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突然叫停
在希特勒下达那个发神经的命令以前,德军的前进速度
可以用“飞奔”来形容。真可谓,形势一片大好——1 天前
进 80 公里。每次古德里安将军都是跑到汽油耗尽才肯停下
来休息。那个“只能进攻 24 小时”的命令,早就被他抛到
九霄云外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古德里安打给后勤部的电话
是最多的:“油呢,油呢,我的汽油呢?”
当然了,德军“飞奔”也许太过抽象,我可以用一段小
插曲来描述德国人飚得有多快。
问:快到什么程度呢?
答:快到德国空军对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狂轰乱炸。
在 19 装甲军飞奔的这段时间里,德国空军老是把古德
里安的装甲部队认成正在撤退的法军,稀里糊涂的冲下来一
阵狂轰。而且,这种轰炸不是一次,两次,而是 N 次。有时
候,一天被自己空军轰炸的人员损失比战斗损失还要严重—
—谁叫古德里安冲的这么快呢。
在法兰西战役爆发的时候,德国陆军每个师级单位中,
都配备有一个空军联络员。50 年后,美国大兵如果碰上敌人
顽强的抵抗,就会拼命的呼叫:空军,空军,我们需要空军
的支援。 其实这招是跟德国人学的。德国兵是:斯图卡,
斯图卡,我们需要斯图卡的支援。现在的美军科技如此发达,
还会经常出现误伤事故,60 年前就更多了去了,更不说快速
前进的部队。发展到后来,德国空军的做法把陆军彻底惹毛
了,一次古德里安亲自在场的时候,空军又跑来丢炸弹——
他们运气不好,19 装甲军下辖的一个高射炮阵地正好也在这
里,他们毫不客气地向飞机开火射击,打得德国空军狼狈逃
窜,最后,还打下来一架跑得慢的。两个飞行员跳伞下来,
古德里安饶有兴致的驱车赶到他们降落的地点等着他们。这
两个年轻的飞行员一下来就怒气冲天的抱怨说:“这是我们
空军最新式的飞机。”古德里安从背后拿出的一瓶法国香槟
堵住了这两个青年的嘴——他们高高兴兴的去野战食堂喝
酒去了。
这次事件也确实让稀里糊涂的德国空军收敛不少。大家
也许看过很多二战照片,特别是苏联战役的时候,德军时常
在地面或者坦克上,覆盖一面巨大的卐字旗,这就是提醒空
军,别又炸错自己人了。
这段时间的古德里安也许是最快乐的,他很有兴趣的记
录了这些快快乐乐的小插曲,他的装甲部队使用理念终于在
法兰西战役开花结果,被世人所重视。但他很快就要快乐不
起来了,因为希特勒很合时宜地又跳出来横加干涉,突然喊:“stop”。
希特勒是一个奇怪的人,在苏联战役的时候,他比任何
一位将领还要大胆,在法兰西战役的时候,他又比任何一位
将领还要胆小。如此突如其来的胜利,让希特勒一时慌张起
来——他为自己的好运而感到不可思议。按规定,勃劳希契
元帅每天要给希特勒打两次电话,在他打电话时,希特勒总
是盯着鸡毛蒜皮的事,歇斯底里地痛斥他的陆军总司令。这
个元首可真不好伺候,打了胜仗也挨骂。
据哈尔德回忆,在那段时间里,希特勒的日子过的非常
地闹心——他有时会为了前线的巨大胜利,而欢欣鼓舞,对
德军和它的指挥官们大加赞扬。有时又会突然神经极度紧张,
嘴里语无伦次的嘟哝着什么“我们会使整个行动毁掉,我们
有遭到失败的危险”。再或者就是神经质地盯着地图,大肆
渲染所谓来自南部的危险。第二天,哈尔德和勃劳希契看见
他时,希特勒劈头盖脸地大发雷霆说:“陆军要毁掉整个战
役,我们无须冒失败的危险。 我命令你们,停止进攻。”这
个纳粹领袖总是担心,强大的法军,会从南部地区发动一次
出人意料的有力反攻。希特勒在给墨索里尼的信中这样写道:
“1914 年的马恩河奇迹,决不能重演!”
到 5 月 17 日,有空军来报告说,法国人即将大举反攻,
他们正在色当附近集结兵力,企图截断楔入向海峡前进的德
国装甲部队后路。这个天天轰炸自己友军的糊涂空军情报,
让希特勒就更担心起来,而且,勃劳希契元帅并没有执行他的那个停止进攻的命令。
希特勒绕开了他的陆军总司令,亲自打电话给克莱施特
上将,命令他们停止进攻,好让较慢的步兵师赶上来,在法
军发动反攻之前,加强侧翼的防御。
陆军参谋部进行了徒劳的争辩,认为法国目前只关心稳
定他们自己的防线,哪有什么部队来反攻。但希特勒决心已
定,任凭他的将领们如何巧言令色,就是不准进攻。哈尔德
非常生气的指责希特勒根本不懂打战,希特勒却把悬挂在胸
前的一级铁十字勋章敲得咚咚直响(那是他在一战时候获得
的)带着小学生的快感,反问他的陆军总参谋长:“你在前
线打过仗吗?我可是在前线与法军打了 4 年的交道。”(当小
下士) 被如此一顿抢白,哈尔德气的拂袖而去。
其实我现在也很奇怪希特勒这个叫停的命令正确否 法
国人确确实实在酝酿一个大反攻,但后面有出现了一系列的
问题 理论大师约米尼认为:“大包围的行动,有时会使似乎
已经安排好的计划归于失败”、“若是任何运转延伸得太远,
则一定很危险,因为他可以使敌人获得一个有利的机会攻击
正面的我军”。这话其实说明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哪边的反
映最快 哪边才能占据优势,德国法国都在犯错 就看哪边的
错误少点罢了
盟军的突围其实是个钳形攻势 隆美尔很勉强才守住
而且还是借用雪山兄说的那个很拉风的高射炮 马蒂尔达坦
克正面装甲很厚,德军 4 号坦克都不易击穿它的正面
其实,希特勒的焦虑并非毫无道理。同盟国高层确实在
酝酿一个反攻计划。而德军装甲部队已经深深的楔入了法国
腹地,把陆军远远的抛在后面。(这是一只孤军,所依赖的
仅为几条公路线) 但古德里安却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充满信
心。他认为,只要不停的进攻,就能在精神上彻底击垮法军。
并且,像他这样把坦克集中起来使用,就算被法军包围,敌
人也不可能吃得掉他。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战役之初,哈尔德上将是严令禁止
“装甲部队超越桥头堡阵地,单独进攻的”。但随着法国第 9
集团军的崩溃,他的态度就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变——他不
但拒绝执行希特勒“停止进攻的命令”,并且连装甲部队那
长长而薄弱的侧翼,也不肯派兵去掩护。而且,最有意思的
是,他和陆军总司令当着希特勒的面,信誓旦旦的保证说“坚
决执行元首停止进攻的命令”,可一回到自己的司令部,他
们就把这个保证吞回了肚子里,还嘲笑“前下士”是神经出
了毛病。
这种当着一套,背着一套的做法,让希特勒大为火光。
生气之余,他便亲自给克莱施特上将打了个电话,询问情况。
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知音,克莱施特在电话里大谈所谓的
侧翼威胁,并且还提到:“现在 A 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因
为战斗损失以及机械故障,起码有一半都瘫在了路上,真正
在前线作战的,少而少之。
听到克莱施特这么一渲染,希特勒紧张的不行,当即命
令“停止进攻,加强侧翼防护”。
等到这个命令传达下来之后,可以想象,前线指挥部里,
几乎是炸翻了天。更绝的是,希特勒是以 OKH(陆军统帅部)
的名义来下达这个命令的。指挥官们虽然满腹牢骚,但也无
可奈何。(隆美尔和赖因哈特一丝不苟的执行了该命令,立
即就停了下来,并做好防御部署)。“违命专家”古德里安却
依旧不依不饶,他觉得这个命令简直不可理喻, (他后来
写到):就是我在 3 月间对希特勒所说的理想:一直前进,
以英吉利海峡为目标。我绝料想不到,希特勒既已批准了最
大胆的“曼施坦因计划,”又在我表示意见的时候,一句反
对的话都没说,可现在竟会突然叫停,我原先的判断实在是
大错特错了。
当时,古德里安还不知道这个命令是希特勒亲自下达的,
他认为是克莱施特在捣鬼(其实也算)。他当即给克莱施特
打了个电话,让克莱施特去机场接他。(让他的直属上级去
接他,牛 B 吧) 古德里安的理由是“我实在是太忙了,把
事情在机场当面说清楚,我就又得立刻赶回前线去。”说完
此话,古德里安便丢下电话,急急忙忙的登上一架联络机,
赶回了 A 集团军群司令部。
古德里安的飞机抵达目的地的时候,他发现,克莱施特
早已在那里等着他了。这位上将把皮手套紧握在手里,背着
手,站在跑道尽头的小汽车旁,冷冷的注视着飞机在机场缓
缓降落。
(古德里安后来写到):他刚一跳下飞机,还还未来得
及开口道早安,克莱施特就劈头盖脸的骂开了,他骂古德里
安不服从命令,还是个骗子(古德里安在 5 月 15 日对克莱
施特保证“只进攻 24 小时”,现在已经 5 月 17 日了)
而且,克莱施特骂得相当难听,一口气骂得直喘气才停
止。本来古德里安心里就堵得慌,听见这顿没头没脑的臭骂,
心里当然更不好受。他写到:“士兵们现在前线浴血奋战,
但这位将军,对将士们这样卓越的成绩,居然不夸奖几句,
还大声辱骂”。 古德里安耐着性子的等他骂完之后,异常平
静的提出——他要辞职(爷不干了,爷撂挑子走人)
面对古德里安的辞职要挟,克莱施特更为生气,他当然
知道,如果古德里安当真撂了挑子,对前线装甲兵的士气将
是多么致命的打击,这种临阵易帅的做法实乃兵家之大忌。
但克莱施特依旧赌气般的同意了古德里安的辞职请求。他点
点头,若有其事般的叮嘱古德里安,要求他把职务移交给“一
个资深的部将。”
现在轮到古德里安大囧了,他没料到克莱施特还真敢让
他卷铺盖走人。他不等克莱施特说完,便转身登上飞机,回
前线办理职务移交手续去了。
可是,他压根就不想离开前线,在这期间,古德里安发
了封无线电给 A 集团军群总司令隆德斯泰特上将诉苦,并在
老将军面前告了克莱施特一黑状。隆德斯泰特不愧为德国资
格最老,“最滑头”的将军。他当然不肯让自己的爱将离职,
同时又要照顾克莱施特的面子,更要尊重希特勒的旨意,于
是他回电说:不允许离职,不允许进攻,但可以进行“侦查搜索”。
什么是“侦查搜索”,隆德斯泰特没有点明。但在古德
里安看来,“侦查搜素”其实就是默认了他继续进攻,他便
钻了这个空子,继续马不停蹄的前进。 当然,这个命令也
不排除是哈尔德或勃劳希契下达的——既然希特勒要绕开
陆军总司令来干涉陆军的行动,那么,勃劳希契也趁着希特
勒不注意的时候,偷偷阴上一把,就算哪天希特勒知道了这
件事,问起话来,他们也可以解释说,我没进攻啊,我这是
“侦查搜索”。
并且,这个命令并不限于古德里安的 19 装甲军,隆美
尔与赖因哈特也同时接到了 OKH(陆军统帅部)的命令——
他们早就等得手痒难耐了,一接到只许进行“侦查搜索”的
命令,便不管三七二十一,A 集团军群下辖的 7 个装甲师几
乎在同时发起了进攻。对面的法军应该是最惨的,一开始,
他们还美滋滋的琢磨着德军的攻势已像 1914 年那样,趋于
衰竭,便心安理得的停下来休息(跑了几天也够累的)。但
不到几个小时,德军又打过来了,他们只得丢下露宿营地继
续逃命。有些法国军队的做法就更邪乎了,估计是预感到大
势已去,他们非但不逃跑,反而在营地外面竖上一杆白旗,
睡觉的继续睡觉,吃饭的继续吃饭,冷眼的看着德国兵从自
己身旁走过。在这一天,隆美尔的第 7 装甲师就前进了 90
公里,一路上法国难民的大车与法军的军车互相混杂,互相
拥挤,特别是法国难民,他们看见德军追上来之后往往是吓
得面无血色,连走路都不会了,任凭德国人如何叫喊,如何
驱策,他们就是不肯离开道路。更甚者,有些比较乐观的法
国人发现德军并未向平时宣传的那样屠杀平民,便不逃跑了,
拖着自己的家当开始返家。这些难民车队造成的道路堵塞,
倒成了阻拦德军前进的最大障碍。(为了能够继续前进,隆
美尔不得不下令让装甲车远离道路,在田野里越野行驶)
根据官方战史记载,在 5 月 16 日到 17 日之间,第七装
甲师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一共只死了 35 人,伤 59 人,
这是根据该师正式战史数字。在该师地区中,所收容的俘虏
数约为 1 万人,另外加上 100 辆战车、30 辆装甲车和 27 门
大炮。这个记数的结论是这样说的:“本师因为没有时间,
所以无法收集大量的俘虏和装备。。。。。。”
到了 5 月 19 日,希特勒才知道陆军一直都在猛攻之事
——那天晚上,勃劳希契兴高采烈给希特勒打电话,告诉他
说:“坦克部队已经抵达阿布维尔(直通英吉利海峡沿岸的要道)
出人意料,希特勒并未对陆军违命之举而发火,反而
异常兴奋,据凯尔特回忆,希特勒在讲话时“非常的激动”,
几乎是泣不成声。勃劳希契在电话那边,尖起耳朵听了老半
天,也没听清楚元首到底是在嘟哝些什么。直到希特勒放下
电话,他才把一句话说完整了——希特勒转头对站在身旁的
凯特尔说起了胜利之事,他说:“法国确实已经完蛋了,他
要在接下来的和平谈判中,要求法国归还近 400 年来,从德
国人民手中抢走的全部领土和财产,他要为 1918 年强加于
德国的耻辱条款而报复法国,就在当年签订条约的地方——
贡比臬森林,举行第一次和谈。至于英国:“只要把殖民地
归还我们,英国就会马上得到和平。”
一如既往,凯特尔拼命的点头。接着,他便又开始吹牛
拍马起来。“我的元首”他笨拙地说,“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
的指挥官!”
古德里安倒是个性情中人 ,他发现自己的做法有些过
火之后 便找人去给克莱施特道歉,古德里安脾气也确实不
好,到了后期经常惹得是希特勒大发雷霆,他说有一次,他
又把希特勒惹毛了,幸亏副官拉着他得衣角连连后退,不然
希特勒都要揍他了
到了战争后期,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希特勒甚至亲
自打电话到营级单位去指挥调度(此乃独裁者的通病,希特
勒,斯大林,包括中国的蒋介石,不过老蒋好像是最牛 B 的,
他可以打电话到连级去指挥战斗。)
这是白崇禧还是李宗仁说得我倒忘记了,还有一个国民
党元老是这样时候得 他说老蒋得能力只能指挥一个排,原
意大概就是这样
我们指责希特勒的敦克尔可失误,我个人觉得完全是事
后诸葛亮,当时敦克尔可逃走的英军不过是 20 余万人,当
时战争态势还没有到最后,如果希特勒围攻敦克尔可,很可
能是困兽犹斗,而且从当时的战役规模来看,20 余万人,和
法军当时剩余力量对比来看,还是后者更应该注重,当时德
军进攻速度太快,侧翼根本没有力量进行防守,如果在敦克
尔可,损失过大,随时法军都可能进行反扑,那么德军的损
失就更大了,因此,希特勒当时的决定绝对没有错。当时德
军的战役目的,是消灭法军,而当时的法军完全有力量进行
反扑。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是一悬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