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强行切入汽车行业的消息一出来,汽车行业已经没有人能够淡定了,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比亚迪肯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苹果最需要的是电池,其次是代工和中国市场,所以比亚迪才是苹果的“梦中情人”。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无论这些猜想是否变成现实,都不影响我对比亚迪的估值(300—600 元),因为我只相信“市场的潜在规模和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还很低,但污染已经很严重了,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 60%了,中国是必须要发展电动车的,而比亚迪的公交电动化+私家车插电式正好覆盖主流大众市场。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6 01:22
(所以,散户不要学巴菲特,应该买指数基金+现金做个人理财。)(所以,中投、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要学巴菲特,应该买比亚迪做长线投资。)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6 12:26
货币政策与资产定价是金融领域两个最难的题目,需要很多的知识和经验(或教训),不是一个学会计的大学生或者一个学历史的评论员能够明白的。碰到比亚迪这么复杂的企业,就连华尔街资深的分析员也会出洋相,所以,爱惜羽毛还是必要的,毕竟羽毛长起来也不容易,哪怕它不是那么的美丽。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6 14:05
成立产业基金,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应当成立更多更大的产业基金,推动各方面的产业革命,比如新一代轨道交通、新一代汽车、新一代太阳能、新一代生态农业等。
像云轨这样的项目,动不动就几十亿几百亿,不应该由比亚迪投资,也不应该由地方政府投资,应该有专业的云轨基金来投资和管理。
中国每年有几万亿的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养老资金等需要找到长线投资机会,产业基金是很好的出路,但是目前的产业基金都是“万金油”,没有专业化,未来需要成立许多更专业规模更大的产业基金,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
比如说,成立 1000 亿的云轨基金,就是现实可行的想法,“十年回本”完全不是问题。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7 09:26相信比亚迪插电式混动技术世界领先的人一万个人里面没有一百个,但是,车子是否好看,坐着是否舒服,一万个人里面至少有九千人明白。所以,唐二代上市会让喜欢比亚迪的人增加九十倍!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88861026.jpg{EIMAGE}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7 09:28
“产业革命”才是吸引我对比亚迪长期关注的原因,中国并非只有比亚迪一家企业,从传统的企业管理来说还有许多优秀的企业,但是能够领导产业革命的中国企业,我目前只看到比亚迪一家,希望以后会有更多。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7 10:27
建行工行已经过了资产膨胀期,未来需要集资的可能性很小,增加分红派息的可能性很大,因为现金流的增长可能会超过收入和资产的增长速度。
相反,比亚迪正在进入资产膨胀期,资产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现金流的增长速度,所以需要不断补充资本金。
比亚迪迟早需要到美国上市集资超过 100 亿美元,才能完成王传福的“万亿营收”计划。
汽车和云轨都是巨大的产业,所谓“水大鱼大”,十年之后比亚迪很可能超过建行工行和苹果成为全世界盈利最大的公司。
十年之后,全球排名是这样的:
第一,比亚迪
第二,建行
第三,工行
。。。。。。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7 21:26其实不用等六个月,一个月以后济宁云轨开通,很多人就会明白云轨的生意有多大。
假如我现在说,云轨的生意比中车大,好多人的神经又会受不了啦!
想当初,多少著名经济学家不著名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指责高铁,说高铁票价太贵没人坐,一万年也收不回来投资,等等。现在这些人怎么不说了?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怕挨揍,因为千千万万的人正在为买不到高铁票而苦恼!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7 21:28
@邹艺湘 2018-01-05 22:18:42
比亚迪的价值不是刚看报表就能下结论的,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中国经济的需求,也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王传福的想法,还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比亚迪的各种技术和产品,还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如果存在的话)。
如果刚看报表就对比亚迪做估值,很可能会闹笑话!
-----------------------------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8 13:48
A 股市场总体而言是低估的,未来是一个震荡向上的格局!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8 16:15
美股极度高估,迟早会崩盘!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8 19:36理论上说,人应该卖掉高估的资产,买入低估的资产,这样才能避免风险,增加回报。
但是,现实中的人不是这样的,人会忽视低估的资产,当它们不存在,或者吹毛求疵;同时不断追逐高估的资产,为了能够说服自己继续享受泡沫的温馨,就不断编故事,直到把故事编完为止。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9 09:59
茅台股价涨到 1000 元,也算不上世界上最贵的股票,因为还有亚马逊比它贵;
但是茅台跌到 100 元,也不算最便宜的股票,因为建行还比它便宜。
股市除了会涨,它也会跌的,并且跌起来比涨起来还吓人,亚马逊就曾经跌了 98%!
估值要有安全边际,买得越便宜越好,不是买得越贵越好。
但斌会害死很多人,包括他自己!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9 10:13
2000 年前后,亚马逊的股价跌了 98%,从 300 美元跌到5 美元,市值从 2000 亿美元跌到 36 亿美元。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9 15:09对于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投资者关心的只是企业赚钱的能力。
市值 1000 亿的公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十年之内至少能赚1000亿,可以每年赚100亿,也可以一年赚1000亿;可以先亏损几年,然后再赚大钱;也可以先赚大钱,然后归于平淡;总之,十年之内赚钱不能少于 1000 亿。
如果市值 1000 亿的公司,十年之内赚 1000 亿这个要求达不到,那么,股价就是高估了!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9 15:11我觉得茅台 10 年之内赚不了一万亿,我也不能肯定十年之后喝白酒的人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十年前我身边的人都喜欢喝白酒,现在几乎没人喝了!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9 15:15
我相信比亚迪十年之内能赚一万亿,并且我肯定十年之后用电动车和云轨的人会更多,不止在中国,也包括全世界。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09 15:28比亚迪的市值如果比茅台高 5-10 倍,我不会觉得奇怪。
相反,如果茅台的市值长期超过比亚迪,我会开始怀疑人生。
因为那意味着国人都不出门了,都躲在家里借酒浇愁,这说明中国出了问题,很可能不止是经济出了问题!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0 00:09
腾讯像极了当年的红筹股,说法做法都一样,结局也会一样----满地鸡毛!
当年 5 倍市盈率的红筹股无人问津,到了 50 倍市盈率的时候开始疯狂炒作,炒到 500 倍还嫌“便宜”,因为有其它人炒到了 2000 倍!红筹股市盈率 5 倍的时候,我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不买,答曰:不看好中国经济!
几个月后,当红筹股市盈率普遍达到 50 倍以上,我的桌子上摆满了推荐红筹股的报告,理由只有一个:极度看好中国经济!
红筹股泡沫总体而言中资是受益者,参与炒作的人和机构都不多,反而利用泡沫集资几千亿投资内地基建,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外资是红筹股泡沫的输家,损失惨重,亏损 90%以上的比比皆是。所以到了后来的“港股直通车”就学乖了,全跑了,这一次中资和香港本地富豪是输家,亏损 50%的大有人在,不知道这个伤疤补上了没有?每当资产价格极度扭曲,金融市场必有大事发生!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0 08:42
@邹艺湘 2018-01-09 10:13:22
2000 年前后,亚马逊的股价跌了 98%,从 300 美元跌到5 美元,市值从 2000 亿美元跌到 36 亿美元。
-----------------------------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0 08:52
@邹艺湘 2017-12-30 08:40:43
我认为互联网泡沫将再次破裂,绝大部分网络股十年之后的市值都不到现在的一半,因为它们十年之内很难赚到相当于目前市值的钱。
-----------------------------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0 09:11
美国这一次的泡沫比 2000 年和 2008 年更全面,2000 年只有科网股泡沫没有房地产泡沫,2008 年只有房地产泡沫没有科技股泡沫,而现在的泡沫是全覆盖,股市、债市、房地产、美元全面泡沫化。以往,美国总能从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泡沫太全面了,有点像日本式的泡沫,很难恢复。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0 10:07
@邹艺湘 2017-12-25 22:12:41
1994 年我曾专门到日本请教日本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日经指数的市盈率一百多倍,而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只有十几倍?当时日经指数 38000 多点,道琼斯指数 3800 多点,而美国企业的盈利增长快于日本企业。日本顶级经济学家跟我说:“因为我们日本钱多!”
-----------------------------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0 10:51
我希望中国人永远不要说“因为我们中国钱多!”这句话,自从日本人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中国的养老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外汇基金确实很有钱,并且会越来越有钱,但是永远不要说“因为我们中国钱多!”这句话!相反,“十年回本”这四个字不妨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虽然很不浪漫,甚至于有点猥琐,但却符合金融家的本质。
金融家的本质就是不断权衡风险与回报,而不是“李白斗酒诗百篇”!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1 09:58
金融家的本质就是不断权衡风险与回报,而不是“李白斗酒诗百篇”!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1 10:08
2000 年前后,亚马逊的股价跌了 98%,从 300 美元跌到5 美元,市值从 2000 亿美元跌到 36 亿美元。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5 21:49
股票的估值,第一重要的是未来的盈利能力,“十年回本”是基本要求。
第二重要的是横向比较,不只是跟同行业比较,要跟所有行业的龙头企业比较。如果其它行业都能够做到“十年回本”,而本行业做不到,那么本行业就高估了。反过来,如果其它行业都很难做到“十年回本”,而本行业很轻松能够做到,那么,本行业就是低估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的银行业是极度低估的,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像建行工行这样便宜的大宗优质资产。
第三是跟自己的过去比较,“市盈率”这个指标的价值主要就在于跟自己的过去比较,因为是同一家公司,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技术变化,市盈率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股价“贵”与“便宜”的指标。
无论是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工行建行的股价都低估了一半!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5 22:29无论是以任何标准来衡量,茅台的股价都高估了不止一倍!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5 22:33
(以下文字全部来自“百度百科”,未做任何修改)
郁金香泡沫 (17 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
郁金香泡沫,又称郁金香效应(经济学术语),源自 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5 22:41
简介
郁金香泡沫,又称郁金香效应,源自 17 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17 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一度在鲜花交易市场上引发异乎寻常的疯狂,郁金香球茎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荷兰郁金香市场俨然已变成投机者伸展拳脚的、无序的赌池。
词义详解“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16 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 17 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到 17 世纪 30 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郁金香泡沫1635 年,一种叫 Childer 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 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 17 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 4 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 480 弗罗林,而 1000磅(约 454 公斤)奶酪也只需 120 弗罗林。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 4600 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背景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 年,传入荷兰。17 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
1608 年,就有法国人用价值 3 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不过与荷兰比起来,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不久,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并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1634 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 1000 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 2 万元了。1636 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面对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就在这一年,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正如当时一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1637 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与上一年相比,郁金香总涨幅高达 5900%!1637 年 2 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 6700 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 150 荷兰盾。
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时,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导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 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已平均下跌了 90%,而那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损失。但在 1637 年 4 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从而彻底击破了这次历史上空前的经济泡沫。
经典案例
1636 年荷兰的郁金香投机是有据可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每年春季,人们都可以在花园中见到美丽娇艳的郁金香。可是却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郁金香花居然给欧洲经济带来一场轩然大波。
有人考证说,郁金香的原产地是中国。据说在很久以前,骑在骆驼背上的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郁金香带到了土耳其。根据文献记载,郁金香在 16 世纪中叶从土耳 其传入奥地利,然后从这里逐步传向西欧。当时,荷兰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荷兰很快就成了郁金香的主要栽培国之一。
郁金香1630 年前后,荷兰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其颜色和花型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典雅高贵的郁金香新品种很快就风靡了欧洲上层社会。在礼服上别一枝郁金香成 为最时髦的服饰。贵夫人在晚礼服上佩戴郁金香珍品成为显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王室贵族以及达官富豪们纷纷趋之如鹜,争相购买最稀有的郁金香品种。特别是在法国盛行的奢侈之风把郁金香的价格逐渐抬高起来。在 1635 年秋季,名贵品种郁金香的价格节节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郁金香花茎的价钱相当于 110 盎司的 黄金。
到 1634 年以后郁金香的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在 1636年 10 月之后,不仅珍贵品种的价格被抬高,几乎所有的郁金香的价格都飞涨不已。在表A-1中给出了在1637年1月2日和2月5日以及1739年荷兰市场上郁金香的价格。从表中的数据可见,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期间内,郁金香的 价格被抬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郁金香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辉煌。好景不长,郁金香泡沫只维持了一个冬天,在开春之前,郁金香泡沫崩溃了。郁金香市场一片 混乱,价格急剧下降。1739 年的数据显示出,有些品种郁金香的价格狂跌到最高价位的 0.005%。在西方流行的花卉品种很多,例如玫瑰、菊花等,为什么 惟独郁金香会引起这样大的金融风暴呢?
泡沫形成在行会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郁金香的价格被迅速抬了起来。买卖郁金香使得一些人获得了暴利。郁金香价格暴涨吸引了许多人从欧洲各地赶到荷兰,他们带来了大量资金。外国资本大量流入荷兰,给郁金香交易火上浇油。
在1636年12月到1637年1月之间,所有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全线上升。以一种稀有品种 Gouda 为例,其价格在 1634年底仅为每盎司 1.5 基尔德 (荷兰盾),到 1636 年底也只不过上升到每盎司 2 基尔德。随着郁金香投机市场的形成,Gouda的价格大起大落。在1636年11月价格猛升到7基尔 德,随后回跌到1.5基尔德,在12月12日其价格再度强烈反弹,直上 11 基尔德。过了新年之后,再猛跌到 5.5 基尔德。由于新投机者的加入,价格再次急 剧上升,到 1 月 29 日已经突破了 14 基尔德大关。这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的振荡幅度都超过400%。拿12月9日最低点(1.5基尔德)与12月12 日的 最高点(11 基尔德)相比,3 天之内价格上升将近10 倍。超额利润招来了四面八方的投机客。也许有人早就怀疑到郁金香的价格已经完全背离了作为一种花卉的 常规,但是倒买倒卖所获取的暴利使得许多投机客们丧失了理智。
到了1637年1月连普通品种的郁金香价格也被抬高了25倍多。例如,Switsers的价格在1637年1月上旬尚且低于1基尔德,到月底就被炒到14基尔德,到2月5日上涨为30基尔德,在 30 天内涨幅超过了 29 倍。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每一个投机者都沉浸在突然发了一笔横财的美梦之中。
1637 年新年前后,郁金香的期货合同在荷兰小酒店中被炒得热火朝天。到了 1637 年 2 月,倒买倒卖的人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也就很难再转手买卖 了。人们开始怀疑,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来的郁金香球茎就是开出花来到底能值多少钱?前不久还奇货可居的郁金香合同一下子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持有郁金香合同 的人宁可少要点价钱也要抛给别人。在人们信心动摇之后,郁金香价格立刻就开始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人们进一步丧失对郁金香市场的信心。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迫 不及待地要脱手,可是,在这个关头很难找到“傻瓜”。
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郁金香市场全线崩溃。
郁金香泡沫的高峰期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由于许多郁金香合同在短时间内已经多次转手买卖且尚未交割完毕,郁金香合约的第一个空头(卖方)开始向多头(买方)讨债,这个人又向后面的人(他的多头)索债。荷兰的郁金香市场从昔日的景气场面顿时间变成了凄风苦雨和逼债逃债的地狱(最后的买主无法支付卖主的货款,因为价格太高,这个卖主又是倒数第二个买主,同样支付不了他的卖主的货款,以此类推链条上的所有人,除了首尾的两个人都在躲债、讨债。)。
在1637年2月24日花商们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会决定,在 1636 年 12 月以前签订的郁金香合同必须交货,而在此之后签订的合同,买主有权少付 10%的货款。这个决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郁金香市场的混乱。买主和卖主的关系纠缠不清。荷兰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拒绝批准这个提议。在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的合同。一年之后,荷兰政府通过一项规定,允许郁金香的最终买主在支付合同价格的 3.5%之后中止合同。按照 这一规定,如果郁金香的最终持有者已经付清了货款,那么他的损失可能要超过当初投资数量的 96.5%。如果还没有支付货款的话,他很侥幸,只需支付合同货 款的 3.5%,那么卖给他这个合同的人就要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了。
在这个打击之下,荷兰的郁金香投机市场一蹶不振,再
也没有恢复过元气来。形成原因诚然,在 17 世纪欧洲市场上对郁金香的需求迅速上升,这是促成郁金香泡沫的必要条件之一。可是,许多商品在一段时间内都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现象,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泡沫经济。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⑴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⑵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⑶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
期货交易
如果在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难免会有些奸商们囤积货物,抬高物价。例如,在棉花、铜、锡等商品市场上都曾经出现过程度不同的投机活动。可是,这些商品市场的波动都没有像郁金香泡沫那样大,其中原因之一是和郁金香市场的操作方式有关。
在 1634 年以前,郁金香和其他花卉一样是由花农种植并直接经销的,价格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 1634 年底,荷兰的郁金香商人们组成了一种类似产业行会的组织(College),基本上控制了郁金香的交易市场。这个行会强行规定:任何郁金香买卖都必须要向行会缴纳费用。每达成一个荷兰盾的合同要交给行会 1/40 荷兰盾。对每一个合同来说,其费用最多不超过 3 盾。由于这些行会通常在小酒馆里进行郁金香交易,他们所收取的费用也就常常被称为“酒钱”(Wine money)。由于郁金香的需求上升,推动其价格上升,人们普遍看好郁金香的交易前景,纷纷投资购入郁金香合同。郁金香球茎的收获期是每年的 9 月。在 1636 年底,荷兰郁金香市场上不仅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在 1637 年将要收获的球茎。郁金香的交易被相对集中起来之后,买卖双方的信息得以迅速流通,交易成 本被大大降低。在这个期货市场上没有很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郁金香合同很容易被买进再卖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经易手。这就使得商人 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在多次转手过程中,郁金香价格也被节节拔高。
其他故事
在十七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尚未发生。在欧洲人眼中,英国还不能算一个富国。当时在荷兰流传着一些笑话,说从英国来的旅游者土头土脑,居然不认得郁金香。他们象剥洋葱、大蒜一样,把郁金香的球茎一层层撕开来看。有的英国船员荒唐透顶,甚至拿郁金香的球茎当午饭吃,这个事情传了出来,大家都在想着,这东西长的也不算多美,吃起来也就和大蒜差不多,它值这么多钱吗?这件事越传越远,越传越远,最后大家都想,郁金香的价格就开始暴跌,从 1000多金币降到了 10 多个金币,尽管这样,还是没有人买。这次投机事故给荷兰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3 年内荷兰的经济陷于瘫痪。
在历史上第一个记录郁金香泡沫的是 Mackey。他在 185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了两百年之前发生的这一案例。可惜,他的文章只有 7 页纸,不仅 提供的数据不全,还没有指出所引用数据的来源。在他之后,Beckmann 归纳出了1637--1643 年的有关数据,Muning 讨论了 1672-- 1696 年之间的经济数据。在 1950 年以后,由于要研究多元动态和不稳定资产的价格变化规律,人们又一次注意到了在荷兰发生的这一次非常典型的泡沫经济现象。郁金香泡沫成为载入文献的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
茅台案例
当茅台酒被人为炒作成为稀缺商品时,它的价格早已脱离实际价格。而不少民间投资者也仗着茅台“只涨不跌”的神话大肆囤货。但随着茅台酒市场价格下跌,一些投资者也惨遭套牢。尽管贵州茅台在 9 月再度上调出厂价,但这被形容为“白酒业最后一针鸡血”的提价之后,茅台酒投资炒家们的信心还能维持多久?
神话破灭
囤茅台被套2011 年底,茅台酒价格最为癫狂的时期,白酒二级经销商杨宁(化名)以每瓶 1800 元的进货价批了近 100 箱茅台酒。
与当时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杨宁认为茅台“只涨不跌”的神话将继续,因此即使占用了百万资金也在所不惜。
岂料,仅仅不到一年,市场已今非昔比,如今茅台的零售价也早已在 1800 元之下,更不用说一批价已降至 1300 元左右。看见市场形势不妙,杨宁现在急于出手手头的茅台酒,但即使 1300 元也无人接手,只能在手中“套牢”。
和杨宁同样遭遇的茅台酒投资人并不在少数。在 10 月15 日于福州举办的一个酒业论坛上,现场嘉宾透露,很多资金是在茅台批发价高达 1900 元时接的货,到年中批发价降至 1300 元左右的时候,快绷不住要“斩仓”了,所幸 9 月份贵州茅台提价信息暂时提振了投资人信心。
专家估算
民间囤积约 2 万吨
理性价格 1200~1300 元
2006 年~2011 年,茅台酒持续大幅涨价使囤茅台的酒商和投资客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今年以来,茅台酒终端价及批发价都有了大幅度的下跌,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众多投资客囤积待涨的心理致茅台酒社会库存长期高企,而今年底到明年,随着投资人的逐渐理性,茅台酒终端价格将继续回调,回归 1500 元以内的理性价格。”资深白酒流通业内人士王万全告诉记者。在王看来,茅台酒的理性价格为 1200~1300 元。
王万全透露,按照业内的共识,茅台酒的社会库存或达到茅台酒一年的供应量,约 300~400 万箱,若加上经销商的渠道库存,或达茅台酒两年的供应量,约两万吨。
记者查阅贵州茅台往年年报发现,5 年前的 2007 年茅台白酒产量为 20214.4 吨,其产能在今年释放,扣去系列酒的量,则今年茅台主品牌酒供应量约不到 1.5 万吨。
酒类咨询专家铁犁铁犁告诉记者,茅台酒去年供应量约1 万多吨,去年社会库存约 7000~8000 吨,经销商库存约6000~7000 吨,今年因价格下跌而使社会投资客甩掉了不少囤货,但经销商库存却增加了约 4000 吨。
“如明年投资客大量抛售库存,则茅台价格体系将极其危险,终端价极有可能会跌至 1200 元上下。”铁犁分析称。
扩产冲击
产能释放后,价格跌到 800 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茅台多年来巧妙利用价格杠杆稳固其地位。茅台酒的投资客们也就是靠着“茅台神话”一直囤酒待涨,形成了畸高的社会库存,真正被社会消费者喝掉的茅台少之又少。
随着茅台酒不断扩产,供求关系改善后,其价格还会继续如此高涨吗?“我一听到茅台酒要扩产到 5 万吨,我头都疼了,这些产能以后大量释放到市场上,茅台酒可能直接就跌到 800 元了。”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在近日一个论坛上表示。他透露,9 月提高出厂价后,茅台酒批发价有所回升,但节后就再未见回升甚至开始下降。
王万全透露,他身边现在很多手中有茅台酒的二三级批发酒商都是负资产。“茅台炒作泡沫涨到一定程度早晚要破的,当年的荷兰郁金香球茎市场就是血的教训。”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
南京市场
超市茅台零售价略有下降2011 年 9 月初,茅台酒曾上调了一次出厂价,当时,南京一些大型超市、商场 53 度飞天茅台的价格在 2100 多元至2200 多元之间。昨日,记者又走访南京新街口附近的一些大型超市,发现茅台酒价格较之前有所下降。如位于德基广场的 BHG 超市,53 度飞天茅台仅售 1890 元;沃尔玛超市的销售价格稍高,为 2080 元。而南京国酒茅台直营店售价为 1519元。
南京经销商中成糖烟酒的钟爱彬则认为,高于 1800 元的定价都偏高,他们的价格为 1750 元。钟爱彬分析,未来茅台涨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很可能会小幅降价,但“年前南京市场的价格应该能守住 1400 元的底线。”
(以上文字全部来自“百度百科”,未做任何修改)
作者:邹艺湘 日期:2018-01-15 22:50
普洱泡沫
21 世纪初,云南普洱茶在国内迅速走红,2007 年的春天,普洱茶演绎了一个令人炫目的神话。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普洱茶的价格经历了从暴涨到暴跌的巨变。
摘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也指出,“普洱茶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
产生
按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6 年 12 月公布的定义,普洱茶是指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有着千年发展历史的普洱茶,其价格也在数年间一路飚升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在高利润率的驱动下,各方人士都加入到了购买普洱茶的大军中来,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品茗只是一种虚幻的想法,囤茶炒茶,期待升值才是真正的目标。
破灭正当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了一项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鹜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地震”悄然而至,从 2007年 5 月中旬开始,普洱茶的价格普遍下跌了 20%-50%,一些投资者囤积的数百万、上千万元的普洱茶饼一夜之间骤然贬值。
在昔日昆明最为热闹的雄达茶城,市场的萧条一目了然,稀稀落落的车辆与普洱茶火爆时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炒作过程
普洱茶高价泡沫破灭,产品积压普洱茶的炒作过程,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2005 年之前是港台炒家在操作,他们先把老茶收购干净后,带动新茶。到了第二个阶段,内地的经销商缺货,开始去厂家大量订货,云南大量濒死茶场恢复生机。到了第三个阶段,港台炒家开始通过拍卖等方法炒热市场,这直接导致经销商开始大量囤积居奇。市场价格的蹿升也出现了大量获利后惜售的经销商,而这又带来了二级经销商、分销商和个体型小炒家的大量跟风。
以市场上一件 30 公斤重、出厂价为 4800 元的普洱茶为例,一级经销商用重金取得经销权以后,在市场上只放出 20%的量,造成这种产品紧缺的气氛,然后又以高价进行回收,以抬高其价格,然后再将其全部抛出,经过二级三级经销商不断地重复炒作,最后将价格抬到了 23000 元,而这时在23000 元高位上接手的许多散户,则被牢牢地套住。在买与卖,升与降的博弈中,普洱茶产业陷入了一个混乱无序的恶性循环中,炒家们打造概念、囤积筹码、拉高价格,等到各路投资者蜂拥而进的时候,他们却高位抛出,抽身而退。
补救措施
尽管炒作之风让普洱茶消费迅速推广,部分品牌也深入人心,但一些明智的普洱茶企业也从中看到了风险。据云南普洱茶集团董事长郑炳基称,该公司也有几个产品被商家炒作,但这种炒作对其品牌伤害严重。有业内人士举例指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