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缺口或差额而进行的交易,其目的是使原本不平衡的自主性交易,经过调节性交易这种经济处理后,能够恢复平衡或接近平衡。因而,它完全是一种被动性交易,其作用程度要受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自主性交易缺口的大小;二是调节手段数量的多少。一旦自主性交易的缺口超过一定限度而调节手段的数量又有限,那么,通过调节性交易进行调节后,国际收支平衡表仍然可能出现不平衡。 第三步,设置“错误与遗漏”项目。如果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这两类交易项目的贷方数字之和与借方数字之和仍然不相等,那么,就只能通过改变“错误与遗漏”项目中的数字,人为地使整个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有贷方数字加总之和等与借方数字加总之和;从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平衡。 (2)国际收支的平衡。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只有涉及到外汇收支的活动或交易才会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反映到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只有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才会涉及到实际的外汇收支,“错误与遗漏”项目并不涉及真正的外汇收支。因而,只有自主性交易项目和调节性交易项目才会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而就这两类交易项目而言,调节性交易只是在自主性交易项目出现不平衡后,由货币当局被动地进行的一种事后弥补性的对等交易,是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的缺口而入为地作出的努力,它实际上取决于自主性交易的结果。由此可见,在所有涉及到外汇收支的经济活动或交易行为中,只有自主性交易活动才会主动地出现缺口或差额,从而影响到一国国际收支的最终平衡与否,如果自主性交易项目本身就是平衡的,那么,货币当局就没何必要进行调节性交易,也没有必要设置“错误与遗漏”这一项目.一句话,就没有必要进行各种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实现平衡的活动,从这一点上看,衡量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标准,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达到了平衡。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中自主性交易达到了平衡,即所有自主性交易项目中贷方数字之和等于借方数字之和,那么该国的国际收支就是平衡的;否则,就是不平衡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将会给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因此,政府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导致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全部罗列,只能择其重要者加以说明。 (一)经济周期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只要生产资料被不同的所有者所占有,那么,由于各所有者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将导致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形成所谓的经济周期或商业周期,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的收入和企业收入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的生产也会发生同佯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最终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这种由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二)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对同际收支的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进出口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进出口结构分为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对于进口结构而言,如果一国的进口结构与国内的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那么,其进口量基本上应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