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不是欧盟,不是欧元,而是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和美元信用体系/美元霸权体系的崩溃危险。
不好意思,我们又跟老美坐一条船上了,呵呵。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5 21:52
美国的诉求:
维持美国目前的经济独强地位,重点是维持美元的全球通用货币地位不能动摇;
我们的诉求:在世界各个利益地区,对我们作出实质性让步,承认我们在中东的参与、承认我们在中亚的现有的利益、承认我们在非洲的既得利益、认可我们在拉美的参与。(请注意我的用词,参与和利益,既得利益是不同的程度。)
放松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
其他,可以补充。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5 22:17
美方支持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
[ 2006-12-15 13:11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美首次战略经济对话 12月 15 日在京闭幕,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表示,中美双方确定将几个战略领域做为未来工作重点,其中包括在中国设立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代表处,中国将加入‘未来发电计划’政府指导委员会,美方支持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等等。
金部长还说,中美双方缔结促进美对华出口的融资便利协定,双方同意于 2007 年 1 月重新启动双边航空服务谈判。
另外,双方同意就发展高效创新型的服务业和改善医疗途径进行讨论,启动双方投资对话,开展探索性讨论以考虑双边投资协定的可能性,加强在透明度问题上的合作,并启动能源和环境的联合经济研究。(记者:秦继泽)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0:27作者:刀下留尸 回复日期:2006-12-15 22:48:47
win 兄看我国的金融危险如何解除?
房价虚高、养老金亏空、银行放贷体系的混乱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带来的金融风险。
我觉得 RMB 之所以还没有急速贬值是因为在 D 的强力统治下,人民过于相信 ZF 的信誉。
一旦通货膨胀导致消费品价格暴涨,就将摧毁国内金融
体系。
明年气候问题和今年的暖冬(欧洲很严重、新疆的雪也迟)加上国际游资对粮食期货的炒作,会否导致国内日常消费品价格飞涨,到时候房地产硬着陆股市泡沫严重(冬小麦上市的 6 月份会突破 2500),只要人民的信心被打破,那么ZF 希望通过与老美长期的合作,用以后赚的钱(现行体制下还不一定做得到)来填补这次的大窟窿。
一旦发生大规模提款,就是一个系数很高的正反馈,极可能一发不可收拾,看第一页你的观点和谢国忠差不多,悲观派。
后来,尤其是最近中美合作进入实质阶段,似乎又转向了乐观派。
可否明确一下现在的态度?
**********************************
刀兄,其实无所谓悲观、乐观,我根据拿到的信息得到什么结论,就表现出什么,呵呵。
我们在理论上推测出来的,都只是极端情况,实际上根本不会出现,我们说有这样的危险,不代表一定出现这种危险,具体的结局,要看具体的情况下,各种“有意义”的力量相互角逐的结果如何。
我们分析国内的经济,无疑要从国内根本矛盾出发,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国内问题无一不与国际上的力量相互联系。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的决定力量,乃是我们与国外力量的博弈结果。
刀兄所说的国内的问题,是事实存在的,如果不能够在根本上改变,必然引起国内经济的大崩溃。
但是马克思说过,一个体系即使陷入末日,在它使用完一切缓冲手段以前,它是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
目前我们的体系还有非常大的调整能力。
比如我们与美国的交易,我们用手中的牌(如一万亿的储备、伊朗牌、朝核牌、拉美牌等等)跟美国人换得我们的利益,我们要求它作出调整,保证我们的出口市场,保证我们的原料供应,从而保证我们的整体经济模式继续运行。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0:29作者:刀下留尸 回复日期:2006-12-15 22:48:47
win 兄看我国的金融危险如何解除?
房价虚高、养老金亏空、银行放贷体系的混乱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带来的金融风险。
我觉得 RMB 之所以还没有急速贬值是因为在 D 的强力统治下,人民过于相信 ZF 的信誉。
一旦通货膨胀导致消费品价格暴涨,就将摧毁国内金融体系。
明年气候问题和今年的暖冬(欧洲很严重、新疆的雪也迟)加上国际游资对粮食期货的炒作,会否导致国内日常消费品价格飞涨,到时候房地产硬着陆股市泡沫严重(冬小麦上市的 6 月份会突破 2500),只要人民的信心被打破,那么ZF 希望通过与老美长期的合作,用以后赚的钱(现行体制下还不一定做得到)来填补这次的大窟窿。
一旦发生大规模提款,就是一个系数很高的正反馈,极可能一发不可收拾,看第一页你的观点和谢国忠差不多,悲观派。
后来,尤其是最近中美合作进入实质阶段,似乎又转向了乐观派。
可否明确一下现在的态度?
**********************************
刀兄,其实无所谓悲观、乐观,我根据拿到的信息得到什么结论,就表现出什么,呵呵。
我们在理论上推测出来的,都只是极端情况,实际上根本不会出现,我们说有这样的危险,不代表一定出现这种危险,具体的结局,要看具体的情况下,各种“有意义”的力量相互角逐的结果如何。
我们分析国内的经济,无疑要从国内根本矛盾出发,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国内问题无一不与国际上的力量相互联系。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的决定力量,乃是我们与国外力量的博弈结果。
刀兄所说的国内的问题,是事实存在的,如果不能够在根本上改变,必然引起国内经济的大崩溃。
但是马克思说过,一个体系即使陷入末日,在它使用完一切缓冲手段以前,它是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
目前我们的体系还有非常大的调整能力。
比如我们与美国的交易,我们用手中的牌(如一万亿的储备、伊朗牌、朝核牌、拉美牌等等)跟美国人换得我们的利益,我们要求它作出调整,保证我们的出口市场,保证我们的原料供应,从而保证我们的整体经济模式继续运行。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0:33
美国迫于全球利益,被迫与我们交易,呵呵。
美国的霸权,用“一柱擎天向太阳”的话来说,有三个支柱:(美元支撑的)经济霸权、军事霸权、文化(话语)霸权。
三者是互相支持,互相联系的,一旦其中任何一个垮了,其他两个也一起垮掉,美国的霸主地位立刻崩塌。
目前美国的“美元”霸权陷入了危机。
一个矛盾:1、国内赤字惊人,而美国人的储蓄率是 0,于是只好对外借债,(美国的国债,于是成为我们这个穷国外汇储备的第一号存在形式),外债总要还,于是美国隔几年就要贬值,目的就是:赖帐。
2、美元作为别国接受的国际通用结算货币,基础就是“美元坚挺”,这要求美元不能贬值过度。
一个矛盾,一个悖论,呵呵。美国的两难境地。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0:46转个报道,说明美国目前财政依赖国外资金的程度××××××××××××××××××××××××
布什的战争经济
2005-06-16 17:19 更新 来源:《经济》杂志
美国财政赤字的升高必然促使美国政府大规模借债,但是由于美国国民储蓄率偏低,因此国债增加无法由民间借贷弥补,而需向外借贷,据估计,美国每天便须吸入近 200 亿美元的外债。
http://cn.biz.yahoo.com/050616/147/ajgk_3.html××××××××××××××××××××××××××
现在想继续赖帐,难度大了。
因为潜在的美元竞争者出现了,它就是欧元,美国贬值一步,就把全球国家的储备选择向欧元那边推了一步,就等于向“减弱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而威胁到美元霸权,从而威胁到美国霸权地位”的死路又前进了一步。
美国需要支持,全球最大的持有美元的国家是谁?
是我们,这是我们的一个大筹码。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0:52
我们同时还是美国的廉价工业制成品供应地,这支撑了美国的消费,让它的通胀始终处于极低的水平上。这个我们在帖子的开始已经讨论了,就不展开了。
总而言之,美国维持霸权,必须拉住我们作为它的经济上的“坚强支撑”。这个支撑作用的体现,一个是提供制成品(意义是维持其国内的低物价),一个是提供资金支持(意义是维持其国内资金流)。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1:05
另外,我们两国同时面临着史上最大的泡沫,面临着即将发生的全球经济大萧条。
这个大萧条,是我们在这个帖子的开始锁讨论的,分析它的原因,我们总结如下:
1、其直接起因,乃是“全球巨额资金的流动性过剩”2、其根本原因,乃是马克思所描述的,“相对生产过剩”,即:巨量的生产能力和有限的消费能力的矛盾所导致的“过剩”,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大量豪华的住房空置,但是同时伴随大量的无房者在天天大骂,呵呵。——根子还在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上。
3、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全球化”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新体现而已,只是这样使得危机波及的范围更广泛,破坏力也空前巨大。
这个危机,必然席卷全球,中心乃是中美经济大循环,其波及的范围是:
1、作为核心的中美两国
2、作为石油供应地的中东、俄罗斯
3、作为其他原料供应地的东南亚、非洲、拉美国家4、循环外围,但是与循环相关的国家,主要是小倭瓜、欧洲
这个大萧条,会打破全球经济进程,掀翻全球繁荣的神话,让全球每个国家,每个人都陷入无限的痛苦和挫折中去。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1:22
我们在学校里面都学过《政治经济学》,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必然带来其固有矛盾,即:巨量的生产能力和有限的消费能力的矛盾所导致的“过剩”,这个过剩,必然带来大危机。
在此前的实践中,我们有两种思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都行之有效:1、美国罗斯福式:利用凯恩斯的思路,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货币、税收、利率等等政策,来有效调整经济运行,另外,作为先进国家,可以向不发达国家转嫁危机;2、中国模式:利用强势政权的力量,控制全国资源,牺牲固定的弱势群体,让这一部分人承担恶果,换来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
(作为后发国家,搞转嫁危机没有条件;搞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现状,决定了利用诸如利率等的各种经济杠杆,没有多大作用,所以还是不能学美国模式,我们自己创了中国模式,呵呵)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1:27然而,上面我说的,是“经济全球化”以前的事情,其时,经济活动主要局限于一国内部,利用一国的力量,可以有效对国内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控。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后,生产的各个要素已经非一国政府所能控制,如我们上面讨论的,以我国为例,石油来自中东,其他原材料来自东南亚、拉美、非洲,资金来自欧美,工人来自我们自己,这样的各种要素组合,早就超出了一国政府的掌控能力,一旦发生危机,如何处置?
毫无疑问,目前没有任何机制,和这个机制产生的力量可以有效应付这个危机。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1:29我们已经在建立的对抗这个危机的机制,是什么?恭喜大家,就是大家刚刚看到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大家已经见证了历史。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1:39
然而,经济已经大踏步地迈向了“全球化”,与之相应地,我们的经济要求一个作为服务于它的架构,这个架构能够控制全球资源的分配,包括了劳动力、资金、技术、原料等等,换而言之,这个架构,叫做“世界政府”。
(“世界政府”!原谅我,我推导出来这个结果,自己也吓了一跳,骇人听闻啊,罪过,罪过!)然而我们现在没有这样一个架构,也就不能有效调控资源的配置,于是全球的生产处于无序状态,于是有了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
例如:(在刨除全球投机力量的操作后,)我们可以买到20 美元以下的石油,也可以在 5 年内,被迫用 4 倍的价钱买。
于是有了全球各国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意味着全球资源不能有效配置,而是每时每刻在发生着大量浪费。
这个不合理现象积累,直至爆发,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全球经济大萧条”。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1:44虽然我对于国内房地产为代表的经济肿瘤的种种恶劣表现极其厌恶,但是我们不得不抛弃感情色彩,痛苦地承认这样一个现实:
我们的房地产只是全球经济进入“全球化”阶段中的一个必然表现,而且它在我们的整个全球经济大局中,仅仅占有一个非常小的地位,其崩溃与否,都是随从于全局。
换言之,就是说,全球经济大萧条之日,才是国内房地产崩盘之时。
于是我们必须注意,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来源、运行机制、和最终的结局。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1:54
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来源,我们已经做了探讨。
其机制,我们也做了探讨。
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是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哪个阶段?
我的判断:
1、我们有了一个机制,名字:“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全球经济体系主体的全部两个主要成员在联合对应挑战;2、这个体制可以在中、短期内,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有效调整全球经济的主体部分(“中美经济大循环”),尽量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3、这个机制,不能解决矛盾产生的根源,所以,全球经济大萧条必然爆发。
换言之,我们的“中美经济大循环”,短期内,是会继续发展的,我们的房地产也会继续“健康发展”(参见:《新闻联播》主持人语录第一页)下去。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6 02:07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有效配置全球资源的“全球政府”,不是这个软弱无力,内部矛盾重重,两个成员钩心斗角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就房地产来说,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国内的资金,却奈何不了游荡在国际上,专门吸血过活的,数以万亿美元计各种“基金”,甚至,连美国也奈何不了。
就国际油价来说,以欧佩克的实力,控制了全球超过 75%的石油储备,和全球日消费量的 40%,对于国际油价却无可奈何:
其每每作出减产保价的决定,油价偏偏下跌;而当其作出增产降价的决定的时候,油价却每每上升,奥秘无过于全球资金的疯狂炒作而已。
转个报道:
欧佩克大幅减产成"利空" 国际油价跌破 57美元/桶欧佩克 10 月 20 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宣布,从今年 11月1日起,将欧佩克的原油日产量降低120万桶。………………减产消息公布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 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了 1.68 美元。
………………至上周五(10 月 20 日)收盘,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跌至每桶 56.82 美元,盘中一度跌至 56.55 美元,为2005年11月30日以来的最低点并首次跌破57美元,与今年 7 月中旬每桶 78.40 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相比,纽约市场油价已下跌了 27.53%,一周跌幅为 3%。
http://finance.ce.cn/macro/gdxw/200610/23/t20061023_9080556.shtml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9 13:16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东方时事解读 2006 年 12 月15 日。。。(转载)
…………华盛顿五年来的最大失败 非常清楚,华盛顿五年来的最大失败,就在于将美国的相当部分的战略资源投入到伊拉克之后,在“中欧俄”这几大强权甚至都没有“公开出手”的情况下,一群形色各异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就轻松地将美国手中“三大战略武器(自由女神、强大的美军、美元)”给损去两个(自由女神、美军),最后一个战略武器(美元),也因“美军远非无所不能”而“不为人所察觉”地被“伤筋动骨”了。 …………××××××××××××××××××××
作为参考。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9 13:22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东方时事解读 2006 年 12 月15 日。。。(转载)
…………华盛顿对美国受益仍然最大的“既有的世界次序”是“极为珍视”的 只是最终演化成一场“欧美”在中东直接对垒,“中俄”分别与美在中亚、南亚、东欧“空中过招”,甚至最后在东北亚几近摊牌的、世界性综合角力,似乎“出乎华盛顿的期望”之外。这就是说,尽管东方评论员认为“将中东搞乱”是“对中东战略、伊拉克政策彻底绝望之后”、华盛顿扣在手中的一份“权利”,但是,朝核试验后,华盛顿自南亚“主动撤牌”、并“愿意回到”朝核六方会谈“磨嘴皮”一事表明,华盛顿对美国受益仍然最大的“既有的世界次序”是“极为珍视”的。
对中欧俄、特别是中俄,我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 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在美国“仍然能保障”其最后一项战略武器-美元的信用、也就是美国经济仍然能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所谓让“中东大乱”、既威胁让伊拉克内战、黎巴嫩内战、甚至巴勒斯坦内战,不过是种手段,一种欲寻求中东国家出于害怕、出手帮助美国稳定中东、稳定伊拉克、孤立什叶派伊朗之目标的“手段”。 对此,我们还是那句话,“中欧俄”、特别是“中俄”的理智态度就是:有本事,有胆量,你美国人就先将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搞出大规模内战、之后“再来说话”,不然,我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而且还要利用中东国家的“害怕”、加紧地干。 显然,北京主办的这次巴以和平会议,其“组织工作”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
北京举办这这场“近期来”绝无仅有的“巴以双方和平会议”,还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我们想指出的是,这次“组织工作”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这就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实际上,这就涉及上美国手上最后一份“仍有信用”、但也受伤弥深的“美元武器”。 这也就是说,华盛顿在决心让伊拉克往大规模内战方向“再走一步”之前,有心探探已经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与“欧美”经济结合非常之紧的北京之口气,看看北京是否愿意面对一个“对中东战略彻底绝望的”华盛顿、是否愿意承受美国经济、以至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稳”,如果北京“不太愿意”的话、那么,华盛顿手中的、北京盼望的“中东和平进程决策权”也许就可以拿出来、与北京做交换,以“改组中东四方工作组”的条件,换取北京愿意出面约束在伊拉克、黎巴嫩事务中“咄咄逼人”的伊朗人、 事实上,这次北京得以在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同时,在北京举办这这场“近期来”绝无仅有的“巴以双方和平会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要知道、尽管以色列也害怕中东陷入全面的战火之中,但是,仍然极大地受制于美国保守势力的以色列,在没有华盛顿的点头下,是不敢跑到北京参加这个会议的。 在这一点下,我们也就不难感受到,美国从中国手上签了多少合同,拿了多少商业协议,其“利益”与美国政要“梦之队”访华的阵容是“不相称的”。
在我们进一步展开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本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结果。
×××××××××××××××××××××××
可惜下面的看不到了。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9 23:24
)〔东南亚股市〕泰国股市重挫近 15%,沉重跌势累及周边其他市场
2006年12月19日星期二19:03
(重发以调整段落次序)路透新加坡 12 月 19 日电---泰国股市周二重挫近 15%至逾两年来最低水准,因在泰国央行推出抑制对泰铢投机的强硬举措后,投资人撤资外逃,这种负面情绪又蔓延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市场.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TI>跌 2.2%,马来西亚股市<.KLSE>跌 2%,印尼股市<.JKSE>下滑近 3%,菲律宾综合股价指数<.PSI>收低 1%.
泰国股市<.SETI>在大跌了逾 10%后,一度暂时停止交易 30 分钟.但在重新恢复交易后,股指又进一步下跌,最终收低 14.8%,创下 16 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泰国央行周一推出一项新举措,要求非贸易相关的针对泰铢的外汇资金的 30%放在央行作为准备金,不给予利息.[ID:nCN6168894]
由海外投资者所引领的卖盘大大冲击了泰国股市,因市场此前一直受到巨额海外投资的支撑.泰国最大的能源企业PTT(PTT.BK: 行情)暴跌 17%,PTT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PTTE.BK: 行情)亦下滑 17%,泰国电信企业AdvancedInfoService(ADVA.BK:行情)剧挫21%.分析师称,虽然泰国央行的初衷是要抑制针对泰铢的投机行为,压制泰铢周一升至九年半高位的涨势,但刚推出的30%准备金要求也将会冲击到真正的投资活动.他们指出,虽说新举措不会对原有的投资者产生影响,但股市出现的卖盘反映出他们中的大多数仍决定退出泰国市场.
"我们预期泰国央行新举措的影响能在未来数日得到淡化,但目前我们对泰国市场的看法转空."野村分析师 Sean Darby 说道.
荷兰银行驻新加坡分析师 Irene Cheung 称,泰国市场在MSCI 等股票指数中的权重亦有被下调甚至被剔除的风险.
新加坡市场方面,新加坡电信(STEL.SI: 行情)在除息后的下滑亦对大盘构成拖累.马来西亚市场,电力输送企业TenagaNasional(TENA.KL: 行情)和 Malayan Banking (MBBM.KL: 行情)分别下跌 3.6%和 2.5%.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PLDT)(TEL.PS:行情)跌1.9%,BankofthePhilippineIslands(BPI.PS:行情)下滑 3.1%.
http://www.reuters.com.cn/investing/financeArticle.aspx?type=stocks&storyID=2006-12-19T110301Z_01_CN6169927_RTRIDST_0_ZHAESRNS090.XML
***************************************************
难道老美已经开始杀猪吃肉了?
继续关注,尤其是印度股市。如果真的是老美开始找替罪羊,那么印度股市应该有显著反应。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19 23:36泰国股市暴跌 12%拖累亚洲股市普遍收跌 2006-12-1918:09:04网友评论4条进入论坛黑马推荐网易证券讯:因泰国央行为遏制泰铢涨势采取的激进措施令国外投资者措手不及,泰国股市 19 日暴跌 12%,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跌幅。
受到泰国股市下跌的影响,19 日亚洲股市普遍收跌,恒指万九点失守,收市报 18964.55,跌 228.36 点;日经平均指数收市报 16776.88 点,跌 185.23 点,跌幅 1.09%。
----------------------------------------------- --------------------------------- 泰国央行对泰铢实行严格管制英国《金融时报》艾米•卡兹明(Amy Kazmin)曼谷报道
泰国央行(Bank of Thailand)昨日实行了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以阻止泰铢迅速升值。此举要求海外投资者将资金在泰国存放至少一年,否则就要为提前取款而受到严厉处罚。
从今日起,对于所有超过 2 万美元的外国货币流入,都将有 30%必须存放于泰国央行(无息),但与货物或服务贸易相关的资金除外。
泰国 9 月 19 日军事政变后被任命为泰国央行行长的塔莉莎(Tarisa Watanagase)表示,投资者可以在一年之后取回自己的钱。但她在一项声明中指出,如果他们希望在一年之内将钱汇回海外,就“只能得到原金额的三分之二”。
----------------------------------------------- --------------------------------- 泰国央行副行长:泰国股市下挫但没有迹象显示资本外流[世华财讯]泰国央行副行长 Atchana 称,泰国采取的管制措施导致股市下挫,但没有迹象显示资本外流。
综合外电12月19日报道,泰国央行(BankofThailand)副行长 Atchana Waiquamdee 表示,泰国央行此前执行的对大部分流入资本扣留 30%的措施导致泰国股市 19 日早盘下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显示该国资本正在外流。
Atchana 称,今年前 10 个月共有大约 130 亿美元流入泰国,其中 20 亿美元流入股市,30 亿美元作为海外直接投资,另外有 5 亿美元流入债市。
她指出,泰国央行也不清楚剩余资金去向何方,但目前这些资金仍在泰国境内。
http://finance.163.com/06/1219/18/32NNBFE900251LIE.html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20 20:31一柱说的对,大家不是算命先生,贸然说什么时候跌,跌多少,无异于算命先生,这条路不对的。
象算命一样预言,固然可以短期内聚集超量的人气。
是这种不能准确的预言,呵呵,中了制造一个神话,不中只能反过来伤害自己的公信力,而且在我看来,不中的可能性太大了,形势如何发展,影响因素很多,谁也不能说一定如何如何。
从规律出发,用规律分析现状,得到结论,至于具体的表现,那是不能预测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20 20:35
毛主席说,工作要扎扎实实慢慢来做,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工作不断前进,搞大跃进,搞头脑发热,要不得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21 20:18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61219(转载)--部分普京路线对身为“世界第一、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的美英而言,始终是个巨大的“现实威胁” 事实上,最为严重的是,普京手握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对这些战略资源拥有强大的定价权,再加上俄罗斯仍然拥有平衡美国军事霸权的军事实力,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建立在这种硬实力基础上“普京路线”,极具进攻性。 真实的情况就是,在中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甚至在“指望多一条能源渠道”的法德积极配合下,俄罗斯不仅在地下埋藏有大量石油的中亚收复了失地,还在世界能源供应中心的中东成功地进行了渗透,并在控制中东石油外送路线、且也是世界石油第四大供应商的得伊朗、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显然,今天的“普京路线”,对身为“世界第一、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的美英而言,绝对是个巨大的“现实威胁”。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伊朗弃用美元改用欧元结算抗衡美国经济封锁
【综合消息】伊朗政府 18 日说,它已经下令中央银行将美元资产全部换成欧元,并在今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易中使用欧元结算。
伊朗政府发言人吴拉姆•侯赛因•伊尔哈姆当天对媒体记者说:“政府已经命令中央银行用欧元替换美元,减少行政部门在商业交易中的问题。我们还将在伊朗的海外资产中作出同样改变。”
美国指责伊朗以发展核能为由研制核武器,但伊朗方面予以否认,同时坚持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美国因此在联合国动议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 伊朗媒体上周报道说伊朗已经大幅度减少美元储备。伊朗出口银行前常务董事艾哈迈德•哈塔米-亚兹德说,美国对伊朗实施贸易和投资制裁,并试图迫使各国银行切断与伊朗的联系。为抗衡来自美国的压力和经济封锁,同时考虑到美元疲软,伊朗央行 3 年前就开始减少美元储备,现在 70%的外汇储备是黄金和非美元外汇。 伊朗银行界人士说,许多外资银行在伊朗已经停用美元交易。伊朗政府官员也证实,伊朗已开始在石油交易中使用欧元。
【时事点评】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伊朗政府第四次“拿欧元挤兑美元”了,就以往的经验来看,伊朗的“每一次挤兑”都发生在伊核问题的“关键时刻”、且对伊核问题的“后来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如果仅仅是伊朗,且仅仅是在外汇储备的层面、去“拿欧元挤兑美元”,恐怕效果不大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是这次会例外吗? 先请大家注意这一段话,原文是:----为抗衡来自美国的压力和经济封锁,同时考虑到美元疲软,伊朗央行 3 年前就开始减少美元储备,现在 70%的外汇储备是黄金和非美元外汇。 因此,仅就伊朗的外汇储备构成而言,如果仅仅是伊朗,且仅仅是在外汇储备的层面、去“拿欧元挤兑美元”,恐怕效果不大。
如果----我们就不难感受到身为“世界第一、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的美英是多么地恐惧 可问题是,如果考虑到下述情况,既: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供应国,曾经在伊朗搞反美大串联的委内瑞拉、也是全球位居前列的石油生产、供应国,与美国关系紧张的墨西哥是排名第五的供应国,俄罗斯更是世界第一大供应国(今年一度超过了传统排名第一的沙特阿拉伯),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欧元区、特别是法国、德国的 90%石油依靠俄罗斯、中东地区供应,那么,我们就不难感受到身为“世界第一、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的美英是多么地恐惧。
作为伊朗石油的排名前二位的最大买家的日本与中国,是否会“被动接受”? 在这里,我们只揣测众多可能性中的两种,既:一旦伊朗言出必行,使用欧元结算“伊朗今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交易”,那么: 第一,作为伊朗石油的排名前二位的最大买家的日本与中国,是否会“被动接受”? 如果是,那么,作为世界外汇储备排名第一、二位的中国与日本,其在世界能源交易中“用欧元结算”的“结算效应”、立刻就会被放大到无穷; 对俄罗斯而言,这可是个推销“卢布结算”的机会第二,就算中国出于自身经济稳定的需要,不至于对“美元”进行赶尽杀绝,在政治上、军事上仍未独立的日本不可能对美元进行赶尽杀绝,但是,俄罗斯可是在积极推进自己的“卢布结算”模式。 显然,伊朗强行进行欧元结算,对俄罗斯而言,这可是个推销“卢布结算”的机会。 这就是说,对俄罗斯石油有着巨大需求的中国,很可能“被动地”、且“并不十分抗拒”地接受“可能会比较优惠的卢布结算模式”,除非华盛顿能提供相应的好处。 但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俄罗斯每年对华提供的数千万吨石油、天然气“产品”,可不是华盛顿说拿就拿得出来的。
第三,最为严重的是,作为世界第一石油供应国的俄罗斯是否会积极地支持、并身体力行地“学习”伊朗的“欧元结算倡议”,如果是,那么,欧洲与俄罗斯间的能源交易、将对石油美元、及独立于“欧元体系”的“英磅经济体”造成致命的打击。 要知道,美国和英国本身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金融中心,金融服务收入对美英的 GDP 关系巨大。
更有意思的是,“欧元国家”一直有个想法,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或者其他欧洲大陆城市,建立一个与美国纽约别苗头的“世界级金融中心”; 不仅如此,有心成为世界另一个金融中心的法兰克福,其中央政府--德国政府已经宣布将与俄罗斯一道建设联结欧洲与俄罗斯的铁路,而俄罗斯也已宣布将帮助德国成为欧洲的能源供应中心。显然,这条铁路正是亚太会议期间,正式面世的“泛亚铁路”中的一段;同样,准备成为欧洲能源供应中心的德国、将更有机会圆世界金融中心的梦。
××××××××××××××××××××××××××××
我们可以凭这段评论得到一些启示。
这些关系到我们一直在讨论的美元的前景。
我们与美元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必然在从美国那里得到相应的、我们认为“公平”的价钱后,在中短期的时间段里,“尽力”支持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
同时,我们必然在长期的层面上,尽力挖美元的墙角,致力于将美国霸权的三大基石之一---“美元霸权”拉下马。
具体的表现就是支持俄罗斯的“石油卢布本位计划”以及伊朗的“石油支付的欧元化计划”。
因为上面两者短期内不会导致美元崩塌,但是长期会渐渐消弱美元的实力。
同时我们在做的,还有“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
其组成部分,包括如下几点:1、中亚、中东(尤其是前者),为中国的石油供应基地,非洲、东南亚、拉美,作为我们的原料来源;
2、中国利用得到的能源,大量生产工业品;3、产品运送到欧洲,作为我们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当然,拉美、非洲、东南亚,也可以消化相当部分产品;4、为了打通货物、原料通道,我们在筹划欧亚铁路网络,这一网络摆脱了美军依靠海空优势,而控制的海洋,从而使得我们的全盘规划可行。
5、在这一循环建立后,可以逐渐增强我们的实力,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实现从“次低级”国家(全球性的廉价工业品生产基地),向“次高级”国家(技术垄断型国家)迈进,进而向美国的全球体系发起挑战,夺取我们在全球的应有的利益。
最后的结果,是全球恢复 20 世纪初的列强并立局面,天下四分:1、美国退居美洲大国,势力范围,包括南北美洲,与欧洲共同联合澳洲;2、俄罗斯势力范围,包括与中国共同控制中亚、与欧洲平分东欧;3、欧洲:与俄罗斯共同控制东欧、与中国共同控制非洲;4、中国:实质性控制东南亚,与俄罗斯共同控制中亚,与欧洲共同控制非洲。
不要跟我说世界上还有个国家叫做日本,其时世界上只有一条狗,叫过倭瓜,其实它原来就是狗,从来都是,只是这次从老美的狗,变成了我们的狗。
不要跟我说世界上有公理和公平,事实上,这个世界,自从诞生以来,“公理”和“公平”这两个东西,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而已,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它,但是永远无法实现它。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24 16:15
山东省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被免职
新华网北京 12 月 24 日电 最近,中共中央纪委根据举报和巡视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对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违犯党纪问题进行了核查。
经查,杜世成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犯党的纪律,经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对杜世成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其山东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和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职务。
中共中央批准阎启俊任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
简历:
1950年3月生,汉族,山东龙口人。1970年3月参加工作, 1972 年 12 月入党, 文化程度大专。参加工作初期曾任山东省黄县大陈家公社河张学校教师、黄县新加公社团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干事等职。1974年10月起至1987年8月间, 曾任中共黄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委书记等职。1987年8月起到1995年6月间,曾任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1995 年 6月起任山东省政府副省长。2000 年 9 月任山东省副省长, 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2002 年 6 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 青岛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2002 年 11 月当选为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来源:山东新闻网)
*********************************************青岛?社会最大的头子,青岛各大鸡场的总老板,青岛各大 kfs 的总后台杜世成,终于被拿下。
呵呵,进去跟陈书记一起吃号饭去吧。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24 23:44
是,俺是山东人。呵呵。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25 00:08
金融业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焦点。
如果说二战前,国家之间的对抗是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目前的国家的竞争,就是在经济领域了,具体来说,就是金融。
不了解金融的意义,只能说明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上世纪初叶。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6-12-26 00:19
顶柱子的话,说的很清楚。
这也是我们认为的,这次中美战略对话的内幕。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2 12:42
今天上午开市,港股就升了 200 多点,疯了,哈哈。
这么多的钱,涌入一切看似有前途的投资途径,疯狂。
下一步如何呢?呵呵,接着看。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3 19:45
06 年全球股市:中国表现最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7-01-0108:32:06
中评社香港1月1日电/英国《金融时报》12月31日载文《06 年全球股市:中国表现最佳》,摘要如下:
全球股市本周以 2003 年以来的最好表现结束了全年交易,投资者对风险的健康态度和强劲的流动性,推动美国、欧洲和多数亚洲股市在 2006 年收获两位数的涨幅。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本周创下新高,昨日午盘交易时较去年上涨 16.7%。在欧洲,富时 Eurofirst 300 指数(FTSEEurofirst300)以接近5年半高点的1483.47点收盘,全年上涨 16.3%,折合成美元计算则上涨近 30%。日本日经225 种股票平均指数(Nikkei 225 Average)连续第 4 年实现上涨,报收于 17225.83 点,涨幅达 6.9%。这是自 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来日本持续时间最长的牛市。
一位交易员在提到第二季度的股市暴跌时表示:“股市惊人地从今年 5 月和 6 月的大幅下跌中恢复过来。”市场对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担忧导致了当时股市下跌。
富时全球指数(FTSE All-World Index)今年 6 月曾跌破1 月份的开盘点位,但折合成美元计算,全年上涨 20%。该指数中的新兴市场部分劲升 30%,这主要得益于“金砖四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强劲表现。
中国股市的表现最佳,折合成美元计算,富时中国指数(FTSE China Index)上涨 94%。中国政府取消了新股发行限制,幷推出多项关键改革措施,使外国投资者能够更多地参与中国内地股市。中国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筹集的资金达创纪录的 500 亿美元。
俄罗斯股市全年上涨近 60%,位居全球股市涨幅前 10 名之列。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今年首发筹资 110 亿美元。巴西的圣保罗证交所指数(Bovespa)上涨32.9%,印度的 Sensex 指数上涨 46.7%。
*************************************************我的看法,全球资金在爆炒,并且全面炒高房地产、有色金属、石油、黄金白银等等后,现在这些领域的火爆已经渐渐进入一个平台期,而目前世界上仍然在活动的资金目前的注意力,显然主要集中在了股市。
就中国而言,我们的股市暴涨,显然是在某人的操作下实现的,目的就是:将大笔资金尽力引出房地产。
以我们的判断,眼前全球性的资金流动性过剩,乃是目前一切怪现状的根源。
目前这个畸形的形势,如要扭转,必然要求这些流动的资金被蒸发掉。
呵呵,现在我们不妨假设有如此一个操作者,他是全球的主宰。
他发现了畸形的经济运行状态,他要扭转这个畸形。
要从根源上解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这些过剩的资金引入“某个领域”,这个领域易于炒作泡沫,也易于使泡沫爆破,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可以顺利地将这些资金蒸发掉。
{SIMAGE}HTTP%3A%2F%2Fcnpic.chinareviewnews.com%2Fupload%2F200701%2F1%2F100280492.jpg{EIMAGE}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3 19:52
这个主宰,是谁?我认为是“经济运行规律”。
资金蒸发后的好处呢?
彻底扭转了目前一切怪现状的根源,全球经济再次恢复平衡。
然而产生这个“根源”的“根源”——美国的美元霸权没有消除,下一次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指日可待。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3 19:54那么这个“易于炒作泡沫,也易于使泡沫爆破,从而顺利使得过剩的资金蒸发的”这个“某个领域”是什么?
窃以为,眼下的股市很可能担当这个领域。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3 20:28
从股市蒸发这些钱,好处是:不会影响到底层民众,不易引发社会震动。
这个好处是房地产所不具有的。
再加个报道:×××××××××××××××××××××××
http://realtime.zaobao.com/2007/01/070103_36.html
海指上扬 51.91 点 冲破 3000 点大关
(2007-01-03 5:50 pm)(新加坡讯)新加坡股市今日上扬,海峡时报指数在蓝筹股带动下冲破 3000 点大关。
贸工部发表的 2006 年第 4 季经济数据显示,新加坡经济的增长比经济师所预期的高,分析员认为,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人们对 2007 年经济表现有信心,蓝筹股也就被投资者所青睐。
海指今日上涨了 51.91 点,闭市时报 3037.74 点,增幅为 1.7%。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4 15:14作者:shuffle_cn 回复日期:2007-1-4 12:39:29
逻辑是这样的话
那么房市的价格起码在未来 2、3 年不会跌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