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目标还是 17%,结果增长 20%左右。2010年 6 月到 8 月,有个所谓的“怕经济二次探底”的“继续宽松”的放水过程。
2011 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目标,应该是 17%或者 16%,但是毫无意义,最终还是“听其言,观其行”。
投资者唯一可以做的,是在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前,持有粮食,或者农产品 EFT 股票,但是有风险。石油和黄金与基础金属风险更大一点。
#
周洛华:加息维护房价稳定上涨?央行宣布,2010年12月26日起加息0.25个百分点。有些朋友习惯性地打电话问我对此有何看法。他们之所以形成这个习惯完全是一次意外造成的。央行上一次启动加息周期的时候,正值 2004 年 7 月,当时加了 0.27 个百分点,我写了一篇文章《加息推高房价》交给报社发表,没想到报社非常为难,他们对此感到很困惑,明明是提高了贷款成本,为什么反而推高房价呢?但他们拗不过我软磨硬泡地纠缠,最后将文章发在该报次要版面的中缝,就是平时刊登寻人启事和征婚广告的地段。没想到这篇文章倒成就了我,我从此就出了名,那篇文章成为了我最好的广告。
后面的情况我就不说了,房价继续上涨,央行继续加息,直到上一次金融危机为止。于是乎,每次央行加息,就会有人问我对房价走势的看法。我其实挺内疚和惭愧的,因为整整 7 年来,我没有发展出新的逻辑来更好地说明央行加息和推高房价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不认为我有证据说明央行加息这个举动的目的在于推高全国房价,其次,我也不认为央行加息是为了防止舆论批评其对房价上涨未能果断采取措施的被动反应。最后,我相信央行加息一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决策,一定是一个对中国经济有利的决策。虽然我历来反对“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但是对于央行任何的决策,我从来就是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毫不动摇地遵循。
我对于加息和房价的看法其实很简单。我认为房地产是一项资产,具有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属性,买入房产就是持有了看涨通货膨胀的多头头寸。我把房产定义为一组 70 年连续到期的 1 年前通货膨胀看涨权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指出,权证的价值会随着同期无风险利率的升高而上涨,这样一来,央行越是加息,房价就越是上涨。除非人民币升值到扭转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当市场不再预期通货膨胀加速,也不再预期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缩水之后,房价自然而然地会下降。中国政府如果真的想要打压房地产价格的话,早就可以让人民币加速升值了,而不必遮遮掩掩地用加息这样的手段来表示对通货膨胀的关切,也不必用暗含“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这样的翻版“两个凡是”逻辑来煽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
从 2002 年开始,我始终认为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抑制通货膨胀,才能打压房价。但是到了 2010 年,我却不那么肯定人民币应该对美元继续升值了,因为有人估计我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 100 万亿总市值,相当于中国 GDP 的三倍,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达到过的高度,我不敢想象如果泡沫破灭的话,中国人民将在怎样的深渊里面挣扎。所以,我从 2010 年开始反对人民币升值,因为我不认为经过了长达 19 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探索和改革之后,我们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货币发行机制,我也不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十年之后,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可以对冲房地产价格下跌风险的资本市场体系。我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全国房价下跌,那么中国将形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银行坏账,而我国政府为了填补由此造成的窟窿,很可能再次援引2002 年的成功经验,用央行再贷款(对于我这样的金融学外行来说,央行再贷款就是类似于印钞票,但是央行的专家会告诉你再贷款和印钞票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这种解释我从来没有听懂过)为商业银行买单,其结果无非是稀释了全体人民的财富。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也是我现在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动机。
在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银行信贷投放,使得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成为了发展机遇,我们实现了过去许多年从来没有过的繁荣。我不得不指出,凡是用信贷杠杆推动经济繁荣渡过金融危机这条大河的话,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后遗症。就比如一个人得了器质性的毛病,身体虚弱得不行了,你究竟应该给他用药来纠正其病根,还是给他输营养液和激素来使他暂时强壮起来然后病得更重呢?我认为危机中投放的 4 万亿元、2009~2010 年两个年度投放的 18 万亿元信贷,其作用都类似于营养液,我们使得危机向后推延了,但是没有抓紧时间防范更大的风险。我们现在真正遇到了比金融危机更严峻的挑战:我们制造了更繁荣的房地产之后,却发现面临两条非常痛苦的道路,一条是任由通货膨胀发展下去,房价和利率交替上升并交相辉映,最终通货膨胀失控或者像美国在危机前那样由于油价飙升而刺破房地产泡沫;一条是让人民币升值,但是房价就必须下跌,而我们之前投入的财政和信贷可能遇到许多问题,甚至引起银行坏账的增加。这两条道路都非常坎坷,如果我是政策制定者的话,我不认为我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拖延,使得这两条道路中无论哪一条都不要在我的任期内走到尽头。
温家宝总理说过,要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我想如果要维持房价稳定的话,就必须要同时防止房价的大涨和大跌,而要使得房价稳定在目前水平上就必须要使得市场建立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而央行缓步加息并维持实际负利率反而有利于市场形成通货膨胀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感觉央行维护全国房价稳定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也是不遗余力的。
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1-06 23:17 房地产的 3 年库存周期做实业的知道,一个行业,一旦当年利润巨高,那么第二年,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就很多,如果第二年利润依旧很不多,第三年就是有人赚钱有人亏本了。做得好的,企业发展壮大,做得不好的大量倒闭。
这种进化在江浙一带已经发生 20 多年了,当然也发生在其他领域。
房地产泡沫的彻底破裂,是以整个经济的下滑为前提的。以 3 年以上的时间跨度看,经济好,收入提高,房价才涨。
房价涨-》导致房子相关行业好,导致经济好的循环,不能维持 3,4 年。
否则很多国家就可以通过发展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了。
中国房地产发展得好,是以经济的其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这么简单的事情,不少人是不会去思考的。
独立思考的人,还是太少了。
以 3 年为时间跨度看,楼市,股市不但不是蓄水池,反而是通货膨胀的发酵摧化剂。
先从一个大家经常说的东西开始:流动性。
什么是流动性?流动性是怎么创造的?怎么被消灭的?经济学教授嘴里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变现的时候受损失越小,则流动性越大。
而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已经把流动性看成了货币对于物价,房价,股价的上涨动力。经常有人说,流动性摆在那里,不是房价涨,就是股价涨,不是股价涨,就是物价涨。
我们还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说股市,楼市,是应付缓解流动性过剩(货币超发)的两个池子,房价上涨,股价上涨,可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而我一直认为,以 3 年为时间长度看,股市,楼市不但不是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的池子,而且是具有发酵倍增能力的催化剂(能在 12月左右后,成倍地制造通货膨胀)。
通俗地说,货币超发要是流向楼市股市,会有什么效果?以 2009 年为例,货币供应量增长 13.6 万亿左右(贷款增长 10万亿左右),那么,楼市股市上,新增了多少账面财富呢?股市能算出来,即使不到 10 万亿,也差不太多。全中国房价上涨部分是多少呢? 恐怕 20 万亿都不止。
也就是说,2009.3—2010.3,就算货币超发 4 到 5 万亿左右(货币供应量本来就会新增 8 万亿左右,结果新增了 13.6 万亿),股市,楼市两个所谓的“蓄水池”的账面财富增加了 30 万亿左右。楼市,股市的发酵倍增能力约为 3 到 6 倍。“泡沫”这个词,不是没来由就用在资产价格暴涨上的,第一个用泡沫描述资产价格暴涨的人,可以称为天才。
有人说土地才是一部大印钞机,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土地只是印钞机的帮凶。2005 年货币基本没有超发,土地这个帮凶就无法发挥作用。
土地作为印钞机的帮凶,是体现在上面说的这个账面财富发酵“泡沫”过程中的。一块土地,拍卖后,买方获得了价值连城的财富—土地。卖方获得了人民币,然后把卖土地获得的钱花出去。这个过程中,是以房地产商获得贷款为前提的,大部分房地产商,要靠贷款维持的,看看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报表就知道了。只要收紧信贷一段时间,土地就卖不出好价钱,土地卖不出好价钱一段时间后,土地成本占最大比例的房价,就会降下来,或者说,房价涨不上去,2005年就是例子。本末不能倒置。
再举例,1993 年 6 月的宏观调控十六条(嘿嘿,也是十六条),银行贷款大量收回,个别收不回贷款的被踢掉,结果广州一些楼盘 6,7 千的房价,过了 10 年都没有恢复。
账面财富效应的结果就是,消费非常旺盛。账面财富多了,整个社会总体而言,自然消费多了,物价,服务的价格就涨了。卖土地的地主有钱了,就可雇佣民工去修长城,挖运河,地主家的管家在工程过程中,就会忙得非常开心。工程多了,民工的需求就旺盛了,民工的工资就被抬上去了。民工一看,矣,打工比种地,种蔬菜,养猪更来钱,当然去做建筑工人等工作了。然后蔬菜,猪肉价格就涨了。然后理发,家政服务的价格涨了,因为理发师与保姆也要吃饭吃肉吃蔬菜的。这个逻辑推理不需要砖家来解释,就能想通。2010 年 7 月份以前信誓旦旦地说中国通货膨胀安全可控的专家们,估计已经忘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
天气原因导致的食品涨价,和美国量化宽松,只不过把 7 月到10 月的通货膨胀吹得更旺一点。如果仅仅是天气原因,蔬菜价格应该很快几乎退回原点。
2004,2007,2010三次,每次民工荒后出现猪肉价格暴涨,恐怕不是三次自然灾害的天气巧合吧。当然修长城,挖运河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防与交通建设事业。
(下面只是分析,并不代表立场)
2003 年底楼市火爆,民工荒,2004 年物价上涨;2004 年下半年,2005 年上半年,控制了货币与信贷规模,股市下去了,房价微跌了,通货膨胀也就下去了。
2006 年到 2007 年初股市楼市同时火爆,2007 年初就有民工荒,2007 年下半年到 2008 年上半年物价暴力上涨,与之前的房价,股价暴力上涨幅度相对应;
2009 年楼市股市火爆,就涨幅和创造的账面财富而言,不比2006-2007 年逊色,2010 年初民工荒,2010 年 7 月民生商品价格开始暴涨。
上面的资产价格暴涨到民生商品价格暴涨的传导过程,连续三次被证明是对的。而且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想通。有些时候,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常识,而不是花里胡哨的东西。
外国的例子:欧美 2004-2007 年房价上涨,股价上涨,账面财富增加,消费旺盛,带动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欧美汽车销量大,石油消费增长快,通货膨胀压力大,结果美联储不停提高利率到 5.5%,刺破欧美房地产泡沫,房价股价大跌,欧美物价随后大跌。如果美联储不加息到5.5%,无非是把美国和世界的房地产泡沫吹得更大一点后,再爆破而已。
那么,楼市,股市价格上涨,可以在 3 年的时间跨度内,消除民生商品的涨价压力这个逻辑,在什么时候可以证明是对的呢?
反证:2005 年,房价,股价下调,物价上涨压力消除。(这里只是分析,不代表立场)2008 年,房价,股价下调,物价上涨压力消除。(这里只是分析,不代表立场)
2011 年下半年,房价,股价是否在反通货膨胀中下调,从而消除通货膨胀?我们拭目以待。
再来个大胆论断,2011 年,只要房价,股价没有像样的下调,财富效应就还在,中国通货膨胀必然是洪水滔天的,房地产账面价格近 100 万亿人民币,而农产品一年产出才 3 万亿人民币左右。
修筑一个高高的堰塞湖,结果无非是在堰塞湖破裂的时候,威力更大一点而已。爱尔兰房价在欧美涨幅最大(1995-2007,12 年涨 300%到 350%),2008,2009 年跌得越惨。
爱尔兰的经济起飞是从 1995 年用低税收大力吸引外商开始的,2001-2003 年因为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爱尔兰经济严重下滑,2004年爱尔兰通过加大公共支出力度,减税,和纵容房地产过度发展,继续了爱尔兰之虎的经济辉煌神话。爱尔兰在 2007 年以前,是欧洲经济发展的样板奇迹,特别是他们教育的大力发展对于经济的贡献非常大。2007 年失业率降低到 4.5%这个欧美的最低极限,2010 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 2,3 年后,失业率重回 80 年代的 17%左右。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规律也是跟着全世界的账面财富走的,只要世界各地的账面财富效应强大,就不大可能反转向下,即使下调,也是在涨得更高的途中的震荡调整。2011 年初我们就可以看到大宗商品恢复上涨,进入真正的主升浪了。(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所以,结论也很简单,中国房价等资产价格不降,账面财富依旧庞大,通货膨胀是无法遏制的。两相比较,房价等资产价格不降的话,2010年7月到2011年的物价涨幅,大于2007.7-2008.7的物价涨幅。
拭目以待好了。
(只是分析,不代表立场)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1-08 12:39 俄罗斯大学的几个人联合发表论文,他们根据 Sornette 的泡沫顶部预测方法,预测"黄金泡沫"的顶部在2011.45(2011年6月13日或者14日,与阿姆斯特朗周期转折点完全吻合)正负 1.4 个月.即区间在 2011 年 5月初到 7 月末。
Sornette 在 2008 年 4 月,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了石油泡沫的顶部。
早前比较准确的预测了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泡沫。
在2007年8月或者9月,预测中国股市泡沫的顶部在2008年1月(最后 2008.1 是双顶的第二顶,Lower High 更低的第二顶)2009年7月10日,预测到了中国股市的顶部在7月14日到8月14 日左右。(具体内容以前提及过了)中国楼市在2011年6月到9月,很可能迎来暴风雨。这一次,是三次高潮过后的最终疲软(即泡沫破裂,类似于 1991 日本,2008 美国)。(2003,2004 第一次高潮,2006,2007 第二次高潮,2009,2010第三次高潮)
http://arxiv.org/abs/1012.4118SergeyV.Tsirel,AskarAkaev,AlexeyFomin,AndreyV.Korotayev
(Submitted on 18 Dec 2010)Abstract:ThisworkingpaperanalyzesthegoldpricedynamicsonthebasisofmethodologydevelopedbyDidierSornette。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1-09 09:42 作者:dongdonglulu 回复日期:2011-01-09 05:42:53一个模型把所有东西都给预测准了。还要那么多研究经济和金融的人干吗?楼主也很强大,居然可以有这么多时间去找资料去佐证自己的论断,应该是花了不少时间吧?呵呵
一个模型如果能 100%预测泡沫的破裂时间,那么他很快就富可敌国了。
现实不是辩论赛,需要未来发生的事情去验证。而辩论赛一结束,就算完了。
正是因为 Sornette 比较好的预测准了两次中国股市的泡沫,才有人去关注他的观点与文章。
而且这个预测不是 Sornette 的团队做的,文章中说了“仅仅是根据目前情况的预测,”
这个文章是 12 月 18 日发表的。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1-10 09:57 根据 Sornette 模型,黄金泡沫顶部在2011.45(6月13日到14日)正负1.4个月俄罗斯大学的几个人联合发表论文,他们根据 Didier Sornette 的泡沫顶部预测方法,预测"黄金泡沫"的顶部在 2011.45(2011年6月13日或者14日)正负1.4个月.即区间在2011年5月初到 7 月末。
而且按Sornette以前的历次预测,更倾向于2011年5月初(数学临界点的 1.4 个月以前)。
顶部价格在 1500-1600 美元左右。
此文作者说了,不构成投资建议,而且是以“各国央行维持当前政策稳定为前提的”。
这个论文并没有引起投资者太多注意,看到的,也仅仅是一笑而过。
所以这种论文,并不会影响金融市场。(几个作者没有一个是金融行业的,都是理工科专业的)这个论文不是 Didier Sornette 本人的团队做的,而是俄罗斯人根据 Didier Sornette 的模型做的。
Didier Sornette 本人的文章列表在这里:http://arxiv.org/find/q-fin/1/au:+Sornette_D/0/1/0/all/0/1Sornette 在 2008 年 4 月,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了石油泡沫的顶部。
早前比较准确的预测了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泡沫。
在2007年8月或者9月,预测中国股市泡沫的顶部在2008年1月(最后2008.1是双顶的第二顶,Lower High更低的第二顶)。Sornette在2009年7月10日,预测中国股市2009年7月17日到27日见顶的可能性是 80%在2009年7月10日到8月10的见顶的可能性,按他的10个指标,都符合,也可以算是 100% (具体内容以前提及过了)泡沫在顶部会出现暴涨行情,而且预测 N 次对了,并不表明第 N+1次预测也对.如果谁根据章鱼保罗的预测去赌球,2010 年世界杯期间可以可以赚 1000 倍。有几个人一直按章鱼保罗的预测赌球?
所以普通人,看看就好了。
黄金价格暴跌,并不影响下一次再来一次黄金泡沫,下一次黄金泡沫(从那个时候的底部涨 5 倍?),我看是美国国债危机。
目前美国国债的稳定程度,美国巨额财政赤字(1.2 到 1.4 万亿/每年)与国债超低的收益率并存,简直太“违法天理”了。
当婴儿潮(1946-1965)的大哥大,比尔克林顿退休的时候(2000年),美国处于顶峰,互联网泡沫破了。
当婴儿潮的中班生(同样生于 1955 年的苹果总裁乔布斯,与微软的盖茨)的企业处于顶峰的时候,美国房地产泡沫破了。
当婴儿潮的末班生(生于 1961 年)退休的时候,美国的国债泡沫,也该破了(国债价格暴跌,通货膨胀,利率暴涨)。
黄金价格与中国房价的关系,参加我的几篇文章:“理性分析通货膨胀和经济形势,理性预测房价下跌时间表”(美联储不能控制长期利率,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两个月从 2.5%上涨到 3.5%,如果升破 4%,美国的房价又要悲剧了)2010-09-23“黄金才是中国房价的先行指标与近似价格指数,黄金暴跌先于房价暴跌”2010-7-23中国楼市在2011年6月到9月,很可能迎来暴风雨。这一次,是三次高潮过后的最终疲软(即泡沫破裂,类似于 1991 日本,2008 美国)。(2003,2004 第一次高潮,2006,2007 第二次高潮,2009,2010第三次高潮)
http://arxiv.org/abs/1012.4118SergeyV.Tsirel,AskarAkaev,AlexeyFomin,AndreyV.Korotayev
(Submitted on 18 Dec 2010)Abstract:ThisworkingpaperanalyzesthegoldpricedynamicsonthebasisofmethodologydevelopedbyDidierSornette。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1%2F1%2F10%2F33632842_13090789.jpg{EIMAGE}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1-11 22:02 作者:月白 ty 回复日期:2011-01-11 11:41:56
楼主分析的到位,顶。
但是楼主似乎低估了中国 zf 的强权的能量。它不是完全市场经济,能尽一切力量制约经济规律,使经济规律变得歧型。使本该发生的滞后。
那为什么上海的房价按黄金计价,一直是非常稳定的呢?
10 年来,上海一平方米房子一直等于 2.4 盎司黄金。
2001 年,黄金 250 美元,上海房价 5000 人民币。
2005年7月21日,黄金价格430美元左右,上海房价8600左右。
2009年,2010年,黄金从730涨到1400美元,上海房价从15000涨到 28000/平方米。
你告诉我,为什么上海的房价,按黄金算一直都稳定在 2.4 盎司/平方米左右。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1-18 11:56 三大“兜底保险”使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扬的趋势难以改变文/海宁的马甲2011-01-18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国债违约,和南斯拉夫战争之后,欧洲,亚洲的资金涌向美国,追逐互联网泡沫。那个时候,欧洲,亚洲都出现了物价下跌,房价下跌,和股市下跌。而美国出现货币供应量猛增(货币供应量增长 8.8%,对美国来说是个大的数字),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秉持类似“央行不是神仙,无法控制资产泡沫”的观点,没有收紧货币政策,史称“Greenspan put”,可以翻译为“格林斯潘资产价格兜底保险”,即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危机,美联储会释放流动性以缓解危机,而如果资产价格大幅上扬,美联储并不会大力紧缩。这就造成了鼓励投机的道德风险。
2011 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明示,美联储在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 2%以前,是不会收紧美国货币政策的。因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余波,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仅为 1.1%,此种明确的言论,被称为“Bernanke Put”,即“伯南克兜底保险”。这就为商品市场的投机资金很大的信心继续推高原材料商品价格,直到美国的通货膨胀接近 2%为止。摩根银行在建立铜期货 ETF 之后,鼓吹世界铜的供需缺口 6 万吨的说法。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因素,给农产品投机资金以极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