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阿拉斯

阿拉斯——法国北部加莱海峡省首府。虽说是省会,其

实只是一个小镇而已,人口不过区区 3 万。月 20 日,隆美

尔便开始向阿拉斯以南地区挺进,他决定避开这个市镇,偷

偷的走小路绕到海边上去。

也就是这一天,在他的左翼,古德里安的 19 装甲军攻

下了法国北部重镇——亚眠。这是法国北方交通枢纽,几乎

所有的北方重要公路线都在这里汇聚。随着亚眠市的陷落,

法国南部通往北部的后勤供应线完全被切断——这是致命

的一击。

法国人当然不甘心丢掉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一个叫做

戴高乐的装甲师师长就接到一个向德国人发动反击的命

令。但是,戴高乐将军的兵力少的可怜,他的第四装甲师经

过长途跋涉,早就跑散了架,到达集结地的坦克数量,都可

以用手指头来数清。

不过,戴高乐将军并不是一个肯轻言放弃的人。他拼命

地在古德里安的侧翼发动袭击,制造事端,搞得倒也像模像

样。他下辖的一支部队,甚至稀里糊涂的冲到距古德里安前

进指挥部 1 公里远的地方,差点让古德里安成了俘虏。但是,

这些法军并不知道德军的指挥部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们

很快便改变了进攻方向,朝其它地方继续挺进。

古德里安压根就没把这点法军放在眼里,他的先头部队

在亚眠攻击战中,甚至为了抢功而大打出手。因为按原计划,

向亚眠的攻势是要以两个师的兵力同时从两翼发起进攻。但

那位骁勇善战的巴尔克中校为了抢头功,居然不等部队到齐,

就带领自己的步兵团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便拿下了这座城

市。等古德里安进城的时候,脸被熏得像碳黑般的巴尔克中

校早已坐在亚眠市中心的长椅上,美滋滋的抽着香烟。

古德里安其实想来批评巴尔克中校不听指挥,擅自行动。

一看到巴尔克中校这幅模样,顿时怒气全无,还笑眯眯的跑

过去讨烟抽。估计在巴尔克的身上,古德里安看见了自己的

影子。要说不听指挥,古德里安他自己就是所有德国指挥官

中最不听指挥的,他还好意思批评别人么?(八卦一句,巴

尔克中校是真正属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那一批人,他最终官

拜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职,在东线 1943 年末的一场战役中,

他曾以 1 个装甲军单挑 个苏联集团军,并打得苏联人溃不

成军,他也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托尔布欣元帅最咬牙切齿

的头号死敌。如果说曼施坦因和莫德尔是东线最出色的战略

指挥官,巴尔克那就要算最厉害的战术专家了.

所以,戴高乐将军那可怜的反攻,连一点作用都没有发

生,德军的攻势并未停止。这让我联想起美国科幻片里惯有

的场景—— 一群士兵拿着机枪,对某个怪物猛烈的开火,

打得可激动了。可那个怪物呢,该干嘛干嘛,根本不甩他们。

哎,天底下再也找不到比法国陆军更糟糕的指挥了,他

们准备大反攻的部队,就这样像挤牙膏般的慢慢被消耗掉,

等到法军真正大举反攻的时候,他们能凑齐的部队真是少的

可怜——法军第三轻型机械化师(不满员,约 70 辆战车) 英

 2 个坦克营(74 辆坦克),还有一些乱七八糟收容起来的

溃兵部队,总人数不到 2 万人。 这些部队就集结在隆美尔

和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之间的空隙里,幸亏德军冲的太快,

未来得及展开搜索,所以,并未发现这只部队的存在。甘默

林将军原计划这支部队是往北方进攻,杀开一条血路,掩护

北部盟军主力南下。等兵力回合之后,再顺势南下,冲破 19装甲军的封锁线。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盟军的这个计划

非常完美,这也是挽救北方陷阱里部队的唯一可行方案,而

夹在这个中间的德军部队,正好是隆美尔的装甲第 7 师。

恰巧,正在盟军准备反攻的那一当口,德军的一个步兵

师突然赶了上来,并在古德里安和隆美尔战线中间的空隙地

段拉起了一道防线,这个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党卫军第三师。

后来,我们称它为——“骷髅师

隆美尔通过的迪南是马其诺防线的延伸防线 是后来补

修的 叫小马奇诺防线 不过 德国人可不管这些 隆美尔冲过马斯河之后 德国报刊就声称已经突破马其诺防线

法国人当然有意见 要是你德国真的敢去攻击马奇诺防线 还会

走阿登去爬山? 倒是法兰西战役的第二阶段 马奇诺防线

还有几场战役 一般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法兰西战役就

进入了第二阶段

在正式描写德国武装党卫军以及它下辖骷髅师的战斗

之前,大家必须要先把这支战争中最臭名昭著,同时又最战

功卓绝的军队,与德国正规军区分开来。因为,这两个组织

虽说同属陆军,但性质却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

放到东线战役来详细讲,因为到那时候,这个军事组织将会

扩展到拥有 38 个师,95 万士兵的庞大力量。但现在,它们还是一只弱小的军事力量,是希姆莱胡思

乱想捣鼓出来的产物。 说来可笑,党卫队的国家领袖

——海因里希•希姆莱虽然没上过战场,但他却

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因此,他把这个希特勒身边

仅有 200 人的小小卫队,来了个大扩编,组成了一支军队。

在法兰西战役爆发的时候,他就组成了 4 个党卫军师。但由

于初上战场,缺少实战经验,所以,这些军队都拿来当预备

队使,主要任务就是跟在德国正规军后面瞎转悠。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些身材高大,军装帅气的党卫军士

兵并不像是来打战的——而像是来搞徒步旅游的。 特别是

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一系列陆军将领,对于这个游离于正规

军之外的军事组织异常反感。例如,隆美尔的独子想去参加

党卫军,他的理由是党卫军待遇好,军装帅气,装备也比陆

军更好。隆美尔却严厉的说:要当兵可以,但必须加入国

防军(正规军),国防军才是国家的军队,党卫军不属于德

意志!

在法兰西战役的时候,党卫军还并未形成规模。陆军众

将领对希姆莱的做法虽然嗤之以鼻,背地里偷偷说党卫军是

花瓶军队,但又考虑到希特勒的面子,所以,也并未提

出任何抗议,得过且过吧。

不过,希特勒却对这支全部由纯种日耳曼人组成的亲信

部队,抱有相当大的希望。当希特勒听说深入法国境内的装甲部队的侧翼威胁越来越大,勃劳希契又无所作为的时候,

便开始焦虑起来。

月 16 日,他亲自下令,命令作为预备队的骷髅师,正

式投入战斗。到了 21 日,骷髅师行进到古德里安与隆美尔

的装甲部队之间,并伺机向阿拉斯方向机动。很明显,希特

勒的目的是要让骷髅师来保卫隆美尔第 7 装甲师的左翼,因

为在同一天,第 7 装甲师已经偷偷的绕开阿拉斯市镇,向该

地区的西北方向前进。隆美尔似乎很着急,他的装甲师离敦

刻尔克和加莱港口,已经不到 100 公里了。他想要成为第一

个冲到海边的将领。

隆美尔未曾预料,盟军也正在阿拉斯城外集结。到了 5

 21 日下午,盟军终于发动了他那集结已久的反攻。虽然,

150 辆坦克以及不到 万的士兵,从数量上来看,有些寒碜。

但他的对手——隆美尔第 装甲师的日子也不好过,它们原

有的 218 辆坦克,由于战斗损失以及机械故障的原因,现在

也只剩下 100 来辆左右。骷髅师是步兵师,当然也没有坦克。

所以,在数量上,盟军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最致命

的是,在盟军发起反攻的那一刻,第 7 装甲师下辖的第 25

战车团(也是唯一的战车团)正在别的地段发动进攻,对盟

军的行动一点察觉都没有。

更可笑的是,在盟军进攻的那一刻,身为师长的隆美尔

并不在前线——他的一个步兵团因为一块挂错的路标牌而走错了方向。隆美尔左等右等,也没等到这支部队赶上来,

他大为生气,亲自驱车去找这支部队的身影。哪知道此时法

军却已经渗入了他的交通线,和隆美尔的指挥车可以说是插

身而过。倒是隆美尔眼尖,他首先便看到了林子里的士兵不

像是德国兵。他急令司机熄火,把汽车偷偷的停在路旁。呆

头呆脑的法军士兵虽然近在咫尺,但却始终没有发现他。就

这样,隆美尔和他的司机以及副官 3 人,被困在自己交通线

的后方长达 2 小时之久,一直等到骷髅师的一个步兵团带着

反坦克炮一同来到之后,才算是把隆美尔给救了出来。这只

部队就奉命守住在阿拉斯南面的防线,该团长对隆美尔说:

刚接到消息,有好几个师的联军,正在以该城的周围集结,

估计是朝我们方向来的。

阿拉斯战役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打响了,双方都是在毫不

知情的情况下便交上了手。从战略上说,这次战役对今后

刻尔克奇迹,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战术上说,这次战役是

难得的一次势均力敌的战斗——德军一个装甲师,一个步兵

师,100 来辆坦克,士兵 万人左右。盟军有一个法军装甲

师,个英军坦克营,150 辆坦克,接近 万名士兵。

这就好比打群架,100 人打 10 个人,打赢了也胜之不武,

所以不值一提。而 100 人打 100 人,那就值得研究了,至少从战术角度上来看,能清晰的从双方指挥官的指挥艺术,来

判别高下。

首先来看骷髅师的战斗,这支部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挽救了第 7 装甲师的性命。它在侧翼帮助隆美尔分摊了一部

伤害,不然 150 辆盟军坦克全部击在第 装甲师身上

的话,隆美尔就够呛了。

当时,骷髅师下辖的反坦克炮营刚刚进入预定阵地不久,

盟军的坦克便出现在德军阵地面前。英国军队的突然出现虽

然让德国人吃惊不小,但同时又暗自庆幸反坦克炮营及时赶

到。 与此同时,盟军也发现了敌人的阵地就在他们坦克列

队的正前方,在中间的盟军坦克便减慢了行驶速度,而两边

的坦克则加快速度,从两翼杀了过来。阿拉斯这里的小丘陵

地形,倒非常适合于坦克的机动。两翼的盟军坦克在行驶到

距阵地 1500 米的时候,德军便首先开火射击,铺天盖地的

炮火所产生的烟幕,差点把目标都遮掩住了。可是一轮炮袭

之后,让德国士兵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英国人的坦克毫发

无损,仍在继续前进。

问题就出在德军的反坦克炮身上——37 毫米反坦克炮。

这种轻型火炮虽然轻便好使(战斗全重仅为 432kg),但它的

弱点却是致命的——穿甲能力相当的差。在波兰战役以及对

付法军坦克的时候,这点弱点还不明显。但此时,盟军中有

大量的英军——马蒂尔达坦克,这种坦克虽然行动缓慢,但


它的护甲却相当的厚重(车体正面装甲厚度有 60 毫米,炮

塔的四周均为 65 毫米厚的钢装甲) 而德国的 37 毫米反坦

克炮,在交给步兵的时候,设计人员是拍着胸脯保证说这种

火炮能击穿 127 毫米厚的装甲板。不过,德国陆军明显是被

这些奸商给骗了,这不,60 毫米的装甲板都击不穿。

尽管情况如此危急,但德军士兵仍然徒劳的坚守着阵地,

疯狂的向越来越逼近的英军坦克猛烈开火。可是这毫无意义,

他们的反坦克炮只能在马蒂尔达坦克正面的一声撞出

一个小坑,甚至于炮弹都会跳飞了起来,有 1 辆马蒂尔达坦

克虽已被直接命中了 14 发炮弹,正面装甲都被打成了变形

金刚,但竟没有造成致命效果,这辆坦克仍能够继续前进。

眼见德军反坦克炮对自己毫无威胁,盟军的胆子便大了

起来,它们死死的踩住油门,全速朝着德军阵地猛冲而来。

由于坦克在快速行驶之下,不便瞄准射击。所以,开火还击

的英军坦克很少,但它们都用机枪对那些暴露在外,还未来

得及挖战壕的德军阵地猛烈扫射。37 毫米反坦克炮需要炮手

绕到炮口正面去装弹,许多德国炮手都在装弹的时候被击毙,

在这种情况之下,装弹射击,都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可德国人似乎还不肯放弃,它们企盼着英军坦克在接近之后,

37 毫米炮就能发挥其最大威力,击穿英军坦克正面装甲。但

是,随着英军坦克越逼越近,装弹射击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德国炮手一跳出战壕,就被打成了筛子。


最终,这些德国士兵只能放弃自己的阵地,仓皇的向后

面逃命。许多士兵都被击毙在跳出战壕不到 20 米的阵地上,

能活命的士兵少又少之。另一些受伤的士兵则躺在地上装死,

英国坦克毫不留情的从这些士兵身上碾压而过,场面惨目忍

睹。也就是这个时候,一名德国下士在马蒂尔达坦克距离自

己不到 2 米的远的地方,利用手中的 37 毫米炮开火射击,

当时,这辆坦克正在翻越一块小土丘,坦克的底盘就暴露了

出来,这发炮弹直接贯穿了坦克下腹部薄弱的装甲带,在坦

克的内部引发剧烈爆炸,那位德国炮手也因为距离太近,而

被飞溅而出的碎片击中,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骷髅师唯一的战果,唯一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7-09 20:26

英国人碾压德国人一事被德军给夸大了 他们说英国人

把一些俘虏集中起来碾压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敦刻尔

克战役时候一只德国部队屠杀了 80 名英军战俘

也不完全是 1941 年他被解职1943 年才就任装甲兵总

 ,这种算后方工作 搞后勤是不可能得元帅的

决战的开始

虽然经过拼死厮杀,骷髅师终究还是未能守住自己的阵

地,他们在盟军的重压之下,开始撤退。德国士兵应该是比

较郁闷的。因为,对于勇敢的士兵来说,他们不在乎敌人有

多么强大,而是在乎自己手上的武器,能不能消灭敌人。他

们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部队要装备这么多无用的 37mm

反坦克炮,而且整个陆军上下,就这么一个型号,真是够衰

的。

郁闷的不仅是骷髅师的士兵,隆美尔应该比他们更加郁

闷,你们倒是拍拍屁股就撤退了,我的侧翼怎么办?” 

美尔预料,英军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消灭骷髅师,而是意图救

援北方陷阱里的盟军部队。

现在,那些拼死突围的盟军士兵,正与隆美尔右翼的第

装甲师激战。为了援助友军的防御,第 装甲师下辖的第

25 战车团(也是唯一的战车团),也投入了战斗。所以,现

在隆美尔手上没有一辆可以调用的坦克——至少暂时是这

样。

果然不出隆美尔所料,英国军队并未痛打落水狗般的跟

着骷髅师屁股后面狂追,而是稍稍转向,朝他的左翼逼迫而


来。21 日下午 时左右,隆美尔的左翼便和英军交上了火,

他的正面也出现了英、法混合部队。现在,盟军一切可以用

来进攻的部队已经全部压在了隆美尔的战线上,情势似乎有

些不妙,这等于一个没有坦克的装甲师,要抗衡拥有 150 

坦克的敌军,同时还要保护狭长的侧翼(任务真是够艰辛的)。

如果换上别的将领,现在应该只能选择撤退。但别忘记

了,指挥这场战役的是隆美尔,他并不是一个肯轻言放弃的

将领,在他的手上有整整一个反坦克炮营(第 42 战防炮营)

和两个步兵团(第 6,第 步兵团) 而且,在陆军服役多时

的隆美尔深知反坦克炮的威力——只要选择了一个良好的

阵地,这些火炮简直是坦克的克星,反坦克炮的名声可

不是白叫的。因此,隆美尔决定赌上一把,他绝不考虑撤退,

他要凭借这些部队和盟军周旋到底。

不过,隆美尔的赌博很快就失败了。整个陆军上下只有

装备 37mm 反坦克炮,第 42 战防炮营又不是大妈生的,自然

也不例外。在一个猛冲之下,盟军便突破了德军的防线。由

于盟军的攻势实在太过凌厉,德军根本还未来得及展开阵型,

便被击溃,他们所匆匆建立起来的战防炮阵地,对于英国人

的重型战车,显得毫无效力,多数的炮位都为敌人所摧毁,

人员死伤枕藉。许多滞留在后方的卡车,甚至还未来得及发

动,就被猛冲而来的盟军坦克所击毁。无论是正面还是侧翼,

德军的战线几乎都是一触即溃,作战过程与骷髅师的遭遇一


模一样——德军反坦克炮拼命开火,盟军坦克奋勇直前,毫

发无损。就连战斗结果也是一模一样,不知是英国士兵人性

的扭曲,还是出于对德国人的仇恨,再或者他们都是开拖拉

机出身,英军坦克再一次从这些士兵身上碾压而过,隆美尔

在他给妻子信件里愤愤的记下了这一笔。

如果有人要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坦克是

什么?得到的答案也许是五花八门的;但如果有人要问,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反坦克炮是什么?那可能只会有

一个答案,世界所公认的一个答案——88mm 高射炮。

事实就是这样。在二战中,交战各国研发的反坦克炮不

下百种,但最优秀的反坦克炮桂冠,居然被高射炮给夺去了,

真是有够囧的。

可是,谁会想到用高射炮去打坦克呢?

隆美尔想到了。也许,他仅仅是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

的态度。但他确确实实,毫不犹豫的,对那位躲在小树林里,

准备撤退的高射炮连长说到:你们立即停止撤退,随部队

一同开往前线。

那位连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让我们一个

高射炮连去前线?这位连长当即摇了摇头,似乎要拒绝师长

的提议。

现在,英军的坦克已经离他们很近了。就在隆美尔谈话

间,前方溃退下来的士兵,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他们师长跟

前,报告了这个危机的情况。


隆美尔当即命令行军纵队原地待命。他带上副官,

手拿望远镜,登上了一个小高地。从望远镜中他看到:在他

的右翼,有好几辆英军坦克,即将越过阿拉斯——博梅特之

间的铁路线。很明显,这只英国军队试图绕到威里村的右翼,

再发起进攻。而他的正前方,情势更不容乐观。隆美尔甚至

看到,一个榴弹炮连的炮手们,已经丢弃了他们的炮位,随

着一队步兵,朝着村子方向跑来。而英军的坦克,则跟在这

些士兵的屁股后面,气势汹汹的开了过来——他们离隆美尔

的位置已经越来越近了。

隆美尔当机立断,决定先消灭来自正面的敌人,再扫除

侧翼的威胁。他拉上那位高炮连长,命令他站在土坡上指挥

炮兵瞄准射击。那位呆板的连长却表示:目标太远,无法

作有效的射击

这种推三阻四的行为,让隆美尔相当的气愤。 骗谁呢,

高射炮能打到 10000 米的高空目标,现在敌人坦克已经在眼

前了,却还说什么目标太远

隆美尔脾气不好,是总所周知的。照以往的性格,他早

就让这位不服从命令的连长下课了。但此时,隆美尔没空再

继续和他磨叽下去。他一个箭步冲到草草构筑的防线前面,

扯开嗓门,亲自指挥每一门炮;指定每一个炮手射击的目标。

(不要惊讶,隆美尔在给妻子的信件中,就是这样说的)。

隆美尔带着副官,从阵地这头,跑到阵地那头,还不停


的用那早已沙哑的喉咙,声嘶力竭的提醒炮手:立即射击。

别怕浪费弹药,无论战防炮、高射炮、甚至迫击炮,一律使

用最高射速。

88mm 高射炮的表演时间开始了。隆美尔的那句别怕浪

费弹药,被一丝不苟的执行了下来。 现在,轮到英国人喊

头痛了。由于 88 炮采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自动供

弹系统,可以让该炮的最高射速达到每 3 /发,那速度就

跟打步枪差不多。这次依旧是德军阵地率先开火,他们那猛

烈而密集的炮弹,纷纷在英军坦克的四周炸开了花。

与往常一样,英军坦克及时调准方向,用正面装甲直对

德军阵地,继续前进。对英国人来说,他们就是在开拖拉机,

碾到敌人阵地就是胜利。

在这边,德军的阵地上。德国步兵则死死的盯住英国坦

克,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在数次齐射之后,奇迹真的发生了

—— 一辆领头的英军坦克被 88mm 高射炮直接命中。呼啸而

出的炮弹不但击穿了马蒂尔达坦克的正面装甲,还震断了其

履带。一个英国上尉,连滚带爬的从这辆即将爆炸的坦克里

爬了出来。举着血肉模糊的双手,一步三回头的朝德军阵地

走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欢声雷动,就差载歌载舞了。

天呀,英国人的坦克终于被击毁了!


英国人明白,拖拉机战术不能再继续下去。他们放

慢前进速度,开始还击。这个做法虽然更便于德军炮手的瞄

准。但英军仗着自己的数量优势,仍不断的进逼上来。战斗

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隆美尔临时召集起来的几门榴弹炮

也加入了团战。他们在后方一片凹下去的小森林中,匆忙的

构成了一个炮兵阵地,就开始用榴弹炮予以射击。榴弹炮是

曲线弹道,他们所发射的曳光弹击中了好几辆马蒂尔达坦克

的发动机机舱,致使其丧失了机动能力。

英国人依旧不甘心,随着战斗的继续,双方战线均被烟

幕弹或发弹时所产生的浓烟所笼罩,根本看不清对手,根本

谈不上瞄准射击。双方几乎都是凭感觉射击,朝着对方烟幕

最为密集的地段猛烈开火。隆美尔在给他妻子中的信件这样

写道:虽然我们也一直受到敌方战车的猛烈火力攻击,但

这些炮兵的作战精神很值得敬佩。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想

到逃走,想到去躲避敌人的炮火,他们牢牢的坚守在裸露的阵地上,与敌人展开对射。

战斗进行到大约 10 分钟,冲到德军阵地下方的英军坦

克,均被 88mm 高射炮所击毁。英军仍不肯放弃,他们稍稍

后退,把坦克远远的停了下来,当炮台使用。这似乎就变成

了意志力的较量,双方都企图用自己强大的火力压制住对手。

双方指挥官都迫切地想得到一个结果—— “击溃敌人的抵

抗力,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天平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压来了——姗姗来迟的德国空军终于舍得跑来帮忙了。现在,

德国空军可不像战争初期那样活跃,因为阿拉斯已经远离德

国本土机场,再加上英国皇家空军的威胁。这几架斯图卡

俯冲轰炸机,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胡乱的丢下几枚

炸弹,就算完成任务。并在空中盘旋了几圈,算是给陆军掠

阵。

参加过此次战役的英国将军——道格拉斯 普拉特准将

后来回忆,虽然德国空军数量很少,但确实让我们的士兵们

感到有一丝的泄气。俯冲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在一辆马蒂

尔达坦克旁边爆炸,将这辆坦克炸翻,并使车长受伤身亡。

另有一枚炸弹在爆炸后,甚至将一辆法国的轻型坦克上抛到

大约 5 米的空中。

把一辆数吨重的坦克炸上了天。这个… … 反正不管怎

么说,盟军士兵一种被自己空军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估计

是害怕德国空军再次袭击,盟军便暂时停止了攻势。他们把

坦克远远的停在了德军火炮的射程之外,从新集结。并计划

自己的炮兵赶到之后,再发动进攻。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7-13 22:20

战术不好写 没有当事人的回忆基本上无从下手 将军

们的回忆录关注战略 几乎都是一笔带过。只能凭借双方官

兵的相互回忆的片段构成一个完整的阿拉斯战役。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7-13 22:23

大陆资料匮乏啊 雷德尔元帅的回忆录 我的一生 居然

成了内部书籍 而在台湾 随便哪个书店都能买到德国空军

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的回忆录 真是伤心欲绝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7-13 22:43

其实我不明白 为什么阿拉斯战役重头到尾都没有一架

盟军飞机的出现, 难道他们  空的配合能力就这么底

下?而且 他们的炮兵机动能力更是底下,要不是仗着自己

的坦克有装甲优势  就不提了

正面的敌人被击退之后,隆美尔立即命令炮手调转炮口,

攻击右翼企图绕道的英军坦克。现在,好几辆英军坦克已经

远远的驶上了阿拉斯——博梅特之间的铁路线。很明显,一

旦这些坦克翻过了铁路筑起的小山坡,就没有武器再能阻挡

它们了。

如果这些英军坦克真的绕道成功,那无疑是一件很难缠

的事情。说不准,整个盟军部队都会来一个浩浩荡荡的

装大游行,那麻烦就更大了。 就在这一危机时刻,一辆德

 3 号坦克突然出现在英军战车纵队的面前。


别误会,这并不是隆美尔的援军及时赶到,而是一辆因

机械故障而掉队的坦克。这辆既鲁莽,又勇敢的坦克,就横

停在铁路线旁的一座小土丘上,朝着那些逼近的英军战车猛

烈开火。不过,换回来的,却是比它更猛烈十倍的炮火。转

瞬之间,这辆德军坦克就被击中,成了一堆废铁。

这辆德军坦克的出现,倒使得英军的行动稍稍迟疑了一

下。他们以为是德军的援兵到达了,所以,就停了下来,仔

细地观察四周的风吹草动。

实际上,这等于给了德军调转炮口,瞄准目标的机会。

在这里,我顺便谈一下 88mm 炮射速的问题。曾经我也很疑

惑,为什么这门火炮要疯狂的追求炮速,而完全的忽视掉精

准性,1520 发/分的射速,那会产生多大的后座力啊。

直到有一天,当我无意之中,在电视里看到一则纪录片

的时候,我想,我知道原因了。因为原因很简单——88mm 

是高射炮。

这个答案是不是很囧,绕了大半天,又绕回了起点。

但事实确实这样,因为 88mm 炮是设计出来打飞机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快,自然而然

的,高射炮也要匹配更快的射速,以及炮口初速。假设一门

高射炮 6 /分的射速,那别说打飞机了,就是飞艇,也打

不下来。

后来,当德军逐渐的熟练操作 88mm 高射炮,用来攻击


敌方坦克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采用点射的方式。玩过 CS

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慢慢的点射,可以消除枪械的后座力,

提高精准度。大口径炮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打伏击战的时

候,德军往往把 88mm 炮埋伏在路边等敌人进入 1000 米之内

的距离才开火。这时,88mm 的穿甲弹从炮口飞至目标只需一

秒的时间,英军坦克根本来不及反应,就成了炮下鬼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敌人的坦克或者步兵太过密集,那

就要不顾一切的全速射击了。(这似乎是在东线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那些傻乎乎的英军坦克,突然停下来的举动,简

直就是给了德军的天赐良机。由于英军坦克已经超出了 37mm

反坦克炮的射程,这就变成了 88mm 炮的单独表演。反坦克

炮手热心的提议:采用点射的方式,瞄准了,再慢慢打

这时,英军确定附近再也没有德国坦克,便发动了引擎,

准备继续前进。只不过,已经太晚了,88mm 炮那精准而猛烈

的炮火,怒吼着,纷纷的落在这些坦克的四周,英军的偷袭

行动,就这样胎死腹中了——他们丢下几辆被击毁的坦克,

狼狈的逃了回去。他们万万也没有想到,德国的反坦克炮,

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以及这么远的射程。

据说,一名被俘虏的英国军官曾恳求说:请允许我去

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新式武器,击毁了我的战车。德国人答

应了他的请求,并把他引到了 88mm 高射炮跟前。还没等德


国人开口,这位英国绅士就狂怒的吼到:“这不公平,你们

怎么能用高射炮打坦克呢!

这场战斗的交火时间并不长,但足够的危机与紧张。隆

美尔一直站在前沿阵地上,指挥着战斗的进程。在激烈的交

火中,弹片、子弹,就在他身边不断的飞舞,可他却奇迹般

的毫发未损。当敌人攻势退却,德国士兵刚刚松一口气的时

候,隆美尔的副官——莫斯特中尉,就倒在隆美尔身旁不到

一米远的一门 20mm 高射炮的射击位上。这个年轻而勇敢的

小伙子受到了致命的重伤,鲜血从嘴巴里流了出来,还没等

到军医赶到,就倒在了隆美尔的怀里。

我曾经读到这里的时候,被深深的打动了。这个小伙子

也许早已受到了致命的重伤。但是,他却不肯叫出声来,他

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之所以

非常的感动,是因为觉得,这比现在国内那许多矫揉造作的

所谓抗战影片要真诚的多,因为,这是真实的;而那些,

都是虚构的。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意淫

莫斯特中尉在隆美尔担任第 7 装甲师师长以来,就一直

是他的副官。在给妻子的信件中,隆美尔写到:这个年轻

小伙子的死亡,真的使我悲痛到了极点。

不过,现在的情形还容不得隆美尔去缅怀故人。这


一场攻势,是盟军在被合围之前,所作的最后一搏。虽然他

们损失了接近 30 辆的各式战车,但依旧士气高昂,并井井

有条的计划着下一轮的进攻,他们似乎要与德国人拼个鱼死

网破,才肯罢休。

德国士兵这时才发现,英军是比法军更加难缠的对手。

要是换作法国人,早就应该全跑光了。隆美尔在他的望远镜

中看到:敌人正在迅速的从新集结部队,他们似乎是在等炮

兵赶上来,再发动攻势。

这下可糟糕了,隆美尔匆匆构建起来的临时阵地,是挨

不起几轮炮袭的。事实上,敌人的炮袭以及空军的轰炸,正

是隆美尔眼下最担心的问题——如此裸露的阵地,简直就是

活靶子嘛。

隆美尔立即下令,让士兵们继续加深掩体和散兵坑。那

些在战斗空隙,抽空吃晚饭的士兵,只得停下了这少许的享

受,他们放下还没吃完的面包和腊肠,就热火朝天的挖了起

来。看见德国人如此的忙乎,盟军依旧没有动静,这个举动

让隆美尔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英军一定是在等待自

己的炮兵部队。

彻底没辙了,隆美尔只能使用他的最后杀手锏了——

救。

21 日晚上 时,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双方都在积极的

准备着下一次会战,在德军阵地上,铁锹撞击石头和泥土的


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盟军战线上,却是躁动不安的宁

静。

突然,盟军战线的后方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偶尔升空

的照明弹,把整个阿拉斯城郊的夜空,照的明晃晃的。(如

果你没有猜错的话,这正是隆美尔的援兵赶到了)。

上文曾提到,第 25 战车团在北方援助第 装甲师作战,

并不在隆美尔的手上。但随着德军后续步兵源源不断的赶到,

 5 装甲师的压力便逐渐减少了。所以,第 25 战车团就能

被及时的抽调回来。第 25 战车团团长——隆森堡上校,在

返回的路上,就不停的询问师部的战斗情况。似乎他很焦急,

他明白,没有战车团的支援,第 7 装甲师的实力连普通的步

兵师都比不上。不过,隆美尔却是冷静的。对于隆美尔来说,

守住阵地只是下下策,他要反败为胜。

在来往的电报中,隆美尔命令:隆森堡上校的战车团,

一定要静悄悄地从盟军的左翼,偷偷的绕到它们的侧面和后

方,对当前的敌军予以夹击。虽然这要花一点时间,又要

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但隆美尔还是决定赌上一把。

不用怀疑,隆美尔的赌博战术,立即就获得了决定性的

成功。盟军的指挥官毕竟是太死板了,它们难道不知道自己

所面对的敌人是一个装甲师吗? 既然这个装甲师的坦克一


直都未曾现身,他们就不会用大脑去想一想,敌人的坦克到

底躲哪去了?难道他们不懂得派出一只侦察部队,到附近去

侦查一番吗?哎,连我这种军事小白,都能看出盟军指挥上

的种种漏洞。(真是糟糕的无语了)

这应该是件很讽刺的事情,一开始,盟军就想绕到德军

的后面去搞偷袭。结果到头来,却被德军包了饺子。当隆森

堡上校的战车团,突然出现在盟军背后的时候,这几乎就是

一支奇兵。盟军坦克的屁股,整整齐齐的排成一排,正等着他来踹呢。

法国人永远都是现实的,他们一看见德军出现在自己背

后,便纷纷丢下武器,抛弃了他们英国的朋友,四散逃命去

了。英军则想继续顽抗下去,这场战斗的细节,我不得而知,

我也没有任何关于这场坦克会战的详细资料,但就隆美尔的

记载来看,这是一场恶战,一场坦克与坦克的互相厮杀。虽

然这场战役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值得一提的,因为,这场

战役与今后东线的坦克大会战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但这是二战史上的第一次坦克大会战。最终,德军获得了胜

利,但伤亡不轻,第 25 战车团几乎损失了自己全部最好的

战车,即 3 号和 号坦克(损失了六辆 号坦克,三辆 

坦克,以及一些轻型战车);而盟军损失了 7 辆中型坦克和 6

门战防炮,以及大量的汽车和马匹。

我觉得,马蒂尔达坦克确实一款性能良好的战车,英军


的指挥艺术虽然糟糕,但士兵的作战意志却也不差。在德军

偷袭之下,也能予以德军如此沉重的打击,并能够全身而退,

并未遭到全歼。德军也因为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了追击。

21 日晚上 时左右,战斗停止了。隆美尔应该是最激动

的那个,他冲到双方阵地中间,借着并不明亮的月光,去认

真巡视在下午的激战中,被 88mm 高射炮击毁的盟军坦克。

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在一

年之后的北非,隆美尔还要用这种火炮让英国人吃上更大的

苦头。他的名字,也与这款火炮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此时,在阿拉斯的情况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虽然,这

次盟军反攻的规模不大,但却着实把德国人骇了一大跳。特

别是那位自诩为天才的元首阁下,那个担心啊,甭提了。

据说,希特勒在知道骷髅师被击溃,以及第 7 装甲师遭

到袭击之后,曾长时间的盯住阿拉斯周围的地图,直到传来

消息说盟军的攻势已被制止住了,才恢复了正常。希特

勒应该是很郁闷的,月 20 日,他刚刚宣布法国已被击败,

21 日,英国人就以这种方式,狠狠地给了他一记闪亮的耳光。

而且,陆军统帅部也慌了神,集团军群总司令隆德斯

泰特上将后来回忆说:当我们兵力刚刚到达海峡地带的时

候,突然发生了一个紧急的情况。那就是英军在 5 月 21 日,

从阿拉斯向南发动了一次反攻。有一个短时间,我们很害怕,

我们的装甲师,在步兵师尚未能跟上之前,曾被敌人切断了


联络。而法军的反攻则没有一个具有这样的严重性。当时,

 A 集团军群司令部串门的一位上将曾惊慌失措的表示

定要等到情况完全弄清楚了以后,才能再次采取行动。” 

们所熟悉的那位谨慎的克莱斯特上将,则不停的给古德里安

施加压力,让他老实点儿,乖乖的呆着别动。

其实,当隆美尔遭到袭击之后,古德里安曾提出了一个

大胆的军事计划,请大家注意这个具有远见性的军事计划,

该计划原文是这样的:19 装甲军转向北面,朝着布洛涅、加

莱和敦刻尔克前进。

但是 88 高射炮不太好隐蔽,毕竟是高射炮,需要炮手

有足够的勇气。

后来发展出 pak43 才是真正的坦克杀手


隆美尔曾提到 88MM 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 很容易被碎

片击中 造成人员伤亡

说实在话 阿拉斯战役热热闹闹的打了半天 德军死亡

人数不超过 100 人 受伤 100 余人 失踪 200 人。这是第 

甲师的报告。应该没有错误。这种损失对将来残酷的东线来

 很小。 但对当时来看是一次比较大的挫折 ,对比第 7

装甲师突破马斯河防线,这次战斗伤亡就高上了 4 倍多。

法国人抓到了 400 名德国俘虏 这数字很疑惑 因为德军

失踪的全部都是俘虏 那也只有 200 人。由于战局以及战线

的混乱 法军应该是把骷髅师俘虏人员也算上了。

关于盟军空军未出动配合这次空战 除了盟军怕遭受损

失以外 我比较同意楼上朋友的一个观点 那就是英国人不

想出动,在 5 月下旬 英国内阁会议的重点讨论问题是 法国

人一旦退出战斗或着被击败 英国有没有单独抗击德国的能

力与必要。对某些英国高层来说 法国的失败是时间问题 

们要自立门户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