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如果人民币升值,如前所述必然对前四个“篮子”起打压作用,自然会导致土地的商品化进程更加失去理智。
通过用人民币五个“篮子”的视角,分析 GDP 的高速增长,揭示了那个增长的秘密——只转移不创造。显然对人民币升值的恐惧一方面是 GDP 主义的本能反应;另一方面也参杂着贸易集团利益的惯性(出口利益集团天天鼓吹升值不利于出口、升值影响就业等等)。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6 18:01
商务部:顺差不是人民币升值理由
http://www.sina.com.cn2010年03月16日12:02《财经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存在大量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财经》记者 王延春】3 月 16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顺差并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理由”。
3 月 15 日,一个由美国 130 位众议院议员联名敦促奥巴马政府对中国汇率政策采取行动,姚坚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人民币汇率如果仅以中国顺差和美国经济低迷为依据的话是毫无意义的。
“希望美国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在政策制定上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姚坚说,“在去年 2 月出口下降 27%的时候,没人提汇率。而目前出口的增长是恢复性增长,仅有4 个月的正增长,完全没有理由把未来市场看得非常乐观。
从出口企业利润看,也还在恢复过程中,所以我们主张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稳定,包括汇率政策。”
他表示中国为了缩小贸易顺差,3 月 17 日将派出由机电商会及贸促会带领的企业采购团去芬兰、瑞典进行采购,还将在 4 月份派出庞大采购团奔赴南美地区。
据海关统计,1 至 2 月,中国出口总额为 2040.8 亿美元,增长 31.4%;贸易顺差为 217.6 亿美元,下降 50.4%。■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6 18:07
呵呵,商务部的表态很耐人寻味啊!
老僧看缘,好久不见了?
哎,本人打字一如既往的慢!憋得难受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6 19:13回最快兔子:先用钢材来表述真实的房价,绕开人民币。
然后,每二个月取一个实际交易值,过去二年的,大约有 12个数据。看看你感兴趣的房价的规律,如果其中某个数据跳跃太大,不妨看看对应时间段的政策,是干扰因素就删除之。
假设 6 个数据:2.00、2.16、2.30、2.41、2.49、2.55吨钢/平方米,涨幅分别 16、14、11、8、6 点,即可判断 4或 6 个月达到拐点,约 2.60 吨钢/平方米。
写这个贴,用了 24 分钟,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7 14:22
四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西方国家的经济逻辑人民币汇率的战场主要对手是美元。最近关于“美元先生”的非议非常多,但笔者认为,一种货币的实力取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教育等许多反应综合国力的元素,无论如何美元不失为一种“理想货币”。
对于人民币升值,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有这样的逻辑:人民币的第一个“篮子”和第二个“篮子”在出口贸易这副“道具”的掩护下向全球出击,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廉价商品为全球 10—15 年的低通胀时代“买单”);通过巧取豪夺获得了大量的“顺差美元”,然后又用这些美元大量的去购买美债,导致了至少是催生了“金融泡沫”。“金融泡沫”的最终破灭说明了中国的人民币是不负责任的、有罪的,西方文明世界必须采取有效的步骤“终结”它。人民币的汇率战场硝烟弥漫。
可又如何“终结”人民币呢?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清楚的知道人民币的“含金量”很低,它应该承受是贬值的压力。
但西方的舆论工具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谈特谈人民币被低估,显然是用欲擒故纵之计。真实的意图是:干掉人民币的最佳手段是逼它升值。
以上的文字有点晦涩,笔者做个简单的解释。
中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想在经济上创造出活力。最初的思路是希望得到外国的资本和技术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出能吸引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西方称作“比较优势”,说穿了就是廉价劳动力啊。
于是我们第一个“篮子”为廉价劳动力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当然政府在这里需掌握的技巧是控制“流速”,适当的“流速”可抑制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当然也可以使第一个“篮子”的功能尽量得以延长。东莞那里农民工的工资长期维持在每月 1000 元左右的这个事实说明政府在控制“流速”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但同样是东莞那里,最近所闹的农民荒揭示了“总流量”已经枯竭,第一个“篮子”的功能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压榨劳动者获得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进而扩大出口,已是穷途末路。
第二个“篮子”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仍然是压低劳动力的成本。裁缝的故事告诉我们,由裁缝到衬衫厂的女工,劳动力的“含金量”是降低的;同样,切墩儿的故事告诉我们那里也是劳动力“含金量”的降低。
劳动力“含金量”的降低必然导致其工资是降低的趋势,而不可能是上涨!于是,“中国制造”的所谓比较优势在劳动生产率的掩护下得以维持。
贸易出口部门依靠着对中国劳动者血淋淋的剥削,得以高奏凯歌,大赚“顺差美元”。
这输出“通货紧缩”又是怎么回事呢?当“中国制造”以廉价商品的身份巨量的、无孔不入的挤入国际市场时,这必然会造成这样的一种竞争:墨西哥、巴西、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等这类国家也得纷纷“降价促销”啊。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低端商品领域的廉价优势,却造成了西方国家“通货紧缩”。不得不插一句,西方国家的高端商品可从来都没有过什么“降价促销”。
这种“通货紧缩”,一方面要给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中国本身的这种发展模式又不可持续。既然这样,长痛就不如短痛了。
至于我们的出口创汇,它赚取了大量的“顺差美元”,这“顺差美元”又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名义重新流回了西方金融市场,主要是购买了各种形式的美债,其数量有 2.3 万亿美元之巨。换句话说,它去支持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并没有转为国内的资本或者是购买到国内迫切所需要的技术。
这种把钱由“穷人”流向“富人”的做法,在“富人”那里只能催生“泡沫”,于是这“穷人”费力不讨好啊。
这样,围绕着贸易就必然会产生中国与美欧的斗争。这个战场就是人民币汇率战场。西方国家压迫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就会成为一个必然的手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7 15:24呵呵,一万美元以下的话,目的应该是在可能的经济乱局保一二年的生活质量,或在可能的政治乱局保命啊!前者把美元放银行问题不大,到了后者,嘿嘿,把美元揣兜吧!所以,目的明确了,6.8、6.5 还是 5.5 就无所谓了,顶多几千人民币的损失!
但十万美元以上的话,那是投机呀,最好还是跟紧党的思路啊!一失足可千古恨啊!在两者之间的,哈哈,跟着我的思路走呗,意思是“借鉴我的思路”。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7 16:20
决策层蹲在那“不升值”,腿早晚会麻的,等到不得不站起来时,恐怕连路都不会走了!政治上要好了‘价”,挣足了“面子”,顺着杆儿就下来!等到强大的利益集团从传统的贸易阵地,完整地转移到房地产阵地,“房价”可咋办呢?
北京的新地王大概是这样的征兆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8 11:20
大家都读懂了,好极了。
通过对中国经济现象的采集和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没有完整的、清晰的国家战略!那么,对外就只能硬着头皮“失分”、“献血”,对内就只能掩盖、欺骗甚至“张牙舞爪”了。
呵呵
这必然增加普通人看清时局的难度,于是我们需要崭新的视角和可靠的逻辑!
阴谋论的思路一方面符合大家互动的口味、另一方面可以把“对手”描述到“最坏”啊(那些摸着石头过海的人能有多大智慧?)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8 13:02
笔者有个痛苦:阴谋论中的“灰色人民币”之说和第三个“蓄水池”之说,不敢试水呀,会被和谐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8 14:25
比如笔者说的 50 万亿人民币的热钱,这是个大概的虚数,但笔者所说热钱的概念和别人所说的热钱是有差别的。
首先别人所说的热钱似乎已在中国盘踞好几年了,今后可能还要待上那么一两年,哪里能说是热钱呢?其次,中国人的财产权在宪法上都没有保证,外国人有多大的胆识去拿很多钱疯狂的冒险呢?再次,笔者所说的热钱其实主要是国内人所有的“灰色人民币”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8 16:07笔者说那 50 万的热钱中的大约 30 万,都存在银行里啊,并没有去房地产。
讲个真事吧:几年前,哈尔滨中国银行河松街分理处有个叫周山的主任,他盗走了至少 8 个亿的人民币,逃到了加拿大。据传这 8 个亿只属于 5 个客户。
这 5 个客户后来发现不是属于公款私存就是单位的“小金库”,这“灰色人民币”很吓人吧?我们联想一下,哈尔滨的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有 20 多家,像这种分理处档次的“银行机构”至少 500 家,哈哈,哈尔滨亿元级的灰色大客户就得几千家,黑龙江全省就得几万家,而与北京、上海、广东比起来黑龙江这点数算个啥呀!可见,这 30 万亿的“灰色人民币”可能还是个保守的估计。但这些钱应该存放在银行里,虽可能投放到地产领域,估计不会去买商品房。
周山卷走的钱,最后是换成美元的,超过 1 个亿呀。他顶多是个科级干部,能量就如此大,那些背景更大的“灰色人民币”一定是出入国门如入无人之境啊。可笑的金融监管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8 17:24
哎,自己打字了国外铁矿石又要暴涨了,他们觊觎中国房地产的“盛宴”啊!但注意他们的方式,是在“外围”啃噬!比如说,以香港为基地,进可攻退可守!玩一玩股指期货什么的。
所以,这所谓的“热钱”中真正外国人的钱,包括真正的台资、港资很少。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8 17:46房地产业是高能耗的巨大“链条”,我们再大搞汽车产业,雪上加霜啊。
笔者建议用钢价来描述房价:读者就清楚的看出谁涨得更快了,当房地产这块“蛋糕”又插上了一根外国的“吸管’,才真正要崩盘呀!
这最后的一根稻草----石油啊!当外国人发现了“油价”与中国房地产的关联性后,可能真要“做局”了!
笔者在第二章第二节专门有述,建立了思维方法和数学模型,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8 18:10那大约 50 万亿的热钱中的“主角”身份已定,“主角”的钱只是放在商业银行里呀,没“花’呐,别着急啊。
但商业银行们受不了了,得把它们贷出去赚钱哪!这么多人民币,“大老板”慌了,定向票据啊、准备金率啊、窗口指导啊忙个不停。但有效果吗?笔者在第四章第二节磨叽商业银行----人民币的绑匪,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1:03
物理学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惯性!从 1997 年对“顺差美元”的趋之若鹜,到 2005 年“大老板”想靠人民币升值来“踩刹车”,结果失灵----惯性使然!分税制后,国家税收猛增,挤压得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层面只能苟延残喘,一发而不可收拾----惯性的威力啊!大老板们需要补补物理课,再不急刹车,会挤死老百姓的!老百姓只剩下 GDP 的 15%了,要是低于 10%------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1:14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式“土地+商品房”而柳暗花明,这老百姓的层面就挤得更加惨不忍睹了,“压力试验”到 8%怎样?看看老百姓“爆不爆”,嘿嘿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1:32
引用别人的数据:工资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 1984 年是30%、1992年是27%、1997年是24%、2001年是21%、2005年是18%、2008年哈哈15%、这趋势下去2010年大概12%、2011 年顶多 10%----真让人捏把汗呀!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1:43本人什么险啊、金啊,没主动交过一分!谁劝也不好使!呵呵,但被动的险、金也没少交----没招啊。
3 年后的利益我都“看不住”,还指望 30 年后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1:56这急刹车不能减少惯性----课本上如是说---大老板可对老百姓使个“眼色’,把“二老板”甩出车外啊,皆大欢喜!呵呵,否则撞车---同归于尽呦!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2:06要利用惯性把“二老板”甩出去,就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最好让他低头数钱---房地产不义之财啊!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2:16
人民币升值已是“政治家”的筹码!经济上什么模型都没用了,数据很难推测,但时间可再靠 3 个月估计无大碍,“流程”而已。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2:24这筹码顶多换回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或军售禁令的解除,台湾、西藏问题-----筹码太大----免谈!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2:42哦,我只会提供思路、逻辑,不过:欧元占美指 57%多,由现 80 涨到 130,欧元得跌啥样!现欧美 1.35:1,按比例跌到 0.83:1 超跌惯性到 0.6、0.5:1,你信吗?可能吗?三年时间?月球会撞地球吗?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2:51
想象一下;1 美元可兑换约 2 欧元了,而人民币又刚好被逼升到 1:4,呵呵,1 欧元只能换 2 元人民币了,现在可是 9.3 元啊!不知谁会疯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19 22:59
哈哈,看差了吧!错把石油当美指了吧,80 到 130。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1 10:15
笔者实在忍不住了,要说几句。关于这人民币的升值提供几个逻辑思维的通道。
第一种可能 升值 时间大概 3-6 个月后
1、一次升值 10%,条件是美国给我们好处——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一次升值 5%,条件是——美国解除对中国军售的禁令。
以上这两种好处,都可以使我们的“大老板”们感到挣足了面子,至于 5%、10%,虚数而已。
第二种可能 不升值 如果以上两个好处美国人都不给,那我们就得探讨在美国那里获得“军民两用技术”的可能,否则太丢面子了。美国人也不至于只打棒子不给枣吧,估计经过 6—9 个月的谈判,中国人需至少花 600 亿美元,最多可能达到 2400 亿美元,到美国玩个“采购大单”,哈哈,皆大欢喜。这种可能性 80%。
这么大个“单”估计只能是能源领域的采购大项目,核反应堆是跑不掉的喽。
第三种可能 贬值 美国人强硬到不仅不给好处,连枣都不给。我们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虽说概率不会超过 1%,但也不失一种可能。
这贬值就相当于直接引进“输入型通货膨胀”,就相当于自己捅破国内的经济泡沫。风险极大,但比较容易将人们的愤怒情绪转移,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1 12:14
笔者把最近几天的回帖整理了一下:
先用钢材来表述真实的房价,绕开人民币。然后,每二个月取一个实际交易值,过去二年的,大约有 12 个数据。
看看你感兴趣的房价的规律,如果其中某个数据跳跃太大,不妨看看对应时间段的政策,是干扰因素就删除之。
假设 6 个数据:2.00、2.16、2.30、2.41、2.49、2.55吨钢/平方米,涨幅分别 16、14、11、8、6 点,即可判断 4或 6 个月达到拐点,约 2.60 吨钢/平方米。
呵呵,一万美元以下的话,目的应该是在可能的经济乱局保一二年的生活质量,或在可能的政治乱局保命啊!前者把美元放银行问题不大,到了后者,嘿嘿,把美元揣兜吧!所以,目的明确了,6.8、6.5 还是 5.5 就无所谓了,顶多几千人民币的损失!
但十万美元以上的话,那是投机呀,最好还是跟紧党的思路啊!一失足可千古恨啊!在两者之间的,哈哈,跟着我的思路走呗,意思是“借鉴我的思路”。
决策层蹲在那“不升值”,腿早晚会麻的,等到不得不站起来时,恐怕连路都不会走了!政治上要好了‘价”,挣足了“面子”,顺着杆儿就下来!等到强大的利益集团从传统的贸易阵地,完整地转移到房地产阵地,“房价”可咋办呢?
北京的新地王大概是这样的征兆啊!通过对中国经济现象的采集和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没有完整的、清晰的国家战略!那么,对外就只能硬着头皮“失分”、“献血”,对内就只能掩盖、欺骗甚至“张牙舞爪”了。
呵呵
这必然增加普通人看清时局的难度,于是我们需要崭新的视角和可靠的逻辑!
阴谋论的思路一方面符合大家互动的口味、另一方面可以把“对手”描述到“最坏”啊(那些摸着石头过海的人能有多大智慧?)笔者说那 50 万的热钱中的大约 30 万,都存在银行里啊,并没有去房地产。
讲个真事吧:几年前,哈尔滨中国银行河松街分理处有个叫周山的主任,他盗走了至少 8 个亿的人民币,逃到了加拿大。据传这 8 个亿只属于 5 个客户。
这 5 个客户后来发现不是属于公款私存就是单位的“小金库”,这“灰色人民币”很吓人吧?我们联想一下,哈尔滨的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有 20 多家,像这种分理处档次的“银行机构”至少 500 家,哈哈,哈尔滨亿元级的灰色大客户就得几千家,黑龙江全省就得几万家,而与北京、上海、广东比起来黑龙江这点数算个啥呀!可见,这 30 万亿的“灰色人民币”可能还是个保守的估计。但这些钱应该存放在银行里,虽可能投放到地产领域,估计不会去买商品房。
周山卷走的钱,最后是换成美元的,超过 1 个亿呀。他顶多是个科级干部,能量就如此大,那些背景更大的“灰色人民币”一定是出入国门如入无人之境啊。可笑的金融监管啊!国外铁矿石又要暴涨了,他们觊觎中国房地产的“盛宴”啊!但注意他们的方式,是在“外围”啃噬!比如说,以香港为基地,进可攻退可守!玩一玩股指期货什么的。
所以,这所谓的“热钱”中真正外国人的钱,包括真正的台资、港资很少房地产业是高能耗的巨大“链条”,我们再大搞汽车产业,雪上加霜啊。
笔者建议用钢价来描述房价:读者就清楚的看出谁涨得更快了,当房地产这块“蛋糕”又插上了一根外国的“吸管’,才真正要崩盘呀!
这最后的一根稻草----石油啊!当外国人发现了“油价”与中国房地产的关联性后,可能真要“做局”了!
笔者在第二章第二节专门有述,建立了思维方法和数学模型,呵呵那大约 50 万亿的热钱中的“主角”身份已定,“主角”的钱只是放在商业银行里呀,没“花’呐,别着急啊。
但商业银行们受不了了,得把它们贷出去赚钱哪!这么多人民币,“大老板”慌了,定向票据啊、准备金率啊、窗口指导啊忙个不停。但有效果吗?笔者在第四章第二节磨叽商业银行----人民币的绑匪,哈哈
物理学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惯性!从 1997 年对“顺差美元”的趋之若鹜,到 2005 年“大老板”想靠人民币升值来“踩刹车”,结果失灵----惯性使然!分税制后,国家税收猛增,挤压得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层面只能苟延残喘,一发而不可收拾----惯性的威力啊!大老板们需要补补物理课,再不急刹车,会挤死老百姓的!老百姓只剩下 GDP 的 15%了,要是低于 10%------呵呵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式“土地+商品房”而柳暗花明,这老百姓的层面就挤得更加惨不忍睹了,“压力试验”到 8%怎样?看看老百姓“爆不爆”,嘿嘿
引用别人的数据:工资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 1984 年是30%、1992年是27%、1997年是24%、2001年是21%、2005年是18%、2008年哈哈15%、这趋势下去2010年大概12%、2011 年顶多 10%----真让人捏把汗呀!这急刹车不能减少惯性----课本上如是说---大老板可对老百姓使个“眼色’,把“二老板”甩出车外啊,皆大欢喜!呵呵,否则撞车---同归于尽呦!要利用惯性把“二老板”甩出去,就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最好让他低头数钱---房地产不义之财啊!哈哈
人民币升值已是“政治家”的筹码!经济上什么模型都没用了,数据很难推测,但时间可再靠 3 个月估计无大碍,“流程”而已。
这筹码顶多换回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或军售禁令的解除,台湾、西藏问题-----筹码太大----免谈!哈哈哦,我只会提供思路、逻辑,不过:欧元占美指 57%多,由现 80 涨到 130,欧元得跌啥样!现欧美 1.35:1,按比例跌到 0.83:1 超跌惯性到 0.6、0.5:1,你信吗?可能吗?三年时间?月球会撞地球吗?哈哈
想象一下;1 美元可兑换约 2 欧元了,而人民币又刚好被逼升到 1:4,呵呵,1 欧元只能换 2 元人民币了,现在可是 9.3 元啊!不知谁会疯啊!
哈哈,看差了吧!错把石油当美指了吧,80 到 130。
笔者实在忍不住了,要说几句。关于这人民币的升值提供几个逻辑思维的通道。
第一种可能 升值 时间大概 3-6 个月后
1、一次升值 10%,条件是美国给我们好处——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一次升值 5%,条件是——美国解除对中国军售的禁令。
以上这两种好处,都可以使我们的“大老板”们感到挣足了面子,至于 5%、10%,虚数而已。
第二种可能 不升值 如果以上两个好处美国人都不给,那我们就得探讨在美国那里获得“军民两用技术”的可能,否则太丢面子了。美国人也不至于只打棒子不给枣吧,估计经过 6—9 个月的谈判,中国人需至少花 600 亿美元,最多可能达到 2400 亿美元,到美国玩个“采购大单”,哈哈,皆大欢喜。这种可能性 80%。
这么大个“单”估计只能是能源领域的采购大项目,核反应堆是跑不掉的喽。
第三种可能 贬值 美国人强硬到不仅不给好处,连枣都不给。我们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虽说概率不会超过 1%,但也不失一种可能。
这贬值就相当于直接引进“输入型通货膨胀”,就相当于自己捅破国内的经济泡沫。风险极大,但比较容易将人们的愤怒情绪转移,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1 22:30
笔者的猜测:面对人民币的升值,2.4 万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在“败家子”们的经营下,早已面目全非、徒有虚名了!当“浮亏”暴露为实亏、当见不得人的操作手法曝光时,“操盘手”何以面对公众舆论啊,恐惧呀!所以,他们征用了数以万计的“主流经济学家”创造性地运用“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说、“贸易萎缩打击就业”说等片面之词,去堵塞关于人民币升值正反两面的有益的辩论。结果,导致国家丧失了最佳调整期,进而丧失了战略灵活性。现在就只能被动挨打并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嚎!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1 22:42大量抛售美债,等同于自己撕破国家外汇储备的“面具”!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1 23:03
哈哈,小组成员 0.99 人。是有些情绪化了,改正!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3 11:39
前言1、经济与经济学之争
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经济,在经济过程中,实现自己最大的商业利益,就希望在经济学中得到启发。可惜,在中国,所谓的主流经济学人往往无法建立有效的经济学来帮助大家获得这个启发,他们或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哗众取宠;或是引用西方市场经济学中的抽象理论,对中国的经济现象断章取义。这样,不满意于经济的大多数普通人,也就不满意经济学,更不满意主流经济学人。
2、中国经济发展的困惑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发展应该给每个人都带来明显的实惠。由于中国事实上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大多数人都不满意,自然就会怪罪于经济,认为它出了问题。但问题出在哪里呢?主流经济学人在唱多的心理背景下,其解释已无法与大多数人的感受产生共鸣,这就迫切需要非主流经济学人的出现,来相对客观的解释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的、又现实存在的经济现象,去引导大家,把握可预见的经济未来。
笔者认为:是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表述出了问题。用 GDP表述中国的经济势必导致中国式的行政之手的疯狂干预,势必导致 GDP 在数字上的虚假增长,势必加剧广大民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强大心理预期。而事实上的两极分化又必然导致这个心理预期要向急躁和仇恨两个方向发展。于是,民众普遍的认为:中国经济出问题了!在中国 GDP 的表述货币是人民币,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认为人民币就出问题了!
3、咀嚼人民币可揭示中国的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两极分化,其实这也是世界各国经济普遍而又核心的问题,说白了吧:经济发展不会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好处,但又不能让绝大多数人感觉到没获得好处!两极分化现象会导致中国“崩溃”的言论很难站住脚,因为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在所谓理想的平均主义下发展。
但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可能是中国经济的致命伤!
4、人民币的中国味道
GDP 虚假的高速增长产生“分享蛋糕”的心理预期,当然会产生全民“骚动”式的急躁。在领导那里就会表现为“腐败”,在民众那里就会表现为“住房刚性需求”,在国家那里就会表现为“基本建设的冲动”。这些急躁的行为继续加剧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的加剧逐渐演化为仇恨的蔓延!于是,在人民币上就体现出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斗争,笔者大致把它们分类为所谓的“灰色人民币”、“黑色人民币”和腐败人民币。这些堂而皇之的经济现象充分暴漏了其中国的独有性,所以笔者称之为“中国味道”!
5、中国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问题的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房价大多数普通人何时可以回落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程度?中国在经济领域与西方国家的斗争各种可能的结果?都将成为本书的话题,笔者也试图用可靠的逻辑和简单明了的方法来分析、归纳中国的经济现象,争取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结论。于是我们共同“咀嚼人民币品尝这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一章 人民币的战争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3 13:21
这灰色人民币很难定义,与黑色人民币界限又模糊,索性就举例说明吧。
某市重点高中一届有十八个班级,其中有八个班(定额每班 50 人)称为统招班,另外十个班称作校中校,往往每班也有 60 人左右。统招生是指正常录取的学生,凭自己能力考上的,另外统招班中平均每班另有 12 人被称为借读生,这借读生是连学籍都没有的。如此下来我们有了 400 名按国家正规标准交学费的学生,和 100 名左右的借读生,还有 600人左右的择校生。这借读生和择校生每人每年都要交 7000元的择校费,但借读生还要支付大小不一的人情费。于是就产生了至少 490 万人民币的择校费。当然,7000 元的择校费是要开收据的,但绝不开正规发票,这就意味着,那 490 万人人皆知,学校上面的主管单位——教育局,当然也心知肚明。这 490 万元就是典型的灰色人民币,因为它往往以校长个人名义进行“公款私存”。这笔钱有一部分要向上流动,去充当教育的“财政补贴”;另一部分要向下流动,进入学校的小金库,去充当校长的“招待费”和老师的“福利工资”。
刚才提到的插班生的人情费,少则 1 万多则 3 万,当然有权势的也可以不交。估计这笔钱不会少于 100 万,这可就是黑色人民币了。
高中可有三届啊,算下来可就有大约 1500 万的灰色人民币啊。
这 1500 万元记在校长名下的灰色人民币,在逐利的本能驱使下,往往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比如说在股市里玩个“短平快”,或短期借给亲戚朋友吃点“高利贷”,此时的灰色人民币就变成“热钱”了。
可见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市重点高中,一个仅仅正科级的校长,就有如此大的“金融能力”。
省重点高中规模更大,哈哈,可想其灰色人民币的力量了;小有名气的初中和小学,往往也逊色不了多少。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3 22:16
笔者存在一个幻想:把既得利益集团分化为两份,平民百姓与核心利益集团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在经济上削弱一般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孤立它,在道德上边缘化它,在结构上粉碎它----暂时可避免“流血革命”---冤家易结不易解呀!哈哈,再利用国际舞台,静观其变!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3 22:23一般利益集团目光短浅、喜蝇头小利,可通过股市、楼市、黑市逐渐剿灭之。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3 22:44在可能的暴风骤雨中乐观、稳健、体面的生存下来,是王道!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3 22:54
我们离不开国家,她是我们 13 亿人共同的载体----无论她现在是何等的丑 lou、肮 zang、悲悲切切-----但一切都会过去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4 11:16例子二粮库的故事:某县有一个 20 万吨的储备粮库,假设只储备水稻。水稻的收购按质量分为一、二、三等,收购价格分别 0.86 元/斤,0.84 元/斤,0.81 元/斤。国家一年至少需要 3.24 亿元来收购这 20 万吨公粮。不过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时间差,因为国家拨款是分批次的,虽然省、市、县都有某种程度上的“截留”现象,但最终这笔钱还是要划拨给粮库的。由于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所以这些钱往往以粮库主任的个人名义进行“公款私存”,这时数以千万计的购粮款就变成了灰色人民币。一般说来,粮库主任也有追逐更大私利的冲动,所以炒股啊,短期融资啊,不失为一种选择,但这钱不会去买房子,因为那么做周期太长,粮库主任一般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他们顶多也只是正科级。
由此可以推测,这个粮库主任短期内具有 2000 万人民币的“融资能力”是不成问题的。这时的灰色人民币又转化为“热钱”了。
粮库里的某位质检员甲,收了某个交公粮的农民乙的500 元红包,使农民乙的 2 万斤公粮被虚报成 2.1 万斤,质量也由三等虚报为二等,这样农民乙相当于获得了 1440 元—500 元=940 元的实惠。
回过头来,质检员甲为了保住自己的“金饭碗”,过年时孝敬了粮库主任2000元。这500元和2000元就都是黑色人民币了。
假如这个粮库主任有赌博的嗜好,刚好手气又不好,暴输了 800 万元。这时他胆子就开始变得异常的大,自然就会动那灰色人民币的歪脑筋了,想想看吧,他会通过种种手段裹挟几个批次的购粮款,完全可能把 5000 万元一股脑的卷走,人去楼空,哈哈,这时的灰色人民币就完全变成了黑色人民币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4 15:33笔者的第二个蓄水池,理论上容纳了大量的黑色人民币,剿灭了这些黑色人民币对所谓的中产阶级会带来很大的杀伤,但对中下层民众其实无所谓。因为中产阶级很多是贷款买房,房价暴跌会使他们多年的积蓄灰飞烟灭,其中很多人甚至透支了今后很多年的劳动;而对于中下层民众,他们中有房的属于“刚性”自住,这样一套房是 10 万还是 100 万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因为不能用去“流通”;他们中无房的,也许恰恰在房子暴跌后才有机会啊。
有人估计,去年销售的商品房多达 60%都属于投机性购房,哈哈,大概是黑色人民币那一类的。不妨假设 20 年前投机性购房所占的比例为 0,那么这 20 年所建的所有商品房中大概应有 1/3 为投资性或投机性的。按照笔者以前的估计,这 20 年总共建了约 3.3 亿套形形色色的商品房,其中的 1.1亿套的“主人”应该是黑色人民币的持有人,许多房子“主人”将变更为广大的无房的中低民众啊。
消灭了被圈在第二个蓄水池里的人民币显然对中产阶级有很大的附带损伤,但却可以实现广大的“无产阶级”自有住房的梦想。权衡利弊还是可以操作的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4 16:22
这黑色人民币,国家一直在有效剿灭中。
领导甲,1990 年 60 岁退休,有一套房子,黑色人民币10 万元,8%的通胀率,2000 年只值 4 万元的购买力了,到了 2010 年只值 1.6 万元了,估计领导甲此时正在“愤青”哪!
领导乙,2000 年退休,有二套房子,黑色人民币 50 万元。乙的子女不太争气,花了乙 20 万元,另外乙已不如甲简朴,自己也花了 10 万元。剩下的 20 万,8%的通胀率,到了 2010 年只有 8 万的购买力了,差不多被剿灭了。
领导丙,2010 年退休,有三套房子,黑色人民币 500 万元。丙的子女虽出国,但仍需丙贴补;丙更不老实,养二奶每年 20 万,呵呵,2020 年时,按 8%通胀率算,估计丙已“倾家荡产”,被剿灭了!这就是高通货膨胀率的好处!当然附带杀伤了广大民众。
但透过这 30 年来看,民众能忍受 8%!
那灰色人民币来了,就要打破这个平衡。
顺便说一句:领导干部只会用“权”挣钱!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4 17:05只有黑色人民币时,我们牺牲了广大民众,凭 8%的通胀率挺过了30年!现在,黑色人民币+灰色人民币+“西方”人民币,我们再牺牲谁呢?12%、18%的通货膨胀率能再维持几年?一个突发事件就会是一根导火索呀!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4 21:55
借点儿“酒精的劲”,笔者非常欢迎不同意见,哈哈
网友 17girl 的逻辑:敌人的朋友就应该是敌人!可是你的敌人并不确定;你的假想敌也未必有盟友。所以,笔者是你的敌人的概率就不会超过 25%,嘿嘿!
放弃阿 Q 般的逻辑吧,别情绪化呦!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4 22:23
回米纳发的猫头鹰:“回国黑市交易”的路径掐断,下飞机就没收---国家规定以外的美元!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0-03-28 12:30前几天写了几个关于黑色人民币和灰色人民币的帖子,读了回帖感到了很多人的压抑和沮丧,使笔者突然停了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