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nerby

有没有关于外资港资银行进入的大陆经营 rmb 消息?

他们对金融政策有没有可预期的分析?

*******************************

不是专业人士,不敢怎么说。

技术性问题我也不懂。

但是主宰世界经济的是规律,不是美国,不是 zy,更非什么美联储或者宏观调控。

全球流动性过剩,乃是最迫在眉睫、最根本的问题,一切的解决都要围绕着它来。

现在很可能处于全球经济拐点上,现有的美国主导的经济模式是否能够继续,就要看这几年了,说不定就在今年,这个模式就要受到强有力挑战。

然而,作为挑战者,欧元还不够格,所以我猜美元至少在部分上,会维持目前的霸主地位。这需要我们的帮忙,所以美国内阁来了 1/3,求我们来了。

这次,出于我们的利益,我们肯定会帮美国暂时渡过难关。

中长期,难说了,我们中长期的利益,就要求我们打垮美元霸权。因为我们的目标,在货币上,是:至少让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分享目前有美国一家独霸的世界铸币税。

什么时候机会成熟?我们的人民币能够担当这个重任。

何时能够担当?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进入“次高级国家”的时候。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不尽全力地”“三心二意地”,“力”挺美元,应对欧元挑战。

这个力挺,要“力”到什么程度,要看美国的“诚意”(哈哈,我真邪恶啊!^_^)和美元危机的程度。

让欧元成为美元强有力挑战者,但是不会彻底打垮美元,才符合我们的利益。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4 15:39

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跌幅近 5%http://www.sina.com.cn2007年01月04日08:58新华网

新华网:由于美国东部地区暖冬天气使交易者看淡取暖油需求,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 3 日每桶下跌 2.73 美元,收于 58.32 美元,跌幅近 5%。

××××××××××××××××××××

早盘上海期货市场沪铜和燃料油期货价格跌停http://www.sina.com.cn2007年01月04日11:49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因东北部地区天气状况持续保持温和,NYMEX 原油期货 3 日在 2007 年首个场内交易日跌至六周低点。

2 月原油期货合约下跌 2.73 美元,至每桶 58.32 美元,跌幅4.6%,同时创下去年 11 月 20 日以来近月交割合约最低水平。

沪燃料油(2780,-147,-5.02%)受原油大幅跳水影响,周四弱势跟跌,主力三月合约早盘以跌停价位 2780 元开盘,小幅上冲后又迅速下跌,很快回到跌停价,并最终以跌停价格报收。燃料油远月合约收盘前几分钟打开跌停板,并有小幅的上涨。操作上建议多单止损,短线交易为主。

LME 三个月期铜价格周三大幅下跌 225 美元,终盘以5855 美元报收,交投区间 5835-5925 美元。基本面上,LME铜库存周增加 1975 吨,总存量 192550 吨,库存的持续大幅增加是铜价下跌的主要因素。

受其影响,今天沪铜(57380,-2400,-4.01%)价格早盘也全线跌停,并一直保持到上午收盘,其中主力三月合约价格为 57380 元/吨,下跌 2400 元/吨。

×××××××××××××××××××××××××另,刚刚得到消息,今天国内期货跌停品种:铜,铝,橡胶,燃油,麦子,到目前跌幅,均为 3%左右。

齐刷刷,真壮观啊,跟得到谁的命令一样。

对比今天上市股指涨上 2715 点,或者对比近期以来的狂涨,相信大家都看出了门道。呵呵。

{SIMAGE}HTTP%3A%2F%2Fbiz.sina.com.cn%2Ffutures%2Fquote.php%3Fcode%3D33FU%26amp%3Bimg_type%3Ddaily{EIMAGE}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4 22:32呵呵,俺酒量不够,不过还是很向往与卧龙兄喝两盅的。

卧龙兄不妨多指教一二。

美国的体制非常好,俺非常佩服。

但是它的国力运用远远超过了它的能力范围,现在是四面起火,救得了东,救不了西,史上多少大帝国就是这样被拖垮的。

而且,美国的金融立国政策侵犯了其赖以强大的基础,最典型的就是在美国国内,金融资本侵蚀实业资本,吞噬了后者的利润。甚至将后者逼入死角。

我们看到了通用、福特陷入绝境,即是典型的表现。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4 22:43我作出的判断,不是基于微观分析,那不是我明白的。

我的对于我们国家走向、乃至未来在世界地位(或者说叫做势力范围)的判断,是基于我开始在帖子里面列出的论据基础上的。

其实很简单,我们国家现在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成为了这一循环中地位并非显赫,但是非常重要的一员,我们不能期望、事实上也不可能从中得到如欧美一般的超额利润,但是这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台阶。

踏上这个台阶,我们可以稳固地继续前行。没有人动摇得了我们的根本。

因为即使是老美、欧洲、日本,也牢牢把经济安全栓在了我们身上,大家相互依存。

我们继续发展,早晚走上“技术立国”的“次高级国家”地位,甚至,如我所说,分享、甚至独揽“世界铸币税”,进入“最高级国家”行列。

这也是欧洲、美国最怕的。

但是他们无能为力。

这是大势。

顺便说一句,老欧洲的没落已成定局。

我们崛起,首先就是挤入“次高级国家”行列,他们立国根基完了。

然后是老美。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4 22:52不远的未来,或许近在几年,全球经济会进入“全球大萧条”。

其实,还是马克思那一套:

大量的资金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消费能力有限,消费剩下的资金用来投资;

但是占绝大多数的人,手里收入太低,消费不振,连必需的住宅、医疗、教育都受不了,谈什么内需?

这个矛盾,马克思说,是“巨量的商品”,和“有限的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只是,这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生,其隐蔽性救更加强了。

矛盾的爆发,还是马克思预言的老形式:经济危机。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4 22:57

然而,即使有这样的危机,决定我们崛起的根本因素——我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并未改变,所以我们必然会在危机后迅速恢复,继续发展。

而美国没有那么幸运。

它必然失去、至少是部分失去“美元霸权”,这意味着美国霸权坍塌了一半。

卧龙兄的看法代表了相当广泛的意见,但是您的看法我不全部同意。

您所夸奖的,我也看到、而且赞赏的,“美国的体制”,只是保证美国是世界一流强国的条件,不是保证它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条件。

我想,这个大家要清楚。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5 12:50

原油行情 2007.01.05 12amWTI:55.59跌2.73布伦特:55.11跌2.85×××××××××××××

上海股市:

最新指数 2658.359

昨日收盘 2715.719

今日开盘 2668.577

指数涨跌 -57.360

今日最高 2685.804

今日最低 2617.019

涨跌幅度 -2.11%

总成交量 572047

总成交额 3741875.40 万

指数振幅 2.53%

**********************************

哈哈。有趣。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5 22:41

多谢卧龙兄费心与我商榷。

您所说的国内的弊端,我完全赞同,近来我们单位的领导想劝说我恢复 d 籍,被我很生气的拒绝了,没啥,寒心了。

不过感情上憎恨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必须抛弃感情来看世界大势,因为形势不会因为我们的憎恶而改变。

国内的问题让我很生气,但是我们分析国际局势,必须从实力对比出发,得到结论。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5 23:16如果卧龙兄看过我前面一个帖子,叫做“上海楼市泡沫破裂的导火线——‘相当规模的撤资’”,里面谈到了中央对付地方 zf,尤其是上海 bang 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而谈到了我们现状下可能采取的、而且也有效的、然而却是折中的、政治体制的改动。

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利用房地产打垮以“上海 bang”为代表的诸侯,然后按照自汉唐发展而来的“监察制度”,自上而下的监督地方诸侯。

事情也是按照我们(参与讨论的所有的人,现在这些人基本都在空军群中)设想的在发展。

先在房地产泡沫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拿掉了陈书记,然后步步进逼,依次拿掉了青岛书记,开封书记,北京副市长等等大员,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将监察权收归中央,表现为:省级纪委书记由zy 改派,这样,就等于在诸侯脖子上栓个套。另外,我们看到诸如死刑核准权也收归中央;土地审批也有了限制措施等等。

下一步,老胡应该改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体制,改为中央直接控制,让诸侯的财政权力更加削弱。

釜底抽薪,老胡的手段不显山露水,但是招招够狠。

至于具体的举措,我们可以逐渐讨论。

(ps:地方大员的权力必然受到严格限制,长远看来,很可能会改变目前的省级为主的设置,而改为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度。)

眼前我们所有的怪现状,就是出自这些地方诸侯无法无天,没有任何监督的现状,短期内建立西方式的制度亦是过于激进,所以我们看到的老胡的举措,算是对现实妥协后最好的方案了。

我认为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渐渐会扭转这些问题。

须知即使是老美,也是从我们今天的这个乱相走来的。

需要痛苦的阶层对抗,才能建立良好的体制,真的实现卧龙兄所主张的体制,我也很向往,但是依欧美的旧例来看,恐怕还需民众付出很大努力,甚或流血。

可以参见“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即使是这样一个现在普通的休息日,也是由欧美工人付出了人命的代价才争取来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5 23:29

不是你我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体制的进步的,没有人现在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我们也是。

我们能做的,是做些说明工作,尽力接近真相,进而尽力揭示出来给大家看,让大家都明白,可以为未来的问题解决提供些火种。

真正的有效的体制,乃是体制背后的不同利益阶层博弈(这个博弈,包括了各种形式,包括和平的和暴力的)的结果。

在博弈的各方,斗争后,权衡了对方和己方的力量,权衡了利弊,互相作出让步,然后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写在纸上,用媒体的力量加以宣传,让社会每个成员都知道,并遵守,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体制”。

须知,这个制度,并非什么“名臣大将”“开明君主”“伟大领袖”脑子一闪,就定下来了,而是各方、各个具有实力的势力博弈的结果,很多时候,这个博弈甚至是以流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6 00:08

转点我前面帖子里面写的东西:××××××××××××××××××××××××××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5-7-24 14:33:48俺设想这个那个,其实我的一切设想都是空想,因为我没有提到这些设想实现的背后的物质力量。

参照美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过程及推动这些过程的物质动力,我想到了,是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对抗。不管是奸商、贪官、还是劳工,民族资本家,大家组成团体,真刀真枪地对抗。

具体的形式,罢工也好、议会对抗也好,和平也好,流血也好,反正不要心里想却不敢去做,就像现在这样一潭死水。

中央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斗争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斗争才能带来和谐,而无原则、无条件地谈和谐,根本就是空想,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

在社会已经分裂为两个甚至多个对立的利益团体(以前叫做“阶级”)的情况下,怎么实现和谐?由代表某个既得利益集团的政府出面搞出来的“和谐”,必然是有利于政府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而损害了被压制了的集团的利益,而后者的反抗,必然打破这个所谓的“和谐”。斗争的结果,是双方在利益得失的权衡上相互妥协,建立的分享权益的动态的平衡,而作为这个平衡的表现的政治体制,才是真正的“和谐”。

我所以强调“动态”的平衡,是因为随着“和谐”体制下的某个阶层的势力变化,和谐的天平也会随之变动,换言之,就像一个跷跷板游戏,要想平衡,要找到一个支点,让大家都能坐平了。

所以,“和谐”社会,必须由各个利益阶层(或者说阶级)的直接对抗来实现,或者说,和谐必须由斗争甚至流血来实现。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6 17:23中国经济 2007——易纲谢国忠等五人谈 2006-12-2611:46:58 来源: 《财经》

……主持人:就近期而言,2007 年中国及全球经济的走势如何?

谢国忠:世界各国的经济周期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也不例外,这主要是由于贸易与跨国资本流动各自对世界GDP 的比重都已经变得很大。

就美国而言,主要由于房地产的调整,2007 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 2.5%,比 2006 年下降约一个百分点。日本的经济也在放慢。但市场总觉得日本经济走出通缩以后,应该会有一段高增长期。在我看来,今天的日本跟十年前大不一样,人口老化已经使得消费、投资等各方面需求都不会太旺。所以,目前日本经济增长率甚至 1%都不到,2007 年也可能在1%左右。

总体而言,2007 年的全球趋势是增速放慢一个百分点,并不很严重。其风险在于经济放慢时将会暴露的一些问题。

因为这一轮经济周期是由金融带动的,虽然我们看到贸易增长很快,但金融增长特别是衍生产品发展更快。衍生产品发展引起资本成本下降,资本成本下降导致房地产价格上升和投资旺盛。全球在场外交易的衍生产品目前已经达到 340 万亿美元面值,这相当于世界实体经济总量的七倍。风险管理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对一家大投资银行来说,仅账面上的衍生产品就高达几十万亿美元,但其风险管理部门却没有经受过考验,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http://finance.163.com/06/1226/11/33928SA900251

OBF.html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6 17:24主持人:不仅中国,全球都有流动性过剩之势。流动性过剩给中国及全球经济带来了怎样的风险?谢国忠:现在资金主要流向资本市场,比如房地产。中国处于城市化进程当中,房地产行业确实发展得很好。但房地产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资金过剩使房地产规模变得很大,无论对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增长速度影响都很强。这对中国政府是一个重要挑战。因为房地产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资产,在资金很旺时,它可能与资金链暂时脱钩。房地产价格的一般波动对经济不会有太大坏处,但如果资金用得过度,引起坏账,会对经济造成很大打击。

上世纪 80 年代,亚洲“四小龙”都出现过类似情况。

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中国调整得比较快、比较早,套在房地产的资金数量与总资金量相比不是很大。中国应该抓紧时间调整,如果资金继续涌入房地产,再过几年,中国的可选方案就少了。

股市热也与资金多有关。并不是说股市已经是泡沫;中国目前市盈率是 22 倍左右,对中国这样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还不是太高。但现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新产品,就是开放式基金。很多人进入股市时,把开放式基金看成是克服选股失败的一个工具。其实,开放式基金战胜大势者并不多。中国未来一两年内会有大量资金流入股市,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值得重视。

哈继铭:国际流动性是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国际流动性有三个来源,即中国、石油输出国和日本。

中国的外贸顺差为全球提供了很大流动性,主要表现是以官方储备增长的形式购买美国债券。

石油美元增长也非常强劲。预计 2006 年石油输出国经常账户盈余可能达到 5000 亿美元,去年则是 3480 亿美元,超过中国与日本之和。据国家清算银行数字,石油输出国近年对外借款大增,而接受借款的很多是东欧国家;英国也输入了大量资金,并将很大一部分用于对新兴市场的投资;亚洲国家多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但也接受了不少石油美元的流入。总之,石油美元与全球新兴市场中的资本密切相关。

国际流动性的另一个来源是日本。与中国类似,日本也有很大的外贸顺差,但日本自 2004 年之后顺差与外汇储备突然脱钩——顺差很大,外汇储备却没有大幅增长,资本账户出现很多逆差。这些逆差是怎么制造的呢?一是日本直接向国外购买股票、债券,二是日本借款给别人买。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日本也曾经借出过很多资金,但金融危机期间,日元利差交易大幅平仓;到了 2004 年、2005 年,日本又有大量的资金借出,这是未来资本市场隐藏的风险。

主持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 1 万亿美元,这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我们应当如何看待中国外汇储备的高企?

易纲: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汇率和宏观经济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比如对冲,目前已经有 3 万亿元央行票据,但中国市场这么大,对冲“池子”也很大,因此,票据资产在市场上的流动仍然井井有条。而且,与类似国家相比,中国对冲的成本相对较低。

对于目前的局面,究竟采取怎样的应对手段,取决于我们的权衡,因为归根到底,按照“不可能三角”定理,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是不能兼得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对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就必须加以权衡取舍,以找到一个最优点,从而使得经济向均衡状态收敛。并不是说立即就能达到均衡,而是出现收敛的趋势,我们对此有信心。

李剑阁:中国 1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 10 万亿元人民币的存差表明,我国可能已经从资本短缺进入了资本相对过剩的阶段。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政策应该从积极引进外资开始转向如何有效地利用内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改革即将出台。但这一改革在讨论过程中遭到了极大的阻力。反对方的基本立足点是,“两税合一”将影响外资的进入。但中国既然已经有了 1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是不是还那么需要外资的进入?当然,中国今后还是会欢迎外资,也会有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但是不是还要像原来那样不惜代价地去吸引外资?这个问题还有待我们进行反思。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7 17:28

转贴程不悔老兄的评论

2007 国内展望如本文影响国家安全或不适合发表,请版主删除,谢谢。

美国情报部门大改组,新掌门声称最主要的工作对象为中国,那么美军情报人员在中国着力的重点在哪里?中美高层在中国本土争夺的焦点又是什么?各方胜负的前景如何?不悔将再次通过公开新闻和各报导、文章、演讲稿,对近期国内外互动进行一系列推理分析,并给出演变的大至方向。

因没有具体资料可用,也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推理设置只能抓住最基本的几个关键点:一,中央牢牢控制着国家强力部门和军队(因为掌握不了这两个力量随时会被赶下台,美军不用等到现在);二,中央的政策和百姓的生存密切相关,与买办阶层、部门利益相违背。事实上这也是本朝太祖的难题,甚至更严重些,因为当时还没有形成买办阶层,几乎没有勾结外国势力的情况,而现在他们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与外国势力关系密切,既得利益者控制着国家几大工业部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

力量对比:中央拥有的是支持今上的十多亿老百姓、国家强力部门、军队、最高政治优势;美国情报机构能使用的力量是被他们收买、并利益相关的买办阶层和数量不明的政府官员;国内既得利益者控制着一部分行政机构、国家几大工业部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而美军、美国情报机构、和国内叛变者的行动会同时进行。

学者建议的解决方法和历史记录的对比:杨帆杨大人在建议处理东三省黑社会化时就提出军管,这事实上是唐代节度使制度,当地方官员不行了,就由中央直接派员,统领军政,赋予生杀大权,可惜中央一旦有事,节度使就成为地方藩镇,有更大的资本搞分裂,唐制引发的后果是五代十国那样的惨剧;弱宋崇文,试图扳过唐代遗祸,可惜枉娇过正,造成社会各界看不起士兵,皇帝防备军队作乱,文官集团则集体腐败,对内打压爱国将领,对外妥协捐帛、无耻卖国,最后使我中华第一次亡于外族之手。

这样就形成两难,军队专政生成军阀、文官夺权国破家亡——两边都不能走极端,不悔想的办法是先使用节度使制度,办完事后中央收回权力,恢复地方文治。但现在中央实施的政策并不是节度使制度,而是用了另一个更稳当的方法,先找出矛盾点和利益相关者,设置新的政绩标准,广做宣传让各级官员站队、服从,然后由上至下大规模更换政府官员,有地方官员不服的、出问题的重点整治——这是使用了最高政治领导的优势,逐步瓦解整个买办和部门利益。

在他们逐渐失势、惶恐不安时,就给美情报部门的渗透提供了机会,中央与之争夺的焦点也是这些阶层。那么如何收回他们的权力和赃款,又让他们不造反呢?何大人的国家主义给民族资本家留了一条出路,并不封死右派;而杨大人提议的“一个不杀,大部不抓”,事实上已免除了买办和腐败分子的“原罪”,只要他们放弃太夸张的那一部分赃款、放弃为一己之私的垄断利益并心归中华,中央就当作没看见,在今上恩威并施之时,政府各级官员和利益阶层会慢慢形成一个回归局面,而这个回归,就是美军最不愿意看见的。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军在关键时刻不惜情报部门大改组,并且把重点放在中国——因为他明白,再不干他就没机会了。

但是事情仍然一样,大部分政府各级官员和利益阶层在得到一部分利益、并可以免去罪责时,叛乱的意图将会大大缩小,同样条件下作乱、反华、要“民主自由”一番的人就极少了,一旦发生政变(或许我们能叫它“秀才造反”),不但力量不足,而且中央随时可以动用强力部门和军队扑灭,或许今上就在等待那一场叛乱,因为只有这些力量不顾一切地“反了”,今上才能名正言顺地动用强力手段清理门户。

政治是现实的政治,是平衡各方力量的艺术,在一系列稳稳当当、针对性极强的政策之下,今上已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场国内大戏的结局没有任何悬念,唯一的变数就是和利益集团的妥协程度。这一切,就象李小龙所说的:“静的时候像镜子,反应的时候像回声,你的一切皆在我之中,我却在你身边,你不知道我的动作,但我的动作就是你的动作的结果。”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7 17:43

下面要注意的是美国的近几天的动作:

1、美日在韩国演戏,要“撤侨”

2、美日联合演习,模拟日本被攻击

3、安排它的干儿子——陈阿扁过境美国

窃以为这些都是战略欺骗,意图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其真正的意图,还是在伊朗。

按照东方的思路,小布什在安排对伊朗的大规模行动:

征象有:

1、对伊拉克增兵 4 万2、处死萨达姆,挑动伊拉克内战,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内战,意义在于它可以抽出兵力,安排到叙、黎边界3、买通了巴勒斯坦叛徒,杀害阿拉法特的最大受益者——阿巴斯,安排巴解和以色列联合起来,对真正抵抗以色列的力量,以及合法选举产生的政府——哈马斯进行夹攻

4、叛徒阿巴斯已经宣布哈马斯非法,要求其解除武装

5、收买埃及,埃及的意义,在于它控制着苏伊士运河

布什疯了,它会毁了美元霸权。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7 17:54差点忘了,伊朗封了土耳其的能源供应,土耳其是谁?美国的忠实走狗。

另外,伊朗核计划负责人这几天在北京朝拜了胡总,哈哈,天知道他们在商量什么。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7 20:12

老王肚子里面还是有东西的,但是他片面强调美国经济依靠我们,却不提我们不是全球贸易规则制订者这一事实,也没有指出决定国际关系的是经济以外的综合实力的总体博弈,这个不能不让人不解。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7 21:57

美国工资增加 纽约股市今年首周大幅回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7-01-0611:04:10中评社香港 1 月 6 日电/纽约华尔街股市在新年度第一周收市出现大幅下跌。当天经济消息显示美国国内新工作岗位以及工资水准有所增加,这使得投资人希望利率降低的愿望受阻。不过今天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连续两天大幅下落之后小幅回弹。

中新网报道,美国劳工部当天公布的报告显示,去年十二月全国新增加了十六万七千个工作机会,工人时薪也提高了百分之零点五。与此同时,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四点五,为历史最低。

报告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像投资人所预期地那样出现快速减缓。从长期来看,其将有利于股市上扬。但是短期内,却会使投资人担心美联储可能因此而提高利率,造成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和房市走低。

当日道钟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八十二点六八点,收盘于一万二千三百九十八点零一点。这是自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以来,道指单日最大跌幅。

标普五 00 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也都下跌。标普五 00 指数收于一千四百零九点七二点,跌八点六三点,或百分之零点六一。纳斯达克指数收于二千四百三十四点二五点,跌十九点一八点,或百分之零点七八。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在周四重挫百分之四点七,收报于五十五点五九美元一桶,创自去年五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这一市场油价在周三、周四两日内暴跌近百分之九。今天油价小涨七十二美分,收于五十六点三亿美元一桶。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8/3/3/100283394.html?coluid=10&kindid=255&docid=100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07 22:03

万亿石油美元流向何方

2007-01-07 07:33:45

“当美国国会议员因贸易逆差喧嚣地指责中国汇率制度时,他们可能有意地避开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自己口袋里的美元。”一位国内着名经济学家说 “在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印出了太多的美元,亚洲 3 万亿,中东还有2 万亿。全世界由美国财政部印出的美元钞票 60%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流通,50%以上的美元债券资产由外国人持有。”

按照经济学常识,货币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但美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不能也不愿将美元贬值。从而构成了一个两难矛盾。在这位经济学家看来,美国政府再次“祭出”了惯用的“法宝”,让外部世界承担自己的风险,像 1986 年逼迫日元升值那样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别人。

美国“全球洞察”经济研究所中国地区高级分析师威廉·赫斯指出,美国通胀和就业形势处于可控制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中国廉价商品和资本的对美输入。在威廉·赫斯看来,美中的贸易不平衡事实上是全球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内容,“当双方都明白和理解各自都有短时间难以根除的结构问题、而且认识到彼此之间有比其他经济体更为直接和紧密的相互需要时,坐下来通过相互合作找到解决办法似乎更明智。”他认为,此次布什同意保尔森与中国高层进行广泛接触的事件本身,“已经很能说明未来的方向了。”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8/3/7/100283779.html?coluid=53&kindid=0&docid=10028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0 17:18

作者:doublezhou97 回复日期:2007-1-10 11:19:18个人建议 WIN 兄换个题目,改为全球通涨压力背景下的中国楼市。如果要说全球经济大循环这个题目太大,不好研究,而且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变革也会是一些经济现象发生变化。所以讨论经济循环倒不如讨论通涨压力了。

****************************呵呵。doublezhou97 兄提到的问题好,我说说我的看法,与你商榷。

直接看来,的确是“全球通胀压力”下引起的中国楼市膨胀。但是全球通胀压力的根子呢,我以为,还是在全球经济的体制,简单说来,这个体系包括如下方面:

1.美国生产美元(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服务)

2.中国生产廉价工业品

3.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提供技术

4.中亚、中东、拉美、俄罗斯提供能源、原材料这个体系,最重要的,就是中美两国,可以说包括“老欧洲”在内的一切国家都已经被边缘化了,这也是为何希拉克和施罗德对我们如此热情的原因。

所以我们把两者单列,称作“中美小循环”。或者我们就把全球经济大循环,简化为“中美小循环”。

这个最重要的“中美小循环”存在明显的裂缝:美国的美元可以在无保证金的前提下,超限度发行。

这个“超量”发行的“超”,到底有多大程度?就我们得到的资料,是大约 7 万亿美刀。(是“大约”,只是提供个参考)而且,这些钱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在金融市场、或者期货市场上发挥出放大百倍的力量。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可以在短期内,把某一种产品(石油、铁矿石、铜价、贵金属),炒上天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金融大膨胀”。

所以我们判断全球金融大膨胀,从根子上来说,还是与我们脱不了干系。

这些膨胀的、“多余的”金钱,必然会流入一切有利可图的领域,很可悲,我们的房地产成为了一个目标。

或者说,我们亲手胼手胝足,创造了这次全球繁荣,反过来我们反而成了这个繁荣的受害者。

(因为煤太多了,所以煤炭工人失业,所以他们烧不起煤,只好受冻。)

全球经济大循环这个题目的确太大,所以我尽力将这个体系简化,简化为中美两个对象,应当说,这个不影响分析和结果的正确。

凡事从根子上讨论,我喜欢这样的思路呵呵。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0 17:29

作者:doublezhou97 回复日期:2007-1-10 11:27:40

我最近也在想一个问题,就是货币虚拟化对于通货膨胀和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些隐患到底有什么影响。

×××××××××××××××××××××××我兄的其他问题我没有概念,想不清楚。单说说这个题目吧。

我以为,通过金融市场,在短期内,货币可以起到百倍的力量,将供需关系无限放大,甚至让它完全违背市场规律,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无限的高或者低,(当然我们看到的是,最近资源类商品价格疯狂抬升)。

以这个方式,产品,只要在期货上市,那么它的价格,就会被抬离实际价值,虚高,或者虚低。

通过这个方式,金融资本可以根本不从事生产,却获得超额利润,而实业资本,其合理利润,被最大限度的压榨、切割掉一部分。

这个是我在思考的,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之间的斗争。

金融资本,当然有其历史进步性,但是历史走到“金融帝国主义/金融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日益掌握这个世界的资源,日益对一切,包括同是资本主义主人、或者前“同盟者”的实业资本,造成侵蚀。

象癌。

癌细胞,不受控制,无限增殖,贪婪无比,但是本身不从事财富创造。

癌症患者,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癌症患者死亡后,癌细胞的下场是什么,大家也都知道。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1 20:28

作者:whcbsvip 回复日期:2007-1-11 17:01:41

请教有关日本 90 年代金融危机的历史~~很想知道

网上查了一点不太全

*************************************

推荐“经济论坛”一位“马前卒”兄的文章,他是日本留学回来的,又有很深的政治经济学根底,是我在天涯学些经济的东西的启蒙导师之一,呵呵。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1 20:38

日本的崛起——市场经济的神话

作者:马前卒 提交日期:2004-11-11 12:44:00

http://www16.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804187&Key=487892387&strItem=no05&idArticle=16158&flag=1×××××××××××××××××××××××××××推荐这篇。虽然不是直接关于日本经济危机的,但是可以深刻理解日本经济的实质。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4 11:11

http://www.1911.cn/bbs/dispbbs.asp?boardID=5&ID=51180&page=1

ZT 货币战争

太长了,我不转贴了,触目惊心。

我们的对手是谁?是 kfs 么?是地方 zf 么?还是美国佬?

都不是,他们太小儿科了。

是国际金融资本。操纵经济的大起大落,是他们实现其资产增值的最好、最有效率的办法。

我不是阴谋论者,我承认,金融的出现,是历史和规律的必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然而其反面意义,越来越暴露无遗了。

最近的荒唐的例子,就是国内的房地产。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5 22:15

印度股市走势图,写帖子的时候,需要,就在 baidu 随便搜到的呗,呵呵。

希望不让阁下失望。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6 16:4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金融寡头是指掌握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

看了《货币战争》,就明白这句话,是事实。

美国----只是世界上几个家族控制这个世界的工具。

这几个家族,未必存在于美国。

小布什,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19 14:04

草庵居士,我个人认为它的站的立场不对。

不是为了老百姓着想的,它在外面有主子。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2 21:46

乱了套了,我都插不下话了,哈哈

不过有人讨论比冷冷清清好。呵呵。

说实在的,个人以为我们各位功力还欠缺,不要着急。

列举事实很容易,但是把事实串起来,然后揭示出背后的联系,就需要沉下心来好好思索了。

我以为我们都需要继续探讨。

放声大哭、笑骂连连,是男儿所为,好过浑浑噩噩。但是不是终极的解决途径。

静下心来,接受事实,超然于它,然后找出背后的决定性力量和规律吧。

这也是我发帖子的初衷,大家以大悲悯的心态,以谦卑的姿态,努力探索,为我大汉复兴尽力,皆可谓不负社稷。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3 15:27

作者:shuffle_cn 回复日期:2007-1-23 14:58:38

既然日元加息都要被主子活生生的压下去了

那么说美元不能再贬了,对不对?

应该趁低吸纳美元了

***************************************呵呵,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不妨继续分析下。俺听听,学学。

作者:末日审判几年以内回复日期:2007-1-2313:16:54

一柱擎天向太阳,如果有一天俺们老百姓无论城乡都享受到了真正的国民待遇,当官的真成了替我们打工的,他们除了提供社会服务保障国土安全以外不能再插手别的事情,他们用的国库里的每一分钱老百姓都能盯得死死的,那么到时候我就能自豪地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手中.×××××××××××××××××××××××××××

你说的都是实话,我一样非常气愤,但是我觉得,分析大势,最忌情绪化,用道德来代替分析,乃是我们国人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我觉得不应该陷入这个。

我们要分析形势,唯一考虑的应当是力量对比,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因素应该被牵涉进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美国的力量被牵制在了海湾地区,陷在了伊拉克,与此同时我们在朝鲜、非洲、拉美、中亚四处出击,老美却无法阻挡。

在金融方面,我们也是节节进攻:股改、对外并购、房地产收紧信贷等等这些措施,难道仅仅是为了国内经济么?难道仅仅为了这几年的顺利么?

甚至老胡干掉“经济领域的汪兆铭”、美日国际资本在上海的总代理人、全心全意想走买办道路的现代经济大汉奸——陈某人,也是我们在为了全球战略的布局而必然要下的一步棋。

希望大家能跳出情感,不带感情的看形势,这样才能得到近于正确的结论。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3 15:36

当然,老美力量超强,控制的资源远远超过我们,但是我们手里也不是没有牌,而且另外两大力量——欧盟、俄罗斯——对老美的威胁丝毫不亚于我们,一对一,或者老美挨个来,我们恐怕会一一被灭,可惜老美不是秦国,我们也不是六国。

欧盟最可怕的力量在于欧元,上面一柱兄已经说了很多,欧元给全球贸易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这个正好是美国“美元霸权”的死穴。

俄罗斯,最可怕的力量在于庞大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而美元霸权的支柱就是控制了中东的石油。

目前的世界,就是中、美、欧、俄四方在博弈,其他的都是棋子而已。而且这个棋局,是三对一。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3 16:18

spacejam1979 兄,欧元很虚弱,我赞同的。

欧元不能起到最后一击的作用,我们也不期望欧元真的起到如此大的作用,但是欧元起到的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的作用,是我们所乐见的,呵呵。

我们能争取的最好的结果,也是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欧元、美元分享世界铸币权,很难,但是很可能。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3 16:22

美国控制欧盟的手段倒不妨列出一些,比如用北约(用北约东扩吓唬俄罗斯,然后用俄罗斯的反应来吓唬欧盟);扶植东欧走狗如波兰等等。

欧盟与美国矛盾很大,没有人希望被人控制,何况它还有强大的力量。其现在的软肋有三个:1.东欧内奸国家和北欧小国如丹麦,英国,只听老美的,不与欧洲核心国家法德合作;

2.军事上受到俄罗斯威胁,而且 200 年来一直如此;

3.资源严重依赖外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可惜前者控制在中东(中东又被美国控制),后者控制在俄罗斯。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3 16:45

是的,我同意柱子的话,欧盟鉴于三大软肋,不可能跟老美直接翻脸,但是一定会暗地里打黑拳。

根本的根源就在于欧美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4 22:30

恩,今天(2007.01.24)上证指数,已经是 2975 点,马上到 3000 点,是个关口。

那个金融集团会不会在 3000 点引爆泡沫?很有看头,我们慢慢看,我没有什么分析,只是乱猜,看明天是否有好戏上演。

嗯,相关的一些信息大家不妨注意一下:

1.最新油价:WTI55.04↑2.46布伦特55.10↑ 2.金价:641银价:13.11

3.人民币汇率:1:7.7725,欧元对美元:1;1.299×××××××××××××××××××××

ps:1.我并不知道“那个金融集团”是谁,或许是 zy,或许是美国 zf,或者是二者合谋更加合理。

又或者,是非官方的金融集团的集合体,如大摩等等,呵呵。

2.如果不引爆,那么在 3000 点稳住后,可能还会继续疯狂下去,但是终究还是要引爆泡沫。

嗯,泡沫,流动性过剩,是一定要消除的。可能在股市,可能在房地产,或者两者皆破。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7-01-24 22:54呵呵,大家不要动怒,大家慢慢探讨么,在没有弄清楚前,大家要心平气和,我有些倾向于 spacejam1979 的观点,但是也不是完全明白。

不过话说回来,KANG73 兄的话里面有个大问题,美国发行 4000 亿美元,回购国债,这是很可怕的,4000 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立刻就是全球各种投资领域暴涨,一个更大的泡沫会出现在我们眼前,而且,其范围和幅度会较目前(我们在帖子的开始已经列出了一些典型的表现)大的多。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