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此外,此前雷曼拟与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小天鹅餐饮集团、化医控股、能源集团等一系列合作事宜均被叫停。
合资公司 或面临清盘
至于其他股权投资,相关企业表示未受影响。雷曼注资中国企业多通过其他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子公司或独立基金,并非本次申请破产的雷曼控股公司总部。不过随着雷曼破产重组进程,金蝶软件、旅游搜索网站「去哪儿」、天津融创集团、金龙集团等公司的雷曼股权都可能转手。
另外,雷曼在华合资公司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厄运,合作前景黯淡。中铁二局董秘邓爱民坦言,「如果雷曼兄弟的情况继续恶化,债权人打包处理该公司的资产,那么我们这个合资公司可能也在清算之列。」此外,雷曼也大有可能在二级市场上甩卖所拥有的中国公司股票。有分析认为,由于雷曼兄弟公司是携程网和百度搜索的十大机构股东之一,如果雷曼兄弟公司大肆甩卖旗下资产,受影响最大的中国概念股将是这两家。 ■本报北京新闻中心记者 海岩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1 15:57
中信银行可能收购大摩
http://trans.wenweipo.com/gb/news.wenweipo.com/2008/09/18/IN0809180097.htm
大摩洽售 49%股份中投:收购有难度
http://trans.wenweipo.com/gb/paper.wenweipo.com/2008/09/20/GJ0809200005.htm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1 20:49
大猪头兄说的好,俺正在看东方。
另外,俺有点看法,不妨说出来讨论。
中央此轮,制造舆论打压房地产的时机,恰恰是美国各大投行资金链吃紧,需要变现在中国投资的各种资产——尤其是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高档房地产——于是,打压国内潜在接盘者的预期,防止美国投行套现出逃的动作,成为中央的必然选择。
所以在俺看来,打压房地产,是符合国家的整体战略的,目的在于维持中国金融稳定,防止它成为被外资攻陷的最薄弱点。
这点的判断,必须承认两个前提,俺非常痛苦地认可了它:1.房地产在内的经济形势,至少在国内,仍然在中央控制中。
2.中央此番制造舆论,打压房地产,目的并非是为了老百姓,并非为了大家能买上房子,这点需要注意。所以房价调整的后果(如果真的调整的话,换句话来说,俺怀疑房地产大幅度、大范围调整是否真正发生),并非能够达到大家能承受的范围。
最后,俺这么多年来,看书、看电影得到的一个铁律,写出来大家共勉:
千万不要相信官府!
另外,多说几句。
美国的危机,在俺看来,中央的选择,必然不会大规模介入,不会认为抄底的时机到了,因为前面的几次火力侦察(如入股黑石集团股份的 30 亿美元,现在已经不到一半了),已经让中央有初步的认识:这是一个无底洞。
媒体炒作的控股大摩等等,根本没有意义,为什么?
大摩为代表的各个投行,本来就是美国全球、全面霸权基础上的怪胎,只能寄生于霸权,而且是纯粹为霸权服务的,中国在没有霸权的基础上,拿来根本毫无意义。
就算入股,也不要追求控股,能附在尚有霸权的美国身上喝汤,就可以了。中国拿来了大摩,一点用处也没有。
美国要动用 2000 亿美元、5000-20000 亿美元、或者7000 亿美元,种种口风放出来,美国国内还大喊什么“纳税人的钱”,让人感到非常好笑。
一个财政已经破产的国家,除了开动印钞机疯狂印钱,还能做什么?如果这样,除了后果是美国国内通胀大幅上升,继而全球资产价格再次大幅度上涨,俺看不到别的后果。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1 21:01
俺在上面给出了几个链接,是关于俺的判断的依据,有兴趣可以看看。
今天看到东方前面的论述——真正能彻底解决这场危机的“天文资金”,既掌握在东亚、中东国家的手中——这点跟俺前面的判断是吻合的。
真正能够拿出来的实在的钱,是中东的石油美元,和中国的资金。
俺前面还提到,另外俩个潜在可动用的钱——日本的钱、欧洲的钱,看来这点在东方看来根本没有考虑,俺需要再想想。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1 23:04
中国手里有核武器,有独立的政治领导实体,有硬的东西撑腰,跟日本、中东不同,就这点来说,俺不能同意不求下进兄关于中国当冤大头的说法。
但是最终中国买单也倒有很大可能,但是美国人必须拿真金白银来换。呵呵,如果不求下进兄同意这点,我们就没有分歧了。
老美让步的底线,是台湾不能放给中国。
这关系到美国整个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支撑点,也是控制中国、压住日本,撑住美国霸权东边的半边天的不可放弃的棋子。
至于中国能否收回台湾,是俺疑虑的地方。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1 23:10
冒烟的大猪头兄,东方说的太含糊,具体怎么实现?俺没有弄明白。
欧洲被美国这些年来一顿忽悠,很多资金套在美国的金融创新产品里面,这个东方说的清楚。
但是欧洲家底厚,应该有很多钱可以拿出来的。
日本情况应该和欧洲差不多。
而且,整个 90 年代,日本都在以低利率,提供巨额廉价日元给美国,不管有意无意,帮助了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国内经济模式调整等等。
我不能想象,日本现在拿不出钱来补贴美国的窟窿,虽然它肯定不乐意。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1 23:18美国这次不会死,中国,在拿到了“真金白银(战略利益交换)”的基础上,在关键时刻一定会拉老美一把的。
俺坚定地抱着这个看法,依据么?俺上面说过很多遍了,我们产业升级还未完成,需要美国撑住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实现产业升级。
什么是产业升级?也就是把以下情况改变:工业装备太差、技术实力太差,国内基础设施太差,国内经济软环境(法制、契约精神、民众参与现代化经济的素质)太差,科研情况太差、教育体制、官本位思想太重等等。
在实现这个改变前,维持老美作为全球的靶子,维持老美建立的全球贸易体系,对我们是有利的。
中国在这个意义上,也算既得利益集团吧,呵呵。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2 10:28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90245.shtml《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连续](转载)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2 10:29
大猪头兄,意思好像是欧洲也屁股着火了,所以中国用有限资金去援救欧洲一下吧呵呵。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2 10:35
作者:笨 LL 回复日期:2008-9-22 1:18:05××××××××××××
笨 LL 兄,光时间当然不能保证中国产业升级,但是没有这个时机是万万不行。国内腐朽势力、阻碍国家发展的力量、既得利益集团力量很大。
这个反动的势力不仅是贪官等等,还存在于你我每个人的心中,因为俺说过了,产业升级不仅仅是工厂设备的翻新、现代化,还包括每个人的现代化。
契约精神、认同他人利益基础上获取自己最大利益的精神等等,国家升级产业所需要的软力量,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缺一些。
这几日的事情,牛奶、矿难等等让人无话可说。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2 21:02司马提供的行业细节,俺很感兴趣。俺是远离实业的人,感觉很新奇,请多多发言。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3 07:47
据报三菱日联拟收购大摩最多 20%股份
2008年09月22日21:29根据道琼斯通讯社发自日本东京一次新闻发布会的报道,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itsubishiUFJFinancialGroup)(MTU)计划收购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S)10%到20%的普通股。同时据知情人士透露,日本最大的证券经纪商野村控股将会购买雷曼兄弟的亚洲部分。
该报道称,三菱日联表示,其最终的收购数量将取决于对摩根审慎评估之后确定的该股的账面价值。
该行表示,其最多将收购价值 9000 亿日元(合 84 亿美元)的摩根士丹利股票,并将考虑争取该公司董事会的至少一个席位。
*************************************
http://finance.qq.com/a/20080922/002667.htm小日本主动“抄底”,还是被逼给它主子撑盘,当冤大头,我想很快就见分晓。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3 08:38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 7000 亿美元哪里来?
不出意外的话,一定是全球一起背但是先后次序,利益交换条件,是需要大家仔细考察的。
走狗先,被绑架者后;不需要利益回报的先,需要支付大量战略利益的后,呵呵,这是俺的看法。
俺转了一个新闻,那个走狗,不需要多少甜头,已经屁颠屁颠地跑在前头给主子解套去了。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3 08:51
作者:冒烟的大猪头 回复日期:2008-9-23 8:10:04只是宋鸿兵在节目里面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按照游戏规则,这个是零和游戏,如果有机构亏损了这么大的金额,那么是谁?是哪个机构或者组织赚取了如此巨大的利润?那些赔掉的钱掉入了谁的口袋?呵呵,宋说他还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如果能想清楚了,那么我们就完全掌握了整个这个金融游戏的核心规则。
×××××××××××××××××××××××××
大猪头兄这个问题说的好。给个链接,俺也去看看。
俺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的答案是美国国内,老百姓是根本没钱的,是负资产,还背很多债,今天早上谢国忠说美国国内现在近 500 万家庭破产,提醒俺这个问题。
俺只能认为象宋鸿兵说的,一个暗黑集团在操纵世界经济模式,借以操纵世界财富分配。
现在知道,华尔街的大鳄,只是他们的触手,至于他们的组织,看不到资料。或者他们不用组织的,是个代谢很快的集团。
或者就像中国古代的皇帝,皇帝可以换,王朝也可以换,但是掌握财富的,属于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由土地收益的膏血培育出来,又依托土地剥削存在于世,最高世俗当局可以随意将其个体消灭,但是这个集团的存在却是最高世俗当局的基础,他们的认可态度,决定了世俗政权的稳定。
中国古代有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俺看来,这个“民心”,其实是“这个集团”的代名词。他们控制了财富产出的源头(土地),控制了土地上的人力资源(民,呵呵,这次的确是“民”),是世俗政权的基石。
中国的组织形式是我们所熟悉的,美国的,是否也如此?只是换了一个基础(金融、商业)而已?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3 11:14
老米已经放出 7000 亿美元的魔鬼了,中国再紧缩,等于自杀。
如果是真的放松货币政策,俺猜是不得不如此。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3 12:23
好的,多谢孤独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4 12:06
wild007 兄的话不错,其实经济出现了扭曲,就应该纠正过来,中国、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都是如此,所以俺非常同意裴明宪兄在国际观察发的观点:现在中国、美国都需要一次经济衰退,甚至世界也是如此。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4 14:58
所谓的金融问题,经济问题,完全限定在经济领域内根本不能得到解答。
实际上,看起来是次贷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但其实这是全球各国的一次不流血、无硝烟的一场角力。只不过,这场角力,发生在目前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此时,全球经济模式走到了一个微秒的转折点,全球各国(每个 power)必须全面调整国家发展方向的十字路口。
而对此的反应,是各 power 使出全身解数,全力将全球经济模式发展方向尽力拨转,尽力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和最佳的起跑位置,从而使自己未来的发展获益。
在此期间,一时的数字上、帐面上的得失荣辱,均不重要,这场斗争最后的胜利者,会在今后可见的未来中,占据地球上的主导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个帖子发在房产论坛,实在不合时宜。俺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中国房地产,早就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范围,也超出了经济的范围,更不仅仅是中国百姓居住权的问题,所以仅仅以道德标准来大声疾呼,来抗议,或者来声讨这个那个是毫无意义的。
它是一个赌注、一个筹码,被压上了赌桌,争的是中国占据国际秩序的主导权。
考虑房地产,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否则毫无意义。
至于为何中国房地产被压上赌桌,原因是国家的牌太少,只好牺牲弱势群体了。
何谓弱势群体?答曰:最没有组织所以没有力量,也最没有话语权所以容易被忽悠的那群人。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4 15:09TG 做事情,向来只管结果,至于过程如何进行,根本不会有任何顾忌,不按照常理出牌。西西河陈经说中国国民被弄得精神崩溃,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俺是非常赞同啊,哈哈。
列宁当年说,为了胜利,我们可以跟魔鬼结盟。毛主席当年牵手国民党,打日本;干掉鬼子,又牵手民族资产阶级跟国民党血拼;建国了,开始修理资产阶级;这样的名单还有一长串:苏联、越南、美国……俺不是说 TG 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TG 很多事情是被逼无奈,俺非常承认这点:TG 徒手起家,手里牌太少,对手太强大,(这点倒有点象曹操,走题了,^_^)不迅速改变策略,它是没有可能活下来的,更别说它要坐天下了。
俺非常感叹的是,它翻脸的速度太让人害怕了。
俺不很厚道地想起了房地产商,虽然目前的确是(尤其是地方 zf)座上嘉宾,按照 TG 历史上的作为来说,好像未来被当作河蟹社会的牺牲品,砍了脑袋祭旗的可能比较大。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6 15:00关于拉姆斯非而德下台和萨达姆升天的关系,哈哈
反恐四年,钦天监伯尔顿奏布什大单于,曰,上月荧惑守心,本月彗星袭紫微,皆主人主不利。
上曰,何以禳之?
对曰,以一枢相禳之。
枢相者,大帅拉姆斯非而德也,尝于南越,以一旅之师,当敌十万。短坂坡一役,拉帅尽斩其妾,散其金,裸身大战,然师尽丧。拉帅遂以一槊一驴,三陷敌阵,夺槊三、孔雀大氅一,于万马军中抢得幼主。幼主者,即今日大单于也。帝感其恩,即位,以其为枢相。
帝默然良久,曰,萨氏达姆代之,何如?
对曰,可,然拉帅当去职。
是夜,帝披发仗剑,踏天罡部,禳星良久。
翌日,诏下,以萨氏达姆大不敬,绞立决。
以拉帅功高,赠太师,使致仕。
识者谓萨氏死非其罪,帝禳星也。
议者窃论,伯尔顿者,或曰为南越杂种,不知其父。母甚艳,为某大将外宅,战没于短坂坡,殊可怪也。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6 15:02
旧文,游戏文字,大家一笑,哈哈。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26 15:11
反恐四年,钦天监伯尔顿奏布什大单于,曰,上月荧惑守心,本月彗星袭紫微,皆主人主不利。
上曰,何以禳之?对曰,以一枢相禳之。
枢相者,大帅拉姆斯非而德也,尝于南越,以一旅之师,当敌十万。短坂坡一役,拉帅以一槊一驴,三陷敌阵,夺槊三、孔雀大氅一,师遂丧。拉帅遽尽斩其妾,散其金,裸身大战,于万马军中抢得幼主。幼主者,即今日大单于也。帝感其恩,即位,以其为枢相。
帝默然良久,曰,萨氏达姆代之,何如?
对曰,可,然拉帅当去职。
是夜,帝披发仗剑,踏天罡部,禳星良久。
翌日,诏下,以萨氏达姆大不敬,绞立决。
以拉帅功高,赠太师,使致仕。
识者谓萨氏死非其罪,帝禳星也。
议者窃论,伯尔顿者,或曰为南越杂种,不知其父。母甚艳,为某大将外宅,战没于短坂坡,殊可怪也。
××××××××××××××××××××
改一下,好像更好,哈哈。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30 12:36
学者讽刺:美国成为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合众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8-09-1911:27:55
中评社香港 9 月 19 日电/美国一向奉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但在一场金融海啸下,多家金融机构相继出事,投资者信心大受打击,政府连番出手救市,凸显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荡然无存。
USSAR 近似前苏简称 USSR文汇报引述每日邮报报道,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表示,美国已经成为“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合众国(USSAR)”,表示这个国家“为富人和华尔街奉行社会主义,利益私有化,损失社会化。”
多年来,美国银行家贪得无厌,经常批评政府监管市场的政策,指政府抑制金融业赚取更多钱,但讽刺的是,当金融海啸来袭,他们纷纷要求政府救市,一下子由自由市场信徒变成社会主义者。
事实上,这些华尔街银行家根本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动用纳税人的金钱打救。过去几年,纽约多家金融大行创造了一个“假大空”的经济世界,金融界很多从业员大赚红利和佣金。这些钱来自他们不理经济基本因素,借得比他们资产值多出 100 至 200 倍的贷款,最后爆煲,由美国纳税人甚至全球埋单。
利益私有化 损失社会化
近期美国救市动用的纳税人金钱大升,急速赶上伊拉克战争。伊战5年半来,美国花了6,000亿美元(约4.68万亿港元),而过去一年的信贷总额已大升至 3,000 亿美元(约2.34 万亿港元),国债近 10 万亿美元(约 78 万亿港元),相当于每人 3 万美元(约 23.4 万港元)。
继接管两大房贷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后,政府又以 850亿美元(约 6,614 亿港元)换取美国国际集团(AIG)近 80%股权,变相接管 AIG。总统布什卸任前几个月,他进行了 75 年来最大型的国有化计划。
美国现已陷入信心危机,很多处事方法都受到质疑,加上伊战泥足深陷、中国京奥的成功和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等事件,已显示美国超级强国的地位受到威胁。连一向吹嘘美国资本主义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克拉默也坦言:“这真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可耻时期。”已故美国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曾于 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大力批评香港政府入巿干预的做法为疯狂,欲将香港公有化。他于逝世前 40 天发表文章指香港积极不干预制度夭折。
{SIMAGE}http%3A%2F%2Fcnpic.chinareviewnews.com%2Fupload%2F200809%2F19%2F100749808.jpg{EIMAGE}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09-30 12:37
上图为已故美国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
这条老狗曾于 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大力批评香港政府入巿干预的做法为疯狂,欲将香港公有化。他于下地狱前 40天,发表文章指香港积极不干预制度夭折。
如今华尔街股巿崩溃,联储国 850 亿注资救 AIG,亦违反了积极不干预的资本主义巿场原则。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4/9/7/10074977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749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01 12:48
利润私有化,损失公有化 - 美国国家级金融诈骗的暂时收场
任爱杰 著 (作者保留版权)
这几天美国的华尔街乱作一团,大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倒闭的倒闭,垮台的垮台。媒体哀叹这是自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美国政府则一反一贯标榜的所谓“自由主义经济原则”拼命救市。
在这风云变幻之际,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名叫LouPearlman 的老兄。这位老兄的经历可为现在美国的金融状况作个注解。
Lou Pearlman 1954 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后来搬到佛罗里达的奥兰多。他为大众所知是因为他组织了几个非常出名的男孩演唱团,例如BackstreetBoys,*NSync,O-Town,LFO,Take5,Natural,等等.他旗下还有不少演艺者如 Aaron Carter, Jordan Knight, Smilez& Southstar, C-Note 等等。在他的全盛时期,他在奥兰多拥有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其中的一部分是和迪斯尼合办的。当时,他俨然是个名利双收的娱乐业大亨。
然而,该老兄除了经营娱乐业外,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却是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到 2006 年为止,该老兄在近二十年时间里利用他的名气和所谓的“高回报投资”吸收了几亿美元的资金。该老兄的操作方式归根到底很简单“借了新债还旧债”。由于投资者投入资金有先后,他把新投资者的本金用来偿付老投资者的利息和提款。
2007年6月LouPearlman被逮捕。2008年7月,他被判处 25 年徒刑。
Lou Pearlman 进了监狱。但是他所干的事其实和美国政府处理社保基金的方法并无不同。美国的社保基金是国家强制储蓄的一种。该基金设立于大萧条后的罗斯福新政时期。
当时的工人普遍没有养老金。美国政府设立该基金的初衷是为了提供给工人足够的退休金。按常理来说,美国政府应当把这笔资金存入银行或用于低风险的投资以赚取利息。但是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在当时人均寿命低于 50 岁的情况下,很多人无法等到只能等到退休后才能领取的退休金就死了。
因此领取退休金的人数远远少于提供退休基金本金的人数。
这让美国政府得以把这笔钱挪作他用。而到了有人来领取退休金的时候则用新存款来抵冲提款。
这种模式在存款额大于提款额的情况下是没问题的。然而一旦存款额低于提款额,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资金干涸,最后倒闭了事。随着美国人口的老龄化,这个问题一再浮现出来。每次都以暂时的手段拖过去。从这点上来说,LouPearlman 的被判刑真是窃钩者诛了。
然而美国的问题并不止一个社保基金的问题。这次金融风暴起源于所谓的“次贷危机”,其实就是金融机构把贷款贷给了没有偿还能力的人,造成了坏账。本来这并不是多么大的问题,谁没有几笔坏账呢?问题在于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衍生物的杠杆放大作用。于是一笔坏账在七绕八弯之后居然能给放大一百多倍。而大量的坏账出现后,大家就是开始恐慌,开始要把自己的资金抽出来,于是便形成了挤兑效应,当然就只能倒闭了。
挤兑问题对于任何银行都是存在的。那么我为什么说美国的金融机构是在搞金融诈骗呢?关键在于美国没有足够的实物产出来对应所谓的“投资”。
钱是什么东西?钱是一般等价物。这个等价物可以是黄金白银铜钱,也可以是纸币或信用点。在现代社会,等价物已经退缩为一个概念。只要大家都信任用某种东西能够换到所需要的商品,不论这种东西是实实在在的黄金,还是银行电脑里的几个数字,这个东西就可以被当作钱来使用。
但是,一国的货币价值最终还是要看这国的货币能够换到多少实际商品。美国作为世界性流通货币的发行国,获得了用一堆绿纸来换取别国资源的权力。然而,这么做的前提是别国始终相信用这堆绿纸随时能够换回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里也包括了随时换回美国生产的商品。
如果我们看看 Lou Pearlman 的案例,可以发现 LouPearlman并不是纯粹的一无所有的骗子。相反,LouPearlman 是个成功的娱乐商,拥有大量的资源,例如各种乐团。他毫无疑问是个大富翁。如果有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同时向你借钱,你会借给哪个?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借给富翁。大家都相信富翁的偿还能力。或者说,大家认为富翁的借贷信用比乞丐好。可是在 Lou Pearlman 的案例里,我们却看到了富翁在进行金融诈骗。
美国也是这么个情况。美元并没有黄金或其他贵金属作为担保。但大家都乐于接受美元。无他,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军事强国。和美国亲善的,不相信美国会赖帐。和美国对抗的,美国会打得它们接受美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美国的经济和更重要的军事实力才是美元信用的最终保障。
然而美国现在早已步上英国当年的老路。整个国家的产业空洞化,制造业、信息产业大量外包,或者倒闭。房地产由于其不能脱离土地的特殊性,受到金融投机资本的青睐也不稀奇。然而正如没有永远上升的股市,房地产业也不可能无限制上涨。最后的破灭其实早就在亚洲的一些国家上演过。
美国经济的真正问题还是在于没有真正的支柱产业。作为曾经的支柱产业的制造业早已是昨日黄花。作为不久前的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也已经彻底空洞化,无法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靠金融来借钱度日。或者说,美国制造的是大量的债券。别国出口大量的实物商品到美国,换回一堆绿纸,然后用这堆绿纸买了美国的债券。美国则借了新债还旧债。美国进口实物,出口债务。
如果对比上个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可以发现现在的中国就是上个世纪初的美国。而美国则是上个世纪初的欧洲。
借钱度日最需要的是信用。也就是说,债主必须相信美国能够借了新债还旧债。但是金融投机必有风险。投机其实就是赌博。久赌必输。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赌输了。
也可以说,美国是搞非法融资失败了。合法融资和非法融资的区别,一个是融资后有真正的东西做出来,一个则是借了新债还旧债。作为一个国家,美国借了新债还旧债,却没有真正的实物制造出来。说白了,这就是国家级别的金融诈骗了。
所以这次美国不得不救市。如果不救的话,美国立马就借不到钱了。但是这样的救市又会造成长期的滞胀,最后还是要崩溃的。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不想被债主逼死,所以只好饮鸩止渴。
但这杯救市的毒酒怎么喝也是有讲究的。
鲍尔森最新出台的救市方案是“美国政府将接手所有的坏账”。这个方案听上去豪气冲天,实际上的问题却是多多。
救市需要钱,但是万亿美金从哪里来?鲍尔森除了印钞票外,恐怕就只有借钱或是提高税收。印钞票会造成通货膨胀。借钱其实也会造成通胀。举例来说,如果中国将现在的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拿出三分之一来借给美国,由于乘数效应,美元的流通量增加,美元立刻贬值。而提高税收的话,不说美国人能不能交那么多税,只说交税一多必然造成美国人可支配收入的下降,消费也必然下降,那么在通货膨胀之外,还要加上经济大幅衰退。
而买了美国债券的国家并不是傻瓜。它们当然希望美国政府救市。不救的话,它们的债券就全完了。但一旦救市,这些债券国家必然大量抛售美国债券套现。而进一步的步骤就是用到手的现款兑换黄金、石油等各种资源。也就是说,一直在股市里和债市里被称为“虚拟经济”的无数美元将会突然出现在真实的经济中。随之而来的,将是各类物资的急剧上涨,换言之,美元的彻底崩溃。
因此,美国经济其实和 Lou Pearlman 一样的外强中干。
一旦挤兑开始,富翁也是要破产的。
说到这里,又要说到小布什政府的短视和可能的私心。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不论大选结果如何,小布什政府现在还剩四个月左右的任期。本来自两房危机暴露后,美国政府已经表示为两房提供几乎无限制的贷款。投资者对两房的信心已经有所恢复。两房的股票也稳定在一个低数值上,波动不大。然而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突然接管两房,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两房已经不行的印象,因此股票暴跌。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雷曼的破产和美林的合并,更进一步引起 AIG 的垮台。美国政府处处被动,不得不对救市方案层层加码,添油战术,最终搞出“美国政府将接手所有的坏账”的大杀器。
不过这个大杀器似乎出得晚了点。熊死等完蛋的时候没出来,两房垮掉的时候没出来,五大投行倒了三个的时候没出来,AIG 垮了没出来,现在突然出来了,既然如此,早干嘛去了?
大杀器是要用的,但时机却是令人玩味的。国家利益之类的肯定是要的,但这么一轮下来,一部份人发了大财,打击了对手也是有的。鲍尔森明年下台后不干财长回高盛继续发财的基础也已经打好了。
好吧,我们不说鲍尔森的投行出身,以及现在高盛的一枝独秀。也不说单股票涨落这么一折腾,就有多少人破产?多少人受益?只说现在是大选年,这么个大杀器祭出来,居然是要反对派控制的国会来批准的。反对派批不批?这里面的猫腻就大了去了。更别说倒了的这几个是民主党的金主。
以不到四个月左右的任期却出台如此大的动作,所谓的“救市”和“金融改革”必然不可能在其任期内实现。那么为什么小布什政府要冒最终可能造成不可收拾局面的危险呢?归根到底的原因恐怕还是如下:1.美元危机虽然可以拖,但必然是会爆发的。如果下届是民主党上台,那么倒闭的几家可能就换个了。
2.虽然有次贷危机,但各大金融机构早就赚得满盆满钵。所谓“救市”和“金融改革”归根到底是将损失公有化。让全世界来给美国买单。而造成这次危机的各大金融机构则可乘着“金融改革”的名义偃旗息鼓一阵。一旦时机成熟则再次上演所谓的“私有化浪潮”,再次忽悠全世界。也即是美国人常说的“利润私有化,损失公有化”(Privatizethe Profits, Socialize the Losses)如前所述,美国的根本性的问题是产业空洞化。美国的美元危机人人都知道,却都只能当看不见。当鲍尔森之流自作聪明得将这个问题挑明了,那么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他们无法控制的风暴了。
这场风暴,对于中国和欧盟来说则是一个契机,端看各国如何应对了。应对得当,则有可能逐步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应对不当就有可能和美国一起沉沦。大家一同努力吧.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04 20:46
10 月 3 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2T”预警机升级系统、“阿帕奇”直升机等武器装备,总价值达 64.63 亿美元。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和谴责美方这一严重损害中国利益和中美关系的行径。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已奉命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
http://news.qq.com/a/20081004/001032.htm
**********************************************
这点印证了俺的观点,老美这次为了中国可能付出的大约 2000 亿美元,准备让步的底线是台湾。
下一步如何报复?俺猜中国可能要打击美元指数了吧,呵呵,当然只是稍稍泄愤,把美元打垮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04 20:56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军售的时机:(1)朝鲜核问题又出风波;(2)美国资金的窟窿,急需中国出钱来补。
仅仅考虑第一点,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用台湾军售牌抵消中国的朝核牌。
而结合第二点,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付钱能拿到的底线为何。美国人是不会出让台湾的。
美国的选择很明了:不能在美国势力强大的时候缓和两岸关系,也不能在美国陷入泥潭的时候刺激大陆。
台湾:代表温和台独路线的小马当选,可能会刺激大陆动武的绿营被美国主子弃用,都是基于这个背景。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05 12:09
请司马 mm 仔细分析下到美国开银行网点,对于中国的利益。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05 23:21多谢司马 mm 解惑,我不接触实业,很多东西难以理解。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14:54
个人看法,米国总统是谁不重要,美国精英阶层执行的国家战略是一致的,从来没有中断.
夺取中东、中亚控制权,进而独霸世界是其既定国策,克林顿、布什不过是执行者.格林斯潘的角色,就是后勤部长,或者说是当年"威尼斯/骑士团"的角色,专门负责为美国"东征的新十字军"筹集粮草(财政支持)的.为了这个千秋大业,格老头子舍弃自身名誉,舍弃个人得失,搞出了金融创新,到处圈钱,不过就是类似桑弘羊"盐铁专卖""算缗告缗""鹿皮制币",给汉武帝筹措经费打仗而已.
只是老桑成功了,格老头子功亏一篑而已,哈哈.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16:54有张图,蛮有趣,可能有用,贴上来,大家瞧瞧。
{SIMAGE}http%3A%2F%2Fwww.shadowstats.com%2Fimgs%2Fsgs-m3.gif{EIMAGE}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16:55
上图为:2008 年 8 月的数据。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22:54漫行风雨兄,我在西西河一个仁兄的帖子里面看到的,也不太懂,链接我找找看。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22:56
链接找不到了,我在 google 中看到了一个网页,可以
查到,大家参考: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sl=en&u=http://www.financialsense.com/fsu/editorials/2008/0127.html&sa=X&oi=translate&resnum=5&ct=result&prev=/search%3Fq%3Dhttp://www.shadowstats.com/imgs/sgs-m3.gif%26complete%3D1%26hl%3Dzh-CN%26newwindow%3D1%26sa%3DG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23:01
上面的打不开了,看这个:http://www.financialsense.com/fsu/editorials/2008/0127.html
第一个图的链接打开就是。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23:03不好意思,终于找到了,我看到图的原帖在这里:http://www.ccthere.com/thread/1832082/2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3 23:06
终于找到原帖了:http://www.ccthere.com/thread/1832082/2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4 13:37
农村内需真的启动了,房地产死期也就要到了。
不过农村拉动内需?好像很难,继续观察吧。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5 00:03spacejam1979 兄多数观点俺认可,不过对转向金融的时间有不同看法。
个人意见,中国目下的目标仍然是产业升级,争取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后才是挑战美国,在此之前,卵翼于米国米元之下,似乎更加保险。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5 00:41
俺不妨扯下俺对近年来一些事情的看法。
英国立国,崇尚商业,由商业而衍生金融,其国家重大战略,财政支持,也由单纯依赖税收,扩展至以债券筹款。
如此,其资金来源,则空间范畴扩展至全国、乃至全欧洲;从时间上看,可以来自目前收入(当年税收),亦可凭籍债券的形式,获得来自未来的现金流支持。
上溯三百年,至 17 世纪末(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建立起来完善的公债制度,具体操作,则由日后称为英格兰银行的“英格兰银行董事公司”负责,由于英国政府良好地保证了公债的信誉,从而逐渐养肥了一只奶牛,而这只奶牛的奶,一挤就是 300 年,支持了英国其间的所有重大战略。
与英国建立公债制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恰恰是其敌国、欧陆霸主、欧洲第一强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的法国。
法国始终未能建立起成熟的公债制度,原因很简单,无限膨胀的王权肆意践踏公民权,对治下人民丝毫不讲信用,随意赖帐,这样就完全摧毁了法国公债的基础。
所以法国只有一个筹款手段:税收,竭泽而渔的税收。
俺查到资料,17 世纪末以后,英国税赋总额与法国基本拉平,分别为1500万和1600万英镑。【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3.P440】但是在公债方面,英国所得支持,就非法国可比了。还是数字支持:据保罗·肯尼迪统计,1688——1815 年期间,英国战争总支出为 2293483437 镑,其中借款为 670559060 镑,几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一。【[5]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P102】于是,从 17 世纪末以后,单单从财政支持方面看,英国和法国一对老冤家,其战争胜负结果就可推断了。路易十四与英国为敌半生,争夺目标包括欧陆霸权、印度殖民独霸权、美洲殖民地。然而结果是印度被英国独占,美洲被英国夺取,欧陆霸权也摇摇欲坠。太阳王死日,国困民穷,打光了国库,留下了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财政问题至此糜烂,延至日后,甚至成为了法国大革命肇端。
而英国,则依托公债制度,建立了一个完美的正反馈循环(如下图):
发行公债——>透支未来现金流——>为当前重大战略目标服务——>获得重大战略利益——>割取部分收益,回馈公债——>公债信用上升——>发行新公债
制度设计的思路如此简单,却又如此有效,实在让人叹息佩服。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5 01:55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老米,作为英国在美洲的私生子,当然更加明白其中原理:透支未来收益,获得最大范围(资金来源扩展至全球)、最大来源(使用未来的现金流)之财政支持,为目前重大战略利益服务。
于是,俺看到了上文所述英国筹集公债的思路在美国的完美体现,而这也就是美国精英设计的美国金融的操作思路:1.高效的金融体系,所谓的高效,乃是指融资效率的高效,简单说来,是指全球资金皆可入内,而且可以找到令其心动的投资对象。
2.投资回报:安全、丰厚。
如此操作,则全球资金尽可入彀,全球资金皆可为美国所用。
下面的问题即是如何实现上述两个条件。
第一个问题,高效的金融体系,是米国经历百年建立起来的,自不必说。
那么问题就简化为:如何保住投资回报安全而丰厚,会对全球资金产生最大的吸引力?关于保证资金在美国的安全问题,米国的操作,重点在于:消灭美国之外、任何一个可能提供安全而丰厚回报的投资地。
换句话来说,就是保证其他国家不安全就行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种种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随手拈来一个例子:欧元诞生之日,欧洲腹地的南斯拉夫炮火随之灿烂,将欧元打下 0.8 美元兑 1 欧元,其中即可看到米国黑手之憧憧鬼影。
那么问题就剩下一个,如何保证投资米国,回报之丰厚?
只要我们稍稍懂得一点经济学原理,我们就明白,理论上,投资的回报,来源于未来的收益。
然而米国“[B][COLOR=red]真正创造财富[/COLOR][/B]的经济成分”——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企业 + 提供的高效融资服务的金融企业——不能“[B][COLOR=red]诚实地[/COLOR][/B]”提供如此多的收益,以支撑如此庞大数额的资金获得丰厚的回馈。
然而,米国的千秋霸业,必须成功:拿下中东,卡住全球发达的、不发达的国家的脖子;控制中亚,分割世界岛,将世界岛两端的传统大陆强国各个击破,进而一统全球,永享天下,多么伟大的事业!
(至于成功之后,是否如何新所说,要消灭 80%的劣质人种,建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纯正世界,就看当日各位大佬晚餐后心情如何了,哈哈!)
而这无限美好的前景,必需大笔的金钱来支持。
于是格老头子,作为美国霸业的后勤部长,必须弄出一个假象来,让大家相信未来会有足够大的收益,值得大家投资美国。为了米国的千秋大业,老头子舍弃自身名誉,舍弃个人得失,降低利率,纵容华尔街大搞金融创新,到处圈钱。其目的,不过就是类似桑弘羊等人,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鹿皮制币"诸法,给汉武帝筹措经费打仗而已。
这个假象是什么?俺看到 2001 年前,是“新经济神话”;2001 年新经济泡沫破裂后,就是房地产泡沫,和次贷泡沫。
小布什固然是个白痴,其前任:克林也只会炖莱温斯鸡,但是,俺非常尊重格老头子的智力,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玩老鼠仓的人:
他有足够的信心和支持,让他确信他玩的老鼠仓,不是简单的老鼠仓。
只要老米能够拿下伊拉克,把地下数千亿桶黑金,换成美刀(那就是数百 trillion 美刀的财富);只要民主的米军能够拿下世界岛的中心,分割世界岛的两端陆权大国,进而各个击破,世界霸权拿到手,那么回馈给投资的那一点点钱,还不是 a piece of cake?
可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那个 a piece of cake,竟然变成了 the last straw。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5 02:12
补充一点资料:对比英法两国在七年战争中公债收入,可见一斑:在英、法争霸的“七年战争”中,法国人包括荷兰人也以为英国政府负债过重,难以持久支撑,必将迅即垮台。然而事实给予他们无情的嘲弄。英国人对自己政府依旧十分信任,继续认购各种公共债券。1782 年英国政府再次发行公债,数额为 300 万英镑,而认购数却远远超出这个定额,达 500万之多![布罗代尔.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3. P432,434]及至 19世纪初,有人估算“欧洲全部公债高达 380 至 400 亿法郎,其中英国独占四分之三还多。”[引用来源同上,P433]而法国公债数额仅占40亿,便不堪重负了。
http://www.studa.net/lishi/061226/09231047-2.html
作者:winnerby 日期:2008-10-15 11:07
呵呵,老温虽然这么说,上面应该早有预案。
老米联合欧洲开始印钞票比赛,开始玩“耍无赖无极限”的游戏啦。没有实物抵押,随便印钞票,老米嫌自己死得慢,疯了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