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08 13:27增加了如此多的物质消耗,甲方所控制下的国民幸福感却空前的下降,在那里流通的人民币的信用实际上空前的降低。显然这是一场失败,甲方在赚足了私房钱后,在道义领域或者说是在人性方面遭到了惨败。当然了,甲方如何收拾残局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喽。
丙方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不断削弱甲方在这方面的贪婪,在汇率领域不断给甲方设置绊脚石。这使甲方很为难,他们已经感到挣美元的前景很不乐观,到手的真金白银就愈加珍惜(人性贪婪的本能),所以甲方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卫已到手的私房钱。所以,小步幅的加息只是为了防止国内美元的流失,因为金砖四国、越南等都在加息。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08 14:53我们看到了躲在美元背后的甲方,因贪婪而扭曲的嘴脸。
他们的私心在于非法的操作这本属于人民的“钱”!其中的很多美元事实上都躺在瑞士、维尔京群岛、巴哈马群岛、新加坡等银行的秘密账号里,其数量极其可观,足以让卡扎菲们感到逊色。所以,甲方从来不说出那些真金白银的数量、种类,这为他们的黑手留下了足够宽松的“盗洞”!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08 15:03
我们也看到了躲在人民币背后的乙方的贪婪的嘴脸。无论他是一只九品芝麻官,还是官达一品二品的显赫的封疆大吏,都无法摆脱他那低俗的本能对食物和女人低级要求!前不久有一个在重庆死掉的文强,就是这乙方中的典型。他们的基因中已经永久的刻录了:贫穷、自私、贪婪和恐惧!
甲方的成员,往往“根红苗壮”,内心深处从来都没有“饥饿的恐慌”。所以,仪态还算是大方得体,自然对丑陋粗俗的乙方鄙夷不屑。这样,甲乙方的斗争自然也有人性斗争这一面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08 15:13
更多的广大民众,当然也包括那些上蹿下跳欲爬入乙方的“市井小人”,他们只好躲在“房子”后面了,个别人还想躲在“黄金”的后面。天天嘴里喊着“保值”、“升值”,其中有很多不幸做了房奴,我并不想评价他们的人性。但必须说句公道话,甲方的加息实际“误伤”了他们。持续的加息会使甲方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私房钱,但也会持续的误伤房奴们,所以,甲方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加息0.25%”,房贷却只加息 0.20%,甲方给房奴他们放了一个“缓手”。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08 15:15
作者:afanti25256 回复日期:2011-04-08 15:10:42楼主是在写小说?推理也不推理,数据也不拿数据?至少也有点逻辑分析撒!
-------------------------------- 好的,明天把相关的官方数据贴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08 16:42作者:爱阿福福 回复日期:2011-04-08 16:36:59请问泡沫老师,为什么我被那个辉煌无限群给踢出来了,还是那个群被解散了?俺可是天天认真听课的良民啊
--------------------------------------------- 具体的我不知道啊,你从新进来吧,欢迎,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1 11:55今天是 4 月 11 日,照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重要经济数据的日子。这个月中国还要主持金砖国家的会议。
提起金砖国家,笔者脑海里突然就晃过了一个“热钱”的概念……
《热钱的自述》我叫热钱,喜欢快进快出。我本游荡于国际资本市场,但最近一些年美元很令我失望,于是我常想跑到一些未开垦的“资本的处女地”去闯闯,看看自己的手气,当然了,捞了一票以后,我还是要回到我熟悉的国际资本市场中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1 12:19于是我打开了世界地图,看到了许多新兴的市场国家,当然还有新兴的准市场国家,呵呵,我要去那些地方闯荡江湖,但我知道风险很大。于是我又静了静心,把我的冲动变成事实上可操作的行动,需简单的研究一下。
我选中了这样几个国家: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海湾国家、巴西。这些国家各有千秋,既然成为的目标投资国,我就把这些国家按经济容量、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经济的单一化程度(也就是综合程度,指农业、工业等等部门是否齐全)、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分类。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1 12:40
首先,按经济的规模即 GDP 的总量所形成的排序:1 中国,2印度,3巴西,4俄罗斯,5海湾五国,6南非。
其次,按投资的自由化程度排序:1 海湾五国,2 巴西,3 俄罗斯,4 南非,5 印度,6 中国。
第三,按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排序:1 巴西,2 俄罗斯,3海湾五国,4 南非,5 印度,6 中国。
第四,按按市场经济地位(国际上打分以 50 分为界,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来排序:1 海湾五国、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2 中国。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1 12:43第五,按贸易的规模排序:1 中国,2 巴西,3 海湾五国,4 印度,5 俄罗斯,6 南非。
第六,按经济的综合程度排序:1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2 海湾五国、南非。
第七,按投机可能得到的回报排序:1 巴西(基础利率11.25%),2 俄罗斯(10.5%),3 印度(8.3%),4 南非,5 海湾五国,6 中国(3.25%)。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1 13:23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以上的排序,凭着我多年投机的嗅觉,我得出如下综合结论。
从投资的安全性讲,就是说我在这个国家能进得去也能出得来,而不是好进不好出,这样排序应该是:1 巴西、俄罗斯、海湾五国、南非,2 印度、中国。
这样,作为热钱的我,我首选的国家是巴西,我备选的国家是俄罗斯(现在石油和粮食的价格都在快速上涨,俄罗斯可是石油和小麦的输出国啊),我最应该回避的国家是中国!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1 13:26
可是有那么多资本涌向中国啊,嘿嘿,那是“黑金”,大多数从中国流出来,在国际市场上转一圈又溜回中国的,那黑金是喜欢污泥浊水的,我才不去那藏污纳垢的地方呢。
想赚中国的钱,当然了也可以考虑考虑港元,但那是个“侧门”呀。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1 13:35今天是 4 月 11 日,照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重要经济数据的日子。这个月中国还要主持金砖国家的会议。
提起金砖国家,笔者脑海里突然就晃过了一个“热钱”的概念……
《热钱的自述》我叫热钱,喜欢快进快出。我本游荡于国际资本市场,但最近一些年美元很令我失望,于是我常想跑到一些未开垦的“资本的处女地”去闯闯,看看自己的手气,当然了,捞了一票以后,我还是要回到我熟悉的国际资本市场中的。
于是我打开了世界地图,看到了许多新兴的市场国家,当然还有新兴的准市场国家,呵呵,我要去那些地方闯荡江湖,但我知道风险很大。于是我又静了静心,把我的冲动变成事实上可操作的行动,需简单的研究一下。
我选中了这样几个国家: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海湾国家、巴西。这些国家各有千秋,既然成为的目标投资国,我就把这些国家按经济容量、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经济的单一化程度(也就是综合程度,指农业、工业等等部门是否齐全)、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分类。
首先,按经济的规模即 GDP 的总量所形成的排序:1 中国,2印度,3巴西,4俄罗斯,5海湾五国,6南非。
其次,按投资的自由化程度排序:1 海湾五国,2 巴西,3 俄罗斯,4 南非,5 印度,6 中国。
第三,按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排序:1 巴西,2 俄罗斯,3海湾五国,4 南非,5 印度,6 中国。
第四,按按市场经济地位(国际上打分以 50 分为界,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来排序:1 海湾五国、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2 中国。
第五,按贸易的规模排序:1 中国,2 巴西,3 海湾五国,4 印度,5 俄罗斯,6 南非。
第六,按经济的综合程度排序:1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2 海湾五国、南非。
第七,按投机可能得到的回报排序:1 巴西(基础利率11.25%),2 俄罗斯(10.5%),3 印度(8.3%),4 南非,5 海湾五国,6 中国(3.25%)。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以上的排序,凭着我多年投机的嗅觉,我得出如下综合结论。
从投资的安全性讲,就是说我在这个国家能进得去也能出得来,而不是好进不好出,这样排序应该是:1 巴西、俄罗斯、海湾五国、南非,2 印度、中国。
这样,作为热钱的我,我首选的国家是巴西,我备选的国家是俄罗斯(现在石油和粮食的价格都在快速上涨,俄罗斯可是石油和小麦的输出国啊),我最应该回避的国家是中国!
可是有那么多资本涌向中国啊,嘿嘿,那是“黑金”,大多数从中国流出来,在国际市场上转一圈又溜回中国的,那黑金是喜欢污泥浊水的,我才不去那藏污纳垢的地方呢。
想赚中国的钱,当然了也可以考虑考虑港元。
具体的细节可参考《咀嚼人民币》第一章第二节。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727947259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724201206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2 15:12有网友一直追问我 ,在中国买社保合不合适。这个课题对我来说太大了,我把它缩小一下。只谈退休金的问题。
退休金在西方国家的观念和在中国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还有“铁饭碗”思维模式的干扰,很多中国体制内的人认为,他的退休金是国家给开的,显然这类人把政府和国家完全混淆了,甚至认为今后几十年政府的概念仍然等同于国家,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许多体制内的退休人员将来的退休金如果有的话,实际上不知道 谁给他们开,除非将来的政府可怜他们。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2 15:14
我们假设一个 1986 年出生的男性劳动者,现在他要参加社保中相当于退休金的养老保险。既然是保险,显然是一个资金投资的运作过程。按全球的经验,这种“钱生钱”的投资回报率按年率不会超过 5%!即比储蓄的平均利率 3~4%高,而又比股票的平均回报率 6~7%低。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2 15:15
1971年2011年推测2051年黄金35美元/盎司1400美元/盎司(涨40倍)
(再涨 25~100 倍)35000~140000 美元/盎司
石油约2美元/桶100美元/桶(涨50倍)(再涨 40~200 倍)4000~20000 美元/桶玉米120美分/蒲式耳760美分/蒲式耳(涨6倍)
(再涨 10~30 倍)70~210 美元/蒲式耳
中国大米0.185元/斤2.2元/斤(涨12倍)
中国猪肉0.73元/斤约10元/斤(涨14倍)
职工工资 名义 60 元/月
实际150元/月平均3000元/月(涨20倍)
退休金 名义 40 元/月
实际70元/月平均1500元/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2 15:21备注:职工的实际工资,名义工资 60 元,加上教育补贴30元,医疗补贴30元,交通补贴30元,小计150元。
退休金,名义 40 元(工资的 60%),加上医疗补贴 20 元,交通补贴 10 元,小计 70 元。
从1971年的实际工资150元/月到2011年的平均3000元/月,上涨到 20 倍。按积累率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增长7.64%。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2 15:23
从表格可以看出,按照美国的市场(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市场),黄金、石油、玉米这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达几十倍。在中国,工资和退休金的上涨幅度虽然高于大米和猪肉的上涨幅度,但还是低于平价商品购买力的上涨幅度。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2 15:30
刚才提到的25岁的年轻人,到他40年以后的2051年退休时(按 65 岁退休),把钱放在银行是最吃亏的,因为那么做的实际利率只有 3~4%。把钱去买保险最后拿退休金的回报率是 7.64%(在中国按 1971 年到 2011 年的经验值)。当然,把钱投资在黄金、石油、玉米等大宗商品上,年均回报率都在 10%以上。
其中买社会保险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前提,就是在今后的四十年里,现在这个政府既不会经济破产,也不会被推翻。
但笔者觉得前者发生的概率是 1%,而后者发生的概率是 0.1%!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2 15:41
还有,那个现在 25 岁的年轻人,他要是参保了,还需很长寿啊。最不幸的是:他 64 岁死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4 13:58
发改委的全称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是一个比部稍大一点的中央衙门机关。最初的宗旨是要给国家发展的方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等定一个发展的基调,权力当然要比一般的部要大,甚至也大于它的前身——国家计划委员会。
但目前至少是从 2008 年开始,它的宏观功能正在逐渐淡化甚至丧失。越来越像一个“跑龙套”的小衙门了,2008年中央的刺激计划(主要指那 4 万亿),迅速导演出“跑部进钱”的闹剧。到了前几天发改委为了所谓控制物价的职能,低头哈腰到了找具体的企业约谈的地步,发改委混到今天不仅干起了“物价总督导员”的私活,甚至有充当“黑社会打手”的嫌疑。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4 14:15
想象的场景一:发改委在国务院内部分工中开始充当控制物价的“第一打手”。
既然是打手,就要露出“凶和狠”的特征。流氓打手的凶狠特征是先打“杀威棒”,于是年初一段时间先约谈那些有国际背景的大型超市,比如说家乐福,好像家乐福没买发改委的帐,于是发改委脸一沉授意他的下属国家工商总局之流,打了一记流氓性质的“闷棍”:理由是价格欺诈,每个店罚款 50 万元,连续罚了十几个分店,看你家乐福“疼不疼”。其实这标签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的欺诈行为,由来已久,也非家乐福一家,但棍子却只打到他一家头上,这就是所谓的杀一儆百。背后隐藏的逻辑绝不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啊,它要是真心那么做早干什么了,唯一的动机就是树立我发改委的“权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4 14:39
最新的杀威棒又不幸落在“双汇火腿肠”的头上,这一杀威棒甚至可以使“双汇”消失啊,其威力极大。好了,现在发改委充当控制物价的“第一打手”的所有障碍全部扫清了。
最近,发改委从容的把洗涤剂行业的几个龙头老大,比如像纳爱斯啊,广东宝洁啊等等,招到发改委去约谈,告诉他们国家的大趋势、告诉他们不要顶风涨价、告诉他们要与发改委的意图“闻鸡起舞”,否则,我发改委就要打杀威棒。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4 15:22
顺着这个思路,估计发改委下一步要找方便面的企业约谈,比如康师傅,福满多等。再接着找谁约谈呢?网友们发挥想象力吧。凡是这些被约谈的企业,大概都属于产业链的最下端。产业链的上端,发改委不但不打闷棍,而且还关爱有加,溺爱之情毫不掩饰。
比如,对中石油、中石化等百般溺爱,不仅从不打闷棍、杀威棒,反过来,都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对于中国电信部门的央企,其对平民百姓的欺诈,十几年来始终高居“民愤”的榜首,可是有罚款吗?可是有杀威棒吗?可是有紧箍咒吗?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4 15:29
在中国,电价恐怕是物价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了。不仅是因为电力是我们中国社会最核心的能源,同时也是市场货币容量最大的能源,汽油和柴油在电力面前只能是个“小巫”。
而电价的上涨是绕不过去的“结”,发改委这第一杀手怎么面对这个电价的结呢?棒子不会好使的,“心头肉儿”的哄骗也不会好使,纠结啊,不妨为发改委捏一把汗啊!
现在,发改委充当“第一打手”的现象已明确的浮出水面,那背后隐藏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发改委是谁的发改委呀?在笔者所说的甲方里还是有明确的分工的,即有“国王”,还有“首相”,现在又出现一个“储君”呀!那发改委具体要遵从哪一位“大爷”的意图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6 13:11
解读两个新闻先解读博鳌论坛,在第十个年头,我们越来越看到这个论坛的气数已经尽了。从发展到巅峰的“清谈”,逐渐到“空谈”,今年实际已经“不谈”了。从阵势上看,最初还有东盟十国的领导人偶来捧场,现在一个都没有了,惨呢。金砖国家的领导人来海南,纯属被迫“顺道”,其中印度的总理辛格干脆绕道跑了。至于西班牙首相纯粹是为了钱而来,中国在西班牙最困难的时候,挥舞着手中人民的钱向西班牙炫耀,西班牙首相能不来吗?我想西班牙首相是顶着被侮辱的感觉,捏着鼻子顶住了“恶臭”来到了中国的三亚的,至于韩国派个总理来显然也别有用心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6 13:19
至于美国的前财长、前商务部长和日本的前首相,已经“退化”成很平庸的小人物了,人微言轻了。中国普通平民百姓是不懂的,用他们来撑博鳌论坛的门面实在是滑稽可笑。
其实金砖国家去三亚也是清谈啊。几个所谓的新兴国家“门不当户不对”,积怨极深,猜忌此起彼伏,假装在一起清谈,劳民又伤财,有何意义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6 13:35
再解读一段新闻,就是关于国家外汇储备突破三万亿的
新闻。
这次主流媒体不仅没有对国家外汇储备突破三万亿美元而洋洋自得,甚至开始放出忧虑的口风。接着放出几只“专家级”老狗,狂吠着金融“暗物质”。这“暗物质”是啥谁也不懂,但作为现象恐怕十年前就大行其道了,而那些专家学者却似乎一夜之间才焕然大悟似的,走狗的丑态暴漏无疑。
我曾在书里放言:中国就没有那种大规模的热钱(小规模的热钱中国肯定是有的),在专家学者的嘴里 FDI 变得有一万亿美元之巨了,但他们现在却栖身于 M2 中,以人民币来描述它们的身形,其逻辑上可笑之至!笔者早就说过,这国家外汇储备既是甲方的面子工程,又是甲方趋之若鹜的“真金实银”,现在甲方真的要采取行动把这笔钱由“左手”折腾到“右手”,即以名义的“国家储备”转移到切实的“私房钱”!要么准备“跑路”,要么用来“雇佣军”(像利比亚的卡扎菲那样)!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8 12:13
回网友
我反对大家存很多粮,发生粮荒的概率虽非常大,但不要紧。今年中国的粮食减产是必然的,但幅度很小,我估计在 2~5%之间。这样就会产生粮价的上涨,而粮价只要是上涨10~20%,马上就使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食浪费风格有明显的收敛,所以粮食供求关系是可以维持平衡的。甚至完全可以不用额外的进口粮食。
发生粮荒,更多的是人为的炒作,政府不会故意而为之,所以这个突发事件的“导火索”一定来自于境外。国内的投机力量会把这个“不大的事件”发酵成“轰轰烈烈的事件”,这会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如果政府“用力过猛”会导致中国发生“阿拉伯事件”!如果政府“用力适度”,理论上粮荒的闹剧其周期顶多两三个月而已。所以,大家应该沉住气不必危言耸听。但防范于未然,家里储备三个月的食物还是应该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8 12:27
中国经济的数据,其实没有太大的分析意义。比如说三月份的 CPI,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 4.9%,还是 5.4%,还是 5.9%?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太阳每日升起,我们仍然日升而做日落而息。
我们重新来分析一下刘志军,这个铁道部的前部长。铁道部2009年的客运收入1090亿元,货运为1647亿元,而税后利润只有 27 亿元。这些数据是可以分析的,铁道部的主营业务的年收入只有 2737 亿元,但它的负债规模却超过1.3 万亿元。为了掩盖铁道部内部的腐败和低效率,铁道部的下属各铁路局及铁路公司,往往用非主营业务的盈利(主要是非法卖地、房地产经营、地方平台融资圈钱等等)去弥补那巨额的亏空!所以,会在铁道部的账面上出现可笑的 27亿元的盈利!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8 12:49
即使退一步,一个政企不分的拥有 380 万雇员的臃肿的“经济融合体”,却能通过仅仅 27 亿元的利润去博得 8000亿元的国家贷款,这不是闹剧是什么?显然刘志军本人没有这么大的决策能量,于是,在高铁如此狂热的时期,却突然半路上换了“高铁的主帅”。这说明:决策层并不在乎高铁是否赚钱,也不在乎高铁是否半途而废,导致国家和社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实,决策层只在乎“山头斗争”!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2:01
我们继续谈刘志军和铁道部这铁道部拥有 380 万雇员,其中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
铁道部是一个政企不分的“经济融合体”,它不仅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工厂,自己的医院,自己的的宾馆甚至自己的饭店,它还有自己的公安局、检查院和法院。对于企业,后面这些机构里的雇员显然都是冗员;对于政府衙门而言,企业逐利的本能显然要受到压制。所以,铁道部长的真正任务当然也是漫长的任务,是把铁道部改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裁员,最后保留最起码的雇员总数即可以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2:18怎么样参照呢?我们可以看看巨无霸的中石油,它名义上拥有 50 万雇员,再加上影子雇员,实际上大约有 80 万人左右。它的营业额达 1.7 万亿元,它的利润约 1700 亿元。
这就意味着中石油的人均营业额约 200 万元人民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2:41
同样是国企,中国工商银行名义上拥有 40 万雇员,再加上影子队伍,实际也是大约 80 万人左右。它的营业额接近 1 万亿元,它的利润达 2300 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工商银行的人均营业额约 125 万元人民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2:58中国铁道部应该是介于工业性质的中石油和服务业性质的中国工商银行之间的产业——运输服务业。那么它的人均营业额也应该大致的介于两者之间,我们不妨取平均值约160 万元/人。而铁道部 2009 年的主营业务的营业额为 2737亿元,这就意味着铁道部在中国的合理雇员人数仅仅 17 万人,可是它现在却号称拥有 380 万之众,多么扭曲的就业啊!前铁道部长刘志军也是很难哦,他得到处圈钱去维持他那庞大而又腐败的“机器”运转下去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3:04
就拿铁道部内部的学校来说,裁掉他们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一般说来,铁路的子弟学校属于事业单位,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并不愿意收容他们,而在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铁路的学校又不愿意被地方收容。所以,利益的斗争使铁道部的企业化改造步履艰难。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3:27
同样,铁路的主营业务也很难裁员。铁路系统差不多有10 万运营的公里数,这就意味着至少有 5 万个铁路道口,其中许多道口必须是有人执勤的道口。按 2 万有人道口计算,平均每个道口每班有 1.5 个人执勤,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铁道部有人道口执勤的雇员就可能有 6 万之众(三班倒制)!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3:29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追求铁路的密度和速度,所以,它的道口反而无人执勤。而发达国家,由于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不太高的铁路速度,可以用设计和投资技术的改善,它的道口也是无人执勤的。结果,唯有中国这样的整体国民素质低下,而又要盲目追求速度,刘志军之流又要追求零死亡的安全记录,只好创造铁路道口至少6 万人以上的执勤的局面。这 6 万人的冗员谁能裁掉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3:32反过来,这 6 万被笔者视为冗员的铁路道口执勤人员又是这种扭曲就业的牺牲品。一方面,他们为铁路的安全运输做出来贡献;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就是靠时间,毫无技术技能的积累,将来一旦下岗他们就会骂娘。所以,这 6 万个就业就是社会的“鸡肋”。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3:37笔者分析到这,读者听了都已经痛心了。380 万的铁路雇员,在笔者眼里至少 300 万是冗员啊!但是你把这 300 万全部淘汰出局,又将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冲击呢?这些人往往又是尸位素餐,毫无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能力,这些可怜的人又会如何在将来的社会中生存呢?但反过来,不撵走他们,养着这些活生生的“现世宝”,对别的中国人公平吗?对 13亿中国人公平吗?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3:53刘志军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把“四不像”的铁道部改造成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裁减或转移冗员,如果每年裁减或转移 30 万人,那么从 2003 年到2011 年的今天,铁道部也应该只有 100 多万雇员了。但显然刘部长没有这么做,他做的只是“跑马圈钱”,为 GDP 主义“添砖加瓦”,使自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刘跃进”。其中的高铁项目,被社会诟病极多。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4:01
一些细节隐含了可怕的矛盾,这些矛盾的爆发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杀伤力。比如,引进的高铁技术的法定运行速度只有 260 公里/小时,而刘部长硬让它跑出 300 以上甚至是疯狂的 380 公里/小时,事故的隐患极大。一次几百人死亡的恶性事故的发生,甚至可以导致国内和国外对政府信心的彻底破产!再比如,刘部长为了圈钱与地方政府有许多不可明示于人的“猫腻”,其隐含的风险足以令铁道部破产“数回”!如此不负责任的刘部长,当然会引起决策层的愤怒,一脚踢开他的时机自然就瓜熟蒂落。同时,又可以对那些肆无忌惮的地方大员起到警示作用:如果不负责任的想把中央“圈”进去,刘志军就是你们的下场!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4:18
刘部长的继任者应该学的很“乖巧”,笔者相信他会把高铁的速度降下来,以保证在今明两年不得出任何恶性事故。
同时,要在铁道部内部进行“彻查”,以堵住一些金钱上的漏洞,避免继续向恶性通货膨胀的伤口上“撒盐”。当然,铁道部的新部长估计是不会“碰”真正的难题——裁减铁道部的冗员,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4:42
至于刘志军的腐败问题,在决策层眼里那是“优秀的小辫子”。逻辑推理上讲,刘志军的摔倒起因不是腐败,腐败是摔倒他的借口。
但是刘的摔倒,仍然使他背后的大人物受了伤,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任何伤口流出的鲜血的腥味,都会引来更多的“大白鲨”的残忍的撕咬!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19 14:52
国王、首相和王储,忧心重重的看着国内和国外,而刘志军之流又不争气。于是,国王日渐衰老和沧桑,他有很多担心了。他开始担心恶性通货膨胀后的国家是否会真的失控,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退位”,或者说是否“完全退位”的问题。
首相也在思考,首相担心自己成为替罪羊,他已经似乎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血腥气味,他的生存的本能正在与人性的极限发生着冲突。
王储当然也在思考,他当然不希望接受一个烂摊子。当他掌舵时,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呢?还是干脆不转,一直横冲直撞下去!这就是笔者人性分析的方法我要做个卖书的广告了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727947259
出版社的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724201206
我的签名的,有点不好意思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2:03
刘志军很快就会从公众的视野中逐渐消失掉,但铁道部却不会消失,只不过会比以前更加乱象重生。铁道部的财务报表恐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看,它的现金流如果今年不断,明年即 2012 年是一定要断的。今年铁道部注定要亏损,如果加息的步伐很快,她名义上今年的 1400 多个亿的债务如何去还?当然了,除非国务院另有财政拨款去挽救,或者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来堵窟窿,问题是还能借到钱吗?本来铁道部的融资就相当于“非法”融资,即没有抵押资产,靠信用。可是现在,铁道部还有信用吗?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2:06
国资委的“大老板”也日子日渐艰难,其中的一个管理对象叫中石油的最近又惹出了很多麻烦。包括不明用途的天价的茅台酒被曝光,包括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的曝光,包括赔着老本也要莫名其妙的出口成品油的曝光,所有这些现象都会使大家不约而同的产生联想——下一个刘志军是谁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2:12权利斗争是尖锐的,最高层的权力斗争已经拉开了帷幕。
我们的国王在思考,这种思考甚至是一种痛苦的思考。
前一段时间“大国的崛起”的季风已悄然刮过,接下来季风所带来的阴霾已如期而至,再接下来暴雨以及它那破坏性的洪水,看来也像自然规律那样势不可挡啊。阿拉伯世界的觉醒,预示着国王手下的臣民迟早也要觉醒,现在的涓涓暗流迟早要汇成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洪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2:22国王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他惆怅并衰老,不仅眼角和嘴角更加明显的向下无情的发展,他脸上的老年斑也突然冒出五六枚,但是 权力斗争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昨天,是他母校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他带着共青系的女大员高调出场了(前几天政协的贾大人也曾带着这个女大员高调出场),好了,权大无边的常委会终于有一个女常委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2:28在国际舞台上,国王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别人从来没有真正的给过他面子,那面子是他微不足道的可怜的追求。法国的老奸巨猾的萨科奇,早就识破了国王的这个人性上的弱点,于是,萨科奇至少两次玩弄这种“以面子换利益”的伎俩。最近这一次萨科奇拿走了 400 多亿美元的大单!德国的默克尔也玩起了这一手,前一段时间也受益不菲。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看来也无法拒绝这一手,年初国王送给他一个600 多亿美元的大礼单!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2:34可是,这些忘恩负义的“猴子们”,一转身就什么都忘了!西方国家的大哥大,不理睬我们的国王倒也有情可原,但亚非拉那些小兄弟所玩弄的伎俩也如出一辙,这实在令国王伤心啊!于是国王作出指示——低调!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2:41首先的低调是,在博鳌论坛中间加了俩个汉字叫亚洲,于是就变成了博鳌亚洲论坛。婉转又清楚的告知美国以及西方世界,中国只不过想混个地区大国“当当”,无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暗示着希望美国不要太咄咄逼人。
其次的低调是,准备把扩大进口落在实处上,先在海南搞了一个“退税”消费的试点,将来的方向是大规模的扩大进口,以堵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贸易顺差的指责。
再次的低调是,着手缩小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但这是一个十分慎重的事情,所以,目前只是放出试探性的口风。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3:13
可是前几天的在博鳌的低调,甚至包括那个哀调——“包容性”的增长,似乎也并没有引起外国人的注意。倒是海南的那个“离港退税”吸引了一些国人的眼球,果然国内的“刁民”人性的贪婪是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的。5000 元的上限,退税率不过 10~35%,似乎可节约 1000 元左右。不知是什么样的消费人群乐意于为节省这 1000 元左右购买这昂贵的往返机票?要么机票是免费的?或者是享受退税的商品真的是货真价实的进口稀缺货?这些就只有鬼才知道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3:16央行行长先生已经开始放出口风: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了。
但他早想什么了?昨天似乎还没有嫌外汇储备过大,今天就突然大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1 13:36显然,我们的国王对外要采取低调,要展示他“软”的那一面,那么对内就要显示他“硬”的那一面了。核心权力的斗争刚刚拉开帷幕,许多事情就已经表面化了,而且渗透着浓烈的火药味。现在的国王在十年前当王储时,就显得那么谦卑、随和,而现在的王储却显得那么咄咄逼人,令国王很不舒服,也令首相很不安。
核心权力的斗争,不在于谋事而在于玩人。有效“山头”的数量决定了权力的真实分量!现在,各方不但要积蓄自己的力量,同时尽量“拆对手的台”,哎,可怜的刘志军们啊,不知道下一个或两个牺牲品是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2:38
有几位好心的网友,以不同的方式,劝我不要再写关于国王、首相和王储的故事了。我接受了忠告。
但是最近利比亚发生的故事我不能不说,尤其是洪德罗斯和赫斯林顿的死。
第一, 两个记者的死揭穿了一个谎言,那就是所谓的利比亚政府军(其实是卡扎菲家族的私人武装)“没有向屠杀平民”。记者不是平民吗?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2:48第二, 在混战中的米苏拉塔,它的胶着的前线的两侧,聚集着两类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群。那个被我们官媒说成了反政府武装的人群是为自由而战,而它的对立面那些被我们官媒称作政府军的人,事实上不是为了钱而战就是因蒙蔽而为愚昧而战。
第三, 中国方面也有一个记者,看来他是不会死的,因为他不会去前线,他躲在的黎波里,他天天缠着卡扎菲的发言人伊普拉西,把那个独裁者的谎言通过我们的官媒,带回中国,来糊弄 13 亿人的视听。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2:59第四, 笔者注意到了在利比亚使用的杀人武器。主要都是中国产的货色,其中大量的自动武器都是中国的山寨版的廉价货,那些单人火箭筒还有中国特色的多管 107 无控火箭炮……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在中国若干家族控制的军火公司毫无人性的向世界热点地区输出这些山寨版的杀人武器,虽屡遭西方国家以及许多和平组织的指责,但是贪婪的权贵资本主义者只顾把钱往自己的腰包里塞,而根本不顾及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国际道德领域所受到的羞辱!那些脏钱现在看起来是多么无足轻重啊!比如,中国版的 AK——47 步枪仅卖200美元,即使卖上100万支,不过才得到2亿美元!而最近我们在战争中的利比亚所放弃的国企经济合同,保守统计也有 188 亿美元!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3:44
换个轻松的话题吧。
某网友的一个算术题:某人 2000 年持有人民币 100 元合美元 12.5(1:8 换算)。2010 年还是持有人民币 100 元合美元15.38(1:6.5换算)。好了,2010年持有美元度过这 10 年的损失 15.38-12.5=2.88 美元。那么持有人民币的呢,100 还是 100 没损失。呵呵。还是持有人民币的聪明。
我就笨啊。一个简单的我不想说但大多数人想不到的算术题送给大家,送给主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4:16要解释这个现象,可以通过货币的两个主要功能说起:即流通功能和储备功能。
人民币的流通功能仅限于中国国内,美元的流通功能主要在美国,但在中国也有极小的范围内的流通功能。至于储备功能,在中国人民币和美元是可以交换的。
2000 年的 100 元人民币如果把它储备起来,到了 2010年时加上利息它的名义达到了 130 元,但它此时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年的40%左右,约52元!所以,网友所说的2000年的100元到2010年还是100元是偷换了概念,用表面的数据替代了货币的一个功能,掩盖了它真实的购买力。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4:30
%2000 年的 100 元人民币把它换算成当时的美元约合12.5 美元,到了 2010 年连本带息名义上也达到了 15 美元。
在这期间美元也在缩水——即美元的购买力也在下降,2010年的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 2000 年的 80%左右,所以此时的那名义的1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97.5元,按6.5:1换算)折算成购买力的话,相当于 2000 年的 12 美元。但这里有个条件,这些事情是发生在美国而不是中国。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4:36
但是情况变了,非让这个事情发生在中国,那么静态下2000 年的 100 元人民币,到了 2010 年用升了值的人民币再兑换美元,就可以得到“所谓的 15.38 美元”了。于是就出现了网友所说的 2.88 美元的表面亏损。这里就更混乱了。
网友把人民币的储备功能偷换成美元的储备功能,又把人民币的流通功能与其混淆在一起。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4:37
重新梳理一下思路:100 元人民币储备起来 10 年后按购买力折算成 2000 年的只有 52 元了(考虑了利息)。同样 100人民币换成美元 12.5 美元储备起来,10 年后非要把 15 美元(考虑了利息)换回 97.5 人民币,否则你无法在中国“花”呀。此时,按购买力折算成 2000 年的人民币仅为 39 元了。
这里面没有网友所提到的混乱的 15.38 美元这个数据。但同时说明:人民币购买力的贬值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事实上加速了人民币购买力的贬值速度。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4:42
所以,我们的货币政策是以坑害广大民众为代价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升值放大了这种对中国广大民众的伤害。
少量的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现金,等待和忍受着“人民币升值”的煎熬。在人民币的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后,还是可以减少损失的。只要是人民币继续玩着“假升值”,中国人民就继续被无情的“抽血”!但笔者认为那场“升值”的噩梦早晚要结束,而被另一场恶性通货膨胀的噩梦所取代。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3 14:50今天的思想核心:人民币经过的 10 年购买力降为 40%,而美元是 80%。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你要是沉不住气,瞎换一气,结果把“两种贬值给通吃了”,呵呵,你的“人民币+美元”的组合的购买力会降为 32%,更惨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4:09
今天从黄金和芹菜说起,在讲以前先借用一个别人的故事。
甲某生产烧饼,乙某消费烧饼,烧饼 1 元一个,大家相安无事。这时丙某挤进了这个消费市场,结果烧饼涨价了 2元一个。这是市场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于是甲增大了烧饼的生产量。这时又出现了一个丁某,丁某发现了烧饼的涨价预期,于是开始囤积烧饼。呵呵,以后的故事就是烧饼的价格一路上涨,甚至涨到了 10 元一个的这样的不合理的程度。
烧饼的故事最初是讽刺虚高的 GDP。但笔者却用这个故事来揭示烧饼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不是面少了,就是货币多了。而决不是简单的心理预期来维持涨价的。如果是由于面的供应减少了,那么这个烧饼物价的泡沫就是个硬泡沫;如果是由于大量发行的货币增加了,那么此时的泡沫就是个软泡沫。
所以,要考察烧饼的价格,还需要考察烧饼的生产成本。
一般说来,烧饼的价格应该在一倍成本和两倍于成本之间波动,这是季老师的经验值!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4:34
现在我们来说说黄金。在整个 90 年代,黄金的生产成本用全球的眼光去看,大概在 400~500 美元/盎司之间,我们取平均值 450 美元/盎司。可是当时金价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大大的高于这个成本价,所以,黄金生产者的热情十分高涨,黄金的产量由 1000 多吨一直涨到 2500 吨左右。本来市场的力量开始起作用,随着产量的大增,黄金的价格应该是大跌呀。但事实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原来,我们还有自然的力量。人类的探矿技术、黄金的开采技术,以及黄金的稀缺性,导致了进入 21 世纪这 10 年,黄金产量反而逐渐降低,目前只有 2300 吨左右。于是,市场经济的力量还是要向自然、科学技术的力量低头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4:36
笔者注意到了成本和价格的内在关系。最近这 10 年黄金的生产成本大概在 500~600 美元/盎司之间,取平均值是550 美元/盎司。按照笔者自己的经验:黄金的价格应该在550~1100 美元/盎司之间波动。
所以,笔者在 2007 年底,也进入黄金市场去投机。笔者做的是纸黄金,显然是炒金,而不是囤金。一定要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4:45
笔者非常有幸的在 770 美元/盎司的市场低位时入场,然后分波段到 860 美元时暂停入仓,徘徊了一阵以后,又继续大胆的买入,直到 960 美元时停止买入。因为笔者认为这时风险开始偏大了。接着笔者就开始逐渐清仓甩货了,最后一份是以 1220 美元/盎司卖出的,时间大概是 2010 年初。
我具体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谁要想炒黄金就应该大概懂黄金,懂市场的一些经验和常识,否则你只能是漫无目的的跟风。到了 2011 年,黄金的价格一路狂涨上去,到了目前,差不多有 1500 美元/盎司了。它已经大大的超越了笔者心里黄金生产成本的 2 倍,其泡沫已经越聚越多,笔者敬而远之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5:00
这种用成本的 1 倍到 2 倍来描述价格波动的方法,真的实用吗?那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河南省中牟县的芹菜吧。
去年那里的芹菜生产成本约 0.2 元/斤,其 2 倍是 0.4元,可是实际的收购价格远超过这个数据,达到了 0.5~0.6元。结果呢?市场供求关系扭曲了,今年农民开始盲目增加了种植面积,据说播种面积增加了 34%,芹菜马上就过剩了!注意,芹菜很容易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和增大劳动力的投入而迅速增产,而黄金则不能,黄金的生产要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但它却可以影响黄金的贸易,这是后话。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5:34芹菜过剩了,市场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了。今年的芹菜成本本来上涨到 0.3 元/斤,但芹菜的市场收购价格却跌到了0.15~0.2 元,又远远低于 1 倍的成本价格。所以,市场的力量就这样:一旦平衡被破坏,就需要波动去重建平衡;平衡破坏的越厉害,波动就愈大,这还是市场力量告诉我们的。
所以,大家不仅要关心这个波动的“振幅”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这个重新平衡的周期,芹菜是农产品,当然其周期要受到季节的深刻影响。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5:51芹菜的生产周期本来是按年算的,可是大棚技术生产了所谓的反季芹菜,破坏了正常的供应周期,当然又会加剧芹菜供应平衡的扭曲。自然就会导致芹菜一会儿贵的要死,在收购的这个环节就大大的超过了成本的 2 倍,其后一定要暴跌,而且一定要跌在一倍成本以下的很远处!
黄金也是如此,黄金并没有摆脱商品的这个属性。它现在的价格大大超过了 2 倍的生产成本,按笔者的经验,如果没有自然力量的干扰,黄金的价格一定是要跌到生产成本的1 倍以下!只不过存在着黄金稀缺性的困扰,以及对黄金价格漫长波动的周期难于把握(人类还缺乏这方面的市场经验)。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4-25 15:55黄金价格离谱的上涨,必然要影响黄金的贸易。黄金是十分特殊的商品,它既不同于芹菜也不同于烧饼。黄金似乎不被消耗其存量一直在增加,而芹菜、烧饼甚至还有石油都只能被无情的消耗。只不过芹菜、烧饼相当于“可再生的商品”,而石油目前看来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商品”!去年的黄金国际贸易量大约是 2000 吨左右,实际上与生产量还是很客观的匹配的。只不过是黄金期货市场有点癫狂,其交易量以及交易的频率疯狂的“放大了”。这是强烈的黄金涨价的心理预期带来的影响。这会和疯狂涨价的烧饼一样,最后总会有人发现他买的烧饼太贵了而吃不起,于是就不吃烧饼,烧饼价格就必然暴跌。黄金也应该是如此,最终会有人在国际市场上发现黄金已不值得一炒,于是黄金就会进入一个漫长的暴跌期,引燃这个泡沫破灭的这个导火索是谁呢?谁也不知道,大家只好默默的等待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