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钞票则本身价值极低,或者价值接近于零。

其始于对银行的信任,因为信任,所以有用。

是为”信用” ;

但当信任不存,便是废纸。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 “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35 美元/盎司为黄金官方价格,用作货币体系的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废除了黄金作为货币参与流通的用途,但仍然以黄金背书,美国只承担向外国中央银行和政府按官价以美元兑换黄金的责任。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费巨增,大量物资需要进口,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外流。

至 1971 年,美国黄金储备 102.1 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 678 亿美元,占比下滑至 15.05%。

1971 年 8 月 16 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义务,从而单方面改变了长达 25 年之久的国际货币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解体。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全球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事实上的“货“币消失,只剩钞票。

货币与钞票定义开始模糊。

当今世界各国发行货币中,货币即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也没有兑换义务,只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流通的交换媒介,被称为法定货币。

简称法币。

法定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只有在公众相信它会被接受时,法定货币才会生效,法货本身可以说只是一种钞票。

其中蕴含的是信用,为了维护法币的信用,各国发行货币多有对应资产,即常说的货币之锚。

货币之锚并不是一种承兑,而只是作为一种限制钞票滥发的手段,用以维护钞票中蕴含的信用。

信用的诞生是金融危机的来源,而经济危机则多由金融危机引发。

法币时代中,基础货币也是信用,其本身存在的价值无外乎为一张纸片加上一点印刷成本,价值接近于零。

为了方便表达,且将基础货币称作货币。

基础货币的印发多有抵押物,被称为货币之锚,货币之锚的抵押物构成决定了对货币的信任程度。

而以基础货币做为基础,还可诞生出可直接用于交易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信用,在中国,近180万亿的M2中,其中近150万亿为信用;

商品交换公式为;

货币+信用=商品+服务+金融产品;

由上面公式可以看出;

信用虽是一种虚拟存在,但其扩张却可以带动公式左端(货币+信用)总量扩张,从而带动公式右端(商品+服务+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

金融资产从名称看你就知道是区别于实物资产的,金融资产本身为一种无形的东西,其代表的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力。

举个例子,企业发行股权或债券融资本身是一种金融融资手段,股票或债券相当于企业的借款收据。

收据只代表未来索取某种权益的权力,其本身的实物价值也不外乎是一张纸片。

而针对这张纸片的买卖导致这张纸片成为金融资产。

如同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货币,金融资产是通过金融深化手段创造出的一种无形的商品。

正常的金融发展及信用扩展是为了及时有效的将财富配给给实体部门以增加实体部门效率。

如满足企业的贷款需求可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创造更多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财富。

而信用高速扩张时则不是;各国为了保持本国实体经济的稳定,多会以 CPI 做依据控制实体部门通胀。

信用的高速扩张将主要推高金融资产的价格,从而改变了金融产品与实体产品的交换比例。实现金融资产对实体资产套利,压低了实体的利润。由于资金总流往回报最高之处,金融资产超过实体资产的收益还将导致流进实体的资本变少,创造的财富下降。

最终导致账面财富增多,实际人均拥有财富下降。

例如当全国都为有房一族时,个个多为几百上千万的身家,但实际需求降级,人均交换得来的财富变少。

金融资产归根到底是无形的,其从来不以消费为目的,追涨套利是拥有金融资产的唯一目的,其不受普通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金融资产通过涨价就会制造需求。

当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已有足够空间时,部分人将会选择将利润落袋为安,或交换为实体资产,或强通货。

量变到质变,当选择落袋为安的人超过选择入场接盘的人时,就会导致价格下滑,公式右端(商品+服务+金融产品)总量缩减,会导致左端(货币+信用)收缩。

而货币真实存在,将主要体现在信用收缩。

金融资产价格在高位时,一点风吹即会导致大量抛售价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格下滑。

金融资产价格下跌——信用收缩——金融资产价格加速下跌——信用加速收缩——反馈循环。

这是金融资产的追涨杀跌,最终反馈为信用的急剧收缩。

金融的发展是为了实现资金的高效配置,资金配置的高效也意味着从实体到金融资金链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绷得很紧。

当信用急剧收缩,很多信用贷款到期将无法偿还,有抵押物的贷款也受到资产价格下滑影响无法全额覆盖贷款额度,造成资金链断裂。

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极强,资金链断裂会导致金融资产价格急速崩溃,银行坏帐暴增。

如出现银行倒闭,信心丧失导致的恐慌心理作用还会使金融市场雪上加霜,加速信用收缩,进而演变为金融危机。

并由金融体系扩散至整个经济体系,引发经济危机。

而金融资产的强流动性也体现在国际范围内,任何国家的金融资产、市场和机构等发生金融风险都将向国际范围内扩散,人们会基于对经济未来更加悲观的预期而收缩信用,从而信用收缩与资产价格反馈循环导致危机深化。

金融危机以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及金融机构破产为主要特征,往往还伴随着经济增长下滑,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缩减,大量企业倒闭的现象,经济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萧条,失业率提高。

“将你们藏在枕头底下的欧元、美元和黄金都换成里拉吧,这是国内和民族战争”。

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8月 12日土耳其总统如此呼吁。

而市场对他的回应是,里拉当天大跌 18%。

“我尊重我们的总统,但我不能因为他这么呼吁一下就卖掉我的黄金和外币”;

一位 58 岁的退休人员说,“为了省钱买美元,我连吃的都少了。”

里拉的暴贬有外因,更有内因;

自 2012 年以来土耳其遭遇了经济失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高企、货币脆弱等多重问题。

土耳其问题的背后,是连续保持了十多年 15%以上的 M2增速。

土耳其本地人找机会就会购进美元、欧元和黄金。

土耳其人购入硬通货窖藏的过程,是相当于国内少了硬通货所对应的进口财富;

近日甚至还发生了土耳其人销毁美元的行为,这更相当于将本国财富直接销毁。

国内财富减少,而钱还在增多。

货币增发与强撑的汇率一起造就了财富增长的假象。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以美元计价,土耳其的财富增长翻倍用了十多年,而腰斩只用了不到一年。

自 2017 年 9 月至今,里拉贬值 100%。

人心惶惶,已看不清或不敢看清土耳其的未来。

在埃尔多安声嘶力竭的呼喊中,其编织的在 2023 年跻身世界十大国的“土耳其梦”,瞬间飘散。

究其原因,里拉作为土耳其的法币,仍是一种信用货币。

惟其有信,方有所用。

1536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0 09:51

土耳其“秘密加息”:央行默许隔夜利率暴涨 150 基点

来自

1541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0 11:49

日子还得过呢,多想压抑自己也无用。

了解点真相,尽量让自己远离风险就是了。

应对就那么几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不能走就学土耳其居民买绿黄,至少也得少负债。

来自

1544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0 13:35避险建议,看看就好,楼上的可以接接楼盘啊,股市啊,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什么的,都挺好

来自

154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1 02:13

美元人民币汇率会破七吗?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文:凭栏欲言上周三(8.15日),离岸美元人民币汇率最低跌至6.9587,离破七一步之遥。

周四,中国央行上海总部通知,鉴于近期离岸人民币价格波动较大,即日起,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简称 FTU)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同时不得影响实体经济真实的跨境资金收付需求。

这是继本月初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自 0 上调回 20%之后的又一维稳汇率举措。

两次政策动机都为增加做空人民币的成本。

周四,离岸、在岸人民币汇率大幅拉升。

在岸拉升 495 基点;

离岸拉升 799 基点。

央行虽从未明确人民币浮动区间,但在事实上以行动在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保汇率不破七。

因 2015 年汇改期间,美元人民币汇率也未能突破七,使得汇率破七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

一旦美元人民币汇率破七,境内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会遭受较大程度的冲击,或会诱导居民和企业出于保护财产不贬值的朴素愿望在换汇额度内出现一波换汇潮。

而人民币远期是否破七?

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人民币货币之锚最主要的资产是国外资产,也就是外储占款。

以三月份看,银行根据现存三万多亿外储印刷了214952.04 亿基础货币,并通过信用派生为 117 万亿的 M2。

汇率的稳定点是两国货币流动的均衡点。

即流出等于流入,各国可以维持本国金融环境的稳定;如同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在每个国家中价格可能表现不一,但是在国际中,其一定会趋向于平价。

这是导致国际中货币流动的主要因素。

由于国内货币政策重归宽松,本月中国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屡次跌破 2%,8 月 10 日更低至 1.81%。

货币政策的宽松并未带给股市以提振。

相反,沪深两市连创新低;上周五,上证指数收于 2668.97,再创两年新低。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深证成指创三年新低,已低于 2015 年股灾最低点。

而当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为 2%,这意味着中美短期利率倒挂。

货币政策是否还有宽松空间?如果货币政策继续分化,倒挂成为常态,汇率贬值压力将越来越大。

9 月,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的继续推进,央行大几率调控市场利率防止中美利率继续分化,减轻贬值压力。

如央行跟随加息,将造成对股市的打压。

但如央行不跟随美联储加息,或将成为汇率破七的节点。

一旦汇率破七,则将诱导换汇行为的增加,央行将被迫卖出美金,回收人民币。

流动性将被动紧缩。仍将造成对股市的打压。

股市的跌跌不休仍将继续。

信用就是负债,其有使用成本,信用的膨胀多数来自于对资本投资收益超过资本使用成本的预期。

即负债投资可以赚取的预期收益超过支付的利息。

投资收益分为三部分;

1)2)3)对承担风险的补偿;投资人的劳动价值;需支付的利息;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当投资收益少于应支付利息,就极少有人去负债投资,信用就会收缩。

2017 年社会融资总量 174.64 万亿,增长 12%,增量 15.71万亿。

以利率 5%计算,2017 社会总利息也需 8.7 万亿。

利息占到社会融资增量的 55%。

2017年GDP为827121.7亿,2016年GDP为743585.5亿,名义增长 11%,名义增长额 8.35 万亿,而利息支出为8.7 万亿。

显然,实体部门投资收益不够利息支出。

无论主动或是被动,都将进入信用收缩阶段。

信用收缩即去杠杆;事实上,几年之前,与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同步,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杠杆”思路。

加杠杆无疑是开心的,在信用扩张时期,资产价格一路高歌,这增强了资产抵押额度扩张出更多的信用。

这是一个加强循环,市场一片繁荣。

而去杠杆是痛苦的;杠杆之巅的市场对于信用状况极为敏感,一点迹象即可导致资产价格下滑,而资产价格下滑也将导致抵押物不足反馈影响信用创造,导致一种反向的加强循环。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进而打击公众信心,造成市场情绪紧张,加强资产杀跌行为。

过程中,流动性紧张、债务违约、股市下滑、房价下滑等各种事件层出不穷,极易出现系统性风险,波及整个经济面。中国还存有大量国企,2017年底,国企融资额度过100万亿,而社会融资总量才 174 万亿。

国企债务背后为国家信用,如无法保持刚兑,损害的是国家信用。

无奈之下,去杠杆转向稳杠杆,货币政策重回宽松。

至此,国企及地方政府的弹性债务和私企及居民的刚性债务将背道而行。

私企及居民部门将面临资产收益覆盖不了利息,没有增加债务的动力。

而国企及地方政府债务既有国家信誉抵押,又有国家兜底,为维护自身现金流,将更有加杠杆的动力。

将导致信用去化较慢,去杠杆不畅。

交易公式,货币+信用=商品+服务+金融资产;

2017 年中国的 M2 增速 8.2%(货币+信用),而名义 GDP增速 11%(商品+服务)。

货币增速已经失去对金融资产的助推作用。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如金融资产的价格下滑,而信用由于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扩张未同步去化。

从交易公式即可看出,金融资产下滑的幅度决定了商品和服务上涨的幅度。

鉴于房子已为中国最大的金融资产,从交易中的房市撤走多少资金(货币是交易媒介,房产需要的交易媒介少了就是资金撤出了,不是指房价下滑多少,可以锁房价,但不可以锁资金,买房资金没被锁住,卖房的人拿走进行另外交易了),正向影响商品和服务迎来多高的通胀。

从过去历史看,债务去化大概有四条途径:

1)经济紧缩:也是最常见的路径,尤以金银币为货币时,由于金银币价值稳定,债务去化为信用收缩而货币币值稳定。信用收缩会伴随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通缩。

2)大规模违约:以直接融资为主较为适合。违约局限于当事人之间,影响较小。而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占比八成以上,存款和贷款都通过银行进行,大规模违约必然会累及银行,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

3)在经济增长中慢慢去化:1997之后的中国就曾经利用经济增长逐步去化之前的债务。也是最好的债务去化模式,而现在显然不是一个经济上升周期。

4)高通胀:略过不表。

1555 楼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3 22:08

只有防守没有反击,因为还不是世界货币,即没有对外放水的能力,也没有对外收水的能力。只能根据美国货币政策来相应防守,尽量减少影响。政策反向是加大影响

来自

1584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4 22:20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3 小时前

6.28 日文章预言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兑现

来自

1599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4 22:59短期守 7,因 15 年汇改没破成了心理底线,破了会挤兑。

现在置换杠杆不提了,居民杠杆置换国企已无望。短宽松目的达不到了。

已经不能置换了,只能硬保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不断链,其实还是刚兑,没法破。

居民受消费能力下降,私企受盈利能力下滑。都没能力继续加杠杆了。

央行放了水将主要集中政府和国企,尤其是政府加杠杆。

但不管怎样,钱流到经济体了。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流到经济体就会在股房债汇消费打转。

房。。。

股。。。

债,通胀起来了,债券收益率走高,债券熊市。。

上面三个都是资金流出

汇和消费

必然是资金流入。

可以肯定汇市破防,物价攀升,都在不远处招手。

来自

1600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5 21:22逆周期因子现在祭出只能威慑空头,可以随时打爆空头。

另外改良下居民部门换汇预期。

但实质上属于强拉会刺激消耗外储存量,15 年汇改消耗了一万亿。

仍然预计 9 月份会跟随美联储加息。

因利率持续倒挂,就会形成套利空间,持续失血。利率倒挂问题不是逆周期因子可以解决的。

来自

1610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8 20:16

我预计九月份会加息,现在有迹象显示央行引导利率上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行。

【央行新信号!公开市场利率抬升 10 个基点 这是利率明显上行姿态】今天(8 月 27 日),央行国库现金管理中标利率3.80%,较11天前的3.7%升10个BP(基点)。由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业务属于公开市场业务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央行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上行。

来自

1650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29 21:39祭出逆周期因子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文:凭栏欲言 6.27 日,笔者发文《离岸汇率十连跌,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还是加息?》中预测逆周期因子会被重新祭出。

8.24 日晚,官方确认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的消息。

官方指出,由于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随后,人民币汇率一改颓势,急速拉升。当日离岸价涨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超 600 基点,在岸价涨超 300 基点。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关于逆周期因子央行的解释为:为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

主要是为了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重点加黑)

而逆周期系数是如何设定没有公布。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的重启这个动作,也显示近期内央行不想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 7。

这已是本月央行的第三次出手;

此前 8 月 6 日,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 0 调整为 20%。

8 月 14 日中国央行上海总部通知,鉴于近期离岸人民币价格波动较大,即日起,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简称 FTU)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同时不得影响实体经济真实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的跨境资金收付需求。

通过央行的出手时间及力度,显示目前央行认为的合理区间应为 6.5-7 之间,由于近期主要体现在贬值压力,重点就在汇率下限守七。

短期内汇率如果有低于下限的迹象,央行可能还将会出手进行各种干预,全面加强管制也会在考虑范畴之内。

祭出逆周期因子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稳定?

动机明确了,也有对动机的约束。

央行的动机为汇率守七,那什么是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约束?

可以分为实体和金融两个方向来看;

1)金融资本的流动

金融资本追求投资回报率,利差是最重要的因素,8 月10 日中国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低至 1.81%。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 2%,形成倒挂。

金融资本加杠杆的能力导致一点点利差都将被放大,从而放大金融资本的流动性。

如利率持续倒挂,就会形成套利空间激励金融资本进行套利操作。

利率倒挂形成的套利问题不是逆周期因子可以解决的。

也从这个方向看,中美利率倒挂必须被改善。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8.10 日,笔者曾经发文《货币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幻觉终将梦醒》并在其中预判随着美联储 9 月份加息几成必然,9 月央行应会引导加息。

下图为 8.10 日文章节选;8 月 27 日,央行国库现金管理中标利率 3.80%,较 11天前的 3.7%升 10 个基点。显示央行有意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用意或为平滑美联储 9 月份加息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

2)商品及服务市场的资金流动

即常说的一般贸易;由于金融依托于实体存在,虽然在当前世界中,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及体量要明显的大过一般贸易资金流动,但一般贸易仍具有基石作用。

由于生产要素成本的推升及外部贸易纠纷影响,中国一般贸易顺差正在减少,其构成了对汇率的负面影响。

从上面两点来看,祭出“逆周期因子“对长期汇率压力并无改良。

有一利必有一弊;逆周期因子有利之处为可以改良居民部门换汇预期从而减少“羊群效应“。

还可以威慑空头,减少套利,由于空头多采用高杠杆,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逆周期因子的主动调节性可以随时拉抬汇率从而使得空头爆仓。

但其也有弊端;

逆周期因子虽改良了“羊群效应“,但实质性换汇过程中却需要央行付出额外代价,会刺激消耗外储存量。

15 年汇改中,外储存量消耗了一万亿。

而现存 3 万亿外储存量中,外债有 1.8 万亿,外商资产约 1 万亿,是否还有足够多的外储存量可供消耗值得商榷。

稍远期看,汇率不必守七也无法守七。

唯有加息才能解决问题。

那守七的意义何在?意义在于创建一个短期稳定的金融环境,观望外部形势变幻以便于做出应对,同时为国内金融体系预留出一个缓冲的时间段。

从近期的高层表态看,置换杠杆已经很少提及,时间节点已过。

但刚兑不可破,政府债务和国企债务风险还在。

7 月 23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今年 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

新一轮政府加杠杆来了。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钱的流向将如下所示:央行放水——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通过购买地方债)——国企(通过基建承建)——居民部门(通过工作)——金融机构(通过揽储)——地方政府——完成循环。

政府加杠杆可以稳住政府与国企债务。

几乎在所有的共识都认为减税简政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方法之时;

基建来了。

何谓商业周期?

通过信用的扩张和收缩,产生了繁荣和萧条,萧条是繁荣的伴生和修正,通过萧条对生产要素、过度投资的修正和出清,才可以重回繁荣,这是一个完整的商业周期。

而如想无限制加强信用,扩张信贷,人为的使繁荣延续,伴生的是更深度的萧条。

1665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8-31 19:20

阿根廷央行加息至 60%,比索一度暴跌 20%

智通财经网

11 小时前

订阅

越来越近了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来自

167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9-02 18:22大基建需配合宽松货币,就是通过印钞,掠夺居民财富。

将居民储存的财富用于国家投资,投资本身会带来需求,可以暂时解决供需失衡。

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居民财富被掠夺,需求进一步下降。二是投资落地带来产能,供给进一步上升。

供需进一步失衡。

来自

1691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9-03 11:06

何为滞胀?厘清滞胀的形成历史和解决方法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

所谓滞胀, 是指在经济生活中, 经济低速增长乃至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状态。

其表现形式是, 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 由此引起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

两个方面状况同时并存。

经济的滞胀现象,为自 1970 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而在之前,经济的衰退期多表现为通缩。

经济停滞来自于生产的过剩与消费的不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来则自于信用扩展。

如果没有信用扩展,经济将既没有繁荣期也没有衰退期,也没有经济危机。

信用创造了经济的繁荣与衰退。

在繁荣期,人们的乐观情绪预期利润升高从而扩张信用用于扩大生产。

信用扩张推高的商品价格,这刺激了投资,也刺激了提前消费(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会更高,从而尽早购入商品),而信用扩张有其顶点,最终导致产能与消费的不匹配。

需要在衰退期予以修正。

可以说一个商业周期就是一个信用周期。 经济衰退之时,企业或个人由于出于对经济下滑的预期,会收缩信用,减少负债,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滑。

商品价格的下滑导致货币相对升值,从而增加了人们持有货币的欲望,导致减少消费,产能将没有需求匹配,企业无法盈利走向破产,失业率上升。

进而进一步压缩消费,导致更多的产能过剩,商品价格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进一步下降。

最终走向通缩。

在 1970 年之前,通缩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衰退期的主要表现方式。

二战以前,经济周期中,"滞"和"胀"是互相排斥的,二者无法在周期的某一阶段里同时并存。

而二战后至七十年代,小规模出现了“滞”与“胀”并存的局面;例如美国在 1957~1958 年的经济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了 13.5%,而消费物价却上涨了 4.2%。

然而自 1970 年-1980 年之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面积出现了滞胀局面。

为何是在1970年之后滞胀成为大规模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时间上与此对应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971 年 7 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 8 月15 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35 美元兑换一盎司),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二战后建立,在此之前,货币多以金银作为通货,期间,经济上没有出现过“滞”与“胀“并存。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及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金银退出流通,而改以用黄金来为各国货币背书。

黄金本身的价值虽决定了货币的价值。但由于日常流通中黄金完全退出,以美国为代表,超发货币成为可能,同期小规模出现了滞胀现象。

在 1970 年之前的商业周期中;

繁荣期信用扩张带来价格上升,表现为通胀;

萧条期信用收缩带来价格下降,即为通缩。

无论是繁荣期还是萧条期,商品价格的升降由信用扩张和收缩决定,货币则价格稳定(直接为金币或者挂钩黄金)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各国货币失去了黄金背书的钳制,从而失去了统一的度量衡,,货币度量尺度被随意更改成为可能,货币多印刷一个零既可以实现价值翻十倍,货币的实际价值无外乎一张纸片,趋向于零。

超发货币成为忍不住的冲动。

超发货币成为可能使得各国在经济增速下滑时依赖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宽松货币,多以国家购买商品投向基建的方式来创造需求。消耗多余产能,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本质就是通过印钞,掠夺居民财富。

将居民储存的财富偷走用于国家投资,投资本身会带来需求,可以暂时性解决供需失衡。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但过程中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居民财富被掠夺,财富减少代表需求进一步下降。

二是投资落地带来产能,供给进一步上升。

供需失衡加重。

而经济停滞由需求匹配不了供给引发,货币只是交易中的润滑油,本质是物物交易,无论货币怎么超发,也改变不了供求关系,正如一辆车如果有了毛病,即算将其泡在润滑油里又有何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曾断言资产阶级用来克服危机的种种办法,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

滞涨的出现,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

当货币刻度足够小时,货币购买力可以无限下降,使得在任何时期存量货币和信用的增速都可以超过经济增长,从而无论是繁荣期还是萧条期都可以表现为商品价格上涨。

从而在经济停滞期也变现为通胀,发展成滞胀。

每一轮滞胀的背后,都是货币刻度变小的表现,是货币信誉的灭失。

滞涨的出现,正如马克思的预言一般,使得政府层面防治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

“滞“与”胀“两者互相钳制、互相掣肘。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常规经济停滞中,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如扩大财政支出、货币放水、降息、扩大信贷、通过铁公基人为创造需求来拉动经济,在滞涨期这将加剧通货膨胀。

反之,要控制通货膨胀,就需紧缩政策,而这又势必加剧经济停滞。

因为应对滞胀的手段极少,作为经济周期中最痛苦,最难以令人忍受的阶段,滞胀犹如附骨之疽,也是最难摆脱的。

现阶段,委内瑞拉正是滞胀的典型代表。

委内瑞拉恶化的滞胀带来了更严重的货币信任问题,将摧毁通货(流通中货币)。

在持有货币的便利性和持有货币可能遭受的损失之间,轻微的损失可能不会更改居民享受便利的意图,而较重的损失无疑会催生居民弃用本质选用其他强通货。

无可避免,收入手段体现为工资而非实物的居民生活水准将大幅下降。

滞胀有没有办法解决?可分为两个方向来看;

1)滞即经济停滞,对应的是社会产能的大量过剩与需求不足。

在滞胀阶段,传统的货币超发或积极的财政政策无助于解决产能与需求的矛盾,还将导致更严重的滞胀。

“滞“的解决更应在供需两端同时做出努力;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在供给上去除落后产能及僵尸企业,将机会留给有效率的企业;

在需求上扩大外需及内需。

长期以来,外需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然而,随着生产要素尤其是土地价格的上涨,以及外部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外需拓展能力下滑。

中国内需则长期不足,在外需拓展能力下滑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靠内需。

简政放权和大减税无疑将增加企业活力,传导至居民端将有效提升内需。

附近期消息一览;

地方政府正在加紧推出专项债券用于基建;

据媒体透露,创投基金所得税从 20%调整到 35%。目前只有部分注册在天津的基金收到相关补缴或者调整的文件通知,其他地区暂无通知;

被寄予厚望的新的个人所得税税法起征点自 2011 年的3500调整至5000。同期M2自77万亿增长至177万亿,增长 2.3 倍;

社保费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哦,对了,滞胀还有个大哥,叫大滞胀。

上图来源于网络,仅为借用。

2)胀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商品社会中,交易的实现主要通过货币,货币如同润滑油,将本来存在诸多障碍的物物交换变换为:

商品——货币——商品

但在本质上其仍是物物交换。

解决胀得问题,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管住乱印钱得冲动,以印钱来解决危机,却将带来更大的危机。

商品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依靠工资维持生活,而非直接获得产品。滞胀阶段,一方面,失业率的上升将加重竞争,从而导致工资增长缓慢甚至失业;

另一方面,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工资可交换的产品数量变少,委内瑞拉一个月的工资大致只可以交换一两杯咖啡。

上世纪 80 年代,美、英两国在治理"滞胀"的政策实践中,采用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低效国企私有化、减税、简政放权、降低对金融市场的干预等措施,逐渐走出了滞胀的陷阱,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得到缓慢增长,货币信誉得到部分提振。

而无论是否有简政、减税、控制货币供应,经济周期中萧条不会缺席。

区别只是萧条的剧烈程度。

信贷越扩张,错误投资造成的浪费越多,还债时间越长,萧条调整过程越长,萧条程度越剧烈。

恢复也将愈加漫长。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对经济周期来说,再漫长的萧条也终将恢复繁荣。

然而对个人来说,却可能是一生。

169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9-04 09:47已经都到临界点了,滞胀是一次次以干预解决危机的临界点。

以干预解决危机,并没有将危机因素出清,重建供需平衡。

滞胀让干预失效,英美式解决滞胀和委国式解决滞胀,选择题了

来自

1705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09-07 16:21

新一轮地方政府债务大爆发,未来如何还债?

?

凭栏欲言

4 小时前

已订阅

文:凭栏欲言2008年,为了应对美国次债危机,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由政府加杠杆逐步扩展至企业加杠杆,再至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居民加杠杆。

中国实体部门债务率陡然攀高,

居民部门债务/可支配收入已超过 100%,已超越美国;

中国的企业部门债务/GDP 已超过 150%,冠绝全球。

债务率的攀高使得经济中大半资源需用于还债,目前,国内 GDP 增量已经覆盖不了债务利息,经济已出现庞氏特征。

债务的挤压使得消费增速连连下滑。

2018 年 7 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降到 9.3%,创近 20 年新低。

近一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呈线性下滑。

?

一年间只在 2018 年 3 月份出现过轻微反弹。

与之对应,低端消费品业务量大增,主营二锅头的顺鑫农业上半年报告显示净利润增长 97%,涪陵榨菜上半年报告显示净利润增长 77%。康师傅上半年净利润近乎翻倍。

而2018年1-2季度名义GDP增长率为10%,连续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供需矛盾继续拉大。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出,以利于将来更好的消费。

农业社会中,居民财富的主要去向即为自产自销,自我消费;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农业社会中也存在投资。

比如只考虑一个农民,他可以生产自己所需的所有商品,农民可以通过克制消费欲望,将部分财富打造一把锄头而不是消费掉,这就是投资。

锄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将来产出更多粮食,可以更好的消费。

很容易理解,因为一个人同时只能使用一把锄头,农民不会打造十把锄头用于投资。

假如农民生产了超过自身需求的粮食,那也只能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变质报废。

他也不会生产超过他需求的产品。

而目前社会已过度至商品社会,商品社会并没有改变投资的本质。

只是从自我生产所有需求品变为只生产的一种甚至只是生产的一个环节,通过货币为媒介交换获得所有商品和服务用以消费。

有几个需要明确的概念;

第一:投资的资本是从消费中节约出来的(主动节约或被动,税收为被动节约);投资过程中所使用的财富为过去生产过程中节约出来的,本应用于消费的财富。

第二:对实体的投资使用的是财富,而非货币。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财富是节约出来的,是有限的。而货币是可以印的,是随心所欲的。

从中可以理解到,投资需使用社会现存财富,而非简单印钱就可以实现投资。

第三: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消费,所生产的财富也需要消费匹配使用。

如投资所生产的财富无人消费时,绝大多数财富只能随着时间推移损耗殆尽。如食品会变质,机器会生锈。

那么这时用在投资上的财富就是财富错配。

其使本应更好的社会整体生活水平下降。

房子建好就拆,路修好就挖,正如农民多余的锄头一样。

不要忘记投资是从消费中节约出来的,农民饿着肚子造了十把锄头,带来的唯一收获就是肚子更瘪了。

错配越严重,对经济的伤害越深。经济周期恢复越慢。

如同农民继续节约消费打造锄头,甚至可能会把自己饿死。

投资的目的是增加供给,更好的消费。

但商品社会中是以货币为媒介来匹配供给与消费。

而货币和信用改变了本应平衡的供需关系。

纯粹的自产自销当然不会出现供需不平衡。

自己的供给就是自己的需求。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扩展到物物交换,交换中供给方也是需求方,表现在整体上就是需求完全等于供给,也不会出现供需失衡。

但拓展至货币为媒介,不由供需双方直接匹配。

供给交换为货币,与货币交换为需求,中间有了时间差。

这个过程中通过货币的增长和信用的膨胀,制造了商品上升预期,从而激励了投资。

并最终导致供需失衡。

投资落地制造了大量供给;

大量的新增投资又创造了大量需求;新增投资所制造的需求可以匹配落地产能的供给能力。

这就是经济周期的繁荣期。

然而,投资有边际,负债消费有上限。

投资收益应包括三部分;

利息支出;

对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予以补偿;

投资者监管投资过程的劳动补偿;

三部分共同决定投资的边际。

当投资收益不能覆盖以上三部分收益时,投资便会萎缩,信用也会收缩。

没有了新增投资制造的需求,多余的产能暴露出来。

演变为供需失衡,经济周期进入萧条期。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然而自 1970 年之后,全球国家在货币上失去了黄金背书的钳制,应对经济萧条周期的模式多为以宽松货币政策激励新增投资和负债消费。

变成了为了投资而投资。

为何如此?在西方多政党交替执政的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就是选票,是政党赖以执政的基础。

为了政党利益,明知饮鸩止渴也势在必行。

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利息支出,从而使得投资的边际下滑(具体为投资三部分收益中利息支出下滑),使得投资可以继续保持收益,从而继续投资。

甚至还会辅以积极财政政策,上马大基建,形成需求吸纳多余产能,从而保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产能过剩——投资创造需求吸纳产能——投资落地产能更过剩——继续加码投资吸纳产能

在一次次的危机中,危机因素(供求失衡)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出清,而是一次次的以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以刺激,人为将投资的边际拉低,刺激投资。

当低无可低之时(欧日已采用负利率,降无可降),所有的问题都将露出水面。

迎来所有问题的集中爆发。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在一国之内看,当货币增速长期超过 GDP 增速时,或早或晚都会表现为滞胀。

2010 年,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正面回应过货币超发,周小川认为,中国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超不超发应看”核心 CPI”。

居民支出中,房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目前的 CPI统计体系中,住房权重才 20%。

且住房并不采用房产交易价格,而是根据贷款利率、物业管理费、维修费加权得出的虚拟房租而定。

虚拟房租既不反映真实房租,也不反映交易价格。

例如今年 CPI 租赁房房租同比价格回落,但直观感受是房租上涨。

CPI 和核心 CPI,是否能正确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暂且不提。

即算 CPI 没涨,货币就不存在超发了吗?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