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叫骂者往往就是那些踏空者.

所以说,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

这话的确是有道理.

一点感想。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6 22:59

作者:青布衫 回复日期:2009-08-05 13:25:17

晋朝人兄,无畏兄,你们好!

欢迎来上海考察,请你们吃饭并做指导!我老家西北,看了晋朝人兄的帖子后,想考虑下商辅。

但是这里的买不起了,所以想考虑家乡那边。我老家在西北一个地级市,三线城市,经济也还行吧。

不知道两位怎么看。不过听说不能贷款,要全款投入。

谢谢指点。

=========================== 真想有机会去上海呀,混你的饭吃,呵呵。

异地购房,关键在管理成本太高、不方便。

如果你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可行。

应该能够贷款吧?不能贷款的项目,

往往产权有问题。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6 23:01

俺的项目,几乎都在身边不出 20 分钟车程的地方,

想来好奇怪哟。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6 23:02作者:雨巷小茶 回复日期:2009-08-05 17:58:30

以后请教晋朝大哥的要交费啊,费用 每人一句好话,把晋朝大哥等等回复问题的人感谢一下哈哈,让坛子越来越好!

严重问候,呵呵!

=============================== 嗯 你到武汉,俺请你吃饭。哈哈。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6 23:08

作者:东日 cj 回复日期:2009-08-06 16:19:50

买旧房子,将来如果房价涨了,可能就永远住不上那个顶楼复式了;买了 125w 的次新房,一来担心房价跌,比较周围那么多拆迁房;二来担心还贷压力。。。。。。

============================ 真钟意那个顶层复式,还是早点买吧。

好房子有排它性,真跌了,你就能买到了?

能力所及,早买早享受,跟买车一个道理。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7 04:16

好些朋友谈到担心房价涨、跌的问题。

特别是那些想买房自住的朋友怕买了房,马上跌了,怎么办?

俺 在这里总体谈一谈,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知道,我下面的观点可能会招来不少人的不满,

不过,真像总是残酷的。

事实是,大城市中心的好房子的价格,

一定会与工新白领的收入越拉越远,这是趋势。

将来,大城市的好房,工薪白领会难以问津,

特别是刚入社会的小白领,能租的起就不错了。

所以,现在,能买得起就早点买吧。

可是,如果跌了怎么办?

要知道,经济形势很坏时,好房子才会大跌,

而且,大家的收入都会跟着跌,

一样是买起来困难。

房价跌,收入也跌,

实际上,与收入涨、房价涨是一回事,

就钱的购买力来说,是对等的。

所以,对一般收入者来说,

城中心的好房子晚买不如早买。

城中心的好房子的价格将远远超过一般民众的收入,

是一个残酷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种招骂的观点,

俺就讲这么多。不同意者,直接无视好了。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8 23:05

作者:包谷面 提交日期:2009-8-7 13:54:00??晋朝大哥

你认为武昌还有没有价格比较合理的房子自住?

中北路和鲁巷,关山比较,哪个 更好?

========================================== 应该有,且不少。虽然俺没有细看。不少 6000 左右的好地段的,是全理价。

哪个更好,要看你在那方便了。

中北路没看,鲁巷,关山看了几家,价钱应该还可以。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8 23:10

作者:abaccc 回复日期:2009-08-08 22:07:37

另外你那个门面现在不止 1 万吧

重庆一个很普通的小区商铺,随便都是上万了

===================================== 你说的对,俺这门面如果是新门面,现在卖,肯定要卖到 2 万。

只是,俺给它的估值目前是 1 万。当然,有点保守。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09 02:15

作者:abaccc 回复日期:2009-08-08 22:07:37

晋朝兄,我关心这个,能谈谈你的见解吗?

===================================== 哈,俺看了你房观写的两个贴子,物业说那个很有意思,让俺长见识了,呵呵。另一个的看法,俺也很同意。呵呵。

说到见解,其实俺也没有很明确的答案,

不过很有趣,今天太晚了,下次聊吧。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0 20:07

上月底才买的盘,今天去,居然卖空了。

才几天呀,俺晕。

前几天说快卖完了,俺还不信。

先以为是捂盘,今天一看,不象,真没了。

什么市道呀。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0 20:11

作者:无限美 321 回复日期:2009-08-09 08:38:37

有个24年房龄的老房子74平米卖24万,楼梯三楼,单位房,可租 1000 元,但是需要装修几万元,这样的房可不可以投资呀?

===================================== 不了解当地的行情,

另,外观如何?地点?

貌似还行吧。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0 20:14作者:减了肥的小猪 回复日期:2009-08-09 11:26:37

看了楼主的文章,我真是受益非浅啊.我也很想买房子来做投资,我是想买大学附近的房子,一是因为我很喜欢大学附近的环境,吃啊,耍啊那些都很方便,二是因为,我觉得就算自己不住以后也可以租给别人.但是现在大学附近的房子太贵了,我是在西部的一个小城市,但是离大学附近的房子都是 3000 多一点一个平方.我想请问楼主,我现在买大学附近的房子值不值啊,以后拿来投资出租给别人有回报没啊

================================ 如果你想自住,以后又能出租,廷好呀。

肯定有回报,只是多少的问题,呵呵。

挺好的思路,学区房,应该不错。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0 20:17

作者:飞翔 pippo 回复日期:2009-08-09 21:46:40

====================================== 你这门面应该属机会,要抓住哟。

租金回报高吗?想来应该不错吧。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0 20:19作者:武汉女将 回复日期:2009-08-10 18:35:25

================================ 武汉女将,故人,让俺握一下您的小手。呵呵。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0 21:42作者:武汉女将 回复日期:2009-08-10 20:41:34武汉的行情一直滞后于一线城市,火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感觉还要涨

====================================== 咋都这么有钱咧?

这还是经济危机哟,真不象。呵呵。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2 21:33作者:银色幽灵刺芹 回复日期:2009-08-12 20:20:41晋朝大哥,我准备买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准备先用来自住

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离单位较近

================================== 就这一条,俺就支持你买。买、买。

何况,

2.地铁站就在附近,马上要建好通车

3.周围有大型超市

4.不远的地方已规划为商业区,大概需要两年时间完成

5.公积金等可以抵消月供,目前还贷无压力

俺是你的话,就,买、买、买。快买。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2 21:35

该房缺点:

1.并不在市中心

2.房价已不便宜,44 平米需 34 万左右(含税)

3.附近有很多楼盘即将开盘(PS:小户型不多)另外,附近地段比这个差的同类型房子租金大概 1000元

===================================== 这些好象不是缺点,都是优点,呵呵。

不在市中心,也在市内吧?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3 11:53作者:银色幽灵刺芹 回复日期:2009-08-12 23:25:35

多谢晋朝大哥的回复,这里离市中心还是挺远的,只是通了地铁后去市中心可能会比较容易,另外再问下大哥首付多少比较合适呢?

============================================= 这个要看你手头有多少钱,承受能力的强弱了。

如果你能办利息优惠 7 折的话,建议首付 2 成。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4 22:23

[投资纪实] 看一个穷人怎样会拥有多套房产的?

------------财富可以这样成长。 作者:晋朝人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4 22:24

引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引自顾城《一代人》最近常常会浮想一个很梦幻的问题:生于当代之中国,算不算是很幸运呢?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可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总之,我反复惦量,最后我个人的答案是: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也就是说,我很庆幸自己是生于、长于今日之中国。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真可谓惊心动魄、跌荡起伏、精彩纷呈。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中华民国时的抗日救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的抗美援朝。从 1900 年八国联军的入侵,到 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盛会,金牌夺冠。中国人从伤痕累累,到绚丽四射,那些目睹、或参与其中的中国人幸哉?悲哉?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吧。

再看眼前。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我们这一代人身临其境,也有着翻天覆地一样的感受。做为一个普通百姓的我,在这历史巨变的大潮中,如一介浮萍,飘落于汪洋大海的滚滚波涛之中,目睹着苍海桑田、经历着悲欢离合、见证着日新月异。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我们的前辈经受得是国破家亡的悲痛、战争的磨沥,而我们的后辈将生活在一个步入正轨的、飞速发展的中国。反观我们这辈人,跨越了改革开放这条新、旧交替的分界线,目睹和经历了中华民族在起跑线上华丽转身的风采,难道说,这不是一种幸运吗?而且,这个转型时期的中国,机会四溢,我们身处其中,不是上天的眷顾吗?就我个人而言,生于计划经济之时,步入社会之际,却发现自己被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任意沉浮。我经历了迷茫、失落,时时挣扎在苟延残喘的边缘。幸运的是,我于 1999 年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却蓦然意外地发现了这是一个新的天地。几年来,我以个人微溥之力,挤身到房地产投资的行列,蹒跚学步,有过挫败也有过成功,而更多的是感悟和教训。“实迷途其未远”,“知来着之可追。”有时候,我在想,这一偶然之举,却改变了我很多很多,那么,这究竟是运气还是命运的结果?是学习还是奋斗的结果?

扪心自问,我只是投资征途上的一个初学者。不要说我所见所闻,就是我身边的熟人,超俺远矣何其之多也。过去的我,从来意识不到,身边有这么多的高人。经过这些年得摸索,深深体会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道理。而这样的高人,其实常常就在自己身边。我一直想把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和感悟写下来,说心里话,完全不敢有吹嘘自得之意。

这个风云会际的时代,那么多弄潮儿如鱼得水,鱼虾满仓,我这点成绩比起来,实在不足挂齿。只不过,做为小小百姓,在这场经济洪流的大潮中,有太多得反思和教训,如哽在喉。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和心得,希望写出来与大家相互印证。

我看过很多宏篇巨论、专业性很强的投资类书籍,说实话,我学识不够,也非科班出生,恐怕写不出这样严谨的东西来。

我想,我还是实实在在,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解剖自己在投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如果让大家觉得太浅显的话,也可以不把它当作投资,不妨当作一个晋通百姓的故事来看吧。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4 22:35

第一章、 馅饼掉到头上时,第一个感觉是痛。

1999 年流年不利,我想买房。

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 1999 年。

那一年,俺准备买房。

当年,国内和国际还发生的很多重大的事件,报纸上、电视里天天报道。现在回想起来,都对我有重大影响,可是我当时完全意识不到,只把它们当着新闻看看而已。我焦虑的是,我要买房,并且,赶快。

为什么我会做这样冒失的事?

因为我别无选择。

有些事情的发生,仿佛是偶然的,事后想一想,似乎又是一种必然。就我第一次买房这件事来说,可以成为一个佐证。

我想买房,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单位不分房了,自己想换个大房子住,动了买房的念头。而且,从报上看到,说全国各地的房子都在涨,尤其深圳等沿海地区的房价是天价

----在我这个不发达地区的低收入者来看。又听说长沙的房

子都要比武汉还要贵,便认定买套房子不会吃亏。心想,发达国家的房子都是百姓一辈的事,可见房子将来一定会贵到很难买的地步。武汉的房子连长沙也不如吗?没这个道理。

武汉的房子与全国差那么多,必涨无疑。看一看美国,就知道,普通老百姓买房也是要还一辈子贷的,那么,我们将来也一定会一样。等中国真发达如美国了,武汉发达如沿海现在的水平,房价能不跟沿海一样吗?那时,我这点收入,就更买不起房了。

另外,没有福利房的退路了,想住大房子,就赶紧吧。

与老婆商量了,老婆也如是说。于是,便开始看房子。

现在都说当年房价低,那是因为,大家拿的是今天的收入,看昨天的房价。当然觉得低了。其实,要我看,房价跟收入比的话,房价从来就没有低过。要我说,今天,可能还要强于当年啦。

举两个亲身的例子。

当年人真穷。一次单位为解决住房问题,终于盖了两栋楼,采用集资建房的方法。二室半一厅,100 平。挺好吧?论资排辈,只 6 万块人民币。

嘿嘿。结果咧?很多比俺资历高,工作都快退休的人家,就是拿不出这 6 万块。后来,朋友告诉俺说,象俺这样的资历,也可以集这个资了。

最后,就是象我父母这样工作大半辈子,工资算比较高的,加上俺夫妻两人,硬是也集不出这 6 万块人民币呀。亲戚朋友也不好意思开口,估计就是那三瓜两枣,也不顶事。

所以,我只好跟父母一块挤着过。当时分有一间筒子楼,没住。借老婆同事了。

我的印象,80 年代初,刚参加工作的人,工资一般在50 块钱左右。所以,6 万块钱是何等巨大的一笔巨款呀?就是不吃不喝要存多少年?何况,还没有贷款一说,只能全款一次付清。现在,50 块钱吃餐麦当劳而已。一包好烟的钱呀。

后来,单位专门为解决级别比较高的一批人的住房历史迹留问题,又盖了一批集资房,8 万块。俺父母划在里面。

眼见,这就是福利房的未班车了。可父母心痛钱,不愿要,也拿不出。俺当时已经有前车之鉴,似乎明白点什么了,便极力鼓动。那时,工资已经有所增涨。所以,最后,一家人,父母儿女把积蓄全拿出来,才把房子拿下来。今天,回头看,真是庆幸呀。嗯 ,俺很欣慰。呵呵。

现在,不少人说,商品房太贵,应该让国家按人来分房。

俺听了心惊胆颤。看一看当年留下的老公房吧,又破又简陋,几家人共厨房、共厕所的情景,电影里应该看见过吧?那就是国家福利分房制度几十年失败的铁证呀。就是这样的房,还不是人人都能分到的。现在商品房制度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群起而骂之,但,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仅仅十年,老百姓的居住改善得到极大提高,恐怕比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现在很多普通百姓的住房比当年很多厅局级干部还要好几倍。反正,俺是不愿意国家再来福利分房了,就是打死俺,俺。。。。。。俺才肯接受。呵呵。“福利”,听着好听而已,其实,是“受罪”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买婚房?作梦去吧。我结婚是在父母家挤出一间作婚房。

想租都没处租,更别说买了。好些人说商品房只有 70 年的产权,属于租房。“福利房”那才叫真正的租房咧。产权是单位的,租给您住,如果您归上帝管了,那房就又租给另一位了,肯定不会是您的亲戚子女,因为您连一年的产权都没有。当然,租金便宜。虽然便宜,关键是您要能租得到呀。

“福利分房”?还是拜拜吧。俺烧点香、焚点纸,今生不想再见了。

回头还是说俺的第一套商品房吧。

那时,武汉的商品房才起步,可那个价格,根本买不起呀。

我想,我还是应该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这样有助于大家看清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要知道,实际上历史一直再重演,我觉得唯一变化的只是换了不同的演员和不同朝代的服装而已。

1999 年流年不利。中国以及世界刚刚经历了一场劫难。

中国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当然,国家也一样。

哲人常讲:“机会往往孕育在危机中”。我一直认为这不过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大话。现在回过头看,不能不承认,此话很有道理。

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财富刚被国际资本洗劫一空,百业凋零,货币大幅缩水。市面萧条,交易冷清,工厂开工不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通货紧缩、经济危机。只是当年的人大多都不明白。反正,俺肯定是不明白。

其实,就在此之前不久,中国百姓经历得却是一场火暴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抢购成风,很多老百姓居然屯积食盐、肥皂、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存放在自家的洗澡盆里。(注:因为没有房子、黄金等可以屯积,嘿嘿。)

接着就是宏观调控急刹车,又赶上世界经济危机,经济硬着陆。飞机从云端直落地面,就象正在发高烧 43 度的病人一下被丢进了冰水里。

接下来的事,那才叫雪上加霜,伤口上又让人撒了一把盐。

美国串通中国周边的国家,呼吁中国不要让人民币贬值,虽然这些国家的货币已经贬得跟废纸差不多了。对照美国近几年强迫中国人民币升值的举动,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讽刺?有让人啼笑皆非的感叹?

当时,中国政府毅然决然地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把自己推到风暴的最前沿,以一己之力率先抗击经济寒流。如此以来,让周边国家的经济得以喘息、复苏,而中国自己的出口更受打击。这就好象战士把自己的武器送给了战友,而自己赤手空拳上阵了一样。中国救人以自救。没了“出口”这驾马车,中国只好把拉动内需作为自救的解药。

有一个现象颇让人困扰。虽然当时中国经济很冷,可银行里却有大量老百姓的存款,数目惊人。政府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提出来消费,以拉动内需。可是,当时“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改革,让从不知“失业”为何物的老百姓直面“下岗”;从看病、上学不要钱,到需要花大笔的钱,虽然居民收入有所增涨,可谁敢花?都存在银行以防不虞。利息以降再降,几乎零息了,老百姓还是不肯就范。于是,加收利息税,存款几乎等于赔钱了,老百姓就是不花钱。

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无意中帮了忙。那就是住房制度的改革。

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每一次重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变,都将引起财富的转移。就这件事来说,便是一个明证。所以说,做为一个普通百姓,应该对这种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每次重大的变革往往就是重要的机会,小老百姓不可不察。做为投资人,更是必修的课题。

我当时想买房,一开始是被动的,没想无意中顺应了潮流,起步早,抢了先机。所以,我想说两件事。是经验,更是体会。

其一。

“危机、危机”,既是“危”又是“机”。

虽然这话常听人提起,只是现在我的感受更真切、更实在。我甚至认为,对富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危机”胜过“繁荣”。“繁荣”不过是收获的季节,而“危机”才是真正关键时刻。

“危机”之时,风声鹤唳,筹码遍地,无人敢问津,又多又廉价。99 年之前,全国各地就出现了很多烂尾楼,我第一套房就是一个烂尾楼改建的。当年收购烂尾楼的那些开发商现在都赚得盆满钵满,而收购那些破产工厂的开发商更是变废为宝,把厂区都改成高档小区,卖出天价。

大机会总是出现在大危机之时。常常是危机越大,机会越大。平时,机会抢的人太多,而且太贵。“危机、危机”,对穷人来说是“危”,对富人来说是“机”。没有“危机”,哪里去找那么多廉价的机会?

其实,现在一旦我手头有了一点闲钱,我就希望发生经济危机。实际上我也常常幻想,房价怎么就不暴跌一下咧?再有个 99 年多好。只是,现在的我,不会让自己的愿望来影响对现实的判断,也就是不敢让屁股决定脑袋。愿望归愿望,现实归现实,抛开自己的利益得失来分析形势。因为我明白,把愿望强加给现实,只会使自己走向现实的对立面,害得是自己。我更愿意提醒自己作好准备,当“机会”随着“危机”泥沙俱下之时,发现它,扑上去,一击中的。

穷人的处境决定了,当“危机”来临时,穷人首先面对的是生存的恐惧,所以,穷人也必然错失机遇。穷人要改变命运,需要战胜自己,克服对“危机”的恐惧,千万不要只顾着在温饱的泥潭里挣扎,应该把头抬起来,睁大双眼,也许黄金就在你的手边。只是,对穷人来说,让他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时,拿出省吃简用多年积攒出来的一点点救命钱去投资,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是一个很大的坎,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无法超越。既使机会放在面前了,穷人也宁愿保守一些,也不愿冒这个风险。他们会自我安慰:“现在这样很好,要那么多钱干嘛。”其实,他们是不敢、不愿改变。这种心理上的坎无形却强大,大部分人都被阻拦在了前面。

很庆幸,这道坎,我是无意中迈过去的。每每回想起来,我深感命运待我不薄。每每目睹很多人踯躅在这道坎前面之时,我都会痛心不已。

所以,俺想说,是“危”还是“机”,只在一念之间。

你把它当“危”,它就是“危”,你把它当“机”,它就是“机”。

是“祸”还是“福”,都是自己造成的。聪明人应该把“危”的让给别人,把“机”留给自己。

其二。

我国古人对财富有一个又形象又贴切的比喻,反映出老祖宗们几千年积累出来得大智慧。大家都知道,在《周易》和风水里,水代表财富。的确,钱就是象水一样,因为钱是流动的。还有个说法,梦中的鱼代表着财富。其实,反映出一种意思。

这个世界上,钱非常非常多,四处泛滥。请相信我,真的是非常之多,我也是后来才明白这一点的。抓鱼的时候,你去追,只会让鱼越逃越远。如果你在鱼的必经之路张网以待,那就会举手之劳,收获丰硕。

财富似流水,时时刻刻在流动。

每一次重大的事件、法津法规的更改都会影响、改变财富的流向。请睁大眼睛,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因为钱要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了。如果我们提前在财富必经之路,张网以待,挖好蓄水池,财富就会进入我们的怀抱。

现在回想起 80 年初改革开放,是何等重大的事件,百年难遇。中国社会从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正处于一个卖方市场,机会遍地遗拾。整个国家上至上层建筑、下至衣食住行,无不朝今夕改,处处脱胎换骨,使财富犹如过江之鲤,东奔西窜。其实,就是今天,中国社会的变革仍然在大起大落,机会依然层出不穷。

所以,请睁大双眼,盯住每一次重大的事件、法津法规的改变,不要恐惧、也不要抱怨,而是紧紧盯住由此引起财富的迁徒,预先在财富的聚集地,张开你的网。只要抓住一次机会,您的一生就会随之改变。

就我而言,福利房制度的终结,就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

对于当年很多买房人来说,他们仅仅只是用来改善了居住环境,所以,对这部分人来说,只能算是捡了一次便宜而已。

虽然我初期并不是有意参与进来的,庆幸的是,我敏感地嗅出了其中金钱的气味,并努力将它操作成了一个积累财富的模式。所以,机会来临时,认出它很重要,而且还要善待它,用好它。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4 22:36

无意推开一扇窗,发现了一个黄金遍地的世界。

俺终于在 1999 年踏上了看房的漫漫征途。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要走向一个不一样的起点。嗯,没错,是起点。

我那时买房,真是拔剑四顾心茫然。

因为同类太少。

当时,多数人都还在福利分房的思维定式里转。商品房?天啦,太贵!划不来。不象沿海地区开放早,武汉地处中部,市场经济落后,居民思维保守。试想,从分房一下子跳到花上十万、几十万的钱去买房,这个落差太大。何况,还要贷款,背负十几万、几十万的债务,更是让人难以接受,这也是很多人错失良机的重要原因。我是自知别无出路,怕买晚了更买不起,心急火燎,不贷款又买不了,所以,在贷款买房问题上少有纠结和犹豫。

那时楼盘不象现在这么多。我们又要就近,可选的就不多了。最后,有两个楼盘进入了我的视线。说是“楼盘”,不过是借用现在习惯性的叫法,其实跟现在的楼盘相比,太小太小,称楼盘实属名不符实。

一处,很小的小区,建了两、三栋 7 层楼,没电梯,可房型真好,是错层。140 多平。当时地便宜,开发商没有今天那么成熟,质量虽不如今天,可实惠真是实惠。南北通透,房型方正。象俺这种比较浪漫性格,真是迷死了呀。再说,与当时公房比,此房宛如天堂呀。只是,价格也在天堂,20多万的天价,好在,当时国家为了鼓励、帮助老百姓买房,推出了房屋按揭政策,首付只要 2 成。否则,俺要想买房恐怕是白日做梦了。

应该说,贷款买房是一个好政策,也是一种趋势。可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抱怨,说“按揭贷款”就是被银行按住,揭一层皮。就我来说,我现在特别喜欢贷款,我发现银行按揭是一个好工具,用得好,会使人如虎添翼。

俺老婆风格跟俺正相反,啥事都稳着,我催促了几次,终于起驾,跟我去看我相中的房子。

那小区的售楼处真简陋,一如小区的设施,就是路边一个套间,靠里是一个办公室,外屋作接待室,白墙上贴着白纸画的销售表,摆了张木桌,又是前台又是收银台,两者功能一担挑了。

我们进去时,有两个穿白衣的售楼女青年坐在木桌后面。

见我们进来,没有上茶,也没有招呼,继续聊天。

我们在墙上看了一会,其实,也没有什么选的,无非是2 房 3 房,就那两种房型。等我们指着墙询问,一个白衣女青年才过来。看一看我们问的户型,又侧脸打量俺们夫妻二人,眼里带出疑问说:“这房,首付要 7 万。“说完,就不出声了。那意思是等我们夫妻自己知难而退,改选别的。

见我们提出要看房,这才四处找人要钥匙。记得,她唯一比较象样的销售语言就是说她们的房子很好卖,不愁卖。

老实讲,这话我相信。要知道,当时说好卖,不是今天的概念。有人来买,就叫好卖吧。

嗯,记得单价应该是 1000 多吧。我记心不好,真忘了。

最终,我们选取了另外一处。那一个烂尾多年的高楼。

那楼真高,30 层。不要鄙视我哟,因为那时的武汉,这就要算是鹤立鸡群了,几乎是那一片区最高的住宅楼了,不像现在,处处高楼如林,直耸云天。

我们比较了一下两处的位置。这高楼应该近一些,而且,地处繁华地带。其实,这高楼孤零零的,小区就是个停车的院子,一棵树都没有。当然,有地下停车场,一车位,6 万。

房型不如另一处远矣。126平,3室2厅2卫。房间都很紧凑,因为公摊大的吓人。毕竟俺们一直住的都是几乎没有公摊的福利房。看着 20 多平方米的公摊,头皮发麻。好在,有电梯,算是高出福利房几个档次。

主要是老婆选的。老婆说,买房要卖地段,这是李嘉诚说的。

地段究竟怎么好法,其实理解也很初级,懵懵懂懂,捕风捉影而已。幸运的是,因为大方向作对了,结果,为此受惠多年,可谓痴人痴福。

单位与这两处楼盘正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父母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我们又想距父母与单位近一些,而这高层比那错层离单位距离稍近一些,离小孩将来上学的学校也近一点,周边配套更好,交通非常方便,人气也旺。再一个,这高楼好象是当年这一片唯一的一个在售高层。俺们觉得它是个标志性建筑。

没想到,我们的这种选择,无意中符合了办公楼盘的各种要求,最后这个楼盘真成了办公楼,真正住家的很少,无意中成就了我第一笔成功的投资,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也不知当年是怎么想的?现在想来,有点没莫名其妙。嘿嘿。

当年,武汉有好些烂尾楼,后来政府出很多优惠政策,让资方接盘。俺选的这楼,接盘的好象是个香港人。

跟错层的那个开发商比,香港人到底是资本主义多年,专业的很呀。

这高层,售楼部又高又大,临街大玻璃。售楼先生和小姐,个个西服领带。我去看了一次,就让我留电话,然后,一天一个电话,作我的动员工作。这种销售模式,当年应该算比较先进的了。我的售楼顾问是位先生,名字俺现在都能记得,很好记很大众。反观开发错层那主,就象是游击队,乡巴佬,营销手段又落后又原始,土得掉渣呀。

看了二三回后,在售楼的劝说下,我交了 100 块的订金,拿了收条。说是这样,可以将我看中的房子为我保留一个星期。没想到,这 100 块后来还真起了大作用。

那天与老婆一起,去看房,上楼前跟售楼先生说,看好的房子要了,再上去看一看,下来就莶合同。

结果回来刚进门,售楼先生指着另一桌子的售楼小姐说,她把这房签给她的客户了。

那是一对年龄比较大的夫妻,外地,襄凡的。他们的小孩在武汉读大学,如果将来小孩子留武汉工作,就可以一家人住在这儿。现在妈妈可以住这,照顾小孩读书。

我当时傻了。售楼员说,那你就买低一层的吧。

老婆说了一句:“你们怎么能这么办事?”

我见诸人面有愧色,便来了劲,吵了起来。

那个抢单的女售楼小姐,还过来说:“你交的定金是一百吧?”那言外之意大家应该都听得出来吧。

我当时就顶她:“我交的是 100,你们可以不收呀。(俺的意思是,谁让你们希罕这点小钱呀。)收了就应该照规矩办.一个星期还差一天。而且,我上楼时还说了要的。你们怎么能不问问我呢?我不在,你们也应该打个电话问问呀,何且我就在楼上看房。”我刚吵几句,售楼经理就过来了。一位很帅的小帅哥,估计也就 20 出头。问我想怎么办?问得我当时一楞。我还真没想过。

我说,要赔。

他问,赔多少?

我想了想,脱口说:“一万”。

他说请示一下。现在我知道了,他是去请示开发商。那时我不懂,以为售楼的跟开发商是一会事儿。

他拿着手机到门外去打,先打给中方经理。估计就是开发商的中方代表。我隔两、三米都听见那个中方经理在手机里大声说:“不要理他!”

帅哥犹豫了一会,又打了一个电话。我听见他对电话里说:“是,客户很有诚意。”挂了手机后,他对我说:“香港经理同意了,再便宜您一万块。”

从此,我便认定,香港人作事情比大陆人讲规矩、讲诚信。嘿嘿。

于是,我选了另一层的同样户型的房子,总价减了一万块。

几年后,我在报上看到那个中方经理的名字,他因为贪污受贿被抓起来了,让俺一直开心到今天。真是恶人终有恶报呀。

签合同的时候,我拿着合同翻来覆去看,心里怕得要死。

毕竟第一次,各种恐惧都涌上心头。售楼顾问在一旁劝俺,指着另一桌四个中年男子说:“他们是襄凡的律师,一人买了一套。合同看了一下午了,还不是签了。”

我心想,狗的,律师就是有钱,忙说:“那你把他们的合同拿来给我看一看,我照他们一样改。”售楼员吓一跳:“那怎么行?我们要为客户保密。”

记得,售楼先生当时拚命向我灌输,这个楼将来一定好租,说附近什么什么地方的破楼办公都要租 40-45/M2。我要是买这房,最差最差一个月也要租 3000。我笑着听他讲,心里也笑:“骗鬼去吧?有人会花 3000 租房?有这么傻的人?谁这么有钱?拿人民币当纸用?”对比我当年一月 1500 的薪水。我觉得这根本是个鬼话。

我买这楼单价约 2560。月供约 1500。

后来,这楼还真租出了 3000,甚至更多,虽然我自己并没有租这么好。这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和教训。

当然,还不止这些。

其间,遇见了各色各样的购房人,也让我大开眼界,才知道,原来有钱人真多,比俺想象得多得多。以前,只是把他们的事只是当故事听,觉得跟自己无关。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就站在我的身边,那种感受是实实在在的,无法回避,倍受刺激。

记得有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男子,称是广州深圳来的,跟我们一起坐建筑电梯看同一层楼,说,武汉的楼,好便宜呀,他要买两套。我忍不住,还是问了他一句,“贷不贷款?”他笑着望着俺说,“当然是一次付清呀。”一下子,凿破了俺贷款买房那种伪富人的错觉,把俺打回了穷人的原形。当时,老婆也在边上。两人看楼的高兴劲一下低落了很多。虽然表面上,讨论热烈,其实都感觉得到对方的失落。

等楼快交付时,我已经意识到,俺瞎猫也许碰上了个死耗子了。原本是想买来自住的,现在已经不打算住了。跟老婆一商量,一致同意,就在旧房里忍几年,把这新房拿来出租、赚钱。

记得,交房的那几天,好些求租人楼上楼下乱窜。俺在电梯里还遇上一群台湾人,他们 3000 千一个月,租了俺这户型的房,一租两年,两年的租金一次交清。我在电梯里亲耳听他们议论,说房租好便宜哟,房子又好,比台北的好多了,太划算了。要知道,当时俺月工资才 1500 呀。俺象是被雷击了一下,又震惊又困惑。

交房前,我朋友劝我先赶快装修,他们装修班子都谈好了,让我跟他们一起装。我犹豫一个多星期,也不知犹豫什么?后来,就直接把朋友的班子接过来,给我装。听了朋友的劝,我是办公装修。

平地、平墙、刷白、走水、走电、走线、装灯。厅吊了个顶。地面磁砖用朋友选的材料,很便宜,11 元/块,多少乘多少的那种,大的,虽然便宜,可用到今天,连个裂纹都没有,物美价廉啦。不能不佩服俺朋友的办事能力。

因为这时,房好象已经卖完了。开发商就偷工减材。毛坯房,真毛坯呀。我平地,平墙,沙都用了一卡车,搬运费比沙还贵。

好在,我办公装修,其它都省了。总共 1 万块搞定。租3000 多的是家装,豪华装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每个房间都配了空调。当年,这可要不少银子哟。

搞笑的是,我买的门那个次呀,木门----木头色的塑料。

80 元一套。俺自己估摸着,都用不了一年,准掉地上。

既便这样,我的房子也很快就租出去了。我没经验,租金要了 2300/月。哼,俺就知道不能信售楼的话。可是,2300减 1500 的月供,俺净赚 800/月。要知道当年,俺月薪只有1500(嗯,年底奖金除外)。每月 800 对俺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每月 2300 的租金,我的投资回报也高达 8%,这还没算帮俺还的本金和利息哟。

我想,钱这么好赚呀?俺有 10 套这样的房,俺不就成富翁了?别笑话俺,俺穷人,没赚过钱,拿着一个芝麻就能当成西瓜。嘿嘿。

意外的收获还有哟。

第一个租户自己出钱,又把我的房子改造了一番,特别是重装了木门,真正的木门,今天我还在用。结实,可以用脚踢,不怕。显然,他们出的装修费比俺自己还多。哈,开心。

月租 2300,却是半年一付哟。加上押金,一下子,俺就拿到近 2 万的巨款。后来,有两、三年,年景好时,俺还真租出 3000/月,而且是一年一付。回报真是可观。给大家粗算一算。3000-1500=1500*12 个月=18000 年入/110000 的投入=16.36%(回报)。这回报还没有算还贷中,除去银行利息后我所得的本金部分。

后来,周边新楼盘多起来,有竞争了。租金上下起俯,俺再也没租到过 3000 了。记得,我朋友曾提醒我,因为,当时我说我买个 10 套,不就发财了嘛? “你别太乐观了。

一个行业如果利润太高,一定会吸引大量资金,最后必然会是各行业的平均利润。将来租金回报能保持 10%就不错了。”后来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作出了一个重大、有远见的决择。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楼里基本是办公的了,原先家装的房子反而不好租了。多好的家装呀,租办公,心痛死了。可,人家办公还不乐意要。我很庆幸,一开始,我就意识到了这点,只作了办公装修。投入少,收益反而高。

买这第一套房,仿佛是帮我推开了一扇窗,让我忽然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震动很大、教训很深。

原来有钱人如此之多。

从前只是在报刊杂志、电视上见过,但,当他们活生生站在你面前时,那种感受是不一样的,受到得冲击也是不一样的。其实,当时俺遇见得那些人还算不上真正的富人,只是对我一个月收入只有 1500 的工薪者,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没有买这套房,我是无法想象有人会用 3000 元租一套房子住。3000 啦!是我月收入的两倍,只是用来租房。办公的,大几千,上万的都有。在我来看,这是多大的一笔收入呀。原来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笔小钱。

我意识到,我从前的视野何其狭窄!我把从前的生活圈子当做了整个世界,是多么无知!想象一下,一个生活在冰岛的土族,一天早上醒来,推开窗户,看见得却是热带雨林的情景。我突然明白,我从前看到的只是这个社会很小很小的一角。所以,现在遇事,俺常提醒自己,当年不是认为有人会花 3000 月租金租房,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吗?对于这个世界,俺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千万不要拿来着自己的一片叶子去看泰山。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何其可笑和无知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我的第一套房,就象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了一个黄金的世界。让我跳出了原有的圈子,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枯坐孤井疑无路,推窗才见别样天。”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4 23:30

作者:大皮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9-08-14 17:41:49

晋朝大哥:请教个事。

俺们在武汉有个房子,上面只有 LG 的名字,可是俺在供着,只怪委托的姑姐不是俺亲姐。俺们已婚。

现在的情况是俺们在国外,准备拿外国的公民,那样的话,这个房子的屋主身份在武汉还被承认吗?

如果 LG 拿公民俺不拿的话,那加上俺的名字可以吗?

其实俺还想再买个小户。委托别人不如自己亲为啊。

谢谢问了这么多问题。

======================================== 加名字好象很麻烦,至少,要出一笔费用。

不过,照俺的经验,不加名,你老公卖房也需你同意,你签字才

行。具体,最好问房地局才权威。

作者:晋朝人 日期:2009-08-14 23:35

作者:742132008 回复日期:2009-08-14 19:21:22

===============================================

=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