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从来没说要打压房地产,只是希望房地产价格稳定。任志强先生的话翻译一下实际上是说:别看中央政府叫唤得厉害,他们仍然是我们潜在的多头同盟军。

纵观近十年来中央政府在房地产上的作为,虽然表现摇摆,态度暧昧,但如果将其归于多头一方,虽不中亦不远也。

有趣的是,中央政府这种反反复复、投鼠忌器的政策表现,不仅没有抑制住房价,反而造成了广泛的错觉。在这种错觉中,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唯一能够左右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所有的下跌都是中央政府的打压政策而不是市场本身的力量所导致的。于是,房地产投机者与市场的博弈变成了他们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不幸的是,中国房地产的投机者们早就看透了中央政府的底牌:出于 GDP 的需要,中央政府即便暂时抑制房地产投机,也不会将房地产往死里整。所以,一旦中央政府出台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政策,投机者们则祭出托字诀,坐等中央政府的下一次妥协。在这样一种意志的较量中,过往十年的记录表明,形形色色的市场投机者们几乎完胜。

在这个意义上,中央政府屡次房地产调控实际上起到了某种相反的助涨作用并延长了泡沫的时间。

在过去十余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以及那些拥有大量低成本住房的各类、各级官员,结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多头利益集团。而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中央政府,实际上也一直受制于经济增长之紧箍咒,屡屡臣服于这个集团。

所有的多头力量都已满仓入货反观空头一方,仅仅只剩下那些尚未首次置业的年轻人以及进城的农民工了。这个阶层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格局中,几乎可归为最弱势之列,其政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这种力量与强悍无比的房地产多头相搏,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即便是这些人,一旦他们买房之后,他们就会立即转变为多头一方。毕竟,又有谁愿意自己的资产缩水,甚至变成负资产一族呢?如此看来,除了那些在现行房价下已经彻底沦为看客的潜在购房者之外(颇有创意的中国房地产商们为他们发明了一个颇具羞辱性的别名:刚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净多头格局。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坐等某种神秘力量推动房地产价格不断泡沫化,从而从中渔利。以这样的力量对比,不少人可能真的相信:中国的房地产真的会涨到天上去。

然而,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当一个市场全部都转变为多头的时候,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高度危险之中。换言之,市场反转的时候可能越来越近。

其中道理非常朴素:所有的多头力量都已经满仓入货,再也没有新的资金可以推动价格继续上涨。当那些刚需们被迫追涨蜂拥入市的时候,中国房地产的多头力量正在逐渐被耗竭。在这方面,迹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者的年龄正在快速降低。在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下降到 27 岁。这个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的数据表明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正在被迅速耗尽。当很多被认为不该买房的人都在买房的时候,难道不是一个牛市接近终点的有力证据吗?这就正如当不该买股票的卖菜老太太都在买股票一样,将被熟练的投资者视为市场噩耗。

顺便要提到的一个信号是,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最为决绝的空头——一位叫“牛刀”的先生,最近也已经向多头投降。开个玩笑,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将牛刀先生视为市场一个灵敏的反向指标。

多年之前,我的一位朋友在谈到股票市场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相当有趣的比喻:市场必须有摩擦力,如果失去摩擦力,市场就会飞出去。而飞出去的结果就是重重地跌落。从这个视角观察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商以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们万众一心、合力做多的 2009 年,与之何其相似乃尔?2009 年的中国房地产难道不是真的飞出去了吗?一种看上去不可一世的力量,毁灭他们的往往是他们自己,世事如此,言之可叹。

牛市终结之年凭借逻辑上的证据(包括中国房地产的空置率、自有住房率、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尤其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前景)以及市场经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房地产在 2009 年的放量暴涨,已经耗尽了这个市场绝大部分多头力量。这一年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长达十二年牛市的一个终结之年。

而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其在顶部的最后挣扎。接下来的将是一次漫长的、惊心动魄的下跌。

如果你想知道那会是什么景象,2008 年中国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标准的蓝本。

鉴于中国房地产价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透支程度,在我看来,中国房地产几无软着陆的可能,而很有可能是一场雪崩。

在论述人类的农业及畜牧业革命时,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人类由此获得了一种美德,人们已然认识到:“他们无论怎么饥饿,也绝不能吃光种子或杀掉为他们提供奶水和补充畜群的母牛、母羊和母山羊。”而中国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经根本背离了这一文明得以延续的美德。

在牧场被啃光、只剩下那些凶猛的动物的时候,猛兽之间的相互撕咬就可能成为它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这大概就是所谓市场的力量。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样一场战争的边缘。

2005 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房地产套牢中国》,意思是说,房地产作为一个奇特的行业,已经将中国的强势利益集团紧紧捆绑在一起进而也将中国经济的命运捆绑在一起。5 年多过去之后, 这种捆绑不仅不见放松,反而更加紧密(我相信已经有人透不过气来)。

如果说那个时候这还仅仅是一种趋势,那么现在房地产可能已经真正套牢了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死结。不过,西谚云: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房地产的死结也会因为利益的分野而被打开。

天平正在向另外一面倾斜如前所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取决于房地产泡沫给他们带来的价值。不用我算,在前面十余年,房地产给中央政府带来的正面价值远远大于负面价值。但此一时彼一时,眼见泡沫愈大,金融愈危,民怨愈盛,中央政府的算盘就可能打得不一样了。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房地产拉动经济的作用虽然仍不可小觑,但也不是完全无法替代,比如多建廉租房,也同样可收拉动经济之功,况且在经历十数年的高速增长,自有住房率已经接近 90%的情况下,房地产究竟还有多少拉动经济的潜力实在令人存疑。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所引发的政治信任以及所带来的政治损失,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显然,利弊权衡之后,天平正在向另外一面倾斜。我的判断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正在从最初的积极鼓励到前几年的被动支持,开始转变为今天的中性。用官方语言表述就是,“保持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在2010年,中央政府在年初及9月30日连出重手抑制房地产价格,即是这种态度转变的明确信号。虽然我也相信中央政府态度仍然可能出现反复,但随着房地产泡沫日长夜大,这种概率会越来越小。与此相反,坚决抑制的概率却变得越来越大。投资之大势者,此之谓也。时移世易,房地产曾经稳如磐石的多头利益联盟显然已经出现裂缝。

不过,在我看来,中央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决定房地产走势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资产泡沫说到底都是货币现象。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相当有把握地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走到尽头,处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上。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于反危机之需,敞开货币闸门,货币供应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中国M2 与 GDP 之比已经达到 180%,远远超过美国的 60%,广义货币的总量M2在2010年8月份达到68.7万亿元,竟然超过美国10万亿元左右。如此洪水猛兽般的货币态势,难道我们还能指望货币政策继续扩张吗?虽然,疯狂的货币扩张在美国似乎没有引起通货膨胀,但不管美国、日本如何,也不管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变化,作为一动而关乎天下社稷的政治家,货币供应与通胀之间关系的传统训诫,恐怕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显见的事实是,中国的 CPI 正在以超过所有预测者的速度逐月攀升。WJB 总理 10 月初在接受 CNN 采访时,明确将腐败及通胀列为威胁政权的两大因素,实际上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趋势。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迹象是,中国领导人似乎已经准备接受更低的 GDP 增长速度。这显然意味着更加稳健和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中国货币当局出于某种短期的政治利益而变成亡命之徒,更加疯狂地开动印钞机。但果真出现那种情况,讨论房地产恐怕已经没有必要了。

空头就要出场了明乎此,我们就能明白,从今往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将逐渐趋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骤然收紧。渐紧是大趋势,剩下的只在于程度及速度。于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已经基本清晰。在这里,那个一直沉默和隐身着的空头就要出场了。

在整个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似乎从来就没有明显的受损者,只要房地产上涨,所有房地产的参与者几乎都能获利,所谓多赢格局,莫过于此。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考量,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放言:房地产下跌对谁都没有好处。(顺便说一句,这是我听到的关于房地产最无知的判断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事实上,房地产泡沫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全民货币购买力的损失来支付的。为了人为延续泡沫而放任货币滥发的今日中国,情况则尤其如此。以全民货币贬值为代价向某些特定市场主体无偿支付暴利,这种游戏无论如何是难以长期持续的。

当市场投机者们察觉并确认,市场最为重要的多头开始转向以及货币政策将真的开始从紧的时候,市场的螺旋式下跌就开始了。房地产市场的各类投机者们,一直被媒体妖魔化为一种可憎的形象,但实际上他们是一种中性的力量,涨时助涨,跌时助跌。他们从来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从来没有所谓长远利益。人们或许很快就会看见,他们是如何怀着惊恐的心情摧残他们昔日的多头同伴的。

一场相互践踏的熊市大幕,正在拉开。中国房地产——这个曾经催生过无数富豪,吸引了无数聚光灯的销金之窟,很快就会上演一幕剧情完全相反的戏剧。与这个剧情对应并作为背景的,是中国经济政治的又一次艰难转型。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1-29 10:51 作者:reom 回复日期:2010-11-29 10:45:31房地产崩溃进入倒计时:http://yuanjian.blog.sohu.com/161326778.html

难道古风古韵是袁剑?

确实是袁剑写的,后来他还修改了一些。

总方向很对。

最的因素是,这个市场“具备购买力”的看空者太少了,有购买力的刚需接盘这太少了。

当市场转向的时候,大量投资客将发生夺路狂奔的踩踏事件。

这个事情,应该发生在 2011 年 3 月以后。

当然我们要关注通货膨胀形式和央行的举动。

2011 年前 3 个月的贷款怎么放,很关键。商业银行毕竟有不少自主性,有时候很不听话,特别是第一季度狂放贷。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1-30 10:35 作者:孙德斯鸠 回复日期:2010-11-30 09:20:06楼主大大,能不能在多说说美联储加息的事情。不知道明年 11月份,美联储加息预期有多大?

有时候要把话说得 100%严谨是很难的。

美国利率已经提供,30 年期贷款利率大约提高了 0.3%左右。

10 年期国债利率也已经从 2.6%提高到 2.9%左右。

量化宽松 6000-9000 亿不足以阻止美国经济的下滑(或者说低速运行)。

美国房价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中,估计还要下降4%到6%左右。

很多 2005 年底,2006 年使用浮动利率贷款的(低利率固定 5 年),2011 年问题很大。很多 2006 年首付 20%,30%的老实人,很可能要失去房子。泡沫是个逼良为 C 娼的东西。中国很多高位买房的,站在2010 年 11 月,没有一个“赔钱”的,而且他们相信他们买的都是对的。

只有市场才能告诉我们,中国房价是否永远不会跌破 2010 年 3 月,2007 年 11 月,2006 年的价位。

美国房价下降 5%,就会使得美国人的账面财富消失远远大于 1 万亿(因为房价下跌的同时,股价也会下跌)

美国股市已经做出了 2009.12-2010.4 - 2010.11 三个顶,中国的股市也大抵如此。

2011 年第一季度,突发事件的概率很大,预测太难,总体而言,风险偏好将下降,西方国家将是去杠杆化的过程。

日本从 2006 年开始,储蓄率已经低于 2%,(老龄化,社会保障的建立,富裕下长大的年轻一代喜欢花钱而不喜欢存钱),日本国债收益率将上升。

西班牙国债收益率将上升,西班牙房价下降,西班牙银行资金紧张,连锁反应,导致西方世界去杠杆化。西班牙不会崩溃,但是西班牙房价下跌,会引起世界资金的紧张。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1-30 10:43 作者:wxp0597 回复日期:2010-11-30 09:51:09看了一点楼主转帖的帖子,房地产并不是像股票那样的单纯炒作品种,即使全部都是多头,没有新增的买家出现,最多是库存房产积压,开发商降低开发进度,不会造成房价大幅下跌。简单对比下大米的价格,涨到 2 块多的米还会跌回到 1 块多吗?超发的货币还会有人再收回去吗? 二三线城市最近房价上涨势头很猛。

很多东西解释起来真难。

房价上涨的东西是涨价预期,房子没有涨价预期,房价停滞不前的话,很多投资客就要抛售。

2011年,如果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连续3到6个月低于15%,那么房价的压力很大。嗑药要加大剂量才能撑住。

所以高盛很多好的分析师原来是读物理,数学的(去华尔街的非金融类的博士,80%被高盛收入囊中,而破产的那个贝尔斯登喜欢用被市场证明“能干”的专业人才)。

因为金融系统,类似与流体力学,两个地方的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相差大,则资金流速快,否则流速慢。

举例:2008 年货币供应量也是上升的,而且增速高于 2005,2006 年,为什么出现股市暴跌,房价中幅度下跌?

2008 年底能推出 4 万亿,是因为物价在下跌。

2011 年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非常大,无法再次推出 N 万亿等。

2011 年上半年,类似与 2008 年上半年。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1-30 10:48 作者:打算就要 回复日期:2010-11-29 20:47:06海宁不是说 11 月月底会出一篇分析文章吗?等得好心急啊在写,总体思路与大局不变。爱尔兰不是关键,关键在于 2011 年春欧洲利率上升,西班牙英国等房价下跌。美国也是房价下跌中,日本则在日元汇率处于 90 之下的轻微衰退中。2011 年春天如果粮食上涨,这个世界很难不萧条。

美元上涨不一定意味着粮食石油价格下跌,美元上涨,主要来自于避险需求。

避险需求,既可以是美元与黄金,也可以是战略物价石油与粮食。

思想不能太僵化了。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1-30 10:51 作者:788799 回复日期:2010-11-30 10:44:49

楼主能否写明白点。还是不太明白

全球如果去杠杆化,资金是不是要去收益高的。

比如去美国、欧洲???去杠杆化就是人们不愿意借钱给别人,利率上升,特别是 10 年期,3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上升,货币乘数下降,资本领域处于通缩通道。

西方实行市场化利率,欧洲央行,美联储只能影响,不能控制长期利率(10 年期,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各个信用评级的公司债的收益率)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1-30 10:55 商业周期与未来预测

The Business Cycle and the Future

作者:Martin A. Armstrong 马丁.阿姆斯特朗

1999 年 9 月 26 日

翻译者: 海宁的马甲

天涯首发

http://blog.sina.com.cn/hainingdemajia很多年来,我追求一个非传统的研究领域。我在 1970 年初发现全球商业周期完全出于无心。作为 1960 年代成长的青年,那个时候的氛围非常不稳定。我不知道是不是好莱坞关于罗马与古希腊的大量电影引起了我的兴趣,反正我对研究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战争时期我父亲在 Patton 将军手下干过几年后,他一直想回到欧洲看看。我母亲说,除非有钱全家一起去,否则不去。那全家欧洲游的日子总于来了,我内心想,必须挣点在欧洲花的零用钱。我在 14岁申请了一份工作。周末我在金币兑换公司工作。那个时候,买卖金条是非法的。所以业界主要在做墨西哥,匈牙利,澳大利亚的金币。

我很快熟悉了金融市场。这个实际经验与正统的学校教育不同。

有一天的历史课里,老师放了部黑白片《Toast of the Town》,这是一部 Jim Fisk 在 1869 年试图操纵黄金市场的片子。片里一个叫Cary Grant 报出了 162 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我的工作告诉我,黄金在 1960 年代只有 35 美元。开始我以为$162 是好莱坞乱编的。我后来去图书馆查了 1869 年的报纸,纽约时报。我研究的第一步让我惊讶,1869 年黄金价格确实到过 162 美元。

我人生第一次面临传统观念的悖论。黄金在 1869 年怎么可能要 162美元,而 1960 年代只需要 35 美元。通货膨胀不是总是向上的吗。如果一美元在 1869 年值很多,那就是说经过通货膨胀调整,1869 年的黄金价格相当于 1960 年代的几千美元(事实上是相当于 21 世纪的10000 美元/盎司)。如果价值不是线性的,那什么是线性的?我开始自己研究经济学,读了很多关于是否存在商业周期的争论。

Kondratieff 康德拉季夫的经济大周期理论很有趣。当然,有人认为那很偶然。接下去的几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全身心投入到历史研究里去,很快认识到所有文明兴起又衰落,毫无例外。

那个时候,我还不确信商业周期是否可以定义。康德拉季夫的研究非常有趣。但是数据不够证实他的理论。另一方面,随机理论受到商业周期可定义的危险。反正,如果商业周期可以定义,那么人类对周期的干预应该不会成功。我通过研究知道非专业的德国工业家以荷马史诗为例,驳斥了学界关于荷马史诗仅仅是给小孩的故事的说法。最后,这个相信荷马史诗是真的德国人发现了特洛伊城,和几乎一切其他古希腊城市的传说都是真的。

我不知道如何去研究商业周期是否可定义。我非常基本地非常天真无知地把1683到1907年,共224年,除以26次恐慌危机,得出8.6年周期。刚开始这个看起来可能不对,但起码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去验证是否正确。而不是像康德拉季夫那样只有三个周期波。

当我更多地去测验这个 8.6 年平均周期,越测越证明它的准确。我在图书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查询各种事件和发生时间。我很快发现社会紧张程度和公众信心的周期变化。一些时期,社会似乎不信任政府。当一个周期结束,泡沫破裂的时候,公众情绪有从新奔向政府的怀抱,需求解决方案。政治变化似乎与商业周期合拍。经济崩溃可以轻易使得希特勒这样的人物获得权力。如果大家都是又肥又快乐,他们会选举那些不会带来剧烈变化的人。

社会关系紧张与危机问题似乎按 51.6 年周期轮回。51.6 年其实是6 组独立的 8.6 年长的商业周期。通过对古代历史的验证似乎揭示商业周期在古希腊,罗马等时期同样存在。非常自然地,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来决定商业周期理论是否有效。用 1929.75(1929年10月1日)作为起点,使用8.6年周期理论推测各个转折点。刚开始,我只是独自默默关注这种预测。1976 年,一个 8.6 年周期的转折点马上要来了(1977.05).我第一次使用这个模型期待着一个明显的转折点的到来,当时应该是转回到通货膨胀的老路上去。我的朋友认为我疯了。1976 年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另一个大萧条与通货紧缩要来了,怎么会是通货膨胀呢。股票市场已经暴跌掉 50%了,OPEC主宰了一切。我固执己见。事实是通货膨胀真的爆发了,黄金从 103美元涨到了1980年1月的875美元。

随着我对这个模型信心的与日俱增。我用这个模型去研究和测验我能发现的任何东西。非常清楚,转折点是可以定义的,但是波动幅度和烈度却还不知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对模型更加细化。

随着 51.6 年大周期转折点的到来(1981.35),我相信其烈度是极其强烈的。事实上,利率达到了 17%到 22%的程度。政府对于通货膨胀的打击力度太大了,他们的过度打击使得巨大的衰退持续半个周期(4.3 年)直到 1985.65。这是五个发达国家(美日德法英) 达成的广场协议的背景。我试图警告美国政府,操纵汇率会种下更大的资本市场与全球商业周期剧烈波动的种子。他们忽视我的警告,声称除非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模型,否则他们不相信巨大波动会是个问题。

下一个1/4周期(2.15年)转折点是1987.8(1987年10月19日),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如期”暴跌30%多。最惊奇的事情发生了,目标日期1987.8正好是1987年10月19日。我不相信我仅仅取了个经济周期的平均值,居然可以准确到天。这个从逻辑上是不通的,我取的 8.6 年仅仅是平均值而已。

1987 年后,我开始探索是不是真的是巧合。我开始对这个模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不管是否违反逻辑,只是想看看是否精准。我开始不光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而且是物理和数学角度。如果商业周期是真实的,那么或许科学界对此有一定的解释。物理学帮助我理解商业周期的机制问题,数学帮助我解决量化问题。我开始理解周期轮回是完美的秩序。很明显,主要历史性事件的发生与自然力量有关。如果商业周期是明显的,它不仅仅是各个时期的经济问题。

8.6之谜与圆周率刚开始,8.6看起来是个奇怪的数字。我开始研究1987年10月19日这个日子为何如此准确而巧合。我发现了规律,并第一次公布了我从1974年来已经保留了13年的秘密。8.6年商业周期是3141天。

8.6 年周期等于(Pi) * 1000,圆周率的 1000 倍。

突然,巧合不再仅仅是巧合,而是规律的巨大力量。通过我对物理学的更多学习,很明显随机性不是概率问题。预测未来需要的变量很多很多,如果你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真实有效的数据库, 预测未来并非彻底不可能。8.6 年与圆周率的关系证实,商业周期事实上是自然周期轮回现象。这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考察。精确到天的事情出现了无数次,1994.25 和 1998.55 转折点那一天,也产生了明显的事件。

如此多的目标转折点日期的巧合,发生巧合的概率是几十亿分之一。

圆周率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展示了完美的周期轮回的存在。周期理论的复杂性在于,周期的时间可以衡量与预测,全球经济的那一个地区与部分(如股市,楼市,国债,商品市场等)是焦点问题,是一个新的研究挑战。

很明显,在 1971 年浮动汇率制度后,商业周期已经改变了,而且波动更剧烈了。

我对波动烈度与波动幅度的研究表明,凡是货币的价值不确定的时候,通货膨胀非常剧烈地上升,因为货币停止被作为财富的储存方式。

(译者注:“这是多么有见识的一个论点。2003 年到 2008 年甚至到2011 年的全球经济,跟美元内在价值的剧烈下降有极大的关系。中国 2003 年到 2007 年的经济历史,也与人民币内在价值--币值的不稳定有非常大的关系,当几千家房地产公司的房子的价格都剧烈上涨的时候,问题不在哪个奸商,而在用于买房的那个货币的币值不够稳定,这才是关键。当币值不稳定传导到粮食等生活用品的时候,巨大的超级通货膨胀将吞噬一切,而币值的信用是一时半会儿建立不起来的,所以从粮食开始的超级通货膨胀没有 2,3 年和超级铁腕的打压,是停不下来的”)。

历史上有无数次的浮动汇率的波动与改造。古罗马的历史就是非常好的研究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时期资本流动规律的史料。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不但是对的,甚至还存在于资本在经济体之间的流动规律。商业周期的整体烈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被极大地加大了,从而制造了更大的经济波动。当货币的价值在 4 年里波动 40%的时候,商业周期被强化了,使得货币在 2 年里波动 40%,最后几个月波动40%,最后直到1998年7月20日这个转折点。

多米诺连锁反应那么,1987 年 10 月以后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就太容易预测了。1985年9月五国的广场协议,和美元1985到1987年的40%幅度的贬值,告诉美国的外国资本“快跑,美元要贬值”。日本把投在美国的钱拿回日本投资,日元的价值上升了,日本资产的价值上升了,然后自然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资本。1989 年末投资者都聚集在日本。全球投资基金经理都在谈论优秀的日本经济模式。直到 8.6 年周期的顶峰1989.95.日本泡沫触顶。

资本尝到了海外投资甜头。他们接下去的 4.3 年里盯住了东南亚,直到 1994.25 达到流入强度达到顶峰。

1994.25,美国标准普尔达到底部,国际资本开始流回美国了。当美国和欧洲资本回家的时候,资本从东南亚的持续外流,最终导致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日本和东南亚都指责外来投资者,想采取惩罚性措施来人为支撑市场。在日本,这些干预措施使得邮政储蓄基金资不抵债,因为公共的钱被用于支撑日本股市。主要人寿公司被要求不要对冲风险,因为那样会使得市场下跌得更快。本该在 1994 年结束的日本市场调整,被政府干预人为地延长了。结果是延长的市场下跌要持续到商业周期的2002.85(此文发表于1999年9月26日)。

下一个8.6年的顶部是1998.55,即1998年7月20日。模型对于波动烈度的预测是,道琼斯在1/4周期即1996.4到达6000点,1998年到达 10000 点。高度杠杆化的对冲基金制造的陷阱没有被充分预计。

很明显,欧洲市场在 1996 年到 1998 年上涨到头了,而俄罗斯市场也到达了顶峰。

然后,过度的杠杆化,像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同时也制造了交易量的顶峰。

所以,套利交易如此广泛,崩溃不可避免,就像病毒一样。俄罗斯国债违约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违约了,巨大的杠杆率,使得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清盘,平盘,其影响波及世界,更大地削弱了全球经济。尽管美国经济与股市 1999 年创了新高,全球其他市场总体上无法跟上美国经济,美国以外的地方的流动性和成交量的顶峰依旧是1998.55.

未来预测篇(此文发表于1999年9月26日)商业周期可以用1/4周期即2.15年来计算。而51.6年周期的顶峰是2032年12月24日。这个超过了我的生命预期。商业周期底下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我学到教训是:人们太容易用偶然去解释,而忽略看不见的规律给我们的提示信号。人们很容易在没有努力去测试的情况下,就说这个模型没有基础。

如果大家不去研究,大部分古希腊城邦还埋在地下,荷马史诗会仍旧被认为是小孩子的故事书,而不是来自史实,人类也无法飞到月球,人们也不会继续去研究癌症的治疗,进步也不会存在。深入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是人类的天性。就像法律,应当被严格执行。如果忽视其具体环境,社会公正就会被剥夺。对于新的概念的无知,也会剥夺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TheEconomicConfidenceModelin2.15-yearintervals经济信心模型的2.15年间隔。1998.55...07/20/98顶部2000.7....09/13/002002.85...11/08/2002底部2005....01/02/052007.15...02/27/2007顶部2009.3...04/23/092011.45...06/18/2011底部

2013.6... 08/12/13

2015.75... 10/07/2015 顶部

2017.9... 12/01/17

2020.05... 01/26/20

2022.2... 03/22/22

2024.35... 05/16/24

2026.5... 07/11/26

2028.65... 09/04/28

2030.8... 10/30/30

2032.95...12/24/203251.6年大周期大顶,类似1929年10月我们的未来,将面临更频繁更剧烈的波动。这些时间点,将总是带给我们繁荣的顶峰与泡沫的破裂。而且这些繁荣与萧条里,蕴藏着可能爆发战争的脉络。俄罗斯的经济前景饱含着贪污与腐化,它会作为大军阀崛起,并且试图找回失去的辉煌。当中国的经济恶化而其领导人试图保持日渐下滑的统治权力的时候,中国最终也会擂起战争的战鼓(译者注:1979年?)。

这些经济冲突在 2002.85 底部到 2007.15 顶部会愈加强烈。当经济混乱达到突然爆发的时间点的时候,才能看到革命成功的可能。印尼政府在 1997 年,1998 年毫无准备。除非中国俄罗斯发生彻底的经济震荡,这两个国家不会发生内部革命,而很可能是把内部经济危机的目光转移到与邻国的关系上。战争与经济息息相关。这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经济的剧烈下降可以催生一下个希特勒。

美国革命时期,一战,二战,伪造敌方的货币是打击对方经济的一种方式。商业周期研究的阴暗面是:敌方可以掌握一幅清晰的经济地图,从而可以在你达到经济顶峰的准确时间,攻击你的经济,制造并放大经济与金融的震荡。(译者注:1997,1998 亚洲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的发现与利用就像核能的发现和利用,它即可以照亮一个城市,也可以毁灭一个城市。研究任何领域,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这个利弊双刃剑的问题。

全球金融市场将会收缩(站在1999年9月26日说)。日本金融系统隐藏的损失慢慢会浮出水面。然而,安然破产后新实施的 “按市场定价”规则将于2001年4月1日实施。过去的过错将不得不面被暴露在阳光下,那些认为经济已经在恢复中的人们将震惊于他们仍旧需要面对的问题。

美国市场可能到 2000 年也不一定收缩。只要全球其他地方仍旧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市场有一定的希望于 2002.85 再创新高。但是美国市场想要维持到 2002 年,在 2000 年必须回调并找到支撑点。没有回调,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将在随后的几年会催生危险的经济状况。很明显,2002/2003 年美国市场的新高如果出现,后会发生暴跌,然后,资本投资会移动到被遗忘被撇下的有形资产(译者注:房产石油黄金等有形的可触摸的有形资产)。

WCMR 电台的下一期,我会详细的解释这个商业周期模型,并提供一连串的8.6个月(不是8.6年,而是8.6个月)的转折点日期。如果我们无畏地去探索发现,我们将获得巨大的知识财富。商业周期的规律并不表明我们无能为力。30 年的探索研究才让我达到今天对于商业周期的认识。一个国家经济的顶峰也许是另一个国家的低谷(译者注:比如 1999 年美国经济如日中天而全球其他地区一片黯淡)。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说,不可能所有人都享有经济繁荣。就像一笔金融交易的获利方,必然对应着一个输钱的人。

这就是全球经济的本质之一。当资本聚集到某地某行业的时候,巨大的繁荣泡沫产生了。当资本转移的时候,你会发现巨大的金融恐慌金融危机。每个个人总是有自由要么去跟随羊群,或者独立判断,提前在泡沫破裂前结帐,落袋为安,在趋势中赚钱离场。总有人相信商业周期,并用来赚钱,也总有人拒绝相信商业周期,相信繁荣永续千秋万代。只要不是全部人都相信,周期会永远存在。

商业周期的规律并不仅仅取决于人类。里面蕴含了大自然的深刻原因。就像圣经预言 7 年丰收后有 7 年饥荒。理解商业周期的本质,绝对可以增强我们更好地管理事务的能力,而不是经常性地用错误的干预措施,去加大周期动荡的烈度。

现在(1999 年 9 月 26 日),更大的可能是,政策将继续与经济周期对着干,增加经济动荡的频率与幅度。我作为新教教徒希望指出,经济就像热带雨林----消灭一个物种,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全球经济跟热带雨林一样复杂精密,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只能从全局全球去看问题。

欧洲错误失败的劳工政策,制造了高失业率和过去 30 年史无前例的糟糕的经济增长记录。欧洲不但没有客观地回顾历史的教训,反而强化已经存在的对经济的控制。共10产72主51.6义与社8.6会224主 26 义都是我们无法理解商业周期的政治副产品。

指责富人,邻居,或者某个人种,都是徒劳的,都不能解释繁荣与衰退周期更替的原因。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真正理解商业周期,和谐地与之共存,那么,降低周期波动的幅度也许是可能的。懂得与商业周期和谐共存,才能获得全人类更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图是根据1929年10月1日美国股市大顶加上一个个8.6年推算而来,只能作为参考{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0%2F8%2F26%2F27711028_13090789.jpg{EIMAGE}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1-30 22:50 对于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是"信贷”而不是货币发行量。

另外,日本多年采用低利率与量化宽松,却一直深陷通缩泥沼,也是通缩派的一个论据。

楼主对通缩派的观点怎么看?如果如他们所言,美国就不会有通胀,美联储的零利率就能维持很长时间。另外,如何解释美国正在用掺水美元给世界带来通胀,自身却可以对通胀免疫呢?这个问题信用扩张与紧缩,基础货币,社会各行业的投资收益率。

你这里所说的“信贷”其实应该是指“社会总信用”即,最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ZM等,即货币供应量M2+国债+公司债券等。通俗点就是社会总欠条量。

美国房子没有上涨预期,即投资美国房产短期内的预期投资收益率是负的。

举个例子,我借你 20 万美元,明年只要还 19.9 万亿美元,但是规定你必须一个月内在美国那些房价要跌的地方(大部分地方)买房子。

你干不干?

就是病来如山倒的意思。

再举例,美国公司的利润。美国很多公司趁经济萧条之机,裁员,增加公司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失业率巨高,但是活下来的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恢复到2007年。所以2009年3月以来有人投资那些美国股票(不光光是量化宽松的效果)对于很多人来说,目前中国房子的“预期投资收益率”或者“预期保值潜力”是很大的,虽然这个“预期”是盲目的。当这个“预期”被加息和经济恶化,企业盈利恶化,个人收入恶化扭转的时候,抛售与暴跌来临,zf 根本止不住(那个时候还有通货膨胀,因为资金涌向民生商品领域,因为那个民生商品领域的涨价潜力比房子大)

以上所说的时间都是在 2011 年完成。

全球股票市场很可能震荡向下到 2011 年中,但是中国房价的暴跌是在 2011 年下半年。

任何从今天欧洲危机里妄想房价马上跌的,都是不会实现的。

欧洲的房价与长期市场利率,美国的房价,日本的经济,都要到2011 年春天才会恶化到足够程度。

而 2011 年上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会非常恶化,投资民生商品的资金会非常大,微观打击行动在 2011 年春天会被市场证明是失败的,就像曾经的打击房价行动,在不加息的情况下,一直被证明是失败的(只能压房价几个月,而物价最多打压 1 到 3 个月,而且只让涨幅少一点)。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2-03 21:28 作者:laowangbj 回复日期:2010-12-03 10:47:47

关于美国非金融企业持有惊人的 3 万亿美元现金,美国公司为什么持有这么多现金,却不去投资呢?这么多钱是哪里来的?我的看法是:其次,企业借钱却不敢花钱,说明美国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是非常不看好的,至少是对美国的经济前景。

很简单,目前公开的美联储对于很多企业在 2008 年 10 月以后一段时间内,高达 3 万亿的短期贷款,让很多极其优秀的企业免于破产。

美联储使得一场风暴免于变成全面的灾难。

企业被 2008 年底的金融风暴吓死了,董事会也要求各个企业财务保守,很多风险管理能力不强,盈利能力不强的 CEO,CFO 被开除了。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2-03 22:53 首先,信用紧缩背景下,没有经济增长,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弱,商品相对于美元大涨就没有可能。这几年商品的大涨都是因为来自中国的需求。而现在中国的信用泡沫也处于爆破前夜,这轮短暂的通胀之后也将进入信用收缩,大宗商品即将失去最大的买主。

同意。所以全世界都在看着解放军的一举一动,解放军的外贸数据,加息,都能产生巨大的市场波动。

这是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商品价格泡沫(粮食暂时除外)的战斗。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2-05 09:52 作者:初学甲乙丙丁 回复日期:2010-12-04 13:34:20海宁哇~~最近出了一个政策,你来分析分析,政府打算怎么走?

中央政治局: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3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形势比人强。

“如此早”,“如此铺天盖地”地打击通货膨胀,不知道 2011 年 3月到 6 月的老脸往哪儿搁?我都替着担心。

我最近对粮食的供求关系作了点研究。简单的说,很恐怖,2011年上半年,粮食涨幅很可能大于 2008 年上半年。

中国的大豆进口,2010 年大约是 5400 万吨(需要近 3 亿亩土地才能生产出如此多的大豆),比2009年增长27%。而2007年才进口300万吨左右。

棉花进口很多是为了衣服出口,我就不算了。

而世界粮食,2010 年减产消息不断。2010 年农业上,这个世界就没有好消息。

国际上的泰国大米,接下去的 6 到 12 个月,很可能涨 200%.

而大豆,玉米,小麦,还会涨很多。

美国玉米(世界最大玉米出口国)成本的 40%左右是化肥,而化肥已经暴涨。也就是说,目前的粮食价格,如果化肥价格不跌,其实是出于没有泡沫,没有太多下跌空间的位置。

石油价格比较复杂,总体而言,在美联储美元贬值情况下,石油是战略储备资源。美国的石油库存大约是 27 年之最。这种情况下,石油价格还在涨。中国 10 月份,石油进口锐减。而 11 月份,很可能已经恢复大量进口了。

总之,政策是有作用,但是这些目标,将在 2011 年上半年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我们要重温加强版的 2008 年了。

(注意,2010 年,2011 年粮食之所以如此暴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发展地太成功了,肉类,蛋白质类食品如鸡蛋,牛奶,消耗量太大了,中国人均肉类消耗大约不到 40 公斤/年,而台湾是 70 多公斤,如果中国达到台湾的人均消耗量,那么,猪肉,鸡蛋等价格的美元价格,涨 3 到 5 倍,是没有问题的)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2-05 09:54 纠正:而 2007 年才进口 3000 万吨左右。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2-05 11:03 作者:laowangbj 回复日期:2010-12-05 10:43:54简单的讲,中国黄金需求暴增意味着中国老百姓对人民币开始失去信心。这种信心的丧失,或许是货币常年超发造成的。一旦国民对本币失去信心,接下来很可能是恶性通货膨胀。(可以参见魏玛德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以及今天的津巴布韦)这种局面绝对不是增加粮食供给,或者行政限价所能改变的。

当局以及主流媒体现在盯着 CPI 看,把黄金与普通大宗商品混为一谈,对黄金市场的警讯视而不见,可能将犯历史性的错误。因为,这次的物价上涨绝非樊纲之流所说的输入性通胀,这次将是是人民币的信用,也可以说是 CCP 的信用的生死存亡的时刻。

2011 年,一整年,都是人民币信用阻击与保卫战。阻击的发起人,是没有什么经济学高深知识,但是具备清醒的经济常识的老百姓。

人民币信用的流失,甚至失控,其实意味着人民币发行者信用的流失与局面掌控权的丧失。这一次,是对 2003-2010 大量货币发行的总清算。不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是无法理解房价高位的继续暴涨,房子其实已经变成保值的收藏品,比如上海郊区的婚纱摄影基地---泰晤士小镇的别墅,价格大概要 60-80 万美元一幢了,价格不是关键。关键是很多房子 5,6 年都没有人住。

2011 年,当全球投资者的资金部分进入粮食领域保值与投机(其实也不多,一般已经有 2,3 千亿美元在里面,但是要是再新进来 2,3 千亿,那么价格将是暴涨)的时候,底层是吃不起猪肉,买不起好奶粉的。新疆的底层已经吃不起羊肉了。

其实老百姓对于人民币的不信任感,超出了我的预计。

高善文也把观察金币的价格与交易,来帮助判断通货膨胀和股市的走势。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0-12-07 07:18《从美元的涨跌动力来分析美元走势,探讨粮价继续暴涨的幅度,通货膨胀与房价》

作者:海宁的马甲

2010.12.06本文始发于天涯经济论坛。本帖任何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各人投资风险自负。

本帖关于 2011 年上半年的粮食价格走势的个人看法,有影响部分人的好心情的嫌疑,版主如果觉得影响和谐就删了吧。

美元在世界经济,金融,与贸易上的地位,我就不赘述了。美元指数在 11 月阶段性见底反弹(几乎同时,黄金阶段性见顶回落)之后,世界期货市场和中国股市发生了什么,很多人都看到了。

那么,美元上涨与下跌的动力是什么?本文试图做一些分析。

另外,粮食问题,将在 2011 年上半年特别突出。放在这里一起分析。

本帖主要内容:一): 2010 年 5 月希腊债务危机,11 月爱尔兰债务危机,是资本流动规律使然。

二):美元真正的反转走强,是在欧洲债务危机(还有美国市政债券比如加州纽约等债券违约风险增加)充分发酵,进入恶性循环后,才会发生,这需要西班牙与英国的房价继续下跌,从而导致欧洲银行资金链紧张,导致 “欧洲美元” 紧缩,引发连锁反应,或者 2011 年3 月前后美国搞出个“不能提高国债规模从而使得美国政府短期内关闭”的国会僵局等情况。目前欧洲还能应付。

三):美元长期不保值。换美元不是为了存上 3 年以上,也不是为了利息,而是为了债务危机之后廉价收购资产,比如 1997 年 3 月(美联储又一次加息)换美元的话,是为了在 1999-2001 年低价购买香港,韩国,东南亚的房子股票等资产。

四):军事霸权与“美元货币权”战略纵横全球的四十年,简评美元霸权“阳谋论”的优秀书籍----1972 年出版的《超级帝国主义—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附录一:种稻谷的将吃不起猪肉----个人粗浅的对于 2011 年粮食价格涨幅的看法。我看 2011 年上半年国际粮价涨幅大于 2008 年上半年。(注意,中国粮食的涨幅并不一定与国际同步,2007.7—2008.7年泰国大米FOB离岸价从350美元/吨左右涨到了1000美元/吨,而中国就没有涨那么多。目前2010年11月,泰国大米大概500多美元/吨。)。

附录二:关于南水北调与亚当斯的一些文字的引用。

一): 2010 年 5 月希腊债务危机,11 月爱尔兰等债务危机,是资本市场流动规律使然。

个人观点,2010 年 5 月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是因为美联储第一轮1.7 万亿量化宽松在 2010 年 3 月结束,量化宽松一期结束后,市场资金流动性下降,风险偏好下降,导致 随后的 4 月份欧美股市见顶回落,也自然导致各地国债利率上升,弱不禁风的希腊国债市场爆发危机。我觉得是个过程很自然,美联储伟哥 2010 年 3 月一停 用,欧美股市一个月后马上下跌,债券市场流动性紧缩,导致人们卖出风险相对最高的希腊国债。

2010 年 11 月爱尔兰爆发债务危机,是因为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上涨预期”,已经被市场在 8 月到 10 月严重透支,导致利好出尽是利空。11 月 3 日美联储量化宽松二期宣布只有 6000 亿的时候,市场去杠杆情况明显,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美国十年期,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等上升。或者说,利好消息(量化宽松二期)出尽后,有人先结帐跑了,然 后逃跑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人们抛弃风险相对高的希腊国债和爱尔兰国债。

那么接下去的 7 个月,市场将如何走?2010年8月到11月3日,各个市场的上涨,到底体现了多少的量化宽松“预期”?各种分析师观点不同,我认为市场已经给出答案,6000 亿量化宽松已经 被提前透支,很多市场(美国,德国,巴西,等股市)在 11 月底见顶迹象明显,但是市场总体信心还非常高,所以接下去的 7 个月,市场应该是震荡下跌为主,象样的反弹肯定是有的,特别是 2011 年第一季度。市场的信心将被全球各地不断的加息和(发达国家长期市场利率上升)逐渐消磨掉。很多市场 2009 年 12月,2010 年 4 月,11 月,三个阶段性顶部迹 象比较明显。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