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内需

再其三,中国经济结构能够更健康。

我们整天在喊“增强内需”增强内需。宏观金融不改变,内需如何增强?最简单的一点,你货物都拿到国外去卖了,国内的消费又怎会起来???

我们整天喊削减出口,汇率不改变,出口又怎么会降下来?促动内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外销”的商品,全部拿到“内销”上来。国内商品数量增加 33%,价格下跌 1/3。人民生活极大富裕。

我原本每月赚 3000,花 2900。“内需”无法再增加。现在物价跌了,买完水电米油电脑球鞋后,只花了 1900。天下还有比这个舒心的事么!物价下跌 1/3,家庭“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各样新消费,新娱乐,新休闲层出不穷。整个社会欢乐极大娱悦,服务业比重大大增加。

八)结语有人冲到我们的草原,抢夺我们的牛马,抢夺我们的羊羔。我们拼命反抗,因为我们知道他是强盗,抢我小羊的强盗。

有人在电脑前拨动了几个数字,宣布了几项政策。造成了数以十万亿的财富移动,造成了沿海几亿人的繁荣,造成了内陆几亿人的贫穷。

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懂经济,不懂金融学。我们只知道日子是很苦很苦的,却从来不明白为什么。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13 21:29%2001.7.6 美元泡沫从顶峰急奔直流而下。

2001.7.6 - 2004.6,美元泡沫破裂的第一阶段,是美元对欧元,日元,澳元的急剧下跌。

美元泡沫的第一轮大反弹,是由2004.6-2006.6的17次加息来完成的。

美元泡沫的第二轮大反弹,是由 2008.3 - 2009.3 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来完成的,中国股市的泡沫破裂,帮了大忙。

美元泡沫的第三轮大反弹?会有吗?会出现在 2011.6 - 2012.2 期间吗?

由那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来完成?

天涯有好文章,就看是不是客观地去看了。

作者:moooom发表日期:2004-11-2723:37:00

2004-11-27

2004-11-27

2004-11-27

在外国人眼中,房价一直在跌!当然除了房产,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很多的有钱人,买房子并不是为了投资,而仅仅是为了保值。保证自己终身劳动积蓄的财富,不受货币泛滥的侵害,不受纸币狂潮的痛苦。只不过中国金融投资手段匮乏,又不能换欧元,有 50 万身家的人,可能会去买第一套房子。

而有 200 万,300 万身家的,就必须要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而今有了个人黄金市场,房产市场可以少歇,不如多买几两黄金。流动性更好,永恒投资。房产还是黄金,看你的选择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5462.shtml作者:moooom发表日期:2004-11-2723:37:00回复

[转帖]在外国人眼中,房价一直在跌!

在外国人眼中,房价一直在跌!(ZT)这二年买了房子的人,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上房指数的上涨幅度高达 38%,而如果有人告诉你,从 2001 至 2003,上海的房价每年都是跌的,你相信么?

这是真的,请看下表:

2001 年最低价 12/22/03 现价 涨幅%

欧元:0.8271.24350.3%澳元:0.4850.76357.3%瑞朗:1.8231.25245.6%美元指数:121.4288.2537.6%英镑:1.3741.76028.1%日元:134.72107.3225.5%加元:1.6131.33021.2%黄金:251.20411.4063.7%石油:14.3833.74134%可见,在七种世界主要货币中,兑美元平均都涨了 30-45%左右。

涨势最厉害的黄金,更是从 2001 年低谷的 251 美金/盎司,一直涨到了 411 美金。涨幅高达 63.7%。买房子真的都不如买黄金。

如果一个欧洲人来到中国,综合了 2001 和 2003 年的上海房价,即使经过三年大涨,他还是会得出结论,房价真的在跌。楼价/欧元,一直都在下跌,而且跌了 10%都不止。同样道理,在日本人,澳洲人,金属商人的眼里,上房指数也真是一点都没有涨过。

说单一货币,欧元或者日元,可能还难以令人信服。读者可以参考美元指数,这是根据美元加权贸易平均,综合一篮子货币,充分反映美元购买力的指数。从 2001 年最高的 121,一路下滑,一直跌到2003年12月22日的88.25。跌幅高达38%,其幅度却和上房指数相差不多,反映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购买力下滑。

美元怎么会贬值的呢,其实美国经济并不差,制造业指数达到了11 个月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商业领先指数,各项都反映了美国经济远远好于欧洲日本。美元贬值的最主要原因,小布什在大印钞票。

市面上的美金突然泛滥,各国纷纷指责布什政府,靠印钞票来支付伊拉克战争,财政赤字,环球数万亿的美元债务。

美元贬值,对人民币有什么影响呢。美元和人民币是固定汇率,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贬值了 38%,相当于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也贬值了38%,这对出口是一件很大的好事。可是和房产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欧洲人看见上海房价/欧元,数额其实是在下跌,就会更多地来上海买房子,更多地购置别墅么。

真正的影响,反应在了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之上。目前各国政府,纷纷调低对美元的汇价,采用即时价的浮动汇率。欧洲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很少,不存在债权损失,小布什阴谋难以得逞。美国政府虽然多印了很多美金,但这些美金无法在国际市场上换到硬通货,仅仅是一些纸币,美国人也没有赚到便宜。

而在世界各经济大国中,却有中国是最后的免费午餐。中国坚持联系汇率,人民币不升值。于是美国人发现新大陆,美金蜂拥进入中国。仍能按照 8.27 极优惠汇率,换走人民币。中国几千万农民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大米,衣物,美国人只要开动一下印刷机,轻易就全拿走了。顺手连带一个副效应,中国市场上的人民币供应量猛增,导致中国货币震荡。

在一年之中,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 800 亿美金。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450 亿,央行收购 350 亿。外汇储备增加,固然是国民储蓄,是一件好事。但外汇储备也是一把双刃剑。外汇储备每增加 1 美金,国内人民币投放量就相应增加 8.27 元人民币。外汇储备增加 800 亿美金,则央行投放 6500 亿人民币。央行至商业银行,经过了贷款效应,又会被放大 2.5-3.5 倍。美国人涌进中国的外汇量,使得中国内地的人民币增加了 15%,每一年!!大量的新钞票进入市场,11.5 万亿的人民币,来争夺原先 10 万亿人民币所对应的物资量。钞票是物资的代表,钞票增加,物价岂有不涨。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同样一套房子,环境也没有什么大变化,昨天50万,今天60万,明天就70万。这不是泡沫是什么?其实房价=房子/人民币。房子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人民币指数可是跌了 38%。

可能还会有人辩解说,今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 21%,GDP增长 9%,二者相差十四个百分点。可也没见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指数就只有 1%都不到。前年还是通缩呢。说这话的人,未免有一点“君子远庖厨”了。一方面,中国的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统计口径,是向来给西方各国垢骂。不规范,不科学的。尤其是其指数权重的分配。还停留在 1978 年计划经济末期,轻工业品小农经济的水平。粮食食品占了 40%,牙刷毛巾等日用消费品,又占据了 20%。

而在西方国家,这完全是倒过来的 80/20 结构。房产,汽油,医疗,教育,通信,占据了 80%的权重。中国的消费物价统计水平,只涵盖了居民消费的很小一个部分。根本不能反应现代市民的生活。上海的 GDP 已经高达 5000 美金。难道还有人关心日常牙膏,火柴,一二分钱的涨跌,来判断消费消费水平么。而把房产,医疗,教育,养车费,等种种开销都计进去,中国的物价涨幅,还仅仅是 1%一个百分点么?第二个原因,从货币的过量供应,到最终的物价上涨,可能有一个滞后阶段,甚至一夜之间突涨。前次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就是一种人为手段,来延缓经济周期变化的时度。但这些手段终究只是技术性的,治标不治本。存款准备金每上调一个百分点,只能相应抵消半年的美金流入量。只要中美经济的基本面差异存在,布什继续印钞票,人民币固定汇率,光靠央行的调控手段,是挡不住美金潮的。

说回对上海楼市的分析判断,我们的看法是输时间不输金钱。只要是做长线,输得起也捂得起,大可以大着胆子尽量买入。通货膨胀才刚刚开始,小牛初生呢。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 M2/GDP,已经达到 17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不过 70%。滔滔洪水便如悬在头顶,终有一天要掉下来的。

当然除了房产,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很多的有钱人,买房子并不是为了投资,而仅仅是为了保值。保证自己终身劳动积蓄的财富,不受货币泛滥的侵害,不受纸币狂潮的痛苦。只不过中国金融投资手段匮乏,又不能换欧元,有 50 万身家的人,可能会去买第一套房子。

而有 200 万,300 万身家的,就必须要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而今有了个人黄金市场,房产市场可以少歇,不如多买几两黄金。流动性更好,永恒投资。房产还是黄金,看你的选择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5462.shtml作者:海宁的马甲日期:2011-05-1321:36@为书而痴狂2011-05-13 21:21:17

但是

市场无谱可靠

----------------------------- 五线谱,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

市场的谱,谁读懂,谁赚钱。

中国经济过热,对基础金属,粮食等需求大增,价格就会大涨。

然后派出专家告诉大家“输入性通货膨胀”。

这不,中国经济一降温,对基础金属,粮食等的进口一放缓,价格上涨就止住了。

作者:海宁的马甲日期:2011-05-1322:08@atheoretical2011-05-13 21:53:55其实我并不完全同意海宁的观点,海宁的观点里总多多少少带有“阴谋论”的成分,海宁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美元某天大反转要TG 的命,但是 TG 在小白兔吧,那也是长了钢牙的,反咬一口也是很怕怕滴!就说最近五年好啦,神州啦,嫦娥啦,反导啦,丝带啦,天宫啦,航妈啦,这些都是支撑,谁说人冥币,只有血汗工厂在支撑???总的一句话,相对来讲,美国在变弱,TG 的钢牙在长长,真的更TG 翻脸,没一个有好果子吃滴!......

-----------------------------

我一直是坚决地反对阴谋论的。你看看网上一些不懂的人谈什么美国减赤,一个年赤字 1.3 万亿美元的 zf,却提出十年减赤 4 万亿(平均每年 3000 亿),而且还做不到,什么概念?1971 年以后,我没有看到过美元零利率下,低利率下,能实现反转,但是美元低利率会引起通货膨胀,导致价格过高-->货币紧缩-->资产价格下跌。

2006.6 - 2008.3,美元币值严重下滑,通货膨胀越来越猛,最后石油价格超过 120 美元,世界经济硬着陆。马克思早分析过了,那还是在 1873 年第一次世界大萧条以前。

2009.3 - 2011.3,通货膨胀越来越猛,必然对应一次或大或小的经济衰退。

如果 TG 硬撑房地产泡沫,2012 年第二季度开始,我们又会面临一次像 2010.7 - 2011.3 一样的通货膨胀赚钱机会。

2010.7 - 2011.3 很多商品价格几乎翻番,而且几乎单边上涨,多好的机会啊。

中国房地产泡沫不破,美元贬值无尽头。

中国房地产泡沫不破,2012.3 - 2012 年底,再玩一轮通货膨胀,会读市场的谱的人,自然会赚钱(不一定要从房子上,商品上赚钱可能多许多,而且流动性好)。

当然,我认为这一轮美元大反弹(注意是反弹)会刺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而且 TG 也可能放弃保 8 了。

2006.6 - 2008.3 美元贬值,通货膨胀,4 个月后,对应的是。2008.7- 2009.3 萧条。

2009.3 - 2011.5 美元贬值,通货膨胀,4 个月后,对应的是什么呢?

市场会给出答案,很多人太急了。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13 22:15 总的一句话,相对来讲,美国在变弱,TG 的钢牙在长长认真读我帖子的知道,我一直表达的是,2001 - 2020,新兴发展中国家占世界 GDP 的比重,在上升,即使一次经济萧条,也不会打回原形。今天马来西亚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是 30%,马来西亚制造业工人工资 4.9 美元/小时,几乎是美国的 1/2 到 1/3。

1970 -1990,是德国,日本,台湾等占世界 GDP 的份额,大幅增长的 20 年。

到 1990 年,德国日本彻底追上,甚至在制造业上超过了美国,德国日本经济狂飙的日子,就结束了。

1995 年,日本人均 GDP,是美国的 1.8 倍,日本产业自然空心化,但是日本获得了 6 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每年还汇回近 3000 亿美元的利润。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13 22:26 那我告诉你们,大约是94 年吧,中国通胀 24.7%,GDP 增长约 8%吧(记忆,可能不太准但大体是这样),也就是说经济实际增长率为-16%左右。

什么呀。那 8%,是去掉通货膨胀之后的 8%,名义 GDP 经济增长是35%以上,24%通过通货膨胀实现。

沿海很多地方的经济产出,1992 - 1994,三年翻一番出头(按名义人民币计价)。

美元是美国人的货币,只为美国人服务。

每次美元泡沫的破裂,都是对应两轮三年左右的低利率。

第一次:1985.9,美元泡沫开始破裂,1986 - 1988 美元低利率,美元贬值,世界房地产大涨。1990 - 1991 美国房价大跌,1992 - 1994,美元低利率,美国房价继续跌,东南亚香港的房价疯涨。

第二次:

2001.7,美元泡沫开始破裂,2002-2004 低利率 1.25%左右,世界房价同涨。

2008-2009美国房价大跌,2009-2011美元低利率,零利率,负利率,美国房价继续跌,中国香港房价大涨,韩国房价高位继续涨。

很多人老说 TG 托房价。

我说,没有 4 万亿,房价涨幅不会少多少,看看韩国,香港就知道了,人家没有 4 万亿刺激。

4 万亿发生在前 --> 房价大涨发生在后,并不能说明,4 万亿,推高了房价。

唉,货币的逻辑,经济规律的常识。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17 11:39@教父 2009 2011-05-1618:27:56

楼主被约谈了?......

------------------------- @116712601 2011-05-17 09:01:35

极有可能呀,好多天不露面了

------------------------- 没有太多要说的,还需要一个季度的酝酿过程。

1. 个人看好再加息一次,特别是在 6 月份公布 CPI 之前,这样可以赚足加息控物价的赞美之词(凡是不得不加的那些加息,一般都是提前加的)

2. 谨慎看加息到 3.75%。4%绝对是加息的顶了。

3. 过去 8,9 年的观察所得是,猪肉价格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是不会变宽松的。(2004 年下半年到 2005 年上半年;2007年8月到2008年4月),同样的人来调控,这次应该类似。

4. 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高峰 2011 下半年来临。

每一次猪肉价格高峰之前,是民工相对紧缺;猪肉价格高峰之后,则是高库存,企业利润率下降,股市下降。(上两次猪肉价格高峰在2004年第四季度;2007.8-2008.4;2004年股市9·14行情让很多人,包括很多庄家,冲了进去,不少庄家倒在大牛市之前)5. 欧洲银行系统的资本充足率,不到美国银行的一半,而欧洲老贵族们,在银行方面,是以稳健著称的。救希腊,只能是德国,或者欧洲一起来。欧洲一起来救,则欧元可能下跌。(中国也有实力就,不过一次甩近 1000 亿美元,还是不大可能的)6. 2011 下半年中国需求减少,经济降温,与美元走强,是互为因果,相互加强的关系。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17 11:50@vision338 2011-05-1708:51:06【财经网专稿】记者 胡俊英 5 月 16 日,“我们不会看到中央银行再去加息了”,里昂证券中国宏观策略分析师罗福万在里昂证券主办的中国投资论坛上如上表示。

4月份CPI同比涨幅从3月份的5.4%回落至5.3%,CPI通胀预期减弱。同时,4 月份 PMI 指数回落,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在通胀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对加息预期有所减弱。

美银美林资深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认为,2011 年只剩一次加息空间...........

----------------------------- 2011 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中国经济不减速,很多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价格高位,可以维持很久,比如维持到 9 月 10 月份;甚至会出现大幅上涨,比如供应偏紧的大豆(食用油的原料)。

通货膨胀即使在 2011.6 附近到顶,也不会像 2008 年下半年那样快速下降。

2008 年美国房价飞速下降,才使得物价快速暴跌。

2004 年下半年到 2005 年,则是美国加息,帮助中国控制了通货膨胀。

2011 年下半年,通货膨胀要靠中国自己经济降温来控制了。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23 20:53 量化宽松二期没有完,美联储 2011.6.22 还要开会。

美元指数也没有上到 80-82 一线并站稳,早着呢。

目前世界经济尚且良好,世界经济在 2011 年 7 月中旬以前,没有明显的问题。

2011 年 7 月中旬,是目前希腊的现金能撑到的时间。

希腊如果违约,类似于欧洲版的雷曼破产。

因为希腊如果违约,很多欧洲银行手持的各欧猪国的国债,就需要接受减计。

而欧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美国银行的一半,以谨慎著称的欧洲银行,就要面临巨大的问题,欧洲经济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希腊不仅仅是希腊的问题,而是世界对于欧猪,进而对于整个欧洲经济的信心问题。

看德国,欧洲央行如何救希腊了?他们应该知道不救的后果。

希腊人民是拒绝消减福利,消减员工权利的,更加拒绝像中国人一样拼命工作。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23 20:55 试论用好“中国政治”和"中国面子"赚大钱;从浙江诸暨房价看问题我写经济评论文章,很多很多次遇到的评论是“你不懂政治”,或者“外国投资者不懂中国政治”。

我懂不懂政治,自己不好评论,但是我知道,绝大部分北京出租车司机“很懂政治”,每个人都能聊上一大段。

在国外,一些人把 2009.3 - 2010.3 量化宽松一期,量化宽松二期 2010.8.27 - 2011.6,叫做“Bernanke put”,可以翻译为“伯南克兜底保险”,意思就是你商品价格尽管往上炒,在美国 CPI 到达2%以前,伯南克是不会紧缩货币政策的。奥巴马 zf 也类似,只要美国油价不太高(美国零售油价绝对不能接近,更不能超过 4 美元/加仑,即大概 7 人民币/升),奥巴马 zf 不会大幅打压的(当然价格不是他想打压就一定会下来)。

在国外商品投资者眼里,还有一些“兜底保险”,最明显的就是 2008“奥运前不减速之兜底保险”,"2009 保 8 兜底保险",2010“世博前不减速之兜底保险”,“2013 春天钱不减速至兜底保险”。

2008“奥运前不减速之兜底保险”,使得很多商品在 2008 年 3月前后,到达前所未有之高度,FGW 忙死了,最终疯狂打压物价,2008年 3 月前后,石油等商品的净多仓,大幅减少,一方面是价格处于高位,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开始逆转,但是也有一条,就是中国政府为了打压物价,开始考虑给经济减速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国减速风险大了,市场风险大了。

应用“兜底保险”做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最明显的,莫过于2010.8.27 - 2010.10.20 了。

2010.8.27 - 2010.10.20 之间,存在三大兜底保险:“2010 世博前不减速保险”,2009 年以来的保 8 政策依旧有效,美国量化宽松二期。

2010年10月到2011年3月,FGW开始重视物价问题,频频出手,保 8 变成了“预期为 7%”,但是人家也是看行动的,看你的进口情况,和贷款增长率,加息等情况的。2011 年第一季度,中国在贷款上比较节制,进口需求增长率减少,国际净多仓位在 2011 年 3 月附近大幅减少。(只能说投机热情下降,不能说期货价格就会下降,2008年3月石油和粮食净多仓大幅减少,价格还涨到2008年6,7月呢)。

言语上,行动上(2011 年 4 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大幅下降到 16%以下),保 8 兜底保险,开始被放弃,底牌被人猜准了,真是麻烦。2008“奥运前经济不减速”底牌被猜中,后来,2009“保 8”底牌也被猜中。再后来,世博钱不减少,也可能被猜中;2010.11.12 - 2011.3 慢慢“放弃保 8”的底牌,好像又可能被猜中了,TNNGX。

浙江诸暨,是个县级市,120 平米的房子,2002.9 - 2003.9,从16.5 万(1375/平米),涨到了 30 万(2500/平米)。刚查了一下,2011年,诸暨城内,大概7000到12000一个平方,基本是2003翻番,2006-2007翻番,2009-2010翻番。6-8倍(2009-2010,可以看作对于 2008 年被美帝次贷危机中断了的泡沫旅程的补涨)。

按9年6倍算,1.22的9次方,等于6倍。也就是说,过去9年的房子,足以支撑一个民间年利率 22%左右的旁氏骗局。房价不再以22%的年增长率上涨的话,问题很大。2008 年就是上座率下降后,恶性循环了。

诸暨是周炜星的老家。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23 20:57 笑谈“可以搞”与“欢迎来稿”,每次美元低利率,香港房价必高潮那些说中国大陆 zf 托房价的,为什么不看看香港呢?香港不说明问题,那为什么不看看韩国呢?韩国没有 4 万亿刺激,2009.3 之后房价不也大涨???大陆和香港,不都是被人倾销美元的经济殖民地吗?同时羊群比较配合(羊群没有贬义,仅仅指追涨杀跌)

。倾销欠条,比倾销鸦片强多了。

香港,韩国没有 4 万亿的刺激,2009.3 - 2011 香港房价不照样涨了 60%以上?(这个 4 万亿,又是一个大众误解,财政根本没有投 4 万亿,是贷款多了4万亿,2009年贷款本来应该是6万亿,结果是10万亿)所以,美元低利率,是“可以搞”的大前提条件,还得羊群“欢迎来稿”,高潮才会来。

德国房价也就 1986-1987 被搞了一次。

日本房价,1986-1988 被搞了一次。

美国房价是搞一次高潮,然后休息一轮。(1986-1988 低利率美国房价大涨;1992-1994 低利率美国房价跌;2002-2004 低利率美国房价涨;2009-2011 零利率,美国房价跌)。

经济规律普遍适用1986-1988 美元低利率,美元贬值,全世界的房价基本都大涨了,连德国瑞士都涨了,香港的也搞起来了。

1992-1994 美元低利率,美元贬值,也止不住美国日本房价下跌的步伐,香港的房价倒是又搞起来了(1990 超跌过),东南亚的房价,也大涨了。

2002-2004 美元低利率,美元贬值,全世界的房价都大幅上涨来了,香港的房价如果不凑热闹,那就不叫香港。

2009 - 2011.6 美元零利率,美元贬值,止不住美国房价继续下跌,香港的房价又搞起来了,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房价,又搞起来了。

还是香港的房价容易高潮,每次美元低利率,香港房价必高潮。

黄金上涨路上掉队的,

2006.3-2006.6,黄金从700美元回调到566美元,美国房价在2006.6 左右掉队了。

2008.3-2008.10,黄金从1000美元回调到730美元(681美元那个点就不算了),大宗商品泡沫掉队了。

2011.6-2012.2,黄金从1577回调到1000-1250美元?谁会掉队?香港与大陆的房产?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23 20:59 八评 2001 年美元泡沫破灭与中国地产泡沫的兴起,浅议 2011.6 - 2012.2 美元升值窗口

纯属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总体看法与观点:

中国通货膨胀与美元大反弹的逻辑是,中国经济不减速,则粮食等大宗商品依旧处于高位,甚至再创新高。

中国经济减速,则铜锌等中国使用量大的基础金属下跌,引发经济螺旋式下降的恶性循环。

美元反弹,与中国经济减速,互为因果,互相加强。

举个例子:2008 年“中国经济减速股票泡沫破裂 + 美国经济减速”,与美元走强,互为因果。

这一波美元走强,由套利资本平仓推动,由全体投资者抛售资产来完成1971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美元经历了三次泡沫破裂过程。最近两次美元泡沫的破裂过程(1985 以后,2001 以后),都对应两轮三年左右的低利率时期。

美元泡沫 = 美元估值过高,具体参见特里芬难题(见下面转载的关于特里芬难题的概述)。

第二次美元泡沫的破裂过程:1985.9,美元泡沫开始破裂,1986 - 1988 美元维持低利率,美元贬值,全世界房地产大涨。1990 - 1991 美国房价大跌;1992 - 1994,美元再次维持低利率,美国房价继续跌,东南亚和香港的房价疯涨到1997 年。

第三次美元泡沫的破裂过程:2001.7.6,美元泡沫开始破裂,2002-2004 美元维持低利率 1.25%左右,全世界房价又一次大涨。2008 - 2009 美国房价大跌;2009 -2011 美元零利率,负利率,美国房价继续跌,中国大陆,香港,韩国房价大涨。很多人老说 ZG 托房价。我说,没有 4 万亿,中国房价2009-2010 涨幅不会少太多,如果香港没有参考意义,那么韩国总有一些参考意义吧?韩国可没有类似 4 万亿的财政刺激。

上上次的美元泡沫,是 1969 年美国登上月球的那年开始破裂的,1971.8.15 美元与黄金脱钩,整个泡沫破裂过程,耗时 10 年多,直到 1980 年美联储大幅加息,打断通货膨胀的脊梁。期间石油价格两次暴涨,美国房价两次大涨大跌,但算不得泡沫。

泡沫的顶部很难猜,但是泡沫在初期大跌后,进入平台期的时候,却有一定的规律。这个从 Sornette 分析的黄金泡沫 1980 年破裂后,日经指数 1990 年破裂后的震荡周期,可以看到一定的周期震荡规律。分析一个破裂了很久的泡沫的尾部周期震荡,却相对容易一些。

回顾一下 2010 年。2010 年 3 月底,美联储量化宽松一期结束,套利资本平仓,导致很多经常上报纸头版,电视黄金时间段的“专业经济人士”热议二次探底问题。我认为在泡沫的顶部,没有什么二次探底的问题,而是泡沫何时硬着落的问题。2010 年 5 月到 6 月初,美元套利资本平仓造成金融市场大跌,希腊国债危机。2010 年 6 月到 9 月,人民币货币政策放松,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松,美元进入近12 个月的贬值期,商品价格猛涨,中国通货膨胀愈演愈烈。2010 年10 月到 2011 年 6 月,人民币货币政策尝试收紧,走钢丝很难的。

2011.6 - 2012.2,美元套利资本平仓,这一波风险资产大跌,很可能远远超过 2010 年 5 月,那次只是预演而已。此阶段油价比 2010年 5 月高不少。但是美元套利资本平仓,只是一个推动力量,市场里的其他参与者,也会卖出风险资产,锁定利润,减少风险的。正如普通投资者,在 2009.3 - 2011.5,同样买入风险资产,享受一场财富盛宴。市场是所有投资者和各国监管者的一场共业过程。

美国2011年接下去的时间,加上2012年,要发行近2万亿的国债,美元继续贬值,新国债的发行就会出现大问题。美国国债问题,需要美联储放任一次超过半年的美元升值过程,以便继续发现美国国债。

初步看,2012.3 - 2012 年底,美元很可能再次贬值。零利率,负利率,加上美国赤字规模巨大,很难令美元维持长期走强。美联储毫无疑问会持续美元负利率政策(NND 是不是来过中国偷师学艺啊),负利率幅度大约在 1%到 1.5%,负利率程度可能不大会超过 2%(负利率不等于不加息,只能说短期利率低于 CPI)。

参考:Didier Sornette 对于 1980 年黄金,1990 年日经指数泡沫消退的过程的分析。

FinancialANTIbubbles:LogperiodicityinGoldandNikkeicollapses

http://arxiv.org/PS_cache/cond-mat/pdf/9901/9901268v1.pdf

Sornette 没有分析 2000 年附近的美元泡沫。

后记:这个世界最搞笑的事情之一就是:一些自身劳动价格(工资)的涨幅,追不上猪肉价格涨幅的,或者抱怨追不上房价涨幅的,偏偏却是 2003 - 2006 最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急先锋。人民币汇率被扭曲,被人为压低(通过印钞机来承接源源不断的美元),天平就会向外贸领域和“抗通货膨胀的有形资产”领域倾斜,是 20 多次调控都调不动的经济规律。

通货膨胀,明明是一种货币现象。偏偏有人喜欢骂“游资”炒高了葱姜蒜的价格,就如他们当初骂温州人炒高了房价。印钞机的主人后后面偷偷地笑。美元印钞机的主人,美国国债这种欠条的主人,也在后面笑。

德国轮转印钞机的生产商 Drent Goebel 也笑了,因为他们的轮转印钞机,占据了 90%的市场份额。

附录: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第四章信贷与管制的周期强劲增长的经济倾向于增加资产价值和增加未来收入流量,两者都是评估信用时所依靠的指标。在信贷扩张反身性过程的早期阶段,所涉及的信用金额相对不大,对抵押品估价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过程在最初阶段显得很稳健的缘故。可是,随着负债总额的累积,信贷总额的权重日增并开始对抵押品价值产生了增值的效应。这个过程一再持续,直到总信贷的增加无法继续刺激经济的那一点为止。此时,抵押价值已经变得过度地依赖于新增贷款的刺激作用,而由于新贷款未能加速增长,抵押品价值就开始下降。

抵押价值的侵蚀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反过来又加强了对抵押品价值的侵蚀。到了那个阶段,抵押品已经用至极限了,轻微的下跌就可能引发清偿贷款的要求,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衰退。这就是对一个典型的繁荣萧条循环过程的剖析。

理性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理性预测中国楼市下跌时间表2010-09-21

二: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与楼市 2010.11.23三: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及房价走势分析,反驳崩溃论,评论阴谋论 2010.12.14四:四论通货膨胀 2011.3—2011.6 失控,逼着连续加息,兼论中国历次量化宽松措施 2010.12.27五:从人性弱点与羊群效应,谈经济与泡沫,谈上海北京杭州房价=2盎司黄金/平米 2011.01.12六:1.5 万亿美元套利资本平仓,2006-2010 连续 5 年投资率超 40%的吉尼斯纪录看泡沫的不可持续 2011.2.12七:负利率与市场的逻辑,七评货币调控与扭曲,通货膨胀与房价2011-01-29八:八评美元贬值与反弹周期,及中国大陆与香港 2011.6 - 2012.2房价下跌风险从美元的涨跌动力来分析美元走势,探讨粮价继续暴涨的幅度,通货膨胀与房价 2010-12-05从 1577 美元黄金,笑谈杭州温州的房价有下降 64%的潜力;笑谈 A股 2011 下半年跌破 2319 点 2011-05-04

特里芬难题

http://wiki.mbalib.com/wiki/特里芬难题

出自 MBA 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或称特里芬困境

* 1 特里芬难题的概述

* 2 特里芬难题的提出及意义

* 3 特里芬难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 4 特里芬难题的评价

特里芬难题的概述研究经济和金融的人都知道“特里芬悖论”,也可以说是特里芬难题。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正是这个“难题”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根据“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原因,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问题,这些国家就越不愿意持有美元,就会抛售美元。

从 1971 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开始瓦解。直到今天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没有解决好“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的提出及意义19 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所以该体系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支配地位。金本位制在保持汇率稳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国际资本流动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又因为其发挥作用的一些前提条件或称“金本位制的比赛规则”(Rules of theGold Standard Game)在现实中受到破坏。不能适应战争时期增加通赏的需要及英国在操纵国际货币秩序时所引起的严重的利益冲突的矛盾,使金本位制在一战前就已面临崩溃。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演变为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或黄金本位制,形成了一种不受单一货币统治的货币体系,但这种在狭小的黄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过渡性的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在 1929~1933 年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暴风雨袭击下,显得不堪一击,终至土崩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同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1944 年,在美国新罕布会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 44 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新型的国际货币制度,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布体系的建立和运转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顿域的混乱局面,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以一国货币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体系有一种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国以外的成员国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逆差,不断输出美元来增加它们的国际清偿能力(即国际储备),这势必会危及美元信用从而动摇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反之,美国若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其他成员国国际储备增长又成问题,从而会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增长。美元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这一问题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所提出,成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他并且据此预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由于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这已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特里芬难题”的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

布体系崩溃后,仍以由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开始建立。由于该体系实现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已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及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但这一体系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呢?从多元储备体系的现实情况看,美元仍占有很大优势,能在国际储备中占一席之地的也只有美元、日元、马克等极少数国家的货币。

这种多元储备制,不论其币种和内部结构如何变化,但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仍要靠这些国家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说,多元储备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特里芬难题”,因而也终将违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人“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其实质道理是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会一样。“特里芬难题”揭示的意义正在于此。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特里芬难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建立在黄金一美元本位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还在于,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作为一国货币,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货币,美元的供给又必须适应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由于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即“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该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原则,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的危机,或人们对美元可兑换的信心危机。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该货币体系基础的不稳定性,当着该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带来这一货币体系危机的相应出现。

特里芬难题的评价任何理论命题的成立都应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及对寓于其中的内在矛盾的揭示为前提。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正是寓于布雷顿森林体制之中的矛盾。早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尚处于正常运行的 5O年代后期,特里芬就开始对该体制的生命力表示怀疑,结果,便是“特里芬难题”的提出。特里芬总结道: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然而美元的国际供给不衍需求;结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远远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从而美元的兑换性难于维系。如此两难困境,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实践已经证明特里芬难题的正确性。然而,如何在理论上评价特里芬难题的意义?我认为在评价特里芬难题的理论意义的时候。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而特里芬所揭示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第二,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由于上述理由,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第三,在国际货币制度伺题上,特里芬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

凯恩斯在理论上反对金本位制,在实践上,40 年代初,他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不仅反对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且曾明确建议设立不兑现黄金的国际货币单位班柯尔(Bancor)。而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提出质疑时。主要的疑点也集中在黄金与美元的关系上,他主张黄金的非货币化,并且明确建议特别提款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手段,以逐步替换黄金和美元储备。可见,特里芬难题实则是在凯恩斯的国际货币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新颖之处不在于理论基础的创新,而在于他应用这一理论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所进行的独到剖析。尤其可贵的是,在多数人都对布雷顿森林体制颇多赞誉。同时该体制还处于良好运转的 50 年代。特里芬能独辟蹊径、切中要害。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23 21:182001.7.6 美元泡沫释放过程的三次反弹2005,这轮反弹由美联储 2004.6 - 2006.6,共 17 次加息完成。

世界首富在 2005 年做空美元,把在白银上赚的钱,全陪了进去,估计他没有预计到美联储会加息到 CPI 以上 2,3 个百分点。

2008.3 - 2009.3,这一轮美元反弹,由一次中国,美国和世界经济的萧条过程来完成。

2011.6 - 2012.2,尚未揭晓!有待观察。

中国猪肉没有期货市场,价格不也是大起大落,2012 年下半年,养猪的肯定要亏损。

作者:海宁的马甲 日期:2011-05-23 21:32 做世界最后一个泡沫的代价--1989 的日本,1999 的美国和 2009 的中国1989 年,日元资产(日本股市,日本地产)风景这边独好,德国房价 86-87 大涨后,87-88 年企稳,美国垃圾债危机在 88 年恶化,美联储照样继续连续加息,美国房价 1990 - 1991 大跌。日本经济作为最迟登顶的,享受了世界很多人士的膜拜。

1999 年,美国互联网企业,计算机行业,因为 Y2K 问题而急剧快速发展,很多企业提前在 2000 年以前购买设备(反正要买的,不如赶在2000.1.1以前买),Nasdaq12个月内几乎翻番。2000年第一季度,很多计算机企业的订单一下子降到 0.Nasdaq 还没有等 2000 年第一季度的季报出来,就已经登顶后开始大跌了。

2009 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 4500 亿美元左右(2008 年也增长 4500亿美元左右),加上信贷狂奔(2008 年新增贷款 5 万亿左右,2009 年新增贷款 10 万亿人民币),中国股市又一次高潮,楼市第三次高潮(2003 - 2007 - 2009),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一时风光无限,在“保 8 兜底保险”下,坚定了很多投资者跳上中国经济过热这条大船的信心,2009.3 - 2011.6,中国需要进口的东西,大涨再大涨,很多品种是翻番,再翻番,而中国出口的东西,因为世界经济低迷,而无法涨价(2003 年以来,中国出口品,也就 2007 年涨了 6%左右)。

每一次剧烈的通货膨胀之后,都会导致马克思讲过的“生产的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的矛盾的剧烈爆发,然后商品,原材料价格大跌。

通过各种刺激,把未来的消费需求,放到今年释放,那么以后比如面临“剧烈增加的产能”与“有效需求的剧烈萎缩”的矛盾。

溺爱也是种伤害,除非你能永远溺爱下去。

作者:海宁的马甲日期:2011-05-2411:50@海宁的马甲2011-05-23 20:59:37八评 2001 年美元泡沫破灭与中国地产泡沫的兴起,浅议 2011.6 -2012.2 美元升值窗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