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疗设备,中国的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少的可怜;目前,欧美市场的中档家电,中国的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少的可怜;
中国的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994 年到 1996 年,房地产下去了,1998 年,国有纺织企业下去了,民营的制造业起来了。
中国汽车每千人拥有量{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3%2F29%2F36089929_13090789.jpg{EIMAGE}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3-29 10:22 作者:天三日 回复日期:2011-03-29 10:15:22
海宁直播,昨天到今天写这么多!北京分行及需上报的地方,办事准则都是一个字拖,能拖两天绝不拖一天,只有拖不下去,才会挤牙膏那么挤一点,下次再不行,再挤一点。
所以什么措施都是被动的,结果也只能注定了。
以前博文的上传。这个帖子,我想把写过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3-29 10:25 货币政策最终决策者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负利率造成的乱象,已经太多。可惜,还在执着于需求与供应。人民币被抛弃,地产币被追逐,非常简单的事情。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3-29 10:28 以色列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与经济衰退
看过摩西.达杨和沙龙的传记,特别佩服沙龙的性情。
第一次中东战争,是 1947 年以色列在英国支持下独立后的保卫战。
以色列一成立,就面临灭顶之灾的威胁。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金字塔国推翻君主后,1956 年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触犯了英国法国的利益,导致法国英国与以色列联合打击金字塔国,后来在美苏的高压下,英国,法国不得不草草收场。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势力加速瓦解,世界演变为美苏争霸。戴高乐从此不再信任美国,后来与瑞士一起挤兑美国的黄金。
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以色列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外围军事压力下,主动出击的一次战争,只用了 6 天,夺取了 6.5 万平方公里土地,使得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
1967 年,纳赛尔下令封锁了以色列北部的所有重要港口,叙利亚和巴解的军事力量也空前强大,国土面积不足 3 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
1967年6月5日早晨7点45分(金字塔时间8点45分,金字塔国军方交接班的时间),以色列出动几乎全部空军,对金字塔国,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先炸跑道,再炸飞机。
致命的 15 分钟交接班时间,使得金字塔国整个空军 300 多架飞机在三个小时里灰飞烟灭,约旦叙利亚的空军也大部分被摧毁。
空袭后,地面部队跟进,六日内结束战争,以色列夺取了 6.5 万平方公里土地,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以色列和中东穆斯林,是不可能和解的。
对于大多数中东穆斯林来说,以色列的存在,就是个错误。
六五战争”过后几星期,以色列国防军举行了一次庆祝聚会。沙龙喜形于色,因为占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夺取了 6.5 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以色列土地猛增了三倍;有史以来,以色列终于有了安全的边界,阿拉伯游击队从此很难再对以色列实施偷袭了。沙龙得意洋洋地说:“我们仅用六天 140小时的时间,就先后歼灭金字塔国五个师、约旦四个旅,击毁其飞机560 架、坦克 820 辆,使阿拉伯国家伤亡 15 万人,而以色列仅伤亡3100 人,损失战车 61 辆,堪称奇迹般的胜利。战果之辉煌,速度之快,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可谓现代战争历史上的神话!”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发生在 1973 年的十月 6 日到26 日。以色列被六日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各种风险视而不见,相信了金字塔国一次次的演习,不顾约旦国王的亲自提醒,结果被金字塔国,叙利亚打了个措手不及,事后,以色列死了大约 5000 人,大部分是军官,而这些军官,平时是工程师等各个行业的干将。
第四次中东战争被以色列击退,沙龙越过苏伊士运河,作出直逼开罗的态势,扭转了战场形势。
而一个结束蜜月马上归国的少尉,带领唯一的一辆坦克,阻滞了叙利亚的进攻,否则叙利亚坦克,可以直接驶入特拉维夫广场。此人后来被视为国家英雄。
第四次中东战争,确立了以色列在中等地地位,打消了中东把以色列抹去的幻想。
金字塔国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鼓舞了士气,使得改革开放事业得以顺利推进。(对比 1979 年的中国,就知道很多东西,非常微妙)。
1973 年 10 月,中东报复西方,进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涨 3 倍,使得美国马上进入持续两年的衰退(二战后最厉害的衰退)。
美国二战后经历的十次经济衰退经济衰退(Recession),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多项经济指标同时出现下滑,比如就业、投资和公司盈利,其他的伴随现象还包括下跌的物价(通货紧缩)。当然,如果经济处于滞胀(Stagflation)的状态下,物价也可能快速上涨。二战后,美国经历了十次经济衰退。
第一次: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历时11个月。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 8.3%,失业率达 5%。这是战后一系列经济衰退中的第一次。
第二次:1953年7月至1954年5月,历时10个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 6.2%。1954 年,艾森豪威尔试图以信贷扩张的手段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在短期繁荣之后,这项政策从1957 年起引发了另一次严重的金融衰退。
第三次:1957年8月至1958年4月,历时8个月。时间虽比较短,但衰退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 13.5%,失业率高达 7.5%。
第四次:1960年4月至1961年2月,历时10个月。工业生产下降 8.6%,失业率为 7%左右。
第五次:1969年12月至1970年11月,历时11个月。工业生产下降 8.1%,失业率达 7%以上。
第六次: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历时16个月。石油危机引起的衰退及熊市 48%的大跌。1973 年 12 月工业生产开始下降,到1974年2月已下降了7.3%,翌年1月,又下降了3.6%,这是20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以来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梅耶认为,1974— 1975 年发生了 3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75 年的失业率达到 8.5%。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仍然很高,当年的消费物价上涨 7%。滞胀一词已成为美国大众的语言。
第七次:1980年1月至1980年7月,历时7个月。是几次经济衰退中时间最短的,由石油价格上涨引起。
第八次: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历时16个月。温和的通货膨胀导致衰退。1982 年年底,美国经济摆脱严重衰退,回升较快。
第九次:1990年7月至1991年3月,历时8个月。在进入这次经济衰退之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上升,实行了紧缩银根的所谓“软着陆”政策。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没有奏效。
这次危机是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较长经济增长中累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第十次: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历时12个月。如果没有“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很可能躲过此次经济学意义上的衰退。在“9•11”事件的打击下,美国经济也只是在2001 年三季度出现了年率 1.1%的萎缩,第四季度就开始回升。
二战以来美国发生的历次经济衰退中,除一次例外(2000 年互联网泡沫),其他所有经济衰退发生之前,原油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
其中三次大的经济衰退,和中东有关:
1973 年中东石油禁运,欧美经济第二个月就歇菜。
1980 年左右,两伊战争。
1990 年,海湾战争。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3-29 10:29 短评:基督教新教与现代资本主义,儒教与亚洲四小龙及中国,穆斯林与石油以前与同学聊天的时候,无意中说了一句:“找石油,跟着穆斯林;找发达国家,跟着基督教新教;找发达城市,跟着海外华人。”你看,找石油,跟站穆斯林的步伐就会找到世界上的大部分石油,中东,北非有大量石油,印尼有石油,连新疆和中亚那些某某某斯坦国家,也有石油。
找经济发达与法制完善两者兼备的国家,顺着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基本就可以了,德国,英国,以英国国王为元首的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北欧四国(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四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美国,都是基督教新教占主体的国家;(当然曾经以天主教为主的法国,意大利北部也比较发达)。
很多人所说的基督教,其实主要就是指英美的新教(Protestant)。
找发达地区,则顺着海外华人的步伐就可以了,凡是华人聚居的地方,基本都是发达城市与地区,基本都是房价高的地区。
西方研究新教与经济的关系的书,已经有很多本了。
其中之一是马克思韦伯,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近代资本主义的最初发展便得益于宗教改革中所形成的新教伦理。
宗教改革是由 16 世纪德国牧师马丁路德领导发起的,所以新教只是个统称,是指 16 世纪以后脱离罗马天主教的各种基督教会的统称。
宗教改革是以反对“救赎券”开始的,“救赎券”其实就是变相的税收,搞得很多人破产,也算是一种抗税产生的改革,结果是天主教权力和影响力的下降。(美国的建立,也是从抗税开始的。当时口号就是“没有英国议会的代表权,就不交税”,“No Taxation WithoutRepresentation”)。
在有些场合,人们所说的基督教,其实就是指新教。新教里那些积极传福音的,也被叫做 Evangelical。
广义的基督教,则包括东正教,新教和天主教。
在我看来,新教大致有几样共性:一个是更多平等的思想;新教大多主张谁也不是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大多主张互相学习,所以新教国家的民主与法制的程度,一般高于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国家的法制与民主情况,要逊色不少。
二是人的能动性;天主教主要是教众去听神父的讲道,注重仪式而不太重视教众的内心;而新教,着重于教徒本身的圣经学习,注重与教徒与神的直接对话(通过祷告),教中的长老,更多只是学识经验更丰富而已,于普通教徒经常以“兄弟姐妹”相称(当然天主教神父有时候也这么说)。
现代社会的沟通能力。
天主教传教,主要是培养正规军,一些人专门接受训练,然后被派遣去传教。
新教传教,自发的多。新教更多培养普通年轻人的演讲能力,说服能力,自我经济独立能力(传教的经费一般不足),合作能力(一般建立一个新的教堂,需要各方的努力)。传教的经过,很多时候也是松散的,教派的中央,也更多是个协调机构,强制力不太强,很多新教教派实行选举长老制(议员制)。
三是新教的多样性和容忍度。新教教派非常多样,人们经常要遇到与自己同样信耶稣与上帝,但具体信仰有出入的其他教派,这个慢慢使得新教国家不得不包容各种不同的思想,求同存异。
总之,天主教相对更是金字塔结构;而基督教更多是网格互联网结构(大的新教教派就有几十个)。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比较粗浅的表面看法。深层次的,用几本书都不一定说得完。
除了肯尼迪总统,其他美国总统,都是新教徒 Protestant。
小布什和切尼都是圣公会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的(脱离了英国国王的美国圣公会)。
克林顿是 baptist church 浸信会的。这两个教会,是美国教众最多的新教基督教教会。当然这两个教会,都不认同总统为正宗的本教教徒,因为他们的一些做法,与他们所属教会的教义相违背。
最多总统的,自然是从英国国教 Church of England 里面独立出来的 Episcopalian,出了 11 个总统,因为美国建国的时候,这些人最多。其次是 Presbyterian 长老会,出了 6 个总统,它的总部,就在首都华盛顿特区。
台湾南部,在威权体制消退的"民主进步"过程中,基督教长老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国,在威权体制消退和争取劳工权利的过程中,韩版的基督教,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韩版的基督教,对原西方的基督教,据说改动很多。(当然,韩国大学生大量深入基层,发展工人 jun 动,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很多父母被气得吐血,因为韩国比中国还鄙视“蓝蚂蚁”,崇尚名牌大学)
儒教+市场经济的合力,与亚洲四小龙及中国广泛意义上的儒教,大致在华人(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与韩国(CJK)影响比较深。当然这个儒教的定义极难,学术界我估计争个 100 年,也不会有结果。
儒教注重教育与家庭观念,有利于教育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而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是教育与科技的竞争。
儒教也比较乐于接受“大河有水,则小河满”的道理,愿意为了国家强盛而节衣缩食(或者说,愿意被强迫接受这一点),有利于经济发展初期,中期的高积累,高储蓄率,高投资率。花得少,建设多,社会积累的财富,自然越来越多(水,电,公路基础设施,厂房,生产资料,也是财富)。
儒教文化,注重于辛勤工作,节俭和财富积累。这些国家的经济,只要是市场经济,并且有一定的法制做保障,在投资率高的情况下,发展一般比较快。因为这些国家的投资,来源于储蓄,经常还是愿意接受负利率的储蓄。
这些国家的人,吃得少,花的少,自然积累大量财富,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房子等,都是财富积累的表现。所以儒教国家,容易发生以房子这种财富代表为焦点的房地产泡沫。
东南亚华人多的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程度,优于华人少的印尼和菲律宾等。
二战以后,经济和整体社会发展,进入发达国家的,除了四小龙(都是儒教思想浓的地区),就是以色列。
而四小龙和以色列,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程度上实行了一下规划与计划,比如韩国 1962 年开始五年规划,7 个五年规划后的 1996年,进入 OECD,算是入了发达地区的门,台湾有十大建设,新加坡,则更像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共同体。亚洲四小龙,普遍实行政客精英化。大量海归进入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政府部门。
新加坡与香港,实施英美法(有别于大陆法体系的案例法)体系,在法制上与英美等世界发达地区接轨。
韩国,台湾发展过程中,“美化”的痕迹很浓,台湾从劳动密集型向电子产业转化的发展过程中,张忠谋等大量海归的影响非常大。韩国好像也出现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与群体。这与 60,70,80 年代大量韩国台湾留学生在美国学成后回国发展有很大关系。实际上,电子产业上,台湾韩国,德国日本,美国三者出现了明显的分工。大陆主要是组装,这个从 iphone 和 Blackberry 黑莓手机里,各个地区的产值比重就知道。(大陆的比重都不到 5%,虽然都记在大陆的出口总值里)当然,其实很多亚洲国家人们的勤劳,其实与儒教不一定有关,而更可能与“被动勤劳”有关。
人均资源的贫乏,生活的艰难造就了一个个“被动勤劳”的亚洲民族。由于资源短缺,人与资源的紧张关系,有时候就转化为人与人争夺资源造成的紧张关系。在文化上,则表现为痛恨懒惰与浪费,崇尚节俭和财富积累。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后,人们终于有了更多的自由,就是从被贫穷和有限的耕地奴役,变为被市场经济和全球市场需求所”奴役“。显然,后一种”奴役“,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全球化大生产和分工协作,也使得效率大大提升,贸易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和财富的大量创造。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是两个问题,很多人经常把两者混淆了。中国 1994 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大量原来的农民,转变为工人(即使他们还是农业户口),加上进口的设备与技术,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贫富差距也急剧扩大。
贫富差距扩大在经济不断增长过程中,不会产生什么大的问题,因为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在提升。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年需要靠发展来缓和社会矛盾,2003 年以来长期不得不实施低利率的原因之一。
以下为转载:
新教伦理
新教伦理(Protestant work ethic,全称基督新教工作伦理)是一个关于西方基督新教的社会和经济理论的概念。它基于加尔文主义的看法,即强调努力工作是一个人的使命,世俗的成功可以作为个人超度的一个标志。新教徒在马丁·路德的时代开始重新定义世俗的工作,将它作为不仅有益于个人而且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一种责任。
因此将天主教对于工作的概念,转而认为勤奋地工作是一种光荣的标志。
新教伦理的概念最早由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是国家繁荣的基石。这种观点认为,基督新教徒比天主教徒更注重实效工作,例如,和基督新教占主导的地区(包括北欧、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相比,天主教占主导的地区(包括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拉丁美洲等)的人们对待工作更加懒散。
批判意大利北部地方、巴伐利亚、莱茵河地区、西班牙和法国等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常被看作资本主义发展单一因素决定论的反例,包括地理的、政治的或者其它单一因素的决定论,也包括基督新教伦理决定经济发展的理论。一般认为历史上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在于财产权的加强、交易成本的降低、封建主义的衰落和瓦解等。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地在经济上取得了繁荣,而这些地区是具有儒家价值观的社会。
东亚地区的成功,和基督教没有关系。马克斯·韦伯关于基督新教伦理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和这一事实相悖。
转载结束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3-29 10:32 关注 2011 年通货膨胀和经济走势--猪肉,粮价,石油,黄金,房价,与货币政策
2011.3.28暂时看,没有更多的量化宽松,2011年4月27日,6月22日很重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会回答记者提问。
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国会证词看,美国通货紧缩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没有必要进行更多量化宽松。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monetary/20110324a.htmhttp://ftalphaville.ft.com/blog/2011/03/28/528666/陶冬的意思是,物价在 2011 年涨幅控制在 4%的承诺无法实现。
我的意思是,当 CPI 在 6%的时候,真实的物价涨幅在 12%左右,这是研究过去 10 年得出的结论,不是瞎猜。而物价涨幅的年率,超过10%的时候,会发生货币购买力恐慌和抢购。
陶冬:通货膨胀会在年中见顶但未必会大幅回落】通胀的第二源泉已经形成,那就是服务业的通胀。食品业的通胀在相当程度上是暂时性的,一旦人们对于工资的预期出现了改变,通胀会变成结构性的问题,会持续相当长。通胀会在年中见顶,约 6%—6.5%,但年底很难回落到 3.5%的水平
2011.03.23
爱尔兰,葡萄牙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到 10%左右。
冰岛->爱尔兰->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 ->->->道理很简单,“由奢入俭难”,如果消减政府开支和福利,政客(议员)就要失去选票。“社会主义和福利主义”是没有回头路的单向道,直到难以为继,不得不改革,消减福利(或者通过通货膨胀)。
葡萄牙需要 700 亿欧元救济,中国有。帮人帮到底。(啊呀,中国买的葡萄牙国债,市场价跌去不少了)
2011.03.21
<海宁经济评论论文集>天涯网友“爱牛才会赢”整理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107381.html这应该是目前排版最好的版本,比我的版本好,而且有些标题还有链接,链接到博文或者天涯文章。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应该花了不少时间,起码十个小时以上。因为我的第一版也花了十多个小时。
* 宏观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和“控通胀第一”的矛盾心理 2011-03-20* 一些欧洲国家,美国,日本的房地产历史走势图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3-20*《中国商人》杂志2010年12月10日,预见2011:泡沫相继破裂的一年 2011-03-19* 1995-2011"中美国"连续泡沫的 7 个阶段 - 参考Didier Sornette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3-16* 评论哈克博文:透过黄金看房地产 -- 人性从未改变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3-14* 30 年世界经济走势图--美国国债,美国-日本-德国股指,商品 CRB 指数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3-13* 几张黄金走势图--黄金价格的关键时间点 2011.45?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3-13* [转载]金融物理学引发的焦点时刻 [此博文包含图片]2011-03-10* 转载哈克的博文:高光时刻--美元指数--美元汇率周期变化[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2-28* 三大“兜底保险”使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扬的趋势难以改变 2011-01-18
2011.3.17从一盎司黄金换 15 桶石油的历史价位看,100 到 115 的石油价格,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看黄金在接下去的 2 个月,能否突破 1500 关卡,冲击 1600.
看石油价格接下去是否会发生黑天鹅事件。
石油价格不在目前价位大力向上突破,目前的经济平衡尚能维持一段时间。
2011.3.10 分隔符关于杭州上海房价一平方米=2盎司黄金(2*31克)(目前2万出头)是说明黄金的美元价格的上涨,反映了美元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贬值,其中部分反映的是预期,而预期有对的,也有过度反映的。
因为人民币与美元的亲密关系,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随美元购买力的变动起伏。比如人民币的购买力,在 2008 年下半年,是一起上升的。按我的说法,人民币的成色里,7 成是美元;港币的成色,则是十成的美元。(因为中国银行,渣打银行要想发行 775 港币,必须缴纳相应的 100 美元给金管局。港币是美元本位制)
中国人从 2003 年开始买房对冲通货膨胀风险,与国际上买黄金对冲美元通货膨胀风险,是一个道理。
中国人民银行,是比较负责的。问题在于人民币货币发行机制。
2010 年,某些地区的中国人对于房子的追捧,显然超过了国际社会对于黄金的追捧,使得很多地方的房价涨幅,大于黄金的涨幅。
再比如,我说猪肉价格影响货币政策。有人说猪肉涨了,怎么股票还没有跌啊?这是哪跟哪啊,猪肉涨价,要引起加息等紧缩政策,股市才可能跌,而且股市非常复杂,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
事实上,10 月 20 日左右,央行紧缩货币了。股市随后见顶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079950100kzdu.html
2011.3.9 分隔符2011 年 6 月附近,故事肯定很精彩。很多东西会提前在 6 月以前跌,债券,特别是垃圾债,市政债,希腊西班牙国债,股票,最后是基础金属,都可能在 6 月以前,量化宽松三期的预期消失的时候跌。
2011 年 6 月前后,也是中国经济进入下滑通道的开始。6 月左右,中国 PMI,很可能跌进 50(即从扩张变成收缩)。
2011 年下半年,房价应该进入下降通道,库存周期到了(2005 下半年,2008 下半年,都是库存周期的高峰)。房子的周期,看来差不多是 3 年左右。部分开发商应该会等管家撤销限购。(或者等下面偷偷放松而管家就当没有看见)房价,猪肉价格,货币政策,都是大致 3 年周期,很有意思。猪肉涨-->猪肉再涨,涨到引起货币决策层注意-->加息,紧缩货币政策-->房价停滞或下跌-->通货膨胀得到缓解-->放松货币政策, 循环三次,直到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
2011.03.07
通货膨胀形势,中国货币政策,美国货币政策,外贸,房地产很多经济学家,看美联储加息,要看到 2012 年春天。我估计,人性的弱点和羊群效应,会使得通货膨胀,油价,粮价在 2011 年接下去的时间,涨得比管理层想象的更加糟糕。中国和美联储的加息,很可能比想象的早。
当然,管理层肯定是在通货膨胀恶化后,才会进行第二轮紧缩(加息,升值,升存款准备金率)。
通货膨胀会恶化吗?我说会。
会不会存在侥幸,通货膨胀突然下去了,不反弹了?我说不会。
1.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背景。
中国第二轮紧缩肯定发生在通货膨胀恶化后,而不是恶化前,理由很充足。
通货膨胀恶化后再进行第二轮紧缩,就可以逃避紧缩导致的经济下滑的责任,也不会遇到反对意见。
这一点不是现在才想到,2010.9《理性分析通货膨胀和经济形势,理性预测房价下跌时间表》一文就说了。
通货膨胀恶化后再紧缩,是有历史证明的。2004 年猪肉涨价后才紧缩。2007-2008,是到 2008.3 才不得不第二轮紧缩的。
2. 美联储货币政策与油价。
美联储肯定是最后一个退出货币刺激的。美联储是美国的央行,为美国负责。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是 2008 年破灭得最彻底的,雷曼破产和金融风暴,对美国经济和信用环境,也伤得很深,使得银行不放贷,企业不敢投资。
对美国而言,现在的失业率太高(欧洲笑了),而通货膨胀还不是太大的问题。
美国不怕粮食涨价,4400 万人在领食品卷。美国经济只怕石油涨价,因为美国人均耗油量,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这是美国的历史习惯,政客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美国油价,可以参考(WTI+Brent)油价/2。(目前均价大约在 110美元)美国的石油供应,基本是一半来自 WTI 定价,一半来自路易斯安纳轻油LLSLightLouisianaSweet或者Brent定价,LLS油价基本与Brent 布伦特油价接近。因为 LLS 主要是美国的海上进口;价格低了,人家一掉头,花不到 2 美元/桶,就可以卖到世界其他地方。而 WTI的交货地点内陆 Cushing Oklahoma,受库存瓶颈和附近炼油厂炼油产能的限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