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性支持上,提高 M2 增速对股债房整体提供价格支撑,和在金融产品内部截流房市资金使其进入股债是解决风险的关键。

1)提高 M2

为何只有提高 M2 才能对股债价格进行支撑而不是直接融资?因为直接融资是一方购买力增加而另一方减少,两方对冲后并没有改变整体购买能力。

而 M2 的增长却不是央行单方面可以推升的,还需要金融机构将钱放出去方可,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存在金融机构之内并不能提高 M2。

11 月 6 日易纲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时表示:在总闸门上,我们已四次降准,共释放约 4 万亿元流动性,对冲了中期借贷便利等之后,净放出了 2.3 万亿元流动性。

在总量政策已经充足的情况下,另外一个工作就是怎么使这些流动性流到民营企业和最需要的地方。

所以我们采取了“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分别对应民企的贷款、发债和股权融资三种融资渠道,具体来说:

“第一支箭”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

“第二支箭”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债。

“第三支箭”是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央行的对策是在各方面提升金融机构将钱放出去的意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愿,减轻金融机构的风险顾虑。言外之意就是:“你尽管放,风险我兜着。”股债等直接融资手段由金融机构配置后实际上相当于贷款,会增加 M2。

4 季度,受益于政策支持,应可带来 M2 的反弹,但其仍受汇率及利率因素干扰,如中美利差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仍会压制 M2 的反弹。

2)限制资金流入房市

限制资金流入房市有两个原因;

一是房市对资金的吸力太强,不截流难以使资金流向股债。

二是房市风险尚未暴露,暂时挺得住。

2017 年末,住建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部署规范购房融资行为,严控违规购房资金流入房地产。同时严控影子银行,限制房企发债等措施也在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业。

而新华社报道背后所表现出的对房市的高压态势也会打消资金进入房市的意愿。 但房市下跌超过 30%可能会导致居民部门债务风险扩散。

从中央对化解风险的重视程度来看,房市调控的目标是控制资金流入,但又不能出债务风险。

价格并不是调控政策的关注重点,重点是房价价格下跌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不能将风险传导扩散,楼市属于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极易诱发杀跌,也是一个不得不顾虑的问题。

那么换言之,调控的目标是即不让资金流入楼市,但楼市价格还不能下跌。

单纯从货币对交易价格的影响看,两个目标想同时实现,唯有减少可交易量。

对楼市来说,新楼并不是唯一的供应量,二手楼同样是供应量。

那么打消看跌预期,让二手楼业主捂盘惜售,从而使可交易量减少来支撑价格是一个更加市场化的方式,相比于行政化方式更加柔和。

经济日报的文章适时提振看空者的信心。

由背后层面的问题折射来看,两家媒体的表态并不相悖,新华社表态表现出不期望资金流入楼市,经济日报却又要支撑楼市价格,都与中央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相符。

然而调控目标越精细,执行上困难越多,两家媒体文章背后折射出的双向预期引导,反映了政策困境,也加深了多空之争。

市场上,楼市资金来源已被限流,价格拉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看涨者的捂盘惜售,多空预期模糊化后,多空力量互相抵消,拉涨动力消失。

房价不再上涨从化解风险角度看符合政策预期,继续上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涨将面临资金流入房市追涨问题,无益于化解股债风险。

政策与市场互为托手,又相互掣肘。

政策需要的是化解风险,而市场需要的是真金白银。

下图是索罗斯在他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提出的股票市场反身性示意图。

其对房产市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房产收益来自两部分;租金与买卖差价。

而房产价格的支撑来自于房产收益和预期,最终表现为资金量和可交易量房产数量。

预期膨胀——房产价格上涨——买卖差价增加——房产收益上涨——房产价格上涨,是一种加强循环。

当预期过于膨胀,房产价格开始脱离房产收益,进入上图(E-F)时段,房产收益已远远追不上房产价格的上涨。

进入多空胶着状态之后,多空力量互相抵消,预期因素消失,价格开始向收益回归。

价格回归又导致收益下降,并加强看跌预期,一种负向的加强反馈开启,进入(F-H)时段。

当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引导房价横盘时,市场却未必会给出满意答卷。

更可能是汝之蜜糖,彼之毒药。

2266 楼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12 15:35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301957160.jpg{EIMAGE}

来自

2269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14 11:24

中美一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加息还是降息?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近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表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 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 50%。

拯救民企大行动突如其来,后妈变亲妈的节奏让儿子们有点受宠若惊,风中凌乱。

更多是对运动式去杠杆,运动式加杠杆政策多变的无措。

放水是否能刺激经济?常理来说,这是肯定的,增加贷款刺激了消费,也刺激了生产,刺激了经济发展。

然而却未必是绝对的。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正常来说,钱总是趋向流入回报率最高的地方,却不会去区别这是实体领域还是金融领域。

当金融回报高于实体时,钱就会倾向于流入金融。

由于金融资产易流动,金融会对趋势迅速反馈从而利用趋势获利。

而实体资产流动性差,难以利用趋势获利。

当放水刺激经济时,其制造了一个明朗预期,金融利用趋势迅速获利,而实体却无法利用趋势,金融收益就会持续高于实体。

趋利性会刺激实体企业收缩规模将资产转换为金融资产逐利。

居民也会压缩日常消费追逐金融资产逐利,供需双缩,带动经济增速下滑。

货币刺激对于经济的负面作用出现。

三季度经济金融数据显示中国内需增速全面放缓,实际GDP 同比增速下降至 6.5%,零售和工业生产增速明显走低。

钱贷出后如何确保不流向金融理财?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报告称,截至二季度末,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 年末的 242.1%增加到 242.7%,上升了 0.6 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经从 2017 年一季度的 160.9%下降至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2018 年二季度的 157.0%,其中,民企资产负债率从上年末的 55.5%升至 56.6%,同一时期,国企负债率从 65.7%回落至65%。

价格无非是(货币量/可交易数量)的一种体现,自 2017年开始,M2 数据已难以覆盖 GDP 与 CPI 增长,何谈去推高资产价格,资产价格势必要回落。

即使债务总额不变,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也会被动提高。

民企资产负债率上升更多是作为分母的资产价格的萎缩造成的,是一种被动加杠杆。

中国的节奏一向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运动式拯救民企必然会带来民企负债的增长,负债率上升带来债务偿还压力进一步增长,对企业利润提出更高的要求,利润的增长却受制于需求,内需是否还有潜力可以挖掘?

如果内需拉动不了企业盈利改良的话,贷给民企的钱流向实体还是流去金融投资来增加效益?

之前,国企可以做为通道将贷款转贷民企,在之后会否出现私企做通道的逆向操作?何况上市公司买理财也屡见不鲜。

汇率到底由什么因素决定?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汇率是相对的,一种货币的升值过程必然是其他货币的贬值过程。

汇率的升贬是由外汇供需决定的,外汇供需由贸易差额、投资资金和投机资部分组成。

贸易顺差、净投资和热钱流入是支撑货币升值的三大要素。

投资更像是养一只下蛋的鸡,注重长期稳定回报。

投机资金(热钱)买入鸡的目的却不是养着下蛋,而是适时将鸡卖出博取差价,多注重短期。

外汇投机资金的规模已经超过全球股市和债市的总和,其规模达到贸易规模的几十倍,对一国货币升贬来说,投机资金才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贸易差额虽然代表了汇率升贬的基本面,但主要体现在其可以影响投机资金对汇率的预期。贸易差额本身却并不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投机资金总是为了寻求最大的回报而四处流动,无缝不钻。

外汇投机资金的收益来源于三部分,汇率预期、利差和资产回报。

假如说一国汇率看贬、利率也不高,但国内资本市场(股债房等)回报较高,其仍然会吸引投机资金流入博取资产回报。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2014 年的中国如果要评选一个网红热词的话,那“热钱”毫无疑问应该当选。

这一年“热钱”潜伏贸易等其他渠道中,大肆流入中国,将中国外汇储备推上高峰至 3.99 万亿美元。

热钱的流入动力来源于人民币持续的升值预期,自 2005年-2014 年初,美元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强化了趋势。

2014 年美联储维持目标利率在 0-0.25%区间,而中国银行一年定存利率为 3.25%,两者之间存在较高的利差。

利差与汇率预期的双重驱动下,热钱在中国资本项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借道贸易甚至直接通过边境地域非法流入境内博取收益。(部分外贸人士直接将信用证在香港抵押贷款,资金反流国内博取汇差及利差)

热钱兑换人民币的需求又促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并于2014 年年初达到 6.0408 的顶峰,其后伴有小幅贬值过程。

四处流动的热钱为资产价格上涨提供了动力,2014 年中-2015 年中,中国股市大涨,资本回报增高。

与此对应,人民币汇率重新开始升值过程。

汇率升值与股市爆发同步,资本回报对热钱的吸引支撑了汇率升值。

2015 年 8 月 11 日,人民币汇改,自由波动幅度增大,适逢股市暴跌,股市流出资金换汇出走冲击汇率,汇率贬值又加强了看贬预期刺激资金换汇,资金流走又进一步冲击股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市。

2015 年末,美联储宣布加息,中美利差开始缩减。

利差缩减、汇率预期看贬与资产回报降低三者共振,人民币汇率贬值至 2017 年初,破 7 争议首次出现。

2017 年,逆周期因子的推出改善了贬值预期,同时楼市的高回报对资金的吸引合力驱动人民币升值直至 2018 年 4月。

此后人民币与美元利差逐步缩小、房股涨势乏力资产回报趋降,货币政策逐步与外部背向酝酿了强大的汇率看贬预期。

2018 年三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160 亿美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部分)逆差 188 亿美元,而二季度则为顺差 300 亿美元。

随着证券业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及 2017 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所引发的资金流入局面开始逆转,资金开始调向出现净流出。

三季度,人民币破 7 争议在一年后重新出现。

人民币开始重启逆周期因子稳定汇率看贬预期。而对市场释放汇率守七的预期则使得资本流动只需考虑利差和资本回报,外流驱动力大大缩小。

而从资产回报来说,以中国三季度 GDP 增速 6.5%和 CPI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增速 2.5%来看,支撑资产价格需至少维持 M2 增速 9%,否则的话资产价格就难以维持,会刺激跨境资金流出。

实体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拯救民企大行动同样也是拯救金融资产价格大行动,加强对民企的信贷也是增加 M2 支撑金融资产价格,有助于减轻资本流出压力。

然而还有利差。

总结下结论,汇率升贬取决于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动取决于汇率预期、利差和资产回报。

能否降息?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央行是否该降息”的讨论。

近日,中金和中信就降息空间也分别做出解读。

那是否能降息?

笔者认为恐怕很难。

目前全球开始进入货币紧缩期,唯独中国在放水。

金融资产的特点除了追求收益和反应快,还有无缝不钻。

如果国外收益比国内高,就难以避免资金套利。

从目前来看,中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倒挂,两年期接近持平。

10 年期国债中美尚有一定的利差。

如中国进一步降息,利差的缩小甚至倒挂就会强化贬值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预期,加速资金外流,资金外流又使得资产价格失去支撑,进一步强化资金外流。

央行的四大目标之一是保持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

目前,长达 20 年的资产价格攀升周期及长达十年的汇率攀升周期均已至顶点,虽然维稳汇率行为有助于改良汇率预期,但无法彻底逆转货币政策背向所导致的看贬。

利率手段已成为唯一着力点,却又与资产价格负相关。

而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推进,即算不降息利率最终也将全面倒挂。

利差倒挂将驱使资金流出,进而使资产价格无支撑,进而影响汇率贬值,又强化汇率看贬预期,继续进一步刺激资金流出。这是金融资产的加强反馈。

当预期反复强化成为趋势时,消息闭塞但数目众多的小型资本也会跟进逐利,一点点宽松的迹象都会强化资金流动趋势最终造成紧缩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参与者都会同时感受到趋势的变化,央行作为数据的发布者,对数据的趋向变化比绝大多数人先行一步,会出台相应政策来延缓趋势的变化或是试图干扰统一预期的行成。

维持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只能着力于吸引资金流入,减少流出,立足点就是收益。

其中却无法包含降息选项,降息对利差及汇率预期有双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重的负面效果,而资本收益的高峰滑落却不是仅仅降息所能逆转的,资产价格高位累积了大量的看空因素。

未来,加息仍是必选,不得不选项。

2272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15 10:34降息的前提是利率不能倒挂,然后再维持不贬值预期,让资金放心套利。

降息必须守汇率。

而且也没啥降息空间,十年美债再倒挂就全面倒挂了,至多能维持一次降息,四个月后还得加美元再加息两次就会全面倒挂。

来自

2277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17 13:37

十月经济数据解读——GDP 增长由何驱动?

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

从支出法看,最终产品(GDP)去向分为消费+投资+净出口。

投资、消费、出口经常被比喻为拉动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以三季度GDP来看,名义GDP增速为9.85%(实际6.7%)。

1)消费

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2016 年,我国GDP 的 53.6%用于最终消费,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占 GDP 的39.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 60%以上的水平。政府消费支出占GDP 的 14.3%。

政府消费占比最终消费由 1996 年的 21.9%逐步提高至2016 年的 26.9%。

最直接反映国内消费需求的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 10 月同比增长 8.6%,持续滑落且持续低于名义 GDP 增速。

2)投资投资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2016 年资本形成占比 GDP 的 44.2%,投资占比尤其是政府投资远高于主要经济体。

2018 年 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 5.7%,低于名义 GDP 增速。

3)净出口

对比 2017 年,出口表现得极为抢眼,大幅反弹。出口增速的快速增长有部分抢出口因素,进口则持续高速增长。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 2018 年 4 月 28日曾提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中,外需占比已经不到 10%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了,大概在 6%-7%之间。

目前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净出口在萎缩。

而净出口才是拉动 GDP 增长的驱动力。

上面三个体现驱动力的数据都造成了对 GDP 的拖累,从这些数据当中很难发现名义 GDP 增速 9.85%究竟是由那个因素驱动的。

奥秘在 GDP 统计包含当年房产,而社会消费品统计不包含房产,漏掉的房产消费及库存才是中国 GDP 增长的驱动力。

由于 GDP 仅仅统计新造出来的终端产品,并不考虑是否销售掉,房产库存也是拉动 GDP 增长的力量。

中国的 GDP 增长主要由房产驱动。

房产属于金融资产,涨价会制造需求,而跌价会毁灭需求。从 M2 增速创新低来看,房产需求会下降,进而影响房产投资,影响 GDP 增速。

14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10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据数据显示,2018 年 1-10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99325亿元,同比增长 9.7%,增速比 1-9 月份回落 0.2 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 70370 亿元,增长 13.7%,增速回落 0.3 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70.8%。

房产投资持续下滑显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无论主动或被动都将逐渐摆脱对房产的依赖。

但目前房地产投资尤其是住宅投资仍然是唯一亮眼的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数据。

从终端产品方向来看,投资和外需已难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新的驱动力唯有内需,内需占比与国际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也代表着潜力。

内需来看,居民债务占比已经很高,债务偿还压力将吞噬内需的潜力,着力点只可能在两个方面;

一、提高可支配收入,有钱花。

二、提高居民保障,有钱敢花。

分各部门收入来看,GDP=固定资产折旧+居民部门(劳动者报酬)+政府部门(税收)+企业部门(企业净利润)。

1)固定资产折旧

上图数据来源于各省数据汇总,GDP 总额与统计局公布总额略有差异,各省累计数字稍大一些。

固定置产折旧占比持续稳定在 13%左右。

2)劳动者报酬(含保险和福利)

劳动者报酬占比在 2007 年位于低点,其受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供应共同影响(供需关系)。投资下降会拉低劳动者报酬占比。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报酬中含有社会保险费用。社保费用增速过快会侵蚀工资性收入增长。

3)税收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以2018年前三季度GDP来看,名义GDP增速为9.85%(实际 6.7%),1-3 季度税收增速 12.7%。超过名义 GDP 增速。

4)企业净利润

从 GDP 分配组成就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报酬占比变化不大,税收增速较快,那必然是企业部门整体利润增长降低。

企业利润部分又分为金融企业利润和实体企业利润。

在放水预期明朗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善于利用趋势获利,而实体企业资产流动性差难以利用趋势获利,金融企业利润会高于实体。

金融企业中尤其是国有大行的盈利能力从财富 500 强榜单即可看出,2018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中国 10 家银行上榜,平均利润 179 亿美元,而美国只有 8 家银行上榜,平均利润 96 亿美元。

货币超发会刺激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对实体利润的侵蚀,实体企业盈利能力遭遇双重阻击。

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也可提供实体企业处境艰难的佐证。

无论从数据看,还是从实际感受看,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已是一种共识。

然而只有微观的实体企业发展才能驱动宏观的经济增长。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GDP 分配倾向于企业利润才能推动企业投资意愿,并带动劳动者报酬增长,进而增加内需,为企业盈利提供助力,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由微观企业带动宏观经济增长。

唯有减税方可实现。

央行今年已经进行了四次降准,然而10月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多项数据均处于历史低位,社融断崖式下滑,M1 增长2.7%,历史次低。

M1 主要为企业活期存款,其增速低喻示了企业投资意愿的下降,这也与社会融资增速腰斩想吻合。

而 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是央行放水与与社会融资意愿的结合。除此之外,国内外货币政策背向也将刺激换汇行为,兑换外汇的行为将减少基础货币,打压 M2 增长。

这就好比央行这个水库愿意多放水浇地,而社会融资这条引水渠没修好,地仍然浇不了,浇不了也罢了,邻居家引水渠修好了,放水反而浇了别人家的地。

社会融资腰斩和外储存量减少共同使得 M2 增速在四次降准之后仍创下历史新低,10 月 M2 同比增长 8%,环比增长-0.34%。

目前央行在着力疏导自家引水渠,三个着力点加强对民企的信贷。后期 M2 增长应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然而政策发力修自家水渠的同时也会被动修邻居家的水渠,资金外流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影响将逐步放大。

金融数据的不如人意也刺激了短时间内降息呼声再起。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经从汇率角度分析降息或会导致外流趋势的完全形成。

跨境资金收益的三个来源,赌汇率预期、利差和资产收益。

近几天的股市成交量迅速放大,也走出了独立行情连连收红,政策或正试图从股市资产收益方面引导资金追逐,股市资产收益走高会缓冲跨境资金的流动,也将降低利率问题上的压力。

再辅以强化汇率守七预期,三方面协作或可在遏制资金外流的同时还可解决私企股权质押风险问题,一石二鸟。

然而股市的基本面是企业经营,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即可看出,企业部门盈利不佳,基本面难以支撑股市爆发行情。

金融赌的就是预期,基本面也只是从预期方面引导资金参赌,利好政策同样也可以释放预期,引导资金参赌。基本面不能在根本上影响股市动向。

如果说基本面对股市影响是三分的话,那 M2 增速降至创纪录新低的影响则是十分,这代表着可以下场的参赌资金。

股市上涨离不开货币量的支撑。

而中国股市的重融资轻回报也使得股民难逃韭菜的命运。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以股市来解决问题,利率问题仍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

再从企业经营角度看,金融企业只是资金通道,降低利率固然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成本,然而却是以损害存款方的收益来实现的。

居民部门多数是存大于贷,而企业部门则相反,损害就主要体现在居民部门,其降低了居民财产性收入。

过低的利率容易刺激企业的投资,却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造成了企业产能与居民消费能力的错配。

2292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17 22:5217 年三线房价疯狂之后,18 年初,我写了一篇文章,《房价之巅,美景与悬崖一步之间》判断 18 年房价会确认下滑趋势,目前看,趋势已经基本确认,且越来越明朗。

来自

2294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21 08:22

短暂中美利差倒挂后,中国国债收益率跳涨,股房仍将承压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

利率是利用资金的成本,也是资产定价的锚,国债收益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率作为一种无风险利率,是利率的的基石。

而美国国债收益率却是世界利率的基石。

美国国债收益率更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锚。

泡沫破灭2008 年以来,在各国央行的共同操控下,国债收益率被压在低位,各国都在进行大放水,却很奇怪的没有通胀,没有通胀,没有通胀。

没有通胀的原因是各国放水都流进了金融资产,而 CPI排除了金融资产。

CPI 表现得一片祥和,金融资产价格却迎来了一场狂欢。

截至 2018 年,美国的股市已连续上涨 10 年,而中国的房市市值达到 65 万亿美金,约 450 万亿人民币,超过美日欧之和。(潘石屹总结)

2015 年末,美联储开启了缓慢加息的进程,美国国债收益率逐步走高。

在 2018 年之前,国债收益率处于低位尚不足以撼动资产价格,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房股、香港的房股,都未受到这个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影响,在 2015 年之后仍然在一路高歌,直至 2018。

上图,2016-2018 年初,上证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仍维持涨势,恒生指数连创新高。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随着美债收益率持续攀高,已经超过 3%,量变逐渐趋于质变。18 年开始,资产价格开始受到冲击。

选择难题

美国开始紧缩了,钱更值钱了,其他国家被迫面临两选一的选择;1)跟进紧缩

资产价格就要爆破,由于香港与美元联系汇率制度,这个特征在香港身上特别明显,港股港房都已进入高危期。

2)不跟进紧缩

货币就存在贬值压力,汇率看贬就会导致资金外流。

海外美元的回归对美国资产价格短期起到了支撑作用,而美元净流出的国家,资产价格更早受到影响。

上图,金砖四国ETF在2018年1月份开始步入下跌渠道,道琼斯工业指数却是在 2018 年 9 月份才逐渐显现颓势,时间上要晚 8 个月,下跌幅度也浅得多。

随着美债收益率的继续推高,2018 年以来一枝独秀的美股也开始尽显疲态,世界范围内资产价格都在走向颓势。

11 月 19 日,纳斯达克指数跌 3.03%,道琼斯指数跌 1.56%。

放水一时爽,收水火葬场

资产价格涨起来的时候无疑是皆大欢喜的,也带动经济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一片欣欣向荣,而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萧条却不是这么好受的,无论由哪个群体承担都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在中国,2008 年的那一场水,比以往来得更猛一些,资产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价格在越飞越高天空中摇曳。

中国约八成的融资是间接融资,换句话说,资产价格涨是靠借银行的钱炒起来的,那么资产价格跌同样会是银行的钱会遭受风险。

资产价格爆发风险可能要面对的就是银行倒闭,扩散开来就是系统性风险。

资产价格能涨却不能跌。

保卫资产价格,化解风险成为一项政治任务。

10 月开始,私企股市质押风险暴露。

2018 年 11 月 15 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领会政策意图,用好、用足这些正向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并保持其商业可持续性。

受政策引导,股市连续收涨,已自 10.19 日低点 2449.2攀升至 11.19 日收盘报 2703.51。

利率是资产价格的锚,中国股市走出独立行情连续上涨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的背后,是中美一年期国债利率开始倒挂。

中美国债收益率利差是一个决定两国汇率走势的基础性因素,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年初讲话中曾经提到一个国债收益率利差的舒适空间是 100 基点左右。

利差倒挂会诱发套利交易,进而影响到人民币利率、汇率政策的自主空间。

在十月份金融数据出炉后,中金和中信两大证券公司认为中国未来有降息空间。国泰君安更是预测央行降息时点在2019 年一季度下半旬到二季度上半旬,国泰君安判断降息的立足点是管制会加强,限制资金外流,从而利率走出独立趋势。

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资本管制确实可以增加一点摩擦成本,但对资金流动趋势并无影响。

2015 年,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人民币汇差不断扩大,从年初的 100 个基点左右扩大到年末的 1000 个基点左右,大量外贸背景企业利用加工贸易或联合银行参与了套利,也有大量中港边境居民自发兑换港元套取汇差,口岸银行港元美元被挤兑一空。

在贸易项开放的情况下,以加强资本管制来减少资金流动并不现实,反而会加强预期。

管制仅能增加一点双向的摩擦成本,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大开放以减少资金进入的摩擦,资金流出的摩擦也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会减少。

影响跨境资金流动趋势最根本的因素是收益,这也是影响汇率的最基本的因素。

收益来自于利差、汇率预期和资产回报。

中美利差趋平、汇率看贬,如不着手提高利差,唯一可着力之处只剩下资产回报。

2015 年股市大跌之后,政策推动下房市收益攀升同样遏制了资金流出倾向,不同的是 2015 年尚未有利差倒挂问题。

近几日海通姜超讲了一个词叫 fengzhi 看多,寄望于股市来解决问题的意图昭然若揭,中国股市仅为房市市值 1/10不到,从总量上更易于推涨。

只要股市能提供足够的高回报,中国利率问题就可以摆脱美国利率走势的钳制,完全自主化。

否则的话,利率走低只能是资本流动问题上的一次神助攻。

股市能提供高资产回报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基本面上,企业经营风险增高是不争的事实。

资金面上,M2 增速创纪录新低也是事实。

即算没有资金外流因素,即算股市可以暴涨,那么追求收益的天性就会驱使资金从高位盘整的房市流出,进入股市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来博取收益。

那就轮到房市资产价格失去支撑,以房市比股市大十倍的体量,爆发资产价格风险必然更为严重。

房市怎么办?

谁都希望股市天天涨,但市场是有规律的;谁都不希望这也风险,哪也风险,但十个水缸七个盖,怎么救都有风险。

近期,房市信贷利率已经开始松动,二套房利率也回归基准。

西安都从抢人才进化成抢人了,保卫房市资产价格的措施也渐渐抬头。

上图,西安推行仅凭身份证落户。

无论什么样子的拯救模式,最终都会落在居民消费潜力这个盖子上,就那一个盖子,能盖几个缸?

除了股房,地方政府债券也可以柜台交易了,也需要盖子呢。

股市救市和拯救民营企业大行动,只能是应急之策,难以改变市场趋势,市场一路前行,却不会领会政策意图。

11 月 20 日,两市大跌。

国内资产价格走势

中美利差短暂倒挂后,中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于 11 月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19 日跳涨,中美一年期国债利差恢复正常。

从国债收益率恢复正常来看,显示目前独立利率政策不在考虑范畴之内,中美利差仍将纠缠共进,难以完全脱轨。

近日,美联储内部在加息问题上产生争议,连累美元指数下行。

如果美联储加息进程暂停;

人民币汇率压力得会到一定程度缓解,货币政策自主性会得到提升,有利于维持短期内资产价格,但美联储货币紧缩并未产生调向迹象,长期资产价格仍然无法维持。

而如果美联储加息节奏继续;如中国不跟进,那么中美利差倒挂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资金外流因素将放大同时打压汇率和资产价格。

如中国跟进,利率攀高仍会打压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风险问题随时间推进愈发严峻。

2300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21 12:56

已近临界点了,利率开始倒挂为临界,前后左右都是悬崖了

来自

2302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23 00:09央行继续“出手”稳汇率,10 月外汇占款环比骤降 915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亿元

来自

2309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24 10:22

是什么导致了就业难与招工难——202 万个招聘广告消失的背后凭栏欲言凭栏欲言昨天

文:凭栏欲言天风证券发布了一篇报告《消失的招聘广告——从招聘平台看就业状况》,指出,在 4 月-9 月期间,有 202 万个就业招聘广告消失,其中二线城市及中小企业降的最多最快。

天风证券也指出,由于 4 月之前的数据无法抓取,无法判断季节性因素和经济因素哪个影响更大。

但招聘广告从4月的285万下降至9月的83万,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经济运行状况。

分企业规模看,500 人以下企业下降最大。

分所有制看,民企下降最大。

分行业看,招聘平台上 60 个行业的招聘广告数量的复合增速偏离度(单个行业复合增速-全部行业复合增速),横向对比不同行业之间的招聘广告数量变化。

金融投资和贸易进出口表现最差,政府/公共事业表现最好。

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天风证券的报告提供了经济数据之外另一个观察的视角。 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供应是一个供需问题招聘广告总量的消失,代表了投资对劳动力需求的消失,而短期内劳动力供应是相对稳定的。

供需关系来说,劳动力会相对过剩,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招聘应该更容易了。

然而从天风证券的图表也可看出餐饮业和批发/零售这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招聘广告量持续增长,可以看企业用工诉求并未得到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一直是个问题,这也与企业实际感受相符。

劳动力相对过剩与企业用工诉求得不到满足,找工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

传统的供需关系是寻找供与需之间的相交点,然而此时双方诉求就像是两个独立的圆圈,中间少了交集。

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份薪水满意的工作;招一个工人也并不难,难的是招到一个愿意接受相对低薪的工人。

找工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由来

劳动力层面看;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吃穿住用,这是所谓的刚性需求,其中又以吃为最刚性的需求。

刚性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一定程度的进化。

例如,个人的基本需求扩展为家庭的基本需求,育儿和养老逐步被添加进来。

养老金的普及又使得养老需求弱化,少子化又促使育儿被愈发得到重视,广泛性的重视育儿又促使刚性的育儿成本大增。

社会的发展使得生存质量提高,医疗刚性需求也在增长。

又如,社会共识认为买房才适合结婚,无论其是否是房产商的阴谋对舆论的引导,只要绝大部分人认同,就会成为刚性需求,无房就会导致在婚姻市场处于竞争劣势。

刚性需求就分了两个层级;

吃饱。

社会共识下的家庭刚性需求。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提供给人们足够的保障,如:教育、医疗、养老,那么人们就不会把钱放在第一位而不顾一切的去追求,随之而来也就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亲情也不会那么多绑架,爱也就显得更自然,幸福指数会高很多。——莫言教育、医疗、养老可以通过社会保障解决的话,那家庭刚性需求的门槛就会降低,生存压力大大降低,可以有更多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的闲暇事件享受生活,幸福指数就会增高。

反之,刚性需求门槛大大增高,就会催生所谓的“穷忙一族”,竭尽全力却仍未能满足刚性需求,何谈幸福指数。

正常渠道收入难以满足刚性需求的时候,利用冲突增加收入的行为便会增多,不合法理的、不合伦理、违背商业道德的手段就开始多了起来,波及至他人,扩散为社会整体幸福指数下滑。

如果刚性需求始终无能力满足,还会催生像日本 90 年代之后诞生的“低欲望一族“,进而抛弃家庭上的责任,不婚不育流行,一份简单的兼职工作即可糊口,失去工作的动力。

刚性需求划定了一条劳动力供应的底线,低于底线,便极少有劳动力参与供应。只有高于底线时,劳动力供需关系才会正常。

为什么工厂说留不住人,原因就是工资不到位,保证不了劳动力家庭刚性需求得到满足。

企业层面看;

即算是仅从高层对民营企业救助大行动来看,也知道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否则便不需要救助。

企业盈利提升困难,便难以提升员工待遇,反倒是裁员风声屡见不鲜。近日有传闻"富士康计划裁员 34 万人“。

员工诉求与企业诉求之间的差异难以协调,骨子里是企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业缺乏赢利能力,赢利能力的缺乏在单一企业身上可能会是经营管理问题、或成本风险控制问题、或决策失误问题。

但在广泛面上出现企业经营困难却只能是大环境影响问题,具体来看是企业负担太重叠加经济周期影响。

在企业负担中,税收负担和金融负担是两个主要方面。

税收负担:税收负担已被重视起来,中央也正在研究一些减税措施。

但由于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土地财政又至末期、财政平衡等问题的制约,政府支出方面如没有大的节支,实质性减税推进不可能有满意效果。

金融负担:金融负担方面,政府也在着手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对私营企业的救助大行动正在进行中。

但金融对实体利润的侵蚀却并非仅仅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众所周知,金融并不创造收益,任何一个金融环节的收益最终都来自于对实体利润的剥夺。

炒作金融资产带来的收益来自于对实体的掠夺,维持金融资产价格是实体的负担。

金融服务于实体为实体拓宽融资渠道,却又寄生于实体汲血而兴。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钱在金融系统空转如何影响实体?

例如以股市来说;上市实体企业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融资行为已经结束。

而股票在二级市场仅仅是转让行为,没有为企业带去融资,二级市场可转让降低了流动性溢价,有利于企业的融资行为。

但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过于火热又会诱导资金流入参与交易,甚至配资流入,从而减少了市面上的可贷资金总量,股票火热又使得质押融资变得简单,质押融来的资金又可以继续炒高股票价格,进入一种加强循环,持续诱使资金流入,侵占可贷资金。

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实体企业是受益的,却极易受到金融高收益诱惑偏离主业,甚至主业只是造概念,目的主要为了炒股变现。

股票价格是由货币流入来支撑的,这减少了实体可贷资金总量,从而拉升了实体利率。

未上市实体企业却只能被动面对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股市通过对未上市企业的盘剥来支持了上市企业。

过热的股票炒作就会导致资金流出实体,造成实体领域通缩,遏制实体企业盈利能力。

但金融的盈利只能来自于依附实体,股票价格仍受制于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实体企业盈利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金融与实体的相对稳定。

如果说股市在大的方向上仍是服务于实体的话,那房市就如同饕餮,资金只进不出。

房地产兼具实体和金融两种属性;实体属性使得房地产业资金不需依附于其他实体身上;

金融属性又使得其可以通过涨价——制造需求——需求推动涨价,推动加强反馈。

房地产业的自我加强反馈对资金造成虹吸效果,其实体属性推高了 GDP 增速,却仅有其本身受益,其金融属性却又需寄生于其他实体之上。

房地产业对其他实体的寄生体现在其占据了大量可贷资金从而提高了其他实体部门的贷款利率,还通过拉抬地租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

高房价抬升了员工刚性需求提高了员工薪酬诉求,造成企业人力成本的上涨。

却又侵占了员工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得房产外的需求下降,无法拉动实体企业盈利。

实体企业遭遇成本提高和盈利困难的两头挤压。

房地产对实体企业和员工的两头通吃行为犹如狐狸分奶酪,是企业招工难和工人找工难并存的根源所在。加v信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可以说,只要保卫资产价格,实体企业负担便难以根本性降低,然而目前,维稳资产价格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

国内可贷资金供需平衡来看;

贷款需求=实体+金融+居民+政府;

可贷资金=超发货币+国民储蓄-资本净流出;

供给端,国民储蓄在下降,资本流出也在加速。

需求端,居民信贷高速增长,政府债券发行高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也要资金流入进行支撑。

那对实体的资金支持唯有以超发货币来实现。

超发货币稀释了居民财富,从而降低了居民消费潜力,企业盈利失去了需求拉动。

对企业来说,订单才是命脉。

金融资产价格不爆破情况之下,对实体经济的减压行为反会加压。

2312 楼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24 23:10

只要经济是增长趋势,金融的灵敏度就会导致其比实体更容易盈利,但下滑的时候,金融受创也选高于实体。

经济周期是对金融无限吞噬实体收益的修正,资产价格爆破后,实体才有重新出发的机会。

来自

2315 楼加 v 信 1101284955,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推荐

作者:gz111678 日期:2018-11-27 21:34

利率远降近升,央行试图在维持对美元全面利差的同时降低利率凭栏欲言凭栏欲言今天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