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7 21:35

※※※※※※※※※※※※※※※※ 再说我对通胀及其趋势的看法 ※※※※※※※※※※※※※※※※

前页又有朋友提到了通胀的问题,我记得在第 28 页答复过一次,列举了之前所写的不少关于通胀问题的回帖,当时通胀恐慌蔓延,非常严重,人人都觉得通胀压顶,大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我写的很多回帖,主要就是想揭穿今年二季度甚嚣尘上的通胀谎言,让急着买房保值的人们认识到,所谓的“通胀马上就来到”其实就是为了促进内需所精心策划的大骗局。

有朋友也在问我,如今对通胀的看法有没有什么变化。

经济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国经济的形势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的看法当然也有变化。但需要说明的是,我至今仍然坚持今年 3 月份提出的基本结论,即当前阶段通缩力量是主导因素,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乃是消费不足条件下的通缩,是如何对付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而不是反通胀。起码在2009 年之内,难见通胀出现,很多人所担心的“恶性通胀”更是没谱的事。时至今天,快半年了,我觉得这个结论还是正确的,所以我坚持当时的看法。通胀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呢。

但变化也是有的,主要就是经济形势更加微妙了,中央对货币政策的态度投鼠忌器,自相矛盾,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一方面,经济复苏的大势没有确定,出口和消费仍然没有多大的好转,所以想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靠巨大的投资和资产泡沫把经济增速保住。但又怕因此埋下通胀的大隐患,在此后两年内(2012 年之前)酿成大祸,收不了场子了,还怕因此耽误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坑害了楼市等主要资产市场陷入巨大泡沫,出现资产市场大崩溃。无论出现哪个结果,都是当局难以承受的。所以嘴里硬说要坚持下去,暗地里却也在积极调整了。正是因为这种政策矛盾,给我们判断通胀趋势带来了困难。

我当前的看法,首先是认为通胀还在通缩的后头。当前价格指数双负数,而且 7 月份的降幅还在扩大,预计 8 月份的数据仍然为双负局面,消费意愿处于低点,说明通缩仍然没有结束,二季度一度非常强烈的通胀预期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破,通胀没有理由提前到来,起码目前不必太过于担心。

但是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 7.37 万亿的天量信贷,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资产领域,已经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资产领域陷入流动性泛滥的海洋,已经处在通胀状态了,这种通胀势头正在向相关领域慢慢传递。而且,各国央行都在搞“量化宽松”,全球流动性普遍过剩,致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如铜、镍、石油、铁矿石等等。中国是大宗商品的最大输入国,输入性通胀因素又开始重新发挥其作用。再者,去年底就开始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连续经历了近三个季度,政策的滞后效应即将开始显现。滥发的货币正在从各种渠道流入消费领域中,首先是政府消费、企业消费,而后是权贵阶层的奢侈型消费,再之后是城市富裕阶级的扩大消费。我们也看到以下的事实,价格本来就处于低位的农产品价格开始抬头,如鸡蛋和猪肉,那些垄断性的公用事业领域也在趁火打劫,借机涨价,如自来水、液化气、石油等,都在不失时机地涨价。还有些行业,也在抓住一切机会搭顺风车,借机哄抬物价,如进口奶粉、中高端的品牌服装、中高端的数码电子产品等等,都利用通胀预期和消费者心理在大发其财。

以上所说的这些因素,包括资产领域大泡沫、大宗商品输入、政策滞后效应显现、农产品价格抬头、垄断集团趁火打劫、部分行业乘机炒作,等等,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但都会造成一个事实,那就是把总体价格指数抬高,让CPI 逐渐由负转正,进而形成全社会的小幅通胀,让通胀在不远的未来变成现实。

我这里做个大胆的预计,随着以上所列这些因素的加强,CPI指数会在9月份或者10月份(最迟到11月份)由负转正,PPI 指数也将会大幅提高,结束连续半年多的“双负”局面,从而在指标意义上走出近一年的通缩泥潭。

到 2010 年一季度,随着极度宽松政策的效应显现,加上货币政策实质性调整(甚至彻底转向、央行启动首次加息)的反作用力,物价指数会在多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呈现“总体平稳、小幅震荡”的特征,既不会重归通缩,但也不会明显走高,升幅可能不会超过 3%,也就是说,直到 2010 年的二季度,都不会出现明显的通涨现象。

但到明年的二三季度,下半年内,今年实行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后果会充分显现出来,滞后效应完全得到展现,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和出口、消费领域的重新活跃,物价指数会逐渐上扬,也就是出现典型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提前进行了货币政策的反向操作,可能很难看到“恶性通胀”,通胀总体上仍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明年下半年真的出现较大幅度的通胀,那么,央行会进入一个新的加息通道,可能多次加息。

对资产市场的变化趋势而言,经历了 3 月份到现在半年时间的癫狂,目前已初现疲态。股市在神经质的极度敏感的状态下,不能接受任何刺激,接连出现大幅震荡;楼市虽然价格没有松动,但特大城市又重现成交量降低的现象,这可是价格降低的前兆。这两大资产市场最怕的就是货币政策的变化,最敏感的就是来自信贷领域的消息,所以,如果在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初,货币政策进行较明显的调整时,资产市场就会变得极其危险,特别是楼市,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出现局部的价格崩溃。如果楼市够坚强,能挺住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巨大刺激,在各级政府的力保下,坚持住价格防线,那么,到明年下半年,如果央行真的因为全力对付通胀而进入一个“加息通道”,我估计再强大的楼市联盟,也会土崩瓦解了,一线城市的楼市价格将会溃堤而下,出现深幅调整。

以上说了一些我对通胀新趋势的看法,既有对原有观点的重申,也有对观点新变化的阐明。同时,基于这种看法和经济大势,斗胆说了点我对未来一年走势的看法,特别是说了通胀的基本走势,以及资产市场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按我自己的理解,这是在理性基础上的分析,在分析判断前提下的适度前瞻。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在预测市场,那我也没法反对他,毕竟这是在说未来的趋势,说是理性的分析固然可以,说是瞎子算命也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看法,大前提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大势顺着当前既定的“无奈”轨道发展下去,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和货币)也不会歇斯底里,太出乎我们的正常预料,未来一年内也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那么我谨慎地认为,这样的适度前瞻还是可以参考的。我这里也要请宏观分析的高手们不吝指正,也提醒未来一年内有重要投资决策的朋友,不要把我的这些看法太当一回事,您就当是在听瞎子算命,权当一乐吧。

■最后,为了回顾我以前的类似观点,还是把主要的一些文章找了出来,胪列于下,算是个小索引吧。对通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不妨闲暇时回头去翻翻,也许之前说得比这次更为详细。

1、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4-14 19:09:402、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5-20 15:56:203、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6-08 16:36:374、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6-19 16:16:085、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6-27 22:24:436、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7-06 01:57:26※※※※※※※※※ 《关于通货膨胀与买房保值的综合看法》 ※※※※※※※※※※※※(在本帖第 11 页的中部)7、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7-09 17:50:32※※※※※※※※※※※※※《通货膨胀十问》※※※※※※※※※※※※※(在本帖第 12 页的上部)8、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7-20 15:32:29(在本帖第 15 页)9、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7-28 13:27:00※※※※※※※※《昨儿通胀今通缩,变脸为何这么快?》※※※※※※※※(在本帖第 19 页)10、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7-30 10:08:46

※※※※※※※※※※《克鲁格曼:大通胀恐慌》※※※※※※※※※※(在本帖第 20 页)11、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7-30 23:44:12(在本帖第 20 页)12、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8-02 00:51:37※※※※《价格体系的“末梢神经坏死”与资产领域的“肢端肥大症”》※※※※(在本帖第 21 页)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7 22:18

答楼上的 simonos:

所谓的 M2 增速,说得都是同比指标,即今年比 08 年多投放货币、准货币的百分比。所以 M2 的增速也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半年度相加关系。上半年增速 28.5%,大大超速了,这可能因为今年上半年实际投放量很高,也可能有去年上半年投放不高的因素。同理,下半年的增速,也是和 08 年下半年相比,是个比值,要看今年下半年的实际投放,还要看08 年的投放数量。

我们来粗算下。2008 年底,M2 的余额为 47.52 万亿元,如果今年的增速设定为 17%,不想突破的话,那么到今年底的余额,应控制在 55.60 万亿元以内。查数据可知,2009 年上半年的 M2 余额为 56.9 万亿元,半年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了 17%的控制线了,17%的设定目标早就被突破了。实际上,到今年7月底,M2余额已经到了57.3万亿元了,相比08年增速实现了 20.58%。不仅原来 17%的设定目标实现不了,而且控制在 20%以内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我们再来预测下 09 年可能实现的增速。目前还剩下 5个月的数据不知,考虑适度收缩的货币政策调整,每月新增信贷假设为 5000 亿元,那么到年底还要新增 2.5 万亿元,今年底的 M2 余额就会达到 57.3+2.5==59.8 万亿元。则实际增速可能就是:(59.8—47.52)/47.52==25.84%。这将实现几十年来中国货币的最高增速!如果下半年的通胀势头趋向明显,中央下狠手调整货币政策,大力压缩新增信贷规模,每月新增贷款控制在 3000亿元以内(再低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那么到年底会新增 1.5万亿,年底 M2 余额就是 58.8 万亿元,则全年的增速为(58.8—47.52)/47.52==23.74%。

所以,总起来可以说,09 年全年的 M2 增速将会在 23.74%——25.84%的这个区间内,超出这个区间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本来是回答 simonos 的技术问题,没想到,无意间又做了一个预测,但这个预测是经过数据测算的,希望它不会离谱。)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8 11:44作者:胭脂泪月如钩 回复日期:2009-08-28 00:33:42

这届政府想拖到 2012 年,只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中国楼市泡沫巨大,我认为与其战战兢兢的维护这个巨大的泡沫,不如主动地戳破它。不过中国楼市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谁都想能拖就拖。

作者:胭脂泪月如钩 回复日期:2009-08-28 00:49:44

楼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这届政府费劲心力忙了半天,一会儿放,一会儿收。

不过不管你怎么绕,怎么忙,楼市这个资产泡沫是绕不过去的。不把楼市这个巨大的泡沫戳破,民众的消费力不可能真正的释放,产业结构调整更是一句空话。最后只能是政府的自拉自唱。

----------------------------------------------- --------------------------------------------------- --------------- 胭脂兄,经济形势当前是空前复杂,稳定形势也愈加敏感,又在甲子大寿这个重要节骨眼上,在熬过两年多就要顺利交接班了。所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当前政府的施政基调就是“求稳怕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折腾得越多,风险就越大,越容易“晚节不保”,所以很多应该推行下去的改革措施,也基本搁置了,既然很难推进下去,不如束之高阁,静待后来人。对于问题,能躲避的就尽量躲避。这都是“求稳怕变”的心理使然。

对于经济问题,那就是维持一定的行进车速,不让列车停下来,车子跑起来了,车上的人就算再怎么吵架,怎么折腾,总不可能把车给弄翻了吧,也不可能中途跳车跑人。而且,车子一直在跑,这就证明列车没有致命故障,列车长和驾驶员是合格的,就取得了可以继续驾驶的资格,没有人会强烈质疑,会要求换掉列车长和驾驶员。至于那些为了座位分配不均、餐食太过难吃、空调失灵等等问题吵嚷的,都是小事,都可以在车内予以摆平。

对于资产泡沫等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亟待解决,理论上说,早动手比晚动手要好。我这里打个比方,它就像是列车上的一颗炸弹,而且列车车速一旦低于某个速度,它就会自动爆炸,弄不好把列车炸个底朝天。最好的方案,当然是找到好的办法,把它直接排除了,根除隐患,给列车解除这个“速度威胁”,但排爆是非常危险的事,可能要牺牲一些乘客,而且乘客还是上等车厢的,还可能炸掉几节车厢,这有可能让列车长焦头烂额,背上无能的指责和很不好的名声。所以,列车长思虑再三,决定采用个“拖字诀”,既然车子开快了它就不会爆炸,那就开快点吧,反正再走两站,车子就要换班了。是决定排爆还是让它自行爆炸,就让下任列车长去决定吧。

但现实的问题可能没有计划中这么顺利,多年超负荷服役应该保养了,却还要发力狂奔,车子的燃料看起来也不是那么充足了,“拖字诀”并非良方,再不决定排爆的话,有可能开不到换班,它就自行引爆了。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8 13:32作者:smileofsky33 回复日期:2009-08-28 12:26:43

十分感谢楼主对通胀的详细分析。

我是一个最最普通的北京的上班族。老想着攒钱买房子,安定下来。

没上天涯之前,我觉得世界挺好的。我所接受到的信息就是 cctv,手机报。

觉得祖国挺好的,就是近几年天灾多一点、房价高点而已。

上了天涯之后,看了楼主的帖子,以及很多楼主帖子里发言的人说的真话,我觉得好悲观呀。原来我就是活在这样的一个祖国里。

………………

哎,什么时候我能以生长在我的祖国而自豪啊。

----------------------------------------------- --------------------------------------------------- -----------------

如果我的努力写贴能帮助你更理性地考虑问题,理性地行事,我感到非常欣慰;如果我努力揭示出来的一些真相,反倒使你多了悲观,不再为祖国自豪,我感到不安;看得出来,你不仅在朝日阳光般的年纪,还有阳光般明亮的心灵世界,

对世界有着善良的评价,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却就要蒙上阴影了。

我不知道该祝贺你被社会启蒙,还是该感叹你将要进入一个真实的现实之中。

其实,对生活在“糊涂社会”中的平常人来说,糊涂是很好的状态,难得糊涂,清醒反倒不是好的结果,清醒的人往往深受清醒之累,甚至不见容于当世。

如果让我再重活过去的这些年,我宁愿选择稀里糊涂,什么都不懂,善良地看待一切事物,懵懂地憧憬着美好生活,懵懂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天真地真诚地歌颂着敬爱的黨妈妈,也享受着黨妈妈给我的回馈,以及她给我的庇佑。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8 14:58作者:mushi1982829 回复日期:2009-08-28 14:26:06我对二三四五六产业经济没信心,所以我现在投资可耕地,200 多亩了,并且要贷款买入更多。没想好种粮食还是经济作物?所以开始种树。楼主有什么建议吗?

----------------------------------------------- --------------------------------------------------- ---------------------------

我的建议有三条,供你参考:1、买入耕地,本质是农地经营权流转,请仔细研究当地关于农地流转的政策和趋势,不然会吃政策亏;2、农地的经营范围,我认为收益高低顺序是发展工商业项目——农业观光项目——稀有经济作物——普通经济作物——规模化农业。你种树当然也可以,但当地政策是否允许农地转做林地,也要考察清楚,不要被乡镇干部强行砍了树;3、如果前两条都弄清楚了,或者你能搞得定,没有问题,那我的建议是,坚持长期做下去,你会有很好的前途和钱途。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8 15:19

作者:关中虎 回复日期:2009-08-25 01:09:36

http://www.mtime.com/group/queen/discussion/635309/

中國已成索多瑪.. BY=- 梁文道

----------------------------------------------- --------------------------------------------------- -----------------------

梁文道也是个满腔热血的书生啊,如果在北京,肯定也混不下去,幸亏在香港,有张身份证护着他。他这文章题目就够猛的了,索多玛,呵呵,直让人倒吸一口冷气。看过了虎兄推荐的多篇文章,常常是沉重的叹息,上次看过 XuZhiyuan 的那篇《我们这一代》,也是如此。郁积万言向谁诉,胸中块垒倩谁浇?且筑我内心的长城。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8 15:49今天好像比较冷清,我颇有点自弹自唱的味道了。

转眼又是周末了,还是要祝大家周末愉快。

该郁闷的回家且郁闷去,“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该娱乐的且向娱乐去,“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会按照它的轨迹走下去。有人愁,有人乐,这就是生活。

最近在读南宋词,颓靡的颓靡,激越的激越,婉约的婉约,悲壮的悲壮。

同一个时代之内,同样的儒家文化背景,同样的士大夫,同样的文人官宦,

风格之差别,竟如此之大,看来特定的社会背景,会造成思想观念的严重分化。

这不也是当下国朝的写照么,历史真是我们的镜子,经常照照,我们更能认清当下。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8 16:35作者:simon_12 回复日期:2009-08-28 15:31:14

作者:loujinjing 回复日期:2009-08-28 13:32:05对生活在“糊涂社会”中的平常人来说,糊涂是很好的状态,难得糊涂。清醒反倒不是好的结果,清醒的人往往深受清醒之累,甚至不见容于当世。

----------------------------------------------- --------------------------------------------------- -----------------

这话说的我深有感触。我也是近 2 个月才关注经济的,看的越多越悲观。但是如果可以,我还是想更早清醒,及早应变。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 --------------------------------------------------- ----------------- 所以说,人生的很多痛苦和悲剧,其实都来自于——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如果单单吃饱喝足了,满足了基本的动物欲望,不再有其他的想法,人是很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但人吃饱了肚子,偏偏要寻求意义,要寻求价值,一旦走上这条路,那就折腾了,于是痛苦来了,苦难来了,悲剧也跟着来了。

那些丰衣足食的欧洲贵族们为什么还要去当什么哲学家、思想家呢,最后把自己都弄疯,如尼采者,他们是要寻求意义。那些钟鸣鼎食的官宦子弟为什么还要投身革命呢,以致于献身于自己的追求,虽九死犹未悔,也是寻求意义。

我们更不能理解的是,印度有不少僧人,有世俗的幸福不去享受,却用吃苦受难来要求自己,磨砺自己,故意去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是谓“苦行僧”,也是在寻找他们的意义吧。

寻求意义,让人得以从动物界超脱出来,又在更高的层面上陷入万劫不复的怪圈,前赴后继地奔向痛苦。寻求意义,让人在精神层面获得了超越身体快感的愉悦,却也同时给了人更甚于身体痛感的精神痛苦、心灵苦闷,还有信念挣扎。

这又回到了那句老话,“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我们究竟应该做哪个?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28 17:00看来有很多监工在看着呢,我还是少发感慨,多谈问题。

在此也感谢所有“正楼”的意见和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30 13:06周末冷清也是应该的,希望大伙生活规律,张弛有度,在关注国计民生问题的同时,也合理地照料好自己的生活。

中国在骄傲地成为“网民大国”的同时,也自豪地为了“网瘾治疗大国”,如今,成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屡见报端,治疗网瘾的各路招数也都出来了。我以为网络爆发有四个原因,一则中国的教育太失败了,少年们只能沉醉于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二则可以表达的渠道极端缺乏,假大空话又到处泛滥,中青年人只有在网络里寻求意见表达渠道,听一点可怜的真话,在网上看看社会的真相;三则社会失范,道德底线失守,网络已经成为暴力教唆、肉体交易、赌博诈骗的主渠道,很多人就靠这个吃饭呢;四则网络经营高度垄断,上网费太贵,暴利的驱动,使大通讯公司疯狂地扩展网络市场,迅速地提高了全国宽带覆盖率。

由是观之,中国的网络成瘾必成广泛的社会问题,但对症治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根子不在“网虫”们身上,而在上面所说的“一二三”里头,这是社会病,并不是简单的个体病。吃药、打针、隔离、军训、甚至电击,有可能治好一个人,但治不了这个“社会病”。治标不治本,脑子有病,偏要擦跌打药膏,岂非缘木求鱼哉?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30 14:17

作者:关中虎 回复日期:2009-08-28 23:34:09看到有妹妹调侃楼主爱诗,本想写一篇《诗与诗意的生活》,算是替我等妹妹眼中的“酸人”辩驳一番。不过想想算了,一则发在这里不伦不类,岂不坐实了妹妹的抱怨。再者,意兴阑珊,心痒手懒,写作的快感敌不过夏夜的慵懒,还是喝罐冰啤,看看肥皂剧吧。

不过,却想贴一首自己喜爱的郁达夫的《钓台题壁》,送予楼主这位才子,祝周末愉快!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泰。

----------------------------------------------- --------------------------------------------------- ------------------------ 感谢虎兄赠诗,郁文此篇,你我有同好焉。不独爱其斐然文采和旧体时的深厚功力,更有感于其情其义。五十余字,一个忧时伤世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30 年代的中国社会,外有强敌入侵,内有蒋氏腐烂,内忧外患,早已经是摇摇欲坠。在郁达夫的眼中,风雨国欲破,鸡鸣家已亡,章台忧乱世,醉酒怕痴狂,离乱之痛,愤懑之情,都灌注于此诗中了。

谓之千古名篇,亦未为过。

此诗今日读来,仍然会给人非常痛切的真实感受,钱钟书有论谓之曰“通感”,我想,之所以通感,大概是因为 80年前后,历史又有了某些共通之处。“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难道不是很多人的真实心境么?“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难道我们不是隐约地看到了昔日景象么?前页有位叫“天空之微笑”的北京朋友说到了写诗的“酸气”,我看她并无调侃之意,即使有,也是善意的。在现在的社会语境下,写诗就是一项酸气十足的无聊活动,正如现在说人是个“才子”,其实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委婉表达方式,这是同样的道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70 年代是全民唱赞歌,80 年代是全民写诗歌,90 年代是全民创作商业计划书,00 年代则是全民在 K 房里飚歌,这是时代的印记,我们无力改变,你不能要求海子、北岛不写诗歌去飚歌,你也不能要求 K 房里的 higher 们放下话筒去写诗。

这么做是违背时代大潮的,是在螳臂挡车了。我们能作如是想,就想通了。所以,“天空之微笑”的“调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虎兄且不必计较。不过,我倒是对虎兄大作《诗与诗意的生活》非常期待,不知可否赐读?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歌以咏言。此贴谈楼论市,基本是在说道理,在做分析和判断,所以要用文章的形式,文章可以把事实讲明白,把道理说清楚。但文章里没有感情,没有情志。论者如我者,亦非木头人,并非只知道板起脸来讲道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时难免抒发一番,难免嬉笑怒骂,难免刺古讽今,难免直抒胸臆,一言以蔽之,“言志”是也。既言志,最好用诗。道理何在?一来此种文体最为适宜,千古以来都是如此;二来此文体含蓄隐晦,曲折涵泳,能表达未尽之意,能抒发难言之言,可以保护自己。郁达夫这首诗,如果用大白话直接表达,那估计军统的刺杀来得更快些。我前面一页里关于通胀的那首打油诗,如果用大白话来说,直斥某些人和某些机构在放屁,估计版主也不会这么客气了,早就给我咔嚓了。

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如果读工作计划书是苦的,读恋人的情书是甜的,读天涯的文章是辣的,读诗的感觉是酸的,您何不将计就计,就当是吃大闸蟹的时候,别人不失时机地来了一小碟好醋?岂不美哉?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30 14:29本来周末上来,是为了其他琐事,并非是为写贴而来。

但有感于虎兄赠诗,按捺不住,还是啰嗦了几句。

自然是又严重跑题了,无意间倒真的“坐实了妹妹的抱怨”。

看来今后要调整方向了,多写文章少写诗,多上辣子少上醋,毕竟中国大地上,川湘黔滇的人口更多,山西老醢还是少数。

我还是及时退下吧。

作者:loujinjing 日期:2009-08-30 23:00

※※※※※※※※※※※※※※※ 看看人家的房子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 ※※※※※※※※※※※※※※※

作者:fofun1 回复日期:2009-08-30 20:13:29

楼主对中石油“购房门”有何看法?这揭示了,有四万亿撑腰的央企,不但在土地竞拍中屡创地王,还在房地产市场兴风作浪啊!“国进民退”,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一波新折腾揭幕了。。。

请参考南都今天社论“央企炒房应该尽快得到遏止”。

http://gcontent.nddaily.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23f/85e5d5.html

----------------------------------------------- --------------------------------------------------- ------------------

前两天看到这个新闻,我首先想说的是,这不是个新鲜事,拿来当个话题的价值不大。这样的事情,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司空见惯,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一般的做法应该是比较低调的,悄悄地干,悄悄地分,悄悄地吃肉,干这样的事,毕竟不是光明正大的事,就算再庞大再牛叉的企业,总不至于嚣张到明目张胆、大肆宣扬地去做。只是不知道这次中石油为何这么不谨慎,竟然使之大白于天下黎民?还闹得坊间尽知,沸沸扬扬,难以收场?simon_12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说那是因为内部分配不均,有人受了委屈,爆料了。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能的,这种好事一般都是按照级别来的,上头的几乎撑死,下头的小兵未必捞得着,其分配不公之程度,尤甚于社会分配的不公程度。而且,在一个比较小的人情圈子里,大伙是同事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人吃得脑满肠肥,有人欲喝肉汤而不得,眼巴巴地看着,您说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谁能受得了啊?所以,有人因不满而泄露秘密,也就是人之常情了。

一个利益集团干坏事,因为人多嘴杂,很难控制,总有那么几个捅篓子的。就像上次爆出的中石化“天价吊灯”事件,被全国人民得了有力证据,抓了现行,口诛笔伐,弄得灰头土脸。其实,那个 120 万一个的天价吊灯,本来就不该说出来,但那个引人参观的中石化大楼员工,企业自豪感也太强烈了,变成了满足虚荣心的自我吹嘘。对着那些一脸仰慕之情的参观者说,你看这吊灯,它就很不一般啊,它可价值 1200 万呐!您说我们这企业,它牛叉不牛叉!本来这位仁兄是想通过炫耀天价吊灯来炫耀一下自己的企业,但吹牛没吹好,把中石化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还是回来说炒房子这事。众所周知,权力能变钱,资源也能变钱。所以,掌握了资源和权力的那些大企业、事业单位、各级机关单位等,利用手里掌握的资源和权力,比如住房开发审批权和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土地,自己建点房子,分给内部职工和工作人员,名之曰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或者说是改善公仆们的居住条件,想住的就住,暂时用不上的就拿出来卖掉,换点银子花花。这就是以前全国都盛行的“内部集资建房”,还有的单位人家有钱,不用搞集资,动用福利费、小金库等等,那就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单位福利房”啊。

后来这么干的太多了,但凡有点资源、有点权力的,都搞内部建房去了,弄得集资房到处都是,严重影响了商品房的销路,商品房进程推行的不太顺畅了,也就严重危及商品房集团的利益了。于是,建设部出来了,花了很大的力气,三令五申,不许再搞集资房,谁搞谁犯法。想住房子的,都给我到商品房市场买去,不允许在自家地块上建!国家也支持这个政策,一齐把集资房这个口子给堵死了。既然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那为啥国家还这么支持呢?原因在于,集资房的价格太便宜了,所需的土地都是自有的,不在政府手里买,税费又不怎么交,大伙都搞到集资房了,谁去买高价的城市商品房?商品房卖不动了,谁去买政府手里的高价土地?地方政府的财源又怎么保证?所以,这是一连串的问题,集资房触及了根本利益了,问题就变得严重了,基于这种考虑,国家支持建设部,把集资房这个怪胎给搞死了。

集资房被搞死了,这就等于断了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路了,尤其是其中的领导干部,以前自己建房合理合法,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几套房子,虽然容易,但也不违法,再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就是大笔的进账。可国家禁止集资建房了,这样的好事就没了,想搞房子,只能去商品房市场买高价的了,那岂不是相当的郁闷。但既然是为自己谋利益,那办法总比困难多,变通一下就是了。

变通的办法基本有两个。一是动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去商品房市场上买,而且是以低价买进,买了再回来分,分了再拿出去变现,照样能赚钱。有人可能要奇怪了,如今的商品房都这么贵,买回来怎么赚钱啊?这里头门道可就多了,买的人是要动用自己的影响力的,不像我们这等小百姓,跑到售楼处去买,那肯定被售楼小姐忽悠晕,折扣还没有。如果一个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审批的,对开发商有生杀大权,人家下属一单位要给职工团购一批房子,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你开发商好意思不给它个弄个六、七折的大优惠?买你的房子,那是给你面子!如果一个大银行的分支机构,一直给开发商提供巨额的开发贷款,对其照顾有加,但银行的内部职工至今还住着 120 平米以下的老房子,亟待改善,你开发商难道不想着给“财神爷”弄一批平价大房子,伺候好人家为你的发展日夜操劳的职工?如果某地政府部门为了解除公务员的后顾之忧,让公仆们安居乐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想搞一个公务员“廉价住房小区”,搞住房建设招标,当地的开发商谁不想争取中标?政府领导说了,公务人员不能带头搞奢侈,要搞廉价住房,这个“廉价”的要求肯定要首先得到满足,但在工程质量上、在小区绿化上,谁敢偷工减料?还不得尽心尽力做成当地“物美价廉”的典范小区?你看人家政府这事办得,公开透明合理合情,公开招标,手续齐全又合法,你能说人家那是在搞小团体利益?人家那是关爱公职人员,是在为民解忧,是政府年度十大惠民举措之一,还要在人大报告里特别提出来呢。

上面这条途径,适合有点权力的部门,你有想法了,自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