧。影响 M2 造成钱荒,过程中央行会适量补水(过量补水会加速外储资金撤离,更大的压制M2),2017年12月数据显示M2增速已为30年最低。M2 的收缩房产上体现为首付困难、房贷紧、利率升高。

2017 年社会融资 174 万亿,以利息 5%计算,总利息 8.7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万亿。刚刚公布的2017年GDP为827122亿,增长6.9%,增长部分不够支付利息。由宏观看微观,2018 年将有较多企业不够还息而进入偿债阶段,货币周转减慢,在货币乘数上压制 M2。而如果中国跟随美国的加息过程进行加息,社会融资利息支出还会继续增多,进一步压制 M2 甚至可能爆破进入危机阶段。房产为受危机影响较深的产品,在 1928-1933 年美国大萧条期间,美国新建房屋下降 95%,维修支出从 5 亿下降到5000万美金。2.地方政府意志地方政府在房产上的税收占了地方政府税收的 43%,再加上卖地收入,占比五成以上,地方政府有意志保房价。但在经济偏冷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来自企业的税源将会减少,财政支出却基本固定。弥补可选项只能为房子,房子将成为税收加码的工具。房产税或托市成为选项。

地王频出、放松首付、放松购房资格、限制二手房交易等都可看成托市。但随着房价的升高,M2 的增速下降,从首付到贷款资金源头收窄,托市难度加大。

结合最近的房产税放风,六省一市养全国以及中央表态地方政府不再成为土地唯一供应方,房产税推出的可能性很大。如地方政府不能顺利托市,为弥补财政亏空,房产税会很快推出。(本文最早写于 1.19 日,4.4 日媒体转载港媒爆料中国房产税细则,将附录在正文后)增加持有环节费用,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将反作用于房价,推动暴跌。

3.房产的附加价值,如学区房,户籍房等目前中国正面对第三次移民浪潮,据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个人资产超过1 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 27%已经移民,还有 47%正在考虑移民。

八成的大企业家已经或打算移民。如国内卖掉一套房子可在发达国家拥有比较小资的中产生活的话,高移民意向将成为房产附加价值的天花板。

二、数据看房价

经济学中根据费雪公式 MV=PT,即一定时间内产品数量乘价格等于货币存量乘货币周转次数。

放到中国看

M2 为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可看做 MV;

国内产品数量*价格可看做 GDP-净出口额。

推导出

M2= GDP(国内生产总值)-净出口额;

将包含所有商品的通胀定义为广义通胀;

而 CPI 只为广义通胀中的消费端;广义通胀扣除 CPI 部分之外的商品通胀定义为资产通胀。

CPI 与广义通胀的概念误导导致了资产价格陷阱,贸易的国际化使得各国政府可用全球最有价格优势的进口资源来调节 CPI,依据调节后的 CPI 来调节货币宽松度成为推涨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资产端价格的重要推手(误导是故意的),货币的宽松化倾向使得资产价格周期缩短,本来 200 年才能完成的历程可能仅需 10 年。这是现代社会危机频发的根本原因。如有兴趣对比 1900 年之前的危机周期即可发现这点。(后面可能会就这个话题收集点资料来论证)

中国净出口占比 GDP 在 5-10%之间,占比较少,为了方便陈述先行剔除;但净出口多代表国内钱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少了,无疑将加深广义通胀。

那么可得出公式(推导过程有兴趣的可翻阅上篇文章)

广义通胀增速=M2 增速-GDP 增速

中国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子。

房地产占全民财富的比重大概是 74.7%可将资产通胀视为房产通胀(但不能完全等同,中国的资产端还包括股票等,资金流入资产端也可能流入股票)。

由此可见广义通胀确定情况下 CPI 越低,房产升值越快。

反之如果 CPI 高于广义通胀,那是因为资产类商品中撤出的资金进入 CPI 领域,这很大可能是房产中撤出。

历史数据来验证一下推论的正确性。

以上为笔者搜集的数据,差值=广义通胀,2018 年为预估。

经图表分析后,与中国房价历程走势趋势一致。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由于价格具有粘性,07 年资金流出资产端流入 CPI 端,导致了 08 年的深圳断供潮;但在 08-09 年的资产端大爆发之下房价很快转升。

14-15 年,广义通胀与 CPI 差值扩大,显示资金流入资产端。

同时 15 年发生股灾,资产端内部资金流出股市流入房产。导致 15-16 年房价暴涨。

在此推论下,我们来看一下贸易战对房价的影响。

1. M2

由于中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为外汇占款;

外贸企业赚取外汇后结汇为人民币,即为基础货币,经贷款循环后约增长 5 倍变为 M2,5 倍为货币乘数。近两年,央行的其他渠道投放也慢慢加大,但仍没改变 M2 的主要渠道来源于此。

贸易战无疑将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影响到 M2 增速。

M2 增速的下滑,在 GDP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同步影响广义通胀下滑。

2. CPI据有关专家测算如贸易战选择大豆,大豆价格上涨 5%、10%、20%、30%的情况下,将额外拉动 CPI 同比 0.08、0.17、0.33、0.50 个百分点。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对美国的贸易战最大的筹码集中在农业领域,与 CPI 联系紧密。

3. 净出口

贸易战将缩减出口,使得国内市场货物增多;

M2 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广义通胀下滑。

4. GDP

渣打银行研究部在报告称,倘若美国对 600 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 25%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国的总出口下降 5%;而鉴于美国需求对中国 GDP 的贡献约为 3%,因此一旦征收高关税,可能导致中国 GDP 增速下降 0.15%。

M2 不变情况下,GDP 下滑反向推涨广义通胀。

由于资产通胀与广义通胀正相关而与 CPI 负相关,上述四项中有三项为负面因素。

当 CPI 走高而广义通胀走低趋于同步时,说明市场流入房产端的资金逐渐减速;而当 CPI 超过广义通胀时,说明市场资金从资产端流出,进入了消费端(CPI),而作为资产端占比较大大的房产,可能会成为资金撤出的主要对象。

从 2017 年公布数据看,CPI 已反超广义通胀 0.3%,资金已出现从资产端调向进入消费端苗头。

资金流向的改变将使得中国房产只可能出现一部分涨而另一部分跌或普跌,而不可能出现普涨。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2017 年房产各地冷热不均,在推涨三线城市的同时,一线城市北上深都已开跌。

鉴于一线三线城市房产的体量差距,等量的资金转换战场使得一线城市微跌即可推动三线暴涨。这与上面的的数据分析并不冲突。

上一次 CPI 超过广义通胀为 2007 年,超过数值为 2.3%,由于价格的滞后性,在 2008 年发生深圳房产断供潮。

而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四重因素的影响将使得 CPI 增速超越广义通胀,代表资金加速流出资产端。流入与民生相关的 CPI 端。资金流向改变使得资产价格承压。

三、需求端看房价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为中国经济安全的防护栏,每当经济下滑或处于风险阶段时,刺激买房、买车、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拉动经济的措施依赖于中国居民的高储蓄。

按国内相关研究,2017 年居民总负债达 45.5 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3年的30.7%上升至55%。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居民由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不到位,医疗、教育、养老等刚性需求使得承受杠杆力度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2017 年居民存款余额减少为 64 万亿元,居民贷款占居民存款比重达到 70.7%,分城市来看深圳和厦门尤甚。

上图为七城市居民资金杠杆率。

2017 年,全国口径居民贷款增量已经超过存款增量,居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民开始由资金供给方转变为资金需求方,也就是说居民的消费潜力已使用殆尽。房产的有效需求即算有心,也已无力。

四、汇率看房价中国目前房产市值 300 万亿以上,沪深两市股票市值 50万亿以上,以现时汇率折算为 55.8 万亿美元 。高估的资产价格对与中国 1.3 万亿的净外储(三万亿的外储减去 1.7 万亿的负债)形成了极大地汇兑风险。仅需 2.3%的套现离场即可将中国外储兑换一空。

由于中国贸易项的开放,资本管制是无法彻底实现的。

资产价格和汇率之间将追求动态平衡,资产价格走低或者汇率贬值两者必选其一。

如选择保汇率那么只能放弃资产价格;而如果保资产价格那么汇率走贬将使得资金追逐避险资产例如黄金等,而不会选择与本币挂钩的资产,本币资产仍将遭受抛售。

近期有较多言论谈及如发生贸易战,出口受影响,会重新启动房地产来拉动内需,利好房地产业。

这个是不现实的,首先内需已消耗殆尽,接盘有心无力;其次,重启房地产拉动内需必伴随大印钞,对债务山巅、汇率高位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会迫使资金追逐避险资产(黄金,外汇等),而不会流入房产。

附转载: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港媒曝:中国房产税征收细则

一、纳税义务人:以拥有名下房产的计税家庭或机构为纳税义务人。

二、计税家庭:夫妻、未成年子女、名下无房产的成年子女。夫妻以外的成年家庭成员拥有独立房产后自动脱离不再为家庭成员。除继承外,今后应禁止未成年人拥有房产。

三、征收对象:对计税家庭于全国范围内所拥有的产权房以套数和面积相结合为基础征收房产税,非产权房待转为产权房后再计税。

四、计税依据:房产购置原值或评估值。

五、家庭基本居住套数:夫妻处于在婚状态的,基本居住套数为两套;单身未婚或夫妻处于非婚状态(包括离异、丧偶)的,基本居住套数为一套。机构基本居住套数为零,今后应禁止机构购买住宅房产。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