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货币政策之下,央行多次降准所释放的便宜资金必将冲击汇率,由于在汇率上受到不小的压力,放开汇率自由浮动已经成为一个选项,9.14 日,笔者也曾在《由“逆周期因子“转向“浮动汇率”?》一文中加以阐述。
无论汇率是否放开自由浮动,汇率本身都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一国的金融安全即金融资本流入流出是否平衡。
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内金融环境可有助于解决国内问题,相反,只能放大国内的问题。
而释放货币贬值压力与维持金融资本流入流出平衡,两个目标想同时实现唯有加息配合方可实现。
或许,降准所释放的长期廉价资金是为了减轻加息压力,为后续加息铺路?
2128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08 10:06
突发,央行降准 1 个百分点——背后原因探究
?
凭栏欲言
14 小时前
已关注
文:凭栏欲言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10 月 7 日)消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除偿还 10 月 15 日到期的约 4500亿元 MLF 外,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 7500 亿元。
?
央行又一次大手笔。
本轮降准更多原因为受制于国庆期间国外金融市场动荡,在国内股市开市前公布重大利好可对冲外围利空因素。
降准也可将公开市场操作推后,从而避免就是否跟随美联储加息问题做出明确表态。 又一个欢乐祥和的国庆假期,秋高气爽、艳阳妩媚,景点人流如梭,好一出美景。
?
上图:秦淮河美景
然而全球金融市场却迎来了惊心动魄的一周,香港股市一片腥风血雨,使人联想起2008年的股市,自10月2日开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盘,至 10 月 5 日,恒生指数累计跌幅达 4.38%。
截至 10 月 5 日收盘,恒生地产分类指数已较今年高点回调 20%。房、房、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亚太股市及欧洲三大股指集体下跌。
欧美指数表现强于亚太指数
节后中国股市开市在即,难以避免会遭受波及;10.7 日,央妈普降甘霖,降准 1%,释放资金 7500 亿。
然而受影响的还有新兴市场汇率。
10 月 3 日周三,鲍威尔接受 PBS 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表现“相当正面”(remarkably positive),没有理由不认为当前的经济扩张“可以延续相当一段时间”,“经济非常弱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相当宽松的低利率,现在再也不需要,它们再也不适合了”。
鲍威尔的鹰派讲话助力美元指数站住了 96。
影响汇率的因素还有美债收益率,10 月 5 日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发布后,10 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 3.24%,美债收益率可视作一种无风险利率,美债收益率的攀升提升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
10 月 4 日,印度卢比兑美元开盘创纪录新低,报 73.60卢比,
印度卢比创新低印尼盾刷新二十多年低点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同日,印尼盾兑美元跌 0.6%至 15160 印尼盾,逾 20 年来新低。尽管印尼央行自五月开始已经 5 次上调了基准利率。
今年以来印度、印尼均已多次加息,却并未能成功安抚市场情绪。
与土耳其,阿根廷情况相似,印度、印尼的危机因素都来自于经常项目逆差,根据印尼央行数据显示,其经常项目自今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为负,而印度,在今年3月结束的上一个财年,经常项目逆差达全年 GDP 总值的 5%。一个季度贬值约 8.6%的卢比已经成为了亚洲表现最糟糕的的货币之一。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人民币离岸汇率。
受美元指数及美债收益率双双攀升影响,10 月 2 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一度出现快速跳水走势,盘中跌破 6.90关口,随即又快速拉回。
10 月 4、5 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两日两度失守 6.91 关口。
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多以货币含金量为风向标;
其来自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综合;
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美联储加息的明朗预期对汇率预期的支撑,分别自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元的含金量,吸引资金回流美国。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在 9.27 日美联储如期加息时间点前后,印尼、卡塔尔、菲律宾、越南、加拿大、巴林、沙特、捷克、阿联酋、俄罗斯、阿根廷、土耳其,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纷纷追随美联储提高本币利率,中国暂未跟进。
加息是提高货币含金量一种手段,从而保持与美元含金量相对稳定,防止资本形成单向流动。
其对汇率的支撑只是表象,维持资本流入与流出的稳定才是各国央行的最终目的。
美联储加息之前,9月18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在公开市场开展了 2000 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 2000 亿元。
9.17 日,央行还意外实施 2650 亿 MLF(利率 3.3%同前一致),当日也实现净投放 2650 亿元。
9.12-18 日,央行连续通过逆回购或 MLF 操作实施公开市场净投放,累计净投放资金 7950 亿元。
而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中国央行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这意味着,央行不想对是否跟随美联储加息明确表态。
央行的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显示受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央行视加息为最后的选项,但对资本流入流出平衡的顾虑也使得央行无法排除加息选项。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由于货币政策的腾挪余地已趋近于无,央行以不表态创造了一种货币政策的灵活度。
将对加息的态度保留至下一次公开市场操作。
10.7 日,央行降准,使得公开市场操作仍可继续推后。
由于上一次 6 月 14 日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也未跟进,叠加中国多次降准,已与美货币政策背向而行,人民币在利率、汇率及汇率预期三方面均受到不小的压力。
据彭博社报道,美银美林目前预估明年第一季人民币兑美元下看 7.05 元,比原来预估的 6.90 元更低;明年第二季人民币会贬至 7.10 元,也低于原本预估的 6.85 元。
笔者在 9.24 日文章《美联储加息在即,中国或将即放水又加息》中,也已从各方面说明,央行已为加息做好了准备。
央行越不想轻易对是否跟随美联储加息表态,越表明加息本身的严峻性。
否则的话,央行可以更干脆直接表明不跟随加息的态度,来加强股市及实体市场信心。
无论怎样,下一次的公开市场操作必将展示出央行的态度。 鉴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渐趋不友好,而中国已深度参与国内分工已不可能再趋于封闭。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根据国务院第 26 次常务会议决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9.30日印发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部分商品的最惠国税率。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的公告》,为适应产业升级、降低企业成本和满足群众多层次消费等需求,从今年 11 月 1 日起,降低部分工业品等商品的最惠国税率。降税商品共 1585 个税目,约占我国税目总数的 19%,平均税率由 10.5%降至 7.8%,平均降幅为 26%。
显示了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开放。
一个开放的中国必然需要一个开放的金融环境。
由于中国在外储及经常项目上尚不存在严重问题,提升货币含金量创造一个稳定的内部金融环境并不困难。
难的是如何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寻找可能;
由于国内贸易项已完全开放,已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资本管控,那么稳定的汇率和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成为不可能兼容的两方面,已不可能同步实现。
国内货币政策已与美国已形成背离,属于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
那就不可能再实现一个稳定的汇率,汇率的稳定只能是以消耗外储存量来短期维持。
独立货币政策之下,央行多次降准所释放的便宜资金必将冲击汇率,由于在汇率上受到不小的压力,放开汇率自由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浮动已经成为一个选项,9.14 日,笔者也曾在《由“逆周期因子“转向“浮动汇率”?》一文中加以阐述。
无论汇率是否放开自由浮动,汇率本身都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一国的金融安全即金融资本流入流出是否平衡。
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内金融环境可有助于解决国内问题,相反,只能放大国内的问题。
而释放货币贬值压力与维持金融资本流入流出平衡,两个目标想同时实现唯有加息配合方可实现。
或许,降准所释放的长期廉价资金是为了减轻加息压力,为后续加息铺路?
来自
2133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08 17:03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300483784.jpg{EIMAGE}
来自
2139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09 22:40
降准之后,经济将如何破局?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文:凭栏欲言
本文为笔者假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股汇“双杀”;
10.7 日,央行公布降准;
10.8 日中国遭遇股汇双杀。
上证指数大跌 3.72%,深证成指大跌 4.05%;
人民币离岸、在岸汇率双双破 6.92,人民币汇率破七之声卷土重来,喧嚣尘上。
那人民币汇率会破七吗?
那是必然。
何时破七?
或会在年内完成。
降准对经济的影响;
有句话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然而中国不是。
或者说,很多时候不是,有时又是。
对多数西方国家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指资本市场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资本市场的兴旺,是实体经济是否活跃的具现。
而在中国,股市和房市综合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股房合体才可体现出资本市场的兴旺。
单独的房或股都难以描述出中国经济全貌。
在雨天的时候,因为股市资金反应更为迅速,而房市受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制于各种限购限售政策无法及时做出反馈,股市资金的反应要快过房市,股市在反应经济是否为雨天时比较灵敏;而天晴的时候,股市由于特殊原因已沦落为是割韭菜市,其回报表现远远不如房市,多数人宁肯忍受房市的缺点(变现不灵活、交易等待期长、手续繁杂等)也会选择房市。
经济是否为晴天以房市作为指标反馈更为灵敏。
所以,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应综合看房、股两市。
独特的制度使得晴天看房,雨天看股。
降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股市可窥的一斑。
降准与小微企业;
至少是在股市反馈上,大幅降准并没有体现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运行信心的提振。
即算你不关心各类经济指标,你至少也会留意到余额宝,余额宝的利率持续走低,已即将跌破 3%。
由余额宝资金利率连降也可观察到,银行间资金相当充裕。
却没有对小微企业形成较大的支持力度。
原因呢?
由于居民部门负债率高速攀升,已经对居民消费造成了挤压,实体部门受到居民部门消费能力制约,经营风险在加大。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这由PPI与CPI的剪刀差也可以观察到,自2017年开始,中国 PPI 增速持续高于 CPI,显示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无法转嫁至最终产品中。
或部分企业已在亏本经营。
由于固定资产已经投入,即算经营是亏本的,只要产品出售现金流仍能覆盖流动资产投入,多数企业仍会坚持经营,期望将固定资产投入逐步变现。
直至出售商品现金流无法覆盖流动资产投入时,多数公司会选择结业。
小微企业的盈利改善更看是否有需求,而不是看贷款。
有需求的话,贷款利率高也不是问题。
没需求的话,贷款利率再低也只能催生资源错配。
而需求来自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非放水。
放水存在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问题,越近越易得利;
距离远的,放洪水也会被截留,流不到那么远。
反而由于放水对商品价格的推动,居民消费将被再次挤压,无法为实体部门盈利提供支持。
降准不能解决经济问题;
从银行角度看,银行虽然资金充裕,但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是现实,风险溢价迫使银行贷给小微企业利率不可能降低,而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居高不下也难以接受高利率。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这个环节无法被打通,也不可能被打通。这本身就是正常的市场选择过程。
如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放低至无法涵盖风险,那么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将转嫁银行,增加银行运营风险。
银行贷款收不回来如何面对储户的挤兑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么央行一再放水只能是经商业银行去往风险小的地方,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地方债、或金融系统内空转。
所以我们看到大型国企特别有钱四处并购民企,地方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大,部分盈利不佳国有企业也被强行续命,金融系统内部资金利率一降再降,而小微企业却一直在强调融资难。
而国企的低风险却主要来自于国家得信用背书,国企债务已超过一百万亿,相当大部分属于旁氏债务,资金流入并不能产生应有效益。
由于多种因素的并存,放水没有产生也难以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对于提振经济的作用大打折扣。
这导致大幅降准,国内股市仍然暴跌。
还有朋友仍在问,放水了,房价是不是会大涨了?
请看看股市,确认清楚是雨天还是晴天。
套用一句话,如果放水可以解决经济问题,那世界就不会存在经济危机了。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04汇率破七?
降准无法解决经济问题,降准却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防止国企债务爆发,波及银行破产,这会产生系统性危机。
这一直是高层强调的底线。
然而全球都在加息,中国却在降准,货币政策的反差将导致外部国家个个都成为抽水机,将国内降准新增的资金抽走外流(将人民币换成外汇,无论外汇是否走出国门都可算资金外流,人民币会被动核销,从而降低 M2,每流走 1 美元的外储将使 M2 减少[汇率*货币乘数] 6.9*5.4=37.26 元人民币,1 美元=37.26 人民币也成为一种看汇率的视角),使流通中 M2 降低,然后又被迫降准,成为反馈循环。
由于与美国争议加深,美国甚至在创造一种铁幕合围的气势,国内货币与汇率政策并不会再顾忌美国态度。
但中国已深入世界贸易体系,不可能脱离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脱离的话,面对的可能不是经济损失几个点得问题,而可能是某一产业链因一块芯片从而整条产业链全线瘫痪的问题),中国又将以多种政策支持多边贸易。
出于对多边贸易的支持,在加强管制和自由汇率之间,央行或倾向于汇率自由浮动。
汇率自由浮动倾向叠加放水影响,汇率会呈现震荡趋贬,减轻资金单向流动趋势,直至贬值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再放开自由浮动。
这其中,国内放水与资本外流形成角力,最终实现 M2低速增长,以维持国内金融环境得稳定,汇率将承压。
中国 9 月份外汇储备环比下降 226.91 亿美元至 3.087万亿美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减少,更创出 14 个月最低。
由于货币政策分化,汇率贬值预期明显,而外储存量近期下滑加快,央行以外储存量来干预汇率的行为应会更加谨慎,较少干预将使的汇率破七可期。
破七后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汇率压力会有一段骤增的过程。
即使是贬值也需要考虑金融安全,唯有加息方可对冲贬值造成的本币价值缩水。
实现金融资本流入流出大体平衡。
以防止形成踩踏行为;
必要时还会加强对于换汇的管制遏制单向趋势形成。
降准与通胀国内放水形成的货币型通胀叠加汇率贬值形成的输入型通胀,通胀难以避免。
高通胀将稀释部分债务,降低国内债务(尤其是国企及地方政府)压力。
会辅以资产证券化,压缩开支等手段降低债务,也可能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最终会以印钞置换掉部分国企债务。
资产证券化可降低债务偿息的压力,如债转股就不用再还利息了。
多管齐下避免形成对通胀解决债务的过度依赖,造成通胀失控。
国企债务问题是系统性风险的爆发点,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所在,更是纸筝信誉的基础。唯有解决掉国企债务方可实现轻装上阵。
2149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12 00:48
又双叒一轮千股跌停——成因解析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文:凭栏欲言
10.10 日,美股全线重挫,道指跌超 800 点创 8 个月最大日跌幅,纳指跌超 4%,科技股和芯片股纷纷重挫。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 831.83 点,跌幅3.15%,报 25598.74 点。
纳斯达克 综合指数收跌 315.97 点,跌幅 4.08%,报7422.05 点。
标普500指数收跌94.66点,跌幅3.29%,报2785.68点。
10.11 日,国内股市千股跌停,又双叒一轮。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美国2季度GDP环比增长4.2%,为四年来高位,3 季度的经济增长状况也非常不错,3 季度经济指标也显示经济增长在较好的水平区间之内。
美国自 2015 年末开始进入货币紧缩阶段,然而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并未影响到美股,美股持续创出新高。
为何美股在货币紧缩之下仍能创出新高?又是为什么美国经济数据良好却制造了美股暴跌?
货币+信用=商品+服务+金融资产;
美股屡创新高也代表了美国国内的“货币+信用“总量并未受到货币政策紧缩的严重影响;其原因在于海外美元回流抵消了美国国内货币紧缩效果。
目前,中国宽松货币政策被资金外流抵消是同一种原理的反向过程。
美元虽作为世界货币,但其货币政策处发点集中考虑美国国内,并不考虑海外,甚至是有意识的利用货币政策加大对海外的影响从而将国内危机因素转嫁。
美元紧缩的过程犹如在一片水域相连的池塘里,一台抽水机对着自家池塘抽水,自家池塘水位较深,水量尚未受到多少影响,旁边较浅的池塘却快被抽干了。
美国前财长康纳利说过这样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而美股暴跌的原因在于美债收益率急速攀升。
由于美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资料,自 2017 年 10 月至 2018年8月期间报告的赤字为8980亿美元。已成为自2012年以来财政缺口最大的一年。
为应对赤字,美国财政部也加大了美国国债的拍卖规模,供应量的增加引导了美债收益率的上行。
一季度,美国财政部总计发售了 4880 亿美元的适销债券用于融资,创下自2008年4季度以来的新高。而2008年4 季度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顶峰,其时为了应对危机,国债拍卖规模一度扩大。
而另一个令美债收益率攀升的因素来自于美联储的缩表,自 2017 年 10 月美联储开始缩表至今,已累计缩表 2850亿美元。
2018 年 10 月份开始,美联储将每月缩表额度提升至 500亿美元。
美联储的缩表,意味着美联储不但不接盘新的国债,旧有国债也需由市场接盘。
要由市场接盘的美国国债供应量骤增,叠加海外美元的流动性趋紧及加息对市场利率的引导因素,十年美债收益率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骤增。
10.9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认为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已经过大,在美国并没有出现明显通胀走高苗头的背景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特朗普的言论也剑指一路狂飙的美债收益率,由于特朗普上任以来推行了减税与基建并重的积极财政政策,政府债务水平在迅速增加,目前已经超过 21 万亿。
美债收益率攀高将进一步加重美国政府财政负担。
如继续下去,居高不下的债务问题或将于 2020 年左右拖累美国经济,或可能诱发“美债危机”。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 月 14 日发布美国中期经济展望,曾经提出预测称 2020 年以后美国的实际增长率将大幅放缓。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飙升至3.259%的多年高位。
而美股的预期收益率却只有 4%,股票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投资,与国债的风险不可同日而语,收益差价如此之低与股票的高风险不成比例。
美股在长达十年的上涨期中也积累了较多风险因素,部分资金或会选择自高风险股市撤出进入国债市场,敏感的股市资金感受到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即会跟风杀跌,周三,反映华尔街“恐慌程度”的 CBOE 波动率指数 VIX 上涨近 44%,触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及 4 月 2 日来最高收盘水准。
美股全线重挫。 世界金融已趋向于一体化,美国股灾瞬间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已经没有那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亚洲股市虽受时差影响开盘较晚,但仍遭受到大面积波及,普遍性暴跌。
中国国内股市与美股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与港股关联较深,仍遭受到美股的间接影响。
10.11 日,深证成指跌 6.07%,上证指数跌 5.22%,千股跌停。
受制于经济数据低迷及股市制度的不健全,近期的国内股市熊多牛少。
而中国自 10.7 日宣布降准之后,至 10.11 日四个交易日期间,国内股市已遭遇两轮股灾。
由于国内股市几乎无股不压,连续的股灾将使的股权质押风险暴露,爆仓不断。
这显然将雪上加霜,更大程度的摧毁本已低迷的信心。
随着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的持续推进,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不可避免,美股将进入黑天鹅事件多发期,国内股市也将遭受美股的间接影响进入雷暴期。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珍爱生命,远离股市。
2159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23 10:10
股市大涨的背后—— M2 保八与汇率保七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
10月19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对外宣布的稳定市场、完善市场基本制度、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扩大开放等五方面政策,要快速扎实地落实到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快工作节奏,政策成熟后立即推出,推出后狠抓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近期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确保落实到位。
10 月 20 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重点分析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研究做好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多部门联合发声的背后是自 10 月 8 日开始,两市连续大跌,鉴于中国股市几乎无股不压的现实,股权质押风险已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浮出水面,金融风险山雨欲来风满楼。
10 月 19 日周五,沪市大涨 2.58%;
10 月 22 日周一,两市延续涨势,上证综指涨 4.09%,深证成指涨 4.89%,股权质押风险暂时得到缓解。
一个完美的政策市。
有一点需要吐槽的是,中国的股市向来都不是为了股民服务的,而是为了企业融资服务的。
在中国的股市环境中,股民地位低下,股权融资常被视为零资金成本融资,有一个词叫上市套现,值得细细品味一下。
扭曲的制度不可能没有任何后果,在股市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用脚投票将是常态;而即算股市制度得到改变,鉴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不可能在雨天看到烈阳。
未来的股市必将仍是阴雨连绵。
中国经济目前有两个着重力保的重要数据;
其一是汇率保七,另一个则是 M2 增长率保八,2018 年全年间都在为维持 M2 增长率在 8%以上而努力,为了维持 M2增速,央行在年内已经进行了四次降准。
央行竭力维持 M2 增速是为了完成全年 GDP 增长 6.5%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指标,只有适当的经济增速才可维持债务链不断链,完成去杠杆软着陆。
自 2008 年以来中国经济宏观负债率迅速上升,自 2008年的 140%到 2017 年已至 260%。而过去十年间经济增速保持在 6%-8%之间,典型的以货币来推动经济增长。
而想继续以货币增发推动经济增长来完成去杠杆任务,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悖论。
从近代金融历史来看,1980 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的破灭、1997 亚洲金融危机,直至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都以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实现杠杆率的降低和生产要素价格下降。
可以说,没有去杠杆的剧痛,也没有经济活力的重新焕发。
道理其实很简单,不简单的是去杠杆的剧痛落在谁身上,政策制定部门肯定不想落在自己身上,那最终只能看是谁最没发言权。
那有没有和风细雨的去杠杆?
答案是有。
1997 中国就曾经实现了和风细雨的去杠杆,债务在高经济增速中逐步得到稀释,实现了杠杆率的降低。
为何 1997 年的中国可以实现和风细雨的去杠杆,而美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日等发达国家却不行?
来自于劳动生产率提升空间。
科技是劳动生产率的天花板,其界定了资本的投资边际;
劳动生产率存在三个要素(土地、人工、资本);
在到达投资边际之前,资本量是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参数。
例如农夫使用铁铲翻土,科技发展后,拖拉机出现,拖拉机翻土效率明显高于铁铲,这就是劳动生产率天花板升高。
而是否能给农民配置拖拉机则是资本决定的,没有资本投入就买不起拖拉机,有科技也无法提升劳动生产率。
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一个工人不可能同时使用超过一台拖拉机,给每个工人配置超过一台以上的拖拉机只会形成资本的浪费,无法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是投资的边际。
科技提升——劳动生产率上限提高——企业可以用更便宜的成本生产产品,盈利增加——资本跟进进行投资——增加了对人工的需求——带动人工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带旺了消费需求。
资本投资带动的需求与消费带动的需求共同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空间决定了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温和去杠杆的关键因素。
当科技停滞不前、资本也不再稀缺、投资接近边际,企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业的盈利状况就会停滞不前,投资意愿随之下降,很多为资本投资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人工需求随之下降,人工工资趋于停滞,进而消费需求下滑,经济高速增长期即会结束,进入一种经济新常态。
1997 年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尚属于一个类真空地带,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资本也较为薄弱。
由于 1997 年之前的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较少,科技提升缓慢,资本存量较低,当参与国际分工之后,科技大幅提升,大量外部资本涌入,带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长期超过GDP增速,约为GDP增速的2倍左右,迅速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战后德国与日本、70 年代的亚洲四小龙、97 年之后的中国,都有过这么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经济的高速发展稀释了债务,从而实现了和风细雨式的去杠杆。
然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已经处于前沿,突然提升的可能性较低,其资本存量较高,投资效应已趋于边际,从而无法突然提升劳动生产率使得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长部分覆盖不了债务增量,去杠杆模式只能是以疾风骤雨式。
而目前,中国已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科技水平突然大幅提高的可能性较低,资本存量已处于较高水平,投资趋于边际,已不存在劳动生产率突发性大幅提升的可能,自然也就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没有了和风细雨去杠杆的可能性。
未来去杠杆必然是疾风骤雨式的。
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随之而来的,是央行重启已暂停十余个工作日的公开市场操作,10 月 19 日,净投放 300 亿元,22 日,央行开展了 1200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全部实现净投放、为连续第二日净投放,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维持原状,确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
央行的背离操作带给汇率及外储越来越大的压力,汇率距离破 7 的距离越来越近。
由于中美国债收益已经近乎持平,而汇率预期则已完全反向,美元趋升而人民币趋贬,资本市场资金流入流出渐趋不平衡,国内利率对资本流入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数据,9 月份境外机构买债增量大幅下降 93%,而央行公布 9 月末外汇占款余额则减少近 1200 亿元,降幅扩大,资本流出加速。
而汇率一旦破七,羊群效应还将使得资本流出继续加速。
由于资本流出加速的影响,央行降准幅度越来越大,对资本市场的提振效果持续时间却越来越短。
货币宽松带给资本市场的支撑力度受到资金外流影响渐趋失效。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无论投资或消费,其消耗的是都是真正的财富而非货币,印钞票不创造任何价值,其只通过稀释财富,改变了财富的配置。
消费的本质是财富的互换(以货币作为媒介),从这点上即可以理解到,货币政策是无法增加有效需求的。
经济增长依赖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背后是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货币刺激政策。
10 月 17 日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中,2.21 万亿元的社融总量数据靓丽,然而剔除口径更改(新口径将地方政府发行的 7389 亿专项债计入了社融),9 月社融总量为1.47 万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值。
由余额宝利率连创新低即可看出,银行间资金流动性充裕,而旧口径下社融总量却远不及预期,显示制约商业银行信贷的不是资金,而是实体经济缺乏低风险稳收益的可贷项目。
地方政府大规模的专项债发行也与实体经济形成竞争,使得可贷资金更多的流向刚兑的地方政府债务,而不是实体经济,社会实体融资更加困难。
而地方政府的高债务只能是用未来更高的税收来弥补,这是为何减税呼声极高却推进极慢的原因所在。
未来的高税负则会继续打压内需,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拖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累。
减税,任重而道远。
217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25 13:40
中国版定向 QE?——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文:凭栏欲言防止发生系统性危机是中央一直强调的底线,而近日,股市的连续下挫使得股市质押风险暴露,为防止风险蔓延相互传染,多部门于 10 月 20 日联合发声支撑股市。
距离10月15日大幅度降准时间仅过了一周,自10月22 日开始,央行连续三天公开市场净投放,分别为 1200 亿、1200 亿、1500 亿。
10 月 22 日央行官网发文称,为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人民银行今年 6 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 亿元,现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 亿元,发挥其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净投放和再贷款再贴现都是增加基础货币的手段。
同在10月22日,央行发文称响应此前国常会指示,提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发展。
央行表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同时,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简单翻译下就是由央行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相当于收取保险费)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由“专业机构”中债信用增进公司负责运作。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Credit Risk Mitigation)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 2010 年推出试点,被视为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 (CDS)。
电影《大空头》是一部传记剧情片,其背景主要对准了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华尔街,看过的人应该对 CDS(信用违约互换)这个词并不陌生,其在影片中频繁出现。
CDS 是诱发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缘由之一,名词本身由于次贷危机影响而臭名昭著,央行有意识采用 CRM 也有部分避嫌之意。
那什么是 CDS?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假如投资人购买了债券,其将会面临两个风险;
1)债券价格的下跌风险多由是市场利率波动引起,利率上浮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2)债券发行方违约风险债券发行方无法在约定时间内支付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
而为了规避债券发行方违约风险,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通过对第三方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从而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获得第三方的补偿。
这就是信用违约互换(CDS)。
CDS 可以将违约风险转嫁第三方,会诱使金融机构配置高风险资产,资产质量下降。
风险的易于转嫁还可能诱导金融机构放松贷后跟踪,产生道德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正是由此引发。
但信用违约互换可减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从而扩大其信贷意愿,抬升货币乘数。
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正是央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信贷意愿的共同作用结果。
央行通过释放基础货币与疏通信贷渠道两部分共同着力来对市场释放流动性支持,避免股市质押风险蔓延诱发系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统性风险。
中国版CDS的政策出台背景是当前实体经济运营风险增高,违约率居高不下,由于商业银行缺乏低风险稳收益的可贷项目,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流动性多滞留在银行间,资金难以脱需向实。
在此背景下,通过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金融机构可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将风险转移给央行指定机构,结合六月份央行宣布新增 AA 级信用债可做为 MLF 的抵押品。
商业银行即可以配置高风险私企债务,并将违约风险甩给央行,又可以在配置后将信用债抵押给央行获取 MLF 资金,从而吃利差。
这种近乎稳赚不赔的模式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配置高风险私企债务的热情。
然而这种操作集各种风险于央行一身,几乎就是央行通过代理直接买债的行为,与美联储买债 QE 在本质上几无区别。
区别的仅仅是范畴,这是中国针对私企的定向“QE“。 笔者在之前文章中也提到过,消费的本质是财富的互换,货币仅仅是媒介。
A 种了一斤粮食与 B 做了一只毛笔,两者之间进行互换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就是消费。
而 A 和 B 交易所用的货币是五元还是十元改变不了有效需求,其最终是粮食与毛笔的交换。
QE 改变不了有效需求。
QE 增发也仅仅只是在价格重新稳定之前通过稀释财富改变了财富在不同人群的配置。
近水楼台先得月,离超发的货币近的人就会偷走那些离得远的人口袋里的财富。
仅仅如此而已。
而私企的经营困难主要来自于经济换挡期的产能过剩,中国的经济发展多年来依赖于投资拉动,常年接近于 GDP 的两倍增速,而目前投资边际效应已经浮现,较多依附于强投资的产业产能过剩,最终微观的私企经营问题在宏观上逆向拉动经济增速下滑。
私企的经营困难也可从阿里、京东、华为传言停止社招窥得一斑。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华为日前内部发布《关于落实公司人才供应策略的决议》,宣布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停止社招。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步伐踉跄,而内需尚需政策与时间培育。
经济的长期发展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非超发货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币。
以货币政策掩盖金融风险延长了过剩产能的出清周期,经济调结构的效果将事倍功半。
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实体中的效应无非作用于刺激消费、增加投资。
而刺激非生产性消费(享乐性消费)并不能在未来产生回报来支持可持续的消费,其仅仅是压缩了未来的消费支出而已。如债务持续挤压未来消费支出,致使其难以覆盖基本生活需求甚至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而在投资边际效应浮现的情况下加大投资也只能产生许多没有经济收益,反而需要持续投资加以维护的大白象工程。
无论哪种都是一种资源错配,其背后对应的都是债务的堆积,债务总是要还的,这增加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度。 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得一国之内的货币政策很难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金融资本体量甚至已远远超出了实体贸易。
金融的一体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风险传导极其迅速,例如美国股市大跌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股市。
金融的一体化也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资产价格趋于平价化,否则将会产生套利,卖出 A 国的资产,买入 B 国的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产从而提高资本收益,而货币本身也是一种资产。
10 月 24 日夜间,美国股市大跌,道琼斯下跌 2.41%,纳斯达克下跌 4.43%。
美股的调整在意料之中,其来源于美债收益率攀高,10月 10 日笔者文章中也有详细陈述。
而美股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还在持续。
2188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25 23:48
美指 96.63,持续拉升
来自
2195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26 21:48
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共同探讨,最近杂事多,回复较慢
来自
2201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30 11:39汇率破七之后——货币政策逻辑线及未来货币与汇率动向分析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
中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由银行作为桥梁连接借贷双方,在细分为政府、私企、国企和居民四个经济部门中,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任何一个部门的债务风险最终都会演变成银行的风险。 自美联储加息之后,笔者曾预测央行或会跟随美联储加息,或倾向于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引导利率上行。
理由是全球贸易一体化使得商品价格趋于平价化,而金融一体化则使得各国资产价格也趋于平价化,而货币无疑是各国最基本最重要的资产。
货币资产价格来自于汇率和利率的复合。利率汇率双跌趋势会驱使资本进行无风险套利,将 A 货币转为 B 货币这种简单操作即可带来明显收益。
这将使得国内金融市场流入流出失衡,而中国央行四大目标之一即是维持国内市场流入流出的稳定。
而事实却是央行并未跟随美联储加息,金融市场流动渐趋失衡,体现在汇率上表现为汇率有强大的贬值压力。
221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30 11:40 国际上通常使用两个指标衡量宏观杠杆率,一是 M2/GDP,二是非金融部门债务/GDP。
M2/GDP 中国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的 250%,而衡量一国经济实力更应该从 GNP 来进行比较,考虑到日本海外投资素有“海外另造了一个日本”之名,以 GNP 来比较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话孰高孰低还难言。
而从非金融企业债务/GDP 来看,BIS(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自 2008 年的 142%上升至 2016 年末的 257%,高负债必然带来高风险,而中国债务又以间接债务为主,主要由银行作为桥梁来衔接借贷双方,无论是那个部门的风险,最后都是银行的风险。
社会层面上认为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零风险的认知深入人心,一旦发生银行破产无疑将对信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极易诱发储户对银行的挤兑从而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国家虽已出台了银行破产法来应对未来银行可能发生的风险,但仍然没有做好面对银行倒闭会催生的系统性风险问题,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仍是国内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
2218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0-30 19:34
由四大经济部门债务风险来看,尤其是目前国企、政府及私企债务问题皆已浮现,为预防风险扩散,维持一定量的货币增速有其必要性,这个“一定量“以央行的连续动作来看,是维持 M2 增速在 8%以上。
然而世界金融已趋于一体化,且金融体量远远超出贸易体量,一国货币政策不得不面对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影响。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出于对债务的担心,中国在“一定量“的货币增速和“国际间金融资本流动”两个目标中选择了前者。
但两个目标却并非独立的,其更像是两个通过水渠相连的池塘,货币放水带动资本外流,货币紧缩却带动外部资本内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