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地对大家说,我发现,房价不是老百姓的平均工资决定的,是由最顶层的 10%左右的家庭的家庭收入决定的。谈房价收入比,基本没有意义。北京的生产力水平,每年也就出这么点房子,想起北京每年近 40 万(有说近 60 万)的新移民,以及几百万个想改善居住条件的老居民,这十几万套房,基本上不够大家塞牙缝的呢。抢到手的朋友,就高兴去吧。
这个数字还说明,按现在的速度,北京人民每个家庭,平均下来要超过三十年才能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京城居大不易啊,所以心里面突然有了一丝的悲哀。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5 21:00
@果味维 C2012 518 楼
有一点不明,如果在中国,出租房子都是小业主,没有垄断,那为什么房子的租金越来越高呢?
-----------------------------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里最基本的规律。只要需求大于供给,就会涨价。众多小业主,没有垄断,是指不会得到超额的回报。只能挣市场该给的钱。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5 21:06
@wzx3691503楼全国居民存款总额和全国平均工资一样不能代表老百姓收入都很高很幸福,2010 年 4 月初,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完成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财产调查报告》。该报告披露:地厅级以上官员已形成官僚特权阶层。官僚特权阶层,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 8~25 倍,是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25~85 倍。131 万中国县团级以上官员及其家占有全民财富的 80%,1996~2003 年外逃资金流入境外的中......
-----------------------------
我们没有办法去追究这此存款的道义是否正当,但这些存款是可以拿来买报纸的,也可以拿来房的,是可以花的。
如果看到这些存款,我们就知道房价是不是有支撑。这与中国人的人性也有点关系。
美国男人挣了钱,就去泡妞,旅游,玩帆板,中国男人挣了钱,就买车,买房,娶媳妇。中国男人就这么点出息。
我们活在未来,美国佬活在现在。他们才不会存钱呢。他们只会因为泡不到妞而痛苦,中国男人会为买不起房而痛苦。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也是说明,为啥中国的房子这么火。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6 20:51
@非典型杯具 524 楼“1977 年恢复高考,当年录取比例是 4.7%,89 年 260万人高考,录取人数 60 万,录取率 23%,1999 年开始高速扩招,2001 年录取率突破 50%,2008 年的录取率是 58%,你知道什么叫“竞争”吗?”真有意思啊,1977 年是刚恢复高考,憋了那么多年,报名的人自然多了,达到了 600 万,你怎么不看 1980 年也才200 万人报名,到了 1981 年就有 10%以上的录取率了。2000年以后是扩招才把录取率括那么高的,我们花着高额学费上了狗屁大学还不苦逼?......
----------------------------- 不太同意60后与80后或者90吵,谁的机会更多,这没有意义。日子是过不回去的。
其实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机会。我上学的时候,很多人都讲,该发明的都被人发明了。如果我活在牛顿时代,也会看着天下掉下个苹果搞出几个定理出来,可惜啊,生错了时代,可我们看看,这十几年岂不是世界发展最快的时代,出了多少个大科学家,大企业家。时代在在发展,每个时代的人,都要适应该时代,并积极思考,努力实践,找到本时代提供的机会。
我的观察是,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提供的机会更多。而且基本上是每三到五年,都有一次大的让大家财富翻番的机会。只是看大家有没有这个眼光罢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努力发现它,并勇于实现的人们。
作为 60 后,我真心地羡慕新一代拥有的青春和机会。至于这个机会是什么,大家可以一块讨论。这也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意义。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我问过几个 60 后的比较成功的人,如果让你抛弃掉你的所有,但补偿你 20 年,让你变成 20 多岁的年青人,你是否愿意。我看到的答案是,没有不愿意的。不知道这里的朋友,是否有同感。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6 20:59
@wangxiaojin1 594 楼
回忆帝都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大盘 名盘,是一个什么样的主流价格,让大家开开眼。
望京区域,大西洋新城,3000-4000.
西四环万柳附近,金源世纪城,4000——5000。
南三环马家堡 草桥 3000 左右,想买 2000 多的也不是没有。
东三环,华腾园 4000,富力城 7000.
就连现在 3 万多还得找关系的中信城,当年同区域位置更佳的一楼盘,卖 6000 块钱左右。还因为定价“严重脱离市场” 销售不佳而烂尾了。
-----------------------------
是啊,看过去,那是遍地黄金,可真真拣到金子的,也只是少数人。这就是事实。看清楚这个事实的时候,挺为人性的某种负面感到悲哀的。但这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我是捡了些碎银子的人。这些碎银子,这辈子也够了,但心里还是不舒服。毕竟没有做到利益的极大化。这也是我跟夫人不一样的地方,她挺知足。毕竟,我们还是愿意追求,是到处去找碎银子的人。
这里想大家共勉的是,要发现眼前的机会,未来的机会,去找未来的碎银子在哪里。如果我的帖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也知足了。
这里,还想提提我常讲的另类忽悠。就是说的人,忽悠别人的人,自己未必相信自己说的事,但听的人有心,信了,并付诸实施,结果不错。这种现象我看到过很多次。也挺有意思的。关键是要做有心人,做明白事理的人。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6 21:16
@2010 年的小虎 600 楼
聊聊顺义?
-----------------------------
谢谢你还记得。我说过要聊聊顺义和通州的。
这个城市的主导者是官府。我们要弄明白官府的人,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是如何做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从中,发现对我们自己有利的机会。
北京有 N 多城区,顺义和通州的发展是两个极端。官府里的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要往上爬。往上爬的一个标准,就是出政绩。要出政债就是得有所建树,就得要钱。通州,原来叫通县,它的做法,就是依靠 CBD,然后卖地,建住宅。
所以通州卖的住宅用地是挺多的。但住宅用地,卖过之后,住进来的人,其实对本府没有多少贡献,很多住通州的人,连通州的超市都不去,都在城里消费。这是通州模式的悲哀。
通州府,只能不断地卖住宅用地才能源源不断的有钱进来搞政绩。这造成本区的场很差。如果有心人看过我前写的东西,比照来看,就知道这个场差在哪里了。
顺义府是有心人,也更有耐心,他们看清楚了,过多的住宅,对本府的贡献是一次性的(就是卖地收入),于是,他们卖住宅用地很少,基本上都按照本区域的需要,把住宅当成其它的(工业和商业用地)的配套和补充。他们的主要收入是靠本区域的工业和商业来完成收入,来积累财富来做政绩的。这种收入是源源不断的,每年都有税收。这是比较高明的做法。
大家知道,住宅用地价格较高,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地价比较便宜。通常,我们都是通过住宅用地的钱,来补工业和商业用地的钱。如果大家看过任志强提供的一些数据,就知道,我们工业和商业用地卖得很多,但政府靠这部分卖地得到的收入很少。基本上都是住宅用地的款来补充工业用地。
顺义的做法,就是发展工业和商业,住宅是按需要才出一点。
这种地方更长久。这里的住宅因为有工业和商业的支撑,上涨空间也好很多。
题外一点话,就是过去买住宅的人,对其它的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包括基础建设(路,工业等),这点后来的人,是享受到了的。
这是我对顺义模式和通话模式的解读。
如果在更大范围的区域来看,不同的城市经营者,采用顺义模式和通州模式的都有,比如西安和贵阳,都是通州模式。建议大家选择的时候,要仔细比较一下。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6 21:29
@wangxiaojin1 607 楼
没有同感。
楼主你太浪漫了。
一个80后,绝不会像60后70后那样,给你一个三到五年就财富翻番的机会,至少对绝大多数人是这样。
另外我不相信你身边的成功人士也是这样浪漫,或许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90 年代成就了潘石屹,如果他晚生 20年,甚至 10 年,5 年,或许屁都不是。也许他没和现在的老婆——来自华尔街的张欣结婚,人生都将是另外一条轨迹。
如果说现在活得苦逼哈哈的房奴,让他放弃一切重新投胎做......
-----------------------------
兄弟,我不指望我说的大家都认同,毕竟是一家之言。
但心态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自己路自己走。装 B之人,其言未必不善。各取所需吧。
我原来讲过一个自编的笑话,就是奥运公园开放了,进来了两个小动物,一个是正常的苍蝇,一个是长着一对苍蝇眼睛的蜜蜂。前者很幸福,因为它看到了到处都是垃圾,这是它需要的,吃得很 happy,后者本来是找鲜花的,那里的鲜花也遍地都是,可它看不见,只看到垃圾。可它不吃这个,结果,饿死了。
我们如果做苍蝇,或者做蜜蜂,都是很幸福的,可如果做了一个长着苍蝇眼睛的蜜蜂,就悲哀了。本来,我们要找到的东西,遍地都是,这世界营养丰富得很,可惜,我们看到的,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最后很悲催。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7 13:45
@smmoc 629 楼楼主用“房贷余额”来判断房价是否过高实在是太别致了。
这和我们邻居是亿万富翁,平均下来我们小区全是百万富翁一个道理。
本人以为房价的高低判断,至少应该和收入挂勾并判断。
貌似全世界都通用房价收入比。不知为何您如此判断。
下面来看一下房贷余额 3000 多亿和每年房屋成交总额3000 多亿。
这两个数字不知楼主说的是否准确。这里有两种情况 ,贷款买房和全款买房。
如果是各一半的话,我们算一下。......
-----------------------------
这个数据我也是问度娘,直接百度 “北京 房贷余额”就出来了。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7 14:07
@没有思考能力 636 楼这个数据我也是问度娘,直接百度 “北京 房贷余额”就出来了。
-----------------------------
为了再次验证,我又查了一下,就是这个数。到 2011年底,北京市房贷余额大概是 3550 亿。我当初也跟你一样算过,我甚至还用 GDP 值来算过,我本来认为北京市没有那么多钱来消化这么贵的房子,可事实教育我,我们不能凭自己想像,还是从实际出发才是对的。
所以,证实了这个数据之后,你是不是也认同北京的房价是有支撑的呢。我当初就查到这个数据,才敢进一步有所动作。
我们无法从道义上来说,这些钱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房子这么贵,大家买房还基本上不贷款,而且更有意思的,每年的存款数还在上涨。真是 TMMD.
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得接受它,适应他。象书呆子一样学外国人说话,谈什么房价主比,在中国做不成事。这也是老毛当年起家的本事,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跟中国国情相结合。
我们大家很多时候就像你一样,宁愿去追随自己的想像,认为事情如何如何。如果多花掉时间去看看真实情况,结果会很不一样。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7 20:33
@xshman 628 楼顺义模式和通话模式?挺贴切的。那如何分辨属于哪种模式呢?有相应的指标吗?
-----------------------------
很简单,看本地区提供了多少工作机会,本地区的人,是不是要到别的区找饭吃。如果是,那就是通州模式,不看好。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11:37
@甲壳小猪 671 楼
小猪跃出圈来,顶一下大叔。
一直有个挺朴素的想法,觉得如果是 85 后的小两口,就比如早先《裸婚时代》刘易阳和童佳倩那种,如果俩人不好吃懒做,勤勉工作,那么国家应该保证这小两口工作 5-10年左右能够 全款 在居住的城市买得起一套“场”比较好的房子,但现在听身边的同学们说,目前这个想法估计是很难实现。
有点小迷茫,是不是我们真的不努力,还是能力不够,竟然不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哎,也不知道自己毕业时......
-----------------------------
如果你看过我前面写的,北京每年也就 3%的人能买房,京城居,大不易,不是空话。但不说后来者没有机会。关健是,要把自己的收入提高这个可以买房的阶层。
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是金字塔结构。就算是北京房价6000 的时代,也只有少数人买得起房。这社会只有少数人,可以占用优质资源。遍地黄金的时代,拣到金子也只是少数。
这是社会进化的结果。多努力。今年我们单位新招的毕业生,最高的月薪是 2 万。他们是我们在武汉数百人招骋中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办法拼爹,就拼实力好了。
共勉。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11:40
@zhanglixia123 674 楼
楼主有时间来上网证明是普通百姓一枚,60 年代的饥荒非正常死亡是六分之一这个应该是青壮年的,楼主不可能存活这不科学。
----------------------------- 我肯定是普通百姓一枚。这个不用猜。
如果有精力,看一下 s-o-h-u 中我家理财里一个叫秋水如岚的帖子。她一年的个税是 60 万,很值得一看。我每天都会去看看,营养非常丰富。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11:47再讲一点我对北京的感受,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北京的房价是有支撑的:1。国税地税改革:朱老总弄的地这个体制,对北京的财富积累有非常大的影响。全国一半的财税收入要先汇集到北京,再通过北京的多个管道输出到全国。这个机制,让部分财富留在了北京。大家知道全聚德的鸭子为啥当年那么有名吗?就是因为这些鸭子是在北京的运河里吃糟粮的,吃码头和河里运粮船上遗洒的粮食。现在的糟粮就是国税,做一个运河里鸭子是幸福的哈。
2。国进民退:国家垄断企业是另一个从全国吸收财富的管道,这些企业的总部都在北京,财富也先集中到北京,也适用运河鸭子的原理。
3。外企总部:这个就不用多展开。
4。北京的 PE,私募,和各种投资公司,这些公司不只投北京的公司,而是全国的公司,通过这些金融投资公司,可以从全国的优秀企业刮下很大一层油水,这些油水也集中到北京5。北京的优秀人才,如全国的优秀演员,包括香港台湾的,他们的财富也多集中在了北京6。北京的软环境:我还没有找到全国其它地方有如此优秀的软环境,不管是个人人身安全,财富安全,ZF 办事方便,还是人员的高素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业资源等等,无疑对高端人才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些把北京周边,如内蒙,东北,华北,西北的优秀富裕人才及他们的财富吸引到北京这边。大家知道吗?北京的物价比我老家县城还便宜。
7。北京的自由市场经济也成气候,可以给优秀人才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这点也是跟全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区别。
潘石讫常看不惯的他的家乡那么强大的政府,就是在与北京zf 做比较。全国很多地方,政府就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垄断了绝大资源,甚至你开个餐厅,如果没有政府官员来吃饭,你几乎就没有什么生意,你想搞工程,也必须与 zf 搞关系,没有这种关系,你几乎也没有生意。北京的这种自由市场经济气候,我还看不到其它地方有快速形成的可能性。我可以讲,在北京,"可以不拼爹"。我不是说这里没有拼爹现象,但对于无爹可拼的而特别肯干能干的人,北京提供了让你有丰厚回报的环境。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14:42
@我要去台湾 2012 684 楼
楼主说的那个秋水如岚的帖子给个地址吧,找不到,小年轻也想学理财增值
-----------------------------
兄弟,我喜欢勇于实践,很多东西,自己动手,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很多弄房子的,都是无心插柳,偶然发现这东东有投资价值的。看贴也一样。你先找找那个贴子,如果找不到,再找我。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22:30
@yankeedude 709 楼那时候一个父亲的美国好友从美国退休回来在亚运村买的外销商品房,17 万美刀,当时好多人以为他疯了,那时候1美元是8.7人民纸,房子的格局普通,4房2厅,180平,现在也就是 500 万,不过因为人民币升值,老头两头挣了,现在都过 95 岁,后来我在海外忙着,后来在 1999 到 2004年每年在北京海淀和潮阳两区固定买房子,用的都是我家族在香港的银子,就买 2 居明厨明卫,多数都是 4500-6500/方,2004 年后把投资全放在股市和基金,后来的事......
-----------------------------
谢谢,你写得很好,眼界,胸怀,对社会运作机制的理解,对趋势的把握水平,决定了我们处在社会哪个层次。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22:38
这里还想谈谈一点想法,就是房价有高有低,北京二环内的房子要 4 万每平,但西安二环内的房子,如中建开元一号不到 8000 每平,这个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的房价形成是有前提条件的。就如我们做数学题,问问题之前,先给我们开出已知条件,后面的结论,是基于这个已知条件得出的。已知条件不同,结论也不一样。那房价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下面是我在回复另一个帖子时写的。
主要是谈北京房价,因为全国房价是个大话题,我才疏学浅,不敢做结论:
已知:1。集体所有制土地上的房子,不可以被非本村人非集体所有制户口人购买。
2。集体所有制户口人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集体所有制上的房子。
3。非国有土地,只能通过政府收购,完成性质变更后,才能盖商品房用于出售。
4。土地必须通过拍卖方式才能出让给开发商
5。集体所有制土地被征收后,要对原住居民进行补偿6。本市城镇户口一个家庭,在本市只能购买两套房子,非本市户口家庭,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只能购买一套房子7。房子购买过程中,可以按揭贷款,但利率和首付政策会不断变化。
8。房子可以转让,但转让要根据房屋性质和持有年限征收 10%至 50%的税费
9。房屋在持有过程中,部分要交纳房产税。
10。房屋在租凭过程中,要求交纳税费,但征收困难。
11。单位,不得在自用划拨土地上盖福利房12。国家对北京的基建环境做相应政策和资金倾斜
13。国进民退,国有大型企业总部都在北京
14。国企收入高于民企
15。外资总部所在地
16。每年新增人口 30 万左右
17。拥有全国一流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些条件的改变,对房价的最后走势是有很大影响的。
而且,可以明确地讲,这些条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23:04有了这些已知条件,房价就怎么形成了呢?为什么原来的 4000 每平的房子,后来就可以卖到两万每平,还有人接受?为什么本来 30 万一套的房子,政府加价 70 万,最后按100 万的价格出售(看老任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政府收费高达房价的 70%),最后还有人愿意接手?如果大家不接受这个价格,政府不就收不到这么多了吗?为什么西安的房子,要卖 8000 每平,而不是 2 万每平的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就如我们做题,有了已知条件,还需要几个定理或公理才行。
下面是我对房子形成机制的理解: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价是众多需求者对标的物的竞价的体现。众多需求者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对标的物的需求程度,对标的物的可替换物的性价比分析,标的物带来满足,以及标的物未来价值,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后,给出的价格。这里的条件是:0。每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都是精明的利益计算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对自己的利益最有利的决定。
1。成交了,支付完成了,就说明他一定买得起,他有这个支付能力2。标的物是他需要的,可以满足他们的某些需求,比如可居住性,投资价值等3。标的物是有多种可替换物,苹果贵了,我可以吃梨。
这区域的房子贵了,他可以买其它区域,或者小些的,差些的,或者租,甚至北京的买不起,可以去买西安的。每个成交者,都是在众多的可替换物中,选中对他最有利的,投入和产出最优的商品成交4。标的物竞标成功(买下),可以得到一定与他付出的价格相当的满足。这种满足,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比如,他可以花 200 块买个 nike 包,也可以花 40000元买个 LV,他认为值。这种交易,付出金钱,得到了满足。
他认为合算。
5。标的物的现价格,不一定就是未来价格,购买者对此有充分地了解。比如 5000 元买个 iphone5,他可能知道,这东西一年后,也就不值这个价格,但他认为值。不能认为购买者对所购物品的未来价值不清楚。当然,看错的,也不是没有。但市场经济时代,就算未来的价格跟他的预期有出入,他也认账,尽管心里不怎么满意。
以上是价格形成过程。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8 23:15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有我上面的提到各种价格差异。他们之所以愿意付出这么多钱,是因为他计算清楚了,是值得的。买了这个房子,可能得到便利性,可以让小孩上好学校,可以得到份高薪的工作,可以省掉烦心的事,可以享受好的气候,可以...,这其实也是“场论”的另种翻译。
有些朋友指望房价下跌,我现在想到的有两种出路, 一是改变前面所列的的已知条件,比如可以让大家公开地购买集体用地的房子,二是把"场"变差。比如曼哈顿原来有条街,房价挺高的,后来红灯区发展到这条街了,治安变坏了,房价自然就下来了。
房价的高低,也体现了城市的“场”的好坏。城市的经营者,就是改善“场”里所定义的各项指标。在消费者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场”的胜出者的房价一定高。“场”改善快的地方,房价一定上涨的比较快。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9 12:34
@139mail19c89d5 815 楼
楼主讲的都是实话事情,我深表赞同!但是,楼主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现在的房价,普通工薪阶层(包括企业白领、公务员和小企业主等群体)基本上没有购买能力了。以房价不高的广州为例,一个研究生毕业的普通公务员,年收入(全部收入,不吃不喝,不贪不受贿,普通公务员也没有机会捞取灰色收入)12 万,加入他们夫妻收入加起来24 万,没有任何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的任务,更不说支持亲友和日常开销。买番禺郊区的位置稍微......
----------------------------- 天涯上,社会上,你这种想法是挺多。但持这种看法的人多,不一定就正确。我的网名其实也有这么层意思。原本是用来自嘲的。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很多很明白的事,自己当时就没有弄明白,结果,受损失的,还是自己。取这个名字,也是给自己提个醒。
你还是没有看懂我前面的意思。没有弄明白这个城市的房价是如何形成的。
30 万的房子,购买要多付给官府 70 万,结果付出了 100万来买下。他付的这 70 万,被政府(部分地,高效或低效地)用于“场”的改善。这种改善包括建绿地,修地铁,提供低价格的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对新进入的高科技企业减税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等。随着“场”的改善,他付出的70 万,产生出了另外 50 万的效益,这 50 万的效益,就该投入者参与分享。在中国目前的分配机制下,他可能只部分地分享到,比如说 40 万,那他现在的房子,就值 140 万。现在抱怨房价高的人,其实是想白白分享人家的 70 万付出所产生的持续性资本增值。从某个角度上讲,是剥削者,道义上,是应被指责的,而他们通常却以一个受害者的角度来表达哀情。
举一个例子:
不知道你是否关注过一条新闻,“北京将建 20 万亩平原绿地”。这里面的关键词非常重要,“北京”,“20 万亩”,“平原”,“绿地”。天啦,我当时看到这条新闻时,几乎被吓晕了。绿地是几乎没有直接效益产出的,还要在平原建,那“在北京”弄出这 20 万亩"平原"地,它们现在是农地,是村镇,这需要多少钱?钱从哪里来?可以讲,这些地的征地,养护,建设,是你我想象不到的天量资金。想想征一亩地要多少钱吧。这里面一部分资金要来自于购房者,他们这么大的付出,得到的收益,将是他的房产增值。那么,凭什么,绿地建成后的房价,要与建成前的房价一样呢?想一样的人,本身就是想剥夺别人的投入所产生的收益。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9 12:50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不能指望,以被垃圾环绕房子的价格,来买被绿地环绕的房子以被蜂窝煤烟气环绕房子的价格,来买以清洁能源为主要取暖方式区域的房子
以“场”改善前的房子的价格,来买“场”改善后的房子
此房子与原房子可能是同一套,但“此房子已非彼房子”!!!!
不知道能看懂否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09 20:40
@wsluyuli 837 楼不要总拿这房贷与存款比例作比较,贫富差距这么大,财富都集中少数手里。没可比性
----------------------------- 关于贫富差距很大的表述,好象现在已经成了共识,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还需要细致地分析一下:从总资产来讲,可能现在的富人真是富,与穷人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但基础收入部分,我看到的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小啊。
记得 99 年,我跟同事们讲,我们现在的收入,就是软件工程师的收入,与餐厅服务员,与保姆这些体力劳动者的收入的差距,大到难以置信。我记得 96 年在美国,我看到是的软件工程师的收入,只有餐厅收入的 2 到 3 倍,当时在纽约,一个餐厅服务员的收入,加小费,大致在 2000 美元左右,而软件工程师的收入只有 6000,大体上是 3 倍。而我09 年的收入,是我家保姆的 40 倍,而手下的工程师,是保姆的收入的 20 倍,我当时就工程师们讲,这是不可以继续的。大家要做好准备。我们再看看现在的中国,一个软件工程师的收入,也就是餐厅服务员的 3 倍左右。低层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幅度,要远大于高级白领的收入增长。这种差别,是越来越小的。所以我说,现在的基础收入,中国的贫富差距反而不是在变大,而是越小的。学数学的人,喜欢拿数据说话。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高收入者,可以有财产收入,也需要财产收入,这也是党的代表大会确定了的方向。这一点,应该值得高收入者特别重视。否则,难以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的。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10 18:28
@smilinglion866 849 楼
有什么好顶的? 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完全的自由就是没有自由,完全的公平就是没有公平。 你只看到了利益,但没有看到利益背后承担的风险~
社会的财富是一直在增加的,这中间有无数个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不明白顺势而为,是不是就要被时代淘汰? 小时候作文里是不是经常这么写?怎么长大了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了? 哭着喊着求政府包养?我没有求政包养,也明白利润越大风险也越大的道理。
我只是质疑:在房地......
-----------------------------
不是能完全看懂你的意思,但下面这句话我是看懂了的,我试着谈一下看法:
“如果政策没有问题,那么,依照您的逻辑,已经投资买房的人,也可能冒着巨大的风险,请问是什么风险。”
俗话说,只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其实买房也是风险挺高的,就在过去也是。未来的风险更高,要不,如果没有风险的话,这么多存款,岂不是是都买房去了?中国房地产大的风险出现过三次,就是 90 年代的广东,海南和 2000 年代的北海。你只看到老潘吃香喝辣,哪里知道当初海南死了多少人啊。有些楼到今天还是烂的。
我一哥们 94 年左右在广州珠江边上买了一套房子,到03 年,房价还不到他买入的价,从此这老兄再也不碰房子。
我有过哥们买过一套房子 ,亚运村的汇园公寓,06 年,不到 7000 每平。但你知道卖房的大姐是多少钱买的吗?她是 95 年 us$1600/平买的。当年的汇率是 8.3 或者更高。你算算她十年间亏了多少?
近来的还有温州,鄂尔多斯.
市场经济中没有风险,那是笑话。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11 21:12
@秀才一个 857 楼
楼上兄,别着急啊楼主说的话,要看仔细了里面有很多道理的用心体会吧
----------------------------- 可能我的很多想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有出入。天涯上各种论调表达的已经很充分了。这里,希望有点独立思考能力,有点自己的想法。
也希望创造一个不相互玫击的气氛,大家可以象朋友一样,一块端杯茶,一起抽去烟,聊聊自己的感悟。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13 11:40
denglu 和非典型悲剧就别在这闹了,两个大男人,这样有意思吗?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13 20:39
被两个无趣的男人一闹,真是没有意思极了。想想养一个好帖子不容易。打算弃楼。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28 22:06
@sxlf225588sxlf 1017 楼
近几年买入的商品房都是亏资产
.
什么是亏资产?在房市,亏资产是指根据理性估值,买入的住房已经或将要亏掉全部首付款(初次投入资金)的情况,即已经是或将是亏本生意的情况。什么是负资产?在房市,负资产是指买入的住房的市值已经低于借款金额(包括银行按揭余额)的情况,即已经资不抵债的情况。
.1、实际价值120万元的住房在70年里税费420万元,所以是亏资产。
.
2012 年,中 Y 当校国际战略研究......
-----------------------------
本来是打算弃楼的,因为看到前面两个无趣的男人就受不了。
但看到这帖子,实在是忍不住回一下。
请问,这帖子是你写的,你的思想,还是转的?如果是转的,也就算了。如果是自己写的,就忍不住回一下。你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论证一下,老婆也是负资产,老婆会变老,一天不如一天,娶进门还要付首付,平时里为她,为她家人,还有各种花费,如同要还贷和交房产税,简直比你眼中的房子还差很多。可天下的男人,特别是中国男人,为啥总要娶一老婆呢?
房子同理。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2-12-31 14:02
@sxlf225588sxlf 1024 楼
楼主不服气,我就说的详细点
从拆迁后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看,住房是亏资产。
.
中国住房的未来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住房寿命和拆迁价值。因为房龄 35 年后,房子是一堆废墟,钢筋水泥一文不值,所以真正值钱的只剩下土地,而房东的土地所有权为 0,所以只剩下关于“尚有 35 年土地使用权”的拆迁价值。
.1、近几年,获得的拆迁补偿,表面是 100%,实际上只是 50%
.
近几年,100 平米的老房子拆迁,可......
-----------------------------
谢谢你写了这么多,实话说,我没有完全看懂你的文章。
其中有些假设,我感觉不成立。比如 70 年后的房产的处理问题,是不是真如你所说,是要打个问号的。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中国因为改革步伐的不一致性,有一部分房产本,土地使用年限已经到期了,比如 80 年代深圳的某些商品房,当时因为政策不明确,就有所谓 30 年土地使用权,40 年土地使用权的。其中部分已经到期,但政府的处理方式似乎与你所说的不同。只要交纳少量的土地使用费就可以了。我没有见过到期后政府连房带地全部没收的报道。你有见过吗?
70 年土地使用权的到期后的事,不是新问题,政府从几年前开始,每年都在遇到。政府的处理方法似乎不需要用假想的办法来猜测。我的看法是政府的处理手法非常的阳光和正面的。如果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报导,也请提示给大家。
再说,对于我们这里的大部分人来讲,不会关心 70 年后如何的。中国的事,中国的政策,我还没有看到可以延续执行70 年的可能性。所以,70 年后的事,我是不管的。
房子的使用寿命是不是 35 年,真不好讲。至少部分房子,是可以超过这个数的。我住过 100 年以上寿命的房子。
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拆开来看,如果主框架没有问题的话,其它的,如供电,供水,供热,管道都是可以换的。再说还可以加固,使用年限超过程 35 年问题不大。要相信现在的工程技术。
如果你看帖认真的话,我们前面讲过,北京人平均 30年才换一次房子,也就是说,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住的房子,早超过了 30 年,可你见过有几个楼必须立即拆除的?还有,房子的价值不只是表现在 35 年后的价格如何,或者 70 年后的拆迁补偿是多少。房子真正的价值是他的可使用性。我们拥有了房子,每天都在住,它每天都在产生使用价值。就如我们娶了个 20 多岁的大姑娘,我们不能以她70 年后,90 多岁时的是否有价值来衡量娶她是否值。我们每天都在消费这个媳妇,对吗? 房子也是如此。
对中国目前的高房价的攻击很多的。其实中国有的是低价格的房子。如东莞的樟木头,20 万都能买到一套不错的房子,离深圳和东莞都不远。这就如我们做为一个男人,不能以娶不起李冰冰就抱怨娶媳妇贵得离谱。要知道,邻居家的小芳姑娘,虽然矮点,胖点,脸黑点,还有口臭,也还是可以当媳妇用的。便宜,实惠。房价也同理。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3-01-04 12:22
@zhulonggu 1042 楼那你翻了几番了?有什么机会现在是必须无资本的年轻人才能把握的?望赐教!
-----------------------------
我比较保守,基本上没有使用杠杆。翻了两番多吧,四到五倍。
年轻就是资本,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机会,仔细想想过去这些年机会真是很多啊,但真能抓住机会的人不多。缺乏行动力是主要原因。
现在这个社会,资源是丰富的。但真正懂得它们会运用它们的人不多。对于没有资本的年轻人,要提高自己,修炼自己。自己就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我有个 30 岁左右的侄子,2011 年前,在首钢在顺义的一家工厂做装卸工,每天累得半死,三班倒,每个月还不到 3000 块。但 2011 年学会了烧烤,现在承包了一家餐厅的烧烤,一个月挣 2 万多。我挺佩服他的,包括之前那么辛苦时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时的静气,以及找到机会后的爆发力.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3-01-04 12:23
@ymhlaunch 1043 楼
楼主的文章太有营养了,如果几年前有机会看到楼主的思路该多好?网络是多元化的,各种思潮相互碰撞,这也是网络给人们的乐趣。期待能看到楼主写出更好的文章。
-----------------------------
谢谢。我也是在网络中吸收了很多营养。找个机会,我写写我当初是如何在网络上找到真理的。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3-01-04 16:21
@壮阳补肾延时套餐 1035 楼
@没有思考能力
上海的楼市涨势就很明显: 以普陀区为例,预售 10 强的楼盘均价从12年10月的7391元/平米猛涨至今年元旦的9079 元/平米,半年涨幅高达 22.83%。但其成交量也从 15万平米降至 12 月底的 9.6 万平米,下降了 36%。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行政区,一面是万元单价以上的住宅成交活跃,一面是在部分中端市场出现了少有的冷场现象,房价过高抑制了自住型购房行为,成交量总体下跌的同时房价却仍然上升,那究竟是什......
-----------------------------
我前面也提到过,上海的房市与北京的房市不太一样。
上海的投机性要强一些。北京这边以自住,或者持有为主。
这也是潘石屹总结过的。
我当初学习房地产的知道就是与一帮上海人打嘴巴官司时学到的,包括与 yevon-ou 以及洪曦。他们教会我很多东西。如果你是上海的老网民,并且关注房子,可能知道这两位。我一直在找这二位最近的文章,可惜找不到了,不知道他们最近怎么样。 yevon-ou 是死多头。
上海最近的成交量在下跌吗?北京 12 月的二手房成交量又是创新高。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3-01-05 12:19
@STRONG_FLYING 1050 楼
楼主对北京今年的房市怎么看?两会不知道是否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压制一下,如果不出的话,我认为可以坚决入场
----------------------------- 就算是出新政策,北京五环内的房子也值得入手。我们要看远一点,要清楚趋势,不要为一时的政策所左右。北京的房子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二手房交易量比较大,这是房子更多地向刚需转移的征兆。房子到了刚需手上,再转出来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所以再过几年,我们就会发现北京五环内可以在二手市场上转让的房子越来越少了。现在中价经常说,有些小区,一年也出不了一套房子,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话,买到好区域的房子就更难了。
我们可以看到将来越来越多的东西,如外地子女入学,养老等都要与北京的房子挂钩。有资格有实力购入的话,不需要犹豫。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3-01-05 12:20
@上海租房热线 1051 楼看来,楼主写这份贴子是用心了,不过,我现在看此贴,已经太晚了,现在的房价已经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担的了,10 年前要是看到这贴子,砸锅卖铁都得去买套房子。
http://www.021wanda.com/
-----------------------------
哈哈,十年前我也没有想明白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思考能力不强所要付出的代价。数千万的代价。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3-01-05 19:14
@doubao_189 1059 楼
3 万美金?装个厕所?就算举例子吧,说的太夸张了吧
-----------------------------
我在美国住过半年,但没有装修过房子。这个价格只是朋友一说。我在网上查了下,有高,有低。但真不会是我们想像地便宜。给你看个链接。因为是华尔街日报发的,应该比较可信。
http://www.cn.wsj.com/gb/20081006/pal175504.asp
把炉灶挪动两英尺要花多少钱?试试吧,5 万美元也许差不多。
上个月,当我们在新泽西买房子的时候,我妻子克拉丽莎(Clarissa)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她不喜欢那个厨房。如果我想让她同意买那所房子,我就必须答应她有间新厨房。
我答应了。当时我想,改造一间厨房又能花多少钱呢?或许,2 万或者 2 万 5 也就够了吧。
唉,我当初真是大错特错了。
8 月份,就在我们离最后敲定那套新房子之前几个星期的时候,我参观了一家厨房设计工作室,整个像上了个速成班。工作室主人开始向我们粗略介绍所需要的费用。仅仅新橱柜一项就要 1.5 万、2 万美元,或许更多。
我的脑子里立刻向起一阵警铃。“我们改造整个厨房的预算才 2.5 万美元,”我告诉他。
设计师冲着我作了个古怪的表情,好像我突然改口说写犹太经文的阿拉米语似的。他说:“我们的客户在改造厨房上的花费平均是 5 万美元。”他接着说,顾客通常在厨房电器一项上就要花 15,000 美元。
我一直认为厨房是用来做饭的地方,看来这个想法过时了。
所以当我们后来买下房子时,我并未太多注意厨房的情况。是的,操作台是很旧,燃气灶也很破。我当时想,花个几千美元就能改变这一切。
毕竟,我们以前曾经有过花小钱改造厨房的经验。我们住在达拉斯时,在厨房换上了花岗岩工作台面和瓷砖地面,找木匠修理了橱柜,给整个厨房重新刷了漆。结果,总的花费还不到 5 千美元。
我们 2001-2004 年在新泽西住期间,也改造过厨房,情况差不多。东海岸的劳动力价格要高一些,所以安装不锈钢台面和水池、换新地板总共花了 7 千美元。
克拉丽莎的想法完全不同,她会在做饭上花很多时间,因此,对厨房的功能和外观都有非常具体的想法。新房子的厨房很让她烦心。
那间厨房又长又窄。操作台和储物空间都有限。墙面瓷砖上还有一圈难看的红条。但最让她恼火的是炉灶。它的位置离一扇通向露台的门只有两英寸。克拉丽莎觉得这太难看了,而且外门旁边就是灶火也很危险。
不过,挪动这个灶台将是一项及其艰巨的任务。它紧挨着洗碗机,挪它就要把洗碗机移到水池的另一侧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把橱柜拆下来。等做完了这一切,整个厨房就等于被拆空了。
克拉丽莎觉得新厨房不需要花 5 万美元。她并不介意不用超高档的电器,认为我们可以少花点钱完成改造。我们当时手头也没有那么多钱可花,而且,为买新房子借下的抵押贷款和经济不景气两大因素也让我们不急于背上新债。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等到来年再考虑改造,那时我们应该有足够的钱了。
与此同时,克拉丽莎已经动手对厨房做了一些快速改造,让它变得更好用。她到宜家买了张木桌作为早餐区,桌子下还能储物些坛坛罐罐什么的。她还买了只带轮子的抽屉柜,这样又增加了储物空间。这些总计花了大约 500 美元,厨房突然变得好看多了--至少在我看来如此。
我告诉她,她对厨房的小改造非常棒。她对我摆出的脸色可不好看。
我俩结婚已 27 年,这种时候我们都知道对方的弦外之音。我们的实际意思是这样的:尼尔(我本人):我们真地需要一个新厨房吗?能否只买一个新炉灶和台面,然后就此止步?克莱丽萨:绝不可能。这厨房快要让我疯掉了。我就想有个新厨房,不管你高不高兴,你都得花这笔钱。
情况就是这样。我们 1991 年在底特律郊区买的第一座房子整个才花了 79,900 美元。而现在,单单一个厨房可能就要花掉超过这个数字一半的钱。当然啦,离婚会花得更多。
NEAL TEMPLIN
作者:没有思考能力 日期:2013-01-05 21:08
@STRONG_FLYING 1055 楼我现在正在找房子,考察区域的潜力哪个更大,现在我是围绕将要开通的地铁沿线和学区附近找房。如果 3 月份不出政策,果断出手。如果出政策,那就缓一缓在出。
楼主要是你,是要找学区还是地铁沿线交通方便的呢?呵呵当然两个具备更好,但房子也是天价了,现在只求其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