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是因为人民币的非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管制,所以才托着目前这个价格。

试想,现在若放开境内居民和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又有谁会把钱砸在北京的四环去买一套比伦敦金融城公寓还贵得多的普通商品房来保值呢?资本项管制加上维系低利率和宽货币的格局,经济就不会有效紧缩而减速下来,人民币对内通胀而贬值,但资本却不会发生外流,人民币对外还得维系升值。

政府当然非常担忧楼市再度飙涨失控而把泡沫撑破,但也不愿下狠心主动刺破。政策处于机会主义和绥靖的情结之中。

泡沫破裂了的确是很麻烦的事,经济至少短期内会通缩,人民币汇率将迎来贬值下行。现在还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决策者吗?因为随着人民币资产估值下沉,土地市场将落入谷底,政府平台债务将演变成银行的幽灵,而使得整个银行信贷陷入收缩,因为中国银行(601988)信贷的 90%是以人民币资产作为抵押而发放的。

中国真要想加息,半年前就可以做出决定,何必等到现在。

现在就算象征性地加上 25 个基点,又有何意思。经济中真实的“胀”早已老高,明年只会更高,央行还真敢追踪似的连续地加,除非宏观决策者已经抱定经济减速、刺破泡沫的决心。

我猜想,政府会对楼市保持持续的行政高压,但全局性地主动收紧货币政策(比如连续地提高存款利息率)其实还很遥远。

未来宽货币、低储蓄利息率还是大概率的事情。这个格局下,楼市掉不到哪里去。破局的可能性不在于内部,而在于外部。

未来外面的世界存在两个可能。一种可能是储备货币国家以货币贬值的方式为过度负债埋单而终致货币危机,而后美国大幅加息以抑制恶性通胀的到来(主要是油价的失控)。

而另一种是好的设想,一旦美国工业再造的战略布局完成,美国的全球领导型经济将重新恢复其“重构、创新和再投资”的活力。美元将进入一个可持续上涨阶段。

尽管这两种可能性短期看都不大,我还没看到端倪,但无论哪种可能性的到来,中国的泡沫就到了头,政府即便想稳也稳不住了。

当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化是无可避免的。为了防止通胀失控,将利率提高至通胀率之上的水平是必要的,即维持积极的真实利率。

这是在接下来几年中,中国能保持宏观稳定的唯一方法。否则,当外部货币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中国经济将可能遭遇硬着陆。

...

http://finance.jrj.com.cn/2010/09/2921188259323.shtml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08:05 没有时间详细展开,

2011 年外面肯定比较难,

一是肯吃苦的劳动力短缺,而且工资涨幅很大,

二是税收如果没有大的变化的话,仍旧会要求 20%以上的增长

以上两点已经够外贸企业受的了

如果 2011 年第一季度原材料涨价,石油等涨价;

再加上欧洲需求可能比 2010 年减少导致很难转嫁成本。

那么 2011 年的外贸会很难。外贸顺差减少,则外汇储备不会增加很多,外汇占款不会增加很多,导致货币供应量无法扩展(如果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话)。

2011 年的中国房价,光靠负利率与“搏傻”因素无法有明显上涨。

当然,2011 年第一季度,既可能的弱势美元,使得中国的楼市泡沫还破不了。

2011 年第一季度后,房地产泡沫将面临一拨又一拨的被刺破的挑战。

在天涯说“基础货币”的概念很难。外贸顺差,外汇占款直接影响中国的基础货币。

2010 年 5 月,就是外汇储备减少,导致人民币基础货币收缩的第一次大演练。

阿里巴巴预测 2011 年中国外贸出口额极有可能呈现个位数的同比增长阿里巴巴 B2B 总裁卫哲根据企业内部订单数量预测 2011 年中国外贸出口额极有可能呈现个位数的同比增长,这意味着外贸出口额迅速反弹的时期即将过去。当前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的情况也不是那么悲观。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晓 9 月 2 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HK,下称阿里巴巴)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显示,总裁卫哲在 2010 年重庆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上说,预计 2011 年中国外贸出口额极有可能呈现个位数的同比增长。

“这意味着外贸出口额迅速反弹的时期即将过去,但中国也不会出现像2008年底和2009年那样10%、20%幅度的急剧探底。”卫哲进一步补充,“当前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的情况也不是那么悲观。”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阿里巴巴的企业有 5 千万家。在国内有3700 万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使用阿阿里巴巴,这个平台已经聚集了1200 万的海外买家,每天大约有 130 万的买家活动、产生 3 亿美元的订单。从下订单到产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装船出关产生的时间差导致国家的海关数据所反映的数字,通常比阿里巴巴看到晚 6 个月。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11:43 作者:萝斯柴尔德 回复日期:2010-10-06 10:50:28这种帖子最受穷人欢迎,可惜难道不知道党郭缺钱吗。唱跌喊了一年又一年,无知阿确实如此,泡沫论 2004 年下半年就甚嚣尘上,谢国忠就是当时的代表,当时杭州的某研究机构还做了非常详细的调查与报告。

2004 年下半年,2005 年下半年,宏观调控,货币政策适度从紧,股市非常不好,从 1700 跌到 998 点,楼市也不太好,泡沫论,大跌论很多。

3 年后的 2007 年底,2008 年,股市大跌,楼市微跌,退房潮,失业潮出现,崩溃论再次风靡。2008 年底,4 万亿规划出台,贷款不设限,最后,2009 年新增贷款 9.6 万亿.

到 2010 年 4 月,银行已经没有钱去继续大规模放贷了。

2010 年 5 月,货币政策第一次尝试收紧,股市大跌。

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股市,楼市,货币政策,猪肉价格,都是3 年一个小周期,9 年则是一个大周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很难连续9 年扩张而不萧条不大幅向下调整的。

中国经济在 2003 年以前,其实从来没有连续 5 年发展迅速而平稳的,2003 年到 2007 年,如果在以后被证明这 5 年没有泡沫成分的话,那可以算是 60 年未见的,难得的 5 年连续盛世。

当然了,我的观点就是,任何经济都无法逃脱 7 到 11 年一轮的涨跌周期。

80 年代的日本,2002 到 2004 年的美国,负利率,低利率,持续时间跟中国 2002-2010 的负利率比,那是小巫见大巫。

只有当泡沫退去后,我们才能理性评价 2002-2010 年 8,9 年的负利率的利弊得失。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11:55 作者:lipengch 回复日期:2010-10-06 10:31:31

如果 2011 年第一季度原材料涨价,石油等涨价;

=========================================================== ======== 楼主,现在我们纺织原材料的价格已经高于 08 年初石油价格在140 美元的时候了。。。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部分外贸企业的关闭与退出,是 2011 年必须发生的事情。

本来我想写篇文章,用“溺爱也是一种伤害”讲述外贸业。信息收集太难,太花时间。

总的来说,2003 到 2005 年是外贸业最美好的日子,不一定赚得最多,而是社会上其他人没有钱,做外贸的是相对最有钱的人群之一。

2005 年,银行和“地主家的人”进来分一杯羹了,银行正式员工的收入,在 2005 年那年要是没有涨 50%以上,那算是比较差的了。

2003 年到 2005 年,人民币过于低估,可以算是对外贸业的一种“溺爱”。

2006 年,2007 年,人民币低估的幅度在消失,而且更多的资金进入外贸业,导致过度竞争,外贸利润率下降,2007 年民工荒也导致外贸业更艰难。

2008年,外部需求下降,2008年1到7月,石油等各种商品价格暴涨。

2009 年,外贸恢复一些。

2010 年,猪肉,物价再次大涨,民工荒再次出现(2007,2004 也有民工荒),而且更猛烈,大学生太多没有工作,而苦力活没有人干。

2010 年下半年,人民币不再被低估,对外贸业的“溺爱”结束。

所以说,“溺爱也是一种伤害”,有的叫“捧杀”。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12:00

作者:无名无奈 回复日期:2010-10-06 11:43:21当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化是无可避免的。为了防止通胀失控,将利率提高至通胀率之上的水平是必要的,即维持积极的真实利率。

这是在接下来几年中,中国能保持宏观稳定的唯一方法。否则,当外部货币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中国经济将可能遭遇硬着陆。

把中国的宏观稳定悬系于外部条件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拿出大智慧和勇气来吧!

----------------------------------------------------------- -----------

想法是好的,但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经济崩盘的风险责任!结局是注定的,屁民们注定要留在中国承担苦难,杯剧......2011年3月到6月,物价实在涨得太恐怖的话,也可能像2007年那样加息。

有人说 2007 年的加息刺破了泡沫,所以 2007 加息的效果不好。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之所以 2007 年的股市泡沫发展到那么大,就是因为 2006 年,2007 年上半年,加息,货币紧缩(升存款准备金率)的力度不够。

我也倾向于“加息幅度非常小”“避免像 2007 年那样刺破楼市泡沫”,结果在 2011 年下半年被外部环境变化(欧洲需求剧减,美元暴涨)刺破。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20:37 作者:paulcaisd 回复日期:2010-10-06 12:41:53周洛华提出股市大牛市来临的观点。楼主看过他的博文吗?有什么看法?周洛华: “我始终认为,治理通货膨胀,对股市是最大的利好,而本币升值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因为当本币升值时,许多原本对外采购的成本就会降低,这对于我们今天原材料的输入型涨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这次人民币升值后,对外采购的成本将暴涨,而不是降低。目前只是价格暴涨的前奏而已,现在铜价很多人可能觉得很高了,但不妨碍铜矿公司的高管买入他们自己公司的股票。黄金,铜,铁的走势很多时候是比较同步的。

我们在2011年1月到3月看好了,大宗商品绝对不会涨一点点,大家都竞相量化宽松,最后大宗商品就是那个安全的港湾。大宗商品暴涨后,就可以宣告货币刺激失败。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21:49 作者:resuragam1 回复日期:2010-10-06 21:14:01这几天确实感觉到物价狂涨了,菜价嗖嗖地向上,大家都在埋怨菜商,我想他们也有苦衷,到了零售商这里已经是市场下游了,无奈ing深圳的楼盘十一期间放量了,五天的成交量都快超过整个九月了,问了一下,“涨”且不讲价,中介说,快点吧,再不买,抢不到了仔细读了楼主的文章,觉得颇有道理,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货币供应是房事的命门,房事涨,通胀难以避免,解决通胀的方法可能是主动的(央行加息,收回流动性)或者是被动的(米国逼着升值,贸易逆差,外储逃逸,货币供应被迫减少)。

我想请教的是,如果通胀没那么严重,我是说在老百姓的容忍度以内(俺们百姓能忍啊),同时,ZY 抵抗住外部势力,死扛着不升值,那楼主所说的楼市滑梯还能发生吗?据我所知,很多人并不是为了炒,确实像楼主说的为了对冲通胀,不差钱,也不存在资金链断裂问题,即使收回流动性,对这些人影响不大的。而刚需已经买了的,对什么加息也不怎么感冒!你的理解就是我要表达的。

解决通胀的方法可能是主动的(央行加息,收回流动性)或者是被动的(米国逼着升值,贸易逆差,外储逃逸,货币供应被迫减少)。

“如果通胀没那么严重,我是说在老百姓的容忍度以内(俺们百姓能忍啊),同时,ZY 抵抗住外部势力,死扛着不升值,”你说的这个已经在 2009 年和 2010 年发生了。2009,2010 年通货膨胀不严重(可控范围内),房价对于社会整体而言非常高。

中国贫富差距不会缩小,因为全面福利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即使房价暴跌,很多富人,很多莫名其妙获得房子的人的房子,是不会放出来的。

现在想买房的穷人的两个心理精神支柱:廉租房和首套以外的房产税,也不会有用,不会降低房价。

廉租房不可能全面大量开发,经济适用房占每年建成房屋的比例,不是上升了,而是下降了,每年都在下降,凭什么这两年就爆升。

首套以外的房产税,首先会受到体制内的阻力(很多 FB 问题会暴露),其次富人的办法总是比穷人多。

还有,1998 年后大学拼命扩招,使得原本会留在农村的农村富裕人家的子弟,大学毕业后一定要留在城市买房,导致农村资金资本的流失,农村凋敝,而城市超级繁荣。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0%2F10%2F6%2F29750132_13090789.jpg{EIMAGE}{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0%2F10%2F6%2F29750201_13090789.jpg{EIMAGE}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22:05 作者:g02011 回复日期:2010-10-06 21:53:40我想请教的是,如果通胀没那么严重,我是说在老百姓的容忍度以内(俺们百姓能忍啊),同时,ZY 抵抗住外部势力,死扛着不升值,那楼主所说的楼市滑梯还能发生吗?

================================ 老百姓的容忍度, 是维稳的目标。。。。

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央行,中国的通货膨胀,相对是比较好的。

现在有人说巴西利率很高,做得很好,他们不知道巴西已经换过几次货币了,现在的货币“雷亚尔”也就出现不到 16 年而已。

我不主张妖魔化某些组织。

中国目前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爆高的房价,是几乎全体中国人作为整体的集体选择(选择人民币汇率过低,导致 6,7 年内把相当于不吃不喝干半年的东西运到国外,这是净出口,换回了美元,然后到人民银行换成了人民币,然后只有买房保值,买其他东西都不“可靠”)。

很多人只知道抱怨别人,但是在抱怨房价高的时候,不反省以前自己反对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在 2003 到 2007 年不大幅度升值,自然会产生巨额的外贸顺差。

现在外国的普通的有点牌子的皮鞋,呢大衣,羽绒服等,电子产品,甚至大部分地方的房子,价格已经全面低于中国了。更不用说化妆品和一些名牌的东西了。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22:47 工人涨薪潮,短期内是股市,楼市的利空因素。

1998 年到 2007 年,这个社会的账面财富急剧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工人生产效率提升 200%而按可比价格的工资没有涨 200%”的基础上进行的“信用扩张”。

举个例子,一个创业板的公司有 1 万工人,如果工人的效率提高20%而工资不涨,所以他们能为公司多创造 4 千万的利润(2 万元×20%×1 万人),那么这个公司的市值可能能增加 24 亿(60倍市盈率的情况下)。

如果第二年因为民工荒,效率再次提高 20%的情况下,工人要求涨薪 40%,那么,这个公司的股价可能因此暴跌 24 亿。

当然万事都有个临界点,我们看看中国明年的创业板公司如何应付制造业工资暴涨。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0%2F10%2F6%2F29751553_13090789.jpg{EIMAGE}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23:04 作者:心游万韧 回复日期:2010-10-06 22:45:18

----------------------------------------------------------- ------------

海宁兄的这段话,让我有点茫然了。是不是和你当初的判断有出入了呢。你这段话的意思是,房价无论通胀破与不破都不会跌。但是你贴子的意思是明年2011年3月或6月或9月下跌。是不是我理解错了,请明示。谢谢。

不好意思,刚才忘记了一段。

我用个形象的比喻,巴菲特和众多养老基金公司的股票一直不抛,并不代表股价不会暴跌。

日本本田,丰田的公司的股票,韩国浦项的股票(巴菲特也是大额的持有人),很多价值投资者,基金经理一直持有,从来不抛,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股价的上上下下。

房价暴跌,肯定是从持有成本最高,用钱需求最强烈最紧迫的人抛房开始的,炒房者最怕房价不涨,不涨对借钱炒房的就是损失。

外贸公司 2008 年,2011 年的部分倒闭潮,肯定是从生产管理效率最差,竞争力最差的公司开始倒闭的。

有钱全款买房的,经济萧条后也又不需要卖房筹钱的,买的房子已经沉淀,不会再回到市场上。

想股市楼市这么大的市场,总是在银根紧缩的时候发生危机的。

2010 年 4 月以后,银根虽然还是比较松,但是已经不比以前了。

现在,一切都在等临界点。(银行融资多点,能延缓的时间多点)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6 23:52 贝纳 8-9-10 周期与16-18-20 周期

以及日韩与中国快速发展事情的比较{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0%2F10%2F6%2F29754699_13090789.jpg{EIMAGE}{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0%2F10%2F6%2F29754722_13090789.jpg{EIMAGE}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0-07 00:12 蛋糕怎么分,关系到股价,房价,和消费内需会不会旺盛。

有人说,2 亿民工是比巨大的财富,完整地说“工资涨幅小于效率提高的速度的民工,才是比巨大的财富”,关键是,这是谁的财富?{SIMAGE}http%3A%2F%2Fimg17.tianya.cn%2FPhoto%2F2010%2F10%2F7%2F29755389_13090789.jpg{EIMAGE}作者:海宁的马甲日期:2010-10-0706:342003年11月24日钱乘旦说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通俗解释就是儿女们多干活,少消费,多积累金银财宝。

钱承旦怎么不研究《国富论》呢? 英国人不是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打败拿破仑的问题上比威灵顿将军更重要吗?《国富论》主张国家的财富在于其人力资源和那些人的生产能力,只要人才在,国际即使被打得稀巴烂,也能很快重建。

重商主义是一种帝国主义发展思路(简单说,就是国富民温饱),怎么会用到可爱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 Y 探求兴衰定律 钱乘旦教授:中 Y 领导的提问非常敏锐有洞察力

(2003-12-03 09:44:36)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15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标尺。站在21世纪前沿的中G领D人把视角向这个时空延伸,颇具意味。

2003 年 11 月 24 日下午,集体学习,听取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就 15 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这一题目进行讲解。这一讲解进行了 90 分钟。讲解结束后,一些委员向两位教授提出了一些问题,提问和两位教授的解释持续了 20 多分钟。

为这次讲解,齐世荣和钱乘旦两位教授准备了 3 个月。

确定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解人有一套严格的选择程序。2003 年 8 月,钱乘旦教授应澳门科技大学邀请前往讲学。刚到澳门没几天,便接到集体学习时进行讲解的通知。在与澳门科技大学协商,得到支持并调整好他的工作时间后,钱乘旦教授从澳门赶回南京,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里没日没夜地泡了好几天。尽管他在南京大学素以博学严谨闻名,但这样的讲解,其作用和意义的重要使他不能不格外用心。

由资料室出来,他赶往北京,与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一同商讨讲解的内容。反复核实资料,反复修改讲解稿。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一直到 11 月 24 日下午完成讲解。

在教授《瞭望东方》记者采访时,钱乘旦教授说:“中 Y 领导的提问,非常敏锐,非常有洞察力。”

探求兴衰定律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