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系统性风险,已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

这一点央行心里是最清楚的。

我国广义货币(M2)存量相当于 GDP 的两倍多;而同期美国 M2 占 GDP 的比重却不足 80%。为何中国市场总缺钱?

来源于流通货币的低效化。

央行放水需要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方可转化为 M2。

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先天就有国家信用背书,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多半以上流入国有企业和地方平台。

而作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来说,凭本事借的钱,就没想过要还。

需不停的放水补充流动性以新债覆盖旧债及其利息。

这部分资金,流动效率变差,从而导致了国内 M2 居高不下。

在贸易战影响下;

系统性危机已初露端倪。

央行最初设想的短期宽松进行杠杆置换以降低国企杠杆率的设想已经搁置。

最后的结果是需要央行加大放水保持流动性继续玩四个锅三个盖的游戏。

不能断贷也不能抽贷,才可以继续将游戏玩下去。

至于放水是搞新一轮经济刺激吗?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光捂盖子就够忙的,那个目标暂时还顾不上。

除了央行的送温暖。

送温暖的还有人民日报和国务院。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要求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降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等,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等。(注意加黑字体)

国务院定调政策将走向更加积极(宽松),后面还会有进一步将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在重点关爱之列。

而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的年中述评:

强调中国的“去杠杆”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未来将进入“稳杠杆”阶段。

这意味着去杠杆的告一段落。

政策方面全面回暖。

那么问题来了;

央行放出来的水,最终会流向哪里?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宏观实体部门归类可分为四个部门(海外、居民、企业、政府),

央行放出来的水,最终要变为债务方可落地。

分部门来看;

居民部门债务/可支配收入已超过 100%,已超越美国,而社会保障能力却相去甚远,居民部门加杠杆能力已经非常有限。

而中国的企业部门债务/GDP 已超过 150%,冠绝全球。

企业部门加杠杆将带来产能落地,受制于内外需求双萎缩,继续加杠杆能力也有限。

最大的可能仍是流向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业。

对于饱受去杠杆之苦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资金是流动的流入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的资金最终要通过劳务购买,产品购买等方式流入国民经济的角角落落。

而这些资金在目前生产要素价格高昂,很难寻找到投资机会时,就会趋向于寻找海外机会。

央行放水缓解流动性危机,最终以购买产品或劳务进入国民经济末端之后,相当比例将流向海外,成为汇率下滑的推手。

汇率下滑又会导致前期借入美元债的企业加紧将人民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币兑换成美元,以降低汇兑风险。

最终或会带动居民部门自发跟进。

资金流向海外又紧缩了国内流动性。使得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起效时间越来越趋于短期化,从而被迫放水常态化,形成一种循环。

最终发生越放水越缺水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

体现为放水并没有带动 M2 急剧增长或只能带动 M2 短期增长。

也由此判断,本轮放水对房价并无助益。

1349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7-27 10:24

中金梁红:任由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发酵"得不偿失"

来自

136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7-27 11:20汇率走向,利率走向,和金融环境稳定是不可能三角。

目前三个都要。

汇率贬,利率升可保持金融环境稳定。

汇率升,利率贬也可。

汇率贬,利率贬则必然=金融环境不稳定。

趋向金融危机,以震荡重建平衡。

新平衡建立之前,必是危机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来自

1368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7-28 11:01

本文通篇都在探讨逻辑,探讨一些当局动机,以及各种因素对动机的制约。向来不售卖观点,只推荐逻辑。

其中,汇市,股市,房市都在三月份开篇文章中已提示逻辑显示风险。而汇市,股市已经应验。

来自

1372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7-28 20:27

中国的 M2 为 GDP 的两倍,为何中国经济却一直缺水?

凭栏欲言

6 小时前

已订阅

文:凭栏欲言

放水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处境来说,犹如对一个有漏洞的气球吹气,气吹的少点,吹不起来。吹的大点,漏气也快点,再吹猛点还怕气球炸了。

费劲心思吹起来了,一眨眼,气漏的差不多了。

不到两周,近万亿基础货币的放水,仅维持股市上涨了三天,7.27 日,股市连续第三日收跌。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为什么中国的M2为GDP的两倍,同期美国的M2尚不足GDP 的 80%,美国经济没有缺水的问题,中国经济却一直缺水?

货币是流动的,在钱放出来的那一刻,方向还比较容易把控。

国内资金流向的首要目标为国家隐形背书的国企和地方平台,这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做法,即算资金出了问题,政治上也没有瑕疵。这对于国有大行来说更是如此。

而房地产业则需独立出普通企业。

房地产业的不同在于,房地产业及金融属性和实体属性于一身,其金融属性可以通过涨价制造投机需求,从而无限膨胀。

直至将社会资源一扫而空,集六个钱包也无法承担首付。

然后将迎来正向反馈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其对资金的需求近乎无底洞。

而美国融资倾向于以直接融资为主,更依赖于比较健全的股市和债市。

其没有第一优先级的国企和地方政府平台。

而美国的股市回报率和操作性优于房产,剥夺了大部分的房产金融功能,使其价值更偏向于实体。

自然也没有第二优先级的房企。

在图示几重更高优先权的层层截留下,放水能传导至普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通企业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直接断流。

即算中国新增印钞量已占比世界的一半,仍然无法解决普通企业的融资难题。

要解决只能靠处理好资金传导机制问题。

前日(7.25)新华网消息:重庆市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为促进公平竞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将推动国有资本从没有竞争优势的一般市场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留出更大市场空间。

而《资管新规》也对房地产业的资金渠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压。

后续呢?说不如做,还得看效果。

当资金持续传导不到经济活力最强处之时,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全面失效。 财政收入未及时支出部分相当于等量基础货币退出流通,对经济造成一个紧缩效果。开设任何新的税种,都是从经济体中抽水,从而冲抵央行宽松效果。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由两个方向发力:

一。减少收入模式。全面降税,减少对经济造成的紧缩效果,利好可直接拓展至经济体末端。但地方政府支出基本固定,债务居高不下,卖地收入是否可持续,都钳制了减税空间。减税必然是一个痛苦的选项。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扩大支出模式。对企业定向扶持政策、或对消费补贴、或扩大基建。定向扶持会导致企业对政策依赖型太强。且容易制造贸易争端。

从效果看,全面降税可直达经济末端,对经济的提振效果更明显。 汇率、利率、和金融环境稳定是一种新的不可能三角。

汇率贬,利率升 尚可保持金融环境基本稳定。(货币内含价值稳定)

汇率升,利率降也可。

汇率贬,利率降则必然会带来金融环境不稳定。

将以震荡重建平衡。(货币内含价值重构)

从不稳定阶段至新平衡建立之前,将伴有金融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

土耳其一直执行较为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其 GDP 增速为 7.4%, 7.24 日,土耳其央行货币会议决策暂不加息,保持基准一周逆回购利率在 17.75%不变,隔夜贷款利率与隔夜拆解利率也分别保持在 19.25%和 16.25%不变。

消息导致土耳其股汇债遭遇三杀。

土耳其国债惨遭抛售,10 年期基债收益率创 2010 年有数据以来的最大涨幅。土耳其 Borsa 伊斯坦布尔 BIST100 基准股指跌 2.4%,银行股指数跌 3.2%。土耳其里拉兑美元跌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超 4%,跌破 4.91 关口,里拉兑美元今年以来累计跌超 20%。

土耳其里拉的货币内含价值正在经历重构的过程,将伴有经济及金融的震荡。

来自

137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7-31 10:35钱的流动性导致无论开始多么精准的滴灌最后都将变成大水漫灌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文:凭栏欲言

货币是流动的,在钱放出来的那一刻,方向还比较容易把控。

方向如上图所示

央行放水经商业银行进入国企,平台,房企。

当钱自商业银行流入信贷方,钱会继续以购买劳务和商品的方式流入经济体系的角角落落。

这时再想控制钱的流向,已变得不现实。流向更多由市场决定,已不可能实现精准滴灌。

无论开始多么精准的滴灌最后都将变成大水漫灌。

掐着手指数算一下。

经济部门分类可分为五个(政府、居民、企业、金融、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海外);金融部门是为资金和实体之间搭建通道,无论资金是否有在金融系统内空转,最终都要流入实体。上图只考虑的实体部门。

而政府部门征税则是等同于同步自市场抽取基础货币。

积极和非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为抽取市场流动性的多寡。

抽的少,即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以抽的多,回馈的多)。

政府和国有大行的货币流向相对方便进行调控,而其余三个部门(居民、企业、海外)就更多的由市场因素决定。

市场资金流向当然是高回报率。

于是出现了资金流向 P2P、信托、房企、旁氏融资。

却不会流向实体企业。

为何不流入实体企业?

按照国资委发布的 2017 年数据;2017 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50.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7%,实现利润总额 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5%;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6.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3%,实现利润总额 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2%,增速创五年来最好水平。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注意,2017 年是供给侧改革发力的一年,国企利润度暴增。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国企的平均利润率大约是 5.6%(暴增后)。

这个数据可以代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甚至还有所超过。

很显然,中国实体经济部门(不包括房企)是无法承担高利率的,也当然不会是资金流向的目的地。

再从需求来看;2018 年 5 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 8.5%,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国内消费远远低于预期,已经拉响警报。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正在严重萎缩。

叠加贸易战影响,内外需求双萎缩逐步成为事实。

企业最终目标为盈利,需求不见了,如何盈利?

企业有何动力负债加大投资?

当然,国企借了就没打算还,可以除外。

房地产业则不同,房地产先天具有金融属性,而金融资产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涨杀跌,其可以通过涨价来同步创造投资需求和高利润。

多么完美的套路!!!

房价的快速攀升,无疑加深了需求方一不小心就会被抛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下车的恐惧,这是有人集祖孙三代之力首付买房的最大原因。

恐惧,成为买房的焦虑之源。而焦虑则被无情的折现为房产需求。

房地产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还依赖于三重因素;

1)货币量的推升,中国新增货币量占据世界的五成。

2)找不到比房产更好的金融投资产品。中国股市回报率极低。迫使资金集中流向房产,使房产的金融属性发挥至极致。

而美国的股市回报率和便捷性优于房产,资金更趋于流入股市。

3)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为房产制造更多的附加值。

在最新公布的福布斯排行榜中,世界 500 强企业只有中国有地产公司上榜,并且不止一家,万科、恒大、碧桂园等等房地产企业纷纷上榜。

而日本和欧洲上榜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制造业,美国是各行各业都有。

这无疑体现了中国国情是多么的适合房企生长。

而房产作为一种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基本要素,其过分发展必将拖累实体经济的发展。

德国等重视实体经济的国家会采用各种手段限制房地产业发展速度。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则受到了挑战。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1)货币量增长乏力。自 2018 年以来,M2 增长速度已不能覆盖名义 GDP 增长率,对金融资产的价格支撑更无从谈起。

(2)汇率的大幅走贬预期持续将使得外汇资产回报率优于房产。

(3)房产税预期将降低房产附加价值。

房产为金融资产,有追涨,自然也会有杀跌。

当存有资产回报率高于房产时,会伴有资金自房市流出。据统计,自六月份开始至7.18日,全国共有231家P2P平台出现了炸雷,相当于日均 5 家 P2P 平台出现问题。

包括 4 家交易规模超过百亿的平台,涉及金额过万亿。

P2P 行业已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然而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P2P 行业的资金断链将会慢慢向外扩散,将波及至 P2P 行业之外。

随着 P2P 全行业信心滑至低点。未暴雷的企业也将面对信心滑落导致的挤兑压力。

央行放出的资金,传导至经济体末端之时。

流入实体无利可图,流入理财满布地雷,接盘房产犹豫高位。

其资金流向将分化;

1> 进入低利率低风险存款及理财,再次贷出。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2> 换汇流入海外部门。

最终相当大部分将流向外汇市场。

上图:在岸美元兑人民币高点至 6.8428

越放水,越多的流入外汇市场,汇率越承压。外汇市场收益越高,越多资金跟进。

这将形成金融资产的正反馈。

直至将可能性资金都抽进外汇市场。

犹如之前的房市。

而打破汇市正反馈的将是提供回报率更好的产品。

如加息,使存款收益超过汇率损失。

除海外部门的其他经济部门,则将面临越放水,水越进入汇市,其他部门更缺水的现实。

而最有力的手段,管制。

则由于国内贸易项已放开,已无法实现彻底的管制。只能实现缓冲的效果。

1390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02 13:17

上证跌 3.02%,深 3.8%,时间 13.15。恐又一轮爆仓来临,越来越临近

来自

1424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03 13:30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在岸美元人民币汇率 6.8787

来自

1446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04 03:02

当货币“池子“不再,将带来新一次价格闯关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2015 年人民代表大会人代会时,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后面广为人知的“池子理论”。

其时,中国大量热钱涌进,外汇储备急速增长,峰值接近 4 万亿美元。

针对入境的"热钱",周小川认为,如果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入,就将其放进"池子"里,而不会任之泛滥到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中去;"热钱"需撤退时,将其从"池子"里放出,让它走。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

如日本,热钱流入时,通过对境内居民发债或以财政盈余购买外汇,将外汇导入“池子“储备起来,而购买外汇所用本币为从境内获取,购入行为并没有产生货币的增发,使的国内货币总量恒定,并不会因为热钱流入而对国民经济产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生较大影响。

而当外资流走时,则卖出外币,收回本币偿还居民债务。

通过“池子“的缓冲,外资的流入流出并不会对国内货币总量产生影响,从而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 中国国情则不同,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存在“池子“,当外资流入中国时,中国结汇制度为根据汇率由央行发行等量人民币基础货币买进外汇。

而基础货币还涉及一个货币乘数的问题,放大了资本流入的影响。

举例来说;

当前美元人民币汇率为 6.85,那么 1 美元流入中国将产生多少的货币呢?

当前货币乘数为 5.46,1 美金外资流入中国将产生6.85*5.46=37.4 的 M2。

相当于外储中的每一美金央行对应印发了 37.4 的人民币。

这代表了每一美金的流进流出,国内货币总量对应增加或减少 37.4 的人民币。甚至于影响了汇率的预期。

特殊的结汇制度导致外资热钱的流进流出对中国经济影响相当之大。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汹涌的外资热钱与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一拍即合,外资流入的钱,央行增印的钱合力引导了国内 M2 长期高速增长。

目前国内印钞量约占世界 1/3,新增印钞中国一家即可以 PK 掉美欧日韩印之总和。

如此之多的货币需要有个“池子”容纳,如若不然,恶性通货膨胀在虎视眈眈。

周小川的“池子理论“在 2015 年开始明面化。

而设立池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水不要流入普通消费品市场,以防带来恶性通胀。

中国的外汇储备设计制度无法起到“池子“的功效,中国国内经济尚有两个“池子可以考虑。

即房地产市场和股市。

而池子也不是想有就有的,设立池子需要引导,使水自发流入。

引导资金流入办法是利用金融产品自我加强反馈。

即用涨价引导资金流入追涨,资金流入又推动涨价。形成正向循环。

对于两个池子来说;

股市作为“池子“优于房地产,股市资金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股价高昂与否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2014 年之前,中国的“池子“是房地产。

房产价格上涨却会推高整个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拖累实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体经济发展。

在 2015 年中央曾经试图将股市打造成新的“池子“以替代房产。降低房产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拖累。

然而股票价格却受到公司实体的业绩制约,对价格的制约意味着相对于中国庞大的 M2 来说,股市容纳资金量有限。

加上中国股市负面新闻迭出,2015 年将股市打造成池子的努力以股灾结束。

而住的问题虽也是一大民生问题,却仍好过资金流入普通消费品市场。

两相权衡之下,2015 年股灾之后,房产“池子“无奈扩容。

自 2015 至 2017,各种房产价格一年翻倍的新闻丛出不穷。引导了更多的资金流入追涨,从而保持了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基本平稳。 以粮食举例来量化分析一下,如果没有“池子“圈住钱,会发生什么?

1990 年粮食价格是一个低谷;笔者以较为低谷价格粗略计算一下,如没有“池子“圈住钱,粮价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1990 年的粮食总产量为 44624 万吨;2017 年粮食总产量为 61790 万吨,约增长 1.4 倍。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而M2则从1990年的1.53万亿,增长至167.7万亿,约增长 110 倍。

以上述数据计算,理论上没有“池子“的情况下;

2017 年主粮价格应为 42 人民币/千克。

7.31 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式和经济工作,并做出新的部署。

会议要求,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议还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累次表述来看,再一次确认了货币政策偏向宽松方向的调整。

会议同时强调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货币是具有流动性的,只有从有意向至交易成功的过程中,货币会为了等待成交而暂不流动。“池子“要圈住流动性只有吸引更多人参与交易才可实现。

所谓的 “池子“却并不存在堤坝使货币不能流出,任何一个成功的交易,收到货币的一方都可以随意将货币投向自己喜欢的领域。

由此可以很方便的理解到,对房子的追涨才是形成房产“池子“圈住钱的根本原因。

当上涨预期不再,钱自然就会从房市流出。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对比一下股市更便于理解;2015 年的股市,成交量峰值约 2.5 万亿,而时至 2018年,两市成交不足 4000 亿。

或者有人认为股市亏了钱就是钱被圈住了,事实不是。

每个股市亏钱的人,都对应有赚钱的人,当股市无可投资价值时,赚钱的人会将股市资金套现投往他处。

股市并没有圈住钱,钱已从股市流出。

那么很显然,中央政治局会议下决心要遏制房价上涨时,无利可图的资金自然就会从房市流出。

而房市蓄水量早已不可用“池子“来形容,那是一片汪洋大海。

如果蓄于房市中的货币洪水汹涌流出时,又逢积极的财政政策。

那如此之巨量的水流往何处?

新的池子在哪?

当房产“池子“功能消失,而没有新的池子存在时;流入消费品市场成为必然,消费品将迎来新的一次价格闯关。

1453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07 15:27由深圳地产新政推演后续地产政策方向,汇市仍为最大变数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文:凭栏欲言继上两篇文章讲述了央行放水流向及蓄水池功能意义之后,

本篇来解析推演一下后续的地产政策方向。

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稳中有变的问题,中央仍然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

为何说“仍然“呢,因为一直都是如此,从未改变。

笔者以统计局公布 GDP 实际增长率计算了一下,2017 年经济体量为1990年的12倍,而M2则1990年的约110倍。

经济体量和 M2 体量之间的增速差距归功于中国惯于以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各种经济问题。

简单来说;选择只有两个,放水和加大放水。 一段时间之内,社会总财富(注意是财富而非货币)是相对稳定的,货币放水不影响财富的数量,只带来货币的价值缩水。

硬币的另一面即是财富名义价格上涨,也叫通胀。

而货币之水并不总是各市场均衡流动,那个市场更具有投资价值,水就会倾向于流入此市场。

放水流向的偏向性导致不同的市场,货币价值缩水比例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并不一致。

例如房地产市场,货币价值严重缩水。

当然,你也可以说房产价格飞速上涨。同一个意思。

部分市场货币价值缩水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而有些市场则相对来说小得多。

引导水流入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的市场使其流动性不外溢就是“池子“。

以目前易形成货币“池子”四个市场(股市、汇市、房地产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来看;最好的放水流向选择当然是股市,却成为最不可能的选择。来源于股市累次割韭菜伤了韭菜根。

而又以放水进入消费品市场对居民生活影响最大。

周小川在2015年提出设立货币“池子”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外资热钱流入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

而以房产市场作为池子,由于房产兼具金融与实体双属性,其实体属性决定了热钱流进流出对中国实体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池子”效应需要一个完整的流入流出作为一个使命的终结。

流入房市的钱必定要流出,因为房市不可能无限上涨。

当没有追涨动力之时,钱就会转向于追涨其他资产而自房市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流出。

而以中国房地产市场吸纳的资金量来看,流入几至极限,即算全部的市场资金都流入房产市场也很难全面推涨房产价格了。当房产市场无法吸引资金时,是时候考虑房产“池子“中的水流出的问题了。

股市由于信心问题已很难充当货币“池子“。

房市“池子“资金流出会有两个去向,消费品市场和汇市。

1)由于中国的结汇制度问题,钱流入汇市则相当于中国国内货币总量少了,会导致资金面被动紧缩,从而使部分国内资金链存在断链风险。

由于中国融资多为间接融资,由银行作为中介方完成融资。

资金断链时,首先受影响的即为银行,代表着部分银行贷款收不回,而银行的放贷资金为其他部门存款。

资金断链将影响银行的偿付能力,问题集中爆发则将导致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存在银行倒闭的可能。

2)钱流入消费品市场,则将推涨消费品价格,带来 CPI的快速攀升,CPI 升高将推高加息几率,加息作为货币紧缩手段的一种,仍将加大资金链断裂风险,进而存在发生银行系统性危机的可能。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这两个方向来看,房产中流出资金将带来中国经济的严重震荡。

而池子的功效本应是减少实体经济的震荡。

以房产作为货币“池子“事实上未达成目标。 无论货币“池子“失败与否,问题已经存在,需要解决。

房产“池子“中的水需要流出,那如何引导流出才是中央需要解决的问题。

缓步将蓄水池中的水引流出来,尽量降低对经济的影响度才是中央所期望的。

引流出的资金部分将流入汇市,部分将流入消费品市场,而最好当然是可以引流入股市,当然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

然而房产作为金融资产,追涨杀跌是必然。

房价只要没有上涨预期,蓄水池中的水必然就会溃坝式流出。

而只要存在上涨预期,则就会有资金不停汹涌流入。

这与中央期望值不符。

为达成缓步减少房市蓄水量的目标。

猜想中央仍会在以下方向上做出努力;1)房市蓄水池功能目前来看仍至关重要,不可以完全放弃。仍将制造房市微涨预期,避免资金对金融资产的杀跌行为造成房市大规模资金流出。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2)但有涨价预期就会有资金追涨,为防止过多资金追涨,会继续加强遏制部分资金流入房产相关。

以达到房产“池子“蓄水量逐步下降的效果。

例如加强企业和个人限购等,限制资金流入房产。

3)遏制资金流入房市会造成房价下滑预期,可采用更多的加强限售等政策将部分可交易房源踢出交易范畴。

供应量的减少可维持价格上涨预期。

环环相扣,如此完美!

以上措施都为以行政手段控制市场的追涨杀跌行为,理论上可较为完美的实现完全的市场经济所不能达成的目标。

但行政干预尤其是限售将导致资源传导配置出现问题。

譬如说,有企业需要周转资金,急需卖房输血,恰逢限售可能会导致企业只能无奈倒闭。 7.30 日,深圳发布了房产新政,被业界称为先行先试。

截至 7.30 日,全国多个城市已发布了限售、限购政策。

深圳的房产新政重点有三点;

限售、限购、新建商品住房只占 40%。

三点分别体现了不同的目的;限购体现为政府想减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量;限售体现为部分可供应房源(二手房)被踢出交易范畴,用以维持房价上涨预期。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新建商品住房占比 40%体现为继续减少商品房供应,维持商品房上涨预期,加强商品住房金融属性,让资金追涨,避免资金大规模流出房市。

同时期望非商品住房逐步剥离金融属性,回归居住属性。

降低房价过高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如深圳模式成功,推测很快将会在全国推广。 以深圳房产新政看,政府所体现的意图较为明显。

但资金流向关键看收益预期,资金总会流向利润最大化的地方。

想要避免资金大规模流出房市,需要房市有投资价值,还需要外部没有优于房市的投资。

而汇市的收益攀高无疑会导致资金追涨行为的出现,加速资金流出房市。

目前央行已将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提高至 20%,用以增加远期售汇成本,减少汇市追涨行为。

1492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07 23:34据彭博报道,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要求银行防范人民币市场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有苗头了,也可以说汇率预期管理失败。

来自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1498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13 01:52

@自嗨不算嗨池子一般为金融资产一直涨价吸引资金去炒才可以实现。

P2P 只是高息融资,不具有追涨效果就没有池子功能。

只是资金通道,其他行业接受不了这么高利息,基本还是流向房地产。

P2p 只是体现了直接融资功能。

当债务违约时,债主和欠债人自行解决,银行不受牵连。

而间接融资是中国主流融资模式,银行经济上行周期赚了钱,下行周期违约会将银行牵连在内,可能就会全吐出来,甚至会倒闭。

美国由于多次经历危机,对间接融资风险防心很重,直接融资才是主流。

P2P 是中国直接融资的一次实验。但没有发育的土壤,银行也不会允许有人抢自己的生意,好的存和贷都轮不到,先天就只能做些铤而走险的事。

来自

1522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14 02:36

货币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幻觉终将梦醒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凭栏欲言

3 天前 23:20

已订阅

文:凭栏欲言

很多人将财富和货币混为一谈;

然而财富和货币却是两回事。

财富更多是指可积累,可交易的商品;

货币却只是周转与分配的媒介。(是媒介,而非财富)

如果货币可以代表财富,那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的致富未免太简单了点。

以货币为媒介(一般为货币购入),个人可拥有的财富的多寡才是常规意义上贫或富的区别。

财富依据消费理念,可划分为二个部分;

留作当前消费和留作资本用以投资。

留作当前消费的部分决定了当前生活的好坏。

而留作资本用于投资部分更多是为了日后生活的更好。

简单来说,就是挣了钱就去爽,还是去存钱挣利息的区别。

其代表个人是倾向于当前消费还是倾向于更好的远期消费。

深圳著名的三和大神很明显就是注重于当前消费的典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型;而存钱挣利息,是一种将资本交予银行,由银行作为中介将资本交予他人进行投资赚取收益,存钱方收取利益分红的行为。

其归根结底是一种资本谋取回报行为。

微观最终组成宏观。

全体居民财富的总和,称为国家或社会的总财富。更多的是指国家是否积累有足够多的可积累可交易的商品。

简化的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劳动、土地、资本)资本为其中之一,资本是指过去积累的财富用于再生产。

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投资多为建造厂房,购入新型机器等,可多次使用,每次使用仅需进行少量维护。

流动资本则为购置原材料,提供劳动报酬,为产品售出前的库存阶段提供周转等。流动资本为一次性投入,需要产品售出将资本重置方可继续流动。

而无论是固定资本还是流动资本,其多由货币模式投入(货币购置财富投入),一经投入,对应的财富便可视为消失了,直至新的产品被制造出来,创造出新的财富。

而后新的产品售出,资金回流,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行资金重置,方可进行下一轮资本投入。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额外创造的财富即为利润。

财富是在一轮轮重置中积累起来,很少有财富可以一直保存,例如衣服和牛奶都是财富,其多数会在一定时间内报废。

财富积累过程就像人口增长,不是有的人永生导致了人口增长。其中的个体已经重置,只是新生人群超过了死亡人群,带来了人口增长。

而当需求不足,产品不能售出时,便没有资金进行新一轮资本投入,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便消失了。

已经制造出来的却没有售出的产品,多数会在短时间内报废,财富消失。

最为著名的案例即为中学课本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往河里倾倒牛奶事件。

无法售出牛奶便无法进行资本重置,无力购买饲料,生产新牛奶的能力也消失了。

而制造出来的产品牛奶,作为财富的一种,其无法售出也会在一定时间内报废。

为了尽可能的回笼资金,已制造多数产品会亏损甩卖。

这将导致产品便宜了,这就是通缩。

由上也可以理解到,社会群体的大多数消耗并不是多年以前积累的财富,而是需要新生财富供养。

当创造新财富能力下降,很快就会反应在供养人群生活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水准下降。

而生活水准的好坏仅跟财富有关联,跟货币没有关联,货币仅为媒介。

但当创造新财富能力下降,财富存量将下降,货币如未对应紧缩,将反应为通胀,伴随财富创造能力下降经济停滞。

称为滞胀。

负债是消费了别人之前创造的财富,而需要在将来偿还更多的财富给别人。

但由于是以货币偿还而非财富,当货币贬值速度很快(即通胀时),反而可能产生远期偿还更少的财富给别人,这无疑是占了便宜,从而推动了负债行为。

而负债却有天花板,其受制于收入。

中国的居民部门负债率方面,以居民债务/居民可支配收入来测算,截至 2017 年年末,中国居民杠杆率高达 110.9%,已经超越美国的 108.1%,基本已经处于加无可加的地步。

居民债务为无限责任,没有破产一说,自然也没有债务豁免。相比于国企和政府债务,居民债务显得更为刚性;国企和政府债务则较为弹性,实在不行可以印钞解决,而居民债务则不可能。

居民部门债务还债怎么办?

那只有减少消费,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偿还债务。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消费的减少降低了需求。

从上段文章中我们得知,需求不足导致创造新财富能力下降,个人方面体现为个人平均拥有的财富下降,生活水准下降。宏观方面即为国家变穷。

创造财富能力下降导致私企经营风险增高,银行放贷给私企时必须考虑更高的的风险溢价,放贷利率不会低也不能低。

而需求下降,私企产品需求不足,利润空间就会下滑。

无利润空间覆盖贷款利率,接受的贷款利率不能高也不敢高。

银行与私企各有诉求却得不到解决。

2018年8月8日,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加权利率1.45%,三年罕见。

银行间市场如此宽松,“便宜钱”却很难传导到信贷端。

来源为银行需更多的考虑私企经营风险问题。

而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比较弹性,出了问题国家会兜底,国企和地方平台敢于贷款且勇于贷款。

国内准货币(M2)的创造仅需两步,央行的基础货币和银行的信贷能力。

近期传言中国仍将加大基建投资,一母同胞的国企和国有大行的配合将使的 M2 的增长拥有足够潜力。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点在哪里?

即为中央一再提起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系统性风险爆发点在哪里呢?

在银行。

由于中国主要融资方式为间接融资,由银行作为主要中介方吸纳存款,放出贷款。

M2 主要体现为银行的各种存款(不管是借来的还是自己的);180万亿的M2中,基础货币只有30万亿,剩下的150万亿为负债。

那万一有较多企业同时还不上钱,那债务就转移到了银行身上,而存款却需要银行兑现。

当银行无法兑现时,就会发生银行倒闭,进而导致大面积挤兑,即系统性风险。

而银行贷款对象中,国企和地方政府却是从借就没打算还。

上年底财政部发布数据,截止 2017 年 11 月末,国有企业负债总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关口,达到 100.08 万亿元。

数据仅为国企,尚未包括地方政府债务。

这 100 万亿中有多少是未打算还给银行的?

而这些钱是银行吸纳的存款,假如不还银行如何应对存款兑现?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如何解决?只能以放水保证借新还旧,将问题留待日后。

中央一再强调的解决债务刚兑问题,也只是针对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所言。

因为私企从未有过刚兑。

那可以打破国企刚兑吗?

也不敢。

只要有一例打破刚兑,必然会迎来对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信心问题,同时还牵扯有作为抵押的国有产权如何处置的问题。

那无奈之下,去杠杆去到一半,掉头放水。

然而外部仍是紧缩环境;

目前,中美中端利差接近持平,三个月短期国债市场利率已经倒挂。

9 月,美联储大几率仍会加息,如中国不跟进,将加大倒挂幅度,货币贬值预期增强。

货币贬值预期增强将导致资本外流。

而货币只是媒介,最终是财富外流。

鉴于利率政策空间已经完全消失;

9 月,中国或将被迫跟进加息。

而为了保证不发生系统性危机却又不得不放水;

或将进入即加息、又放水的新纪元。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居民部门需求不足将导致创造新财富能力下降,国内总财富将下滑。

1)资金外流本质是财富外流。

如不能控制住资金外流,居民人均财富还将进一步下降。

2)如国内以放水配合加大基建应对经济周期。

则须有对应财富流入基建。

财富来源于哪里?

来源于新增货币自全体居民财富中偷偷拿走。

财富投入基建作为固定投资,需不停的投入新增财富维护,否则将在一定时间内报废。这是投资需要考虑回报的出发点。

而中国长期大量投资已至边际效应,继续投资将导致投资回报不足,甚至难以支付维护成本,成为一个“大白象”工程。

没有维护的固定资产将在一定时间内价值消失,财富归零。

无论是将财富投向基建还是以财富维护基建,都需从全体居民已经在减少的总财富中获取(获取模式为广义税收,包括铸币税),这无疑加剧了居民人均财富的下降。

这点来说,基建效果明显不如减税。

货币却受制于系统性危机风险不得不继续放水。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最终,增大的水量将对应着减少的财富。

而资金是谋取回报的,资金会在流动中寻找机会。

目前,中国三个潜在的资金“池子”中,房市价格已在高位,已难以容纳更多的水量,股市由于制度问题难以承担池子重任。

增大的水量将流进消费品市场,而且更容易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中兴风作浪。

滞胀将至。

货币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幻觉终将梦醒。

来自

1523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19 14:54

信用的收缩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 在《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之前,货币是指金银币,货币本身蕴含有“货“的价值。

西方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最早起源于一些金匠,这些金匠为金银货币拥有者保管货币,并以其财产为信用担保出具货币收据。而钞票作为其中一种收据,承诺见票即兑(兑换为黄金白银货币),而出于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钞票较少被要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求兑换为金银货币。金融机构只留适量准备金应付兑换即可,多余的可被贷出赚取利息,成为一种赚钱的手段。

而货币与钞票的区别是,货币本身有价值,其本身为贵金属,不需任何信用保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