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7 19:53另外,楼主说看好专业市场的小型商铺,能否举例说明?前期我说的珠宝城算不算专业市场?

-------------------------------- 珠宝城的概念相当好,但位置不对。你叫它古玩城我接受,因为那片传统就是古玩和小商品零售(那片位置缺乏时尚元素)。这地方即使建了珠宝城,受众也很难接受它的地域限制。珠宝城,如果建立在泉城路,或者建立在诚基中心。

那倒是相当好的选择。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7 22:17总之,现在看不到价值了。所以,我说,你买那些乱起八糟的商铺,还不如买华强旁边的银座数码,尽管这个价格也不便宜。

楼主,看了上述文字不是很明白,你认为该不该买?

------------------------------------------ 如果我没有配置相似的资产,我会考虑配置,如果我配置过,而且价格比现在的价格低一半,我则不会考虑配置。

这是我对你的纠结,不是我自己的纠结。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7 22:26

上世纪 90 年代前,谁有可能拿到房子,体制内人士和官僚阶层,以前这些人能拿到住房,现在商品化了,人家还是能拿到,将来返回计划经济,还是这些人能拿到,原来拿不到的不论过去现在将来,拿不到就是拿不到。

------------------------ 照楼主的意思,过去现在将来,体制内人士和官僚阶层是永远的骑在人民头上了?

呵呵,可笑。

----------------------------- 这么说 房改根本没必要 怎么他们都能拿到 还改什么

-----------------------------------------------

--房改确实必要,否则当时根本看不到拉动内需的方向,房改是为了商品房作为刺激国内内需的一个配套措施,按照当时的住房条件,即使在体系内,获得一套房子来改善居住需求都是相当困难的,那会没权想搞到房子很难。事实上在房改施行了大约 10 年内这段时间,绝大部分城市人口不再特别纠结房子的问题,主要矛盾是新加入城市的新移民,他们面临的是这样的:在 96 年后,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加大时(这段时间城市居民的储蓄率大幅提高),他们没有收入,在 2006 年前,房价确实不高(济南的均价大约 4000-5000之间)。当新移民获得高收入时,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的确有点背。因为在 1996年到 2006 年,职工的平均收入从平均大约 600 快/月,上升到大约 2500 块/月,增长了 4-5 倍。房价从 1500(新房,二手房大约也就 1200 左右)上升到 4500 块,只上涨了三倍。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7 22:41我列出一些早期的房产价格(1996 年-2003 年),大家不要眼红哦。七里铺商品房 1400 元/平,开元山庄 2000 元,历东花园 1900 元,银座花园 800--970 元(内部价),三联阳光舜城(800-1100),益寿家园(2200),枫润山居(1900),燕柳园(2500),建新花园(2400),数码港(2900),绿景家苑(2400)。比这便宜的还有很多,记不住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00:00近日的国际大宗物资价格暴跌,事实上救了中国经济,在欧美释放流动性的同时,欧美的通胀尚未到不可控制程度,中国则承担了非常大的通胀压力,同时由于人口红利期结束,劳工工资刚性上扬,通胀是由外部成本拉抬和内部生产成本双向拉动,很难在短期大幅压缩通胀,如果强行进行调控,08 年的硬着陆将很难避免。此时,如果一个方向的压力骤减,将非常利于国家控制通胀。如不出所料,下月 CPI 将开始下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大宗物资不在 2 季度末和 3 季度初兴风作浪,中国的通胀将进入平稳期,这对于管理层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管理层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是重返08 年的准环境,在波浪底部进行正确的调控,这个调控和08 年-09 年大量释放流动性完全不同,我把它叫做夯实经济厚度的调控,厚度的增加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提高企业层面增值率,不是依靠产量,不是依靠紧缺,而是依靠技术含量和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一个是技术层面,另一个是产业整合层面。这将大大提升体系内的企业竞争力,对于体系外企业,只能依靠技术创新。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00:06

经济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已至的环境因素将被历史总结出的经验作为样本被完全对冲,只有新的一股力量来创造新的进程,一个钝刀割肉的过程正在演技,更类似 2004-2005年。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00:10

经济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已知的环境因素将被历史总结出的经验作为样本被人为的外部介入完全对冲,只有新的一股力量来创造新的进程,一个钝刀割肉的过程正在演绎,更类似 2004-2005 年。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02:19

楼主叔叔睡得可真晚,这么晚还在。今天下午看见这个贴就追到现在,如果大叔还在,就帮我这个老乡分析下吧(*^__^*) 嘻嘻……

和楼主是老乡,偶老爸是做配件生意的,现在:经十路儿童医院附近有 80 平米住宅一套,60 余万吧,贷款

北园青年居易 45 平米小户型一套,贷款

南部山区,九曲北口有 100 多平米住宅一套,对面济南大学,新开的中海国际就在俺后边,贷款还有旧商品房一间,已拆迁,等待回迁,位于经十路与经七路交叉三角地带附近,不知是要商铺合适还是要钱合适

最近老爸看上了新开盘的长清大学城瀛园,150 平米的房子,均价 6000 多元。我个人是非常反对的,因为家里贷款太多,还要投资生意,我希望投资实物黄金和保险。不知道是否应该支持老爸的投资。谢谢

-------------------------------

你家资产配置不是太合理,住宅偏多,而且类型也重复。

长清的房子,6000 偶很难接受,前年偶的朋友说原价转给俺长春藤的房子 2650,偶都没要,不是因为价格,是租不出去。你要是非要投,也不要太大的,除非买个大的自己住。

买的理由就是轻轨线马上要建了,所以不能太大,都被挤到那边去了,肯定是财力不凑手的选择,所以太大了转让起来就比较难。旧房拆迁,肯定是选择商铺。另外,你的房子都没法用于商住,不如重新整合一下,该卖的卖一些。换个商住两用,把资产类型平衡一下。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6:13隐隐有种感觉,房价又快压不住了,我现在住的房子,楼上挂了好长时间也没卖出去(1.1 万/平),最近几天来了好多人看房,在偶家小花园前转来转去的。结合市场反馈的现象,基本开一个盘就是 8-9 成的首日销售率,貌似热度已经超越了最热的 2009 年 10 月。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6:24白银,黄金这两天还在继续下挫,还是再等等,到目标价位跟楼主一样配置点金条 好了

------------------------------------------ 我的预期是黄金 1400 跌破,就等着看下杀动能是否枯竭,如果筑底后重复向上,果断跟进。白银是 7000-7500,白银是跟着黄金走的,判定底部应以黄金为主要因素。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8:20商铺租金水平目前承压很大,不跌已经不错了,越来越多的空置商铺将妨碍租金的走高(供应量太大),所以,偶不建议以前配置过商铺的人增持商铺,配置过多的今年甚至应该减持商铺,帖子前面已经提醒过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8:23济南的规划是,容积率 2.5 以下,楼层不足 7 层的多层,将是未来改造的重点,回迁率高的位置,应该继续持有,如果被规划为商业片区的,注意风险(补偿水平将很难达到同面积回迁的水平)。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9:01

两个问题请楼主回复1。白银价格下调,为什么白银的手镯等还是以前的价格?不是同步的吗?时间差能有多少?

2。为什么您说如果被规划为商业片区的,注意风险(补偿水平将很难达到同面积回迁的水平)?请您详谈,谢谢

---------------------------------

首饰作为原料的下一环节,尽管价格会跟随原料变动,但其附加值添加了加工费环节,有比原料更强的抗波动能力,如果短期内白银不能回到高位,首饰也会跟随下跌,这时,销售商家的盈利会缩减或者为负,这时商家就会减少进货,市场的需求就会超过供应(小型白银销售商家是没有保价的,这点和黄金产品是不同的,国内大部分直营的黄金联锁店,都是有保价的,风险已经在公司层面在期货市场做了对冲)。

商业片区被规划后,一般会导致区片房价大幅上升,在给你的补偿中,是不会计算这个提升幅度的。等你拿到钱,这个地方的房价用原来的补偿肯定是回不去了,所以,回迁是最好的选择。一旦不能回迁,损失是意料之中的。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9:10

楼上的话,哥整整听了 10 年,一种腔调。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9:39那么手里的现金完全可以投资其它方面,收益率会更高。

----------------------------------------------- -来说说,有啥可以超过房产的。第一条:全额资本金收益率超过 10%,我说的是全额,不是 5%资金收益 100%。就这一条,基本把所有的创业项目全干掉了。因为要对抗通胀,10%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能达到,肯定是具有资源属性的,资源属性的投资品,根本就不对我们开放了。对于成熟行业,投资早就过剩了,进去也是凶多吉少,你把风险控制算进去,成活率就更低。

如果把大量资本金投入房产,其它行业就更没机会,现在国内基本是所有行业把利润拿出来补贴房地产,即使有微弱的盈利,也会继续投向这个行业。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9:42你会发现这个现实,本城市,只要规模稍微大点的企业,可以支撑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都在做房地产,规模小的不是不想进,是进不去。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19:52

列一下本地大企业介入房地产行业的名字:鲁能,济南钢铁,鲁信,中烟济南,浪潮,重汽,山东黄金,济南铁路局,山东高速,银座集团,渤海(被重组),三联(资金链断了),济南百货(天业),鲁银,出版集团,中石化济南炼厂,石油济柴,济南军区(靠,这个不算,虽然自己在建楼),有点规模的全部在做房地产,这还没算有建筑业务的,偷偷合作开发的(大部分财力许可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都在盖,连街道办事处这种基层机关都在盖)。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8 23:13

牛市也不是一竿子拉到顶,本来就预判在突破 83 年高位时会有巨幅波动,下探底部就是上一波的行情的高位31-34 之间(均值 32),正在准备增仓现货白银。(对应国内投资银条标价为 7000-7500 之间)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12:18

纸白银无法保持淡定的心态,投资领域大部分波动是剪投机者的羊毛,实物虽然和虚拟有直接因果关系,形成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如果把房产虚拟化,我想房价的波动会加大,最终涨幅也会缩减,正因为房产是实物,持有现货的投资人基本都规避了波动。既然看好,就是持有等待价值到位。

我之所以敢于持有白银现货,开始的目的就不是卖给投机者,我的目标是自己定制银器,进行销售(最笨最稳健的兑现方式)。或者卖给白银的加工厂商,比如家具厂,银器首饰厂,服装小饰品纪念品加工厂(渠道中的囤积)。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14:02楼主,在网上看到一个地方的商铺便宜,香桔市的,前几年因为住宅还是公寓的问题闹过一阵子,现在问题解决了,不过跟商铺没有关系。现在价格 8200,两层,典型的社区商铺,应该是出于起步阶段,现在租金很低,但以后应该有潜力的,你评价评价?

-------------------------------------

价值低估,如果是商铺产权证,在社区位置较好位置,可拿下。连锁洗衣店,餐饮,多士店等均可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14:05

社区商铺的好位置:人流量大的地方,不是车流量大的地方。小广场周边,人行道主干周边都是好位置。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16:13

中国的股市啥也不是,就是一堆筹码,是一个标准的投机市场。想捞点赌资,你就得揣摩政策底,政策顶和市场底,市场底的机会,在国家鼓励进入股市时,你就可以准备资金了,如果持续低迷,逆政策而行,机会就到了。国家喊停,你就得随时准备套现,通常这时还没到顶部。政策顶底的预判,新股发行速度越快,打压的意图越明显,新股停发,降低印花税,大力鼓励机构入市,都是政策看多信号,这时通常底部近在咫尺。在国家多次含停后,市场交易量持续攀升,人人谈论股票,通常都是长期顶部的标志。股市的底部反转触发,通常是由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所致,即使是假的,你也得信,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比赌市还不如,赚到钱,也别高兴,不固化在地产上(强行退出),早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18:24投资海南的房产,五指山脉以南才是热带气候(海南房产精华尽在三亚附近),五指山以北仍属亚热带,和北海区别不大。北京房价下跌空间有限,是中国的“权力中心”,只是北京炒作非常严重,并被政策严格限制,否则我会建议大家继续买入。海口的房子我看过,旧房子建筑质量不好。

投资房产一定要把风险置于首位,如果有高额贷款,一定要有稳定的资金持续补入(或者是出租,或者是实业,或者是其它资金)。对于体系外人士,不要用明天的钱去投资,因为未来是不稳定的。你可以用手里的钱一部分买入房产,其它相当于银行贷给款做稳定收益的实业(如果能超过贷款利息)。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20:55比亚迪过会成功,明日股市又成重灾区。呵呵,以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管理层的既定目标,可为啥中国的企业非要上市嘞?因为不用付利息,一个企业连利息都去省,感觉也没啥远大前途了,哦,且慢,因为上市后可以持续“贷款”,持续的不用付利息,这就 NB 了。所以,股民们,长远的来看,你们的收益是跑不过银行存款的。看看 94 年后的股市发生了什么,再次回到 520 点,现在吗?2300 在招手哪。

不是太多,20-30%,有的品种可就要拦腰斩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21:56东环国际广场有硬伤,周边无高档消费群,单边铺,进入不便,不扎堆不集中,发售时偶想了半天,决定放弃。关于返租,不要太当真。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09 23:56

呵呵,现在很多银行分红率都不错。

如果从长周期看,比如民生银行,买入一直持有,现在不到 10 年,8,9 倍收益另加一倍左右分红应该有 了。

我感觉,做股票不能太贫富,长线持有,并设定一个止盈点和买入点就好。

比如说,分红率低于 1 年期存款利息就跑,市净率高于多少也跑。跑了就不要再回头看了。

反之,低于一定的数值可以再买回来。这样,一年,甚至几年都不会操作几次。

大行情,人这一辈子能遇到几次?

--------------------------------------------

你知道代价吗?那就是穷人会更穷,富人会更富。

如此高的利差,如此的贷款政策,金融体系就是二元体系最重要的推手。

你知道国内银行占据了国内企业总利润的百分比吗?

你知道金融系统的收入吗?你知道国外的金融企业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垂涎吗?

体系的纽带就是金融,不打掉中国的金融垄断和现行金融制度,P 民永无翻身之日。炒作房产就是打在金融体系的痛处,如果用房地产可能的崩溃换取金融体系的崩溃,很值,非常值。看问题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房产是打击体系内基础的先锋,也是最重要的主力。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00:07

金银价值重估打击的不仅仅是美元,同时也打击了人民币,期望央行增持黄金的想法的确犯了幼稚病,美元和人民币在互相撕扯并希望自己站在上面的同时,也牢牢的粘在一起。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08:59

这个问题很复杂,简单的分析:从事生产的人在城市不足 2 成,从事商贸和服务业的占 6 成左右。虚拟销售在带来效率的同时,造成了商贸特别是零售行业的快速去产能化,这是历史造成的,也是政策的短视造成的,各个城市都强调商贸化和商品流通功能(在 1993 年开始至 2004 年至大约 11年),以解决城市的就业率。造成中国流通业的分散布局,规模小,效率低,导致商业零售门槛低,就业基数大。随着生产部门的效率提高,零售行业的效率并未提高,但由于小型零售企业占据了早期商业的最重要资源:商业地产,造成生产和销售的匹配不均衡。在 2003 年后,商业流通行业开始进行整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化和进行市场细分(标志是连锁超市向全国蔓延)。同时商业地产在政策主导下(商业地产的成本比住宅高很多,土地贵,使用期限短,审批难),开始同类型的升级,由于商业要背负巨大的商业地产成本,所以发展速度缓慢。截止 2007 年,整合尚未结束,规模化和低效率零售在行业中并存,并开始争夺商业地产资源,导致商业地产(零售地产)火爆,更加提高了零售行业的成本。

于此同时,网络销售在外资无法顺利中国零售市场的条件下,外资转身大规模挺进网络销售,外资的介入导致网络销售运营商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打击实体销售为目的,事实上:自 2007 年后,绝大部分正在转型的商业零售和大部分小型零售企业就被迫进行去产能化了。很多网销企业都同时在做实体销售,同时更多的水货供货商和无任何资质的非零售商行业从业人加入了这个市场,一方面在去产能,另一方面则是无度的增加产能。实业中的产能加入虽然门槛低,但还是有一定门槛限制的(高昂的商业地产租金,证照,税收,人员雇佣等等),虚拟销售的门槛则几乎降低为 0.这并不是优胜劣汰的竞争,而是拼 0 成本的竞争,和中国的加工业是一样的结果,销售形势越好,贫穷的人会越多。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09:15

工业地产的价格非常低,有时算上开发费用,政府事实上是要倒贴的,政府用什么补贴工业地产哪?首先就是商业地产,其次是住宅地产,中国的工业化不是为了自己配置的,因为大部分工业产能加入了全球一体化的工业产能,而非对内的产能。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0:07

工业地产的价格非常低,有时算上开发费用,政府事实上是要倒贴的,政府用什么补贴工业地产哪?首先就是商业地产,其次是住宅地产,中国的工业化不是为了自己配置的,因为大部分工业产能加入了全球一体化的工业产能,而非对内的产能。

------------------------------------------- 在住宅地产价格很低时,商业地产的成本就非常高,工业地产一直长期保持在底位,当住宅土地价格不高时,主要是商业地产来补偿工业地产的,由此造成商业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在成本难以下压时,低效率的零售通路只好化整为零各自为战(中国早期的零售商贸都是政策主导下的集中市场模式,看起来大,组成份子都很小,小且不强,政府主导下的创业模式,也是鼓励重商主义,低门槛造成进入零售行业的主体都是小型且素质较低),以此来降低管理成本,获去低效能下的简单盈利,由此导致中国零售通路的低效能长期存在。加工业的朋友们,在你们把量做大的同时,在你们低成本使用资源的同时,不要抱怨零售业的低效能,没有他们的低效,就无法补贴你们的高效能。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0:19

包括中国的证券市场,直至中国的行业资源配置,一直都无法摆脱政策的禁锢,一直都是后端链条补贴前端链条,有时这种补贴是非常直接的掠夺,比如证券市场中的 IPO 对一级市场的掠夺,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掠夺,大资金对小资金的掠夺,比如垄断性资源行业对制造业的掠夺。还有让普通人搞不清怎样就产生的掠夺,比如工业地产对商业地产的掠夺,外贸行业对内销行业的掠夺,投资对消费的掠夺,在自由化市场前提下,这种掠夺是不会长久的,因为资金永远会涌向利润较高的部门,用不了多长时间,前后产业链的利润率就会由市场自由流动的资本所对冲掉,在我国这种二元化体系条件下,则严格限制资金的跨界流动,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而对冲中国这种奇观的另一面则是美国的奇观:美元对外贬值,对内则升值(体现为美国 CPI 根本没有强烈的上升欲望,消费指数走平)。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0:21如果照你所说现在的政策是在挤压过剩产能和低效能的零售业,通货膨胀是假象,紧缩才是真面目了?但你又认为商业地产有上升空间?这不是矛盾吗。

----------------------------------------------- 中国的紧缩是体系外的紧缩,中国的行政和政府消费比例一直在上升,由政府主导的大型投资项目也一直如火如荼进行中,从中国的经济数据上看,中国的经济在整体上,没有紧缩,紧缩被牢牢的限制在体系外。

商业地产的上升空间是由政府主导的项目计划,产生的库存则由体系外承担,同时给体系外制造了永远不可能消化的产能,我前面说过:商业地产在投资阶段,是政府的投资,在建成阶段则成了 P 民的消费。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0:33所以,今年我看到本人居住城市有政府主导的大量商业项目正在进行建设,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 GDP 数字,而在零售的微观领域,则呈现一片萧条之色。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0:39

我看不到中国转型的前途,转型是由政府所推动,是体系内的事,没有政府资源的支持(资源:包括资金,政策,准入,技术及技术许可,成交指向都是政府和准政府组织

--------垄断行业所把持),转型对于体系外仅仅是空谈。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1:08美元升值尚未到位,就是我说的 1:4-4.5,达到这个区间,将有大量的资金离开中国。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1:11我指的资金离开,不是简单的换成美元,而是将资产变为他国资产,利用货币比价套现价值,开始另一种生活,人的生活,而不是资产的生活。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1:14楼上,这种资源再配置,有明显的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套现而上市,非市场化为主导,是权钱交换的结果,打着转型的名义进行财富掠夺,这和市场化主导的转型完全是南辕北辙。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1:19

美国的目的已经多次通过各种渠道摆给你看了,在 6.8基础上升值 40-50%。就是 4-4.5 这个区间。目标已经明朗,就看怎么走过去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1:24美国人的意图是扭转逆差,只有你的货币升值到这个位置,它计算才能满足扭转逆差,当然还有间接实现的方式,就是你的成本提高 1.4-1.5 倍,,你的资产价格提高 50%(也许更高),结果就是房价再涨 50%,也包括股市,这样你的成本就会提高 50%,顺便你还得放开你的资产准入限制,让我美国也赚到 50%,这样逆差就被消除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1:38

美国不管你中国的外储形势,它只要求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管你人民币对其它货币是否升值,这里面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哪?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13:49

工业地产的价格非常低,有时算上开发费用,政府事实上是要倒贴的,政府用什么补贴工业地产哪?首先就是商业地产,其次是住宅地产,中国的工业化不是为了自己配置的,因为大部分工业产能加入了全球一体化的工业产能,而非对内的产能。

-------------------------------------------

在住宅地产价格很低时,商业地产的成本就非常高,工业地产一直长期保持在底位,当住宅土地价格不高时,主要是商业地产来补偿工业地产的,由此造成商业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在成本难以下压时,低效率的零售通路只好化整为零各自为战(中国早期的零售商贸都是政策主导下的集中市场模式,看起来大,组成份子都很小,小且不强,政府主导下的创业模式,也是鼓励重商主义,低门槛造成进入零售行业的主体都是小型且素质较低),以此来降低管理成本,获去低效能下的简单盈利,由此导致中国零售通路的低效能长期存在。加工业的朋友们,在你们把量做大的同时,在你们低成本使用资源的同时,不要抱怨零售业的低效能,没有他们的低效,就无法补贴你们的高效能。

----------------------------------------------- ------ 最近看到一贴,是说外贸规模以上经营企业在主观上是不愿回到内贸道路上的,作为商业手段,这无可厚非,做生意的原则就是不要和穷人打交道,原理也很简单:从富人兜里掏出一块钱,很容易。从穷人兜里掏一块钱,真的好比从肋条上拔下来一样。外销就是和富人做生意,内销就是和穷人做生意。虽然富人会按照它的原则克扣你的利润,但是不会让你血本无归。穷人虽然不会想克扣你,但是穷人的环境会把商业系统风险传导给你,这样的风险不是穷人可控的,它围绕穷人并存。

结合前面分析的,我国目前现实存在的商业环境,构成了企业由外销转向内销的高门槛,高风险。

结合我国目前由政府主导的转型来看,政府主导的转型,期望企业做高毛利率,高增值率的产品,但是那些垄断企业或者国家政府机构才是富人,他们不屑和穷人做生意,有辙吗?有,那就是权钱交易。穷人行贿是为了活着,仅此而已。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0 21:36

文员未必没有空间,园艺的创造性就更强,看你能做到的高度了,不但要用力,还要用心,园艺的顶级是和艺术结合,在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环境设计方面都有很好的拓展空间,是很大的一门学问,绿化费用通常占到房地产开发费用的 5%-10%,你能说没有空间吗?一个城市的综合绿化工程,经常以亿计算,很棒的行业。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1 09:14

有一种伪科技企业叫 PC 组装工业,有一种伪工业叫出口加工行业

哥有个朋友在上世纪 90 年代,利用早期 PC 品牌机和兼容机的价格落差,在短短的 5 年内从北京一直插到深圳,规模从每年数千台产量一直插到每年 20 多万台,甚至还注册了品牌,到了 2003 年终于撑不下去改行消费电子了。哥总结了他的成功和失败,发现朋友的成功源于低成本,他的失败同样也是由于低成本。早期的低成本造就了他可以依赖不成熟的市场认知,依靠低成本,依靠低利润把量做大,虽然单台毛利率微薄,总量累计还是相当可观的。随着市场培育逐步成熟,客户对兼容机的认可程度越来越低,你的低利率低成本构成的竞争力会被后来的加入者以同样的手段所效仿,客户被更多的产能所分流,低成本低利润走到尽头,这种竞争力是建立在市场普遍存在要素之上,并非自己创造的竞争力,市场变化后,你的成功要素不复存在,走向没落也在意料之中了。

中国目前的以劳动力成本低廉,加工难度低为重要特点的出口加工行业,依靠中国的人口红利,依靠国家在特定时期鼓励低效率出口的政策,依赖低廉的资源成本,依赖利率傍大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在过去 20 年取得了不俗的出口业绩,在分析这些竞争力要素构成后,我们发现这些要素的支撑正在弱化和消失,以低毛利率,低成本,及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等诸各要素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消亡,这不是从业者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走向没落将毫无悬念。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1 19:03

期货套保的前提是现货做多期货做空(对冲以进行风险管理),这样叫做套保,就是打压指数期货,也得先买现货。

这条消息早就出了,没什么好担心的。更多 QF 也无所谓,反正有个限度,以前是按照总额度算,最多就给分解到年度能多一些。国际版解禁不做合理的规定,人民币有条件自由兑换才算是比较有风险的放开。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1 22:20不会的,随着人民币升值,资金流出的速度逐步加快,这是一个曲率逐步变缓的过程,会有一个拱形的顶部,因为中国的金融政策是为政治服务的,它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平缓就是它的诉求。当然,现在这种预判都是直线性的预判,肯定会有新的因素出现来干扰这个过程,美元撑到人民币升值到 1:4-4.5 就是美国的好日子,撑不到就是人民币的好日子来了,这有个前提,中国得大大强化国防能力,否则就是美元撑不到底,美军也会出来帮着撑的。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09:11

@tyquduoduo 2011-05-12 02:29:25

楼主的文字涉及范围真广啊,学习了!

从那个出口贴跟到这里来的。觉得楼主在那里的跟帖很有意义的。那些谩骂的贬低的自己什么也学不到,都没有open-minded.

我只是不同意楼主对商业地产的看好。因为目前已经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上了。不过国内要是真实行什么收入倍增,估计还是短期内应该向上的。一切的成本都会在收入升高之前涨上去,而不是降下来。

我感到比较灰心的是,看到 40 多岁一个运输户自己拥有货车跑...........

-----------------------------

美国的网售和实体销售的主体是等位的,中国的网售和实体是异位的,中国的零售系统,就是从生产到销售的环节,承载了中国的行政成本,这和美国的生产销售之间高效衔接完全不同。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09:20昨天那个贴里面看到了锅和刀具的争论,你看看中国的锅和刀具是神马玩意,瑞典也有花纹钢,硬度 50 以上,中国也有号称龙泉产的花纹钢,硬度才 35 不到。中国外贸的那些外贸刀具,价格真是很便宜,几块几十块一把,国外是神马东西,大马士革钢,进口粉末钢多少米一块,加工出来成本几百块,把刀柄刀鞘好好做一下成本连 1000 都难下,销售价格 2000 以上也有市场,这就是国内和国外工业的不同,国内有什么增值率,基础钢是一样的,加的合金比例不同。冷处理不同,出来的材料质量高下立判,中国需要高质量高增值的工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在自己创造的要素上。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09:38行政成本是刚性存在的,它如果不降低,实体销售就会不堪重负,进行自我去产能,剩余产能就要背负更高的行政成本,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行政部门会主动去抑制虚拟销售,至少要去平衡虚拟和实体的成本。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09:58

我前面已经写过了,中国的实体是两部分组成的,体系内和体系外,当体系外经历缩减过程中时,体系内会逐步扩张,挤占体系外份额,这是一个经济上的左转过程,中国的左转首先是经济上的左转,它为政治体系上的左转提供了物资基础,这不是一个人为的左倾,而是通过经济现象逐步向政治传导。

比如说:如果洗衣粉私营公司由于限价,最终都破产了。

国营会接过这个链条继续生产,当然他们也面临涨价的问题,一旦成了一个叫“中国”洗衣粉公司。那么涨价经过所谓听证后,一定是可以获得通过的。洗衣粉经过行政主导的机制实现涨价,这就是经济的左倾实现的过程。(仅是比如,它可以不是洗衣粉,但可以是其它产品)。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0:05

中国的经济总盘子是确定的,你不生产就会有其它人生产,当所有私人企业都不生产,只有国家来接盘,所以我说,现在低效的私营企业应该主动放弃生产,因为死磕没有意义,你把生产权放弃掉,把就业还给国家。国家能解决这么大的就业压力吗?肯定是解决不了的,它只能放弃一部分自己的权力,把生产权和一部分鼓励权益补偿给你,你就有了发展的机会。你总是这样苟延残喘,你的权力就会被进一步挤压,苟活不如不活。

如果你的实业利润很好,根本就是供不应求,那么就继续活着好了。所以,偶比较讨厌那些活的挺好的进来诉苦,纯粹装 B(虽然比较难听),活的不好的企业,而且向前展望也看不到前景的,我建议果断消减,不要等到把积累熬尽,应保留实力,等待机会。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0:24

美国正在引导美元泡沫向证券流动,等着人民币升值后甩给中国投资。美元这个大泡不破前,进入美元资产都有很大的风险。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0:35

这几天美元走的很强,人民币则走的更强,有脑的人想想为什么会这样,美元走强,人民币并没有走弱。按照各位大师的说法,人民币走弱才对。事实上你们还是错了,因为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美元上蹿下跳,就是为了干扰美元单边走弱的预期。美元的战略性走弱直指人民币,他要的是人民币升值,这是战略目的,同时又不想让美元对其它货币呈现弱势,这就像来来回回的颠大勺,轻的都颠出去(排除干扰因素),只留下两种货币进行对决。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0:40

理解不了了。

美元泡沫是说美元还有很大的贬值空间?人民币升值后,怎么甩给中国投资?道指还会重回金融危机的时候?

--------------------------------------------- 人民币升值后,会强烈压缩中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国内经济会左转,体系外资金在国内无出路,加之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对美元值钱了,移民,投资就会向美国转移。这样就会从中国外储中兑换美元,中国只能被动减持美债。美债被消减,美元的泡沫自然消除了(美元的基础是美债)。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2:15买啥都行,两样不给你,领先技术企业的股权,战略物资企业的股权,这两样不能给你(前者限制你的发展高度,后者抬高你的成本,把你牢牢的按在一个小空间内)。关于中国外储的出路,前面写过了,第一融入西方世界金融体系,第二把美元当垫脚石,窒息美元。前者是妥协,后者是强硬的建立人民币货币圈。目前的走势符合第二种特征,表面则是第一种的手段。两国的博弈就是人民币升值到 4.5 以前,看谁能撑的住,撑不住的就得换个玩法。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3:55

我在去年年初在别的坛子里统计过城区通行时速,当时就觉得汽车行业已经过热,油价一涨,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7:49

@宝贝兰亭 2011-05-12 16:40:27

楼主好,对齐鲁鞋城怎么看?在泺口,卖产权,一楼 3万,二楼 1.8 万,三楼 1.4 万

-----------------------------

这商铺我有,2005 年买的,1.7 万。现在不要买了,价格太高,得房率 52%,收益率 9%,现在买收益率也就 4-5%之间。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8:19楼主,虽然觉得你的很多观点尤其是涉及到体制内的思考很有参考性,但仍然有几个因素影响我的判断。我说出来你帮我分析一下吧。

一:中国经济左转。

仍然是之前我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外资殖民地的倾向。如果中国经济左转,会导致产能下降,效率下降,获利率下降等一系列曾经发生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身上的情况重演。在如今外资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市场里,除了战略资源以外的各个行业几乎都充斥着外资身影。单比企业效能和获利方面可以说国企是没有一点优势的。如果经济左转我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就是会重回九十年代朱时期大面积国企员工下岗的困境。又由于现在可能发生的民营企业垮台由国资接手,不说经济崩溃不崩溃,从政府收入角度来讲将来仍然是入不敷出的结局。领导层应该不会一棍子打死民企。这对各个阶层都没有好处。

-----------------------------------------------

---- 经济左转后,对外仍然是有限开放的,因为国企同样需要境外市场,国企面对的是国际竞争,并非只和私企争夺国内资源,为什么是有限的,甚至可能会降低自由度,因为欧美对国企的制度是不认可的,国企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甚至可能允许外资掺股,比如南北电网,中核电等未上市的公司。私企未必会彻底退出市场,但是对经济份额和收益率水平会陡降,无法再对国家主流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就业,体系内会分层划分,原有体系内的是权利人持有人,打工的以劳动派遣方式长期存在,待遇会有所上升,但肯定无法和权利持有阶层比拟。

二:房地产。

房地产产能过剩是完全明朗化的事实。现在房价居高不下是政府推动,炒作资金,房产避险,房产防御通胀等方面综合的结果。但现在地产仍然是各地方政府敛财主要手段,除了北,上之外完全没有停止继续加大房产市场的倾向。用保障房指标拿地和贷款然后保障房商业房混搭方式成了现在地产主流。但可以发现一线城市销售比已经开始小幅下降趋势,相信用不了多久二三线城市就会饱和,毕竟购买力是有上限的。等到房产税大幅推广,你是否还对持有房产那么有信心?

-------------------------------------------

过剩被局限在有能力将货币资产转为硬资产的这少部分人,谁有能力,我想我不必再强调了,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资本阶层虽然是权力阶层想打击的对象,但它不能从法律上把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剥离,两者牢牢的绑在一起,坐在一起的人,屁股都粘在房地产上的人,你怎么区分,只要不是太离谱,就无法分开,所以资本阶层要提前谋划资产的平衡配置,混水摸鱼,或者你采用假离婚,或者采用家人分户持有,总之要化整为零。三:人民币是否会贬值

我一直认为,在国家外汇储备在万亿大关以下之前,人民币是独立货币,它的价值如果不算国家的增发是和商品等价交换的。但近年激增的外汇储备以及国家进入世界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有些人所说的人民币不能和商品价值相比较,而是必须依托于美元价值转换再计算与商品的价值。

现在国家经济喉舌说外汇储备保持在 8000 亿左右比较合适合理。但我想不出如果外汇储备减少到 8000 亿而人民币不贬值的理由。我同样认为,只有在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前提下,房产价格才可能有再升高 50%的可能性。

------------------------------------------

这不可信,外资对华投资就不少于 1 万亿美元,你再穷也得有这个不离谱的抵押储备(只能投资于低风险品种),加上不少于 1 万亿的偿债储备和物资购买储备(主要是战略物资),中国的外储(由国家控制的)保持 2 万亿比较中庸,其它的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可以用来购买资源性股权,也可以藏汇于民(赔赚和国家无关了)。房产是中国百姓(含大部分权力阶层)的最重要资产,这个核心资产真的下跌 30%以上,你就别指望经济能走好。你见过哪个国家房价大幅下滑,经济可以走好的?给个例子先。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8:25

楼主你好。

我是一个 80 末后生,前两天我买了一个二手房,面积90 平。到手价 73 万。房子是 1999 的商品房。贷款了一半。

请问这个行为是会导致资产缩水吗?我先自我介绍下,我是个做进出口的外贸人。从业 3 年,大概存了 100 万左右。

我所在的城市是靠近上海的无锡,当地的房子均价是8000 多。我购买的小区房子周围的新楼盘有 万科,均价12000-14000 ,首创 9500 高层,洋房 12000 ,大概都是在10000 以上的楼盘。 我感觉这个房价是被低估的房价。

因为作为无锡来说,这个地方时江苏经济第二强的城市,相邻的苏州房价远在无锡之上。南京的房价更是离谱。 而且无锡作为一个传统的南北连接处。

请问我这样的置业 ,您有没有什么建议。您觉得合理吗?

同时我手头上还有 50 万左右的资金。我想寻找个大概投资在 20 万左右的房产。您觉得这样合适吗? 这样会有很大分险吗?

----------------------------------------- 我一直都感到很奇怪,无锡的房价怎么会这么便宜。

此房无风险,如果没有硬伤,相当合算。

你一年收益 30 万,即使会有小年,15 万没问题吧。贷款 30 多万,要是使用商贷也就 3000 多块的月按揭,现金流没问题。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18:27不管怎么投资,都不能影响你的现金流量,记着这一条,就没有风险。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20:08这不好说,从济南最近的商业物业供应量上看,商铺存量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供过于求,所以只能买体量特别大的综合体或者非常繁华的成熟商铺(抱团取暖),小区商铺如果不贵可以继续持有(价值低估),慢慢等待。位置一般的风险已经很大了(同质化严重)。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20:17

说实在的,那个缤纷五洲偶是看中了那个麦当劳的铺面(带 10 年租约,直接和麦当劳签),400 平,1000 万,当时这个报价很合算,当时我的实业还没消减,拿出这钱就得趴窝,另外就是它没有产权(37 年经营权,头三年 7%,后面 3年每年涨 2 个点,和麦当劳签约),必须一把付,然后还会影响抵押的功能,思考再三,泪奔而弃。你得找这种铺面,不受经济影响,预期稳定,大体量,好产品,这才是好铺子。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20:22你的意思是,齐鲁鞋城属于同质化严重的商业?另外,我问他们,说这是第一次卖产权,以前都是卖的使用权,是这样吗?产权要比使用权贵的。你说的 1.7 万是一楼吗?

-----------------------------------------------

-我是转的使用权,一手是 1.1---1.5 万(1 层),鞋类技术含量低,门槛更低,淘宝和散售专卖店对它影响很大,你没看它 3 楼,4 楼现在要转产品吗。产权卖的也不算好,都买了快两年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1-05-12 20:35楼主,你好,我拜读你的帖子有段时间,可能我本来和房地产接触比较多,但因出道比较晚,难听点,还嫩着呢,对房地产这行认知还是比较浅薄,对以后将来认识有时候自己都很难确定,容易人云亦云,不够坚定,只是知道未来空间还是有的,毕竟我们的领导都不是傻子,经济衰退,甚至崩盘之类的事,基本不可能发生的,党国成立也才 50 多年,我相信以后的路还很长呢,大道理我不会讲,经济学我没学过,只会肤浅的,以后还要多多拜读这样的帖子,加强锻炼,谢谢你的指导。还有一事咨询,现在手里资金不多,20-30万吧,部分还老头的,还是想买房,现在看中市中心 30 万多的房子,单价在 8000 不到的小房,出租在 1500 左右,主要此房产权年限只有 40 年,现在有 5 年了,加上开发,剩下有 30 年左右,当然此房交易税费好像比较高,想问问楼主,这样的房子适合买吗?地段是绝对没问题的,将来轻轨也会在附近,贷款好,还是不贷款呢?PS:我本人在苏州,买过房了,顺便说下,相对无锡,苏州的房价也还好了,望楼主回复,

----------------------------

30 万,1.8 万收益,6%,可以买,最好是商用(小办事处之类的),商用公寓稍微有点风险,稳定性稍差(那种代租的酒店式公寓,出租率不好的)。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